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A¶ 第 110a 页
* No. 775-A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引文
天佑皇帝御制
朕闻如来启运具四智以流徽圣教谈微应三乘而
导物自结集以后逮传布以还不有圣贤畴能启迪
故马鸣大士即其人也夙證十身之果示居八地之
因将㡿邪宗绍隆正法著一百部论释百亿契经或
华文以立名或摄义以为目维起信论可得而称焉
辞简而邃理该而通派五分之捐归辟二门之蕴奥
寔一代之灵编也次有菩萨号曰龙树思报师恩广
宣论意造释论十卷行于世其义显灿兮若三辰之
丽天咸睹其光彩其言博浩乎如四溟之纪地莫测
其涯涘暨乎兰陀筏提之辈译之于前法藏元晓之
师疏之于后或兴或坠历于数朝朕听政之馀留心
释典故于兹论尤切探赜今东山崇仙寺沙门志福
业传鹫岭德茂鹏[老/耳]乃谓斯文独善诸教囊括妙趣
枢要实乘期在宣扬且资赞述繇是寻原讨本博采
菁义勒成释摩诃衍论钞四卷爰削章而陈达欲镂
板以传通虔沥恳悰愿为标引勉俞所请𦕅笔其由
仍以通玄二字为题云尔。
775-A¶ 第 110b 页 X46-0110.png
*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目次
* 卷第一
* 御制序
* 释题目巳下
* 卷第二
* 释真如门巳下
* 卷第三
* 释尅体无差别巳下
* 卷第四
* 释自体相用巳下至终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目次
775-A¶ 第 110c 页 X46-0110.png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卷第一
大辽医巫闾山崇禄大夫守司徒通
圆慈行大师赐紫沙门 志福 撰
别明题目总启二门一属文之领纲二演义之毛目
今初文中而有三节初之一字正属龙论能诠教也
即下文云唱本作释故兼通马论次下文云今造此
论重释摩诃衍故次之三字正属马论所诠法也下
但呼本文为摩诃衍故以是本论所肆题故问何以
不通佛经所诠答汎言可尔属文不然以望释论间
越本文佛经疏远故不通也此据释字正当末文若
兼本论亦可通也后之一字通于二论下标本文名
摩诃衍论亦标释文为论曰故问若题五字全属本
论云何而为释论名耶答末全从本有财释也斯则
大同俱舍题故上属文竟下演义中且初释者则是
销解散畅之义谓开解演畅大乘法上差别名义能
起信故而能消亡分散众生之疑惑心故云释也故
下偈云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
正信佛种不断故。
775-A¶ 第 111a 页 X46-0111.png
次摩诃衍者即本题中译名大乘但东西两方言音
有异而名与义本释无差大者当体为目包含为义
乘者就喻为称运载为功法喻合举故云大乘斯则
正属今论所释二种所入之法兼馀十五则唯所入
十六并不二大乘兼正合之总一十七故下释有法
能起摩诃衍信根云有法者十六种能入门法能起
信根者门法作业之相摩诃衍者十六所入法并不
二大乘体又下列诸论门法名中亦唯所入有摩诃
衍名能入非也如云一体一心摩诃衍一体一
心门又门法各十异名中唯法第八名摩诃衍
门无此名如云八者名摩诃衍义如前说是也此论
前后门法对辨并无一字明文显说能入之门名摩
诃衍若尔门应非大乘耶答若就常教及通相义可
名大乘今据当论既分门法不名大乘谓法唯一味
无多差别是故但立摩诃衍之总名如正殿中王轮
相未应无四别名伹名王故门多差别故建异名欲
假显彼所入一味随能入门亦差别故如金银铜铁
四轮各异方表其王差别名故或名金轮或名银轮
等谓自古迄今国无二主看何轮应遂与彼名此是
喻意法准思之故下文云其所入法或从能入立其
名故即其义也总此意云诸佛欲令一切众生皆入
摩诃衍以此即是究竟归处伹为不能离言直入遂
权依彼无名法上假说能入差别多门众生方始随
门悟入如殊途同归故故第二论释彼第十一心文
775-A¶ 第 111b 页 X46-0111.png
中引心法经云心法非一因所作一故假名为一心
法非一切因所作一切故假名为一切又该摄安立
门云多一一识有种种力能作一切种种名字而唯
一识终无馀法又第十论云能为自法作名义故准
此明文是以得知能依名义为门所依实体为法故
唯所入独得总名其能入门各立别名如十一类色
若不分根境总立色名如门法不分通名大乘若分
根境唯眼所见独立色名馀无兹号各立别名故如
分门法唯所入法独立总名馀无斯称自有别名故
若尔下文何说三十二种甚深安车答曰彼文伹是
解本论中乘之一字非是通释大乘之义故无违也
若据本题应云释摩诃衍起信今文略义足不须言
起信也谓强解释一味大乘法体之上有假名义作
能入门于此门上有能发起信之业用故文虽无而
义有也不尔曷云释也故下论云能起信根者门法
作业之相此即起信伹属能起业用非属所起信心
若准下文次释信决定进心根生长行法亦属所起
义可通也由此便以大乘为宗以是一论最所尚故
故首标云今造此论重释摩诃衍问岂此非是十论
通宗乎答名通义局故以各宗自正所诠故亦可九
论自题为宗诸教多以题为宗故故是别宗不相疑
滥即以起信令入为趣谓释宗上差别名义欲令趣
向一味大乘即是此论之意趣也故下释起大乘正
信而有四门并云令入甚深大乘正道故又科名云
775-A¶ 第 111c 页 X46-0111.png
能依趣入别相门故又古师云语之所尚曰宗宗之
所归曰趣斯之谓也。
后言论者议也量也谓假立宾主往复徵折议量正
理故名为论是故名为释摩诃衍论也。
顶礼等者此之二偈展转相因而有三节一能所敬
相二敬之情意三意之所因。
言隔檀门者圣法记云入如意藏门之称往向位者
入如意藏门之称如是二门如其次第喻真如生灭
之二门此在龙明菩萨心地品论说意云如今经藏
内外二门经过外门见未亲明如入生灭證未至极
若开内门亲得明了似入真如方穷微妙此同五教
前前浅权后后深实故也言分报师恩者如智度论
引经偈云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
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唯有传持正法藏宣
扬教理施群生脩习一念契真如即是真报如来者
是问后颂长行二义何别答偈颂明归敬意长行明
造论意故二不同有处亦为造论意者望开子段故
是造意若连大文并属敬意故彼此文无相违过。
论曰等者此造因由义通二师一准唯识安慧师等
明本颂主造论因由今此同彼是释叙本若尔彼颂
文阙故须代述此本既具何烦更叙答如起信疏重
述十因制作多端不可一准二佛经章钞多叙因由
今此释师自叙同尔若望佛经本论名重若望本文
释论名重故云重释为显等者此段八句初一辨定
775-A¶ 第 112a 页 X46-0112.png
所明次二果德难思次二因人行劣次一正明愚闇
后二对明遣拂文通二意一唯生灭门体即涅槃穷
即菩提亦通理智穷者究达之义即属用也斯则如
