随心能示至各各差别者皆无分际者而不
相妨者。
唯各立一者良以真门理唯自理照体独立拟心即
差故但单立不同生灭对智称理差别多端故三齐
立如体真如是体大不空真如是相大随顺得入是
用大若尔亦是双立何言独耶答曰伹是假诠故说
三异据实唯是照体独立也亦可即是前生灭门所
有三大至此门中但据同理举一全收故唯说一不
说馀二(此即同相如微尘故)生灭门中唯据差别故三齐时(此即
异相如瓦器故)故云如是三种等即知是上所说三大非就
真如别说三也故真如名大总相门生灭名相待门
馀种种相等者即指下云以何义故四门结中皆悉
通名随顺法性为欲显示法性虚空其体性广
大圆满无有边际其相用无碍自在无有始终脩彼
四门一切行者亦复如是随顺如如其阿世耶广大
圆满无分际故。
门亦所入与本量等者上来所说真生二门是即不
异中而不一人迷此意故执定异便见门法广狭胜
劣故云对治此执著故今既生灭全入真如而真如
门与法无异故此二门皆所入法便除广狭胜劣之
执故七异中体相异云真如与本量等生灭与本别
故亦可由无所待生灭故无能待真如二门不立俱
是所入故云门亦所入与本量等故上偈云平等平
等一皆无有别异各摄诸法故然终不杂
故有五门故故有五门者上五门言属本文也下五
门言属释论也意由本文分明开说五门名字故今
释论亦开五门更不自立科目之名而全依本故劝
应察良以不同前后之例自别标列科名故也其三
故字并所以义初则由上建立门故广答有五亦可
事也出切韵中意云事有五门次则由本文有五门
后则所以释文有五科云财主者兼前科田即俱舍
云由主财田异故施果差别主即施心财则无畏并
法通名财故。
随应施者即贤首云无畏施也又龙树似宽以名应
故。
防转戒者防谓遮防即本不义转者起也即本煞等
意以防转释不煞等也如下举师母戒佛眼精戒并
随本论而建名号今此亦是顺本立耳若准贤首勒
成三聚合中二门为摄善法戒又从小罪下明护戒
心馀之二门为馀二聚。
伏我等者然伏我无我之二门谓或影互各说。
边
亦可前则但忍怨害故是伏我不必无我后则八风
不动心念故须无我非是伏我以彼伏我不永无故
若准贤首初门即为不饶益忍后门则为安受苦忍
财荣润巳损耗侵[-夫+欠]故云利衰越过以毁越德而叹
故名毁誉依实德赞名称依实过论名讥逼迫侵形
名苦心神适悦名乐若准玉溪而具三忍二种同上
言等法者即为第三谛察法忍谓印诸法皆平等故
进门若准贤首于初通示门中开二一至懈退为勒
勇精进二至怯弱为难坏精进三至众苦为无足精
进此一即是无障脩行精进门次下大同。
八风不标者字统云标者击也。
次说脩行止观门者贤首品疏云定慧虽多不出二
种一事二理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事定门也(即遗教经彼经
前文广明心过故后诚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当勤折伏其心)能观心性契理不
动理定门也(即涅槃经意也)明达法相事观也(成唯识云于所缘境观察
为性)善了无生理观也
也。
如本以一等者此有三节初之二句体相无故华严
云诸法无体性亦无有作用次之二句生灭无故净
名云法本不生今亦无灭后之二句心境无故华严
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
得思量法既性空何得更有随心缘外境之义也其
上以一切法本来六字流下三节三次读之本一行
者行则相也相则体也故云同体一相法界一相斯
则真如法身异名也
。即此门中自有二门等者准此及下第三业用
门今一唱论有两番科初二文科大分为二一略说
略示总持门二广说广示散剖门初略
说门分五子段一众生胜劣不同门二能作障碍假
人门三显示所作业用门四
显示对治行法门五因治之力得益门后广说门应
分八段例下三文科第三业用中别业用内分八门
云一者出现人相令信门等是(此八子段即上注云此一虚科以彼一中
开此八故)上来二文科竟自下三文科者应大分三一者
众生胜劣不同门二者能作障碍假人门(上二虚科不用消文
故)三者显示所作业用门就此门中即有二种一者
是总于中有二一总相所作业用门即前二文科内
初文五子段中第三显示所作业用门也但今为对
下别故有总相之言二通达对治行法门即是合前
五子段中后二科故今言通达者亦为形后别故二
者是别于中有八一出现人相令信门等文相易了
不消文处初依二文科至初门内五子文中第三而
便依三文科据此闲了二文科中大段第二子门后
三三文科中前二故并注云虚科是也若尔一番足
矣何繁须二答曰谓本文中前后影显若唯依初番
则于后段广中阙能作障碍假人门及阙第三业用
总别若唯依后番阙于初略后广及阙第五因治之
