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发菩提心集-唐-慧沼一赞受戒门¶

一赞受戒门¶ 第 383c 页


劝发菩提心集卷中

翻经沙门慧沼撰

一赞受戒门 二显过劝持戒门 三明护戒
门 四受意门 五说受益门 六正受门
 七受戒得益门 八受十善戒门 九赞忍护
一赞受戒门¶ 第 384a 页 T45-0384.png
戒门 十白衣五戒门 十一供养门 十二
供养见利门 十三障治门 十四胜劣门
 十五善友门 十六杂行门 十七妇德门

* 一赞受戒门

智度论十三云。若慈悯众生故。为度众生故。
亦知戒实相故。心不倚著。如此持戒。将来令
人得至佛道。如是名为得无上佛道戒。若人
求大善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何
以故。譬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
地而住。戒亦如是。戒为一切善法住处。譬如
无足欲行。无翅欲飞。无船欲度。是不可得。若
不持戒欲得好果。亦复如是。若人弃舍此戒。
虽山居苦行食果服药。与禽兽无异。人虽贫
穷。而能持戒。胜于富贵。而破戒者华香木香
不能远闻。持戒之香周遍十方。持戒之人具
足安乐。名声远闻。天人爱敬。现世常得种
种快乐。若欲天上人中富贵长寿。取之不难。
持戒清净所愿皆得。复次持戒之人常得今
世人所敬养。心乐不悔。衣食无乏。死得生天。
后得佛道。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
切皆失。譬如有人常供养天。其人贫穷。一心
供养。满十二岁。求索富贵天悯此人。自现其
(广说如常也)。复次持戒之人人所乐施不惜财物。
不修世利而无所乏。得得生天上十方佛前。
入三乘道而得解脱。唯种种邪见而持戒者。
后无所获。复次持戒之人。虽无兵杖。众苦
不加。持戒之财无能夺者。持戒亲亲虽死不
离。持戒庄严胜于七宝。以是之故。当护于戒
如护身命。如爱重宝。破戒之人受苦万端。如
一赞受戒门¶ 第 384b 页 T45-0384.png
向贫人破瓶失物。以是之故。应持净戒。

* 显过门

复次持戒之人观破戒人罪。应自挽励一心
持戒。云何名为破戒人罪。破戒之人。人所不
敬。其家如冢。人所不到。破戒之人失诸功德。
譬如枯树。人不爱乐。破戒之人如霜莲华。人
不喜见。破戒之人恶心如恶罗刹。破戒之人。
人不归向。譬如渴人不向枯井。破戒之人心
常疑悔。如犯罪人常畏罪至。破戒之人如田
被雹。不可依仰。破戒之人譬如苦瓜。虽形
似甘种。而不可食。如贼聚落。不可依止。如大
病人。人不欲近。譬如恶贼。难可亲近。譬如火
坑。行者避之。如毒蛇不可触。如大海。如破
船。如吐食。譬如恶马在善马中。与善人异。如
驴在牛群中。破戒之人在精进众中。譬如儜
人在健儿中。破戒之人虽似比丘。譬如死尸
在眠人中。是故行者。应当一心坚持禁戒。

