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83b 页
释摩诃衍论记卷第五
皇宋光严无际大师 普观 述
三显示生灭相二初标示此释标立文云是心生灭
因缘相中相字生灭一门所依总体谓心生灭能依
别相谓因缘相因缘诠示生灭所待由此因缘方成
卷五 第 83c 页 X46-0083.png
生灭其相即表粗细差别不同真如一味绝待无相
之相今生灭法由观待故而有差别谓即理智染净
内果等名为相然此本论于诸法中但依六染显其
相者谓举中间影兼初后本觉无明并其业果初后
本末定相随故。
二唱释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分门二言标下
随释五初标释俱成示相门三初释义二引经三合本
前中二初总释粗重等者三相应染心念各异执见
增强故微细等者三不相应心念未分过失犹隐故
二云何下别明二初粗重中徵释二事谓其体性及
与相应三相应染末中末故说名末末而与分别事
识相应智及不断亦末那俱事识体同随举即得二
云何下微细谓此即是根本之末故单言末与三位
识而不相应二马鸣下引经三初寄问生起二谓一
下引经成立三初初经二种谓三不相应由极微细
虽有生灭行相未显唯由精动隐流义故故说名为
流注生等其三相应起尽行相分明显现名相生等
二又一下中经二种相续流注其义无别但与初经
前却不次三又大下大经二种三品细识如其次第
即业转现是前流注细生灭也遍分别识即三相应
粗染法也各别依根各别取境如镜对面即现其像
今三粗染亦复如是故论说为分离面镜如是等法
常恒流注及与相俱故皆说为非离生灭三如是下
以义指陈如是三经为显生灭粗细不同各开二种
卷五 第 84a 页 X46-0084.png
契谓相应即粗生灭不契谓即不相应义即细生灭
三如本下合本。
二巳说下率相属当假人门二初结指标分二初人
下释成文义三初不退凡夫谓三贤内凡以相似觉
能正了知执相应染异相梦境为所断故二中人下
分清净者谓即十地初净心地能正对治不断相应
二地乃至七地渐治智相应染八地现色九地能见
十地对治根本业中俱合粗分三后人下满清净者
俱合动相通因果断等觉断粗摄入十地妙觉断细
属今果位独力唯细故全属果。
三巳说下显示粗细所依门二初结指标分二通者
下释成文义三初释义通者同也谓前粗细二种生
灭同以无明为所依故由此无明能作不相应及本
遍因故别谓各别二种生灭各具因缘故谓三不相
应染即不思议熏为因不思议变为缘三相应染即
妄想熏习为因种种境界为缘二二因缘各不同故
此依次下所引经文作如是说若据本论显相而言
不相应染但说依因相应染法唯说依缘故名为别
二如本下合本本文中初显前二种通所依义次所
谓下显其二种别所依义谓由不觉为因生不相应
染境界为缘生相应染论从简略各明一法次引楞
伽皆具二种复于三细具显粗细两重因缘三今此
下引经三初徵起二谓分下引文二初分流其不思
议熏之与变实通业转举粗兼细故但说言是现识
卷五 第 84b 页 X46-0084.png
因次种种尘及妄想熏具足能生三相应故是事识
因二又大下大本不离染因谓即三细不相应染可
思议等次下自释分离染因即三相应种种猛风即
六尘境能作疏缘妄想谓即现境识体从无始来妄
熏习故能为亲因又六尘境能作亲因起于事识妄
想即是见爱熏习能为疏缘增长事识三何法下示
义二初分流此释经中熏变之体谓无明能熏本觉
能变如是熏变极深细故唯佛一人乃能觉了至于
等觉金刚心中亦不能解云不思议二大本下大本
此明思议及不思议位次差别乃就金刚心位以辨
等觉巳前名金刚还大觉果位名金刚上。
四巳说下本觉对治次第门二初结指二谓本下释
成三初明次第本觉治惑法尔力用从细至粗为次
第转是故最初对治无明乃至最后对治业果二然
此下释行相二初正明本始二觉治惑各异本觉但
为内熏之因未遇助缘势力微劣于诸烦恼虽未断
除然不放舍后得始觉外缘相资遂能除断如浣垢
衣先以瓯水渍动其垢后以灰水洗涤令净二觉治
惑亦复如是故今论说本觉断惑不舍无明以为其
断二若尔下转释初问本觉不舍无明云何成断次
答谓由随染本觉亦待始觉明其断义令其染心不
能生起然由本始互相资待是故本觉断义得成三
如本下归本论谓无明因灭则境界缘灭由因灭故
三不相应微细心灭由缘灭故三种相应粗重心灭
卷五 第 84c 页 X46-0084.png
本亡未丧理数然矣。
五巳说下发起问答决疑门二初结指科分二本觉
下依门释相二初两难闭关门二初妄断真何续二
初叙理由断无明三细不起即蹑前因灭故不相应
心灭巳无三细六粗不起即蹑前缘灭故相应心灭
二三六下申难二初真应随妄灭谓三六种粗细染
心由依惑觉真妄合成今染因果既永不起本觉性
智岂独存耶二然若下许灭违相续若许本觉随染
同灭岂可得言本觉相续入无明藏至邪定聚二若
言下真续妄岂断若言本觉真故非断常不绝者则
三六心岂得永灭不复起耶良由本觉具通达用遇
缘则起真既非断云何妄法而得永灭。
二自此下开通决疑门本论答释于中有三一法说
二喻说三合说初中答曰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
体灭则双答前两重疑难前言灭者但是粗细染心
相灭非彼清净觉心体灭犹如风止波澄岂令水性
亦灭何得难言云何相续又心自体虽则不灭其诸
染相真智力故永灭不起如水虽伹风缘息故波永
不起何得难言非究竟灭次如风下喻说后无明下
合说文明不释。
二从上下总释四法熏习二初结前生后此总释上
生灭因缘差别之相由熏习故得有如是总别法义
相续不断。
二演义疏文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分门二第
卷五 第 85a 页 X46-0085.png
一下释相五初总标纲要门三初标徵二一者下列
释六一相待相成似有意谓由染净一切诸法为果
则相待在因则相成虚幻非真故云似有二本无性
空非有意诸法寂灭本绝诠缘所有名字皆非实故
三相待相成显空意谓由染净互相观待而得成立
相待即寂以显其空此前三意初即缘集有故法假
所摄次则随宜施设名假所摄后则由相观待能所
领受而建立故受假所摄总皆属当假观所缘世俗
谛境随缘施作差别相故四自然虚空无碍意于此
一意文有三节将前显后次第释成初则一切诸法
非有由非有故成其自然谓诸法非有本自而然非
由他力使之然故此以非有显其自然次以自然故
作于虚空其文犹略具足应云自然故作空谓一切
法本性自然离诸相故说言作空后作空故非碍谓
由空故无有他法能为障碍故言非碍最后结成无
障碍义此中属当空观所缘真谛之境自然性空无
障碍故五非作非造自然意谓一切法法尔熏生非
假缘力施设方有即表法性不由造作自然熏生不
同外道说有神我空性微尘为因造作一切法故六
不守自性无住意谓一法界具二自在与一切法作
