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A¶ 第 830a 页
* No. 772-A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引文
贞亮翼赞同德致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
守太保兼中书令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
上柱国燕国公食邑七千五百户实封[冰-水+杗]
佰伍拾户臣耶律孝杰 奉 敕撰
臣闻觉皇之立教也权舆六度弘正道以流徽轨辙
三乘应群生而示化经言无际弥天地之表不可穷
法意甚深极江海之量不能测爰自结集之后洎于
传布巳还绵历岁时孰能恢阐粤有菩萨名曰马鸣
以十身證果之身处八地示因之地张皇正教破逐
邪宗制起信之论文契如来之言教次有龙树大士
仰追师德嗣作主盟据五分之精微裁十轴之奥妙
号曰释摩诃衍论斯乃佛生等有门法对开含总别
之深诠具能所之玄旨自震旦流通而后洎摩多传
译巳还圣哲未逢清徽曷启
我天佑皇帝位联八叶
德冠百主
睿智日新
鸿慈天赋儒书备览
优通治要之精释典咸穷
雅尚性宗之妙尝谓曰释摩诃衍论者包一乘之妙
772-A¶ 第 830b 页 X45-0830.png
趣括百部之玄关安得宗师继为义疏守司空诠圆
进法大师学踰观肇辩夺生融屡陪内殿之谈深副
中宸之旨会因众请获达
聪闻旋特降于
俞音俾广求于隐义由是精涤慧器密淬词锋研精
甫仅于十旬析理遂成于五卷适当进奏果见褒称
乃赐号曰赞玄疏
皇上听政之馀
省方之际历刊详而
在手咸印證以
经心于此论中先立
御解四道皆
识透前古信结后人众耳所未闻凡情所不造天才
独秀物议同归如大雾之指南若群星而拱北义摄
于五十一藏究之无穷理分于三十三端牢不可破
诏从模镂言使传通目龟镜以长存同日星而永照
臣恭承
温綍俾赞宝编灿灿义天管窥而莫际汪汪学海蠡
酌以徒烦退让靡遑聊述梗槩云尔。
772-A¶ 第 830c 页 X45-0830.png
*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目次
* 卷第一
* 序
* 十门分别
* 卷第二
* 释总体巳下
* 卷第三
* 释心生灭门巳下
* 卷第四
* 释眷属无明住地门巳下
* 卷第五
* 释用大巳下至终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目次No. 772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第一并序
中京报恩传教寺崇禄大夫守司空诠圆通
法大师赐紫臣沙门 法悟奉 敕撰
夫圆常果海湛寂灵源离教说以难思超因缘而
最胜四法界讵能含摄三世间奚足该收秀门法
两重迥绝能所像希夷而独立莫得诠缘不可智
772-A¶ 第 831a 页 X45-0831.png
知非其数数者其唯不二摩诃衍欤冲虚本一炳
焕随宜为无为始异从生世出世毕同归趣号如
意珠藏侔应用以无穷名广大神王况威灵而不
测者则十六所入法之谓焉真俗有辨顿渐无参
自地对待以区分体相寂绝而清净位殊因果智
惑假立于断修性出名言障道不存于遣立者即
十六能入门之谓矣故我世尊顺本所乘如义而
说自鹤林倏变且失指提龙藏甚深罔穷幽秘马
鸣菩萨慨兹玄理匿在筌蹄蠢厥含灵懵于修證
由是迹满二僧祇劫寄逮无功文凭百洛叉经具
彰总法摩诃衍论自此兴焉字才啻于万言旨备
包于众典权舆果道隐括因门然法教渊含奈根
宜浅局故于了义未达幽宗其犹管眼窥天粗观
寥廓毛头滴海安测深弘龙树大士膺记别以挺
生导物情而示现以为摄义之论正投乐略之根
乃依百本之金言广释一轴之宝册师资继作本
末流芳而自译出后秦时经累业其间阐布未之
前闻噫历世久湮必将有待会逢外护果视中兴
我天佑皇帝传刹利之华宗嗣轮王之宝系每馀
庶政止味玄风升御座以谈微光流异瑞穷圆宗
而制赞神告休徵然备究于群经而尤精于此论
法悟
叠承
中诏侍讲内庭凡粗见于义门幸仰符于
772-A¶ 第 831b 页 X45-0831.png
睿意因兹诸释特沥恳词欲别制于疏文期载扬
于论旨暨达
圣听爰降
前音且挥尘传灯无足称者而操觚染翰何敢当
哉勉副
宸衷聊述鄙云尔。
「 稽首性德圆圆海
能所净觉及法藏
本释大士诸贤圣
愿乞冥资赞玄妙」
将释此论十门分别一发起因缘二指陈门法三
控释宏纲四开修秘键五劝持诫谤六依义判教
七决择论体八显示宗趣九兴传时代十剖析文
义。
* 初发起因缘
有通有别通谓一切诸经酬因应请
等一切诸论显理度生等一代教兴皆由是矣别
谓今此一论总举八因起后四分化三聚根入五
位道除疑惑等障破人我等执通达二门契合一
心故。
* 二指陈门法
皇上解立义分云法门名数总三十三其不二大
乘深妙独尊离言果海绝根宜故故下论云性德
圆满海是焉馀三十二若门若法俱属因分又下
论云修行种因海是焉其十六所入两重根本俱
属第一义谛皆是总体其十六能入两重枝末不
出真俗二谛皆是别义故释论云此一总言于两
772-A¶ 第 831c 页 X45-0831.png
处中是总体故所谓望上及下临故又云终其本
末不相杂乱其总别门初后不无准此所说非于
前门开为后法论文显矣若于前门开为后法本
末总别及三谛义有杂乱失诚谓
天才索隐圣智探玄妙穷本释之宗深契总别之
趣自斯巳下重广
御解谓以不二摩诃衍法离根宜故离教说故无
因无缘难思难议佛圆果海性本绝言乃就因分
带言法界为利众生义分能所根复利钝不同法
遂两重分异且第一重所入之法虽依果海不二
大乘然于因分无名强名称为根本大乘尅论所
入能作之体约唯无二第一义谛伹随能入所作
门真俗不同说八差别故下论指前重所入即是
根本摩诃衍中开八种故除不二外自馀门法无
不以此而为根本前重所入未分法义心体相用
但总呼为根本大乘故因缘分偏目此八名之为
总是知深胜难可思议尝因曩岁寓迹云中亲获
一珠圆而愈净而能内出众多之色以喻对法且
彰八色红紫碧绿四浅四深八色历别炳然齐现
而其本珠元唯是一随色所呼名深红珠浅红珠
等根本大乘亦复如是本唯是一能作八门随八
能入名八大乘义当诸佛无尽藏经大总持藏以
此一藏无所不通无所不当圆满圆满平等平等
一切所有诸如来藏无不以此而为根本如王如
772-A¶ 第 832a 页 X45-0832.png
主如天如地唯此一种为所依总相诸如来藏为
能依别相问既此根本离名离相则令众生何趣
何入答若不开门诚如所难设门逗根令依门入
造彼本法岂不达耶故下论云谓以一体一心而
为其门所趣入故名为一体一心摩诃衍乃至以
能生一切出世间善因果用大而为其门所趣入
故名为能为一切出世间善因果用大摩诃衍又
前重能入所作八门四门是真四门是俗伹法中
二门先真后俗义中六门先俗后真然八门名义
虽无文解准第二论自有问云何故诸论建立门
中备标本数散说门中各阙其数论自答云欲增
学者思惟力故今遵指诲粗解释云一者一体一
心门谓依根本摩诃衍中作起能依以理自理绝
待净妙之体以理自理绝待灵明之心接引行者
依门趣入所依根本总摩诃衍二者三自一心门
亦依根本摩诃衍中作起能依以智望理相待体
相用三以智望理相待照达之心接引众生依门
趣入所依根本总摩诃衍三者无量无边诸法差
别不增不减体大门亦依根本摩诃衍中作起能