* 劝持门

智度论问云。人能以力胜人。并国杀怨。或田
猎皮肉。所济处大。今不杀生。得何利益。答得
无所畏。安乐无怖。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
无害于我。以是故无怖无畏。好杀之人设位
极人王。亦不自安。持戒之人单行独游无所
畏难。复次好杀之人。有命之属皆不喜见。若
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行者思惟。
我自惜命爱身。彼亦如是。与我何异。以是之
故不应杀生。若杀生者。为善人所呵。怨家所
嫉。负他命故。常有怖畏。为彼所憎。死时心
悔。当堕恶道。若出为人。常当短命。假令后世
一赞受戒门¶ 第 384c 页 T45-0384.png
无罪。不为善人所呵。怨家所嫉。尚自不应故
夺他命。何以故。善人之相所不应行。何况两
世有罪弊恶果报。复次杀生为罪中之重。何
以故。人有死急。不惜重宝。但以活命为先。譬
如价客入海采宝。垂出大海。船破宝失而自
庆喜。众人怪言。汝失财物。裸形得脱。云何喜
言几失大宝。答一切宝中人命第一。人为命
故求宝。不为财故求命。以是故。佛十不善
道等中杀最在初。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
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
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故。诸罪杀罪
重。诸功德不杀胜。又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
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形种种考掠。以护寿
命。又佛说有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复次行慈
三昧。其福无量。水火不害。刀杖不伤。一切恶
毒所不能中。以五大施故。所得如是。又复次
杀生有十种罪。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杀生
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
绝。二众生憎恶。眼不喜见。三常怀恶念。思惟
恶事。四众生畏之如见蛇。五睡时心怖。觉
亦不安。六常有恶梦。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
死。八者种短命因。九者身坏命终堕泥犁中。
十者若出为人。常当短命。问若不侵我杀心
可息。若为侵害是当云何。答曰。应量轻重。若
人杀己先自思惟。全戒利重。全身利重。破戒
为失。丧身为失。如是思惟已。知持戒为重全
身为轻。若苟免全身。身何所得。是身名为老
死薮。必当坏败。若为持戒失身。其利甚重。又
复思惟。我前后失身。世世无数但为财利诸
一赞受戒门¶ 第 385a 页 T45-0385.png
不善事。今乃得为持净戒。故不惜此身舍命
持戒。胜于舍戒全身。百千万倍不可为喻。如
是定心。应当舍身以护净戒。全如一须陀洹
人生屠杀家。年向成人。应当修其家业。而不
背杀。父母与刀并一口羊。闭著屋中而语之
言。若不杀羊。不令汝出得见日月生活饮食。
儿自思惟言。我若杀此一羊。便当终为此业。
岂以身故为此大罪。便以刀自杀。父母开门
见。羊在一面立。儿已命终。当自杀时即生
天上。若如此者。是为不惜寿命而护净戒。如
佛说。不与取者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物生
当嗔。二者重疑。三者非时行不筹度。四者朋
党恶人。远离贤善。五者破善相。六者得罪于
官。七者财物没入。八者种贫穷业。九者死入
地狱。十者若出为人勤苦求财。五家苦共
有邪淫者。问曰。若夫主不知不见不恼他有
何罪。答曰。夫妻之情异身同体。夺所爱敬破
他本心。是名为贼。又复恶名丑声为人所憎。
少乐多畏。或畏刑戮。又畏夫主傍人所知。多
怀妄语。圣人所呵。又复思惟。我妇他妻同为
女人。骨肉情态彼此无异。而我何为横生惑
心随逐邪意。邪淫之人破失今世后世之乐。
回己易处。以自制心。若彼侵我妻。我则忿恚。
我若侵彼。彼亦无异。恕己自制。如佛所说。邪
淫之人后堕剑树地狱。众苦备受。得出为人。
家道不穆。常值淫妇。邪僻残贼邪淫为患。譬
如蝮蛇。亦如大火。不急避之。祸害将至。如佛
所说。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遮
害之。二者夫妇不穆。常共斗诤。三者诸不善
一赞受戒门¶ 第 385b 页 T45-0385.png
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
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
事。常为人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喜爱。八
者种怨家业。九者身坏命终死生地狱。十者
若出为女。多人共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妄
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
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
入。妄语之人心无惭愧。闭塞天道涅槃之门。
观知此罪故不应作。复次观知实语。其利甚
广。实语之利自从己出。甚为易得。是为一切
出家人力。如是功德若在家人共有此利。善
人之相实语之人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
稠林曳木。直者易出。世人愚痴少智。遭事苦
厄。妄语求脱。不知事发今世得罪。不知后
世有大罪报。复有人。虽知妄语罪。悭贪瞋恚
愚痴多故而作妄语。复有人。虽不贪瞋。而妄
證人罪。心谓实尔。死堕地狱。况贪嗔痴恶心
妄證。如提婆达多弟子俱迦离。常求舍利弗
目犍连过失。是时二人夏安居竟。游行诸国。
值天大雨。到陶作家。宿盛陶器舍。此舍中先
有一女人。在闇中宿。二人不知。此女人其
夜梦失不净。晨朝趣水澡浴。是时俱迦离偶
行见之。俱迦离能相。知人交会情状。而不知
梦与不梦。是俱迦离顾语弟子。此女昨夜与
人情通。即问女人。汝出在何处。答言。我在陶
师屋寄宿。又问。共谁。答二比丘。是时二人从
屋中出。俱迦离见已。又以相验之。意谓。二人
必为不净。先怀嫉妒。既见此事。遍诸城邑聚
落告之。次到祇洹唱此恶声。于是中间。梵天
一赞受戒门¶ 第 385c 页 T45-0385.png
王来欲见世尊。佛入静室寂然三昧。诸比丘
众亦有闭房三昧。皆不可觉。即自思惟。我故
来见佛。佛入三昧。且欲还去。即复念言。佛从
定起亦将不久。于是小住俱迦离房前。扣户
而言。俱迦离俱迦离。舍利目连清净。汝莫
谤之而长夜受苦。俱迦离问。汝是何人。答言。
我是梵王。问言。佛说汝得阿那含道。何以故
来。梵王心念而说偈言。无量法欲量。不应以
相取。无量法欲量。是野人覆没。说此偈已到
佛所。具说其事。佛言。善哉善哉。快说此偈。
尔时世尊复说此偈。梵天王听佛说已。忽然
不现即还天上。尔时俱迦离到佛所。头面礼
佛足。却住一面。佛告俱迦离。舍利目连清
净人。汝莫谤之而长夜受苦。俱迦离白佛言。
我于佛语不敢不信。但自目见。了了定知。二
人实行不净。佛如是三呵。俱迦离亦不受。即
从座起去。还其房中。举身生疮如芥子。渐大
如豆如枣如㮈。转大如瓜。翕然烂坏如大火
烧。叫呼嗥哭。其夜即死。入大莲华地狱。有一
梵天。夜来白佛。俱迦离已死。复有一梵天言。
堕地狱。其夜过已。佛命僧集。而告之言。汝等
欲知俱迦离所堕地狱寿长短不。诸比丘言。
愿乐欲闻。佛言。六十斛胡麻。有人过百岁
取一胡麻而去。如是尽。阿浮陀地狱中寿故
未尽。二十阿浮陀地狱中寿为一尼罗浮陀
地狱中寿。如是馀者皆二十数。俱迦离堕是
摩诃波头摩地狱中。出其大舌。以五百钉钉
之。五百犁耕之。尔时世尊说此偈云。大士
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应呵而
一赞受戒门¶ 第 386a 页 T45-0386.png
赞。应赞而呵。口集诸恶。终不见乐。心依邪
见。破贤圣语。如竹生实自毁其形。受罪如是。
不应妄语。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口
气臭。二者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者虽有
实语。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谋议常不参预。五
者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者人所
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者常多忧愁。八
者种诽谤业。九者死堕地狱。十出得为人。常
被诽谤。如是种种故不应妄语。酒有三种。谓
谷果菜。各有多种。但能令人心动放逸。是名
为酒。一切不应饮。是名不饮酒。问曰。酒能破
冷益身欢喜。何以不饮。答曰。益身甚少。所损
甚多。是故不应饮。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
有三十五失。何者三十五失。一者现在财物
空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费用无
度故。二者众病之门。三斗讼之本。四裸露无
耻。五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六覆没智慧。七应
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伏匿之
事尽向人说。九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醉为
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十一
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四
不知敬母。十五不知敬沙门。十六不知敬婆
罗门。十七不知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醉
没恍惚无所别故。十八不敬佛。十九不敬法。
二十不敬僧。二十一朋党恶人。二十二疏远
贤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无惭无愧。二
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纵色放逸。二十七人
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贵重亲属及诸知
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弃舍善
一赞受戒门¶ 第 386b 页 T45-0386.png
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
逸故。三十二远离涅槃。三十三种愚痴因。三
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中。三十五若得为人。
所生之处常当狂騃。是三十五罪种种过失。
是故不应饮。复次白衣处世。当官理务。家业
作使。是故难持不恶口法等。五戒有五种受。
名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二者小分行。三
者多分行。四者满分行。五者断淫。受一名
一分。二三名少分。受四名多分。受五名满分。
受五戒已师前更作自誓言。我今自妇不复
行淫。是五戒。然受八戒法如常仪(准三归亦一日一夜)
问五戒八戒何者为胜。答有因缘故二戒皆
等。但五戒终身持。八戒一日持。又五戒常持
时多而戒少。一日戒时少戒多。复次若无大
心。虽复终身持戒。不如有大心人一日戒也。
譬如软夫为将。虽将终身。智勇不足。卒无
功名。若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勋功盖
天下。复次虽破戒堕罪。罪毕得解脱。如优钵
罗华比丘尼本生经中说。佛在世时。诸比丘
尼得六神通阿罗汉。入贵人舍。常赞出家法。
语诸贵人妇女云。姊妹可出家。诸贵妇女言。
我等少壮容色盛美。持戒为难。或当破戒。比
丘尼言。破戒便破。但出家。问言。破戒当堕地
狱。云何可破。答言。堕亦便堕。诸贵妇女笑之
言。地狱受罪。云何可堕。比丘尼言。我自忆念
本宿因缘。作戏女。作种种衣服。而说应语。或
时著比丘尼衣。以为戏笑。以是因缘故。迦
叶佛时作比丘尼。自恃贵姓端正。心生憍慢
而破禁戒。破禁戒故。堕地狱中受种种罪。受
一赞受戒门¶ 第 386c 页 T45-0386.png
罪毕竟值释迦牟尼佛。出家得六神通阿罗
汉道。以是故知。出家受戒。虽复破戒。以戒缘
故。得罗汉道。若但作恶。无戒因缘。不得道
也。我以昔时世世堕地狱。地狱出为恶人。恶
人死还堕地狱。都无所得。今以此證知。出家
受戒。虽破以是因缘可得道果。又说。因醉
出家。佛便听许。醉已还俗。馀问佛由。佛言。
此婆罗门无量劫来无出家心。今因醉故发
此微心。故许出家。为当来因故。

* 护戒门

引苏陀摩王经中说。不惜身命。以全禁戒。如
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众生在前身力
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
一日戒。出家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
疲懈而睡时。形状如蛇。身有文章。七宝杂色。
猎者见之惊喜言曰。以此希有难得之皮。献
上国王。以为服饰。不亦宜乎。便以杖按其头。
以刀剥皮。龙自念言。我力如意。倾覆此国
其如反掌。此人小物。岂能困我。我今以持戒
故。不计此身。当从佛语。于是自忍。眠目不
视。闭气不息。怜悯此人。为持戒故。一心受
剥。不生悔意。既以失皮。赤肉在地。时日大
热。宛转土中。欲趣大水。见诸小虫来食其身。
为持戒故。不复敢动。自思惟言。今我此身以
施诸虫。为佛道故。今以肉施以充其身。后成
佛时。当以法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已。身乾命
终。即生第二忉利天上。尔时毒龙释迦牟尼
佛是。是时猎师者提婆达多等六师是也。诸
小虫辈初转法轮八万诸天得道者是。菩萨
一赞受戒门¶ 第 387a 页 T45-0387.png
护戒。不惜身命。决定不悔。其事如是。