大缘起总持不失故言无住五六二意属当中观缘
第一义中道谛境五则双遮以显中道谓俱遣拂相
熏之因相生之果非因非果寂然中道故六则双照
以显中道谓大缘起因果历然常修常證冥会中道
卷五 第 85b 页 X46-0085.png
故三总标下结属。
二巳说下立名略示门二初结指分门二所言下依
门释相二初述释二初牒释真妄本觉藏智则与真
如同名表示本始相待非定异故常与虚空十德相
应所作不离能作心故由是而知虽举一名具摄一
切无漏法故离脱体相者谓根本无明及恒沙上枝
末无明与法界相离皆可解脱故二一真下决择本
数举一后有并兼中有者会释本论列名缺略论言
业识举第一有细识其境界者举最后有即远传缚
但举初后影中传故云兼中有又于此中但明根本
并其细染影取六粗论不说者义可知故二如本下
合本。
三巳说下通释熏习门二初结指分门二比量下依
门释相二初比量譬喻善巧门梵云班多伽耶娑叉
提邬此云鬼集[企-止+]末耶提此云怖香薄福鬼神
所集林薮多诸鄙秽怖畏恶香梵檀枳多那此云仙
居陀摩键多此云仙香诸仙梵志栖隐林薮常有上
妙芬馥可意好香世间衣服本无香气如有一人至
仙居林衣染好香如有一人至鬼集林衣惹恶香或
但一人至二林中则带美恶异类气分二法喻下法
喻合说安立门真如自性清净明白本无漠冥垢黑
之相亦无憎爱染污之相由彼无明而熏习故则有
垢黑染污之相斯则体性实净假说染相如入鬼林
衣成秽气本上无明自性黑暗本无觉智聪明之用
卷五 第 85c 页 X46-0085.png
亦无悲愿清白之用由彼本觉而熏习故则有聪明
清白之用斯则体性实染假说净用如入仙林衣有
芬香然本论中于真说相于妄说用从显说故又真
如无明一心贯故性本无异伹随缘熏幻德不同实
性本来非染非净如衣本无香由熏成异故。
四巳说下分剖散说门二初结指标分二云何下次
第述释四初黑品相熏有力门二初总问总答显宗
门二初总问此问染法熏生行相作能熏时名为相
熏能熏所熏同起于果名为相生云何熏习相生不
断二自此下总答二初总指净妙藏者即是真如本
觉自性乃至粗熏谓即业果由此染法熏习力故离
觉合尘背本向末生死过患展转深重难出离故二
根本下别释三初无明所依起二初依真中初正明
欲辨无明熏生行相先明所依由依真如方得建立
妄揽真成无别妄故如依方所得有迷故次所以下
转释谓此真如能为诸法至极总部真实主宰由此
能于障碍染法无碍净法为通所依如虚空界无有
隔碍即归凭真德成立幻法故二如是下起妄谓由
无明得成立巳殊胜白在反熏真如真如被熏随他
无明俱行俱转同作一事无明即是能熏之因真如
即是所熏之处二法和合生起妄心谓即业识及与
事识为所辨果于境不明名不了相令智转昏名暗
钝用净法力微随熏成染喻中爱父则目无明男女
以喻种种妄心二如是下妄心生惑境前所生妄心
卷五 第 86a 页 X46-0086.png
通于粗细今能熏妄心但取业识故言微细业识因
熏既得生巳功用殊胜还熏无明无明被熏于彼真
心迷暗转甚业识能熏无明所熏由此因缘则能生
起转识惑念现相妄境三如是下妄境起粗果现识
黎耶具通心境境界嚣动势力增强反熏现识成七
转识如风激海起诸波浪则境为能熏心为所熏生
起七识为所辨果如是七识既得生巳心著于境境
牵于心发业受生无有休息合本中云令念著等念
即法执初二粗相著即人执中二粗相如赋浪也后
二如名如轮环也文虽似说四粗展转造业受报义
实通贯由境界风击动藏海能起念著及于业果又
此兼前无明亲胜名染法因境界疏劣名染法缘中
间业识待前及后具通因缘。
二巳说下归总作别散说门二初标指次第从后向
前逆次而释即表诸法本来同时是故粗细无定前
后二初重下解释行相三初境熏生二执二初述释
境风为能熏之因藏海为所熏之处人法二执是所
辨果今此但明所辨之果其所熏处前巳说故如实
熏习者由此为缘增法执念多执实故如有熏习者
由此为缘长人执著计我有故二执既具一切烦恼
及诸业果皆悉发起如是之法悉由境界熏现识海
之所建立二如本下合本。
二中熏下识熏受二苦二释述释今此业识上下二
熏俱望无明为所熏处由此熏习因缘力故上熏成
卷五 第 86b 页 X46-0086.png
转现细苦所依下熏成事识粗苦所依如植种于地
处虽是一作用别故果报有异所谓下向生根上向
结子业识二熏义亦如是此就显相分其二苦所依
各别其实二苦通依本末一切染法若不尔者分段
岂无识等五支变易岂不通法执耶二如本下合本
一者业识根本熏习者谓此业识有上熏之力能熏
习根本无明生起转现与微细苦为所依故又此业
识九相之首名为根本根本即熏习体持用故然此
细苦法尔本具分段未灭苦相增盛映夺细苦有而
不觉故今但说巳离分段三乘圣人能受细苦非于
凡位不受此苦但极微细不能觉了二者增长分别
事识熏习者谓此业识有下熏之力熏于无明令其
增长分别事识与粗重苦为所依故事识之熏习属
声义故。
三后重下无明成二边三初正明无明熏真具二力
用一熏成初末则是业识二熏成后末则是事识其
所熏处唯是真如其所熏生初后二识二何故下转
释二初徵释具缺中初徵意云无明熏真真妄相资
无法不作何以唯成初后不说中间转现及意岂非
所成耶次有二下释中二意妙有真空互相显示斯
则边有中有中空边空存泯不拘成真缘起由空成
就非作非造双遮遣也由有成就不守自性双照显
也则当初门六意之内自然无住之二意也二后义
下證成后义言后义者谓空成就又问三染其后无
卷五 第 86c 页 X46-0086.png
明唯边成就义相云何引经释中转现末那非无明
成根本无明唯边成故由中三法不说所成表性本
空中间空故初后亦空空性等故又彼经文但说边
成非中成者由于空有存遣无碍故三染中后无明
熏义得成立三如本下合本根本即熏习见爱之熏
习业属二声如次可解。
二巳说下白品相熏有力门二初结指二云何下随
释二初总问总答显宗门二初总问中将明上转净
法熏习故总问起二自此下总答二初标列二无始
下释成二初总示由无始熏立本因果谓无始来内
因力故具足因位及与果德由始有熏立始因果谓
依修行外缘力故则能显其本有因果。
二本因下别释二初本地二初述释由无始熏断立
本因果今能熏有三所断唯二谓真智如理一法果
心三为能熏根本枝末二种无明为其所断由熏十
种枝末无明建立十地由熏一种根本无明建立妙
觉三贤位中虽具本熏无明稍劣然是此观未能正
治微细障染是故不说一法界心者即前十种如及
真智寂照不分中实灵明故说名为一法界心又所
入法多一一心无始熏断根本无明亦则说名一法
果心若尔前说一法界心具二自在但为所熏何故
今说亦作能熏然此本法于觉与力成诸无为熏彼
有为令其息灭于惑与力成诸有为熏彼无为令其
隐废体为用依何非能熏前不说者所熏胜故诸法
卷五 第 87a 页 X46-0087.png
依故是则前后不相矛盾二如本下合本谓即真如
法之三字如其次第显示无始三类能熏前二即是
智净相中如实修行之力后一即是法力熏习之力
由斯二力对治本末二种不觉。
