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实论-姚秦-诃梨跋摩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1b 页


成实论卷第十三

诃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灭诸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
入第二禅。问曰。若第二禅说灭觉观。当知
初禅必有觉观。如二禅中有喜故。三禅说
灭喜。答曰。如初禅中无苦根亦说苦根。
第二禅灭此亦如是。问曰。初禅中虽无苦
根而有诸识。诸识是苦根所依。故说初禅
苦根不灭。答曰。初禅中虽有诸识非苦根
所依。问曰。五识性是苦根所依。以性同故
说初禅有苦。答曰。若尔忧根从意识性生。
故应一切处有。问曰。今何故说二禅中苦根
灭。答曰。初禅近不定心。不定心者能生欲
界系诸识。于中生苦根。是故不说初禅苦
灭。问曰。若尔初禅亦近忧根。是忧根亦应
说若第二第三禅灭。答曰。依欲忧根从依
欲喜生。得净喜则不净喜灭。是故初禅中
无忧根。依不定生苦根。初禅近散心故
不名为灭。又如三禅无苦。亦说断苦乐
故入第四禅。是事亦尔。又行者于初禅中
定未具足。常为觉观所乱。故说二禅灭
诸觉观。内净者二禅摄心深。故散乱常不
得入内无乱心故名内净。是二禅体一心。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1c 页 T32-0341.png
无觉无观者。一心名。心行一道亦名为禅。
即是内净。得此深定故觉观不生。不如初
禅心数在觉观。故说无觉无观。定生喜乐
者。初禅以离故得喜。此中定成就故得喜。
故曰定生。问曰。初禅中喜二禅中喜有何差
别。答曰。初禅以灭忧故喜。二禅灭苦故喜。
又初禅中喜违不净喜故得。二禅中喜违
净喜故得。虽俱以爱因缘故喜。而初禅
喜弱。问曰。如是义为有漏为无漏。答曰。
皆是有漏。有我心则有喜。若无漏心则无
我。无我故无喜。问曰。无漏无喜是事不
然。佛七觉中说喜觉分。觉分但是无漏。故
知有无漏喜。又经中说。心喜者得身猗。
身猗则受乐。若无无漏喜亦应无无漏猗
乐。又佛见众僧深行善法。则生欢喜。故知
有无漏喜。答曰。汝以七觉證无漏喜。是
事不然。觉分二种。有漏无漏。如经中说。行
者听法时能断五盖。修七觉分。又觉名无
学智。若为觉行不净等法。皆名觉分。汝
说亦不应有无漏猗者。先生喜已后得无
漏。谓如实知见。又非一切猗皆因喜生。如
三禅已上无喜亦有猗。又我等不说离智
别有受法。此无漏智初来在心说名为乐。
是故有无漏乐。但不因喜生。又经中说。除
身心粗重名猗。得无漏时身心调适。是故
有无漏猗。又佛常行舍心。是故言佛有喜。
此事应明。又若人无我我所则无喜。若罗
汉有喜。亦应有忧。而实无忧故知无喜。
问曰。如初二禅有喜无忧。罗汉亦尔。有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2a 页 T32-0342.png
喜无忧有何咎耶。答曰。诸禅定中有忧如
根义中说。忧喜乃至有顶。苦乐随身乃至
四禅。又趣三禅中说离喜行舍。故知无无
漏喜若有云何言离。又无漏心不应有喜。
喜皆依假名想分别。有问曰。若尔则初二禅
中无无漏受。经中说。初禅二禅但有喜未
有心乐。今喜亦无复何所有。答曰。此喜离
喜等不说无漏禅。更有经说无漏禅。所谓
行者。何相何缘。入初禅不念是相是缘。但
观初禅中所有色受想行识。如病如痈乃至
无我。问曰。如病如痈如箭痛恼。此四是世
间行非无漏。是故汝以此经为證。不能成
无漏也。答曰。此四行皆是苦之异名。故名
无漏。问曰。学人亦无无漏喜耶。答曰。若在
道心尔时无喜。在俗则有。无学常无。问曰。
经中说。以喜乐心能得四谛。云何言无无
漏喜。答曰。无我心即名为乐。行者得无我
心。破坏颠倒知真实故。心则快乐无别有
喜。又此经明不以喜能得实智。故如是
说。