依相待俗谛种种之法各各不同及与相待所依
之体接引众生依门趣入所依根本总摩诃衍四
者寂静无杂一味平等不增不减体大门亦依根
本摩诃衍中作起能依绝待真谛无二之理及与
绝待所依之体接引行者依门趣入所依根本总
772-A¶ 第 832b 页 X45-0832.png
摩诃衍相用二门准上可思凡所入法即是中道
第一义谛其能入门不出真俗二谛之理又后重
所入所依八法谓有一类乐略劣根闻彼初重门
法深胜未能解者如来巧引复设后重门法化度
彼根闻巳遂生领解其义云何谓但开前根本大
乘分为四种所谓一心及与三大根本大乘以为
所依一心三大以为能依而为后重所入自体然
此四种对望前重根本大乘虽是能依今望后重
所作八门即是所依立四不同从门受名分成八
种谓于一心随门开二一者一体摩诃衍一体即
是后重一心所作之门此所入法从门受名二者
三自摩诃衍三自即是后重一心所作之门此亦
所入从门受名于体相用随门分二准上可知故
下论说后重本法或从能入建立其名论言或字
盖含此理又后重能入所作八门亦四真四俗法
中二门先真后俗义中六门先俗后真准前可解
谓依一心作起能依一体门义即为能入契一一
心名一体门亦名真如门故下论云谓以真如体
而为其门所趣入故名言为体复依一心作起能
依三自门义即为能入契多一心名三自门亦名
生灭门故下论云以自相本觉心而为其门所趣
入故名言为自此是心中所开二门次于体中亦
开二门依多一体所入之上开俗谛门依一一体
所入之上开真谛门馀相用中各开二门准此可
772-A¶ 第 832c 页 X45-0832.png
知问后重所入八法与彼前重能入八门复何异
耶答前重八门但是大总持如来藏根本总体之
上能依真俗二谛别义今此后重所入本法全开
总体成法与义唯是中道第一义谛分此法义为
四别体谓心体相用随门成八且如此论四种法
中二种所入即是远转远缚如来藏与行与相如
来藏既属总体有何相滥前重能入别义门耶体
相用三各开四种如馀三论必广解释依此后重
别体之上复开能依后重八门若就因缘分中总
言与立义分中根本八法作正因缘名因缘总馀
二十四虽皆名别若以后重所入之法望其后重
能入之门亦得名总何所以耶作二门故离二边
故是所依故第一义故故下论云摩诃衍者总此
中总言于两处中是总体故所谓望上及下临故
斯为的准其能入门能依别义则有无边摄属二
谛则但为别门后法前门虽不相滥两重能入宁
无滥耶答岂不能入各随所入总别异故复何惑
耶前广后略尤显异也如上所说不以前门而为
后法论旨昭著学者应知。
* 三控释宏纲
谓解释分正明后重二法二门馀略
不释言二法者真门所入名为一体摩诃衍法俗
门所入名为三自摩诃衍法此二种法即三谛中
第一义谛言二门者一心法上开绝待义为真如
门即三谛中唯真谛故一心法上开差别义为生
772-A¶ 第 833a 页 X45-0833.png
灭门即三谛中唯俗谛故摄末归本唯是一心摄
本归末唯是二门本末历然门法双存本末泯绝
门法双寂冥同离言不二果海故又后重所入二
法对明三异二同言三异者第一依异各以前重
根本大乘为所依故譬如一父二子咸依一子为
俗一子为僧虽依一父各全非分然其一父望与
僧俗作彼所依义各异故虽具能所生殊今取能
所依异第二门异真俗二门入各异故第三境异
各缘自依或前所依或后能依为境异故言二同
者第一遍同分量等故第二名同十名通故后重
能入二门对明七异一同言七异者第一人异清
净解脱真门根故三聚众生俗门根故第二法异
真门唯有清净法故俗门备有染净法故第三依
异真门唯依一一心故俗门唯依多一心故第四
行异真门不起众念为行俗门以觉治染为行第
五体异真门体净与本等故俗门通染与本别故
第六境异真门唯缘一一心故俗门唯缘多一心
故第七位异真门位地杂乱住故俗门位地往向
住故言一同者即遍同故真门体如离过患行无
三假相圆功德品满三实德诸法皆真无妄可遣
诸法皆如无位可立复依言说开示相如空真如
中离过患行无四句相不空真如圆功德品满四
法德言三假者一言说假前四言说皆不实故二
名字假前一名字亦不实故三心量假前九心量
772-A¶ 第 833b 页 X45-0833.png
皆非实故然多一心唯缘俗门真如等法随门说
假不缘真门真如理故言三德者一毕竟平等德
以离差别前四虚妄言说本故二无有变异德以
离外道九变十异名字本故三不可破坏德以离
异门烦恼破障所知坏障心品依故言四句者一
非有相妄执实有真非彼故二非无相妄执实无
真非彼故三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妄执双非真非
彼故四非亦有相非亦无相妄执两是真非彼故
非一相等四句准前四句既离百非皆绝言四德
者谓显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一者常德以离
世相所迁动故二者乐德以离众苦诸逼迫故三
者我德离不自在虚妄转故四者净德离诸杂染
鄙秽法故此真门中唯有自门言说及念为随顺
因真如言说非常住说非无常说无能说言无所
说法此门唯有如如如说此说亦名真如音声行
者既闻称如言说即以称如耳听因此引起称如
心念因此了达满德真如然斯心念非常住念非
无常念无能念心无所念境此门唯有寂灭寂静
念此念亦名无往向念若信若贤或圣或果随在
何位杂乱住故又此真门有得入果亦任因果乱
住位中远离说念名为得入以真门中俱非言说
即如义语及俱非念即寂静念證真果海皆远离
故生灭门中兼正开出十如来藏四句分别一唯
所入初之三藏大总持藏即当前重根本大乘远
772-A¶ 第 833c 页 X45-0833.png
转远缚后重真门所入大乘与行与相后重俗门
所入大乘二唯能入次之六藏第四一藏唯是真
门体相真如从第五藏至第九藏皆生灭门性真
如理妄染性空本觉性德所摄妄法目之为藏三
通所入亦通能入即第十藏或多一心或本觉心
隐没覆藏在世法故四非所入亦非能入不二大
乘离言果海非前十藏所摄法故生灭门中于不
生灭开四无为真如本觉始觉虚空各具二体通
体皆以非有为非无为一心本法而为体故别体
如次寂静理法自然本智随他起智无所有事而
为体故各具二用通用如次出生诸法不守自性
常随妄转欲有令有故别用如次平等不失常不
转变对治自过空性不失故又于生灭开五有为
根本无明生住异灭各具二体通体皆以非有为
非无为一心本法为其体故别体如次大力住地
细分染法粗分染法为其体故各具二用通用无
明生诸染法生住异相上下与力灭相于上及自
与力故别用皆能随所至处作碍事故若五有为
熏四无为通达作用五染有力四净无力无力四
净随五有力俱行俱转背本下下十信巳前邪定
聚中沦溺无休名为下转若四无为熏五有为四
净有力五染无力无力五染却与四净和合而转
向源上上十信巳去修行不息名为上转又生灭
门从有无为总别义开十梨耶识四句分别一唯
772-A¶ 第 834a 页 X45-0834.png
有为识从第二无明及第五业至第七现共四藏
识皆迁流故智相等识或从本摄亦藏识收或为
末收非藏识摄二唯无为识第三第四第九第十
四觉梨耶第八一种真如梨耶共五藏识非无常
故虚空无为是义是末以义从体皆藏识摄依本
开末非藏识收三亦有为识亦无为识即大摄主
阿梨耶识四非有为识非无为识即多一心三自
大乘又生灭门本觉始觉真如虚空各具二用谓
别及通从别用说清净二觉清净二理性离无明
不受染熏故名清净从通用说染净二觉染净二
理不守自性善受染熏故名染净问二觉随始断
染證理其相云何答清净本觉非有非无非患非