次是二转依理智体用之六德也次句三贤未起圣
智故不能亲得次句十信未起坚信故不能深信次
句漠等者不了之相也如论释智碍云漠冥之性故
又肇注云不分明也。
窥[穴/]者目视也。
思惟者心观也二莫能得故云尔也二通于二门体
唯真如穷唯生灭故下同异门云真如为体性生灭
作相用。
未得正證唯属真门故本文云以离念境界唯證相
应故。
未出邪行唯属生门故释文云非道邪行斯则尘沙
妄染皆名邪行等觉菩萨犹未能测如隔罗縠观月
等事亦可八句皆通二门体属体真亦所随顺得入
也穷属相真亦能随顺得入也。
所诠理者诠则讫也显也今取显义谓但依门显所
入法故下文云于所诠理善趣入故斯之谓也。
亭毒者肇论注云养育也。
言小分为报师大恩故者清凉疏云诸佛菩萨始自
发心普缘众生(彼钞释云佛具十恩一发心普被恩)难行苦行(二难行苦行恩
犹如慈母咽苦吐甘谓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割身千灯投形饿虎香城粉骨雪岭忘躯如是等事皆为众生)
不顾自身(三一向为他恩曾无一念为于自巳由如慈母伹令子乐自杀不辞经云菩萨所修
775-A¶ 第 112b 页 X46-0112.png
功德行不为自巳及他人伹以最上智慧心利益众生故回向)垂形六道随逐众生迄成正觉隐其胜德见其憍恣示迹涅槃留馀福教以济危苦
775-A¶ 第 112c 页 X46-0112.png
论字轮论神咒论偈成论。
九十九种文者谓九十部即是九种华文论摄圣法
记中具列名云一音韵华文论二义林华文论三图
像华文论四一字华文论五杂说华文论六阿说华
文论七释梵华文论八释释华文论九内外具成华
文论。
斯论宝册摄者即上文义二中义论摄也斯则宝𠕋
摄义之异名也不尔问义答𠕋二自违故。
建立同一相者谓诸论中立义分同也以皆共立三
十三故不必能诠文言同也。
别因果等者三句前后展转释也又各别明亦可通
也。
法界法轮者一切言音同法性故无非法轮也如杂
华云言音实相即法轮故。
佛告邪论者是所为人也。
不可言说清净报空者即直非他说也空犹无也应
知邪见拨无五乘清净果报故佛直遮次下举有折
无报也净报既有宁得言无。
八种杂藏者故义林云犊子部中亦说四藏一经二
律三对法四明咒此藏之中集诸咒故又大众部等
亦说四藏谓但诠定名经但诠戒名律伹诠慧名论
若合二诠或合三诠名为杂藏又集藏传说一经二
律三大法四杂藏彼意唯佛自说
宿缘名经罗汉亦说名为杂藏又胎藏经及大众部
775-A¶ 第 113a 页 X46-0113.png
又说八藏菩萨声闻各有四藏又清凉云西方
三藏之外加一杂藏谓陀罗尼五明论等为四藏大
小俱有则有八藏然音声经通诠上八故名杂藏而
异八中但局大小之杂故。
或诸藏摄等者清凉云然此三藏约其所诠略有二
门一者尅性则经诠三学律唯戒心二学论唯慧学
如摄论云能说三学故立素呾缆藏能成办增上戒
增上心学故立毗奈耶藏谓具尸罗即无悔等渐次
能得三摩地故能成办增上慧故立阿毗达磨藏谓
能决择无倒义故二约兼正则三藏之中经正诠定
毗尼诠戒论诠于慧兼各通三然今此论问答折徵
是正剋性修五行中第二明戒第五明止故是兼也
持其等者持则摄也即是藏义问诸藏通诠理行果
三今此云何唯言行乎答诸教多云经诠定等少言
理果故今但属所诠三学唯言行也随应即是不定
之义谓上诸藏随其所应各能摄自所诠行故。
修多罗此云契经一总相涅槃云始从如是我闻终
至欢喜奉行皆修多罗二别相杂集云谓长行略说
所应说义故义林云除二颂外祇夜此云应颂一与
长行相应之颂由长行说未尽故二为应后来更颂
故也毗伽罗那此云授记一记弟子死生因果二记
菩萨当成佛事伽陀此云讽诵谓孤起偈一为易诵
持故二为乐偈者故优陀那此云自说一为令知而
请法故二为令所化生殷重故念佛慈悲为不请友
775-A¶ 第 113b 页 X46-0113.png
尼陀那此云缘起一因请方说为重法故二因事方
说知本末故阿波陀那此云譬喻一为深智令解真
故二为浅识就彼趣类诱令信故伊帝曰多伽此云
本事一说佛往事二说弟子往事阇陀伽此云本生
谓说昔受身一说如来二说馀者也毗佛略此云方
广一广大利乐二广陈正法阿浮陀达摩此云希法
一德业殊异故二法体希奇故优婆提舍此云论议
一以理深广故论二以义不了故论上出圆觉疏而
各具二义。
婆萨伊伽诺者此云精[*隹]甚极微少如兔毛尘而能
容受满十方中明暗之色此论亦尔。
标多罗唱提者此云气丝即是龙丝所谓龙王舌中
有一气丝甚极微细犹如头发而能出纳满十方中
种种密云此论亦然。
举经之目等者谓采诸经菁华之要而为此论宏大
之纲本无名而直用释标题而属当如释摩诃衍者
总云大觉经中作如是说乃至马鸣菩萨正摄彼文
是故说言摩诃衍者总其文非一。
无有相违失者虽六时异现而本身是一何有相违
非通六时造此一论说无相违前来问意谓为六人
各各体异故生疑云为今马鸣六中何耶今答意云
六人体一都无相违此但问人非是问时故前标云
次当造论人又但问云今马鸣师又后结云巳说人
别相故唯约人若论时者应如圣法云谓此菩萨六
775-A¶ 第 113c 页 X46-0113.png
时中造论教当何时耶所谓出现一百馀岁时
造四宝𠕋论一起信论二玄理论三本源论四清净
论等又贤首引经六百年造又下愿云师灭度后我
造论等斯则剋定非通六时况下明说正造此论地
位生处父母等故。
大慈满足等者此偈十句分三初三句称名赞德初
句标名后二句显德备者办也圆也次三句闻灭感
伤后四句举胜况劣。
勿小等者昔人云大象不游于兔径大志不拘于小
节是也。
善哉等者此偈分三初四句叹答尽疑极者尽也次
四句述前赞印后三句遵教奉行。
入于寂室者维摩云毕竟空寂舍此之谓也。
归命等者贤首云此论有三分谓序正流通释有三
门一约论主二约论法三约益生此各有三初中三
者论首三颂归敬请加即是论主起行所依二从论
曰下为物宣说正成论主法施之行三末后一颂结
说回向即是随行所起大愿是故三分但成论主光
显佛日法施群生之行愿也二约法三者初因缘分
是法起所因则为序分二立义分下正显所说则为
正宗三劝修利益分叹法胜能则为流通由此三分
令法无失久住不坠三约益生三者一因缘分举法
为机二立义分下正授解行三劝修分举益劝修令
佛种不断是故三分方成众生入法之行上三门中
775-A¶ 第 114a 页 X46-0114.png
前一别辨后二合释是故五分皆是正宗以俱是论
主正所作故上并贤首科于本文今科释论而有二
意一但直述谓五门中一归敬述意二造论因由是
教起由渐则为序分三科拣依摄四唱本作释是正
所说则为正宗五末后诸偈劝持兴愿则是流通二
准贤首亦有三门一约论主三者一论首二颂归敬
述意则为序分二论曰巳下后偈巳前并为正宗三
末后诸颂则是流通二约论法三者一从论曰至所
以须造论则为序分二从巳说本趣至释劝修分巳
前则为正宗三释劝修分则为流通三约益生三者
论文分齐全同第二上来三番其闻义势一准贤首
更不繁说唯后番中一因缘分举法为根释论五因
三人二法今取多分亦成序分。
归契者意云契合顺向佛故即是释上归之义也。
奉迎赞叹者千山书本则是仰字敬奉归仰误为迎
耳。
顿渐四住地者五中前四也义分齐云终教断惑不
分分别俱生伹贤位伏现初地断种十地弃习斯则
见道一时断种故云顿断四住地故如下始觉文中