* 受意门

菩萨持戒。为佛道故。作大誓愿。必度众生。不
求今世后世之乐。不为名闻称誉法故。亦不
自为早求涅槃。但为众生没在长流。恩爱所
欺愚惑所误。我当度之令到彼岸。一心持戒
为生善处。生善处故见善人。见善人故生智
慧。生智慧故得行六度。得行六度故得佛道。
如是持戒名为尸罗波罗蜜。又复持戒心乐
善清净。不为畏恶道。亦不为生天。但求善净。
以戒熏心。令心乐善。是为尸罗波罗蜜。

* 受益门

复次菩萨持戒能生六波罗蜜。云何持戒能
生于檀。檀有三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三无
畏施。持戒自捡不侵一切众生财物。是名财
施。众生见者慕其所行。又为说法令其开语。
又自思惟。我当持戒与一切生作供养福田。
令诸众生得无量福。如是种种名法施。一切
众生皆畏于死。持戒不害。是则无畏施。复次
菩萨自念。我当持戒。以此戒报。为诸众生。作
转轮王。或作阎浮王。若作天王。令诸众生满
足于财。无所乏短。然后坐佛树下。降伏魔
王成无上道。为诸众生说清净法。令无量众
生度老病死海。是为持戒因缘生檀波罗蜜。
馀准理说。然戒喻老人。忍喻于杖。无杖则蹶。
忍为戒杖。扶人至道。戒生勤者。持戒之人
疲厌世苦老病死患。心生精进。必求自脱。亦
以度人。譬如野干在林树间。依随师子及诸
虎狗。求其残肉。以自存活。有时空乏。夜半踰
一赞受戒门¶ 第 387b 页 T45-0387.png
城入人舍。求肉不得。屏处睡息不觉。夜晓惶
怖无计。走则虑不自免。住则惧畏死痛。便自
定心。诈死在地。众人来见。有一人言。我须野
干耳。即便截取。野干自念。截耳虽痛。但令身
在。次有一人言。我须野干尾。便复截去。野干
复念。截尾虽痛。犹是小事。次有一人言。我须
野干牙。野干心念。取者转多。傥取我头则
无活路。即从地起。奋其智力。绝踊间关径得
自济。行者之心求脱苦难。亦复如是。若老至
时。犹故自宽。不能勤苦决断精进。病亦如是。
以有瘥期。未能决计。死欲至时。自知无冀。便
自勉励。果敢殷勤。大修精进。从死地中得至
涅槃。说忍度中言。利养创深特宜便忍。如提
婆达多。虽得出家。佛及五百大阿罗汉不教
修通。阿难未得他心。以敬兄故。依佛所说。教
令修通。得通现变。求门徒等。广说思之。

* 受正门

菩萨缨络本业经云。佛子受戒有三种。一者
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二者诸
佛菩萨灭度后。千里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
为法师教授我戒。我先礼足。应如是语。请大
尊者为师授我戒。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
戒。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
诸佛形像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
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萨等。我学一切
菩萨戒者。是下品戒。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佛
子是三种摄受三种受戒。过去佛已说。未来
佛当说。现在佛今说。过去诸菩萨已学。未来
诸菩萨当学。现在诸菩萨今学。是诸佛正法
一赞受戒门¶ 第 387c 页 T45-0387.png
戒。若一切菩萨不入此正法戒门得无上道
果者。无有是处。将欲受戒。先教礼三宝云。弟
子某甲等。敬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诸佛。
未来现在各准此(三说)礼法云。弟子某甲等。敬
礼过去世尽过去际十二分教清净真法。未
来现在亦尔。礼僧云。弟子某甲等。敬礼过去
世尽过去际三乘圣众。未来现在亦尔(并各三说)
次教受四不坏信云。弟子某甲等。愿从今时
尽未来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贤圣僧。归依
正法戒(三说)。次教忏悔十重恶业。既悔过已。即
与受十无尽戒云。汝等善听。佛子从今身至
佛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故杀生。若有
犯者。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得犯。能
持不(其受者答言能)。二不得故盗。三不得故淫。四不
得故妄语。五不得沽酒。六不得故说在家出
家菩萨罪过。七不得故悭。八不得故嗔。九
不得故自赞毁他。十不得故谤三宝藏(皆准可说)
次云。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常过度四
魔。越三界苦。从生至死不失此戒。常随行人。
乃至成佛。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
不受其菩萨戒者。不名有情识者。畜生无异。
不名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等故。菩萨
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
人来欲受戒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
其人心开意解生乐著心。然后为受。又复法
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
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
三乃至百千。福不可称。其师者夫妇六亲得
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
一赞受戒门¶ 第 388a 页 T45-0388.png
过三劫生死之罪。是故应受。受有十分。随受
于一。乃至具十。又是菩萨十重。八万威仪戒
中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
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手悔灭。一切菩
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
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依文殊问
经世间戒品受十戒法云。尔时文殊师利白
佛言。世尊云何归依。佛告文殊师利。归依
者应如是言。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归依佛。
乃至菩提归依法。乃至菩提归依僧。第二第
三亦如是说。复言。我某甲已归依佛。已归依
法。已归依僧已。如是三说。次言。大德我持菩
萨戒。我某甲乃至菩提不杀众生。离杀生想。
乃至菩提不盗。亦离盗想。乃至菩提不非梵
行。离非梵行想。乃至菩提不妄语。离妄语想。
乃至菩提不饮酒。离饮酒想。乃至菩提不著
香华。亦不生想。乃至菩提不歌舞作乐。离
歌舞想。乃至菩提不坐卧高大床。离大床想。
乃至菩提不过中食。离过中食想。乃至菩提
不捉金银生像。离抳金银想。乃至当具足六
波罗蜜大慈大悲。佛说此祇夜。发誓至菩提。
归依于三宝。受持十种戒。亦誓至菩提。六度
及四等。皆当令具足。如是修行者。与大乘
相应。将欲受戒。应先发誓愿。菩萨受戒品云。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
人。受菩萨所受戒法。当云何。佛告文殊师利。
应于佛前至诚礼拜作如是言。我某甲愿诸
佛忆念。我如诸佛世尊正遍知以佛智慧无
所著。我当发菩提心。为利益一切众生令得
一赞受戒门¶ 第 388b 页 T45-0388.png
安乐。发无上道心。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菩
萨。发无上菩提心。于一切众生。如父母兄弟
妹姊男子女人亲友等。为彼解脱得出生死。
乃至令发三菩提心勤起精进。随诸众生所
须财法一切施与。以此财法摄受一切众生。
渐渐随宜为解脱众生出生死故。乃至令安
住无上菩提。我当起精进。我当不放逸。如
是再三。是名菩萨摩诃萨初发菩提心。若依
梵网经。说十重戒与璎珞经同。然彼具说自
作教他随喜杀因杀缘杀业等。广略别尔。净
行优婆塞戒经受十无尽。同璎珞本业经。又
受六波罗蜜戒。礼拜归依忏悔法。尽同十无
尽。然先劝勉经云。佛放无量相光。上过三顶。
下照地狱及黑闇处。悉皆大明。有缘来集。佛
告大众。一心善听。欲求无上真法菩提。应
净三业。守戒谨行。百法并修。十善化物。慈悲
众生。如爱己子。悯念阐提。救苦地狱。百法具
已。愿诸众生受大安乐。未能身分往救。恒发
此愿。此愿满已。进入法智。修习种姓。名真菩
萨大优婆塞。佛子有六大船。能度大海。运载
行人。到七宝藏。入法流水。洗除垢浊。身体清
净。三业明朗。除灭老病无明障蔽。自得济度。
更能度人。是故佛子应受应持。若有持者。从
初发心乃至妙觉。随缘施化。若有众生感真
法者。现菩萨形而往度之。若感应者。现优
婆塞形而往度之(如观音等)。已下请受。尔时东方
有世界名光净。有八千大梵天王。其第一者
净业为名。各有百千眷属。其一一方亦如此
数。于此世界。净居天王名曰净志。亦与眷属
一赞受戒门¶ 第 388c 页 T45-0388.png
百千人。俱各诣佛前。为佛作礼。绕三匝已却
住如立。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居烦恼海住
生死河。虽欲越渡。无牢船筏。没命中流还来
此岸。如是展转永无出期。世尊大慈拯救一
切。愿赐六船过度险难。我等度已。亦教一
切众生令得出离。于后恶世流布不绝。次佛
教立愿云。佛子当发大愿。愿一切众生普成
正觉。若有一人随苦恼者。我当代之令彼得
乐。至心头面著地。又愿一切众生普慈相向
如父如子。身体清净如净琉璃。若有一人不
如此者。我当代之。又愿众生自识宿命。智慧
具足明达三世。若有一人不适意者。我当代
之。次教忏悔。忏悔讫归依三宝。次云。佛子已
发大愿。忏悔复讫。三宝归已。三业清净。真是
如来法身之子。一切众生法桥之主。至心头
面著地。摄持身心。随语称字。次正说相云。佛
子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常行檀波罗蜜。
悉令具足。不得懈怠有所犯。若犯非菩萨。能
持不(教答)能持(准前。随从称名。应云某甲能持)。尸罗波罗蜜。羼
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
罗蜜(准檀说之)。次说云。佛子此六波罗蜜戒常当
护持。勤行修习勿令懈怠若退失。四十二贤
圣法。坚固其心。不得故犯。能持不(教答能持)若准
第十。具有受法持衣结界安居自恣等。广如
彼辨。然约出家优婆塞法。还有沙弥大戒等。
第三卷云。若优婆塞持戒已。谨慎上重。上重
者何。第一痴淫。第二杀菩提心人。第三偷三
宝物。第四不孝父母。第五慢师。第六杀人。第
七嗔嫉。第八悭贫若犯如此波罗夷罪。具足
一赞受戒门¶ 第 389a 页 T45-0389.png
一大劫入大地狱。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
数劫。谤毁三宝亦复如是。