德名言道断寻思路绝唯依法尔清净始觉起智
发定断惑證理说名本觉然斯本觉具三别用一
者熏习别用能熏三世庄严一觉二者證理别用
不治二碍常證二理三者为缘别用出多应化遍
满时处恒与众生作胜缘故清净始觉具二别用
一者治惑别用二者證理别用发大智力发大定
力于诸障染了本性空通治二碍常證二理此则
若粗若细或本或末五种有为通照理无说名为
断染净本觉具四通用一者治惑通用二者證理
通用从本无明乃至灭相发究竟智照妄理无亦
證二理当染净故此则从细至粗自本之末五种
有为分照理无说名为断三者现境通用能出六
772-A¶ 第 834b 页 X45-0834.png
佛及起六境应化利乐时处周故四者随惑通用
不守自性随缘成妄故说此觉背圣向凡入邪邪
地无明藏海动转不息故染净始觉具四通用一
者随惑通用邪定聚中未遇师教常随惑染同共
和合恒俱转故二者治惑通用三者證理通用若
遇师教十信巳去发起净用从下灭相至大无明
以分满智断除妄染转胜證彼二染净理故说此
觉背凡向圣至金刚地号解脱道名妙觉位四者
还源通用自入果位不分始本四觉圆合唯同一
觉四理无差唯是一理理智无二契合心源虽绝
诸相亦无断灭妙妙玄玄寂寂湛湛即没圆极究
竟自在不二大乘离言果海故约断惑应为四句
一顿而非渐谓清净始觉二渐而非顿谓染净始
觉三亦顿亦渐谓染净本觉约时成顿就位名渐
四非顿非渐谓清净本觉于本末惑无渐顿断其
清净本觉与染净本觉若以同异义相料拣就体
而言非同同故就义而言非异异故亦同亦异非
同非异而巳如说二种本觉既然二种始觉义准
应尔清净二觉同异分别由依净本觉得有净始
觉复由净始觉得立净本觉或就义异名非同种
或就体同名非异种故应准理亦同亦异非同非
异而巳如说清净二觉既然染净二觉义亦应尔
又生灭门有四相门有随觉门且初门中四相有
四一粗重过患四相即是长时四相谓从信位乃
772-A¶ 第 834c 页 X45-0834.png
至佛位方尽离故二微细过患四相即是短时四
相因缘有法刹那具故粗重断竟微细无故三无
常功德四相翻过患故立功德名随起过患四相
即起功德四相德闇均等于兹堪喻今始起故名
为无常四常住功德四相今始起德本来有故此
后二种功德四相始从十信终至十地犹未了故
以因位觉仍有后位细惑熏俱致不能了过患四
相即功德故如十信位觉知灭相实是过患止后
不起名为熏离然由未了灭相本来体性清净实
是功德名为熏俱又此熏俱流至十地伹了四相
是所断之过患未知四相是所觉之净德直至佛
位究竟始觉过患四相尽处功德四相圆了但有
过患则立功德过患既离功德亦亡因有无常则
立常住无常既遣常住奚存所治所知四相不立
能治能知诸觉安在实无分满五十一位始觉之
差以始合本唯同一觉妙契心源没同果海后随
觉门随染始觉十信巳去二门分别一者满觉即
佛果位究竟始觉对前分觉称为满觉将分对满
前前分觉亦名不觉诸分满觉至解脱道俱无有
二合为一觉契同本觉无差别故二者分觉具足
显示觉不觉故如十信位巳离灭相更不受彼灭
相熏故说名为觉即此始觉受后位惑染熏习故
仍名不觉犹如金矿离粗矿故可说名金未离细
矿亦名金矿然离粗矿之金与在细矿之金金体
772-A¶ 第 835a 页 X45-0835.png
无殊曾何异故如离灭相之觉与带生等之觉觉
体无殊亦何异故故释论云觉与不觉互相即通
是一味故斯之谓欤十信既然贤圣亦尔此生灭
门修行位次有五不同一十信位二三贤位三九
地位四因满位五果满位依所治四相立能治五
位但于生相别分粗细致立因满果满二位于十
信位具四种事一能修之人二所修之因三自位
果利四熏离俱相三贤十地皆具此四唯果满位
但有三事一能圆满人二对治行相三满究竟相
十信离灭相三贤断异相九地断住相住相有四
初地断除相续相尽始从二地乃至七地断除智
相八地断现相九地断转相于第十地断生相中
俱合动相一分粗者果满位中方断生相俱合细
分独力业相根本无明尔时圆满始觉没同本觉
契合一心到果海故染净本觉有二种相依断染
用成智净相依现境用成不思议业相智净相中
复具二力能治二碍一法力满足力断根本无明
及独力业相准理更治俱合动相一分细惑显法
身故二如实满足力断俱合动相及转相现相分
别智相并相续相智淳净故又不思议业相之中
能现色等六境能现应化六佛遍三世而不动一
念周十方而不分一身随根利物不断绝故清净
本觉有四种用以义同镜亦名四镜一如实空镜
离虑知心名之为如离虚妄境名之为实空之一
772-A¶ 第 835b 页 X45-0835.png
字远离之义如种爱珠周布万物不现馀影唯同
类珠现影分明法合可知二因熏习镜熏三世间
为一觉果如明曜珠周安万物珠熏万物皆明净
故珠物互现法可详之远离四过常住一心三法
出离镜出离三过圆满三德譬如离珠善出浊尘
唯止清水若置臭林能出好香能碍秽香四缘熏
习镜谓生为缘引佛作缘熏令修善随念现故譬
如应珠周集多珠随多珠色现诸影故不觉义中
辨六无明一明无明论取圆满般若之日即当清
净二觉并随染本觉治惑證理圆照通用及随染
始觉解脱道后满究竟觉无有一法而不明故五
义解无五义解明此即唯目能知满智二闇无明
别开十种名殊体同唯是根本不觉所摄此即唯
目能迷妄念三俱是无明通取生灭一门之内一
切诸法具二事故于幻人中能作幻质于德人中
能作德质其犹夜闇二眼见异生佛观法幻德别
故此即唯据所迷所了境界说为根本无明于彼
镜中具有色心理智等故四俱非无明生灭门中
有无是非相待本无但凡诸法其性本空无可明
事致无言依离心转故五空无明唯取遍计所执
自性体用俱空道理明了犹如兔角体用俱无理
明了故六具足无明生净门中大摄主识具觉不
觉能摄能生诸染净故然此六种根本无明就义
指陈真妄互显心境别明尅体唯是大摄主识故
772-A¶ 第 835c 页 X45-0835.png
无差耳无明为因能起三细一者业相能所无差
未成王所唯由无明熏觉心动说名为业二者转
相唯能无所未成王所依动起见说名为转三者
现相能所具足未成王所依见变境说名为现境
界为缘牵生六粗第一智相细分意识俱生法执
于违顺境发憎爱心二相续相亦细分意分别法
执依前智相生苦乐受强思起念不断绝故三执
取相当粗意识俱生人执依前不断缘念境界心
起著故四计名字相亦粗意识分别人执依前妄
计展转分别假名言故五作业相罪行福行及不
动行总别因行为业体故六受果相欲界色界及
无色界总别报类为果体故通依上义显同异相
一切净法皆觉心摄一切染法皆不觉摄总收染
净觉与不觉作同异相即显造论真实本意同相
门中凡诸染净觉与不觉唯一真如无馀别法犹
瓦器之微尘类诸波之湿性即真如门异相门中
显一真如作一切法染净名殊觉迷相异分义性
而各差具功用而全别即生灭门复依染法又明
三对六重因缘初二重因缘一不相应因缘本觉
无明为因缘体本觉与三识为因与三相为缘无
明与三相为因与三识为缘二相应因缘现识现
相为因缘体现识与事识为因与粗相为缘现相
与粗相为因与事识为缘次二重因缘一本遍因
缘根本无明随染本觉与彼六粗作因缘故或望
772-A¶ 第 836a 页 X45-0836.png
识相互作因缘或但总相与作因缘不分亲疏通
与力故如所作业及所受果何分识相与作因缘
两番解释下皆例此二末遍因缘即业转相对彼
本觉无明为末此业转相望三相应有因缘故不
举现相前巳说故后二重因缘一上下因缘无明
为始果报为终下下鳞次节节与力亦不隔越作
因缘故二下上因缘果报为始无明为终上上鳞
次节节与力亦不隔越作因缘故复说末那有十
一转或十二转十一意者一根本无明馀十即是
业转现三并智相续各说识相故成十种更添本
