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摩诃衍论记-宋-普观卷六

卷六 第 97c 页

释摩诃衍论记卷第六
皇宋光严无际大师 普观 述

三分别发趣道相二初结前生后谓即发心趣向诸
佛所行之道谓道之相名为道相因果别故发趣即
道相体持用故又道即是相俱所趣故道相之发趣
境行异故区分拣别其义理故说名分别。

二演义疏文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标分二言
总下随释二初总标总说门三初趣佛随相道三世
诸佛所誓愿等是所发趣誓愿因果则自利道所化
徒海则利他道一切菩萨则能发趣重言如是指前
所趣誓愿海等皆悉称可如如理故履践修行相应
而转于中时劫数量位地如其次第不超过故二复
次下趣佛离相道诸佛所證皆悉离念故于自利利
他等中无所住著由无住著故无趣向如是离相是
佛真轨而诸菩萨仿同先佛离相净则于中行故名
为发趣三如本下合属本论文。

二巳说下别释散说门二初结指劝思二就第下依
门辨相三初三种发心分部门二初总科指二就初
下别释成三初信成就发心门三初标分二第一下
解释三初发趣开问总标门二显示答释广说门三
卷六 第 98a 页 X46-0098.png
发起问答决疑门初二种门合分为二初第一重二
种门二初开问门中释义合结可知二次说下答释
门二初总别标分以此六门答前四问初假者门答
前初问能修人故第二第三熏习修行答前第二所
修行故第四第五时量因缘答前第三得成就故第
六位胜答前第四胜进相故。

二言显下随门释相二初别解二门二总明馀义前
中二初随问次第答释门六初显示修行假者门虽
所化生而有无量今能修人唯摄十信前因缘中伹
依善根成就位说唯指上品此通兼正故具三品。

二自然本有熏习门众生身中本觉藏佛即正因佛
性信等善根恒自内熏令渐增故。

三显示修行功德门十信行人由内熏力始觉现前
止恶作善厌苦欣觉值佛亲承修行功能转殊胜故
四信心成就时量门二初标举徵起二一者下引经
释成三初引十五经三初引前五经初二皆说十信
成就入于十住邻近言故爱乐即信定金刚地谓即
十住于大乘位永不退转坚若金刚故次三但明成
就自分是故不说胜进后位二六者下引中五经七
中善根父母天地举喻以显信心功德谓由信心能
生众善犹如世间父母天地依此能离阐提不信邪
见株杌故说信地平坦无草八中初刹那中信圆满
者则约最上利根者说谓从本来无明徵薄本觉殊
胜初发心时即得成就或初刹那念劫圆融虽经远
卷六 第 98b 页 X46-0098.png
时不离初念谓由一念即无量劫故无量劫不离一
念九中三祇大无量劫则约最下钝根者说谓从本
来无明厚重本觉微劣经久修鍊方成就故或即密
说信该诸位故经三祇具足成立三十一下引后五
经十一中言思极乐者由信成就于大乘道系念思
惟极爱乐故十三非远非近等者由信举体全是真
如远离种种差别相故此中示法略明十对一无长
短时分相故二无增减断常相故三无尊卑差别相
故四无因果能所相故五无起尽迁流相故六无上
下胜劣相故七离劫非劫真妄相故八离位地外降
相故九性非垢净十本绝得失由遣如是种种别相
故结名为真实信心十四十信十信等者以信摄法
无法非信是故十信具该诸位乃至邪定一切诸法
无法非信又由此信体即真如故能周遍诸位诸法
二是名下结会差别如是诸经有极促者谓即一念
有极延者备历三祇馀所经时短长不定亦有总不
言其时者良由众生心品无边是故诸经所说各异
亦由此信真妄相资妄则延促不同真则本亡时分
如是深理贤圣境界故使学者应审思择三今此下
正明所取谓前所引十五契经此论且依璎珞所说
五显示发心因缘门二初示意标分二言劝下依标
解三释初劝请因缘不定地者即目信心不动域者
则指住位二救度因缘六道有情沦没苦海因兹发
起猛利慈悲欲拔令其得安乐故三护法因缘言以
卷六 第 98c 页 X46-0098.png
种种方便等者若非善巧方法便宜虽欲扶持反增
其损是故护法要随根宜相应契当若时若处无所
失缺励力堪任令法久住由此事故发起大心匡正
隤网不令即灭前则大悲利乐群品此则大智住持
遗法。

六显示得益位胜门中初标徵次列示后结合由十
千劫鍊信成熟得入大乘十住初心名正定聚成不
退位所具十名总成五对一离怖得乐对二种性友
分对谓信为手足智为灯炬依信发智如手执灯炬
依信游境如足涉脩途三入海居家对家者相续绍
继义故此有多种所谓如境家行法家法性家等今
既入住分见法身入如来室著如来衣行如来道相
续不断故说安住如来家中四离凡出障对五摄生
无碍对谓由信力故摄他从巳无量人天悉皆遵奉
随心所作转变自在悉无障碍故。

二巳说下举劣显胜生解门二初结指二言举下随
释二初举劣显劣形相门善根微少则举其劣小善
种子复显其劣谓由此等善根劣故虽得遇佛兴供
然犹倒求人天异求二乘微劣道果未能胜进大乘
妙行二举胜显胜形相门二初正释谓求大乘深妙
法者能求心胜所求法胜故说名为举胜显胜二若
不下通妨中初问次答中有二义一望自境二望他
境。

二自此下总明馀义三初显信时无定二初标示二
卷六 第 99a 页 X46-0099.png
所谓下释成谓除璎珞馀十四中极远三祇极近一
念中间延促具如前引随缘等者因终具足不假长
时信心即熟因缘若缺纵经多劫信心不生。

二自此下释发心因缘二初标徵二列释中四一见
佛因缘由观妙相知有殊因我不欣修云何能得由
是勇猛发起大心二供僧因缘谓福田冥助令发大
心故三惭愧因缘小教狭劣其可惭愧今不依彼故
发大心四随兼因缘谓从他教而自发心故。