* 受戒得益门

优婆塞戒经云。往昔有一菩萨大优婆塞。受
持五戒。威仪具足。将诸徒众。游行国邑。到诸
离城上。息林下。见一雌鸟将二雏子林上鸣
叫声甚悲感。此优婆塞名曰净发。顾观鸟鸣。
目即落泪。顾语徒众。今此鸟者是我因时眷
属。我本修行出家受戒。有其二子。年始三四。
我妻尔时爱色著我。顾语儿言。捉汝父衣。生
死莫放。慈鸟养子乳哺三年。父今何忽舍我
而去。缘此之故堕乌鸟中。以慈戒力即便唤
言。来至我所。母及二子鸣叫嗥咷不能自止。
绝而复苏。一别已来十六万岁。我本敬爱非
是恶心。何期一旦受此罪报。作是言已。飞
来怀愁。悲感懊恼。今日一别永无见期。我于
此身。何时脱舍净发。尔时知其悔心善根已
至。为说六度十善因缘。复为忏悔除所障罪
咎。即授斋法五分法身解脱分戒。既受戒已。
头礼致敬。辞别如去。母子思量经七日夜。
俱时命终。生南天竺大婆罗门家。还为眷属。
戒力因缘自然具足聪明睿智。三业清净得
不退心。当知此戒一受不失乃至畜生。此名
优婆塞戒不可思议。又复往昔有一妇人。隐
避其夫。独食无度。以偷食故堕饿狗中。贫
贱家生。薄福德故。形容丑陋。身体疥癞。叨哭
之力反耳。嗥吠灾怪数作。人所憎嫉。门打推
掷。腰脊橑戾。蹄脚蹇跛。但言唱杀。无与食
者。五百世中三顿饱食。第一饱者。值二醉人
一赞受戒门¶ 第 389b 页 T45-0389.png
俱时呕吐。及他未往。绝走食之。未得去顷。大
狗来啮。死如复活。屋里呻嗥不能得出。其主
嗔恚。设计欲杀。心畏死故。自力私去。平复差
已。饥饿甚困。值遇押酒。偷食其糟。食饱讫
已。不敢近屋。恐畏醉后或能打杀。即移在
无人行处。恣意熟眠。三日醒已。饥虚甚困。顾
盱食饮。无可得者。徘徊之顷。主人女郎担
米一斗。盛著坩中。盖口而去。看人去已。以鼻
推之。就中食米。食米讫竟。拔头不得。畏人来
见。尽力东西去不得脱。在中无声住。须臾之
顷。便至终于死此。还狗身倾。有菩萨名曰
无言。即与说法五分戒。因教令修持。舍此身
已生长生王家。聪明智慧得不退菩提。优婆
塞戒乃有如是不思议力。善男子汝等修道
忍辱为先。何以故。昔有一人名曰高王。出家
受戒。轻贱其师。常怀慢心。于诸同道亦复如
是。斗诤嗔忿口纵四过。命终之后堕大地狱。
以经七佛犹不得出。却尽贤劫始可免难。馀
报劫数说不可尽。是故修道先当忍辱。又有
一人作大国王。名曰[殊/木]卢伽。为大臻王之所
讨殄。王有一子名曰信住。其父灭已。藏身隐
伏。年既长大。贫无资产。被遣事王。王时游
观。身力疲极。失其众侣。共王二人到一水
边。共王入洗。王时沈没。信住接出。手捉王
发拟之深渊。信住语王。我是大臻子。王杀我
父。是我大怨。盖闻父雠不同天如盖。兄雠不
同国而行。我乘[留-田+车]危事不可忍。王当就死。其
王报言。百死无恨。信住答言。我不杀王。使王
知耳。夫报怨者。譬如车轮无有已。不报和顺
一赞受戒门¶ 第 389c 页 T45-0389.png
怨乃得止。即便扶王上马共还国。既还国已。
召集诸臣问曰。今得大臻王子。为赏为斩。诸
臣皆言。亡国之子不可赏也。宜当杀之。王即
具论前事。以女妻之。还其本国。王自归国
如治。善男子菩萨之心广如山海。其中容处
无量善恶。又雠犹忍。况馀嗔忿。现前中华报
受乐。后生天中乃至大果。故持戒者忍力为
大。