*** 三禅品第一百六十七

离喜行舍忆念安慧受身乐。是乐圣人亦
说。亦舍忆念行乐入第三禅。问曰。何故离
喜。答曰。行者见喜能漂故离。又此喜从
想分别生。喜动转相。从初已来苦常随逐。
以此故离。又行者得寂灭三禅故舍二禅。
又从喜生乐浅。离喜生乐深。如人于妻子
等不能常喜。以喜从想分别生故。乐不
从想分别生故。能常有。行者亦尔。喜初来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2b 页 T32-0342.png
则以为乐。后则厌离。问曰。若人为热所恼
则以冷为乐。行者为何苦所恼。故以三
禅为乐。答曰。二禅中喜是发动相如刺
棘。行者为此喜所恼。故于无喜定中而
生乐心。问曰。随有热苦则以冷为乐。若
得离热冷则非乐。行者若以离喜。何故
于三禅中犹生乐心。答曰。生乐二种。或由
苦在。如有热苦则以冷为乐。或由离苦
如离怨憎。如佛离拘舍弥比丘言我安
乐。是事亦尔。得离动相故于二禅生乐。
如离五欲故以初禅为乐。行舍者。以离
喜故心得寂灭。行者先深著喜心多散乱。
今得离故其心寂灭。故说行舍。忆念安慧
者。于喜过中此二常备。不令喜来破坏。又
忆念者。忆念喜安慧见喜中过。受身乐者。
离喜行舍舍即是乐。以无动求故。是乐不
从想分别生。故名身受乐。圣人亦说。亦舍
者说名随世人。故说名为乐。如说非想非
非想处心。不贪著故舍。忆念行乐者。是人
知舍。谓见喜过而生厌离。故得妙舍。又忆
念亦妙。谓能念喜过。此中亦应说安慧。与
念同行故不说。乐者是第一乐。是故圣人
亦说亦舍。问曰。三禅中有受乐。何故说
舍乐。答曰。我此论中不说离受别有舍
乐。受乐即是舍乐。问曰。若尔第四禅中应
说受乐。以有舍故。答曰。我说四禅亦有
受乐。但为灭第三禅乐故如是说。问曰。
若俱是受乐。何故初禅二禅名喜。三禅名
乐。答曰。以想分别故名喜。无想分别故名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2c 页 T32-0342.png
乐行者于第三禅心转摄故。无想分别故
名为乐。又得三禅寂灭转深。故名为乐。
如说动求心圣人名苦。动名分别言此是
乐。

*** 四禅品第一百六十八

除断苦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
入第四禅。问曰。若先断苦何故于此中说。
若必欲说应言先断。如先灭忧喜。答曰。
四禅名不动欲成此不动相故。说无四
受。所以者何。动名发动。行者为苦乐所
侵则心动。心动则生贪恚。故断苦乐。令
心不动。问曰。若第四禅受利益最大。何故
不名为乐。答曰。是受寂灭故说不苦不乐。
随心念知此是乐则名为乐。得第四禅
离三禅乐。故不以为乐。舍念清净者。此中
舍清净。以无求故。三禅有求谓此是乐。
又此禅中念亦清净。所以者何。三禅中以著
乐故忆念散乱。至第四禅中贪乐断故。
忆念清净。问曰。何故四禅不说安慧答曰。
若说忆念清净。当知已说安慧。以此二法
不相离故。又此是禅定道非智慧道。安慧
是慧故不说。第三禅后分中亦不说安慧。
但说行舍忆念乐。不说行舍念慧乐。又此
忆念能成禅定。若人定未成时要以取想忆
念能成。所以独说。又得上功德舍下功德。
不须思惟故不说慧。问曰。不苦不乐受是
无明分。四禅中多与慧相违。故不说慧。
答曰。若尔不苦不乐受不应为无漏。乐受
是贪分故亦无无漏。问曰。三禅中为违自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3a 页 T32-0343.png
地过故说安慧。为违他地过故说忆念。
四禅自地无如是过。故不说安慧。答曰。四
禅亦有贪等过故应说安慧。是中贪过细
微难觉。故必应当说。馀地中亦应说而不
说。故知应如我答。问曰。何故四禅出入息
灭。答曰。息依身心。何以知之。随心细时喘
息亦细。四禅心不动。故出入息灭。又如人
疲极。若担重上山则喘息粗。息时则细。四
禅亦尔。以无动相心止息。故出入息灭。
有人言。行者得四禅四大故。身诸毛孔闭。
是故息灭。此事不然。所以者何。饮食汁流
充遍身中。若诸毛孔闭则不应行。而实不
可。故知四禅心力能令息灭。问曰。四禅中
无乐受。是中云何有爱使。经中说乐受中
爱使。答曰。是中有细乐受。但断粗乐。故说
不苦不乐。如风动灯。若置密室则名不
动。是中必有微风。然但无粗风故名不
动。四禅亦尔。必有细乐。断粗苦乐故。名
不苦不乐。