二始因下始地二初述释由本熏之力立始因果从
邪定聚徵起厌求入不定聚始觉缘资渐渐升迁三
贤十圣乃至最后得妙觉果穷于未来应用无息二
如本下合本则令妄心起于厌求即邪定聚以此妄
心至自信巳性即十信位此位行人觉知灭相是极
过失自信身中本有真性具无量德无所缺失言厌
求因缘重习真如者然依本位真为能熏妄为所熏
今此反说熏真如者就所依处谓本觉熏妄依如理
故亦可论文双依二力一妄心厌求力二真如熏习
力即表亦依能作熏习之真如故又此位中从其增
胜真为能熏不妨通具所熏义故知心妄动即十住
位创见法身凝然寂灭觉知动念皆虚妄故无前境
界即十行位修诸胜行对治异相法空方便了境空
故修远离法即十向位随修胜业回向三处则能远
离倒求异求种种作意故以如实知至不取不念则
入初地乃至久远熏习力者谓从二地至于十地无
明则灭即妙觉位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谓由根本
无明尽故业识妄心永不复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
六则尘风相随因皆灭以因缘俱灭心相皆尽则粗
细染相尽灭无馀廓然清净故云名得涅槃等如是
卷五 第 87b 页 X46-0087.png
因果皆因修力之所显现。
二巳说下归总作别散说门二初结指标分二染法
下依门释成二初妄染熏习门二初标指二意识下
释成二初意识熏四十心者十信三贤此言意识即
末那外粗分意识属当执取计名字相如是意识由
揽本觉根本无明二种气分和合建立其本觉分虽
随缘成妄然自性明白终违其暗从无始来内熏痴
分令其息灭如木中火大虽与馀大和合成木然其
性能烧从初生巳来便烧其木卒成煨烬是故谤经
毁佛犹植金刚胜种还因此种终成解脱虽假境胜
实由谤心真妄俱成由此熏力发无贪等善根俱转
厌妄求真位位升迁趣佛道故。
二十一下末那熏现了经说是末那识具十一义根
本无明五相五识成十一故以真熏妄行相同前粗
细胜劣遂成别异若尔既说真为能熏应非妄染对
后净法复有何别然真性一味本无染净由随作用
遂成差别谓随染缘成诸染法和合俱转非一非异
是故以觉从妄俱名妄染如木中之火俱名木故复
有胜用持诸功德所谓六度等行三身等果一切净
德咸依真觉以觉从德俱名真净如空界之火非唯
在木故如是等用总别天隔不应致惑。
二巳说下净法熏习门二初结指分门二总标下依
门释相二初总标门二开释下开释门三初标指二
所言下释成二初别明熏习二初法身自然熏习门
卷五 第 87c 页 X46-0087.png
谓三自中体相之二熏习之义即随染中智净相及
清净中因熏习镜由此性智本来无漏熏众生故二
所言下应化常性熏习门谓三自中自用熏义即随
染中不思议业相及清净中缘熏习镜由此觉用或
现身云或作境界令诸行者瞻相缘尘种种施为皆
成佛事穷未来际运用无替故次论云常恒熏习二
如是下总显力用如是二门则指体相及用熏习以
相即故不相舍离或可二门通指妄心真如熏习理
亦无违极于三世遍在十方无间缺故名曰常恒谓
由常恒熏习力故令其行者起于十信生于十解建
立十行造作十向心若金刚永不退转三贤位满进
入十地以正体智及后得智通达真俗二谛之境融
归一心令无障碍合本中言自信巳身有真如法即
当十信发心即属三贤位中解行发心修行则目十
地之中如实行故三由此下结示谓由此二熏习义
故法身应化众生本有如是义理显然明了。
三巳说下发起问答决疑门二初结指二此决下释
相三初陈述意旨显斯教理罙更幽深复加散释令
其开晓二一切下决择义理二初总标二义二初标
立有无理谓一切众生对望本觉皆通有无二种之
义有则皆有无则皆无如是有无皆有深理非如权
教定有定无各各别异二所以下證成有无义引佛
所说證成所立谓若门法别明则有人有觉若废门
入法会用归体唯有一味摩诃衍法更不说有生觉
卷五 第 88a 页 X46-0088.png
差别又依生灭门皆有本觉依真如门皆无本觉虽
具恒沙不空性德唯如一味无有惑觉相待别故。
二若依下别释二门二初有觉门三初生觉一多二
归本问答三蹑前遣疑前中二初徵释同别二初正
问答二初总问一切众生皆有本觉其所有觉为同
为异同则一觉共遍生界体无异故别则多觉各遍
生界体不同故如涅槃经二十九卷师子吼菩萨曾
申此问彼云众生佛性为悉共有为各各有若共有
者一人得果时一切应同得若各各有不应说言诸
佛平等亦不应说佛性如空彼经佛性即此本觉亦
对众生问其同异今此问意全同彼经二一切下别
答一切众生唯一觉者以本觉性无差别故此论答
词亦同彼经经答前问而有二意初立同理佛言善
男子众生佛性不一不二诸佛平等犹如虚空一切
众生同共有之此即建立一切众生佛性同义遣后
同疑经云若有能修八圣道者当知是人则得明见
谓前疑问若共有者一人得果时一切应同得佛今
答彼性虽是一众生共同然若修道则能明见故不
应难一切同得。
二若尔下转徵释二初生觉一多徵谓本觉唯一众
生许多是故相从一多为难以生从觉应一非多以
觉从生应多非一二此事下等差同异释二初立同
异谓法性各殊何能一揆觉心平等不可析之成异
众生差别何以混之令同二不能下结一多觉心不
卷五 第 88b 页 X46-0088.png
能异种是故唯一生性不能同种是故成多由是不
应相从致难。
二若尔下会通违教二初引违文总有四颂别明二
义前二颂明本觉后二颂明无明皆初喻后法本觉
是一正符前义承便而引非所相违伹彼无明对今
有异正当引会由前所说一切众生差别性故不能
同种岂不违彼玄文所说无明是一同种义耶谓片
云覆月千器同昏一惑熏心万灵悉暗云况无明体
是一故器喻众生类差别故月如本觉痴所覆故。
二有二下申会释三初立理会亦三初标举二言自
下牒释初自宗中显示同一相续义者一切众生同
一体故本觉理性平等唯一其诸事相全揽理成是
故有情命尽十方生穷三有皆唯是一后引摄中显
示差别相续义者一切众生体各别故由闻事体染
净差别方于修断励力而进诱引摄受怠堕众生故
说无明各有别体三彼玄下会通彼玄文论显示同
一相续义故则说无明一体无二此起信论显示差
别相续义故说诸众生而有无量无边无明从本巳
来自性差别厚薄不同是约方便引摄义故如是二
论各据一义故得彼此不相违背。
二是故下引教成二初论證差别有其二颂初喻后
法莲叶以喻无明各别一器则喻众生体别其所覆
月轮如在缠本觉馀器喻佛不隐月轮如出缠本觉
今起信论正同彼文显示差别相续义故。
卷五 第 88c 页 X46-0088.png
二复次下经明引摄二初引文二此文下释义二初
明文立异二初闻一增懈怠中初正明谓闻众生同
一无明巳有多人修心鍊行足可除断而我今者何
用劬劳肯綮修断次如见下例显譬如多人闻一怨
敌若其并力巳能杀害何须假我亲自加刑由此放
心不勤念道二为欲下说多长精进为治如上懈怠
众生故说无明无边无量由闻是说勤加精进求断
方便如救头然二以此下密意彰同经中显文虽说
