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唐-马鸣菩萨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3b 页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3b 页


No. 1667 [No. 1666]

*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夫声同则应道合自邻。是以法雄命宗赖宣扬
乎法子。素王垂范假传述乎素臣。盖德必不
孤圣无虚应矣。起信论者。大乘之秘典也。佛
灭度后五百馀年。有马鸣菩萨。出兴于世。时
称四日道王五天。转不退轮建无生忍。铭总
持之智印。宅毕竟之真空。受波奢付嘱。蒙释
尊远记。善说法要大启迷津。欲使群生殖不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3c 页 T32-0583.png
坏之信根。下难思之佛种。故造斯论。其为论
也。示无价宝。诠最上乘。演恒沙之法门。惟在
方寸。开诸佛之秘藏。本自一心。遣执而不丧
其真。存修而亦忘其相。少文而摄多义。假名
而会深旨。落落焉皎智月于净天。滔滔焉注
禅河于性海。返迷归极莫不由之。此论东传
总经二译。初本即西印度三藏法师波罗末
陀此云真谛。以梁武帝承圣三年岁次癸酉
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共扬州沙
门智恺所译。此本即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
难陀。赍梵文至此。又于西京慈恩塔内。获旧
梵本。与义学沙门荆州弘景崇福法藏等。以
大周圣历三年岁次癸亥十月壬午朔八日己
丑。于授记寺。与花严经相次而译。沙门复礼
笔受。开为两卷。然与旧翻时有出没。盖译者
之意。又梵文非一也。夫理幽则信难道尊则
魔盛。况当劫浊尤更倍增。故使偏见之流。执
成唯识诽毁此论。真妄互熏。既形于言遂彰
时听。方等甘露翻为毒药。故经云。唯佛与佛
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岂可辄以凡心贬量圣
旨。夫真如者。物之性也。备难思之业用。蕴不
空之胜德。内熏妄法令起厌求。故胜鬘经云。
由有如来藏。令厌生死苦乐求涅槃。又经云。
阐提之人。未来以佛性力故。善根还生。如彼
净珠能清浊水。是胜义之常善。异太虚之无
记。故经云。佛性常故非三世摄。虚空无故非
三世摄。岂执事空以齐真理。夫论妄者。依理
故迷真性。随流为妄漂动。故经云。随其流处
有种种味。又楞伽经云。如来藏为无始虚伪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4a 页 T32-0584.png
恶习所熏。名为识藏。密严经云。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虽在
缠而体净。不变性而成迷。故经云。然药真味
停留在山。犹如满月。又云。虽处五道受别异
身。而此佛性常恒不变。若言真不熏妄妄不
熏真。真妄两殊岂会中道。故梁摄论云。智慧
极盲暗。谓真俗别执。今则真为妄体。妄假真
成性相俱融一异双遣。故密严经云。如来清
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圣教明白。何所致疑。良由滞相而乖真。寻末
而弃本。言越规矩动成戏论。自贻圣责深可
悲哉。余少小以来。专心斯论。玩味不已。讽诵
忘疲。课拙传扬二十馀遍。虽未究深旨。而粗
识文意。以为大乘明镜莫过于此。幸希宗心
之士。时览斯文。庶日进有功。聊为序引云尔。


大乘起信论卷上

马鸣菩萨造
大周于阗三藏实叉难陀
奉 制译

「 归命尽十方
 普作大饶益
 智无限自在
 救护世间尊
 及彼体相海
 无我句义法
 无边德藏僧
 勤求正觉者
 为欲令众生
 除疑去邪执
 起信绍佛种
 故我造此论」