* 受十善戒门

初起思惟。应修十善。十地经云。菩萨作是思
惟。一切众生堕诸恶道。皆由不离十不善业
道集因缘故。是故我当先住善法。亦令他人
住于善法。何以故。若人自不行善不具善行。
为他说法令住善者。无有是处。次思惟十不
善果云。是菩萨复作是思惟。此十不善业道。
上者地狱因缘。中者畜生因缘。下者饿鬼因
缘。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
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
多病。劫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
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
财不得自在(馀八三恶道文同)。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
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良。二者二妻相诤不
随己心。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
者多被诽谤。二者恒为多人所诳。两舌之罪。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破坏眷属。二
者得弊恶眷属。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
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所有言说恒有
诤讼。绮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
所说正语人不信受。二者所有言说不能辨
一赞受戒门¶ 第 390a 页 T45-0390.png
了。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贪
财无有厌足。二者多求恒不从意。嗔恚之罪。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他人求其
长短。二者常为他人所恼害。邪见之罪。若
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生邪见家。二者
心恒谄曲。既知恶果。次思远离云。我当远离
十不善业道。乐行善法。作利益众生故。当住
十善业道。亦令他人住于十善业道。以自住
善法远离彼障修行对治。亦令众生住善法
(次思十善所有利益。广如十地仁王弥勒问论等说)。既欲令众生修行十
善住十善法故。依增上悲。应于八种众生生
八种心。一者于恶行众生。欲令住善行。故生
安稳心。二于苦众生。令乐具不尽。故生乐心。
三于怨憎众生。不念加报。故生慈心。四于贫
穷众生。欲令远离彼苦。故生悲心。五于乐
众生。欲令不放逸。故生怜悯心。六于外道众
生。欲令现信佛法。故生利益心。七于因行众
生。欲令不退转。故生守护心。八于一切摄菩
提愿众生。愿如己身。是诸众生即是我身。故
生我心。复作此念。是诸众生堕于邪见。恶意
恶心行恶道稠林。我应令彼众生行真实道。
住正见道如实法中。又念。是诸众生共相破
坏。分别彼我。常共斗诤。日夜嗔恨炽然不息。
我应令彼众生住于无上大道之中。又念。是
诸众生心无厌足。常求他财。邪命自活。我应
令彼住于清净身口意业正命法中。又作是
念。是诸众生因随贪欲嗔恚愚痴。常为种种
烦恼炽火之所烧然。不能志求出恶方便。我
应令彼灭除一切烦恼大火。安置清净无畏
一赞受戒门¶ 第 390b 页 T45-0390.png
之处。又作是念。是诸众生为于生死。此大
瀑水波浪所没。随顺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
随顺世间漂流。没大爱河。在大驶流。不能正
观。常有欲觉恚觉恼觉。恶行广故。爱见水
中罗刹所执。顺入欲林。深爱著故。我慢陆地
之所燋枯。无能救者。六入聚落不能动发。自
离善行。无正度者。我应于彼生大悲心。以善
根力而拔济之。令得无畏不染寂静离诸恐
怖。住于一切智慧宝洲。又作是念。是诸众生
闭在世间牢狱之处。众多患苦多恼妄想。爱
憎系缚。忧悲共行。爱琐所系。入于三界无明
稠林。我应令彼远离一切三界牢狱所爱著
处。令住离相无碍涅槃。发是念已。次为受
戒法。如常仪。又弥勒问经云。菩萨修行十善
业道。有五希奇。何等为五。一者起勇猛心。二
者精进。三者坚固。四者智慧。五者果(如名起)。又
诸菩萨以愿坚固故。依大慈悲。起利益众生
行。于诸世间。心不疲倦。何者名为菩萨坚固
之愿。答曰。有五种法。名为菩萨坚固之愿。一
者声闻乘不能动转。二者辟支佛乘不能动
转。三者诸外道论不能动转。四者一切诸魔
不能动转。五者不以无因无缘自然动转。复
有五法。知菩萨有大慈悲心。一者为与众生
安稳乐故。不惜一切资生之物。二者不惜自
身。三者不护惜命。四者修一切行不待多时。
五者怨亲等悲。是故菩萨于诸世间心不疲
倦。既为众生发菩提心。受此菩萨十善者。亦
应修行坚固等心。

* 赞忍护戒门
一赞受戒门¶ 第 390c 页 T45-0390.png

优婆塞戒经第四云。善男子若优婆塞受持
戒已。忍辱为先。嗔来喜报触恼不变。此是菩
萨持戒之体。菩萨施他。从怨为始。善男子昔
有国王号长生。正法治国。不枉人民。天下太
平国土安静。邻国王摩卢罗那贪其国土。兴
兵伐之。杀长生王。止其宫阙。长生王唯有
一子。始能语言未有所识。长生王临终之时。
敕语左右。我子摩纳若全身命。莫报国雠。真
是我子欲止怨者。不生报想。怨乃得止。若报
怨者。如车轮转。无有已。摩纳年至十二。改名
易姓名为无字。被遣事王。无字年虽幼少。才
智过人。形貌端正。颜色殊特。礼节俯仰。事之
可观。王甚爱敬。恒在室内。经历三年。其年十
五。王于尔时夫妻二人通有无字。更无馀人。
王于屋中失璎珞珠衣一具。王即推捡。衣无
所出。王自思惟。更无馀人。唯有无字。偷我珠
衣。即收无字。如治问之。偷我珠衣。去速持出
来。无字答王。是我偷珠。当知今日珠不可
得。王即问言。汝偷我。云何如言珠不可得。无
字答。本非我意。太子遣偷珠。在太子边。云何
可得。王即问言。若太子偷。更复共谁。无字答
言。王所爱臣。复共价客主。又共淫女。王于尔
时依引收之。问太子言。如何偷珠。太子答王。
我不偷珠。王问无字。太子不偷。无字白王。太
子偷珠。今言不偷。得免偷珠。无字亦不偷
珠。王禁太子著在非所。次问大臣。无字引汝
偷珠。速出珠来。大臣答王。实不偷珠。王问无
字。臣不偷珠。云何引之。无字白王。口言不
偷。得作不偷。无字亦不偷珠。次问商人乃至
一赞受戒门¶ 第 391a 页 T45-0391.png
淫女。亦复如是。王即引此五人各在一处。尔
时淫女先往来者问无字言。王之屋内颇有
异人不。无字答言。唯王夫妻及有我。更无异
人。若无异人。颇鹦鹉等鸟猕猴等兽不。无字
答言。有一猕猴恒在屋内。自馀猕猴悉不能
入。语无字言。猕猴偷去。审实不疑。汝当白
王。出诸伎女多著好衣。自馀猕猴亦著好衣。
屋内猕猴但令露身罗列庭前。种种舞戏。猕
猴喜效。必持珠衣。共他舞戏。无字即以此
事具白王。知王用其言。如是作计歌舞合已。
猕猴即便持此珠衣来至庭所。始知五人不
偷珠衣。猕猴是贼。王问无字。猕猴是贼。太子
不偷。云何證之。无字白王。太子王之正嫡。王
所爱重。如其无罪。无字亦应无罪。若不引
太子。自下不免失命。是故引太子。云何引大
臣。无字白王。大臣者王所敬重。诸臣所尊。倾
国贵贱念意佐助得无罪。我亦无罪。云何引
商人。无字白王。商主多有金银异宝。脱得赎
命。我亦应免。云何引淫女。无字白王。淫女貌
美殊特。多有人与共来往。脱有思智度外人
之计。脱能得贼。我即无罪。王知之有智。爱重
如之。恒令自近。王后山猎见群鹿兽。走马
逐之失大众侣。唯共无字二人相随。王时疲
极止息树下。无字二坐怀杭王头。王时眠熟
不自觉悟。无字尔时嗔心内发。拔剑拟王。亲
我父怨今得其便。甚难可恕。复更思惟。我父
临终遗言敕我。若不报怨。真是我子。今若报
怨。违父意。非孝子也。拍剑内之。王便惊悟语
无字言。我于梦中见长生王子长摩纳身以
一赞受戒门¶ 第 391b 页 T45-0391.png
剑临我。无字白王。长生子久为灰土。今在深
山。唯我二人。何处有长生王子。王还安眠。无
字复以利剑拟王。王惊寤如前。王复眠已。无
字以手王头发。问王言。长摩纳者我是也。王
杀父亲。是我怨。今得王。便分死以不。王言。
本杀父。今死无恨。摩纳白王。我父临终敕我。
今若杀王。违我父愿。非孝子也。我不杀王。令
王知也。扶王上马。共归王宫。既到宫已。召集
诸臣。王曰。今得长生王子。为当杀之。为当
到赏。诸臣皆言。亡国之子不可赏也。听当
杀。王白。不然。具说前事。即以女妻之。到为
本国之主。王自归还本土。二国通好。不相征
讨。菩萨之人怨亲平等。父怨犹赦。况馀怨也。
菩萨之心广如山海。如能容受无量诸恶没
习之徒。应如是观。菩萨和光。作此一国王
及臣民。普行十善。极救幽苦。慈悲相向。如父
如子。如兄如弟。柔和忍辱。悉发菩提心。善戒
自居。其行清净。此名菩萨发意施为无不利
益。忍辱大力能摧烦恼。