三自此下示不定形相二初标示二以何下释成言
顺当者谓遇好时处及好师友众具无缺则便不退
逆违反此。

二巳说下第二重二种门二初结指二言复下牒释
二初开问门二略说下答释门二初举数徵问二自
此下依义科释二初标示二言正下随释三初正智
方便门言直心者离屈曲故谓以此心直缘真如由
此方便发起正智二福德具足门言深心者谓即大
愿由此方便积集福智殊胜功德三安乐成就门由
大悲心拔众生苦与众生乐得安隐故三巳说下发
起问答决疑门二初结指分门二言前下依门释相
二初前后相违难问门中初标徵次谓上下引释谓
上文说本觉法身一相无二则下文中唯应但以直
心缘如不应复说深心集善后如本下合结。

二次说下开通会释消难门二初标总别门二就譬
下依次第释七初正答决断彼难门三初开喻门二
卷六 第 99b 页 X46-0099.png
初标示二言宝下释相四初宝喻二性净喻三垢染
喻四人众喻本论明文唯彰懈怠释师述释义兼精
进由本论中影显示故二巳说下合说门二初结指
二宝喻下正合文中亦有四段对合前文昭然可见
三巳说下法说门二初结指令思二如本下合属归
本。

二次说下修善行者得益门谓由行者断恶修善善
法顺真自然成就甚深三昧以三昧力故无疑畏。

三次说下修行善巧方便门二初立四门二就第下
解释义相四初一切修行根本门二初分门二言般
下释相二初别释义相二初般若门谓由般若了知
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灭则于生死无所住著此则
从假入空缘于真谛若不了知诸法实性妄著世间
颠倒虚妄则受种种身心大苦今既见真离妄是故
不住生死二大悲门谓由大悲观察诸法缘会而生
业果不失则于涅槃亦无所住此则从空入假缘于
俗谛若不观见缘生法有则便染著空寂涅槃乃堕
二乘无为深阱今观业果不亡故起大悲摄化言大
悲者拣小悲故悲者暂救不能真救大悲永救恒不
舍离然有八异如佛性论此上二门互相资导虽知
法空大悲力故不舍众生虽知法有般若力故不住
生死空有无碍取舍自然即中道观缘第一义故无
住道是行根本二以随下总示因缘由顺性故则前
所修智悲二行得成无住二制伏恶业不生门此下
卷六 第 99c 页 X46-0099.png
三门各有二段示义结缘在文可了今此门中谓依
二法制止恶业令不生故三出生善根增长门谓勤
修五行增长信心故四誓愿无边平等门谓愿行相
依摄生成果故三自此下显示殊胜中初标指次以
何下徵释体性广大无边际者横该十方故相用无
碍无始终者竖通三际故欲令行者随顺法性意乐
广大志愿弘深周于十方极于三际鍊行度生无穷
尽故。

四次说下显示发心功德门谓住位菩萨依相似觉
此观心中少分得见真如法身依愿起行能示八相
利群品故。

五巳说下拣择上下显异门二初结指二言拣下释
成二初拣异地上门中初标拣次所以下释成微细
苦者法执分别恒流注故二拣异具缚门此位菩萨
虽带无始有漏业果以无系缚业因果报令其定受
唯由大愿方便力故无定齐限自在受生而非粗重
业系所摄。

六巳说下通契经文决断门三初结指标徵二一者
下引经述释五初文殊师利经中初引文后示义馀
之四经皆具此二十地菩萨亲證真如永不退转故
名定分前四十心信解行向虽巳成就生空自在然
由未得法空正智而于诸禅现法乐等不能自在任
运现前故名退分二本觉大悲经四处皆名为退分
者四位初首各能退舍前位障故信心即是不定聚
卷六 第 100a 页 X46-0100.png
初能退邪定阐提障故发心始入贤位最初能退凡
夫著我障故净心才入圣位之初能退三界异生性
故金刚心位入果之初能退微细因地障故此则皆
依所退彰名又此四位不能无始任运现前由被四
障之所退故又此四心随位当初行相最劣由起后
位广大圆满无边胜法则便退舍最初劣法位位节
节所退舍故名为节退各彼中间名不退者信后住
前住后地前净心之后金刚心前如是三位名为不
退各于初位治粗重障故行相殊胜故未即退舍故
理实中间亦有退义由持初心退相隐故所以不说
三大證得经安即住义谓此心中分见法身永不转
失大乘位故四五明经非退非进由果圆成无增减
故非来非去由性常住无起尽故非出非入寂用无
碍无定散故谓离出散入定相故十住位中说果满
者由见法身无所少故一位即是一切位故知一切
法即心性故本具慧身非他悟故五缨珞经谓第七
住心方名不退始获大乘位不退地永不退入二乘
地故巳前诸心犹未定位故名退分三今此下会义
合本论主但依缨珞经意谓入十住菩萨名信成就
发心而会通经说住位有退者为护初学软弱根宜
恐怖逼愶令勇猛故。

七次说下赞难发心功德门二初别显行相下生怖
畏谓于二乘下劣道中生怖畏故上生怖畏谓于菩
萨殊胜境中生怖畏故今信成就发心位中能远离
卷六 第 100b 页 X46-0100.png
此二怖畏故二以信下总结因缘由知诸法本来寂
灭故离虚妄种种怖畏。

三从上下结指中初结成巳释信成就门次自此下
指略不解自馀诸门今就本论略陈大槩则有二门
初明二种发心门二释两重问答门初中又二初解
行发心门二證得发心门前门文二初总举解行叹
胜门二别奉时法叹胜门初门云何谓即以此解行
发心而望于前信满入解今此位中行满入向更深
发心是故说言当知转胜次门有二初举时显胜门
以是菩萨从初正信即信成就位在初住谓从信满
来至此故第一僧祇将欲满者即世第一无间定时
齐是若干皆名第一解行发心邻初地故云将欲满
二于真下举法显胜门中有二初总后别总中于真
如法深解现前谓即解胜所修离相谓即行胜别中
六度皆具此二知性无贪谓即解胜顺修施度谓即
行胜馀皆效此行相可知。

第二證得发心门文中有三初发心因缘门二发心
行相门三发心果报门初门又三初指陈位地门从
净心地至究竟地举其初后超间中间即摄十地二
僧祇劫皆證发心所历分量。

二證何下决择境智门其正体智證真如时心境冥
然平等一味不可明其心境差别今此乃说由證境
界而发心者以依转识俱时后得而作是说此智反
观前所證理周遍法界与一切法为其实性则能获
卷六 第 100c 页 X46-0100.png
得多百明门种种功德因此发生生量喜乐由是境
界发起称性广大愿海极其时处奉佛接物名證发
心问二种细识心念未分如何乃言后得俱转答虽
说智俱由极细故不可分其王所别异智亦识也识
亦智也是故当知转识后得无有王所别异之相又
转识者分别事识七转识故王所既分后得俱起此
后得智始觉所摄岂与染识和合起耶然随净熏成
于德质说其俱起亦无所失。