广说。
九结科者见元书本是草绊字似𨽻科字今勘写误
问最望于胜有何异乎答远离人法之过成就色心
之德故二不同。
云何四智者二义一同教四智谓今就修教同彼始
775-A¶ 第 114b 页 X46-0114.png
教故一圆镜二平等三成事四观察二别教四觉谓
别异于始教故一染净本觉二清净本觉三染净始
觉四清净始觉谓清净是不变义染净是随缘义且
就显相作此指配详之。
四无碍等者此有二门初明大意法谓一味法体义
谓体上义理如下文云一法二义等是也。
词乐二种而分异者总说法义谓之为词委细别说
谓之为乐亦词多说法乐多说义故二差别后
委销文。
言实相者即是一心第一义谛所入之法也相谓体
相不唯局性则是非性能性非相能相一切诸法之
实体也故自体经云广大神王即摄一切等而非世
间法非出世间法。
言共差别相者即是三大真俗二谛能入之门也相
谓义相不唯局事故通二谛及三大义此上总明别
开则二一云实相则是本云一法共等则是本云二
义三大互异故云差别万法攸同故云共也一云实
相则是所入之法共等则是能入之门门通万法义
相各异故云共差别相如下论说三种大义皆通二
门次言实性者即真如门也理唯自理故云性也此
即法体言生灭相者即生灭门也斯则义相非唯事
也故异相云为欲显示唯一真如作一切法名相各
别义用不同故巳上开成二对法义一实相望共差
别相二实性望及生灭相自下合为一对法义谓实
775-A¶ 第 114c 页 X46-0114.png
相实性皆真谛之异名并属于法相即是彼相真如
也性即是彼体真如也共差别相及生灭相皆俗谛
之异名并属于义以苦空等名共差别相以色心等
名及生灭相故圭峰云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
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又
华严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
知俗谛如是十重解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
谛义为俗谛故云尔也。
体摄等者意云本文彼字属前颂中尽十方故或待
论师故以彼十方众生身相与我同体体显同体也
如肇师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是也。
总达者意云通达契达至及法僧故即释及义也斯
则归意耳故次颂曰总归于十方等。
于一切法体性平等至绝执著之实者斯之三句如
次释本性真如三字之义也。
何故摄取一切等者意问何须众生同体方成敬相
设唯单巳岂不成哉答意云若非同体礼诸佛不喜
等故须同体物我无二方契佛心故佛喜也斯则实
教大乘称性极谈了义之说也准清凉疏说有十门
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二唱和礼高声諠杂
词句浑乱此二非仪(故志公云行道如椎硙礼拜似容舂正序此二也有学禅者不
得此意每用比言一向毁于礼忏甚为失也)三恭敬礼五轮著地捧足殷
重(此则小教及始教中相宗礼也)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则始
教中空宗礼也以顺空义故)五起用礼虽无能所普运身心如影
775-A¶ 第 115a 页 X46-0115.png
普遍礼不可礼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
真佛不向外求七实相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此二顿教
无心是道即心是佛名之礼也伹礼心佛无礼礼故)八大悲礼随一一礼普代
众生(次三圆教此通终教同教一乘故同体大悲曲论有二一同一理体二同一事体前则同教后
则别教谓同体大悲自礼即是他礼故也)九总摄礼摄前六门以为一观
十无尽礼入帝网境若佛若礼
重重无尽(经云于一微尘中见一切诸佛菩萨众围绕法界尘亦然一一如来所一切刹尘礼
若依此礼一礼则无有尽功德岂可量哉不入斯观徒自疲劳又类万行一一皆尔细思行心看入何门勿自
欺慢一生虚度)释曰上依清凉若据草堂第六亦属修教礼
也此后八种前前浅权后后深实今当第八理同之
义意含馀七皆为敬也以立义分具五教故次前文
云由明了知一切众生平等唯一真如无有别异等
即是正当第八门也。
若尔至别举者此是问词以字下是答非无归人者
有能归人即前论主所取十方众生身命是归人故
既有归人何不别举以上何字贯至于此或伹长读
准次文中亦有何故不别举耶彼既难词此何不尔。
法云地等者意云论主收一切十方众生为能归人
法云地菩萨亦在其中故作此问。
本起大乘正信者信之一字是能信之净心释家属
上除疑舍邪执四义应以下文信之十义随应释今
决定精进趣入回向四种义故或此四义但就信之
行相非局剋性以令心净为自性故其上除字亦具
断除远离对治遣除四义其大乘正三字是所信之
775-A¶ 第 115b 页 X46-0115.png
境界而言甚深者若准馀教及通相释为对小乘故
言甚深今论下释诸佛甚深广大义云甚深者以所
入法望能入门极甚深故故唯所入名大乘正不通
能入以对所入非甚深故本意依门入于法故。
断绝门中有四等者初一即当下立义分并解释中
显示正义第二即当分别发趣道相兼修行信心分
第三即当劝脩利益分故第八因云为邪定聚故意
令治邪而入正故故云趣入第四即当对治邪执正
就二乘兼其馀类故云回向则是回小而向大故或
可第三亦当对治邪执故下文云无量无边过恒沙
数一切邪道(同此第三)无量无边过恒沙数一切定执(同此
第四)其下对治邪执一门准前后释自伸三解一此中
通一切二因缘分中唯局邪定三下释本文邪不二
聚应是本含或据兼正释馀准此。
通摄三聚人等者准此颂文通被三聚不分兼正。
二者十信等者初根全无故书本但有根字上无善
字次根巳定满故后根未定满故此三唯据根差别
故其第三义初心全无故次心巳定證故后心未定
證故此据乐求心差别故初三伹据信差别故亦可
前三解中不定一聚并形正邪二聚得名谓初一信
心不同邪定退不同正定进第二信根不同邪定定
无不同正定定满第三乐求不同邪定定无不同正
定定證。
由爱有心等者故昔人云贵身贱法是也。
775-A¶ 第 115c 页 X46-0115.png
次开总体者谓剖判分裂所入根本总体法上假名
假义而为十六能依趣入别相门故全同大疏剖裂
玄微照廓心境彼钞释云剖判分裂上无障碍法界
为心境二门亦同小疏云诸佛不知何以铭目
分理事二门彼钞意云上来真界本无名字佛亦不
知欲悟众生强设名言假相开说为理法界事法界
等今此亦尔故云次开总体。
本有法能起等者总此意云于摩诃衍总体之上有
十六种能入门法而能起发信根之义故云尔也谓
唯能入门为发信之因缘馀一十七为所信之境界
因缘属起境即大乘信通等觉故次文云信决定进
心下释本云令不退信故并通十地又局十信故论
题目亦依此立然疏云论为初
机故等唯局十信者释家后义也贤龙马师并信含
根题伹云信更不言根故大钞云谓一真法界