* 白衣互受门

(夫妻相劝)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我本往堕邪见
家。或纲自我善。我于尔时名曰广利。妻名
女。精进勇猛度脱无量。十善化导。我于尔时
心生杀猎。贪嗜酒肉。懒堕懈怠。不能精进。妻
时语我。止其猎杀。戒断酒肉。勤加精进。得脱
地狱苦恼之患。上生天宫与一处。我于尔时
杀心不止。酒肉美味不能割舍。精进之心懒
堕不前。天宫息意。地狱分受。我于尔时居
聚落内。近僧伽蓝。数闻犍钟。妻语我言。事事
一赞受戒门¶ 第 391c 页 T45-0391.png
不能。闻犍钟声。三弹指一称佛。敛身自恭莫
生憍慢。如其夜半此法莫废。我即用之无复
舍失。经十二年。其妻命终生忉利天。却后
三年我亦寿尽。经至断事。判我入罪。向地狱
门。当入门时。声钟三声。我即住立。心生欢
喜。爱乐不厌。如法三弹指。长声唱佛。声皆慈
悲。梵音朗彻。主事闻已。心甚愧感。此真菩萨
云何错判。即遣追还送往天上。既往到已。五
体投地。礼敬我妻白言。大师幸承大恩如见
济拔。乃至菩提不违教敕。以是之故。互相为
师各获大果。汝等谛听信受伏行。

* 供养门

准四十四。菩萨有十种供养。一设利罗供养。
二制多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
自作供养。六教他供养。七财敬供养。八广大
供养。九无染供养。十正行供养。于如来所
发起六种增上意乐。一者无上大功德田增
上意乐。二无上有大恩德。三者一切有情中
尊。四者如邬昙妙华极难值遇。五独一出现。
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增上
意乐。依大庄严论。有八种供养如来。一依
供养。二物。三缘起。四回向。五因。六智。七田。
八依止。颂云。现前不现前。衣服饮食等。深起
善净心。为满于二聚。常愿生佛世。三轮不分
别。成熟诸众生。最后十一种现前不现者。谓
依供养。依于现在及过未世诸佛而供养故。
衣服饮食等者。谓物供养。以衣服等而供养
故。深起善净心者。谓缘起供养。以深净心而
供养故。为满于二聚者。谓回向供养。为满福
一赞受戒门¶ 第 392a 页 T45-0392.png
智二种而供养故。常愿生佛世者。谓因供养。
由有宿愿。愿生佛世。令我有益不虚。供养故。
三轮不分别者。谓智供养。设供受供供具三
事不可得故。成熟诸众生者。谓田供养。众生
为田。教彼供养。令种善根故。最后十一种者。
谓依止供养。此有十一种。一者依止物。由依
财物。而供养故。二者依止思惟。由依味思惟
随喜思惟悕望思惟故。三者依止信。由信大
乘发菩提心故。四者愿。由发弘誓愿故。五
者依止悲。由怜悯众生故。六者依止忍。由难
行能行故。七者依止行。由诸波罗蜜故。八者
依止正念。由如法不倒故。九者依止正见。由
如实觉了故。十者依止解脱。由声闻烦恼灭
故。十一者依止真实。由得大菩提故。五种自
意供养如来。应知此供养为最上供养。何谓
为五。一者净信。二者深心。三者神通。四者方
便。五者和合。净信者。于大乘法说供养处。生
净信故。深心者。此心有九种。一味心。二随喜
心。三悕望心。四无厌心。五广大心。六胜喜
心。七胜利心。八无染心。九善净心。神通者。
谓依虚空藏等诸三摩提故。方便者。谓无分
别智方便摄故。和合者。谓一切诸大菩萨和
合一果入一切果故。文殊问经上卷云。有三
十五大供养。是菩萨摩诃萨应知。然灯烧香
涂身涂地香末香袈裟及伞若龙子幡并诸馀
幡螺鼓大鼓铃盘舞歌以卧具或三节鼓腰
鼓节鼓并及截鼓曼陀罗华扫地洒地贯华悬
缯饭水浆饮可食可啖及以可味香和槟榔杨
枝浴香并及澡豆。此谓大供养。
一赞受戒门¶ 第 392b 页 T45-0392.png

* 供养见利门

文殊问经下卷云。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
尊诸供养馀华用治众病或消恶毒。其法云
何。若供养佛馀华。般若波罗蜜华。佛足下华。
菩提树华。转法轮处华。塔华。菩萨华。众僧
华。佛像华。其法云何。世尊用此华有几种咒。
世尊一切诸华。云何入佛华中。世尊用此华
法。为有一种。为有多种。此咒为有一种为有
多种。佛告文殊师利。各各华。各各咒。一一华
咒。一百八遍诵。

佛华咒曰。

南无佛闼写冶
莎诃

般若波罗蜜华咒曰。

那末阿卢履(民旨反)
若波罗蜜多裔莎诃

佛足华咒曰。

那莫波陀
制点耽盐莎诃

菩提树华咒曰。

南无菩提逼
力龛岚莎诃

转法轮处华咒曰。

南无达摩斫
柯罗夜莎诃

塔华咒曰。

那莫鍮跋耶莎诃


萨华咒曰。

南无菩提萨埵冶莎诃

众僧华咒
曰。

那莫僧伽冶莎诃

佛像华咒曰。

那莫波
罗底耶莎诃

文殊师利咒经如是。汝当受持。
复告文殊师利。用此华法。若比丘比丘尼优
婆塞优婆夷。若能信修行。应当早起清净澡
濑念佛功德恭敬此华。不以足蹈及跨华上。
如法执取安置净器。若人寒热。冷水摩华以
用涂身。若头额痛亦皆用涂。若吐利出血。或
腹内烦痛。以浆饮摩华。当服此华饮。若口
患疮。以暖水摩华含此华汁。若人多嗔。或以
冷水或以沙糖。以摩此华饮服华汁。若多贪
染。以灰汁摩华涂其隐处。复以冷水摩华涂
其顶上。贪结渐消。常为一切所爱敬。若天雨
不止。于空闲处。以火烧华。令雨即止。若天亢
一赞受戒门¶ 第 392c 页 T45-0392.png
旱。在空闲处。以华置水中。复咒冷水更丽
华上。天即降雨。若牛马象等本性不调。以华
饮之即便调伏。若诸果树华实不茂。以冷水
牛粪摩取华汁。以涂其根。不得践蹈。华实
即多。若田中多水苗稼损减。捣华为抹以散
田中。即得滋长。若高原陆地无有水处。请四
比丘。于其处布华。一日之中百八遍诵咒。次
复一日更以新华布先华上。又诵咒一百八
遍。如是乃至七日。掘便得水。若国土多疾病。
以冷水磨华。涂螺鼓等。吹击出声。闻者即愈。
若敌国怨家欲来侵境。以水摩华。在于彼处
用洒散之。即得退散。若于高山有盘石处。众
多比丘于石上摩华。摩华既竟相与礼拜。久
后石上自生珍宝。若人愚痴。取所供养华数
有百种下至七种。捣以为抹。以𤚩牛苏先诵
咒一百八遍。和以为丸如弹丸大。日服一丸。
服丸之时亦诵咒百八遍。渐得聪明利根。一
日之中能诵百偈。若人有所作。取优钵罗华
拘物头华分陀利华郁波罗华等若水陆生
华。华有百种。先以供养。后以水摩华。随其所
须或涂或散。悉皆有果。若得百种华。抹以为
散。水和为丸。若恶肿病摩其疮上。其病即愈。
若痈若疖若诸毒。或服此丸。或以涂肤。病即
得除。若人常患气味身体消灭。以大小麦汁
摩于华涂其身上。即便充悦。复以未利华汁
和华散。为丸涂其额上。一切怨家见生爱念。
文殊师利此华咒法。