三是菩下显示胜用门四初摄法上首中有二初正
明请法次唯为下显其请意二或示下随根延促中
三初促次延皆先举用后显意后能示下结三而实
下实行不殊中有四等一因等二行等三證等四时
等四但随下应机殊行。

二又是下发心行相门有三种心第一真心远离邪
伪分别见故谓即大智二方便心遍修福慧利群生
故谓即大愿三业识心依止意生微细业识发胜心
故谓即大悲表是菩萨尚有微细生灭之累不同果
位纯净功德。

三又是下发心果报门中二初总中二初因位穷终
次于色下果德彰显十地菩萨将成正觉于彼天处
受大职位其所示身世间无匹名最高大十地论云
现报利益受佛位故后报利益摩醯首罗智处生故
二谓以下别中二初明自利行一念相应即无间道
谓由始觉邻契本觉最近于果名相应慧无明顿尽
卷六 第 101a 页 X46-0101.png
即解脱道根本无明独力业相皆悉断尽显照诸法
故名种智次自然下显利他德上明二种发心门竟
其次释两重问答门二初发起问答决疑门中有二
初开问门蹑前所说种智为问初且陈疑谓有虚空
处皆有世界有世界处皆有众生有众生处皆有心
行如是境界分齐难知次若无下正设难谓非直外
境无边分齐难知亦复内尽心想云何可了次答曰
下答释门中即有三门初立理正答门祇由内尽妄
想心故能外广知境虽无边不出一心既證心原何
所不了真心之境离于忘念故尽想念方始能知二
以众下举非显失门中初明妄见有限之境次以妄
下释成不见所由即明有妄见故有所不见三诸佛
下举是彰得门言离见相无不遍者无妄见故无所
不见心真等者佛心离妄体一心原无始觉之异故
名真实然此本觉在生灭门中为妄法之体故云即
是诸法之性一切妄法并是本觉佛心之相相既现
于自体之上以体显照其相有何难了而不知也故
云自体照显等故上文中辨佛报化之用则在众生
心中今辨众生妄法即在佛心之上良以心源无二
故得然也以同体智力起胜方便摄化有情故云有
大智等。

二又问下因论生论问答问二初开问门谓即蹑前
自然而有不思议业而发此问初且陈疑次云何下
正设难二答曰下答释门中有法喻合文相可解。
卷六 第 101b 页 X46-0101.png

第七论终。

三修行信心分二初结指分门二能治下次第作释
七初能治所治契当门二初牒门徵起二唱本释成
二初唱本二牒释二初区分能所中初通示次所化
下别指前因缘分但说被于五心中品从正显故二
言契下决择契当二初标徵二谓欲下述释二初信
行别契二聚此分具宣四信五行令邪定聚修于四
信令不定聚修于五行谓由二聚未信未修法尔异
故二复次下信行通益二聚二人俱通修九法故。

二巳说下信心品类分部门二初结指部或作剖二
唱释二初唱本二作释二初标分二言直下随释三
初直问信心品类门二直问修行品类门三就第下
略答显示信心门二初分门二言总下释相三初总
答门二总问门三就第下广答门二初标分二随释
四初信本令心平等门谓信真如为法根本根本之
信依境立名亦由此一信中最胜出生馀故信即根
本从用立名一切诸心谓业识等由无明力起成如
是差别诸心今皆和会令成一味平等真如无差别
理故二信佛欣有功德门谓信大觉欣求果位所有
无量胜功德故三信法精进修行门法有四种教理
行果佛依法有故诸如来咸共尊为父母师长虚空
金刚性常坚故不能败坏不能生灭由是名为不动
轨则如是轨则有大利益心言罔及故名殊胜于诸
时处顺修诸度助成觉道信法进修所存于此四信
卷六 第 101c 页 X46-0101.png
僧令心无诤门因德钦人依人求法既闻法巳必当
求学令心和合无乖诤故。

三巳说下修行方便善巧门二初结前生后二唱本
作释二初唱本二作释二初标分二言总下释相五
初总标答前所问门二通达总问所说问三略答建
立门数门六度次第谓由前前引发后后及由后后
持净前前又前粗后细易难修习为次第故今合后
二以为一种故名五行诸论开者禅智体用所治障
染所引果利各不同故此论合者互相资发力用胜
故定慧双运离诸障故。

四略问广答散说门二初总别科分二第一下次第
作释五初施门二初略问门二就广下广答门二初
标分二言财下释相三初财物施二初正释又二初
能施心无吝此依上根故言悉施本论通兼中下说
故则云随力二何等下所施物有殊二初总标二类
二就内下别明二相中二初内财物心识施者谓即
心智令他役使运筹设策但成他事自更不复专用
心智也为主故问智度论说搏食可施馀食非色不
可相与何故此中亦施无色答彼对求者馁乏正甚
当面相惠伹说搏食馀食而无可与相故次外财物
在文可晓二如本下合结二随应施随其所应除彼
苦恼令得安稳即无畏施三教法施为说教法断疑
除恼增慧破恶令趣果故。

二戒门二初结指科分二依门解释四初建立戒相
卷六 第 102a 页 X46-0102.png
标宗门谓以十善防禁杀等令不转故二成就戒品
胜处门离喧处寂则得具戒三具足戒行不轻门谓
诸篇聚是佛所制固当尊重珍敬修习四守护不令
诽谤门护佛所制则具自利息世讥嫌则具利他巳
上四门初一即律仪戒中二即摄善戒后一摄众生
戒又前三门并律仪戒谓初明戒相次持戒缘后护
戒心其摄善法不离二聚故略不说。

三忍门二初结指科分二依门解释二初略忍伏我
门此门义当耐冤害忍见有违缘调伏其心不行反
报故云伏我二广忍无我门此门双具安受苦忍谛
察法忍由观实相不见我人受乐不欣逢苦不戚则
于违顺八种法中审察安受心不动摇故言无我荣
财润巳曰利损耗侵陵曰衰越过诽谤曰毁越德称
叹曰誉依实德赞曰称依实过论曰讥逼迫侵形曰
苦心神适悦曰乐不止于八故复言等。