无量原佛本意但一无明是故玄文义得成立。
三若尔下广上义二初生惑一多三初进退徵中文
有三意初谓无明体一一人断时一切皆断次谓若
言馀人未修故不能断则不得言无明是一后谓若
许一断一切皆断则众生界便成断绝由无明故住
持生界永不灭失今既同尽生界便断则成大过。
二此事下一多释二初斥非谓前所难无明是一有
三失者其事不然二无明下立是二初立理徵起中
初立理云所有无明虽则是一能有众生相续别故
然诸有情各各承揽九相为体缘助相貌彼此各异
斯则同中而有别义次复徵起生下答释。
二颂曰下举喻答释二初偈颂颂中四句初二句喻
迷次一句二字兼悟后三字通上二义二长行二初
喻况二初喻迷一暗能遍表无明共同十室既殊表
众生各异生惑相对一多不同故不可言生多惑多
惑一生一犹如暗一室一暗十室十不可得故二于
卷五 第 89a 页 X46-0089.png
一下况悟一室暗尽况佛出缠九室暗存如生在梦
言于一室中人以明灯照室之中暗尽灭无馀者此
喻觉智破尽无明九室犹暗喻诸众生未断无明生
佛相对迷悟全殊不可说言生迷佛迷佛断生断犹
如一灭九灭九有一有不可说故崇禄公曰尝捡旧
本论剩三句一十三字谓明圆至无馀详此义趣无
则明显有涉重繁亦恐彫刻传写时误按文释者初
言空中暗尽灭者泛解前颂次言明圆显等十三字
欲明九室暗未灭者不可相例故重牒之义亦可通
二无明下法合可解。
三是故下依义结谓诸众生惑同身异若具修道能
断无明或未修因无明宛存故不可言一众生断一
切皆断此约生佛体别一门义耳。
二若一下生觉同别二初在缠出缠成异难二初叙
意蹑前无明有断不断叙此疑意谓觉性是一遍于
未断巳断人中其未断者觉性有障巳断之人觉性
无障二离障下申难离障出缠为障在缠二位殊别
何以说言一体无二遍生界耶。
二本觉下一味一相无差答二初以理答三初立正
理本觉佛性具四大义与虚空等于众生界无所不
遍于二乘界无所不至于菩萨界无所不通于如来
界无所不当又此文中遍至通当虽互变其文然实
唯二义谓广容普遍通容摄受故他法在巳周遍普
至故自法入他当即契当具收二义二而无下遣妄
卷五 第 89b 页 X46-0089.png
难无明中性即是在缠法界外性即是出缠若作是
见但是妄心所缘境界而非离边真实心故三是故
下依义结二是故下引教成月生天际圆朗澄空影
现器中晦明在水众生觉性亦复如是岂以晦明不
同遂令本月成异。
二一切下归本问答二初正问答中初问三初叙意
次何故下申疑有三意一疑得果迟速不同二疑体
性勤惰有异三疑根器利钝各别复云无量差别者
例指馀义后同有下结难既其本觉是一非异则诸
众生发心时分修行事业乃至得道悉应齐等无有
差别次本觉下答由多一心无为自在造作本觉有
为自在造作无明本觉佛性从本巳来由彼无明强
劣差别无明烦恼从本巳来由彼本觉厚薄不同遂
令众生有多差别若觉强惑薄则根利性勤疾成佛
道若觉劣惑厚则根钝性惰迟成佛道二若言下转
徵释中初徵若言佛性强劣别者其事不尔以佛性
圆满过恒沙功德无有增减故今有强劣应有增减
谓增者功德多减者功德少既尔何名平等一味若
言无明厚薄别者义亦不尔以其圣说根本无明见
一处断今有厚薄应有多少谓厚者过失多则通诸
位断薄者过失少则唯一地断既尔一地顿断之义
不能成立次如是下释众生本觉实无增减皆依无
明而有差别谓无明既厚觉性便劣虽性本具恒沙
功德由鄣深厚出离稍难非关功德名数减少而说
卷五 第 89c 页 X46-0089.png
为劣无明厚者发心极难如积顽冰和风难泮由本
觉性经久内熏渐得微薄复接诸佛外缘力助虽复
发心进退难定外则慈父不舍内则本觉恒熏复经
远时方渐调顺因行圆满现见一中法界之心根本
无明始可顿断非由厚故断通多位何得妄难一地
不成问多一心法有何别因造作无明厚薄不等答
法性差别理应尔故如风动地坚熟能测其所以况
诸佛境界不可造次惑于心矣。
三若如下蹑前遣疑二初通显馀门法四初徵释满
净行人二初双依二法徵谓若说无明体虽是一相
续别故有断不断者如诸行人断恶修善因圆果满
如是行者为明无明若定言明馀室中暗犹未灭故
若言无明一室中暗灭无馀故二如是下唯就无明
释一身烦恼虽巳断除众生无明犹故相续如桂轮
孤朗不照铁围骊珠独耀但光海内是故虽言觉了
犹在无明分位又斯行德施设权宜未能究竟真成
故说非明分位。
二若尔下徵释清净本觉二初徵清净本觉法尔本
具过恒沙德非建立有非诽谤无出有空等四句言
说离增减等五边诽谤自然清净心言绝离如是净
觉为明无明二如是下释谓由如是清净本觉虽唯
满转亦对分故虽唯德熏亦对幻故与彼不觉相待
建立故说名为无明边域。
三若尔下徵释一法界心二初徵谓即所入八本法
卷五 第 90a 页 X46-0090.png
中一体一心名一法界或前本觉所證一心由极微
妙难可发明故约遮表方便显示即此一心百非所
不能非千是所不能是虽名中实其性实非中与非
中虽名第一义天本来常离天与非天演水等者演
即流义言谈迅疾如悬河故足依喻立谈为义足则
如言蹄教迹之类审虑等者谓即审谛思虑之量手
依喻立心能取境如手拾物则如信手教手之类口
谈词丧故足断而止心缘虑息故手亡而住如是一
心为明无明二如是下释虽此一心因种至极方于
不二犹未圆明故说名为非明分位。
四三自下徵释三自一心二初徵谓由彼法依门显
故犹如轮王从轮立号今云三自及言一心假能入
门显所入法是故说言一不能一假能入等如是三
自一心本法玄远殊胜为明无明二如是下释能入
所入观待而立是故亦属无明边域。
二不二下别明不二法谓此不二摩诃衍法最胜圆
极在因即因在果即果在法为法在义为义染净理
事行位心境种种法中无有对待差别相故唯是不
二摩诃衍法如是之法于明无明二中何摄释师为
欲显示此法甚深极玄独尊最胜离机根故离教说
故虽有问词而无答语又由不二摩诃衍体亦明无
明非明无明四句六句无不融摄问及答词文义不
异表直不二无差别故。
二巳说下无觉门众生及觉皆依一心差别义用而
卷五 第 90b 页 X46-0090.png
建立故今此门中会异归同泯用存体但是平等一
味法界何有能所生觉别耶。
三率此下结属论文谓取有觉无觉二门通达本论
问答深旨俾诸疑情开决无壅。
四巳说下举缘广说开通问二初结指二于第下随
释二初总标轨则决定门二初标示二又诸下牒释
三初法体说谓诸佛法当待因缘得成立者不同外
道自然有故本觉性种说名因者谓即正因亦名生
因正能出生诸佛法故权实别用名为缘者六度万
行始觉等用说名缘因亦名了因助其正因令显了
故。
二次说下譬喻说二初总明二初牒示二所言下配
合二第一下别释四初木喻二初喻况谓阿梨啰多
掩尸者翻云龙舌此方亦有鄙秽之木以为毒虫之
所栖集二无明下法合中初一别合后四通合二第
二下火喻二初喻况此木中火与木齐生内烧其木
犹如本觉与惑俱转内熏惑故二本觉下法合有六
故字如其次第合前七事熏习染法至灭尽者如火
在木至枯死故受熏流转如火令木得生长故不思