本无内外不属一多佛自證穷知物等有
欲令物悟义分心境意今依心境之二门
悟入法界之一心此中亦尔依门因缘信入法境本
意欲令信入大乘由彼不能离言直入而且假说一
十六门权为能起信之因缘故唯门为亲起之缘令
信趣入大乘之法也亦可信属能起上用不同初解
而为所起故论释云能起信根者总标门法作业之
相故云有法等。
信根十义中依前所明信根二义今此配释亦具二
775-A¶ 第 116a 页 X46-0116.png
义且据前初义者信十中前四如次配地前四十心
后六如次配地上六度行前五义当前之五地后一
义开成后五地但文略义包唯言成就慈悲故不言
智慧耳根十中前五地前巳来后五地上巳去前五
中初一十信分除憍慢故二即十住由慧住理故云
能诠甚深理故三即十度功德故四五并即十向后
五中六七八通十地故云出离地地转胜谓后后出
离前前障故九十名义具足又据前后义者信之十
义但配十信根之十义配住巳去但合第一第二同
为十住唯断障證理二句异故或伹通说各具十德
未必配位虞涉穿凿耳。
能化教法定由发起者即下能化教法出兴门也此
唯所起能化之法非亦通彼能起之缘。
所治机根者即下所化众生分齐门也此唯所化能
起之缘耳今文正辨五分次第何以最先立因缘乎。
答曰初一是根后四是教由先有根始后有教不可
药先哉故于五分先立因缘分也。
为欲显示如意等者一云立解二分但令利钝二人
生解其第四分方始起行趣入一云唯解释分但令
钝根生其了解于第四分起行趣入其立义分唯利
根人不至第四即能行故如一闻千悟极利根故故
第四分云观察广之深理双證上二亦
可广即生灭略即真如一云前前者有不假后后后
后者必从前来如法华经三周声闻等此上三义彰
775-A¶ 第 116b 页 X46-0116.png
大意竟。
言摩诃衍法虽唯是一等者谓法唯是一门乃成多
故小疏云统唯一真法界谓寂寥虚旷冲深包博总
该万有即是一心体非有无相非生灭莫寻其始难
见中边迷之则生死无穷解之则廓尔大悟诸佛證
此妙觉圆明现成菩提为物开示不知何以铭目(同此
法一也)强分理事二门乃至广说(同此门多也)又下论云为
显法体不分义门得别故上二的据下二
例證又法界观曰一理遍于事门谓
能遍之理性无分限所遍之事分位差别(二释事理相性空真
理一相无相故不可分即无分限事约缘起分位差别)一一事中理皆全遍非
分遍(三释其遍相理非事外故要遍事)何以故彼真理不可分故(次释
全遍所由谓而要全遍者若不全遍理可分故非如浮云遍满虚空随方可分也)。
是故一一
纤尘皆摄无边真理无不圆足(后别指一事显其遍相以尘含理显理全
遍也)二事遍于理门(文亦有三初标)谓能遍之事是有分限所
遍之理要无分限此有分之事于无分之理
全同非分同何以故以事无体
还如理故是故一尘不
坏而遍法界也(次结示遍相)如一尘一切法亦然思之(后例
一切法)此全遍门超情难见非世喻能况
775-A¶ 第 116c 页 X46-0116.png
海全遍一波时不妨举体全遍诸波一波全匝大海
时诸波亦各全匝互不相碍思之
次有问后答曰理事相望各非一异故全收而不坏
本位(由非异故互遍由非一故各存彼次广说多多义门并由此二今此论意亦由此二由法望门
非异义故全随诸门假说多种由非一故故说是一以彼浅理况此深法故也)又本因缘起
经云此楞伽王常在大海摩罗山中率十万六千鬼
神之众以为眷属如是眷属乘华宫殿游诸国土皆
赖彼王方得游行皆作是言我无其能愿与我力彼
王随时与力不离而共转故王不分身而遍神众各
各令得全身之量一切时处共转不离染净本觉亦
复如是能受无量无边烦恼鬼神众薰不相舍离而
俱转故由上
多教故云摩诃衍法虽唯是一等若尔何如直说不
二大乘而唯是一与三十二种而为体耶答曰次文
既云而别释散说钝根所分明故应唯此论真生二
门直释不二又应依此论顿渐二根直了不二又云
虽口语中诵持教义之尊词思心中观察广略之深
理乃至云得法界宝藏等应依此论而證不二若许
则违立义分云离根宜故离教说故又违次二分不
释圆圆海故不化圆根众故不许则违本释之文以
论明说五分次第皆唯逗根文意俱无离根教故以
此故知定非不二论意正唯所入十六义兼不二以
此不二于立义分无别分明建立文故又唯果海离
根教故如鸟迹空望太虚空谓如鹊迹所印处
775-A¶ 第 117a 页 X46-0117.png
空而随鹊迹名鹊迹空凤复来于鹊迹处印而又此
空名凤迹空但从二鸟得二空名空实无二门如二
鸟迹各定别故法如二迹下空体无二故故言摩诃
衍法虽唯是一如二迹下空体本一故非谓是一直
说太虚此依十地大疏并义理分齐意亦可依此珠
喻而说珠体如不二珠相如馀法故云如
意是一若出黄金可名金珠同出真如得名一体大
乘若出白银可名银珠如出生灭假名三自大乘出
馀可悉如百六十摩诃衍亦尔又云而为恒沙法门
体性者作十六能入门之体也恒沙法门即是门故
言受用者但据见闻即名受用非是亲得以法合中
但云领解故知非是巳證得也意以摩尼杂宝不须
开门直尔见闻以威神大故摩诃恒沙不须解释顿
尔直了以根性利故斯则同下立义分中令依两重
之门趣求两重之法文意俱无唯令利根依门趣彼
不二之珠故也。
大乘本法虽圆无边千义者此纵前文立义所立。
而别释散说等者此夺须用解释所解意言虽立义
分具足门法若无解释分之所解𨎪根未了故而立
义分所立大乘如摩尼珠所具千义如所出宝其一
切宝即成千门非更离此别物所成其所具义即为
多门非更离此别有门也其解释分解立义中大乘
法上所具多门如以馀物开摩尼上所出多门此上
法喻而各有三一是摩尼二即所出杂宝为门三是
775-A¶ 第 117b 页 X46-0117.png
开门之物一是大乘二即所出千义为门三是解释
分如开门之物亦可分喻矣。
见闻宝两等者若据通说二龙大龙不开门而直见
如利根人不须解而直了群龙须开门而后见如钝
根者要解而方知是二不同若据入时亦并依门而
入伹以大龙不开门而直入利根不须解而能證群
龙开门而后入钝根要解而方證亦二不同上言不
开入者但透户而入也斯则据前三义之内初之一
义其后二义准而思之此上即是总彰大意。
言出现舌威等者意云出舌现威不竞趣入往向门
也。
言开通者趣入义也意云虽开豁通达趣入往向门
而不近向隔檀门也往向如今外藏门隔檀如今内
藏门摩尼如今藏中物或可不竞入门开通往向长
声连读此即初解据贤首五教前前权后后实从生
灭入真如后解则据五教二门峙立义说法合中云
而勤加行添于胜进合上出现舌威不竞入门意云
而于闻思勤加功行增于熟习其于练修略不著功
故华严云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
门亦如是等(彼疏释曰初喻贪随文义失谓义门波涛漂荡其心虑溺溺他无眼修行自绝
慧命故名渴死)如龙贪现威神不趣其门方于下二句合前
开通下二句意云方犹比也谓于生灭虽修信心犹
如金刚能坚利故而于真如未修坚信如龙虽趣往
向未入隔檀此则合上从权入实或方于金刚连上
775-A¶ 第 117c 页 X46-0117.png
长读即闻思久习成性难坏此上三句并是不入生
灭门脩而第四句唯是不入真如门脩亦可此句通
于二门此则合上峙立义也或方犹法也法者则也
此伹通合上喻不必句句相对前喻是全此则分耳
总意云唯于闻思指端偏加钻仰则于实事本月不
脩坚信。