四进门二初结指科分二依门解释二初通示精进
门瑜伽显扬等论中说精进有五即是五种修行所
摄一被甲精进欲摧勍敌先被甲冑即初发心修二
加行精进加功用行极勇猛故即长时修三无下精
进增其勇锐不自轻懱令卑下故即无间修四无退
精进于善能成遭苦不屈即殷重修五无足精进坚
固欣修甚深胜果不以少善生喜足故即无馀修今
论含具如上五种于诸善事谓即被甲发心修善虑
值魔冤擐甲冑故心不懈退则双显示加行无退懈
卷六 第 102b 页 X46-0102.png
则所作缓慢退则弃舍其业由加行故不慢所作由
无退故不舍其业立志坚强谓即无足志愿坚固气
槩刚强自利利他无厌足故远离怯弱谓即无下意
解弘深趣向高大无诸下劣狭小心故二别释精进
门二初分门二释相二初无障门谓能自策勤具足
二利修因严果易成就故二有障门谓由先业使行
难进故示方便令其离障此被初心下品人故。

五止观门二初结指科分二依门释相四初总标总
释止轮门安住一中寂静性者摄敛其心在于一味
真如静性不令出缘诸馀境相故名为止标陀云主
阿罗云伴止定为主观慧为伴互相依故奢摩他者
翻为止品由定亦具观察用故复云观义二总标总
释观轮门谓即观察因缘生灭通达遍知诸法相故
此即反上观慧为主止定为伴相资而转毗跋舍那
此云观也三略释决择随顺门谓即定慧二法齐运
止能息虑观能发慧由息虑故散乱之风不可倾动
由发慧故愚痴之垢谁能障翳即由此二互相随顺
是故说言具足不离四广释决择止轮门二初分门
二就第下释相三初标列缘数二言住下辨示缘相
文有十五初中空闲处者空则离诸諠嚣闲则息诸
缘务虽则内因具足亦须外处空闲阓闹不干禅那
易发静处有三缘务有四静处三者一谓深山岩谷
艰险永绝人迹毁誉不关利名斯隔专心在道守志
修禅是处为上二空寂处近城数里交往亦稀鍊障
卷六 第 102c 页 X46-0102.png
安心是处为次三僧伽监独处一房不杂馀事跏跋
正念是处为下此依出家菩萨修禅定处若在家者
内袪贪恚外绝色声随处随宜固难局定缘务四者
一生活缘经营商贾触事牵缠弃少取多治新换故
身犹不定那得安禅二人事缘庆吊吉凶送迎宾侣
唐捐事业枉费工夫世务犹妨岂能安道三技能缘
医药卜筮射驭琴棋图𦘕方书咒术工巧虽称世俗
才能实为圣道疣赘四学问缘读诵经论问难对詶
力弊心劳妨禅费道夫以至人息虑达士守愚君子
缄言声闻灭智劣道犹资于寂静深禅岂杂于喧嚣
其犹风静波澄星月炳现如提婆达多虽讽六万像
经犹不免其狱报盖由口虽诵经心常乖道苟能以
教照心为禅定之龟鉴者非所遮也二中谓初习禅
者得与师友同居鍊行多即不许少即无妨今据上
根故唯独一三中东方日出表本觉灵明西方明没
如无明昏暗今令行者观真治妄故说居止东西两
中南方大暑蚊蚤尤多北方极寒风雪频数增长寻
伺习定为难古说寻伺名为觉观动转不定故置轮
言四中毗刃罗虫未详其致五中乾练伽摩伊陀耶
者此云合集即蒸糊之类婆尼罗者此云散离即羹
脽之类有仙性者能资定故如参苓定志蒜薤增瞋
若此之类虽曰无情能令心识喜怒无定受食时节
用自日中过中食者无有定故或随自心中欲受即
受以资身故不应局定然则四五二种因缘衣以蔽
卷六 第 103a 页 X46-0103.png
形遮其寒暑食以充腹济彼虚羸衣食既安止观可
就兼令行者心存所表以惭愧忍辱为衣用禅悦法
喜为食然修行者根性有殊略分三品一者上根晦
迹嵓阿不涉人事编茅为席结草为衣但资甘果清
泉或复餐松饵柏专一禅寂更无馀事二者中根但
服三衣不盈不畜出聚入山被服齐整分卫乞食趣
尔支身三者下根即许檀那供衣送食仍亦不得多
求多积妨乱自行复扰信心但务资身常知止足今
论令用二种之食三色之衣通被三根事无缺失六
中结界因缘依神咒力防护定心魔鬼不入一俱卢
舍谓一牛吼量然咒文词句有重叠一字过于十数
今多此例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说释师特精咒藏
时有弟子厥号难陀聪明博识清意斯典恐咒明散
失遂便撮集可十二千颂自成一家每于一颂之内
离合咒印之文虽复言同字同而乃义别用别自非
面传心授而实了悟无因后陈那论师见其制作巧
殊人智思极情端抚卷叹曰向使此贤致意因明者
则我复何颜之有乎是知智士识巳之度量愚者暗
他之深浅矣准斯传说则有以见今论咒法文字虽
同义用各异学者应知七中所用金宝等事此依行
人具福德力诸缘毕备其或于此力微缘缺则随便
宜亦非局定八中言说能乱定故九中座像谓即禅
榻黄陀罗帝未详其语十中十事前七调身第八调
息后二摄眼亦即调心虚空字轮未详其状意令于
卷六 第 103b 页 X46-0103.png
眼安住轮中绝视外境禅那易发调身法者若在定
外行住施为悉应详审身或躁动气息随粗由息粗
故心散难摄兼令坐时烦愦不悦常须调令缓急得
所其欲坐时先缓衣带正身而坐半跏全跏便宜随
意四体肢节前后摇动作七八返如按摩法次当开
口吐去秽气当于身中脏腑筋脉有壅滞处悉随气
出次当闭口唇齿之门才相附著举舌柱腭不令舐
𠻳复应闭目断其外光勿令紧急然后端身犹如贲
石不得搔动举要言之宽急适中是身调相调息法
者凡有四种谓风喘气息风则出入有声喘则出入
涩滞气则出入犹粗息者出入绵绵不声不涩不粗
不浊资神益道前三不可调调之必成患后一可调
调之易定凡欲调之则有三相一者下著安心二者
宽放身体三者于息遍于毛孔出入无碍举要言之
不涩不滑是息调相调心法者凡有二相一者调伏
散乱不令越逸二者当令沉浮宽急得所若于坐时
心虑惛昧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为沉相尔时应当
系念鼻端住在缘中则治沉相若于坐时心好飘动
身亦不安念外异缘此是浮相则宜安心下缘脐中
制诸乱念其心则定如是要轨广如别说十一中出
入禅定要在二时所馀时中非所应故十二中言深
智慧人以为友者此聚教授之善友故善友有三一
者外护不拣缁素但能营理供给所须于彼行人不
求过失不生触恼将护行人安隐进道是名外护二
卷六 第 103c 页 X46-0103.png
者同行谓量自力福智鲜微复念外缘邪魔炽盛非
得善友拯引独力岂能孤进决须好伴更相策发不
眠不散日有其新切磋琢磨同心共志彼此敬慕如
视于佛是名同行三者教授能说般若是道非道内
外方便通达障碍皆能决了示教利喜是名教授今
论从胜但说教授十二中由印咒力有字轮现行者
观察邪正不杂十四中言善林树者由观此树境雅
心怡能生静虑故名吉祥十五中言字轮服膺膺谓
𦙄臆故以字轮置方寸处以表行人修止定故三如
是下明论该摄。

