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论¶ 第 245a 页
* 大乘百法明门论科
* 初题目
* 初所造论题
* 后能造论人
* 后本文
* 初承圣言以标宗
* 后设问荅以明宗
* 先荅百法
* 初略举五位暗该百法
* 初举百法无我合问
* 后列前后分荅二问
* 初总标
* 后别明
* 初标
* 次释
* 后结
* 后重举五位详列百法
* 一心法
* 一标章
* 二别列
* 初前转识
* 次七识
* 后八识
* 二心所有法
* 初总标章门
* 后别标列
* 一遍行
* 初标章
* 后列名
* 二别境
* 初标章
* 后列名
* 三善所
* 初标章
* 后列名
* 四根本惑
唯识三十论¶ 第 245b 页
* 初标章
* 后列名
* 五随惑
* 初标章
* 后列名
* 六不定
* 初标章
* 后列名
* 三色法
* 初标章
* 后列名
* 四不相应行法
* 初标章
* 后列名
* 五无为法
* 初标章
* 后列名
* 后荅无我
* 初标
* 二列
* 初人无我
* 二法无我
大乘百法明门论
唯识三十论¶ 第 246a 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 本地分中略录名数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增修慈恩法师注解
【大者拣小为义乘者运载得名百数也
法谓世出世之法故心法八心所五十有
一色乃十一不相应二十有四无为法六
故为大乘百法也明乃菩萨无漏之慧以
能破暗故门以开通无壅滞为言论乃拣
择性相教诫学徒之称本地分中者乃瑜
伽论五分之一略录名数者于六百六十
法中提纲挈领取此百法名件数目此论
主急于为人而欲学者知要也又会六释
云大乘者是能诠教唯声名句文四法故
劣百法乃所诠事理通一百法故胜将胜
就劣以劣显胜云大乘之百法依士释也
又百法是所缘乃举全数故胜明是能缘
唯识三十论¶ 第 246b 页
之慧即别境五中之一法尔故劣将劣就
胜以胜显劣云百法之明依主释也又明
是能缘即别境中慧故劣门是所缘通举
百法故胜将胜就劣以劣显胜云明之门
依士释也又门是所诠事理乃通指百法
故胜论是能诠教唯声名句文故劣将劣
就胜以胜显劣云门之论依主释也又论
为体乃声名句文门为用于论上有不壅
滞之功能以体就用摄用归体云门即论
持业释也又论乃体则取声名句文四法
大乘为用此论体上有拣小运载二义故
云大乘以体就用摄用归体云大乘即论
持业释也又大乘通教理行果是所诠故
胜论是能诠唯教故劣将劣就胜以胜显
劣云大乘之论依主释也又大等六字是
唯识三十论¶ 第 247a 页
所诠故胜论是能诠唯教故劣将劣就胜
以胜显劣云大乘百法明门之论依主释
也又大乘等五字通一百法属
所诠故胜门论二字乃能诠故劣将劣就
胜以胜显劣云大乘百法明之门论依主
释也又大乘是能诠教体门论
是用此教体上有妙旨悟入之义门决择
性相教诫学徒断恶生善之功用故名论
将体就用摄用归体云大乘即门论持业
释也。】
「天亲菩萨造」
【北天竺富娄沙富罗此云丈夫国有国师
婆罗门姓娇尸迦生三子同名婆薮盘豆
此云天亲乃帝释之弟毗搜纽天王之后
虽同一名复有别号长曰阿僧迦此云无
唯识三十论¶ 第 247b 页
著乃菩萨根性季子别名比邻持跋婆此
云母儿盖比邻持此云母跋婆云子亦云
儿中子博学多闻遍通坟籍神才俊朗戒
行清白无与俦匹兄弟皆兼别号故法师
但名婆薮盘豆不相滥也依瑜伽论广造
诸论以释大乘发挥非空非有中道之教
。】
「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如世尊言原为
佛说乃论主推尊法有所自一切法等者
总标百法及二无我以为宗旨乃一论之
纲领也若究所宗总一代圣教浅深为次
分而为八一我法俱有宗此宗摄二十部
五部之义谓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
部密林山部或亦取经部根本一分之义
二法有我无宗摄三部全谓一切有部雪
唯识三十论¶ 第 248a 页
山部多闻部更兼化地部末计一分之义
三法无去来宗摄七全部谓大众部鸡胤
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藏部
(饮光部兼取化地部根本一分之义四现通假实宗摄说假部全末经部一分之义
此上四宗)唯为小乘五俗妄真实宗即说出世
部六诸法但名宗即一说部此二通于大
小乘七胜义俱空宗八应理圆实宗后二
唯大此论旨趣即第八宗于深密三时乃
第三时也言三时者初四阿含言有弟二
时八部般若言空第三时即解深密经空
有双彰中道教也。】
「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问有五种谓
利乐有情问不解问愚痴问试验问轻触
问此即利乐有情问也。】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
【此总标诸法也称
唯识三十论¶ 第 248b 页
理言之实有无量以众生性欲无量是以
瑜伽始五识身历至法界六百六十等法
今言五位百法岂非要略乎故云略有五
种自此至真如无为总荅初问。】
「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
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心法者总有六
义一集起名心唯属第八集诸种子起现