议处如火在木不知处故本觉隐没如火藏木出现
无馀如火出𦦨随染有无双合二事染在觉彰染亡
觉隐三第三下人喻二初喻况婆罗利多提翻有巧
方便那尸阿多罗翻无巧方便其第一人所知五事
一谓有堪出者无木非火有堪化者无生非佛二谓
卷五 第 90c 页 X46-0090.png
用其所宜钻之得火投教应根依学见性三谓能知
其木得火迟速观察根宜见性先后四谓知木何分
火所住处了五蕴空性所依故五谓知火出时成就
次第先以火茸引势后以乾叶续𦦨如證性时先以
本智合体后以方便发用其第二人无巧方便终不
得火谓其凡愚乏巧方便倒求异求终不见性二修
行下法合可知四第四下烧喻二初喻况三事一令
弃舍快利铦刺之用成于钝物不能损害诸人物等
谓由治道力故令其鄣染舍离发润猛利之用由无
作用不能鄣碍诸修行者即加行道能伏诸种令无
用故二令舍离枝干花果别异钝相同成灰烬由治
道力令诸鄣染舍离憎爱种种异相同成寂灭一味
真理即无间道能断诸种冥真理故三令灰烬复归
其本同成于地由治道力令所證理会归本心更无
别体即解脱道弃舍习气合一心故二治道下法合
准知。
三巳说下契合说二初结指二言总下随释二初总
说二言别下别说二初标示二缘阙下牒释三初缘
阙单因无力门谓虽具内火烧木正因而阙人工茸
钻等缘终不得火众生虽具本觉正因而阙善友始
觉等缘终不得果二因阙单缘无力门谓虽具人工
茸钻等缘而湿木中阙火正因终不得火行人虽具
修行等缘阙于本觉正因之力终不得果然本觉内
熏无生不具今对阙缘假设无因谓若无此正因之
卷五 第 91a 页 X46-0091.png
力纵经多劫鍊行趣求终不得道又阐提断善长劫
未续内减熏力名缺正因纵能策修终不得佛邪见
缠心倒趣求故三因缘具足圆成门内外熏资因缘
具足行因果德由此圆成。
二巳说下缘相散示生解门二初结指二就总下随
释二初总说二初标示二言能下牒释二初能缘此
本论言用熏习者则指能缘应化身佛即不思议业
相缘熏习镜起用熏习现诸境界引摄根宜恒无休
息二言所下所缘所缘生界通乎三聚前应化佛为
能化主此众生界是所化徒属论中言外缘之力正
属能缘以随文便牒入所缘对彼本觉体相内熏故
此说言外缘之力。
二就别下别说二初标分属本二所言下随门述释
二初有拣择缘三初能缘所缘分际别三初标示有
拣择者即差别义谓本觉作用应于凡小现种种形
各各不同差别即缘体持用故又地前之众心行不
同名为差别差别之缘从于所化立其名故二能缘
下牒释初能缘中初徵次释显示能缘位次分齐谓
从发心至于得果始终与物能作缘故非但至果方
作能缘次所缘中初徵次释邪定不定二聚全收其
正定聚但取三贤以十圣位平等缘摄三如本下属
本此人等者显示发心所托胜缘从初发意乃至得
佛明其修因所经位次于中若见若念等下即行因
时所逢能化差别之缘有多种故或为眷属父母诸
卷五 第 91b 页 X46-0091.png
亲示以慈爱令其发心或为给使示居卑劣翊赞道
心或作知友示为同类薰莸行心或为怨家现违怖
相愶令入道或起四摄常令不退超间馀类故云乃
至无量行缘令其见闻悉皆得益二自此下善根巳
熟未熟别言得度者谓度生死至不退转非必成佛
方名得度三自此下近远各二因果别谓由远近二
缘之中俱能增长因果二位近远增长十地行故近
远增长如来果故但能为缘资助于彼非差别缘所
被之宜巳入地等入后门故。
二巳说下无拣择缘二初结指无拣择者即平等义
谓本觉作用应诸菩萨唯现一类诸佛色身相貌无
差故名平等平等即缘体持用故又由地上是其所
被平等皆修甚深三昧平等之缘从其所被以立名
故。
二总说下随释二初总说三初悲愿缘中初牒指诸
佛菩萨皆愿度生即本发大心愿力平等熏习不舍
即随愿起行慈悲平等次所谓下释成诸佛菩萨悲
愿缘力一切时处常恒熏习众生身中无明所覆善
根气分而得显现常与善俱故名不舍又佛菩萨悲
愿无替名常不舍二以同下实智缘中初牒指诸佛
菩萨以如实智照见自他本来同体由此智力随其
根器现相作业皆称性故说名实行次所谓下释成
法报身佛名应化上根熟即应名曰随时感处即现
名曰随处就根为说名曰随宜随应而作名曰随事
卷五 第 91c 页 X46-0091.png
令其希欲名曰随乐如是自在无碍之用皆随行人
所乐而转无不称顺真如理故八种业者示现出胎
等八种相遍于生界故曰无馀三所谓下三昧缘中
初牒指由依三昧见佛法身故说名为观佛正法次
谓一下释成角中毛者角即盛毛之器毛喻其数极
多诸佛出世数虽无边不修止门何由得见是故菩
萨以三昧力见佛法身平等无别若有众生所见异
者但唯自心妄见为异而我自身本无差别。
二巳说下别说二初结指二云何下释相二初未入
正位中初示义十信等者即是地前四十心位并及
二乘未得等者谓虽巳得生空自在然犹未得法空
根本法空后得未能入證十地位故后如本下属论
以意意识熏习者前说地上菩萨方有末那熏习此
何地前得有意熏然此末那熏习之义复通粗细三
细末那唯局地上智相相续亦通地前虽未正治能
折伏故故前通依三细此中但约二粗故前后文不
相违背又前说末那本觉净分熏无明染分巳极殊
胜故在地上此说末那始觉缘熏未极殊胜故属地
前如是熏习但依信力未證法空根本与本觉体相
应未證法空后得与本觉用相应是故此熏未入正
位问今此行者犹在地前与差别缘所被何异彼亦
化彼地前根故答彼差别缘唯化地前此平等缘通
于地上宽狭各别故不相滥若尔地前之众位行既
同如何分成二缘所化答地前菩萨不同地上同證
卷五 第 92a 页 X46-0092.png
实理同获圣智巳与本觉体用相应种种施为悉皆
平等由圣教说登地上巳去名同生众今地前菩萨
由未證实理根性欲乐各各不同有乐修三昧得见
佛者平等根收有杂修善根遇善友者差别根摄是
故当知有平等缘根未必有差别缘根即十地菩萨
有差别缘根兼具平等缘根如地前菩萨及二乘人
等。
二云何下巳入正位中初示义入地菩萨内證本智
外證后得一分智用由望果位犹未全故如是智用
与佛相应故说言等本熏力者谓即法力不假功能
自然熏真灭痴暗故后如本下属论。
五巳说下尽不尽别门三初结指二此门下释义有
三初则妄非真契存遣有殊则妄成过失真具净德
以真治妄是故真妄尽不尽别二则真妄明暗二法
相违妄法黑暗不与明俱真明既生妄暗则灭故说
真妄断不断别三则真妄体等用同以真收妄则妄
灭真存以妄收真则真隐妄显故说真妄尽不尽别
三如本下合本。
论第五终。
二三自属为门之名二初结前生后此释标立文云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谓此三义能治他染立以
自名一切行人依此为门趣入本法则能显示自体
相用依斯三自显彼一心故将此名属门之目。
二演义疏文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三初总标别列
二今当下示说劝思言总明者谓即总持明慧之者