二巳说下直示修行止轮门二初结指标徵二列门
解释七初存心决定门二不著身体门此修理观拣
馀事相五停心等诸观行故气息谓即数息念观形
色则是白骨锁观空及四大并下心识即界分别观
彼为对治著我之心令其分别士夫六界又上色言
具通青等四种显色并下六界为十遍处所观之境
如是等观皆治凡愚粗重病行又由气息形色心识
皆是妄缘戏论显现今观法性一味无差止妄还真
故言不依三不著心识门中初明不著遣除想者能
除之想亦须遣拂诸想皆寂真如自现然不同彼灭
尽三昧彼为粗动心心所法极劳虑故深生厌患欲
求止息所以厌灭别无所观真法性故次自此下显
因缘此则双显身心二门不著因缘是故说言以一
切法本无相等四不著不著门重重遣拂至无遣故
卷六 第 104a 页 X46-0104.png
五集散会一门中初句集散次句会一六显示正念
门外境唯心说名正念妄境既无唯心亦寂故复说
言念不可得七不离恒行门谓不但坐时修习止观
于诸时处观念相应无间断故。

三巳说下修行止轮得益门谓止成得定除障不退
故。

四巳说下拣入不入分际门二初结指标分二言入
下依科解释二初示义二初入趣意二不入意具六
种过随有一种则不能入二如本下属文。

五巳说下赞叹三昧殊胜门二初结指标分二依门
释相二初体大无边殊胜门本论有三初标立次释
相后结名二眷属无尽殊胜门眷属三昧名金刚者
以表本末皆真实故。

第八论终。

四广释魔事对治门二初结前生后魔是梵音此云
夺命能作夺命之因缘故亦心杀者以其能害智慧
命故。

二演义疏文二初唱本二作释文二初总别标分二
言众下次第释相二初略说略示总持门五初众生
胜劣不同门三初标具缺二云何下释行相三今此
下明本指。

二次说下能作障事假人门二初所治四境二初标
示主伴二初举人标数二如是下指类结名二魔及
下指陈名义二初指略魔外二鬼及下造释鬼神二
初标指二言十下释成二初鬼三初列名字二如是
卷六 第 104b 页 X46-0104.png
下明作用三初示差别此有十鬼前三变现非情境
界第一现色第二则现香味触尘第三变现能作四
大四五六七第八第十现有情境此皆化现有质境
界第九能现空无境界二如是下出因由三如是下
显障碍二用之下辨增胜如前十鬼作用差别各随
增胜建立名字实则于境更互能现如第一称遮毗
多提则说名为作昼境鬼馀依用立类此可知二十
五下神二初列名字二此十下明作用二初示差别
此所变现则胜前鬼谓能变作利钝有空专散坚固
移转等境于中觉者及觉惑境即佛菩萨相似之境
二如是下显障碍三魔及下料拣差别二如是下能
治四相三初徵列四门二言随下解释四相四初无
碍自在对治此以慈顺认为功德是故名为随顺随
转诸邪见类伏从如化者谓由行者顺彼所作令其
心喜然后方便示以正法令离魔邪胜负不争实真
道矣随见等者一切诸见皆是本有本觉气分由迷
真故遂成颠倒若其随见有增损者则使本觉无漏
功德亦有大小是故不应妄生厌骇二拣择别相对
治此以智拒想作过失不应从顺故言反违三具足
俱转对治此以慈智平等观察顺违同时得失一味
故四无念无依对治此既无念彼何所依逆顺兼亡
得失俱泯故由兹四行内袪诸障外摄群邪任运修
禅永无缚累三如是下指广合结。

三显示所作业用门二初标列二门此初总门则属
卷六 第 104c 页 X46-0104.png
当文其次别门预指后段谓由魔邪两处释故此略
后广总能含别作此指陈至下应悉二总相下略明
总相二初标门二第一下释相二初现异类此文通
说现六趣形不同下文差别显示鬼神多造四趣魔
外多作天人业用胜劣从其类故二言等下现同类
同品依正谓随所恼行人形类现其形仪一一相似
若依若正悉同等故辽本论中正字作止理亦可通
四显示对治行法门五因治之力得益门二合分三
初结前标后释师于前显示所作业用门中说有总
别总中有二一总相所作业用门如上巳释为对下
文广说广示散剖门中是其别故名为总相二通达
对治行法门今当作释即是前标四五二门学者宜
审二谓有下别释二门初当念唯心行法门即前标
中第四门也此释本论当念唯心成对治行二无量
下境界即灭得益门即前标中第五门也此释本论
境界即灭终不为恼为所得益三是名下总相合结
五次说下广说广示散剖门二初标分此由对前业
用中总相略说故此名为别相广说。