*** 无边空处品第一百六十九

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一切异相入
无边虚空处。色相名色香味触相。行者以何
故过。谓此色中有对有碍。及诸异相。谓钟
鼓等。此诸相是种种烦恼种种业种种苦因。
以此故过。若过一切色相则有对相灭。有
对相灭则无异相。是中略故。不说过此故
此灭。复有人言。一切色相者。即是眼识所
依止相。有对相者。是耳鼻舌身识所依止
相。异相者是意识所依止相。此事不然。所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3b 页 T32-0343.png
以者何。若言灭有对相。则已摄色。何故别
说。又离色相对相。无别有意识所依止色。
是故不应别说异相。应如先说。入无边虚
空处者。行者以色相逼闹疲惓故观无边虚
空。内取眼鼻咽喉等虚空相。外取井穴门向
树间等虚空相。又观身死弃之冢间。火烧灭
尽。若鸟狩食啖虫从中出。故知此身先
有虚空。问曰。是虚空定以何为缘。答曰。初
缘虚空成已自缘诸阴。亦缘他诸阴。所以
者何。以悲为首作如是念。众生可悯为色
相所恼。问曰。此定何众生缘。答曰。缘一切
众生。问曰。是行者离色相。云何能缘欲色
众生。答曰。是行者能缘色。但于色中心不
通畅。不乐不著。如经中说。若圣人深见忆
念五欲。于中不乐不通不著。畏没退还如
烧筋羽。若念泥洹心则通畅。此人如是亦
能缘色。但不贪乐。又如行者虽离色相
以虚空边能缘四禅。如无色定能缘无漏
色。是中无过非烦恼处。故馀亦应尔。问曰。
虚空是色入性。云何缘此能过色相。答曰。此
定缘无为虚空。故能过色。问曰。此定不缘
无为虚空。所以者何。此定方便中说缘眼
等中空。故知缘有为虚空。又经中不说无
为虚空相。但说有为虚空相。所谓无色处名
虚空。是故无无为虚空。答曰。色性不名虚
空。所以者何。经中说虚空无色不可见不可
对。问曰。更有经说。因明知虚空。除色无
有馀法因明可知。答曰。无色名虚空。诸
色以明可知。是故因明则知色无。非有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3c 页 T32-0343.png
虚空。又于闇中亦知虚空。盲人以手亦知
虚空。又以杖亦知此是虚空。故知虚空非
是色性。色不以此等因缘可知。又色是有
对虚空无对。又以火等能尽灭色。而不能
灭虚空。若虚空灭更名为何法。问曰。若
有色生则虚空灭。如起墙壁是中则无复
有虚空。答曰。此中色生。是色竟无所灭。所
以者何。色无名虚空。无法不可更无。是故
色不灭空。又汝言虚空是色。此中无有因
缘可令是色。问曰。现见门向等中虚空。现
见事中不须因缘。答曰。虚空不可现见。
先已破故。所谓闇中亦可知等。问曰。若虚
空非色为是何法。答曰。虚空名无法。但无
色处名为虚空。问曰。经中说。因六种故众
生受身。又说。虚空名不可见无色无对。若
无法。不得作如是说。无有说兔角。名不
可见无色无对。答曰。若实有法皆有所依。
如名依色色亦依名。虚空无依故知无法。
汝言空种是亦不然。所以者何。色碍于色
是色得异色无。故得增长。以此义故。佛
说因六种众生受身。汝言虚空无色无形
无对。亦以破诸物。故作如是说。不说有
虚空相。汝言无有说兔角。为不可见无色
无对。是亦不然。所以者何。皆由虚空得
有所作去来等事。兔角等中无如是义。问
曰。心亦如是。无色无形无对可言无耶。
答曰。心有作业谓能取缘。虚空无业。但以
无故得有所作。故知无法。是故此定初
缘虚空。问曰。此定能缘何地。答曰。缘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4a 页 T32-0344.png
一切地及缘灭道。问曰。有人言。诸无色定
虽能缘灭。但缘比智分灭不缘现智分灭。
是事云何。答曰。缘一切灭。以现法智缘现
在自地灭。以比智缘馀灭。道亦如是。能缘
一切法故。问曰。生无色界众生。能起馀地
心不。答曰。能起馀地心及无漏心。问曰。若
尔云何不没。答曰。住业果报中。故能不没。
如欲色界中神通力故。住异色异心而能
不没。彼中亦尔。问曰。无边虚空定与虚空
处一切处。有何差别。答曰。欲入虚空定方
便道名一切。入定成已名虚空定。是中定因
果。是地一切有漏无漏。若定非定若垢若净。
皆名无边虚空处。