行故二积集名心属前七转识能熏积集
诸法种故或集起属前七转现行共集熏
起种故或积集名心属于第八含藏积集
诸法种故三缘虑名心俱能缘虑自分境
故四或名为识了别义故五或名为意等
无间故六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
识斯皆心分也言心所有法者具三义故
一恒依心起二与心相应三系属于心具
唯识三十论¶ 第 249a 页
此三义名为心所故要心为依方得起故
触等恒与心相应故既云与心相应盖心
不与心自相应故心非心所故他性相应
非自性故相应之义有四谓时依所缘及
事皆同乃相应也触等看与何心生时便
属彼心之触等故如次为三义也色法者
识之所依所缘乃五根五境质碍之色亦
名有对色以能所造八法而成乃十有色
也无对即法处色也言不相应行法者行
蕴有二一相应行即心所法二不相应行
即始自得终至不和合性二十四法是也
言无为法者即不生不灭无去无来非彼
非此绝得绝失简异有为无造作故名曰
无为也。】
「一者最胜故二与此相应故三所现影故四
唯识三十论¶ 第 249b 页
分位差别故五所显示故。」
【言初心法八
种造善造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此心
也有为法中此最胜故所以先言言与此
相应故者谓此心所与其心王常相应故
望于心王此即为劣先胜后劣所以次明
所现影故者即前色法谓此色法不能自
起要藉前二所变现故自證虽变不能亲
缘故置影言简其见分亦自證变则非是
影或与自證通为本质故或简受所引色
非识变影第六缘时以彼为质质从影摄
前二能变此为所变先能后所故次言之
分位差别者言此不相应行不能自起藉
前三位差别假立前三是实此一为假所
以第四明之言所显示者此第五无为之
法乃有六种谓此无为体性甚深若不约
唯识三十论¶ 第 250a 页
事以明无由彰显故藉前四断染成净之
所显示前四有为此即无为先有后无所
以最后明也。】
「如是次第。」
【此结荅也由上如是胜劣能
所实假有无故云如是次第此略结上文
总标五位章门下乃备列百法名数也。】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
【此总标下别列。】
「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
识。」
【随根立名具五义故谓依发属助如
除根发之识馀四皆依根之识等依主也
根发依士也虽六识身皆依意转此随不
共意识名依发等故五识无相滥矣盖兼
未自在位言之尔或唯依意故名意识辨
识得名心意非例。】
「七末那识。」
【华言意识如藏识名识即意
唯识三十论¶ 第 250b 页
故第六意识如眼识名识异意故然诸圣
教恐此滥彼故于第七但立意名又以简
心之与识以积集了别劣馀识故或欲显
此与彼意识为近所依故但立意名尔。】
「八阿赖耶识。」
【华言藏识能含藏诸种故
又具三藏义故谓能藏所藏执藏也与杂
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由斯三
义而得藏名藏即识也。】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
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
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此
举总数以标列章门下乃随章列名言遍
行者遍四一切心得行故谓三性八识九
地一切时俱能遍故言别境者别别缘境
而得生故所缘之境则有四乃所乐之境
唯识三十论¶ 第 251a 页
决定境曾习境所观境各缘不同故云别
境解现下文言善十一者唯善心中可得
生故此世他世俱顺益故性离愆秽胜过
恶故言烦恼者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又能
生随惑名为根本烦扰也恼乱也扰乱有
情恒处生死也言随烦恼者随他根本烦
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此亦见下文言不
定者由不同前五位心所于善染等皆不
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
地故不立定名也。】
「一遍行五者。」
【此别标下列名。】
「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言作意者
谓警觉应起心种为性引心令趣自境为
业触者令心心所触境为性想受思等所
依为业受者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
唯识三十论¶ 第 251b 页
欲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亦云令心等
起欢戚舍相想则于境取相为性
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安立自境分齐故
方能随起种种名言思则于境取相为性
于善品等役心为业为能取境正因等相
驱役自心能造善等。】
「二别境五者。」
【此别标下列名。】
「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么地五慧。」
【言欲
者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胜解者