卷五 第 92b 页 X46-0092.png
燕本论云大聪明者三复次下依门释相二初正释
此文二指陈馀相前中二初决择三大差别二料拣
二门具缺前中复二初明体相大义二初总标二自
此下别释二初标指二初说下正释二初自体大义
门二初人平等门三初释义谓依人显体平等无差
人有五类差别性故体唯一味平等性故此真如体
于五人中在圣不增处凡不减是法平等无高下故
亦无大小绝形量故亦无有无离断常故亦无中边
非内外故亦无去来离起尽故如是之体百非斯绝
本论伹言不增减者类示馀故又亦无等皆是释成
不增减义谓非大增小减有增无减等本论伹云无
增减者具多义故从本巳下显示自体真一之义以
从本来顺同违异厌舍别异互其文耳二是故下引
成金刚体一能作五趣以喻照法行相可解三如本
下合本二云何下时不转门自然等者谓此真性不
由他作无有起尽移转改易故三际等下复释上义
不动即常住不迁即不变寂灭即自然真实即决定。
二次说下自相大义门三初圆满功德门二初牒门
显相二何等下标数释成二初有名数量功德二初
依论显示此六德中一三四五治鄣建立第二遍照
了境圆明第六清凉依用显示前四唯是清净本觉
熏离无明以为其断本性殊胜以为其德非由修断
名为断德即是无始本断本德第五则具本始二觉
由證涅槃有二种净谓自性净方便净故第六双具
卷五 第 92c 页 X46-0092.png
二种本觉通别作用持变异故此依显相如是差别
据实六德皆具四觉本始通别非定异故五中四障
即无常无我苦及不净谓由此四鄣于圆明常乐我
净四种德故六中明镜南北相者举喻显示二种本
觉南北谓即镜之面背镜面发明随物现像以喻染
净本觉自在随缘造作物像故镜背持暗不随物现
以况清净本觉守性不变非随缘现故。
二广大下引经会通二初举经示数此二本经依前
六德增演其数成略中广中十七数广二十五法性
虽一义用别故二如是下以论对明二初问起一论
二经显略中广三类之数差别云何二马鸣下答释
二初论约总持说谓依三义伹说六德一言约义丰
总能摄持中广数故二论依含总百本经中从此本
故三名多翳理简略说故若尔二经增广名数岂非
以此翳真实耶然根有上下论被利根乐于略说经
通中下故有不同二言十下经依别相明二初圆满
经数二言二下心地经数二变谓即本觉二转八不
中观亦释师造彼初因缘品中颂云不生亦不灭不
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二次说下无名过量功德三初总明过量本觉性德
过于恒沙所有心言不可思议而经论中说数量者
以恒沙德不出如前略中广三本数量故。
二如是下别显殊胜二初依德显胜三初显不离谓
恒沙功德皆依一心之所建立故对于体明其德相
卷五 第 93a 页 X46-0093.png
即诸胜德并从法界所流还为法界所摄依于此义
说二自在一心名自德相名彼以德收心自不离彼
无心非德举心摄德彼不离自无德非心由能所依
互相周遍故皆不离二如是下显不断谓恒沙德性
唯中实非可遣故说言不断亦可例前文意说云自
不断彼彼不断自由能所依皆常住故三如是下显
不异一心法界所依体性恒沙功德能依义用体用
相望固无别异例前应云自不异彼彼不异自由能
所依本真一故。
二如是下依人显胜二初三人非思议二三人下大
觉自轨则。
三如是下遍位结故谓此性德始从邪定终至如来
无有少缺本自圆成非缘所立由遍因位故名如来
藏由遍果位故亦名法身。
二巳说下问答决疑门三初结指分门二问者下依
门释相二初问难门二初牒问微诘问难意者谓发
略问难相违故。
二所谓下引文结意二初引违文二初真如决择此
即前文体真如义谓即心性离三假相满三实德如
是真如离于一切差别相故二自相下自相决择谓
此显示真如具足有量过量差别相故二如是下结
难意前说无相此言有相前后相违故今申难此以
异门难于异门。
二巳说下答释门二初结指二于总下正释二初指
卷五 第 93b 页 X46-0093.png
二门于总门者必对别言其次别门即是此下生灭
总中后重问答亦是大文第三别释广说门由此一
节论文对望通于多义是故不定若对二门总义即
得称别若对大文第二问答决疑即当第三别释广
说是故释师三处科指。
二答曰下明二相二初真如总二初明真遣妨二初
牒指谓牒本论指归前门如是所明恒沙功德唯一
真如无差别故二谓虽下释成依生灭门说其相大
具恒沙德非真如门真如门中一味一相无差别故
二自此下作缘决疑中初标示次以无下牒本后真
如下释相唯有同同表唯一味无有异异显离别相
问前说真如如实不空常恒不变净法满足释师亦
言如如体中过于恒沙一切净法皆悉满足无所少
故详彼文理与此正同何所相违而伸问答答然彼
功德绝于观待非对所治染法而立能治净德德过
恒沙皆同一味平等无差不同于此自相大义翻染
成净有差别故。
二自此下生灭总二初标指两处问词广略无别但
于答释前略后广二初重下释成二初开问中初徵
释问词次谓若下释出问意后则是下结示所疑二
自此下答说二初标示二以依下释相二初牒指二
谓真下会释二初会二门二初真如门由一切法悉
皆真故无有所治染法可遣由一切法皆同如故无
有能治净法可立由绝染净能所对治是故说言一
卷五 第 93c 页 X46-0093.png
体无二二而此下生灭门由对所治无边染法而立
能治无边净法故说本觉具恒沙德二次当下释此
唱谓显示净法翻染而立故其染法者谓依业识言
转等者谓从转识乃至事识皆名识故云等诸识如
是染相有起尽故说为生灭门之总称论言以者即
缘由也谓由无明及业相等相翻显示净功德义以
字远流至于三字则曰以依以业以识如是等下结
示无明及业相等为其净德所起结由故言以依以
业等故此即第一重略问略答竟。
三巳说下别释广说门二初结指标分此下问答即
第二重本论起自此云何示乃至自相大义文终此
中前后对望不同应知释师指属三处今以子段从
于大门次第解释学者宜审。
二此云下依科解释二初诘问二自此下直答二初
标示二以一下正释三初自宗正理中初牒指次所
谓下释成谓欲翻染显净先明染净本体然其本体
唯一心故能依之门一心用故又即大觉自体名心
相大无边不离体故。
二而有下非道邪行中初牒指次所谓下释成谓由
一心具二自在亦由本觉有通达用生起本末一切
无明。
三自此下具举对量二初标指二如上下释成二初
真妄相翻二法喻对显前中二初有名数量功德二
初承前问起。
卷五 第 94a 页 X46-0094.png
二所谓下依次释成六初对立第一德二初对染由
多一心为其所依得有无明而此无明得自所巳返
熏一心成业等识因斯建立三类染法即是本上无
明界量二明以下成净由多一心本性寂灭洞照灵
明依此安立为智慧德亦由觉心性自明利能治不
觉暗钝相故二自此下对立第二德二初对染谓妄
心既生定缘妄境故不能了真实法界由心发起有
分际见则不能见无分际相亦犹蛇情既生但睹蛇
相定不能见丝麻众分二自此下成净谓由真心离
妄转见故能遍照一切法界如是智见至到周遍故