*** 三无色定品第一百七十

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无边识处。行者深厌
色。故亦舍色治法如人渡河已亦弃船去。
如得出贼欲远舍去。行者亦尔。虽因空
破色亦欲远去。无边识者。行者以识能缘
无边虚空则识无边。是故舍空缘识。又如
为色疲倦故缘虚空。如是为虚空疲劳
欲止息故。但缘于识。又此人以识能缘空
故。谓识为胜。故但缘识。行者以识随缘随
时故有无边疲惓。厌离欲还破识。故入
无所有处。作如是念。随有识则苦。我若有
无边识。必当有无边苦。是故摄缘识心。心
微细故谓无所有。复作是念。无所有即是
想。想为苦恼如病如痈。若无想复是愚痴。
我若见无所有即为是有。故于诸想未得
解脱。行者见想为衰患无想为痴。寂灭微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4b 页 T32-0344.png
妙。所谓非想非非想处。凡夫常怖畏无想以
为愚痴。是故终无能灭心者。有人言。无想
众生亦能灭心。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色
界中能灭心者。无色界中何故不能。问曰。
色界有色故能灭心。无色界中先已灭色。
今复灭心。若见色心俱灭则惊怖迷闷。答
曰。若在彼中不能灭者。于此间生则应
能灭。如灭尽定。问曰。是灭心果无想。是故
若灭色心则为永失。答曰。灭尽定亦有有
心果。此事亦尔。又若果不断亦名住于果。
如在变化色。变化心中还生果。故不名永
灭。是故色界中不应说灭心。若说者无色
界中亦应当说。又无想定中心不应灭。所
以者何。行者要厌离心故能灭心。若厌心
者。尚不应生无色界中。况生色界。又凡夫于心深生我想。如经中说。凡夫长夜贪
著此心。谓之为我。是故不能无馀厌离。又
经中说。外道能说断灭三取。而不能说断
我语取。是故不能灭心。又若正知因缘
法者。能得心空。如猿喻经说。凡夫或能离
身。而不能离心。宁观身常勿观心常。所
以者何。眼见是身或住十岁乃至百年。所
谓若心若意若识。如事念念生灭变异。如
猿猴缘树舍一枝攀一枝不住一处。若
圣弟子于中正观因缘法故。能知无常。又
知因缘法者。以受差别故。能分别识。诸外
道辈以无分别因缘智故。不能灭心。又
凡夫离色不离心。故不得解脱。若俱能
灭心。复以何故不得解脱。又凡夫人怖畏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4c 页 T32-0344.png
灭故。于泥洹中终不能生安隐寂灭想。
如经中说。无我无所有。是凡夫人深怖畏
处。又于无想中生愚痴心。若于泥洹不
生寂灭安隐想者。云何当能灭心。又凡夫
法要因上地能舍下地。是故无能灭心因
缘。但以定力细想现前心不觉故。自谓无
想。若起粗想即时退堕。如少智人名曰无
智。如食少咸名为无咸。如迷闷失念。蛰
虫冰鱼。如说非想非非想处。此中亦尔。虽
实有想随世俗故说名无想。