南无佛闼写冶莎诃(一)
末柯卢履(民旨反)般若波罗蜜多裔莎诃(二)那莫
波陀制点耽盐莎诃(三)南无菩提逼力龛岚莎
一赞受戒门¶ 第 393a 页 T45-0393.png
(四)南无达摩斫柯罗夜莎诃(五)那莫鍮跋耶
莎诃(六)南无菩提萨埵野莎诃(七)那莫僧伽野
莎诃(八)那莫波罗底耶莎诃(九)

一一咒诵百八
遍。此咒章句汝于处处当说。如佛华法馀华
亦如是。

* 障治门

瑜伽七十九云。菩萨略有四上品障。若不净
除。终不堪能入菩萨地及地渐次。何等为四。
一者于诸菩萨毗奈耶中。起染污犯。二者毁
谤大乘相应妙法。三者未积集善根。四者有
染爱心。为治此四。一者遍于十方诸佛如来
所。深心恳责发露悔过。二者遍为利益一切
十方诸有情类。劝请一切如来说法。三者遍
于十方一切有情所有功德。皆生随喜。四者
凡所生起一切善根。皆悉回向阿耨菩提。

* 胜劣门

弥勒问经论第二云。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
胜于声闻十善业道。一专心修行。以毕竟不
离一味心故。二常修行。不断不绝不休息故。
三为安稳自身。为自身取人天身。取人天安
稳及大菩提故。四为安稳他身。为与一切众
生安稳毕竟回向大菩提故。五善清净。复有
七种。一不破故。少分修治名之为破。具足
修治名为不破。二不点。不自修行。教他修行。
故名为点。菩萨自行教他修行。故名不点。三
不污。自不修行不教他修。见他修行而心随
喜。故名为污。是故菩萨具足修行名为不污。
四无所属。要依他智而能修行。故名为属。是
故菩萨不依他智而能修行名无所属。五善
一赞受戒门¶ 第 393b 页 T45-0393.png
究竟。专念毕竟欲心等。名善究竟。六不食。回
向于有。取有资生。故名为食。是故菩萨不取
于有名为不食。七智者赞叹。舍二乘回向世
间。舍大乘回向小乘。名智者不赞叹。是故
菩萨于二乘中不回向世间。于大乘中不回
向二乘。名智者所赞。应知。菩萨有五种法。修
行十善业道。能过世间。一者愿。菩萨从初发
心乃至道场。常为一切世间天人而作福田。
胜诸二乘故。二者安稳。菩萨修行虽为世间
极苦所迫。不舍菩提。专心修行故。三深心。以
最胜心修行故。以诸菩萨最深爱心修行十
善故。四善清净。以菩萨有三种清净行十善
道故。五方便者。菩萨于何等法中。以何等方
便。修行十善故。复有五种法故。修行无量
十善业道。何等为五。一无量世。以无量时修
行故。二无量善法。以彼善法无量故。菩萨起
无量善业道。集一切功德。令生受用故。三无
量观。以为无量众生观非为有量众生故。四
无量尽者。譬如长者财富无量。是大舍者。是
大慈者。行大悲者。大商主者。怜悯一切诸众
生故。修行者。不退心者。起如是心。我能与彼
一切众生无量无边安稳之乐。菩萨亦行以
住深心。为诸众生住安稳心。起大精进心。作
是思惟。我当教化无量无边苦恼众生。皆悉
安置涅槃乐中。是故菩萨修行无尽。五无量
回向。以十无尽无量。修行善业道。亦复无量。
以依先回向无量故。菩萨修行一切善业道。
果亦复无量。名无量回向。

* 善友门
一赞受戒门¶ 第 393c 页 T45-0393.png

一善友相。四十四菩萨地云。当知菩萨成就
八支。能为善友众相圆满。一者住戒。于诸律
仪无穿无缺。二者多闻。觉慧成就。三者具證。
得修所成随一胜善。逮于止观。四者哀悯。内
具慈悲。能舍自己现法乐住。精勤无怠饶益
于他。五者无畏。为他宣说正法教时。非由恐
怖忘失念辩。六者堪忍。于他轻笑调弄鄙言
违拒等事非爱言路种种恶行。皆悉能忍。七
者无倦。其力充强。能多思择。处众说法。言无
蹇涩。心不疲厌。八者善词。语具圆满不坏法
性。言词辨了。善友所作。菩萨地云。若诸菩萨
具五种相。众德相应。能为善友。所作不虚。一
者于他先欲求作利益安乐。二者于彼利益
安乐。如实了知。无颠倒觉。三者于彼善权方
便。顺仪说法。随众堪受。调伏事中有能有力。
四者饶益心无厌倦。五者具足平等大悲。于
诸有情劣中胜品。心不偏党。若诸菩萨成就
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令他远闻极生净
信。何况亲睹。一者胜妙。威仪圆满寂静。具足
一切支分。皆无躁动。二者敦肃。三业现行无
掉无扰。三者无矫。不为诳他故思诈现严整
威仪。四者无嫉。终不于他所得利养恭敬生
不堪忍。而常请说后劝于彼。广施恭敬无谄
伪心。见彼说法及利恭敬。深生随喜。如自所
得。五者俭约。鲜储随舍。善友菩萨由五种相。
于所化生为善友事。一能谏举。二能令忆。三
能教授。四能教诫。五能说法。当知菩萨由四
种相。方得圆满亲近善友。一于善友有病无
病。随时供侍。恒常发起爱敬净信。二于善友。
一赞受戒门¶ 第 394a 页 T45-0394.png
随时敬问礼拜。奉迎合掌。慇勤修和敬业。而
为供养。三于善友。如法衣服饮食卧具病缘
医药资身什物。随时供养。四于善友。若正依
止于如法义。若合若离。随自在转。无有倾动。
如实显发。作奉教心。随时往诣。恭敬承事
请问听受。准法句经云。尔时宝明菩萨白佛
言。世尊云何是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善
解深法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
本以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
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
识。举喻显能。法句经云。善男子善知识者。是
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
眼目。示导汝等菩提路故(下略不具善知识言。准此)。是汝
脚足。荷负汝等离生死故。是汝梯蹬。扶持汝
等至彼岸故。是汝饮食。能使汝等增长法身
故。是汝宝衣。覆盖汝等功德身故。是汝桥梁。
运载汝等度有海故。是汝财宝。究摄汝等离
贫苦故。是汝日月。照曜汝等离黑闇故。是汝
身命。护惜汝等无有怖时故。是汝铠杖。降伏
诸魔得无畏故。是汝絙绳。挽拔汝等离地狱
故。是汝妙药。疗治汝等烦恼病故。是汝利刀。
割断汝等诸爱网故。是汝雨。闰渍汝等菩提
牙故。是汝灯明。能破汝等五盖闇故。是汝善
标。教示汝等趣正道故。是汝薪火。成熟汝等
涅槃食故。是汝弓箭。射杀汝等烦恼贼故。是
汝勇将。能破汝等生死军故。是汝如来。破汝
烦恼至涅槃故。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如是等
无量功德。是故我今教汝亲近。于是宝明与
诸大众闻佛说此妙法及善知识要句。举声
一赞受戒门¶ 第 394b 页 T45-0394.png
号哭。泪下如雨。悲啼懊恼。不能自裁。自念。
我身从旷劫来。为善知识之所守护。是故今
日值于如来。得闻深法。如是遇者。善知识力。
非我力能。自念。我等从本已来。未曾报恩方
便亲近。说此语已。重复举声。知识大文与瑜
伽同。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云。恶知识有四辈。
一者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者于人前好
言语。背后说人恶。三者有急时。于人前愁忧。
背后欢喜。四者外如亲厚。内兴怨谋。善知识
亦有四辈。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
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
征伀忧解之。四者见人贫贱不弃捐。常念求
方便喜富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难谏晓
教之作善。故与恶者相随。二者教之莫与喜
酒者为伴。故与嗜酒人相随。三教之自守。益
更多事。四者教之与贤者为友。故与博掩子
为厚。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见人贫穷。本之
令治生。二者不与人诤挍计。三者日往消息
之。四者坐起常相念。善知识复有四辈。一者
为吏所捕。将归藏匿之。于后解决之。二者有
病瘦。将归养视之。三者知识死亡。棺敛视之。
四者知识已死后念其家。善知识复有四辈。
一者欲斗止之。二者欲随恶知识。谏止之。三
者不欲治生。劝令治生。四者不喜经道。教令
信喜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者人小侵之。便
大怒。二者有急之日。请使不肯行。三者见人
有急时。避人走。四者见人死亡。弃不视。佛
言。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之。我与善知识相
随。故自致得佛。
一赞受戒门¶ 第 394c 页 T45-0394.png