觉乃成十二问中间十意相识何别更重加数答
眷属染法各具二义一神解义始从本觉势分发
起立名为识识是了达顺本觉故二闇钝义始从
无明势分发起立名为相相是背本顺无明故无
明本觉由是根本致不别分相识之异意有二义
一者根义能出生故二者身义为依止故望识本
觉为因以是亲故无明为缘以是疏故望相无明
为因本觉为缘若相若识俱有出生依止义故立
名为意六粗中后四理实皆意且略而巳然相续
识具二义用一自体相续就法执说相续即识持
业为名二令他相续生死不断相续之识依主建
号又后义用而有三种一此识能发润业烦恼住
持过去无量劫中无明所起善不善业令有成果
作用势力无有失故二此识又发润生烦恼令巳
772-A¶ 第 836b 页 X45-0836.png
成业能招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三此识
又能攀缘转广分别更强缘曾经境发乐不乐心
缘现前境起爱不爱心缘未知境冥然不了转增
妄计起希求故能相续用唯归细意所相续事通
多法故复明六染正解相应不相应义显示入位
从粗至细渐断除故六粗前四名三相应心王依
本觉之净心所依无明之染由分心王心所之异
故具知相缘相之同知相同者王所解同缘相同
者王所境同更互与力名为相应三位本识名不
相应因根本无明熏本觉净心令心体动具成三
细即三识心即是不觉三种相故致无别异由无
王所无互与力不可分别知缘相同名不相应亦
可三细近本觉心将不觉念不异本觉之心无殊
不觉之念真妄和合所成三细未成王所与本无
别故本论云即心不觉常无别异复明二障及与
二碍二障即是六粗中前四第一智相俱生法执
二相续相分别法执法执为首引生一切诸所知
障三执取相俱生人执四计名字相分别人执人
执为首引生一切诸烦恼障二碍即是根本无明
名为智碍碍后得智不达事故六染名为染烦恼
碍碍根本智不證真故何以二障外更立二碍耶
答宽狭不同故断不断别故宽狭不同应为四句
一宽而非狭谓烦恼碍摄二障故及三细故二狭
而非宽所谓智碍唯是独头根本无明三亦宽亦
772-A¶ 第 836c 页 X45-0836.png
狭所谓二障摄彼相宗执障尽故名为亦宽不摄
三细根本无明名为亦狭四非宽非狭谓除前相
断不断别对性相宗决择异故二种执障两宗俱
断智碍一种性宗定断相宗不断以彼相教说不
及故染烦恼碍性宗俱断相宗唯断三相应染不
说断彼三不相应染故下论云立二障门据一向
断立二碍门据断不断斯可證矣别明生灭即当
共相就事本识分粗细异若粗生灭即与分别事
识相应此言相应非取知相缘相同故名为相应
但以共相粗显生灭与彼事识能作迁流名为相
应若细生灭虽是共相其相沈隐望与三位本识
迁流名不相应粗中之粗执相应染不退凡夫为
自境界粗中之细后二相应细中之粗初之二种
不相应染及取业识俱合一分分清净人为自境
界细中之细俱合动相一分细者及取独力业相
全分满清净人为自境界复明四法相熏相生染
法净法起不断绝言四法者一真三妄一真之内
收四无为三妄之中摄五有为三妄能熏熏彼一
真一真明白实无垢累实无染污因染熏故即有
染相致令二种生死染法起不断绝一真能熏熏
彼三妄三妄闇黑实无智明实无白品以净熏故
即有净用致令五位福智净法起不断绝二种生
死业识妄心有上熏力反熏无明增不了相令彼
转胜势力渐强名生缘惑复熏本觉添动摇相即
772-A¶ 第 837a 页 X45-0837.png
当无漏有虚妄行为生因惑独力业随二相俱合
细分得无漏行资助能感俱合动相细分之上建
立寿限名为变易即当有有及与无有此变易苦
无始本具论就显说唯云能令巳得出离三乘圣
人受变易苦又此业识有下熏力顺熏事识分别
发业俱生润生招感现识体上异熟寿限成就名
分段苦问业系苦相是第六粗论释六粗皆意识
地今说总报于现识上既非意识岂为惬当答论
从多分及业有力系缚处说皆意识地不可异熟
总报寿命在前六识五位无心应属命谢设若别
于第七识上建立寿命又以第七非能所招兼非
异熟无记识故若说现识释论明指现相现识异
熟无记净白相故论说非虚应遵此解复于俗门
开三大义一者体大谓本觉心五人平等诸时不
转以为体故二者相大本觉体上圆满有名无名
功德过恒沙故三者用大本愿无尽离相不著能
所平等无相现应随见粗细用无边故因明三大
通以两重料拣有二一者所入三大即是后重义
开三大正当后重真俗六门所依所入第一义谛
体相用故以义准法于体大中开一一体多一体
等二者能入三大复有二种一者前重能入三种
大义此又有二一法中三大一体一心门中虽有
三大然无双立唯有第一一而无第二一等即三
谛中真谛三大三自一心门中三大齐立具足圆
772-A¶ 第 837b 页 X45-0837.png
满即三谛中俗谛三大二义中三大体分真俗相
用亦然二者后重能入三种大义复有二种一法
之三大于真俗谛各说三大真谛门中虽有三大
无双立故俗谛门中具明三大无一阙故二义之
三大后重能入六门之内约理亦有三重真俗二
谛三大次明对治五种人见二种法见五种人见
计有总相主宰之义名为人我是佛法内初学大
乘凡夫之人迷教妄执非外导等所起我执问据
论所说并真如上妄生异见云何说为人我见耶
答有二义释一云初学凡夫有人我者起此异执
从能执人有人我故名人我见二云由如来藏有
二种义一是本觉义即属人摄于上妄执名人我
见二是理实义当所观法今取初义说为人执初
二于空谬执后三于有倒知随五计执立五对治
广如下辨二种法见执一切法各有体性此中正
治二乘法见一执生死实有极生厌怖二执涅槃
实有极生忻慕对治彼执令其了达五蕴生死性
无起灭本是涅槃何生忻厌复次发趣道相有三
一信成就发心有两重解初重说信成就之人有
遇三缘而能发心有遇四缘方能发心后重正辨
所发三心四方便行八相利生乃至不怖下劣不
畏上胜二解行发心正三贤位若从显说二住巳
去初地巳前皆解行故三證发心始从初地乃至
十地金刚心还名證发心所證真如以依转识说
772-A¶ 第 837c 页 X45-0837.png
为境界转识即取动转生灭通粗细识或三细中
第二转识举中亦摄业现识故兼以十圣又发三
心所谓真心及方便心并业识心故知业识亦为
所依然以正證理智一味能所双亡实无境界故。
* 四开修秘键
即修行分若谓證入摩诃衍法当起
四信及修五行能趣入故言四信者第一信真令
心平等第二信佛令心忻德第三信法令心进行
第四信僧令心无诤因斯四信
能起五行复凭五行还成四信犹足目之更资类
膏明之相赖言五行者即六度行但合五六为止
观行然斯止观即是定慧要在双行勿容一阙照
散寂故照有无故照事理故照自他故一翼之鸟
难高翔故两轮之车能广运故以止观行治凡小
过出生死之苦海登圆寂之觉山故也而复障厚
魔侵心摇邪挠要识四邪须起四治出系缚地入
解脱域言四邪者一邪魔二外道三鬼四神此四
邪类若就偏增邪魔多分造作天身外道多分造
作人形鬼神多分造作怖畏地狱饿鬼畜生修罗
四恶趣境乱行者心或复四邪通现诸境有顺益
相有怖畏相乱行者心又邪魔多令作恶外道多
令舍善鬼多障身神多障心行者若遇如前四邪
来作障难起四对治则除过患一随顺对治应观
彼境但是自家本觉实德凡诸邪类无不从化二
相违对治即以方便逆违相反汝欲教作我不顺
772-A¶ 第 838a 页 X45-0838.png
从三俱行对治或认为德或斥为邪但于一时逆
顺双治四俱非对治于彼境界无念无虑不著不
求无依无住不乱不障故本论云当念唯心境界
则灭终不为恼故。
* 五劝持诫谤
即利益分谓以总字具收两重所入
八法以本摄末亦收两重能入八门如是大乘若