二就门第下释相八初出现人相令信门二初显示
所治二初标列二若外下释成二初能成六门二初
徵列六门二言造下释成六相二言造下所成三像
二初总微二且作下别释三初造天人像六初造像
门二初造九处二初总微释二谓若下别显示中文
有九节各各分二初造像持明二数圆像具其所造
卷六 第 105a 页 X46-0105.png
像即以咒力次第咒成总别九处咒有前后像则顿
成或先成总身后成支分咒文字画此方篇韵收录
不尽捡阅无从来者不应檀为改易二若种下造心
识中初付识持明后若此下数圆心具标竭那罗此
云心怪由咒术力于所成根似有分别动作之相假
说名心实则不分所以者何诸大菩萨尚不化心况
此诸魔能化心识譬如医王知命将终即以妙药及
明咒力令其终后身不分散不萎不枯威像视听与
本不别当知此中虽有动作似彼医王无实心识或
由咒力请其所事自在天等暂来栖托亦如大乘安
像经说共于寺舍殿塔之内造诸尊像仪相巳圆即
诵神咒奉请诸佛安止像内诵咒既毕而启请言如
一切佛安住睹央陀天亦如佛在摩耶胎藏愿佛慈
悲住此亦然准斯理例恐彼亦然故有祸福动作等
事二祷祀门二初徵起二以神下释成三初显其祀
意二祷祀下明其祀事谓歆享祭祀而随所乐求三
今以下明其定要谓由祷祀经久得住故三神咒门
二初徵起二所谓下释成三初总标二事二若为下
别明二相二初明庄严二若为下辨往来三今以下
结成门要谓此门中欲以乐具严像身分及令其像
轻举自在依此咒门四诵经门为增威故五阿呼门
为成事故六劝请门为述意故。

二次说下造菩萨像二初标指通别二别相下唯明
别相二初造像门二初寄问生起二若为下依义释
卷六 第 105b 页 X46-0105.png
成二初造九处即前九段文各有二初造像持明二
数圆像具二造作下造心识中二初付识持明后数
圆心具二诵经门。

三次说下造如来像二初标指通别二造像下唯明
别相中初总指根心后别明咒句二初所加咒句二
付心别咒。

二次说下解释能治三初别治三像三初对治天像
门二初邪正杂乱问二解释下六门除遣答二初标
列门名二言咒下显示治相六初咒知根坏不坏门
中初诵外道邪咒后诵内教正咒见根增损则知真
伪诵神咒相即诵前文外道造像所有咒句数量法
式如前不异馀之五门文相皆显何故此咒不造圆
珠不系发抄邪正区别法应尔故又详此行状非必
实魔逼愶行人鍊成正道维摩诘说作魔王者多是
住不思议解脱位菩萨由此故现少差令知邪正不
杂二次说下对治因像门中有二文相明故不别开
释三次说下对治果像门中二门准上二有外下通
治众像二初问治方轨外道变现岂止前三亦能造
作殊形异类欲明治法故假问起二谓有下答依神
咒二初标咒徵起二谓彼下引经释成二初文殊启
请二于是下善逝敷陈中初标深诫听次文殊下显
胜宣明后若此下依明获益末世行人福智微劣文
繁则倦事简方行今通治妙门则正契时病妙祥请
问意在于兹欲离魔邪宜应诵习三如本下合本结
卷六 第 105c 页 X46-0105.png
成。

二次说下出现言说乱识门二初总示自此第二门
至于第六门俱是所治其七八二门是能治二所说
下别释三初说陀罗尼门中释师别加能治神咒馀
门并在后文对治次说因果二门之中文各分三初
纵夺显说次徵释说意后合属本文。

三次说下得三世智惑人门二初标指徵起二所谓
下依义释成中二初令达过未后令达现在四不离
世间缚著门外道邪论能缠缚故五心性无常生乱
门中及无性者令至阐提无种性故六令得邪定非
真门外道邪定非真实故七劝请行者离邪门此门
通治出现言说乃至邪定五种邪执由智观察不生
取著则能对治一切障故八拣择真伪令了门此则
别治得邪定门外道所修二十一种邪伪三昧皆是
世间见爱我慢今修真如真实三昧是出世间说言
不住见相等故是则真伪可以了知令修禅者无所
惑乱。

五巳说下赞叹三昧功德门二初结前生后二演义
疏文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分门二言总下释
相二初总标门二散说下散说门二初标分二言总
下释义二初总问二就别下别说三初标徵二一者
下列释十种功德初一由定蒙加次四依加离障后
五成行不退三如其下劝修。

第九论毕。

六两轮具缺益损门二初结前生后二演义疏文二
卷六 第 106a 页 X46-0106.png
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标门二就第下随释六初
示缺观止轮失门三初举数标徵二一者下依次释
相由缺观故有四过失一中嚤键诃尸此云气盛凡
炉如入窑室熏极心昧二中阿那毗提此云风病三
中婆多诃弥尸此云无根三是故下结劝俱行。

二巳说下显示修行观轮门二初结指分门二就初
下依门释相三初苦相观中初标示但有二苦苦苦
相显故论不说次言坏下释成二初坏苦中初示行
相有为净者世间事定等名清净贪瞋邪见等名不
净如是二种互相映夺苦相随转故言坏苦具足等
者诸无为法具众德故相俱转故名为具足一切世
间诸有为法戏论相故妄分别故名为妄想有为世
间如是二种互相破坏则令行人发生苦解又外器
界四大六尘日月星辰山河草木一切万像悉皆具
足故名具足内有情界所有根识种种诸法皆是妄
想故名妄想如是内外互相陵夺发生坏苦此上二
类坏相在境苦现于心故名坏苦又此诸法互相破
坏非安乐相便名坏苦不必心缘方名为苦不同行
苦随缘起灭非寂静故名之为苦次若修下明观益
二行苦者以是迁流逼迫义故二无常观约三世说
各有法喻三不净观自他不一故言种种杂秽充满
何净之有审谛观察则离贪欲。