力得益门故用两番其理方周。
作无无境者巳灭诸事皆存在故。
作应时境者十
二时中随应现故上鬼神中贤首大师广明后一[/木]
愓鬼精媚神矣。
[○@(内-入+人)](隐天反)畺(于阿反)[水/仙](弗八反)[旲-一+(王*王)](去言反)
(伊入反)(阿含反)(只因
反)(伊允反)斯皆圣记切之。
彼外道人当有何利等者意言若谈邪恶令他学恶
可自得利今说六度顺他所脩自何益哉。
若离善知识等者如上真如门中巳引首楞严说因
脩正定用心倒错起十异执等是也。
诸邪道故者即本鬼神也然上标云三者出道者而
含二义一出外道二出邪道故云出道亦可外道属
人邪道属人所用术法以彼皆是鬼神法故如高僧
传说道流用鬼神法吹众僧衣飞飏无住寻将稠禅
师衣钵来而不能动由前第二怖魔德中巳有恶鬼
恶鬼名中亦摄神故但云怖魔者双兼二故。
如其次第至之波者结指十德并是止息行人心海
来无所须臾弥满六合黯然长风忽来倏然皆尽千
里无点万像历然方便风生照惑无本性空显现众
德本圆八万尘劳皆波罗蜜恒沙惑障尽是真如眼
翳不除空华乱起但净法眼何惑不消滞执坚牢居
然多劫又古师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
债不依此悟所作非真自谓脩行无是结业故须弥
顶偈赞品云不能了自心(本来清净自性真心非是缘虑诸识妄心若是八识
妄心权宗菩萨亦了何云不了耶彼由不了真心伹依生灭心修故所成万行尽属生灭如依木成器器器皆
木若实教人依真心修故所成行尽属真心如依金成器器器皆金若非顿了妄心本空真心本净宁得如斯
故云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相宗多云先且渐脩切成后自顿悟證入
释云一念失则全乖旷劫脩而无益一念得则全
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菩
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彼
经复说三贤十圣历位脩行上但略引非谓悟
时未脩悟心即巳脩故非谓脩时无悟须在悟心中
脩故念念悟是果念念脩是因此二同时故得因果
交彻但文不累书故编之作次耳。
上直述竟下通难者谓有难云若是顿悟本成佛巳
何须更要历位脩行答凡脩行者要须顿了八识六
境本来是无非推之始无真净功德本来具有非脩
之新有如人迷东谓为是西西相本无非悟后始无
东元本东非悟后新东虽实如是不那由多劫数习
贪瞋任运而起难以顿尽故须强假寄托所悟真性
渐脩胜行以渐除遣本无之妄即体起用无脩之假
脩但莹摸内之金容剖尘中之经卷故教化甚深疏
云幻人化幻即无化他也又圆觉云脩如幻行遣如
幻惑又古师云脩习空华万行安坐水月道场降伏
镜像天魔證成梦中佛果此皆于不可脩理中强假
脩故故云如幻梦等伹晓自心本是真体洞照灵明
了了真知则自然一切皆如幻梦并非真实若如斯
脩一礼一诵一香一华乃至下救一蚊一蝄一蚁一
[歹*尹]功德无边故智论云脩习一念契真如此是真报
佛恩故又清凉云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皆此意
也又如诉良顿成礼乐渐备(如高贵子孙于小乱时没落为奴从生巳来自
不知贵至时清时父母认得当日全是贵人此如顿悟即身是佛而行迹去就不可顿改故须渐脩弃于凡贱
之习学于圣良之仪)。
止观一体等者清凉云法界寂然曰止寂而常照曰
观又云即体而用自知即用而体自寂如即灯
而照即照而灯故无异体。
大过失故者即是本云若止观不具则无能入菩提
之道故成大失。
永离恶名者谓净土中无实恶道之名况当身受此
即举况释本文云永离恶道。
从定不动者意言从此决定不退动故。
发决定心等者然此四心如次配上亦不疑畏等四
种之过。
受持读等者中边论说讲说听闻读诵书写供养转
施思惟受持脩习十种法行各差别故今论文略但
陈四行意含十种无所阙焉十中随一即具斯德如
后颂中分明说故。
此不二法等者意以此殊胜之果分形彼微劣之因
分故云诸佛。
大本华严等者还源观释云广脩万行称实成德普
周法界而證菩提如华有结实之用行有感果之能
今则托事表彰所以举华为喻严者行成果剋契理
称真性相两亡能所俱绝显焕炳著故名严也良以
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何有饰真之行不从真起此
则真该妄末无行不脩妄彻真源相无不寂故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