* 杂行门

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
早起敕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
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病瘦。当恐惧求
医师治之。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教去
恶就善。二者当教计算书疏。三当教持经戒。
四者当为早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与之。弟
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叹。二者当念其
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于后
当称誉之。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当令疾知。
二当令胜他弟子。三欲令知不忘。四诸疑难悉
为解之。五欲令弟子智胜师。妇事夫有五事。
一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夫出不在。当炊蒸
扫除待之。三不得有淫心于外。夫骂詈之。不
得还言作怒。四当用夫教诫所有财物不得
藏隐。五夫休息盖藏乃得卧。夫视妇亦有五
事。一者出入当敬于妇。二饮食衣被当用与。
三用给金银珠玑。四家中所有少多悉付之。
五不得于外有邪心畜侍御人。亲属朋友当
有五事。一见作非恶。私于屏处谏晓呵止。二
有小急。当奔赴救护。三有私语。不得为他说。
四当相敬叹。五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大
夫视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当以时与饮食
衣被。二病瘦当为呼医治之。三不妄挝打之。
四有私财不得夺之。五分物当平等。奴客婢
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当自早起勿令大夫
呼。二所当作自用心为之。三当惜大夫物不
得弃捐乞丐人。四大夫出入当送迎。五当于
后称誉大夫善。不得说其恶。人事沙门道人
一赞受戒门¶ 第 395a 页 T45-0395.png
当用五事。一以善心向之。二择好言与语。三
以身敬之。四当慈慕之。五沙门道人人中雄
师。当敬事之问度世事。沙门道人当以六意
视凡夫。教布施乃至智慧为六。沙门道人教
去恶为善。开示正道恩。大于父母也。

* 妇行门

玉耶经云。佛告玉耶。女人不当自恃端政轻
慢夫婿。何者端正。去邪态八十四垢。定意一
心。是为端正。不以颜色面白发䌽为端政也。
女人身中有十恶事。何等为十。一者女人初
生堕地。父母不喜。二者育养视无滋味。三者
女人心常畏人。四者父母恒忧嫁娶。五者与
父母生相离别。六者常畏夫婿。视其颜色。欢
悦辄喜。嗔恚则惧。七者怀妊产生甚难。八者
女人少为父母所捡录。九者中为婿禁制。十
者年老为儿孙所呵。从生至终不得自在。是
为十恶。佛告玉耶。妇事公姑夫婿有五善三
恶。何为五善。一者为妇当晚卧早起。栉梳发
䌽。整顿衣服。洗拭面目。勿有垢秽。执于事
作。先启所尊。心常恭顺。设有甘美。不得先
食。二者夫婿呵骂。不得嗔恨。三者一心守夫
婿。不得念邪淫。四者常愿夫婿长寿。五者夫
婿出行。妇当整顿家中。常念夫善不念夫恶。
是为五善。何等三恶。一者不以妇礼承事公
姑夫婿。但欲美食。先取啖之。未瞑早卧。日出
不起。夫若呵教。嗔目视夫。应拒独骂。二者不
一心向夫婿。但念他男子。三者欲令夫死早
得更嫁。是为三恶。佛告玉耶。世间复七辈妇。
一妇如母。二如妹。三如善知识。四如妇。五
一赞受戒门¶ 第 395b 页 T45-0395.png
如婢。六如怨家。七如夺命。母妇者。爱念夫
婿。犹若慈母。侍其晨夜。不离左右。供养尽
心。不失时宜。夫若行来。恐入轻易。见则怜
念。心无疲厌。怜夫如子。如妹妇者。承事夫婿
尽其敬诚。若如兄弟同气分形骨肉至亲无
有二情。尊奉敬之。如妹事兄。善知识妇者。侍
其夫婿。爱念恳至。依依恋恋。不能相弃。私密
之事常相告示。见过依呵。令行无失。善事相
教。使益明智。相亲爱欲令度世。如善知识也。
妇妇者。供养大人。竭诚尽敬。承事夫婿。谦
逊顺命。夙兴夜寐。恭诺言令。口无逸言。身无
逸行。有善推让。过则称己。诲训仁施。劝进为
道。心端意一。无有邪瞻。靖修妇节。终无𨷂
废。进不犯仪。退不失礼。唯和为贵。婢妇者。
常怀畏慎。不敢自慢。竞竞趣事。无所避弹。心
常谦恭。忠孝尽节。言以柔濡。性常和穆。口不
犯乱邪之语。身不入放逸之行。贞良纯一。质
朴直信。恒自严整。以礼自将。夫婿纳幸不以
憍慢。设不接遇。不以为怨。或得捶杖。分受不
恚。及见骂辱。默而不恨。甘心乐受。无有二
意。劝进所好。不妒声色。遇己曲薄。不诉求
直。务修妇节。不择衣餐。专精恭敬。唯恐不
及。敬奉夫婿。如婢事大家。是为婢妇也。怨家
妇者。见夫不欢喜。恒怀嗔恚。昼夜思念欲得
解离。为夫妇心常如寄客。侃侃斗诤。无所畏
避。乱头勤不肯作使。不念治家养活儿子。
或行淫荡。不知羞耻。状如犬畜。毁辱亲里。譬
如怨家。夺命妇者。昼夜不寝。毒心相向。当何
方便得相远离。欲与毒药。恐人觉知。或至亲
一赞受戒门¶ 第 395c 页 T45-0395.png
里。远近寄之。作便嗔恚。详共贼之。若持宝
物。雇人害之。或使傍夫伺而杀之。怨枉夫命。
是夺命妇。佛告玉耶。五善妇者。常有显名。言
行有法。众人爱敬。宗亲九族并蒙其荣。天龙
鬼神皆来拥护。使不枉横。万分之后得生天
上。七宝宫殿在所自然。天上寿尽下生世间。
当为富贵王侯子孙端正圣智人所奉敬。其
二妇者常得恶名。今现在身不得安宁。数为
恶鬼众毒所病。卧起不安。恶梦惊怖。所愿不
得。多逢灾横。万分之后魂魄受形。当入地狱
饿鬼畜生。展转三涂。累劫不竟。
劝发菩提心集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