*** 灭尽定品第一百七十一

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身證想受灭。问曰。
何故诸禅中不说过一切。无色定中不说
灭耶。答曰。我说诸禅定中皆有觉观喜
乐等法。是故不说过一切也。问曰。无边
虚空处有色心。此事已明。故无色中亦不应
说过一切。答曰。若入无边虚空定中。得
脱色心。而不得脱觉观等法。复有人言。
若说过灭没。皆义一而异名。又无色中定
心坚固。下地中心为散乱所坏。是故不说
过一切。问曰。若俱说有刺棘谓色相等。
何故说心坚固耶。答曰。虽俱说刺棘亦名
第四禅为无动。如是无色定中定力大故。
得名坚固。问曰。学人不应得灭尽定。以
未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故。答曰。学人能
见非想非非想处一切行灭。但未能令其
不生。故得说过。问曰。若此中意以泥洹为
灭者。汝先言九次第中灭是心心数灭。是
则相违。答曰。灭定二种。一者诸烦恼尽。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5a 页 T32-0345.png
二烦恼未尽。烦恼尽者在解脱中。烦恼未尽
者在次第中。一灭烦恼故名灭定。二灭心
心数法故名灭定。灭烦恼是第八解脱。亦
名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名灭一切想令不
复生。此中虽灭诸想。有馀结故不能令
更不生。问曰。若行者以九次第定能灭心
者。须陀洹等云何能證心灭法耶。答曰。九
次第中灭名为大灭。若人善修诸禅定。道心
力强故能得此灭。若无斯力则但有灭。不
能如是为大力故。说次第定。馀处亦有
心灭。如第四禅中能灭心心数法入于无
想。初禅等中何故无灭。又馀处亦应有灭
心义。如经中说。须陀洹等皆能證灭。但心
灭名灭。更无馀法灭。故知离此九地亦有
心灭。问曰。若灭尽定能灭一切心心数法。
何故但说想受灭耶。答曰。一切心皆名为
受。是受二种。一想受。二慧受。想受名有为
缘心。以想行假名法中故。假名二种。一因
和合假名。二法假名。是故一切有为缘心皆
名为想。慧受名无为缘心。是故若说想受
灭者。则为说一切灭。问曰。一切心心数法
中受想最胜。是故独说。所以者何。烦恼有二
分。一爱分。二见分。受生爱分。想生见
分。又欲色界中受胜。无色界中想胜。是故但
说二种。又诸识处中但说受想。识处从心
起故即名为行。又若说受想灭则说一切
心心数灭。以诸心数不相离故。答曰。不
然。汝言胜故独说。应当说心。所以者何。处
处经中说。心为王。亦是二分烦恼所依。亦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5b 页 T32-0345.png
以心差别故名为受想。故应说心。又说心
则易。是故汝说非也。问曰。此定何故说身
證耶。答曰。八解脱皆应说身證。又是灭法
非言所了故说身證。如触水者则知冷
相。非闻能知。此事亦尔。又此是无心法。故
应以身證。问曰。汝说灭定是无心法。此义
不然。所以者何。入此定者是众生。世间无
有无心众生。是故不然。又经中说。命热识
此三法常不相离。故无灭心。又一切众生
皆以四食得存。入灭尽定则无诸食。所以
者何。是人不食揣食。触等亦灭。故无食也。
又心从心生。若此心灭馀心不生。无次第
缘故。后心云何更生。又心但入无馀泥洹。
断相续时灭。非馀处灭。如经中说。以色
过诸欲。以无色过色。以灭过诸作念思
惟。心为作念思惟。要以灭能过。得有馀泥
洹则垢心灭。得无馀泥洹则无垢心灭。此
是佛法正义。又入灭定者不名为死。心
灭名死。若灭心还生。死者亦应更生。然则
终无有死。若灭心还生。入泥洹者亦应还
生。然则终无解脱。而实不然。故心不灭。答
曰。汝言无无心众生。虽同无心而异于死。
如经中。问入灭尽定者。与死有何差别。
答曰。死者命热识三事都灭。入灭尽定者
但心灭而命热不离于身。故知应有无心
众生。又是人心得常在。以得力故亦名有
心。不同木石。汝言三事不相离者。为欲
色界众生故。说无色界中有命有识而无
热。又入灭尽定者。有命有热而无识。即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5c 页 T32-0345.png
此经中亦说识离于身。是故若言三事不
相离者。随有处说。汝言无食云何存者。
此身已先意思食故住现在。以冷等触故
能持身。汝言心因心生心与异心作因。作
因已灭。是故能生异心。问曰。云何灭心能
生异心。如眼已灭则不能生识。答曰。如
已灭业能生果报。是事亦尔。又意与意识
二事相碍。眼与眼识不如是。是故非因。汝
言断相续时心灭。是事不然。灭有二种。
色灭心灭。或色灭非心。如无色中。或心灭
非色。如入灭定。或色心俱灭。如断相续
时。汝言入灭尽定不名死者。是人命热。不
灭死者三事都灭。是则为异。又此人因命
热故心能更生。死者不尔。汝言若灭心还
生则无解脱。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入泥洹
者。先业所受命热识灭不期更生。此人命
热不灭。先期心生。如灭尽定品中说。入灭
尽定者。因是六入及身命故还能起。是故
心能更生。入泥洹者心更不生。故知此定
无心。问曰。何故施起此定者能得现报。
答曰。从此定起心深寂灭。如经中说。起灭
定者心顺泥洹。又是人禅定力强。依此定
故智慧亦大。智慧大故能令施者得胜果报。
如人供养百千声闻不如一佛。是中皆以
智慧为胜。不在断结。是事亦尔。又入此
定者。以多善法勋修其心。故生大果。如
善治田所收必多。又施能厌世者。则得
大报。起灭定者深恶世间。是故供养为胜。
又施净心者得大果报。非垢心者。此人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6a 页 T32-0346.png
不以假名垢心。是故供养得大果报。又是
人常在第一义谛。馀人住于世谛。又此人
常住无诤法中。所以者何。有为缘心则有诤
讼。又如经中说。稊稗害禾。贪欲害心。是故
施无欲人得大果报。贪欲因缘谓假名相。
起此定者缘泥洹故。离假名相。又经中说。
若人受檀越供已入无量定。是檀越以此
因缘得无量福。起灭定者。缘泥洹心是
名无量此灭亦是无量。得无量福。故能得
现报。又以八功德严此福田。泥洹缘心是
真正见。馀分随从。是故能生现报。问曰。有
人言。灭尽定是心不相应行。亦名世间法。此
事云何。答曰。如上说。起此定者有深寂灭
等诸功德。是功德世间所不应有。问曰。灭
尽定名为遮法。以此法故令心不生。是
故应名心不相应行。如铁得火则无黑相
离火还生。此事亦尔。答曰。若尔者泥洹亦
应是心不相应行。所以者何。因泥洹故馀
阴不生。若泥洹非心不相应行者。此定亦
不应名不相应行。但诸行者法应如是。入
此定中随所愿故心能不生。是故不应说
名不相应行。问曰。此定如是次第入者。亦
应次第起耶。答曰。亦次第起渐入粗心。问
曰。经中说初起灭尽定者。触三种触。所谓
无动无相无所有。何故如是。答曰。无为缘心
中所有触名无动无相无所有。无动即是空。
有为缘心轻故有动。所谓取色受等。空中无
相。无相中无贪等所有。此无心者初缘泥
洹。后缘有为。故说起时触三种触。问曰。有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6b 页 T32-0346.png
人言。入灭尽定心是有漏。起定心或有漏
或无漏是事云何。答曰。非有漏。行者欲入
此定。先来破坏一切有为破已故入。起时泥
洹缘心现前。故知俱是无漏问曰。经中说。行
者入灭尽定不自念入。起时亦不自念。
若尔云何能入。答曰。常修习故定力坚强。虽
不自念而能得入。又此行者从断有为尔
来入灭。若不制心令缘有为。则不名入。
是故经说。入此定者先调习心。故能得入。
问曰。若无异空可得修无为缘心更得何
利。答曰。久修习故定则坚固知见明了。如有
为缘心见念念灭。亦无异念念灭。但久修习
则心坚固。此事亦尔。