不疑畏不怯弱不轻贱不诽谤发决定心坚固心
尊重心信敬心则入五位之人不断三宝之种感
诸佛亲口授成佛妙记若诸众生于一食顷向此
深法观察思惟福广十方微尘数量若披文义经
历昼夜所获功德及招福报假使圣贤难称何况
凡小能赞于一昼夜德尚无边况百昼夜福何穷
尽不可思中不可思故不可说中不可说故其有
众生反于此论生慢生疑或嗔或谤所获罪业及
招苦报亦贤圣难宣岂凡小能说历十方之无间
受万𤳖之深殃害自他善根伐因果圣命断三宝
种杜二依源故宜奉持深生仰信。
* 六依义判教
教类有五一者小教二者始教三者
终教四者顿教五者圆教然斯五教贤首创立清
凉重修解义释名如疏及记若依此论所解四中
真俗二门判归五教正当顿教(如释论指从假入实泯相归性是论
本意故正顿摄)亦兼终教(依如来藏成摄主识缘起无性一切皆如如不碍事故兼终摄)。
今主上亲示谕云归敬颂后龙树既云欲开隔檀
门权显往向位准此所陈故知斯论正属顿教亦
772-A¶ 第 838b 页 X45-0838.png
兼终教。
圣心所决诚谓指南或可就于立义分说不二大
乘唯于第五圆教所摄以是离言所依果海故其
三十二若门若法总属因分理应亦具举一全收
无碍义故亦于第五圆教所摄若以三十二种门
法约其历然各别义说则当终顿二教所摄此犹
且就彼摄此说若约以此摄于彼说乃至小教曾
无所遗此能包含无量义故虽摄小教义超胜故
故下论云为欲显示法门广大如虚空界义理无
边如澄神海言说不能具谈思惟不知其量故立
义分文虽十行经该一代义包五教理统千门等
海纳于百川犹空含于万像耳。
* 七决择论体
依生灭门或音声言语或名句文身
或取假并实或通文及义或唯影无本或摄境从
心或收义归体依真如门或唯如如
言或即句句真或以门从法以为论体
此但后重法中论体其后义中及前法义皆准思
择。
* 八显示宗趣
此中有二一者通宗二者别宗初通
宗者即是十宗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无宗三
法无去来宗四现通假实宗五俗妄真实宗六诸
法但名宗七三性空有宗八真空绝相宗九空有
无碍宗十圆融具德宗十宗属教不繁具述但以
论旨略将指摄谓立义分不二大乘两重门法后
772-A¶ 第 838c 页 X45-0838.png
三宗摄若说不二大乘唯于第十圆融具德宗摄
以是离言所依果海故三十二种若门若法总属
因分理应合具举一全收无碍义故亦于第十圆
融具德宗摄若以三十二种门法约其历然各别
义说则当八九二宗所摄谓如后重真如门法即
于第八真空绝相宗摄生灭门法即于第九空有
无碍宗收如此后重二法二门既尔故知前后馀
门馀法亦然后别宗者于中有二一约立义分明
二约解释分明且立义分别宗者应以因果大乘
能入为宗此中分三一不二大乘离言果海二两
重所入带言因分三两重能入带言真俗此之三
类总相所尚俱可为宗若别说时互通宗趣谓以
带言所入为宗为令没同离言不二为趣若以离
言不二为宗欲显带言所入为趣若以能入真俗
为宗为令契合带言所入为趣若以带言所入为
宗欲显能入真俗为趣互望所崇是宗之趣总相
所尚宗即是趣又解释分别宗者此论唯明二法
二门四种法门是所遵仰应以法界因果为宗显
正破邪弃妄冥真不出此故释斯一宗略分二义
初释名后显义初释名者法界之言法含持轨界
具性分虽通事理今唯取性非取门中之理如下
所入十名之中有一法界真如所入名纯白一法
界生灭所入名无尽一法界若法即界持业受名
或法之界依主受名因果之言或因亡招引之功
772-A¶ 第 839a 页 X45-0839.png
果绝变异之相或因有感果之能果有酬因之德
于中具有真如生灭二种因果因果不同作相违
释后显义者于此一宗复分四段文出华严大疏
旨则不同彼中法界不分能入所入之异多分义
当能入中理第一别开法界以成因果第二会融
因果以同法界第三法界因果分明显示第四法
界因果融离自在第一别开法界以成因果谓真
如因果随顺为因得入为果生灭因果于中有二
杂染因果清净因果清净因果于中又二本有因
果始起因果斯乃隐本露末唯以因果互为宗趣
一论始终不离因果故第二会融因果以同法界
谓虽纯白无尽有异而一法界体性常同唯是所
入第一义谛此为根本其真如生灭二种因果即
是真俗二谛摄二因果之末归一法界之本则知
此论唯以第一义谛法界为宗故第三法界因果
分明显示法界即当第一义谛因果即收真俗二
谛真如生灭属二可知此之三谛互为宗趣本末
俱存分明显示论中显相但当第三密意不无前
后义故第四法界因果融离自在曲有七门此中
法界亦目所入第一义谛因果亦是能人二谛一
由离相故因果不异法界即因果非因果也此即
相为宗离相为趣或离相为宗亡情为趣下六准
思二由离性故法界不异因果即法界非法界也
三由离相不坏相故因果即法界时因果历然则
772-A¶ 第 839b 页 X45-0839.png
以非因果为因果也四由离性不泯性故法界即
因果时法界宛然则以非法界为法界也五由离
相不异离性故因果法界双泯俱融迥超言念六
由不坏不异不泯故因果法界俱存现前烂然可
见七由五六存泯复不异故超视听之妙法无不
通于见闻绝思议之深宗未曾碍于言念上之四
门初一即性之相次一即相之性三性相双显四
性相无碍故即照而遮即遮而照双照双遮圆明
一观契斯宗趣矣。
* 九兴传时代
有二初明兴发后示传通初兴发者
自能仁趣灭异见争驱群灵兀尔如盲世界冥然
若夜有马鸣龙树韬藏实德示现权宜大光妙云
虽本成于果道不动极喜而迹寄于因门现六种
形著百本之雅论下四王界入大海之深宫慈愿
心普应尘方理量智深穷法界师则先造于本论
资乃后演于释文遂使惑云风卷于义天高悬佛
日识浪镜澄于觉海普运真乘赞圆音而始布竺
乾应命宝而今兴辽国二师正显具见下文后传
通者本论二译一梁朝西印度三藏波罗末陀承
圣三年奉敕于建兴寺译成一卷题云大乘起信
论二大周于阗国三三藏实叉难陀圣历三年奉
敕于授记寺译成两卷题名同前释论一译即后
秦中天竺三藏伐提摩多弘始三年奉敕于庄严
寺译成十卷题云释摩诃衍论然释论中全具本
772-A¶ 第 839c 页 X45-0839.png
论若别摘出应立题云摩诃衍论是则本论通前
总有三译然斯释论肇从秦代迄至
皇朝仅七百年间未曾流布遘一千运内方遂传
通我圣文神武全功大略聪仁睿孝天佑皇帝位
纂四轮道逾三古蕴生知之妙慧赋天纵之全才
性海深游梁武帝空修福善仁泽普洽唐文皇自
减英声三乘八藏以咸该六籍百家而备究潮音
演旨掩义解之高流丽藻摛词得文章之大体至
于禅戒两行性相二宗恒切熏修无辍披玩三宝
荷住持之力万邦饮清净之风功德无边称扬不
尽粤若清宁纪号之八载四方无事五稼咸登要
荒共乐于升平溥率皆修于善利。
皇上万枢多暇五教皆弘乃下温纶普搜坠典获
斯宝册编入华龛自兹以来流通寖广此论也总
十轴之妙释穷五分之微诠百亿契经说示尽皆
符会一代时教包罗无所阙遗了自心之智灯照
本论之释镜其功也大讵可得而言矣。
「释摩诃衍论卷第一」
【释曰十剖柝文义大分为三初明论题次辨论主
后解论文初中有二上五字正显题名下三字因
彰卷次初中释字目末论摩诃衍即所释论字通
本末所言释者解说为义解门解法说俗说真使
幽关妙义溪然令秘藏宏宗炳著抉学人之疑膜
有类金鎞断含识邪心无殊宝剑故名为释摩诃
772-A¶ 第 840a 页 X45-0840.png
衍者此云大乘谓圆圆海性自成就诸佛菩萨二
乘异生故其所入法炳焕灵明冲虚妙粹不生灭
而独立离名相以重玄迥超真俗二门颖标第一
义谛大字是法常遍为义乘字是喻运载为名遍