论曰。为欲发起大乘净信。断诸众生疑暗邪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4b 页 T32-0584.png
执。令佛种性相续不断故造此论。有法能生
大乘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一作因。二立
义。三解释。四修信。五利益此中作因有八一
总相。为令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贪求利养等
故。二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
故。三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不退信心。于大乘
法有堪任故。四为令善根微少众生。发起信
心至不退故。五为令众生消除业障。调伏自
心离三毒故。六为令众生修正止观。对治凡
小过失心故。七为令众生于大乘法如理思
惟。得生佛前究竟不退大乘信故。八为显信
乐大乘利益。劝诸含识令归向故。此诸句义
大乘经中虽已具有。然由所化根欲不同待
悟缘别。是故造论。此复云何。谓如来在世所
化利根。佛色心胜。一音开演无边义味故不
须论。佛涅槃后。或有能以自力少见于经而
解多义。复有能以自力广见诸经乃生正解。
或有自无智力因他广论而得解义。亦有自
无智力怖于广说乐闻略论摄广大义而正修
行。我今为彼最后人故。略摄如来最胜甚深
无边之义。而造此论。

云何立义分。谓摩诃衍略有二种。有法及
法。言有法者。谓一切众生心。是心则摄一
切世间出世间法。依此显示摩诃衍义以此
心真如相。即示大乘体故。此心生灭因缘相。
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所言法者。略有三种。
一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
无增无减无别异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本
求具足无量无边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4c 页 T32-0584.png
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
一切菩萨皆乘于此入佛地故。

云何解释分。此有三种。所谓显示实义故。对
治邪执故。分别修行正道相故。此中显示实
义者。依于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
生灭门。此二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
相离故。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
体。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一切诸法皆由妄
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
是故诸法从本已来性离语言。一切文字不能
显说。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究竟平等永无变
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说名真如。以真如
故从本已来不可言说不可分别。一切言说
唯假非实。但随妄念无所有故。言真如者。此
亦无相。但是一切言说中极以言遣言。非其
体性有少可遣有少可立问曰。若如是者。众
生云何随顺悟入。答曰。若知虽说一切法而
无能说所说。虽念一切法而无能念所念。尔
时随顺妄念都尽名为悟入。

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建立有二种别。一真实
空。究竟远离不实之相显实体故。二真实不
空。本性具足无边功德有自体故。复次真实
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离一切
法差别相故。无有虚妄分别心故。应知真如
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无相非非有无相非一
相非异相。非一异相非非一异相。略说以一
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故立为空。据实
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无。能遮
亦无故。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5a 页 T32-0585.png
真心常恒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不
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證
故。

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
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此识
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复有
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言觉义者。谓
心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
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
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
觉。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
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
觉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
心源故非究竟觉。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
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
是不觉。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
念体相别异。以舍粗分别故。名相似觉。如法
身菩萨。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舍中品分别故。
名随分觉。若超过菩萨地究竟道满足。一念
相应觉心初起。始名为觉。远离觉相微细分
别究竟永尽。心根本性常住现前。是为如来。
名究竟觉。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
念无相。则为證得如来智慧。又言心初起者。
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
况有初。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无始来
恒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故。若妄念息。即
知心相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以于一心前后
同时皆不相应无自性故。如是知已则知始
觉不可得。以不异本觉故。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5b 页 T32-0585.png

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差别相。一净智
相。二不思议用相。净智相者。谓依法熏习。如
实修行功行满足。破和合识灭转识相。显现
法身清净智故。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与
本觉非一非异。非是可坏非不可坏。如海水
与波非一非异。波因风动非水性动。若风止
时波动即灭非水性灭。众生亦尔。自性清净
心因无明风动起识波浪。如是三事皆无形
相非一非异。然性净心是动识本。无明灭时
动识随灭。智性不坏。不思议用相者。依于净
智。能起一切胜妙境界常无断绝。谓如来身
具足无量增上功德。随众生根。示现成就无
量利益。

复次觉相有四种大义。清净如虚空明镜。一
真实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心境界相
及觉相皆不可得故。二真实不空大义如虚
空明镜。谓一切法圆满成就无能坏性。一切
世间境界之相皆于中现。不出不入不灭不
坏常住一心。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具足
无边无漏功德为因。熏习一切众生心故。三
真实不空离障大义如虚空明镜。谓烦恼所
知二障永断和合识灭。本性清净常安住故。
四真实不空示现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依离
障法随所应化。现如来等种种色声。令彼修
行诸善根故。