三巳说下缘众生界立愿门二初结指分门二言缘
下依门释相三初缘众生作思惟门二建立誓愿遍
卷六 第 106b 页 X46-0106.png
布门文相皆显。

四巳说下两轮俱转不离门三初承前问后二谓具
下引教遣疑三初标指经说二尔时下正引其文二
初文殊启请二尔时下善逝敷宣二初敕听许说二
于是下演偈开迷三初举喻明前颂四句句各一喻
次颂四句如次释成二若具下依法合有十三句初
三句按法总指后十句通别配合前文四喻最初一
句通贯四喻中间六句明前三喻喻各二句后三句
合前马喻三是故下劝双行三今此下决择经意二
初徵起二谓为下释成有五束为二段初三约境明
后二依心解初中有三明其止观寂散俱行有空齐
照理事双观故皆说言不相舍离后中有二初约对
待相收后约融即一体三如其下劝思合结。

五次说下显示两轮所治门中二初止轮所治后观
轮所治。

六次说下总结两轮俱转门缺则成过俱则成德。

七巳说下劝劣向胜不退门二初结前生后二演义
疏文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分门二言显下释
相七初显示趣向假人门中前四心者前三种心诸
教俱同其第四心所说不定有以定心为第四有以
慧心为第四今怖劣求胜惧有退转良由缺慧无勇
猛故应以定心居乎第四或由无定生于怖畏慧居
第四义亦可通如是四心从初唯起下品熏习未能
胜进所以欲退。
卷六 第 106c 页 X46-0106.png

二归依所学教法门诸佛所师所谓法也自因至果
之所游履故名大道。

三厌恶处所退信门二初标列退缘二言国下解释
退相中初国土后胜缘初谓恶缘多故欲退后谓胜
缘少故欲退娑婆梵语正云索诃此翻堪忍谓诸菩
萨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
故因以为名法华会中诸阿罗汉各自誓愿他方国
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娑婆国中人多弊恶坏增上
慢进心面者以对境故随请心镜有本作清传刻者
误。

四如来方便殊胜门中胜妙方便具通愿教谓如西
方弥陀如来本愿摄受此土释迦说教诱导皆方便
故然念佛求生实为要道昔人述释而有三门一明
加行二彰根本三显胜利初加行者方等经说有诸
菩萨若在家若出家具修四法则能得是念佛三昧
一不坏信心二不破精进三智慧殊胜四近善知识
复有四法成就三昧一乃至于刹那时无众生想二
于三月内不暂睡眠三三月经行唯除便利四若于
食时布施以法不求名利无望报心又有四法一劝
他见佛二教人听法三心无嫉妒四劝发大心复有
四法一造佛形像勤行供养二书写是经令他读诵
三慢法众生教令发心四护持正法令得久住此三
昧者亦名佛立由三昧力建立诸佛炳然显现现前
立故然诸行人修习诸行有总有别若夙植胜善现
卷六 第 107a 页 X46-0107.png
过强缘则能具修如是诸行若德薄垢重中下之辈
则于前行四四别修皆得成就如是三昧若不尔者
经中何故于前诸行四四别说由是而知总别修习
皆得念佛三昧现前二彰根本略有二类一摄心别
念二纵意宽缘言别念者十方净土无量无边富乐
庄严莫能殚纪若非的指一方令人归趣则心驰志
散难以欣生由是如来悯诸含识或宣妙喜或称极
乐现宝土于盖中融刹海于尘内方等经说若有四
众欲求生于西方净土先当忆想弥陀如来从此西
过百千万亿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安乐弥陀如
来现今在彼诸大菩萨周匝围绕处大众中说法教
化然求生者端坐系念专心想彼阿弥陀佛如是相
好如是威仪如是大众如是说法一心相续次第不
乱或经一日或经一夜如是乃至七日七夜是人必
睹弥陀如来微妙相好亦闻彼佛转妙法轮亦见彼
佛众会围绕如是行人虽未获得天眼天耳一切墙
壁及与诸山不能为障又虽未得神通往诣三昧力
故而见自身在彼佛土听闻妙法决疑请益忆念修
行命终之后得生彼土此经虽说但观西方弥陀一
佛所获功德与观十方一切诸佛正等无异大灌顶
经说若有众生系念思惟无量寿佛与观十方诸佛
如来功德齐等彼文意说虽即行人归心未普但念
一佛由诸如来悲愿等故皆于此人齐垂护念故令
是人获多功德如曾参行孝众母咸思子胥怀忠诸
卷六 第 107b 页 X46-0107.png
侯共美事可类焉二纵意宽缘者谓诸如来望诸有
情夙世因缘有共不共或有一佛多人有缘或有多
佛一人有缘众生望佛通别亦尔此门意者由其夙
善难可测故又令观心极宽广故故令遍观十方世
界无量诸佛方等经说有诸菩萨若从他闻有佛世
尊随何方所即向彼方志心顶礼正念不乱欲见彼
佛应念即见彼佛形像或如琉璃或纯金色此经汎
说方所不标名号大灌顶经则具彰其佛名刹号文
多不录如是菩萨观东方时见多诸佛百佛千佛如
是乃至那由他佛不假作意自然现前南西北方四
维上下所现多佛亦复如是由三因缘得见多佛一
念佛三昧二彼佛加持三自善根熟具足如是三因
缘故即能明见彼诸如来如是观行少时分多时分
长时分少修习多修习极修习则得圆满佛立三昧
三显胜利谓由行者修习如是念佛三昧后命终时
预知时至心不颠倒正念现前十方诸佛亲来迎接
或复摩顶或复授手赞叹行者令心欢喜随意往生
十方净土即得成就无生法忍行人修习念佛观时
若有众毒及以兵仗一切水火恶王县官能伤害者
无有是处设令堕落大劫火中三昧威神彼火即灭
速得圆满六波罗蜜三明十力一切功德取要言之
三世诸佛皆因获此念佛三昧速能成就无上菩提
功德无边广如经说然此论中四五六门汎令念佛
即前所谓纵意宽缘一切诸佛其第七门引经證说
卷六 第 107c 页 X46-0107.png
专念西方阿弥陀佛以狭證宽即前所谓摄心别念
之观行矣如是诸门文相明故略不开释。

三巳说下申明观结分二初结前生后二演义疏文
二初长行劝修获益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分
门二言举下释相八初举前所说总结门中有三初
示义次何故下通妨后如本下属文初重八法总中
总故说名为本馀法即目二十四种分离别相故名
为末则此总言结前八种兼收馀法无所缺失。