*** 十一切处品第一百七十二

不坏前缘心力自在名一切处。行者取少
相已。以信解力令其增广。所以者何。此摄
心力。若入实中。则皆能令空。入信解中皆
能令随先所取相。问曰。何者是信解性。答
曰。青等诸色无量。略说其本有四。地等四
大是。四色本能破此八事。是名虚空。以识
能知无边空。故亦名无边。所以者何。非有
边法能取无边。是名为十。问曰。地中实有
水等。行者云何能观但是地耶。答曰。久习
此观常取地相。后但见地不见馀物。问曰。
行者所见地相实为地不。答曰。以信解力
故见为地。非实为地。问曰。若变化力有
所变化亦非实耶。答曰。变化以定力成。故
所作皆实。所谓光明及水火等。问曰。有论师
言。八一切处但在第四禅中。是事云何。答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6c 页 T32-0346.png
曰。若在欲界及三禅中。有何咎耶。后二一
切处各当自地。此十皆是有漏。以不坏缘
故。问曰。虚空相非破色耶。答曰。行者亦以
信解取眼鼻等空相为空。不能直破实
色。是故亦名信解。问曰。经中说。入一切地
定者。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何故作如是
念。答曰。行者见心遍满故生此念。一切是
我。问曰。有人言。此定但缘欲界系地等。是
事云何。答曰。若缘一切欲色界系地等有何
咎耶。假令此定更缘馀法。复有何咎。又此
定是信解观虚妄缘无有不虚地等。问曰。
佛弟子亦观地等。是事云何。答曰。学人若观
皆为破坏。问曰。实非一切皆是地等。云何
此定非颠倒耶。答曰。此观中有痴分。以此
观中起我见故。不净等观虽非真实而随
顺离欲。此观不尔。故有痴分。问曰。何故不
观受等无边。但观识耶。答曰。可取是地等。
取者是识。是故见识不见受等。又先说受
等皆心之差别。又行者不见受等遍满。以
不一切处受苦乐故。佛弟子若行此定。
为坏缘故。所以者何。此缘是行者所贪著
处。若不破坏则同凡夫。