释大者非中非外洞彻十方万法咸周故常释大
者无去无来冥通三际四相不迁故乘为喻者犹
如舟车具其运载果海因分性运法载故准下论
解唯取不二两重所入共十七种独名大乘馀十
六门不名大乘良以不二果海超出中道两重所
入妙离二边无相无名难思难议非真俗故为根
本故故唯十七独名大乘其十六门若从所入根
本立号亦名大乘显明运载诚在门中推穷胜能
皆从法作故知尅性但取十七论者研穷之谓也
以此释论剖法剖义假设徵通覈妄覈真决择本
末判因果而天悬日月分性相而易列乾坤辨柝
照然故名为论后因彰卷次舒布有规曰卷行列
不乱曰第数目居首曰一论有十卷此轴在初名
卷第一。】
「龙树菩萨造」
【释曰次辨论主龙树之名从三义立一云以此菩
萨树下生身龙宫成道故名龙树二云龙为法身
树为生身龙与树异名为龙树三云西印有山山
有大树荫五百龙彼树之王名为龙树常为诸龙
演说妙法从彼受名故称龙树楞伽经云大慧汝
772-A¶ 第 840b 页 X45-0840.png
应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
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见得
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等或名龙胜或名龙猛立
名虽异其体无殊然斯大士愿满尘方慈周沙界
因示居于极喜果实号于妙云神异颇多具如别
说菩萨并造义释如常。】
「顶礼圆满觉及诸贤圣众。」
【释曰后解论文通分为四一归诚造意二明摄依
人三唱本作释四示劝流通初中有二初归敬伸
诚又二初倾依至宝此之一颂解有二番一者通
途释二者别义释通途释者顶礼二字能敬之仪
圆满等言所归之宝能敬仪者顶局一身礼通三
业四生所尚莫过于身五体之中唯推于顶以顶
轮展敬表龙树虔恭礼申三业归依意请三通加
护所归宝者圆满觉言即目佛宝次五字法宝后
二句僧宝上句别归本师下句总归僧众通归三
宝即显菩萨不自专巳示学有宗也别义释者此
一颂中则有二门一者总摄一切众顶门二者礼
敬无尽三宝门总摄门者即解颂中顶之一字通
摄一切十方界中所有众生诸顶轮故礼敬门者
解颂礼字巳下诸句总取如上众生顶轮礼敬无
尽胜三宝故圆满巳下所归三宝圆满觉者所归
佛宝梵语称佛此云觉也约此论文异馀教说
三十三种有佛宝故随应含具同别住持三种宝
772-A¶ 第 840c 页 X45-0840.png
故且从后重生灭门说始自信心修至妙觉名为
佛地即是满觉俗谛佛宝契多一心亦名佛地亦
是满觉譬如烧木后合地故此是第一义谛佛宝
又真如门始自随顺乃至得入名为佛地即是圆
觉真谛佛宝合一一心亦名佛地亦是圆觉此是
第一义谛佛宝上据圆满各就真俗分相别解或
复圆满互通真俗摄相亦得如此后重四种法中
门法各二分别觉宝有四不同例于后重三大义
中十二门法即亦具有十二佛地共十六种如来
地故又准前重亦具十六故下论云一切诸佛本
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此论意
云过现未一切诸佛巳今当一切菩萨无一贤圣
不乘如上三十二种若门若法到佛地故此由且
就因分说之若就果海即不二体名圆满觉故第
十论引大本经呼此不二名圆圆海然其果海圆
极自在性本成就正是离言如来地故如论觉宝
有三十三法僧二宝义准如前下但属文不繁广
解觉所證法藏者显所归法宝法宝有四教理行
果觉字是果所證即理法字属教藏字目行四种
具矣并造论大士即马鸣菩萨以偏承恩故别归
敬及诸贤圣众即通归僧宝何故初圣不唯自归
而乃通取十方无量众生顶轮同归三宝由明了
知众生顶轮与自身顶平等平等唯一真如无有
别异一味一相不相离故何因摄取成和南相欲
772-A¶ 第 841a 页 X45-0841.png
十方三世诸佛欢喜得十方三世菩萨赞叹使十
方三世法藏流布令十方三世僧伽炽盛问龙树
菩萨證欢喜地下位功德悉巳满足何故下位诸
僧皆悉和南答由能归人皆非同于自得位故若
自归依唯应归依离垢巳上诸地圣故。】
「欲开隔檀门分报师恩故。」
【释曰后陈露深衷龙树造论心愿意欲兴大智而
弘法令法久住运大悲而接物令物出离遂辟能
入二门使契所入中道故隔檀门者圣法记云入
如意藏门之称喻真如门往向位者入如意藏门
之称喻生灭门诚如所指以十所入中第四名如
意故望门分二一金王如意二满主如意若顺此
论正解后重法中二门应如上释或例后重义中
六门前重八门亦分真如生灭别故以隔檀门及
往向位无拣言故合通两重然详颂意前解为优
利益诸众生者即大悲化物利他行也分报师恩
故者即大智酬恩自利行也故智度论引经偈云
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
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唯有传持正法藏宣扬教
理施群生修习一念契真如即是真报如来者正
同此也。】
「论曰所以须造论。」
【释曰后叙述造意此中有三初标起次别列后总
结初标起中言重释者若望佛经巳说本论复显
772-A¶ 第 841b 页 X45-0841.png
名重若望本论巳明释论再解名重虽通二义后
释为优为欲巳下五因别辨一显示自师师有二
种训匠义边取人为师世尊马鸣皆我师故轨范
义边取法为师二谛中道亦我师故或可亦通自
然智师自然性师配前可知以人为师如常可解
以法为师今略分别其体深玄其穷微妙就法指
陈略伸七解一生灭门中二清净理名其体深二
染净理名其体玄或复相反或复双目于理亦通
下皆仿此二清净觉名其穷微二染净觉名其穷
妙微妙亦可准深玄释二生灭门中二种本觉名
其体深玄二种始觉名其穷微妙三所入之中取
多一心名其体深玄满究竟觉名其穷微妙四真
如门中离言真如离三假相名其体深满三宝德
名其体玄依言真如离四句相名其穷微满四法
德名其穷妙五所入之中取一一心名其体深玄
取得入门名其穷微妙六前后两重真门所入名
其体深俗门所入名其体玄两重能入八种真门
名其穷微八种俗门名其穷妙七不二果海离根
离教名其体深玄三十二种应根应教名其穷微
妙未得正證者谓十信未得正定聚故三贤未亲
證法空故未出邪行者谓二乘外道及诸异生十
信巳前未离邪故漠漠冥冥此有二解一云漠冥
即是不明了相论释智碍漠冥之性此言意拣金
刚巳还未出漠冥犹名不觉通论三聚依根显法
772-A¶ 第 841c 页 X45-0841.png
成上深妙视之叵见念之奚臻矣二云漠漠之言
广大之义冥冥之句深远之词显上不二能所法
体瞻之莫睹其形思之不知其相焉窥[穴/]者瞻视
也二为利根者开真如门令入甚深一一心故为
钝根者显生灭门令入甚深多一心故所诠理者
诠犹显也依门显示所入法故三谓经论师以悲
愿力均育万类等赐一乘其恩也江海未深丘山
匪重固合罄心报效竭力弘扬亭毒者均养义平
等抚育诸生界故四道眼潜观末世众生异见云
兴邪心雾壅起百千诤破百亿经乃再建法幢重
开慧眼坏论宗者约破所依所尚之宗即百亿经
约破能依所尚之宗即起信论五良由龙树得遇
马鸣亲授论宗深达意趣故致分门日朗解义珠
圆普使当根皆如面会阿世耶者此云意乐总结
可知不繁别解。】
「巳说本趣次说论差别。」
【释曰二明摄依人有四一明论摄分二初结前生
后上句结前下句生后下皆准此无假数陈。】
「论有几数如意论摄。」
【释曰后随徵为释有二初通明诸师论略伸三问