无所不至即遍法界穷尽照了故无所不尽即照法
界双明遍照心境相应故无所不当既离能所何边
之有三自此下对立第三德喧动颠倒则是其妄寂
静正真说之为真翻妄显真故立此德此后四种本
论但明所翻之染其所成净例于前二故略不说又
下文说无名过量而总翻云心性无动有过恒沙净
德示现亦可以彼贯通于此应云心性无动即是真
实识知义故乃至心性无动即是清凉不变自在义
故由心性无动为净法通相是故能翻有量过量一
切染法则能成立有名无名一切净法四自此下对
立第四德妄法杂染性自本空真心清净性自本有
如是染净悉由自心动不动殊相返显示五自此下
对立第五德二种自在谓即身心或即人法如涅槃
经德王品说有八自在名为大我大我即是大涅槃
卷五 第 94b 页 X46-0094.png
故彼经虽说八种自在然亦不出身心二种由證涅
槃大我德故则得身心二种自在六自此下对立第
六德由心动故则生诸染能于真法烧熟恼乱破坏
迁灭衰损改变令诸众生不得自在观待此染是则
建立清凉不变自在之义。
二自此下无名过量功德二初立过恒沙德三初标
指二所谓下释成所治染法既有无量能治净法亦
复无边此中复言心性无动释成建立净法所由亦
是通收净法总句一切真德皆是心性无动相故三
如本下属本。
二自此下结成圆满德三初标指二所谓下释成三
初妄见成差别二而本下真德故平等三是故下遍
位显名称结缚在因名如来藏解脱属果名为法身
三如本下属本。
二染净下法喻对显二初寄问生起二尔时下引经
證成二初引文中颂有八句前六句明依表实显染
净法后二句结依喻况显真妄理阿只多遮那尸帝
七字翻云无边从一谓树所生果数虽无边而表实
相依一一齐等从犹依也一犹等也表即皮肉实谓
子核互相依从数量一等故。
二今此下释义二初正释表实喻二初总明谓染不
自假待实故假净不自真赖妄故真如是染净相对
而立离真无妄离妄无真故。
二所言下别释二初配合表实喻中但言内外法中
卷五 第 94c 页 X46-0094.png
唯明假实若尔法喻岂均等耶然二互相照理亦无
爽实必居中假定当外故二云何下徵释十等一数
等者譬如一树而生千果表实相对各成千数染净
二法亦复如是同百同千数无增减二尘等者如将
一果末为微尘表实校量数无别故有为无为九种
种法析成细分数亦等故又或初喻有名数量二喻
无名过量三量等者如将表实分之异处称其分两
轻重正等染净亦尔惑细德微鄣粗道著力用相对
轻重等故四五六七表实如次四尘同等染净亦尔
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弥满清净周遍法界
此则真心所变净色妄念攀缘浩无边际所变尘色
亦周法界况诸染境全揽理成故随所依广无边际
如是真妄二类之色同形同显皆无别异今从譬喻
且指白色此则染净色等之义其香味触准此而知
八本等中表实同依树木出者木字恐误应作本字
本即根柢表实同故此喻染净所依一心无别异故
九俱等者染净虽分上下前后然性融贯实则同时
十同等者谓如馀果生淡熟甘今此不然始终一味
无变易故对前第六义不同者彼依诸味无差此约
始终不变故无相滥染净始终一味一相由所依心
无别异故。
二复次下因加德暗喻如涅槃经圣行品说功德天
女黑暗天女姊妹二人动止必俱益损事等功德天
女随所至处能与种种珍宝资具黑暗天女所至之
卷五 第 95a 页 X46-0095.png
处能令其家所有种种珍宝资具一切衰耗如是二
人一常作好一常作恶一作利益一作衰损彼经喻
显生死二法今论意取真妄相翻势力齐等盖同其
文而异其意。
二巳说下自用大义门二初结指劝观二言本下依
门释相六初本愿无尽门中三初总标梵语僧那此
云誓愿阿世耶云意乐谓由诸佛畴昔所修誓愿弘
深意乐广大离诸缠盖说名清净次谓诸下别显中
二初发五愿谓即兴慈鍊行摄生起誓成果如是五
种皆依因中最初愿力之所成就是故总言本愿无
尽后所以下知一相以如实知同一相续者出其度
生无倦所以同体大智了知众生与自巳身一体无
异故于长劫摄生无息后如本下合结。
二次说下离相不著门三段如初佛虽度生而无所
度能度所度无差别相故。
三次说下能所平等门三初依门显相二初决择三
义中初标次释文有三对一能成所成人法平等二
能依所依体用平等三能證所證理智平等法及应
化能成之人实假如理所成之法真如名实诸法性
故虚空名假离碍义故此随诸教通相理转又清净
真如名之为实常守自体真功德故染净真如名之
为假由随他缘假现染故待缘有多故重言之如是
人法一体无别自性法身即是所依根本之体枝末
则属报化二身即是能依粗细之用如是体用平等
卷五 第 95b 页 X46-0095.png
无别理智平等如文可知论从简略但明三义因果
行位根境依正种种之法例皆平等二以一下融拂
一体初则以一遣二次乃一亦不存后则至于无遣
冥归平等具德无二自然本性岂他力焉。
二甚深下引教證成二初通依权实问答二初妙德
宣陈差别名为异无差别名同上二异字即种种义
上二同字即一一义此则意问云何名为种种别相
一一同相二佛言下能仁演说二初彰权此明二相
观待假伪异相即是本上无明五种有为以为体故
同相即是理智明法四种无为以为体故同异二相
如牛两角真俗差别相待峙立而非消鍊融和一味
表是随根权宜施设佛欲显实先彰权义二如两下
显实如将两法同归于空空复泯绝无迹可取方成
一味平等真谛非是观待假伪权法斯则上根了知
二相本来一味不见对待假伪别故。
二于此下唯约真实问答二初妙德宣陈蹑前所说
而伸此问初问教道可说不可说耶次问證道依何
而觉知耶初约闻慧之境次约思修之境故。
二尔时下能仁演说二初会权佛自会云我昔所说
染净相待但为引导凡夫二乘而权设故二而今下
归实谓从浅至深次第遣拂初以二相融成一味故
曰归同次恐执一以为实故遣曰归空则无可取一
一相故后谓有相虽遣犹恐著空故复遣空所遣能
遣悉兼亡故说言归绝如是显扬非观伪法甚深极
卷五 第 95c 页 X46-0095.png
妙即于此中如是而说如是而觉。
三如本下配属本论。
四次说下无相现应门二初释义二初总示兔本无
角名为空无缘起相资名生诸角此则兔体无角如
法身绝相无中生角如依此起化又无角义宽故令
众生拟一切角作其无解名生诸角今自性身由无
相故令其随情见种种相二谓法下别释二初真身
无相谓法身体唯一唯寂非一非寂心言罔及阿自
然义谓由法身心量语言既不可及常自然故二而
诸下权质应根谓有众生见色闻声获利益者但业
用故二如本下合结。
五次说下随见粗细门二初标分二初门下释相三
初应报用差别二初应身凡夫二乘不达唯心计有
外境由依粗动分别事识妄想增强遍思外量见应
化佛而作胜劣分际解故次次门下报身十解谓即
三贤之初金刚则指因圆满位乃至起间中间诸位
谓诸菩萨此證观智了法唯心而依业识见报身土
既达唯心故无分际二自此下报应相差别二初标
示二所言下释成二初酬因名报如是报相皆是出