言得法界宝藏等者若不依门造修胜行终不成就
所入摩诃衍之宝藏云何得果證入深理也。
弥弥远退等者此意双通邪不二聚下第八因唯言
邪定。
唱陀南者圆觉疏翻此云集施谓以小文摄集多义
施他诵持故。
百六十等者此中但说所入十六应是彼论每一开
十故成一百六十法也。
本八因缘中大意各二初所化能起之机缘后能化
所起之教法故上文云为欲显示上味妙药当由所
对疾障出现能化教法定由所治机根发起疾前无
药机先无教故唯机根为因缘体然依释家每因分
三第二即是所化能起之根缘第一与三并是能化
所起之教法斯则对教而辨根故勿谓有教亦为缘
体然于本文互有不足如三四八阙彼初一约义含
在为字之内其五七八阙彼第二亦义含之。
因缘总相者上之二字属根下之二字目法是因缘
之总相即能化教法也。
775-A¶ 第 118a 页 X46-0118.png
八种根本总体等者即下文云根本摩诃衍中开八
种一心法界三大义中各开二种等是也
蓝脩者有书本中是此监字如臣监脩国史今师监
脩佛经故圣曹集云志云和尚监脩高座寺斯为良
證也。
谓摄十亿等者望上敬意宽狡之异。
上品十信三品十解者即信成就发心也。
三品十行三品十向者即解行发心也。
三品十地者即證发心也谓通十地长分三品同彼
十信长分三故亦可地地入住出心分成三品如上
一百二十种说三贤各三准此二说。
何故开三分而别释者若准此文不唯解释分释立
义分兼后二分亦释彼故不尔何言一切教法皆尽
立义分应后二分非是立义所立法故但前别明后
总释故。
行法法尔者前颂法字通此二义谓一一因各明修
行渐增之法既无优劣故八次第法性应尔。
谓除阐等者此下逐难别释转胜然此不信著我畏
苦舍离四种即馀文说四种障也初一名同二凡夫
著我障三声闻畏苦障四缘觉舍悲障谓以深信住
理起行回向如次能断四种障故。
本图音一演者准次释意谓圆与音无有前后一时
敷演故若有前后如疏显失亦可诸音同一时故。
如来广大深法者全同末偈云诸佛甚
775-A¶ 第 118b 页 X46-0118.png
深广大。
谓光等者准钞解此而有三难谓光明大
觉等难论有繁言失次今造等难反成求利失后毕
竟等难佛经未尽失然此三难前二望于后一相反
而难若免前二定招后一若逃后一还中前二又复
前二反覆相成。
毕竟尊信者谓可尊重可信崇毕竟穷终尽理之经
也。
一味等者似海水咸谓之一味如虚空等谓之平等
移转据一期起灭就刹那愿名榜示则名经名论翰
墨简牍则经卷论卷其一味与不分互释平等与不
别互释分折差别也谓此即是四种无为故唯一味
平等。
伽陀脩梨毗罗翻云广略经则。
遮陀尸脩梨毗罗翻云广略论则。
梵圆等者如疏释圆音云一一语音遍穷生界
而其音韵恒不杂乱次文既说双具此二方始
得解明知此二不相离也次无量下唯明异类次或
有下唯明等解。
僧那此云誓愿。
阿世耶此云意乐。
四圣众种等者种则因也故俱舍云能生众圣故名
圣种四圣众体即是无贪一衣服喜足圣种二饮食
喜足圣种三卧具喜足圣种四乐断乐修圣种谓乐
断烦恼乐修圣道也问第四圣种既非喜足如何亦
775-A¶ 第 118c 页 X46-0118.png
用无贪为体答以能弃舍欲贪有贪故此第四亦无
贪性问何须此四圣种耶答前三圣种助道生具最
后圣种助道事业以诸弟子舍俗生具及俗事业世
尊哀悯立此助道生具事业令脩行者解脱非久也
问何故安立如此二事答颂言为治四爱生一衣服
爱二饮食爱三卧具爱四有无有爱治四爱故立四
圣种故云四圣众种也。
根本摩诃衍中开八种故者即是本云摩诃衍者总
也此但初重所入之法次云一心法界及三大义各
二种故者亦即本云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
者义也此但初重能入之门。
何故能入等者谓一心下即是初重能入之门谓前
法上不标四名故今门上特标四也以前直于摩诃
衍中开成八种非于四开故无四名。
或各开下即是后重能入之门谓前法中巳标四名
故今门内不更标也而云或者显不定义谓前巳于
一心三大四上开成八所入法今复于此四上开成
八能入门故立或言谓或作门或作法故而云门者
拣前法故此则唯于初重门开以第二重门之与法
唯于初重门中开故如立义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
等此牒初重门开为后重门法二故又下文云一体
一心门三自一心门等良以一心望一体等而具非
一非异二义由此一心与彼非异故属初重门由非
一故属后重法亦是前合之为一后开之成二若望
775-A¶ 第 119a 页 X46-0119.png
初法亦具二义由非异义一味无差由非一义故分
两重故下颂曰平等平等一皆无有别异各摄诸法
故然终不杂乱释曰前之三句證上非异后之一句
證上非一问此但初重门之与法二互相望明不一
异云何證上望后法乎答开初重门为后重法后法
初门无二体故故得證也问所入十六既于根本一
心三大五法上开云何上云摩诃衍一耶答上谈实
体直说是一今依下文立义分中渐渐说开故有其
五若是下云摩诃衍者总说有八种者亦可便说九
法中开今既但云说有二种一法二义此义复三故
伹有五其体是一就义谈多如映珠喻法准易了。
本摩诃衍者总者斯则唯属初重所入即是上云根
本摩诃衍中开八种故然此总字自狭之宽通具三
义一约文唯局初重所入即此文是二就义亦通后
重所入如次指云所谓望上及下临故应降下云依
于此心显示摩诃衍总义等三亦就义唯局三十三
种之能诠故第十论释本偈中我今随分总持说云
能说字相门唯以总字诠三十三彼文指是此中总
字及准望上及下临故理应全遍立义一分应云摩
诃衍者总总说有二种等不尔云何能通诠哉非是
通取摩诃衍者总五字为能说字相门下文明言总
之一字故此上三义前二总体名总即是所诠故论
文云所入根本总体门于两处中是总体故后一总
说名总即是能诠故论文云我今随分总持说能说
775-A¶ 第 119b 页 X46-0119.png
字相门自说有二种至二者义者斯则唯属初重能
入即是上云一心法界及三大义各二种故以初所
被根性利故不须广说巳生解故龙树菩萨不别释
者由于文前及于所入巳显此名人多易了故不繁
叙巳释初重次指后重所言法者谓众生心下此广
开说初重之门而为后重门法二故由钝众生闻初
略说不能解了故牒初门重广分别得名两重良有
以焉非同常例不分两重故初略标而后广释斯则
初重总说略说后重别说广说故二异也是心(是一一心
所入法也)真如相即示(门也)摩诃衍(法也)体故(门也)下论释此即
回体字在摩字上文云即显示一体摩诃衍次一准
此回上易了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
摩诃衍自体相用故一者体大谓下至故
言一切法者真如平等者不
增减故者二者相大谓等三句言如来藏
者言具足无量性者功德故
者三者用大谓下至故谓真如门理性不
变唯善唯净故与善名而生灭门真妄和合通染通
净不立善也故清凉释往复无际言是用大通于染
净问宁违贤首用唯善耶答彼分顺违顺性是善今
据体用性起为用望义不同二师无违。
一者所入等者前二科名相望可成五对谓能所本
末总别体相于能所中依入别故若实解尽五对之
义一部论文思过半矣。