初问论有多小次问摄论多小复问本论何摄四
问之中利他故问广陈三答先结颂答初一句答
第一问次六句二字答第二问后三字答第三问
后散释答属颂可知始从佛世至此论兴乘分大
772-A¶ 第 842a 页 X45-0842.png
小之殊人有僧俗之异师资继袭立歒徵通施展
辩才庄严至教故所造论有若干也其能摄论十
名如次准圣法记各翻名云如意珠论广摄论本
广释狭论本狭释广论一向义论宗广摄论杂论
字轮论神咒论偈成论散释配颂答问可知。】
「马鸣菩萨斯论宝𠕋。」
【释曰后别辨马鸣论有二初明数文义摄初伸四
问一数二文三义四摄后述四答先结颂答四句
如次答前四问后解颂文全同上答九十九种华
文论摄意指马鸣百部论中九十部论即向九种
华文论摄馀十部论摄义论收其犹此方所判论
藏乃有释经集义论耳圣法记说九华文论一音
韵华文论二义林华文论三图像华文论四一字
华文论五杂说华文论六阿说华文论七释梵华
文论八释释华文论九内外具成华文论又云佛
灭度后一百馀年有一比丘厥号马鸣当时造成
四部宝册一起信论二玄理论三本源论四清净
论故此本论是宝𠕋摄即此宝𠕋正当摄义。】
「十种摄义同一种焉。」
【释曰后彰义论名相初伸二问一问名字二问同
异后述二答先结颂答前五句答名字后一句答
同异后解颂文亦同上答而建立相同一种者十
论立义皆同一相以彼俱立三十三故备标本数
可引作證。】
772-A¶ 第 842b 页 X45-0842.png
「巳说论差别次说藏差别。」
【释曰二显藏收有二初结前生后。】
「藏有几数藏焉也。」
【释曰后随徵为释初伸三问一问藏数多少二问
摄藏多少三问本论何收后述三答先结颂答初
二句答第一问第三句答第二问第四句答第三
问初句或字为对十亿八千法藏颂中不彰故置
或字后长行中文多易解伹逐难指五十一者略
有三义如文可见法界法轮者众音同性无非法
轮故华严云言音实相即法轮故实相既是法轮
语言宁非佛事又摄大乘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
不还归此法界色相尽是真如音声无非佛语补
特伽罗即数取趣正当人义谓频造业往诸趣故
仁藏等者若随世俗释悯伤不杀曰仁清察不盗
曰义防害不淫曰礼持心禁酒曰智非法不言曰
信此之五种王者依之以治国君子奉之以立身
用而无替故曰常矣若依胜义释仁则不杀之慈
义乃不盗之行礼谓不染之德智谓不饮之操信
当不妄之约故知人之一藏列以五常若就世俗
但使一生捡束或依胜义则通多世防修故借俗
名以彰佛理不可言说清净报空者谓不得拨无
天报是空清净报言即指天趣欲色诸天悉有光
明皆清洁故故正列中伹云净藏即属天也捺落
迦者无爱味故无憙乐故有说捺落此翻为人迦
772-A¶ 第 842c 页 X45-0842.png
名为恶恶人生处故建是名如是诸藏至法藏者
十亿八千并前颂指五十一藏唯是所摄根本三
藏唯是能摄增数十藏通能所摄根本三藏出体
释名诸教多明此不繁引此论通别所摄可见三
藏通别如清凉云然此三藏约其所诠略有二门
一就尅性经诠三学律诠戒定论唯诠慧二约兼
正经正诠定律正诠戒论正诠慧兼各通三今此
中意双具二门持其巳下别解藏义偏就行法以
彰含摄谓能显理及證果故。】
「巳说藏差别次说经差别。」
【释曰三辨经依有二初结前生后。】
「经有几数是故无失。」
【释曰后依文释相有二初问答通所依初伸三问
一问经总多少二问摄经多少三问本论何依后
述三答先结颂答初一句答经总数次十句答摄
名数后一句答论所依后依颂释通分三段初举
数指摄次徵列总结列中以十二名就此方言一
契经二应颂三记别四讽诵五自说六缘起七譬
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希法十二论议后
明依问答且明依中总则百洛叉经并十二分为
论总依别则一百部经或论议分为论别依又问
答中圣法释云婆萨伊伽诺此云精[*隹]甚极微
小犹如兔毛而能容受满十方中明闇之色标多
罗咀提此云气[糸*系]龙王舌上有一气丝甚极微细
772-A¶ 第 843a 页 X45-0843.png
犹如头发而能出纳满十方中种种密云此论亦
然含容出纳皆无碍故。】
「别所依经开示显说。」
【释曰后问答别所依初伸三问后述二答亦先结
颂及后释文答问配属披文可见。】
「巳说经差别次论当造人。」
【释曰四彰造人有二初结前生后。】
「契经异说何所摄耶。」
【释曰后依文释相有二初六经说应异又二初标
问先问几经异说后问六时何摄。】
「颂曰无有相违失。」
【释曰后述答有二初结颂上二句答前问下二句
答后问虽引六经唯是一人出世随根摧邪造论
今起信论圣法记说佛灭度后一百馀年马鸣师
造贤首引经六百年造此论下说位地生处父母
等故论疏记文各取一故。】
「论曰云何为六。」
【释曰后散释有二初释上二句有三初标徵。】
「一者徐自命终。」
【释曰次释相有六一将入灭颂中十句文有三节
初三句赞德益物次三句闻灭伤心后四句师去
资随准圣法记说六时中造论名数指此马鸣未
涅槃时造忏悔业障大海论等四十部华文论。】
「二者汝当不能自。」
772-A¶ 第 843b 页 X45-0843.png
【释曰二三百年此师造六部论文一三昧论二合
一论三微妙论四中藏论五归真论六遍满论。】
「三者诸外道辈。」
【释曰三六百年此师造对治邪智入道论等二十
部华文论。】
「四者建立佛法。」
【释曰四八百年此师造大总地论等三十部华文
论。】
「五者安立佛幢。」
【释曰五一百年此师造四部宝𠕋如前巳列。】
「六者入于寂室。」
【释曰六始成佛耐也者耐谓堪忍良以改沙门相
现龙王身堪忍耐于劬劳忻利安于含识言虽涉
于伤悯意密赞于功能今重言耐也如再叹善哉
次三偈分为三段初四句庆闻决疑次五句陈佛
鉴迹后三句奉教遵依寂室之言涅槃异名。】
「是名为六。」
【释曰后结数。】
「如是诸经无相违过。」
【释曰后释下二句解造人摄巳见上文。】
「马鸣菩萨何因马鸣。」
【释曰后一人变现殊有二初伸三问初问地位次
问生处后问名因。】
「颂曰从过去立名。」
772-A¶ 第 843c 页 X45-0843.png
【释曰后述三答有二初结颂初二句答地位第三
句答生处后一句答名因。】
「论曰名曰马鸣。」
【释曰后散释初本高迹妙次处胜亲崇后宿种名
因依此论中所陈事状千马现身名马千鸟出声
名鸣合此二物共立一名菩萨从彼以彰嘉名非
轮陀所致盖菩萨能为复有三义名为马鸣一菩
萨生时感马嘶鸣二菩萨抚琴令马悲鸣三菩萨
说法饿马齐鸣由此多瑞故曰马鸣。】
「巳说人别相次唱本作释。」
【释曰三唱本作释分三初归敬本趣分次发起正
陈分后结前回向分初中有二初结前生后。】
「本曰救世大悲者。」
【释曰后依文释相分二初二颂归敬又二初一颂
佛宝复二初唱本此颂但取命尽十方为总摄门
却取归字及后三句为归向门此解体例别是规
程盖圣智之特高非常情之可迨故也。】
「论曰大悲者故。」
【释曰后作释有二初科分略辨总摄门中十方九
有三界四生通取众命悉无馀故归向门中以前
所摄无量众命倾依满足大法王故将命归者表
敬极故。】
「论师举几德其相云何。」
【释曰后问答广明有二初问先问圣德多少后问
772-A¶ 第 844a 页 X45-0844.png
请示德相。】
「颂曰终不出此数。」
【释曰后答有二初结颂初二句总答德数次四句
别答德相后二句释此能包。】
「论曰总相赞叹。」
【释曰后释文有二初总指通妨马鸣巳下总明德