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真法一故。
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
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迷无自相不离
于方。众生亦尔。依于觉故而有不觉妄念迷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5c 页 T32-0585.png
生。然彼不觉自无实相。不离本觉。复待不觉
以说真觉。不觉既无真觉亦遣。

复次依于觉故而有不觉生三种相不相舍
离。一无明业相。以依不觉心动为业。觉则不
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二能见相。以依心
动能见境界。不动则无见。三境界相。以依能
见妄境相现。离见则无境。以有虚妄境界缘
故。复生六种相。一智相。谓缘境界生爱非
爱心。二相续相。谓依于智苦乐觉念相应不
断。三执著相。谓依苦乐觉念相续而生执著。
四执名等相。谓依执著分别名等诸安立相。
五起业相。谓依执名等起于种种诸差别业。
六业系苦相。谓依业受苦不得自在。是故当
知。一切染法悉无有相。皆因无明而生起故。
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同相二异相。言
同相者。如种种瓦器皆同土相。如是无漏无
明种种幻用。皆同真相。是故佛说。一切众生
无始已来常入涅槃。菩提非可修相。非可生
相。毕竟无得。无有色相而可得见。见色相者
当知皆是随染幻用。非是智色不空之相。以
智相不可得故。广如彼说。言异相者。如种种
瓦器各各不同。此亦如是。无漏无明种种幻
用相差别故。复次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
心意识转。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
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
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
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
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
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6a 页 T32-0586.png
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
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
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
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
妄生分别。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为自性。离
心则无六尘境界何以故。一切诸法以心为
主从妄念起。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心不见
心无相可得。是故当知。一切世间境界之相。
皆依众生无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镜中像无体
可得。唯从虚妄分别心转心生则种种法生。
心灭则种种法灭故。言意识者。谓一切凡夫
依相续识执我我所。种种妄取六种境界。亦
名分离识。亦名分别事识。以依见爱等熏而
增长故。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
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身
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
来能总明了。此义云何。以其心性本来清净。
无明力故染心相现虽有染心而常明洁无有
改变。复以本性无分别故。虽复遍生一切境界
而无变易。以不觉一法界故不相应。无明分
别起生诸染心。如是之义甚深难测。唯佛能
知非馀所了。此所生染心有六种别。一执相
应染。声闻缘觉及信相应地诸菩萨能远离。
二不断相应染。信地菩萨勤修力能少分离。
至净心地永尽无馀。三分别智相应染。从具
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离。至无相行地方得
永尽。四现色不相应染。此色自在地之所除
灭。五见心不相应染。此心自在地之所除灭。
六根本业不相应染。此从菩萨究竟地入如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6b 页 T32-0586.png
来地之所除灭。不觉一法界者。始从信地观
察起行。至净心地能少分离。入如来地方得
永尽。相应义者。心分别异。染净分别异。知相
缘相同。不相应义者即心不觉常无别异。知
相缘相不同。染心者。是烦恼障。能障真如根
本智故无明者。是所知障。能障世间业自在
智故。此义云何。以依染心。执著无量能取
所取虚妄境界。违一切法平等之性。一切法
性平等寂灭无有生相。无明不觉妄与觉违。
是故于一切世间种种境界差别业用。皆悉
不能如实而知。

复次分别心生灭相者。有二种别。一粗谓相
应心。二细谓不相应心。粗中之粗凡夫智境。
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智境。此二种相。
皆由无明熏习力起。然依因依缘。因是不觉
缘是妄境。因灭则缘灭。缘灭故相应心灭。因
灭故不相应心灭。问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
相续者云何言灭答实然。今言灭者。但心相
灭非心体灭。如水因风而有动相。以风灭故
动相即灭。非水体灭。若水灭者动相应断。以
无所依无能依故。以水体不灭动相相续。众
生亦尔。以无明力令其心动。无明灭故动相
即灭。非心体灭。若心灭者则众生断。以无所
依无能依故。以心体不灭心动相续。