*** 无常想品第一百七十三

无常想苦想无我想食厌想一切世间不可乐
想不净想死想断想离想灭想。无常想者。谓
无常法中定知无常。问曰。何故一切无常。答
曰。是一切法皆从缘生。因缘坏故皆归无
常。问曰不然。有法虽从缘生而非无常。
如外经说。为三祠者得生常处。又梵世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7a 页 T32-0347.png
身常。答曰。汝法中亦说。释提桓因。能作百
祠亦复退堕。又偈中说。多诸帝释等造过百
千祠。皆悉无常尽。百千祠者犹不在。故知
三祠非常。又释提桓因及天王等身分亦尽。
是故从缘生法无有常者。又汝法中以韦
陀为贵。韦陀中说由智慧。故得不死法。
如说见日色大人过于世性。先随顺此人
意。能得不死道。更无馀道。小人神小大人
神大。常在身中。若人不知此神相者。虽复
读诵韦陀等经无所益也。又梵世身皆是
无常。何以知之。汝法中说。梵王亦常祀祠
持戒。为诸功德。若知身常何故为福。又闻
汝经中说。诸梵王有恶淫欲。若有淫欲必
有瞋等一切烦恼。若有烦恼必有罪业。
如是罪人云何当能得常解脱。又非一切
神仙皆为天祠。亦不一切行梵天道。若此
是常则尽应为之。又一切万物皆悉无常。所
以者何。若地水火风大劫尽时更无有馀。
又时转如轮。故知无常。又成就戒定慧等无
量功德。诸大圣人定光佛等及辟支佛摩诃
三摩等劫初诸王。皆悉无常。当有何物常
耶。又佛自说。一切生法皆无常定相。如牛
粪经中说。佛以少牛粪示诸比丘。无尔所
色常定不变。是经中广说释梵转轮诸王果
报亦尽。故知一切无常。又三界一切皆有
寿量。阿鼻地狱极寿一劫。僧伽陀地狱寿
命半劫。馀则或多或少。龙等极多亦寿一
劫。饿鬼极多寿七万岁。弗于逮寿二百五
十岁。拘耶尼寿五百岁。郁单越定寿千岁。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7b 页 T32-0347.png
阎浮提寿或无量劫或十岁。四天王天寿
五百岁乃至有顶寿八万劫。故知三界一切
无常。又以三种信信知无常。现见中无有
法常。圣人所说中亦无法常。比知中亦无
有常。要先现见后比知故。又若有处常。何
有智者灭一切法而求解脱。谁不欲与所
爱常共同止受诸乐者。而实智者皆求解
脱。故知生法无得常者。又复当说一切生法
皆念念灭。尚无暂住况有常耶。问曰。修
无常想能办何事。答曰。能破烦恼如经中
说。善修无常想。能坏一切欲染色染及无色
染掉慢无明。问曰不然。此无常想亦增贪
欲。如人觉知盛年不久。则深著淫欲。知
华不久鲜则速用为乐。知他妙色非已常
有。则驶增淫欲。如是随知无常则生贪
著。故无常想不坏贪欲。亦有人知无常
故而为杀等。又乃至畜生皆知无常。而亦
不能破诸烦恼。是故修无常想无所利
益。答曰。以无常故生别离苦。失盛年安乐
寿命富贵。智者以此则不生喜心。无喜心
故不生贪心。因受故爱受灭则爱灭。故无
常想能断贪欲。又若法无常即为无我。行者
能观无常无我则不生我心。无我心故无
我所心。我我所无故何所贪欲。又能修习无
常想者。于自他身见念念死。云何生贪。
又行者随所求事皆无常坏败。则为所诳。
以虚诳故不生贪著。如小儿尚知空捲
诳故不生贪著。又众生不喜不牢固事。
如人不憙朽故器物。亦如女人闻某男子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7c 页 T32-0347.png
命不过七日。虽复盛年端正尊贵势力。谁
当喜者。是人正以无常想故不生贪著。又
智者常习别离想。故不乐和合。所以者何。
智者忆念退堕等苦。乃至天欲尚不生贪。
但求解脱。汝言无常增贪欲者。是事不然。
若人未断我慢。见外物无常故生忧悲。失
所爱惜故生贪求。是凡夫人除舍欲乐。更
不知离苦。犹如婴儿为母所打还来趣母。
智者知苦因犹在苦不可灭。即舍苦因。
所谓五阴。又此行者坏裂内阴得无我心。
虽失外物不生忧恼。得无我者。更何所
求。无常想者亦无所求。又此无常想若未
能生苦无我想。则不名具足能破烦恼。故
经中说。应一心正观五阴无常。若不坏内
阴见外物无常。以有我心故生忧悲。此则
不名正观。又人虽见无常亦不生厌离。
如屠猎等。是人虽知无常不名善习。又人
虽能正观而不能常勤修习。则贪心间错。
故说一心。又人少修无常而多烦恼则不
能坏。如药少病多。此事亦尔。故说一心正
观无常能破烦恼。又知法无常。是名真智
慧。真智慧中无有贪等烦恼。所以者何。
以无明因缘故有贪等。当知无常非增贪
欲。又无常想能灭一切烦恼。行者若知此物
无常。则无有贪。又知此人必自当死何为
生瞋。何有智人瞋将死者。又若法无常。云
何以此而生高心。又知诸法无常性故。则
不生痴。以无痴故亦无疑等。故知无常相
违诸烦恼。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8a 页 T32-0348.png