775-A¶ 第 119c 页 X46-0119.png
一者等者一体一心三自
一心无量至不减体大寂静至不灭
体大如至德相大具至德相
大能生至果用大能生至善因果用大
上来注指初重门之一种以为后重门法二故。
八种身法等者准唯识论以体依聚三义解身今当
前二故云身也本论所牒应是此经故次论云马鸣
菩萨正摄彼文是故说言摩诃衍者总约义牒也(斯则
举经之目属论之纲)。
望上及下临者应流至于后重所入法中也应云依
于此心显示摩诃衍总义次二摩诃衍下皆安总字
又一者体大总二者相大总三者用大总故云及下
临故。
皆悉等量等者此据遮诠非异义说非谓表诠定一
之义不尔云何各摄诸法无胜劣广狭明知此文据
非异义其不杂乱据非一义如本论云如是二门皆
各总摄一切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谓门法各遍是
故双言遍满遍满其平等平等亦尔终其本末者终
准钞引是其然字。
众谓四衍众者平声标名去声释义非谓上标亦同
是去如常教释由有众多生死故众多因缘所生故
名曰众生如下论云何故意及意识名众生意及意
识一切众染合集而生故名众生不可为其去声释
义而结名时亦去呼耶法从门以得名是众生之心
775-A¶ 第 120a 页 X46-0120.png
耳又演奥钞云若依诸教总有五解一藏始二教五
蕴相集曰众仗缘而起曰生二真妄共聚曰众非有
似有曰生依如来藏有生灭心三众谓四衍众生谓
四种生上二依终教四诸法暂聚曰众生无生相曰
生顿教众生即如不坏相故五圆教一即是多曰众
理不碍事曰生一事摄多事而炳然露现故。
一体者如珠轻重为体故不可分析。
一相者如珠圆明为相故不可离散虽为一相而可
分析此边非是彼边相故。
摄出世间者见千山本世言则在出字之上。
皆作法界等者钞云二法作法界亦可法界作二法
应是回文未尽故也同下释是心真如相等云作一
法界心真如等意言此一法界心作真如门等
亦回文未尽顺于西方言也前即摄末归本后
即以本流末。
自体契经等者谓一法界心广大神王摄法有二一
摄生灭门法二摄真如门法初生灭门中有二一切
种种无明等者是不觉义谓初句则是根本枝末二
不觉后句则是相应不相应六染心一切种种白净
品法者即是觉义言种种者差别义故次文所摄真
如门中伹云一切不言种种也后真如门中亦二一
切清净法等四句是体真如于中前三即毕竟平等
等三德后一即离言说等三相故云绝离言无碍者
无二碍也一切满足法等二句是相真如于中初句
775-A¶ 第 120b 页 X46-0120.png
即不空真如后句即空真如言广大神王者同下所
入十异名中初一名为广大神王亦引自体契经为
證科名根本者是所入法也即是心二字是也。
摄末者是能入门也即则摄下是也问此众生心以
何为体答即以所入而为自体若尔云何别法作总
心体答曰全总作别非是分作别全作总故亦无失
故上文云是一法界藏彼八处中周遍圆满不可分
折不可离散唯是一体唯是一相是故得知总别无
二故得为体问应依生灭便證一体摩诃衍耶良以
所入体无二故答依生灭门脩但證自法不證彼法
如依五教同證一理依前教脩不證后理非是理性
体别有五但依教脩心有五种故说体同而證异也
又如摩尼珠体是总全能出金别名金珠
全能出银别名银珠此即如上全总作别若迷
出金伹了出银唯名得于银珠不名得于金珠以心
迷之名为不得非是珠体而有二故如迷者云我巳
求得雨银之珠更欲求彼雨金之珠不了一珠双出
二故法准思之斯别全总作别约境法体说得与不
得约心迷悟说馀名总别准此释之故下文云离边
真心若真如门依如异同珠若生灭门依如同异珠
斯之谓也。
或从能入等者法体唯一门义二故谓此一法或从
一体为门名一体摩诃衍或从三自为门名三自摩
诃衍故云或等。
775-A¶ 第 120c 页 X46-0120.png
答曰作一法界等者亦可一法界心作真如门等亦
是回文未尽故也其一法界心各是下法十异名中
第七第十二种名故。
以上二颂本等者本即本论云所言法者至出世间
法二段文是颂即释论云众谓四衍众等及是一法
界心等二颂是也明言流此不言例准勿更此例异
文说之意言一心是体三大是义离体无义故须前
二如波依水离水无故若准此意所入本法唯一体
也不尔何须流至此耶。
言体大等者虽以三大直便是法而绝名相强说为
彼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等多门本为以门而
显法故虽立三别亦与上心一味无差不尔曷流至
此以三大法各别有体宁用上心故显三大自无别
体上心流此若尔何分两重答曰逗根假言展转开
说故谓直于根本开初八种所入之法于此法上开
初八种能入之门复于此门开后八种所入之法及
后八种能入之门斯就假说两重各异若剋实体一
味无差佛本欲令众生悟入一味实理但由不能离
言直趣遂就假相而强开说初后两重能化之法故
莲经云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又清凉云为令物
悟等如摩尼珠本性明净同空纯色此色唯除天眼
者见肉眼不见但欲令彼肉
眼之人见于珠体遂以青黄等八色
物而以映之其体随影而似有八(如以一体一心等八种假门开彼一
775-A¶ 第 121a 页 X46-0121.png
味以为初重八所入法)若明目者见珠青影便云青珠见珠黄
影便云黄珠而眼暗者仍
不能见欲令见故复以深重青黄等八物而再映之
(如钝根人但于初重不能解了后更粗广说一体三自等八门而再示之如立义分初略后广例准解释应知
亦尔)但以深青依前浅青影上映之以深黄依前浅黄
影上映之(如广说一体依前初重一体一心门上开之广说三自依前初重三自一心门上开
之如立义分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等是也)良以目有明昧故以浅深两
重映之虽映两重而摩尼珠体还
是一其天眼者即于杂色影中便
了同空纯色其肉眼人伹见影现杂色不了同空纯
色故下所入十异名
中第九引中实经云离边真心若真如依如异同珠
若生灭依如同异珠草堂多举此喻大同。
无因缘耶者谓前因缘分并无能起之因缘今于文
前指立义分却有所起之不二既有所起之法何无
能起之因斯则以后有法难前无因次则以前无因
难后有法云既无能起之因何有所起之法故云何
须建立。
非建立者此答意云立义分中但是义具故前指有
无文明立故云非建立也斯则次云离教说故。
能得于诸佛等者此据果分说也而有二师一贤首
分齐云别教有二一性海果分当是不可说义何以
故不与教相应故即十佛自境界也故地论云因分
可说果分不可说是也二缘起因分即普贤境界也
775-A¶ 第 121b 页 X46-0121.png
此二无二全体遍收其由水波思之可见释曰全同
此论性德圆满海脩行种因海二名也今
且先就果分而说不二如大海诸佛如百川伹可云
海能容受百川不可百川容受大海伹可假人没同
果海实法不可果海没同假人故也二清凉略策云
今言果海约證相应可寄言诠皆名因分因则可脩
可说果则亡修离言释曰十身等果既带言说并属
因分非谓言果便属果分直须契證可名果分故贤
首品大钞判云则四法界十种玄门皆约因分例此
诸佛即属因分因分可以没同果海故云能得于佛
