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缘忆昔起于言说。
从无始来等者谓无始时来计著言说习种成性今
不假缘击任运发于言说。
佛言等者分二初双标生佛二说后双释二说且初
标者谓佛言我说法者下超中二句连后二句读之
即属佛说以汝众生在生说故者即属生说或但直
读属所为机也。
言在生者在堕著也生人我也意言汝等说者皆堕
人我著相说故。
后双释中二初我所下略指后非
义下广释。
言实空不空者属相真如故颂云远离四句相
圆满四法德。
空实不实者属体真如此句备包遮表二义且表者
谓空是实即三实德离断边也故颂云圆满三实德
空是不实即转言遣离常边也遮者谓空无实即第
二转言遣离常过也故论曰言真如者亦无有相双
證上二空无不实即离三假离断过也故颂云远离
三假相而言义者楞伽云大慧云何为义谓离
一切妄想相言说相(疏云后释谓离妄及言者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是不思议
第一之义)斯则如如之境故云义也此如义语通真如门
全其能诠言皆属第五不尔相真如是何语耶。
三相者二边中间三也。
前四言说虚妄说故者斯则通属生灭门也如下净
名及随顺门遣常无常言说明矣。
复次名身等者七卷经第三云名身者谓诸字名各
名差别如从阿字乃至诃字。
言名字差别者有书本中无此字言意说从字名有
差别若依今本回文未尽字回名上则无妨也。
言镜中等者真若镜也名似影也故大钞云如师资
说听共对一镜即其事也。
譬如虚空等者真似虚空字如鸟鸣也故上标云二
者依空字记中别释喻相应捡看之。
各初一种不能诠表甚深真理者即通生灭门名字
也若尔如何论云一切外道九种变论等唯以名字
为本岂是生灭门邪答曰此据通相就显而说非据
尅实尽理而论若如实说如下无有能说可说中分
明有也。
多一识心者即前所入法十名中第十一切一心也
故下该摄安立门中明文指定是所入法也。
一切外道九种变论者楞伽经云复次大慧外道有
九种转变论外道转变见生(彼疏注云转变即心境二边因缘都称或境转
心变或心转境变此初总标)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
云设起观心见性求菩提涅槃心皆是妄也上释空
竟二释不空常恒不变净
本所谓不生不灭等者如依水波而为大海复依大
海而有水波法准思之。
此中有二重者次释初重云谓生灭门
一心为依又释后重云生灭门摄觉
义不觉义(即能依也本曰此识有二种义至不觉义)梨耶为依故(即所依也本曰
所谓不生不灭至名为阿梨耶识)既言此中有二门非该次唱若云
此下可通后段。
二者远转等者法也即十名中第六名也而上四字
属能入门第八寂灭寂静名也亦即真如名也今法
从门得名依主也。
一清者清谓清净释上远转。
一满者满谓圆满释上远缚唯有觉者与离流转因
二互相释即当寂灭亦即真义唯有如如与离虑知
缚二互相释义当寂静亦即如义。
一一者上一即觉者下一即如如既云唯有故名一
也即是上云一清一满二个一字也。
白白者如次属离转缚二也即释上文清满二言也
无有惑因无有惑果者释离流转因因即根本果即
枝末。
无有觉因无有觉果者释离虑知缚因即本觉果即
始觉就彼名行据此是缚故上七异云四者行法异
真如门中一心一念生缚不生以为行故亦可唯是
一切障满足一切德穷达一切法圆照一切境名一
切智也二自然智者本觉性智无
始无终古今常湛自然开觉不由他悟名自然智也
三无碍智者前之二智其体无殊但以本
觉之性德相圆明名一切智始觉之德体性不变名
自然智体德无碍始本无二名无碍智也(贤首云是始本无二
智也)此之三智无一众生本不有也经云无一众生而
不具有如来智慧若尔佛生等具凡圣应杂答曰由
佛现觉众生不觉故二无杂问何故众生不觉知耶
答经云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證得若尔应无三智答
曰若本无者离颠倒时从何所得由如刚刀但是主
人病缠力弱而不能用非刀未有斫刺之能若人病
差用时即显始觉亦尔伹凡妄倒而不能用非是未
有断障之力若离迷倒其用得显经云若离颠倒一
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明智不无
二下论偈曰从无始巳来备三身菩提圆四德涅槃
不能觉不觉释曰菩提此翻为觉即是三身菩提智
也具上二义故云具足三智。
由颠倒心等者此则初义释藏名也其三大义并望
无明之所含藏而得藏名故杂华云如有大经卷量
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亦然等惑所隐
覆名藏如土埋金。
言从能所净立其名故者此第二义释兼拣藏名体
大一法能藏名藏相用二大所藏名藏故云从能所
知。
从无始巳来等者谓随各人圆满本具非是悟时而
渐新生故长行云而无惑时理常今当初等如下清