复次以四种法熏习义故。染净法起无有断
绝。一净法。谓真如二染因。谓无明。三妄心。
谓业识。四妄境谓六尘。熏习义者。如世衣服
非臭非香。随以物熏则有彼气。真如净法性
非是染。无明熏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6c 页 T32-0586.png
净业。真如熏故说有净用。云何熏习染法不
断。所谓依真如故而起无明为诸染因。然此
无明即熏真如。既熏习已生妄念心。此妄念
心复熏无明。以熏习故不觉真法。以不觉故
妄境相现。以妄念心熏习力故。生于种种差
别执著。造种种业。受身心等众苦果报。妄境
熏义有二种别。一增长分别熏。二增长执取
熏。妄心熏义亦二种别。一增长根本业识熏。
令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受生灭苦。二增
长分别事识熏。令诸凡夫受业系苦。无明熏
义亦二种别。一根本熏。成就业识义。二见爱
熏。成就分别事识义。云何熏习净法不断。谓
以真如熏于无明。以熏习因缘力故。令妄念
心厌生死苦求涅槃乐。以此妄心厌求因缘
复熏真如。以熏习故则自信己身有真如法
本性清净。知一切境界唯心妄动毕竟无有。
以能如是如实知故。修远离法。起于种种诸
随顺行。无所分别无所取著。经于无量阿僧
祇劫。惯习力故无明则灭。无明灭故心相不
起。心不起故境界相灭。如是一切染因染缘
及以染果。心相都灭名得涅槃。成就种种自
在业用。妄心熏义有二种别。一分别事识熏。
令一切凡夫二乘厌生死苦。随已堪能趣无
上道。二意熏。令诸菩萨发心勇猛。速疾趣入
无住涅槃。真如熏义亦二种别。一体熏。二用
熏。体熏者。所谓真如从无始来具足一切无
量无漏。亦具难思胜境界用。常无间断熏众
生心。以此力故令诸众生厌生死苦求涅槃乐
自信己身有真实法发心修行。问若一切众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7a 页 T32-0587.png
生同有真如等皆熏习。云何而有信不信者。
从初发意乃至涅槃。前后不同无量差别。如
是一切悉应齐等。答虽一切众生等有真如。
然无始来无明厚薄无量差别过恒沙数。我
见爱等缠缚烦恼亦复如是。唯如来智之所
能知。故令信等前后差别。又诸佛法有因有
缘。因缘具足事乃成办。如木中火性。是火正
因若无人知或有虽知而不施功。欲令出火
梵烧木者无有是处。众生亦尔。虽有真如体
熏因力。若不遇佛诸菩萨等善知识缘。或虽
不修胜行不生智慧不断烦恼。能得涅槃无
有是处。又复虽有善知识缘。傥内无真如熏
习因力。必亦不能厌生死苦求涅槃乐。要因
缘具足乃能如是。云何具足。谓自相续中有
熏习力。诸佛菩萨慈悲摄护。乃能厌生死苦
信有涅槃。种诸善根修习成熟。以是复值诸
佛菩萨示教利喜。令修胜行乃至成佛入于
涅槃。用熏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有无量义。
略说二种。一差别缘。二平等缘。差别缘者。谓
诸众生从初发心乃至成佛。蒙佛菩萨等诸
善知识。随所应化而为现身。或为父母或为
妻子。或为眷属或为仆使。或为知友或作怨
家。或复示现天王等形。或以四摄或以六度。
乃至一切菩提行缘。以大悲柔软心广大福
智藏。熏所应化一切众生。令其见闻及以
忆念如来等形增长善根。此缘有二。一近
缘。速得菩提故。二远缘。久远方得故。此二差
别复各二种。一增行缘。二入道缘。