*** 苦想品第一百七十四

若法侵恼是名为苦。是苦三种。苦苦坏苦
行苦。现在实苦。谓刀杖等。是名苦苦。若爱
别离时所有苦生。谓妻子等。是名坏苦。若
得空无我心。知有为法皆能侵恼。是名
行苦。随此苦心名为苦想。问曰。若修苦想
得何等利。答曰。是苦想有厌离果。所以者
何。修苦想者无依贪憙。无此喜故则无
有爱。又行者若能知法是苦则不受诸行。
若法虽无常无我不能生苦。则终不舍。以
苦故舍。以舍苦故于苦得脱。又一切众生
最所怖畏。所谓是苦。若少壮老年贤愚贵贱
知此苦相。皆生厌离。一切行人于泥洹中能
生安隐寂灭心者。皆于生死生苦想故。何
以知之。若众生为欲界系苦所恼。则于初
禅生寂灭想。如是展转乃至有顶苦之所
恼。则于泥洹生寂灭想。又生死中所有过
咎。谓苦是也。如经中说。色中过者。谓色无
常坏败苦相。又以无明故贪著此苦。何以
知之。众生于真苦中生乐想故。深生苦
想。则得厌离。是故佛言。我为能觉苦者
说苦谛。此中佛因世谛示如是义。随一切
天人世间生乐想处。我诸弟子于中生苦
想。生苦想已则能厌离。又极愚痴处。谓于
苦中而生乐想。以此想故。一切众生往来
生死。心识恼乱。若得苦想则得解脱。又以
四食能致后身。以此苦想能断诸食。如子
肉食。如无皮牛食。如火聚食。如百槊刺食。
如是说四食中皆是苦义。以此苦想能断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8b 页 T32-0348.png
诸食。又修苦想者意不乐住四识处中皆
见苦故。如痴蛾投火以乐想故。智者知火
能烧则能远离。凡夫亦尔。无明痴故投后身
火。智者以苦想故能得解脱。又一切三界
皆是苦苦因缘。于中苦受是苦能生苦受。
是苦因缘。虽不即苦久必能生。是故当观
世间一切皆苦。生厌离心。不受诸法。则得
解脱。

*** 无我想品第一百七十五

行者见一切法皆破坏相。若著色为我。是
色败坏知是败坏相故。则离我心。受等亦
尔。如人为山水所漂有所揽捉皆断脱
失。行者亦尔。所计为我见此物坏则知无
我。是故于无我中修无我想。问曰。修无我
想得何等利。答曰。修无我想者能具苦想。
凡夫以我想故。于实苦中不能见苦。以
无我想故。于少苦中尚觉其恼。又于无我
想故能行舍心。所以者何。以我想故畏我
永失。若能实知但失于苦。无我可失则能
行舍。又以无我想能得常乐。所以者何。
一切无常。是中若生我我所心。则谓我当
无。我所亦无。则常有苦。若作是念。无我我
所。诸法坏时则不生苦。又行者以无我想
故心得清净。所以者何。一切烦恼皆从我
见生。以此事益我故生贪欲。此事损我故
生瞋恚。以此是我即生憍慢。我命终后当
作不作即生见疑。如是皆以我故起诸烦
恼。以无我想故诸烦恼断。烦恼断故心得
清净。心清净故能等金石栴檀刀斧称赞
二禅品第一百六十六¶ 第 348c 页 T32-0348.png
毁骂。心离憎爱安隐寂灭。故知无我想者
心得清净。又除无我想更无馀道能得解
脱。所以者何。说有我者若知无我无我所
有。能生如是决定心时。即得解脱。问曰
不然。或以无我想更生贪心。如贪女色
皆以非我亲故随以非我能集罪福。所以
者何。自损益身则无罪福。答曰。有我心者
能生贪欲。于自身中生男子相。于他身中
生女人相。然后贪著。又贪著之起。皆由
假名。彼相即是假名。故非无我而生贪心。
又无我心者不集诸业。如阿罗汉断我想
故诸业不集。此无我想能断一切烦恼及业。
故应修习。
成实论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