净始觉备演性真如理体等者此偈分三初一句标
名次二句释相上句释真下句释如且初平等平等
一者唯一真相故得平等不同妄染自性差别是不
平等如下文云性染幻差别故即释真名同唯识云
真谓真实表无虚妄无有一多相者若有一多是变
异法今无一多故名为如即释如名故唯识云如谓
如常表无变异亦可二句通释二字后一句结名。
十种真理等者意分体用及能所故其真如皆所入
能起之体其本觉并能入所起之用如珠发光还照
珠体必体用相应矣故次亦云如是真如乃至不相
舍离与此论同若能起为方便即十种真如若能入
为方便即十种本觉故方便言通此二义问何不却
以如字同本真同觉耶答意以本真是体觉如为用
故各相同此即各自相对若二相望真如并为体本
觉并是用。
如是等义等者而具二意一云例同清净真如所有
之义一云例上染净本觉所具多义(本觉真如义具八十始觉虚空
未见文说)。
建立诽谤等者如四镜中因薰习镜薰三世间皆悉
清净致外问曰众生世间云何净耶此即诽谤馀并
建立。
彼灭相品实是功德者据同相门无惑可断说故无
行经云贪欲即是道等如本善人梦作诸恶受种种
苦梦中觉知虽断诸恶仍未了知本来善人若至觉
位方悟恶人即是善人故贤首云犹未觉知灭相是
梦即同此也。
互相即通者巳断初一故云虽复名觉未断后三故
云即是不觉如杂矿金望巳鍊矿虽复名金仍杂馀
砂即是矿故。
人空无漏成就自在者既言成就即知未起又云自
在须起能起但为留种润分段生故不现起疏云此
位菩萨于人空得自在故与二乘同位论也问应是
贤首撰疏之际未见释论故说留种未起无漏答设
未见释巳览馀文无漏之义显如释论何者义分齐
云梁摄论中十信名凡夫菩萨十解名圣人菩萨(第九
所诠差别十门中第三行位分齐内终教文也)又云其菩萨人于二障中不
分俱生及分别但有正使及习气地前伏使现初地
断使种地上除习气佛地究竟净(准此论宗迷真起妄从微至著如风
起波从小之大后若悟时从粗至细渐自息灭非藏识内别有种子故清凉云本有唯一新薰有五次文云如
实义者但一烦恼有粗有细见道断粗修道断细等今寄始教现种习三显此终教一分粗细前后准此)然
彼地前三贤位中初既即不堕二乘地故烦
恼障自在能断留故不断为除智障等故是故梁摄
论云十解巳去得出世净心又十解巳去名圣人不
堕二乘地仁王经云地前得人空而不取證等又起
信论得少分见法身作八相等皆此义也(此则自在能起能断
由故意力不起不断故不堕小得名净心亦名圣人等)以此菩萨唯怖智障故
脩唯识真如等观伏断彼障然于烦恼障非直不怖
不脩对治亦乃故留助成胜行初地巳上断于智障
一分粗故于烦恼障不复更留
是故二障不分见脩至初地时正使俱尽故弥勒所
问经论云问曰若声闻人先断见道所断烦恼然后
渐断脩道烦恼何故菩萨不同声闻答曰菩萨之人
无量世来为诸众生作利益事后见真如甘露法界
观彼一切众生身而实不异我所求处是故菩萨见
脩道中一切烦恼能障利益众生行故即见道中一
切俱断此文为證(第六断惑中二初约位灭惑文也下断阐提不信障等寄位中更有
文證斯则全符今论顿断四住地故)问何故地上烦恼使尽而得不堕
二乘地耶答智力胜故智障正使亦巳断
故若地前始教容有彼失此中无也又梁摄论云地
前虽得人无我以法无我未净故人无我亦不清净
又云其人我执前十解中巳除今唯灭法我执又仁
王经云习种巳入生空位得圣人性故本业经起信
论亦同此说应细详义分
齐第九诸教所诠差别门又下疏云此菩萨得人空
见脩烦恼不得现行故云远离非约随眠以留惑故
摄论云若不断上心即不异凡夫若不留种子即不
异二乘又二意留惑为自他也此约终教说
若约始教初地巳上方说留感如馀论说释曰贤首
巳见多文及指起信亦同此说龙树贤首两相冥契
属始觉念耶答以上文云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今
正念即是邪念不相违也又始觉正念中无彼邪念
耳。
并粗显示者而此粗字应是写误有书本中即是兼
字以此二字大分相似故意言并者及也兼者带也
为显此文不唯结前并及兼带显示俱相设二连续
亦不繁重只如显示岂无义耶况下四薰习云并兼
中有亦同此例故书本的。
二乘人空形三贤空作相似义者何不三贤却形二
乘作相似耶答凡言相似者依俙髣髴之义贤位既
胜不可似劣是故但言二乘形三贤位作相似义问
三贤人空何以不同方便法空形净心地作相似耶
答自在不自在二种别故谓人空无漏自在能起故
不言相似法空不能自在现起故说相似或欲分同
异二类相似故更不说非无似矣。
过三有地者唯识云出过世间(前三地也谓相同凡夫故)二乘(次三
地也谓相同二乘故)道故名为远行今过三有者即出过世间
也论文略无出过二乘此字句中自有二人等者良
以尽字含具巳正之二义故若据巳尽即果圆漏者
若据正尽即因圆满者。
满足方便等者前科此文亦具四段唯初一科论文
分明其后三段论文隐闇今详应是此二句中含后
三义是故前文义科为四例前三位既同是因必应
亦有后之三段不同果位但具前三唯阙后一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