果海不可没同因分故云诸佛得不故此因果义若
贤首意普贤因人所了名因分遮那果人所了名果
分故分齐云十佛境界普贤境界若清凉意依言修
因名因分契證绝言名果分故略策云因则可脩可
说果则亡脩离言此之二师义有少异贤首言果唯
局究竟清凉言果亦通因位伹是果利可通因也今
此论说双离根教全同贤首义分齐云不与教相应
故即十佛自境界也亦同清凉略策文云果则
亡脩离言若尔本源玄理二论岂非教哉教必
对根岂离根耶答有二义一约理云非同因分称根
施设而有实根可名实教如药对病可立药名若不
对病不得药名今此亦尔馀法对根可立为教故论
云顺于说故不二无根而唯佛境无根可被不得教
名故云离也意言但由无实所被故也若尔何说二
775-A¶ 第 121c 页 X46-0121.png
论答曰清凉疏释十地品中许说分齐云一约果海
可以总标令人知有名为可说不可指㡿示人名不
可说又云且依一相不可指陈等云不可说及与可
说若有因缘故果可寄言即事入玄因亦叵说不可
局执释曰但依可以总标令人知有及有因缘故果
可寄言说有二论终无正实所被根故二就教云此
二无二全体遍收其由水波思之可见释曰此即义
分齐说不一不异之二也若就非一说离根教
若就非异说有二论十地品中清凉同此以上
二意说默有由望义不同故无违也上来总彰大意
巳竟自下逐难重消文义其二得者成就义也次下
不者文虽在下义应居上则不成就也即是下引大
本经云其圆圆海得诸佛胜故其一切佛不能成就
圆圆海劣故是也此具二义一云唯自二句相望而
说据上没同非没同故说能得不能得也次菩萨等
三亦同于佛没同果海不可果海没同彼三二云对
他二句相望而说复有二义一此中初句能得于佛
对彼后句于诸佛得不故谓此不二既属果分故能
得于佛彼说根本但是因分故不得于佛此则法望
于人明得非得二之差别则是没同果分非没同果
分相待而说其次三人准此释之问此上二义并据
果分说没非没义势全同何分一别答岂不巳云唯
自二句对他二句相望而说据此小异故分二也二
此中后句诸佛得不故对彼初句诸佛所得谓彼根
775-A¶ 第 122a 页 X46-0122.png
本既属因分依言脩因可證诸佛从因向果脩因而
證故云诸佛所得今此不二但是果分亡脩离言不
可脩因渐次而證故云诸佛得不故若尔诸佛应阙
遍智何能说之答曰脩因至果而自證知故无违也
斯则仍果从因而说非直谈果及没同果若因没果
因尚叵说况果海乎又况更能直谈果耶岂更说佛
遍智證哉此则人望于法明得非得二之差别则是
脩因所得非脩因所得相待而说其次三人亦准此
悉。
诸佛所得等者此就因分说也亦具二义一云唯自
二句相望而说意言是佛脩因之所成就次菩萨等
三若脩因行亦能成就故云亦复如是其八本法非
可脩因故却不能成就彼人故云于诸佛得不故望
次三人亦同此释二云对他二句相望而说义全同
前览上易了。
无有其私者私犹自也巳上是真如门自下是生灭
门。
何故别说至三摩诃衍者此即总属问词而有二种
初伹直问不同因由后而等下述义例难。
通达轨则不动门者通达则是至及之义不动则是
无变之义故上文云三世诸佛一切教理自然常住
一味平等无有移转无有起灭等故云不动轨者仪
也则者法也意言诸佛菩萨以此不动常住之法为
轨则故通达至彼无上果故如下信法精进脩行门
775-A¶ 第 122b 页 X46-0122.png
云所谓乐信三世诸佛为自恩父为自恩母为自恩
师不能改坏不能生灭虚空金刚不动轨则有不可
思议中不可思议殊胜利益常恒转转于一切时于
一切处脩行一切助道品故斯之谓也。
安车者曲礼云坐乘也若今之小车也
。如澄神海者意言同海澄澈神圣如具十德百
川味耳。
本心真如门者心即一一心法也真如则是门也。
心生灭门者心即一切一心法也生灭则是门也。
或名摩诃衍者以下列门十异名中既无此名明知
此名非通门也。
言造作相者瑜伽八十六云如来将欲说法之时现
四种相一从极下座安详而起升极高座俨然而座
二安住随顺说法威仪三发謦欬音示将说法四面
目顾视如龙象王故云作相。
以色容受等者意言以空容受于色而得自在故次
文云于一切色得自在故容受大种故其上以空容
受准此可了意云如总太虚容东西别空何不自在
同所入总法容体相别门有何难哉以并就义而假
说故。
以无住处者谓于无住空得自在住处则是障碍义
故。
一心至住处者此之四句前二法说后二喻明各上
属法各下目门体则性也性自空故同喻本义本来
775-A¶ 第 122c 页 X46-0122.png
无故谓太虚空本来于彼东西等处无住著故即当
容受东西别空一心如理性自空无即当容受体相
别真。
于诸障碍等者即次喻云于一切色等也。
令住诸法者即次喻云容受大种故若自门中通有
障碍及无障碍二种义故若对真如门无障碍生灭
门内并名障碍故言于诸障碍意言如空于色无有
障碍使色得住耳。
利圆者故者即下所说清净解脱者也如二祖云本
无烦恼元是菩提此岂非是本来圆功德满者焉非
为圆根名利圆者以是顿根故名圆者。
五者名为方寸者谓是毫毛形方一寸故次论云如
是二毫譬如明镜故云方寸。
一者白毫方寸者然此毫字后人写误应是色字次
引證中唯是白乱二言有异其必萨伊尼罗两名全
同故知毫字误矣若尔宁知色字非误答曰准彼前
后所翻诸名及此论云五者名为方寸即译必萨伊
尼罗伹名方寸不言毫色二言之名而凭述理论云
第一方寸中唯现前天像第二方寸中通
现前五趣二皆现色不言现毫故知色字是的
毫字是误。
离流转因等者二句所离即生灭中觉不觉二也故
行异云真如门一心一念生为缚等今此二名相形
而立远望与异义同水火转即是行并迁流义也缚
775-A¶ 第 123a 页 X46-0123.png
与相同即是为相之所缚也其唯有觉者与离流转
因互释唯有如如与离虑知缚互释斯则远转真之
异名远缚如之别号故唯识云真谓真实表无虚妄
如谓如常表无变易又真如门云无遣无立是也。
言一一白白者可有二义一云作上结词上一即唯
有觉者下一即唯有如如非同生灭门有不觉不如
故有二也今此唯觉唯如故但一也上白结离流转
因下白结离虑知缚既绝二黑故名二白一云待生
灭门各上标下释意言一自是一白自是白非同生
灭对多名一待黑名白故云一一白白。
为善不善因者且总相说善即觉义不善即不觉义
为者作也即当与义受苦乐者若即生死乐即涅槃
故下文云于惑与力于觉与力出现生死涅槃法故
与因俱等者即一法界有为无为二种自在与彼能
薰为无为法不异义故。
犹如伎儿者即幻术人也故下文云譬如非幻幻人
于诸幻事随其所应与力用故如幻自身为诸类身
而自身不现故法准思之故下释云藏者即覆藏义
纯白一法界者是纯白之一法界亦从门得名非自
体纯白故馀说真如门即理法界者唯当释家门也
彼不分门法故其馀九法亦从门立名非是自名耳。
空种无碍者种则性也意云真如空理之心性故。
遍种无碍者种亦性也意云事法周遍之实性故此
四字中上一是门下二皆法是空之种无碍等依主
775-A¶ 第 123b 页 X46-0123.png
释也故上法界亦是性也不同常义释事法界分义
名界不分门法故作相即今分门法是无尽之法界
但以事为门趣入法界法界非即事故亦可种者类
也谓体真如空相真如空又如实空如实不空种类
不一故此四字中上二是门下二是法是空种之无
碍得名依主释也次后一名准此知之其二长字并
上劫义。
离边真心者即是上文众生心也离边明中真心显