二举益劝人令修门中二初示义次属文此门备举
因果利益劝物今修谓依三慧定至觉道。

三显离疑信功德门中二义如前甚深极妙广大法
门谓即两重所入能入名法门故两重所入望能入
门极深妙故两重能入皆悉各各能广自法能大自
法能为自法作名义故行者既闻如是法门则离疑
畏等四过失则发决定等四行德本论举中影兼初
后但云怯弱释师具述过德各四劝进行者由能如
是离过具德故感诸佛亲所授记。

四比类为对示胜门中亦二大千行善德虽极多有
作有穷故如芥少分食顷观法功虽至鲜称性无边
故如界尘数以之对挍胜劣可知。

五举受持功赞扬门中亦二初中又二初受持功胜
次若假下宣扬莫穷中文复有二初举胜况劣次一
日下以少况多诸佛菩萨能说舌端所经劫数皆以
十方尘数为量如是皆以异口同音赞扬其人一日
卷六 第 108a 页 X46-0108.png
一夜中间受持所得功德辩才有尽功德匪穷所以
者何以所持论称性说故所生功德亦如法性无有
边际故佛菩萨称扬靡逮。

六举诽谤过令怖门二初示谤罪报二初正示二是
故下结劝二自此下释重因缘断三宝种无续期者
邪见断善而有二类一因力邪见所断善根地狱死
时其善方起因势尤重经久始续二缘力邪见所断
善根地狱生时其善即续本无恶心现缘逼恼忽生
邪见由卒起故势分疾歇善亦早续今论说言无续
期者由诽谤者害巳兼人罪重时长不能出离欲垂
警诫故作是说。

七殊胜广说离谤门中二初示义中文复二意初明
殊胜为因果甚深之本后彰毁谤断自他信入之原
三世诸佛皆依此法巳今当得涅槃果故三世菩萨
巳今当成清净信故若于此法生不信心如上所明
自他因果一切顿失是故行者应当信学。

八是故下总结修行劝人门此中劝思如上所说赞
谤德过择善从之。

二巳说下偈颂结说回向二初结前生后二演义疏
文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分门二释相三初摄
前所说总结门二初标门劝观二诸佛下依义牒释
二初通总摄前所说门二初总标徵二言诸下别解
释三初释诸佛二字二初解义二会违前中二初牒
文属法谓举人显法以彰胜劣诸佛则举能依之人
卷六 第 108b 页 X46-0108.png
不二以自所依之法人由法有法作人依故举彼人
而显此法形于彼佛其德胜者不二是总故为能或
诸佛是别故为所成总为别所依别为总所成总别
相形胜劣斯隔举劣显胜故取不二如是菩萨二乘
异生所依总体咸曰不二但云诸佛从胜而说二大
本下引教證成谓由不二摩诃衍法性德周圆功能
备足具深具广立以海名圆名通贯所馀门法今超
于彼故复言圆此法殊胜得诸佛者得成就义由法
周总则能成就一切诸佛及菩萨等然此法体本自
圆成非由修因断障而立斯则诸佛證而不得凡愚
迷而不失由人于法微劣故尔。

二若尔下会违二初举违文此举摄持之文难前成
就之义由三世间摄尽诸法所谓理事因果人法依
正一切皆是三世间摄则圆圆海亦皆不离三世所
摄彼卢遮那复能摄持三世为体既尔何故前说诸
佛不能成就圆圆海耶二庐舍下伸会释摄不摄者
此有二门初差别平等门后依持成就门初门云何
谓初器世间所依依报馀二世间能依正报众生世
间辅翼之伴智觉世间导化之主如是依正主伴虽
各差别佛能遍统名摄三世又斯三世本来融通一
味平等常依常正无依无正即主即伴非主非伴自
在无碍不二无差不可言其能所摄异大本依后分
流用前故彼此文不相违背后门云何谓初器世间
佛能依止馀二世间佛能住持由悲智德持自他故
卷六 第 108c 页 X46-0108.png
又斯三世器由业致生自妄分皆依无明迷真而起
非是诸佛造作建立广略二经各依一势故不相违
由是彼佛对三世间差则故依持故则名为摄平等
故成就故不得名摄分流依前大品依后故论说言
摄不摄故。

二释甚深二字微妙至极曰甚幽玄匹测曰深谓由
本法该罗万有笼驾十方众圣心源诸佛智海言语
道断心行处灭各对自门彰甚深称。

三释广大义即十六门能显本法与彼本法而作名
义谓由本法微妙甚深是故不能自广自大依能入
门方能显示自所入法广大义故。

二巳说下显示能说字相门二初结指二言我下释
成二初牒属字相二何故下徵释因由。

二巳说下絓舒功德令广门二初结指絓者展也二
言回下释成二初明回向二初牒又示回向二以何
下依义显因由回向三处即颂文中如法性字字各
当一真如即照之寂本觉即寂之照一心寂照双流
又一心是所入本法如觉即能入门法谓欲令含识
依门入法故二如是下辨利益中而有三喻谓一尘
置地皆为厚载之功一水入海等同润益之德小有
合空而无分量之别一多即入无碍融通论主本怀
所存于此。

三巳说下施于众生普利门二初结指二释成。

三激物流通分二初举人法以总劝后约益损以别
卷六 第 109a 页 X46-0109.png
劝前中二初举人显位劝喜大士释师自指位居初
地初获圣性具證二空能益自他故生欢喜然陈巳
所證能无矜衍乎以勖物生信不容隐匿故位前十
信根不定故喻若毛头三贤巳去大乘位故名之为
角贤位之后有四加行谓煖顶忍世第一法明得明
增印顺无间功德显现立以生名相好庄严复彰华
称释师既越故曰巳超得入此地巳经第一僧祇大
劫故言粗满方当第二无数大劫次第进趣故云始
入楞伽经说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
得初欢喜地即其證也。

二如宜下按法覃功二初通称本释二初约人起行
二汝等下依行成德梵书伊字以喻三身不纵不横
不并不别阿耨达池出四大河如大涅槃具四胜德
二我从下别叹本文二初龙宫遍窥述目尝览百亿
经故二如是下宝𠕋具摄显今摄造义无不备。

二有善下约益损以别劝三初示持毁二初受持德
广亦二初举捧诵二何况下况思惟二有善下谤毁
罪深二是故下劝修学三当愿下启誓愿。

释摩诃衍论记卷第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