数佛果巳下释通外妨迎字为仰义乃昭然。】
「云何故成八种。」
【释曰后别示行相有二初略明德数颂中八字备
包众德。】
「云何十种第一。」
【释曰后广显德相有二初辨明有六一问答十最
此显诸佛不共功德无上第一故名为最四住地
者楞伽经云欲色有及见说是四住地此唯拣出
无明住地前四发润重故偏说言顿断者贤首大
师义分齐说贤位伏现初地断种十地弃习此据
见道一时断种故云顿断至第三论更明此义若
依始教分别之障见道皆除俱生之惑金刚道断
五教断惑如义分齐。】
「云何十种殊胜。」
【释曰二问答十胜力无畏等功德难思举十表圆
皆殊胜故。】
「云何十种作用。」
【释曰三问答十业功能自在利乐无方作用难穷
772-A¶ 第 844b 页 X45-0844.png
故名为业。】
「云何十种周遍。」
【释曰四问答十遍功周法界量等虚空性德无涯
故名为遍。】
「云何四种圆满智。」
【释曰五问答四智如其次第以配始教妙观平等
成所大圆名义相当更不繁引。】
「云何四种解脱智。」
【释曰六问答四无碍法义词说即所缘境无碍属
目能缘之智法无碍者了知诸法真实相故洞照
一心真实性故义无碍者了知空等共相境故达
生灭等粗细相故词无碍者常以假名谈法性故
乐说无碍言音无断演诸教故词说二种而分异
者总说法义谓之为词委细别说谓之为乐又词
多说法乐多说义故二差别具辨义名如馀广说。】
「自在之言故不别释。」
【释曰后会指分二初会通自在遍前六德皆无挂
碍谓十最自在十昧自在等。】
「色相名义广显说。」
【释曰后指陈色相始教但说三十二相终教说相
八万四千圆教说具十莲华藏微尘数相但随根
器差别故致经文异说今论终教故有若干欲知
名相指在总持。】
「巳说觉宝次说法僧。」
772-A¶ 第 844c 页 X45-0844.png
【释曰后一颂法僧分二初结前生后。】
「本曰如实修行等。」
【释曰后依文辨相有二初唱本此颂初句彼身体
相为体摄门颂初及字并下三句一十四字为总
达门末后等字通显二颂归敬之意故不别科。】
「论曰和南之意。」
【释曰后作释有二初科分略辨体摄门中十方世
界万类有情各具依正之体益有流转之相收彼
体相悉无馀故总达门中用前无量众生体相总
达殊胜法僧宝故以身归者显仰重故总达二字
解颂及字等之一字等取多义谓摄圆满命根同
归胜妙宝故又令四相众生获得常住身故复为
明了自他唯一真如相故兼收佛喜僧赞法藏恒
流布故言和南者即归仰也。】
「论师其相云何。」
【释曰后问答广明有二初问法僧多少请示行相。】
「颂曰有多类僧众。」
【释曰后答有二初结颂上二句答前问下二句通
外妨。】
「论曰各差别故。」
【释曰后释文有二初明前二句有三初依文略辨。】
「法谓教法无诤论故。」
【释曰次举本广明解前本论颂法性真如海此一
句中含三种故法字收教轨物解故性真如者目
772-A¶ 第 845a 页 X45-0845.png
其理故论中如次解于三字谓显圆成为诸法体
离虚妄依他绝执著遍计耳海字属果德深广故
第三句全即配行法摄持众行故立藏名如实修
行取十地僧如字正是所證十如实修行言目十
正智理智契合故称为僧后解僧义于文可见。】
「何故取命无边际故。」
【释曰后通前问答有三初徵释身命义别分二初
命马鸣菩萨谓顺自宗发同体慈观诸众生同一
相续尽摄寿命为能归敬故于命下标举十方。】
「何故取身不动身故。」
【释曰后身欲令无常四相之身转易常住四德之
身故于身中复标其相。】
「何故八圣极甚深。」
【释曰次徵释取他身命此一科中有三段别初问
马鸣造论唯合自巳身命归敬为求冥加何须更
摄他人身命同归敬耶次答由马鸣师明了识知
自他无二凡圣无殊唯一真如平等一味岂可不
摄无量身命问明了一味何睹多身既见多身宁
知一味答相不碍性故见一味性不碍相故睹多
身事理无碍一多自在此上且依生灭门说若复
别就真如门说能归所归顺顺如如自身他身寂
寂湛湛一味一相无缚无生本性和南成归敬相
后重义中真俗六门前重八门皆具投诚准此可
见后承文便乃释等言义具多端故知甚深。】
772-A¶ 第 845b 页 X45-0845.png
「何故摄取不断绝故。」
【释曰后徵释取他成相问中既知身命一味一相
何须存相摄他归敬答中良由摄生顺本愿故诸
佛欢喜又由摄生顺法侣故菩萨赞欢复由摄生
顺受持故法藏流通。】
「马鸣菩萨并上二地。」
【释曰后解后二句有二初问答分三初徵释下地
问中马鸣现居八地住心七地巳前及八入心功
德满足唯应归向八地满心并上二地何以颂中
如实修行通收十地前之七地及八入心何须敬
仰答中良由马鸣同体大愿通摄三聚为能归人
其中既有八地巳前乃至邪定诸众生类故合通
敬前七地僧及八入心若望自归但归八地满心
菩萨并上善慧法云二地。】
「若尔何故彰显示故。」
【释曰次徵释地前若许前前下位通敬后后上位
尔者何故不取地前互为所归人耶答非是地前
无所归人以显举十地诸圣上位影兼三贤十信
下位故不别标盖影显尔。】
「法云地影显示故。」
【释曰后徵释地满问以能归上既取三聚法云地
圣亦摄住中为复十地满心菩萨若作能归为归
何僧答谓有佛地最胜僧宝为所归僧问若法云
地许归妙觉何故前颂不别标耶答显举法云下
772-A¶ 第 845c 页 X45-0845.png
位既尔兼彰妙觉上位亦然故不别陈亦影显故。】
「是故有多类僧众。」
【释曰后合颂。】
「巳说法僧次说本趣。」
【释曰后一颂本趣有二初结前生后。】
「本曰佛种不断故。」
【释曰后依文辨相有二初唱本前三句为断绝门
后一句为连续门。】
「论曰解脱门。」
【释曰后作释有二初依颂总明文二初科分。】
「断绝门中正信故。」
【释曰后解释有二初断绝门标徵可知解释有四
一除疑惑谓于大乘坚固净信永离疑故当立义
分并解释分显示正义二除厌舍谓于大乘发起
精进永离舍故即当分别发趣道相兼修行分三
除邪论谓于大乘发生正见永离邪故此一通当
显示正义对治邪执四除执著谓于大乘得七对
治永离执故此一偏当对治邪执或总配释于理
亦通合颂可知。】
「连续门中不断故故。」
【释曰后连续门标徵可知解释有三由造论故令
信修證致佛法僧永不断绝僧中宫殿谓所證理
广大宽博周遍庄严依止居游寂然悦乐从喻彰
名故云宫殿正后二僧者本后二智也合颂可知。】
772-A¶ 第 846a 页 X45-0846.png
「颂众生言不断耶。」
【释曰后逐难别显有二初伸二问初问此论所化
众生宽狭后问拟治几障三宝不断。】
「颂曰建立三不断。」
【释曰后述二答有二初结颂上二句答初问下二
句答后问。】
「论曰圆满果故。」
【释曰后释文有二初明上二句又二初依义总明。】
「然三聚门须彼初门。」
【释曰后分门别显标徵可知解释有三一无信异
道不信业果名邪定聚入位贤圣名正定聚十信
虽修由未入位名不定聚二异生十信未有善根
名邪定聚圆满果佛名正定聚三贤十圣皆未究
竟名不定聚三无求凡夫名为邪定證真十圣名
为正定十信三贤名为不定总结连前多不别科
盖避文繁下皆仿此三种取初顺教理故。】
「为欲对治不断之义。」
【释曰后解下二句有二初总显二门为令四障断
除故使三宝不绝。】
「云何为四是名为四断。」
【释曰后别示四断。】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卷第一
772-A¶ 第 846b 页 X45-084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