实此即第一义谛之异名矣谓双离彼真俗二谛故
名离边如自体经云广大神王非世间法非出世间
法也。
异同珠等者意云异属所现影差同属能现明一以
差别影归平等明故云异同故下文云举真如摄生
灭皆同真如也次同异珠反之易见上独明珠等准
而释之。
是一者即当门也意属法也。
是一切者亦当门也意属法也谓心法唯一随门说
二也故次经云心法非一因所作一故假名为一心
法非一切因所作一切故假名为一切此则上标下
结立也亦可是一是一连读上即体真下即相真是
一切是一切连读上即觉义下即不觉初解理优后
义文繁。
第一一心等者以真如门所入之法但名为心非一
多故而但从门得名一也不同生灭门所入法故何
775-A¶ 第 123c 页 X46-0123.png
者谓第一一心随所作门可得名一形待第二一心
所作一切门故此则一一心所作之一有所待多一
心所作之多故不可说随自能作名一以无所待他
能作多故故第一一心不可从自能作立名唯从所
作而立其号其第二能作望自所作一切得名一也
故次经云生灭一心因多故一此则自能作一对自
所作之多得名一也亦可对前第一一心非一故第
二一心名一此即第二能作之一待前第一能作非
一得名一也第一能作既名非一第一所作对此名
一故经云心法非一等斯则第一所作待自能作及
对他所作故立一名第二能作对自所作及待他能
作故得一名二门即是二谛一心即第一义故次经
云非大非小等又上文云而广大神王非世间法
非出世间法又离边真心为中实故。
一者名为如来藏门无杂乱故者即下十藏中第四
真如真如藏也非同生灭理为他智杂故亦不同第
二以无杂释藏杂者染也其所远转是染法故即是
以门而显法也今言杂者即是乱也但言真如真如
更无他智杂乱故故论云真如门理唯自理非对智
也。
心生灭门有十种名等者一对前二二对前一三四
五如次对前四五六六对前三后四二门次第俱同
言二者名为如来藏者即下十藏中后六藏也藏通
能所义如下释故云覆藏通能所也问今此二门名
775-A¶ 第 124a 页 X46-0124.png
如来藏望前二法名如来藏门法名滥云何辨异答
此具二义一云如六七识通名意识但意之识意即
是识二义异故二名无滥今此亦尔但无杂与无乱
令覆及覆藏二二义别故二名不滥二云彼法开为
远转远缚等二藏别名此门开为真如真如等七藏
别目故各历然略不相滥问义既如是云何元初合
立通名答为表二法同一体故为圆十数含六藏故
是故门法各立总名若尔前门藏名不包多藏得圆
十数云何亦不立别名耶答二门馀名并同水火相
形而立今此一名无别形待故但亦立一种总名。
五者名有去有来门有上下故者即次文云生灭有
二位一向上二向下又如第三云始觉背凡向圣上
上去去为次第转故随染本觉背圣向凡下下来来
为次第转故。
流转等者准馀教释义通开合且合释者谓生死流
转故涅槃还灭故又开释者谓流即集谛则生死因
转即苦谛则生死果还则道谛则涅槃因灭即灭谛
即涅槃果前门第八翻此释之。
各有所依摩诃衍者谓此后重一体大乘依彼初重
一体一心大乘等故若尔应此皆从根本摩诃衍中
开何言一法三义中开以前但说开初重门为后重
法非是初重法作后重法故答曰以初重门本依初
重法中开出今既全以初门为后重法则更离此无
别初门故说后重法便依初重法若是但就门说故
775-A¶ 第 124b 页 X46-0124.png
云从一法三义中开望义不同故无相违。
言各缘自依者能依也下引本有经云甚深真理非
馀境界唯自所依缘为境界故又本论云自体显照
一切法故此并法体了上假义如镜明体照上影像
也。
同名异义故者此句通出形对后门异少同多之因
由也。
一心一念生缚等者即下文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
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谓此门中
一切善恶都不思量自然能入而为行故达磨碑文
云心有也矌劫而滞凡夫心无也刹那而登正觉又
如清凉云欲了真如性须忘妄执情有心生死路无
念涅槃城烦恼谁为主菩提尚假名不存分别见佛
道自然成。
以生灭生等者即下功德四相减彼过患四相也。
寂灭者名为一心等者释此经文而有二师一海东
疏云言心真如门者即释彼经寂灭者名为一心也
心生灭门者即释彼经一心者名为如来藏也所以
然者以一切法无生无灭本来寂灭唯是一心是名
心真如门又此心体先有本觉而随无明动作生灭
故于此门如来之性隐而不现名如来藏乃至是名
生灭门二龙树意云寂灭者即门十名第八寂灭寂
静门一心者即法十名第十一一心复言一心即法
十名第十一切一心如来藏即门十名第二名也但
775-A¶ 第 124c 页 X46-0124.png
彼晓疏不分门法判释经文冥符释论。
各缘自依者所依也二解一云以能依门缘彼各自
所依法故以生灭门行相易知其真如门但约门法
平等义边假说缘故不尔何以下十心中并无真如
门名之心也一云生灭门中但于门内理为所依体
智是能依用以用缘体亦得云各缘自依也如珠发
光还照珠体如次拣二所證差别即此义也初义为
正以与前法相翻说故。
异名异义者此句通出形对前法异多同小之因由
也。
回向即信心等者此之四句始终相即初则凡位始
终相即次则因果始终相即次则圣位始终相即后
则因位始终相即。
十地为初地等者清凉解曰初之七句约义配同最
后一句据理都泯十地则为初者同證如矣初则为
八地者初地不为烦恼所动同不动矣九地则为七
者第九同第七无生忍矣七亦复为八者纯无相观
与八同矣第二为第三者同信忍矣第四为第五者
同顺忍矣第三为第六者第三地中获三慧光第六
地中得胜般若同慧义矣。
生五十一岁者应是一岁母生五十岁儿子母相计
共五十一权回一岁句首读之或生五十儿在一岁
母故表五十一杂乱位故下文说有五十一位始觉
智故心生灭门正智等者此段二节而具三意一则
775-A¶ 第 125a 页 X46-0125.png
逐难辨前法异二如即是所明法故二则逐难辨前
境异二如则是所缘境故若尔生灭无违真如有妨
何者真如门中无文说有能缘心故答曰既说真如
与本同等本具能缘末亦能缘不尔何云等耶显宗
记云如如不动动用无穷又真如若阙能缘之德何
名不空净法满足耶斯则若据体真不望与等则无
能缘若约相真及与本等则有心义去情思之勿滞
言说三则逐难辨前位异二如则是位所證故。
无一一法而非真如者演奥钞云一空一切空无假
无中而不空也次生灭摄准而知之此约二门非异
然真如下至诸法者斯据二门非一。
皆悉平等者即二门非异。
各各别故者即二门非一由各各别故真如中无生
灭生灭中无真如犹若水静波动即是非一是故上
云然真如等由皆悉平等故真如摄生灭生灭全是
真如生灭摄真如真如全是生灭是故上云总摄生
灭等但真如中不存彼相非是真如一向不摄生灭
之法自别有真如中所摄一切法故生灭摄真义相
亦尔。
谓直表问等者谓不同上来非一非异委曲问答故
云直也。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卷第一
775-A¶ 第 125b 页 X46-012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