平等缘者。谓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以平等智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7b 页 T32-0587.png
慧平等志愿。普欲拔济一切众生。任运相续
常无断绝。以此智愿熏众生故。令其忆念诸
佛菩萨。或见或闻而作利益。入净三昧随所
断障得无碍眼。于念念中一切世界平等现
见无量诸佛及诸菩萨。此体用熏复有二别。
一未相应。二已相应。未相应者。谓凡夫二乘
初行菩萨。以意意识熏。唯依信力修行。未得
无分别心修行。未与真如体相应故。未得自
在业修行。未与真如用相应故。已相应者。谓
法身菩萨得无分别心。与一切如来自体相
应故。得自在业与一切如来智用相应故。唯
依法力任运修行。熏习真如灭无明故。复次
染熏习。从无始来不断成佛乃断。净熏习。尽
于未来毕竟无断。以真如法熏习故。妄心则
灭法身显现。用熏习起故无有断。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
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常恒
究竟。从无始来本性具足一切功德。谓大智
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如实了知义。本性清
净心义。常乐我净义。寂静不变自在义。如
是等过恒沙数非同非异不思议佛法无有断
绝。依此义故名如来藏。亦名法身。

问上说真如离一切相。云何今说具足一切
诸功德相。

答虽实具有一切功德。然无差别相。彼一切
法皆同一味一真。离分别相无二性故。以依
业识等生灭相。而立彼一切差别之相。此云
何立。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分别。以不觉
故分别心起见有境界。名为无明。心性本净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7c 页 T32-0587.png
无明不起。即于真如立大智慧光明义。若心
性见境则有不见之相。心性无见则无不见。
即于真如立遍照法界义。若心有动则非真
了知。非本性清净。非常乐我净。非寂静。是变
异不自在。由是具起过于恒沙虚妄杂染。以
心性无动故即立真实了知义。乃至过于恒
沙清净功德相义若心有起见有馀境可分别
求。则于内法有所不足。以无边功德即一心
自性。不见有馀法而可更求。是故满足过于
恒沙非异非一不可思议诸佛之法无有断
绝。故说真如名如来藏。亦复名为如来法身。

复次真如用者。谓一切诸佛在因地时发大
慈悲。修行诸度四摄等行。观物同已普皆救
脱。尽未来际不限劫数。如实了知自他平等。
而亦不取众生之相。以如是大方便智。灭无
始无明證本法身。任运起于不思议业。种种
自在差别作用。周遍法界与真如等。而亦无
有用相可得。何以故。一切如来唯是法身。第
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作用。但随众生见闻
等故。而有种种作用不同。

此用有二。一依分别事识。谓凡夫二乘心所
见者是名化身。此人不知转识影现。见从外
来取色分限。然佛化身无有限量。二依业识。
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
者名受用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
无量好。所住依果亦具无量功德庄严。随所
应见无量无边无际无断。非于心外如是而
见。此诸功德皆因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
思议熏之所成就。具无边喜乐功德相故亦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8a 页 T32-0588.png
名报身。又凡夫等所见是其粗用。随六趣异
种种差别。无有无边功德乐相名为化身。初
行菩萨见中品用。以深信真如故得少分见。
知如来身无去无来无有断绝。唯心影现不
离真如。然此菩萨犹未能离微细分别。以未
入法身位故。净心菩萨见微细用。如是转胜
乃至菩萨究竟地中见之方尽。此微细用是
受用身。以有业识见受用身。若离业识则无
可见。一切如来皆是法身。无有彼此差别色
相。互相见故。问若佛法身无有种种差别色
相。云何能现种种诸色。

答以法身是色实体故。能现种种色。谓从本
已来色心无二。以色本性即心自性。说名智
身。以心本性即色自性。说名法身。依于法身。
一切如来所现色身。遍一切处无有间断。十
方菩萨随所堪任随所愿乐。见无量受用身
无量庄严土各各差别。不相障碍无有断绝。
此所现色身一切众生心意识不能思量。以
是真如自在甚深用故。

复次为令众生从心生灭门入真如门故。
令观色等相皆不成就。云何不成就。谓分析
粗色渐至微尘。复以方分析此微尘。是故若
粗若细一切诸色。唯是妄心分别影像实无
所有。推求馀蕴渐至刹那。求此刹那相。别非
一无为之法。亦复如是。离于法界终不可得。
如是十方一切诸法应知悉然。犹如迷人谓
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
为动而实不动。若知动心即不生灭。即得入
于真如之门。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第 588b 页 T32-0588.png
大乘起信论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