世善根所感极乐自在故名为报诸度行熏即是始
觉不思议熏即是本觉即由始本因缘力故所感身
土胜妙无量二所言下随根名应谓随劣根所现粗
色即长者居士等诸异类身非安乐相故名为应三
自此下重释前所说二初寄问生起二若三下依义
卷五 第 96a 页 X46-0096.png
释成二初决择诸位差别三初三贤分见谓由此观
分證真如所见报身犹未圆满观知色相唯依心现
既无分际何有去来然此犹为智相相续法执覆故
妄起分别凡圣身上胜劣差别未入十地法身位故
二若得下十地转胜入地證真次第转胜至等觉位
方得圆极所见报用亦复如是三若佛下佛位平等
戏论识尽始本觉融今古情亡廓然清净诸佛如来
如智平等身用平等人法平等由是唯有一味性空
大法真智所服之衣名遮伽利娑那提者此云玉光
耀罗即帝释庄严衣玉光耀者即是素白鲜洁之义
以谓佛位唯依一味白白法服覆护摄持功德法故
宫名键尸多陀摩者此云安乐法身所处寂静法界
常安常乐无迁易故自性身坐独存无二者唯佛如
来自受用身何有彼此等二相故二何故下徵释二
身粗细中初徵次释由能见识事业不同故所见身
胜劣有异。
六次说下问答决疑门二初标分二问者下随释二
初问法身自体湛然常寂思虑路绝名言道断云何
能现报化色相既能现色不应说言法身空寂远离
诸相。
二自此下答五初法身出现色相门自性法身为色
依止依止体义由为色体故能现色既唯一心则无
障碍此文但以色与法身相对而辨非色功德根力
觉道种种德相对真心体亦类可知则真心体非相
卷五 第 96b 页 X46-0096.png
非用而能出现种种相用由与相用为依止故能依
所依平等无二二言显下智身形相门佛身具摄无
边功德诸经表示立名不同谓名虚空业报福德威
势身等此中论意略明一二义显馀身理亦无别今
言智者即是真心具遍照义故名智身谓智为心则
色为境举智摄色无色非智由色与智性无二故三
言显下法身形相门举色摄智无智非色然此理应
说名色身今不尔者法身之名义宽通故种种别相
不离法身以别从总但名法身涅槃经云吾今此身
即是常身即是法身四言广下广大圆满门言二身
者近取法智远收报应所现色相及严好等遍情非
情等之五界一一各各无不通等通则广容至则普
遍作谓造作当谓契当会犹合也凡所容遍造作契
当冥合无二文不次者表法无定或可如次别配五
界以皆称性故无分际作用自在故无障碍能现所
现互不相妨是故纯一不相杂乱合本中言随心等
者即显真心殊胜之用出现无边辅翼之众又由菩
萨感佛缘熟是故出现无量身相斯则由有无量菩
萨所以出现无量报身虽所化生有共不共有见不
见然由佛身所现业用互周遍故而不相妨如众灯
光涉入无碍五言不下不可思议门如是深妙尊胜
业用唯佛与佛乃能觉了一切凡夫及二乘等妄想
分别所不能知。
二如是下料拣二门具缺二初问起二谓真下答释
卷五 第 96c 页 X46-0096.png
二初依门显示真如门中唯各立一无双立者谓立
体大相用皆体或立相大体用皆相若立用大体相
皆用无有对待双立义故生灭门中体相用三由观
待故三法齐立若无相用体是谁体若无体相用是
谁用无体无用则成空无故此门中互为缘起相资
观待方立诸法由是三大一时成立二门之义区以
别矣。
二是故下引经證成如其次第属前二门。
三馀种下指陈馀相。
二巳说下门自入门破异门二初结前生后二演义
疏文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三初依法明真妄二初
释义四初破异执二初叙异执一法界心有其二种
谓纯白一法界无尽一法界是其二门所入法故名
之为本亦广亦大真如生灭二种之相但为二法能
入门故名之为末亦狭亦小二为欲下显对治谓真
如门亦是所入则与本法广大量等法为体性门为
义用体用相依不可异故云何妄执法大门小虽则
二门俱亦所入然今但显真如一门以是论主本意
趣故二复次下离差别以真如门本无五阴色心尘
境差别相故三复次下彰平等此则除遣生灭门中
差别相尽方能趣入平等真如谓即以智推求五阴
色心等法色即色蕴心即非色属馀四蕴六尘境界
若对六根即十二处复对六识即十八界今标六境
影兼根识即遍推求蕴处界法自体空无念不可得
卷五 第 97a 页 X46-0097.png
复更观察起念之心无有形量相状差别故于方处
求之叵得所观之法既巳成空能观之心亦复无有
诸相皆寂即是一味平等真如四复次下分权实谓
生灭门逗机权设故名为假其真如门称性安立故
名为实废假从实论所宗故二如本下属文。
二以何下举喻显觉念三初总徵二为欲下别释东
方西方即是大阳出没之所东方日出发光辟暗以
喻觉日现智除惑西方日没发暗覆明以喻无明成
染隐净故以东西而喻觉念三如本下合本。
三自此下得益彰顺入了心无起则离心缘等三假
相谓由心缘为过重故所以遍说既无别相则成顺
入而起自门俱非说念名为随顺说念亦亡则名得
入既得入巳融归一体摩诃衍法甚深宗旨随顺之
因得入之果悉同一法无差别故。
二巳说下对治邪执正解门二初结前生后由前显
示诸契经中一心二门及三自等正实义理令其行
者舍权归实造诣深理犹恐凡小依之妄执实有实
空人法因果由此复说七种对治。
二演义疏文二初唱本论二作释文二初标分二言
显下随释四初根本总相门三初牒门释此明邪执
所依根本即是人法二种我见言邪道者谓即邪定
聚中一切异生及其初学大乘诸凡夫等所起染因
说名邪道言定执者谓即著相钝根二乘所起过失
坚确不舍说名定执如是邪执其数无量咸依我见
卷五 第 97b 页 X46-0097.png
得生长故二是故下引经成三如本下合论文。
二次说下人见对治门准贤首疏而伸问曰此五并
于真如法计云何说为人我执耶答有二释一云此
是初学凡夫有人我者作此执故云人我执二云由
如来藏中有二义一本觉义即当是人于上妄计故
云人执二理实义当所观法今据初义故说人执五
种人见文中各二初明计执后示对治初中复二初
起执因缘后计执行相其对治中但明正理邪解自
除不假宗因次第破斥以彼同是法内人故五种见
中初一唯迷于果馀四通约因果前二于空谬执后
三于有倒知迷空二中初执事空以为法体后执法
体唯是空无执有三中一执性德同色心二执法性
本有染三执染净有始终初迷不空如来藏及能摄
如来藏次迷空如来藏并隐覆如来藏后迷与行与
相如来藏。
三次说下法见对治门声闻缘觉愚于法空皆起如
是法我妄见以彼唯断人执心故对于菩萨俱名钝
根今明蕴相无生灭等是故不应妄增欣怖此以大
乘法空妙理诱之令入名为对治二种法见依人以
说或依所迷令见成二谓生死可怖涅槃可欣故。
四次说下俱非绝离门前但随文以遮谬执今彰正
理令有所归言断断者以断遣断其照则寂言灭灭
者以灭遣灭其虑则止由寂止故无所不达更无有
法现其方寸俱非绝离其在兹焉。
卷五 第 97c 页 X46-0097.png
释摩诃衍论记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