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众生愚矇。不可强度。真言行者。方便引
进。
二胜义者。观一切法无自性。云何无自性。
谓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
恣行三毒五欲。真言行人诚可厌患诚可
弃舍。又诸外道等。恋其身命。或助以药物。
得仙宫住寿。或复生天以为究竟。真言行
人。应观彼等业力若尽。未离三界烦恼尚
存。宿殃未殄。恶念旋起。当后之时。沈沦
苦海。难可出离。当知外道之法。亦同幻梦
阳焰也。又二乘之人。声闻执四谛法。缘觉
执十二因缘。知四大五阴毕竟磨灭。深起
厌离。破众生执。勤修本法。剋證其果。趣
大涅槃。以为究竟。真言行者。当观二
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但静意
识不知其他。又成果位。已灰身灭智。
趣其涅槃。如大虚空湛然常寂。有定性
者。难可发生。要待劫限等满。方乃发生。若
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
化城起为已=以【明】【和】*已=以【明】【和】*已已超三界。谓宿信佛故。乃蒙
诸佛菩萨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
信。下遍历诸位。经三无数劫难行苦行。然
得成佛。既知声闻缘觉。智慧狭劣。亦不可
乐。又有众生。发大乘心。行菩萨行。于诸
法门。无不遍修。复经三阿僧祇劫修六度
万行。皆悉具足。然證佛果。久远而成。斯由
所习法散致有次第。今真言行人。如前观
已。复发利益安乐无馀众生界一切众生
心。以大悲决定。永超外道二乘境界。复修
瑜伽胜上法。能从凡入佛位者。亦超十
地菩萨境界。又深知一切法无自性。云何
无自性。前已旨陈。夫迷途之法。从妄想
生。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轮回六趣者。若觉悟已。妄想止除。种种法灭。故无自
性。复次诸佛慈悲。从真起用。救摄众生。应
病与药。施诸法门。随其烦恼对治迷津遇筏达于彼岸。法亦=已【和】亦应舍。无自性故=自性故无【和】无自性故亦应舍。无自性故。
如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云。诸法无相。谓虚
空相。作是观已。名胜义菩提心。当知一切
法空。已悟法本无生。心体自如。不见身
心。住于寂灭平等究竟真实之智。令无退
失。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
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所以十方诸佛。以胜
义行愿为戒。但具此心者。能转法轮。自他
俱利。如华严经云。
「 悲光慧为主
方便共相应
信解清净心
如来无量力
无碍智现前
自悟不由他
具足同如来
发此最胜心
佛子始发生
如是妙宝心
则超凡夫位
入佛所行处
生在如来家
种族无瑕玷
与佛共平等
决成无上觉
才生如是心
即得入初地
心乐不可动
譬如大山王」
又准华严经云。从初地乃至十地。于地
地中。皆以大悲为主。如无量寿观经云。
佛心者。大慈悲是。又涅槃经云。南无纯陀。身
四佛智出生四波罗蜜菩萨焉。四菩萨。即
金宝法业也。三世一切诸圣贤。生成养育
之母。于是印成法界体性中。流出四佛也。
四方如来。各摄四菩萨。东方阿閦佛摄四菩
萨。金刚萨埵。金刚王。金刚爱。善哉。为四
菩萨也。南方宝生佛摄四菩萨。金刚宝。金
刚光。金刚幢。金刚笑。为四菩萨也。西方阿
弥陀佛摄四菩萨。金刚法。金刚利。金刚因。
金刚语。为四菩萨也。北方不空成就佛摄
四菩萨。金刚业。金刚护。金刚牙。金刚拳。为
四菩萨也。四方佛各四菩萨。为十六大菩
萨也。于三十七尊中。除五佛四波罗蜜及
后四摄八供养。但取十六大菩萨为四方佛
所摄也。又摩诃般若经中。内空至无性自性空。亦有十六义。一切有情于心质中。有
一分净性。众行皆备。其体极微妙。皎然明白。
乃至轮回六趣。变不变易。如月十六分之
一。凡月其一分明相。若当合宿之际。但为日
光。夺其明性。所以不现。后起月初。日日渐
加。至十五日圆满无碍。所以观行者。初以
阿字发起本心中分明。即渐令洁白分
明。證无生智。夫阿字者。一切法本不生义。
准毗卢遮那经疏释阿字。具有五义。一者阿
字是菩提心。二阿字是菩提行。三暗
字是證菩提义。四恶字是般涅槃义。五
恶字是具足方便智义。又将阿字。配解法
华经中开示悟入四字也。开佛知见。双
开菩提涅槃如初阿字。是菩提心义也。示
字者。示佛知见。如第二阿字。是菩提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