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谓邪
正等教理證力于所取境审决印持由此
异缘不能引转故若犹豫境胜解全无胜
即是解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
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而不忘
失能引定故三么地者此云等持于所观
唯识三十论¶ 第 252a 页
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谓得失
俱非境中由定令心专注不散依斯便有
决定智生心专注言显所欲住即便能住
非唯二境不尔见道历观诸谛前后境别
应无等持也言慧者于所观境拣择为性
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
得决定故上言解现下文者义在此尔
。】
「三善十一者。」
【此标章下别列。】
「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瞋七无
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言信者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
治不信乐善为业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
信忍故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于一
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
唯识三十论¶ 第 252b 页
故此三种信也言心净为性者谓此性澄
清能净心等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云心
净为性也 言精进者于善恶品修断事
中勇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谓善品
修恶品断勇表胜进简诸染法捍表精纯
简净无记又云勇而无怯捍而无惧言满
善者圆了善事名为满善故三根为作善
此名满善能满彼故或曰唯识论言精进
一法在三根后百法则信后即言何耶曰
唯识乃立依次第此乃因依次第盖信为
欲依欲为勤依故此性后而便言勤勤即
精进也但勤通三性进唯善性摄也立依
者谓根依精进立舍等三所依四法立理
须合说故三根后方说精进言惭者依自
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
唯识三十论¶ 第 253a 页
为业自法力者自谓自身法谓教法言我
如是身解如是法敢作诸恶耶言愧者依
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
行为业世人讥呵名世间力轻有恶者而
不亲拒恶法业而不作也言无贪者于有
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言有
有具者上一有字即三有之果有具即三
有之因言无瞋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
治瞋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者苦谓三苦
苦具者苦因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言轻安者远离粗重
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沉转依为业
离重名轻调畅身心名安谓此伏除能障
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故言堪任者有所
堪可有所任受言转依者令所依身心去
唯识三十论¶ 第 253b 页
粗重得安隐故言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
所修断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
出世善事为业防修者于所断恶防令不
起于所修善法修令增长言精进三根者
此不放逸即四法防修功能非别有体或
云信等亦有防修功能何不依立曰馀六
比四势用微劣故不依立偏何微劣非善
根故非遍策故言行舍者精进三根令心
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
为业言行舍者乃行蕴中舍简受蕴舍故
言令心平等等者由舍令心离昏掉时初
心平等次心正直后无功用此初中后差
别之位也此亦即四法者离彼四法无别
相用矣何知无别曰若能令静即是四法
若所令静即心等故或曰既即四法何须
唯识三十论¶ 第 254a 页
别立曰若不别立隐此能故言不害者于
诸有情不为损恼无瞋为性能对治害悲
悯为业谓即无瞋于有情所不为损恼假
名不害无瞋翻对断物命瞋不害但违损
恼物害无瞋与乐不害拔苦此二粗相差
别理实无瞋实有自体不害依彼一分假
立为显慈悲二相别故利乐有情彼二胜
故。】
「四烦恼六者。」
【此别标章下别列名。】
「一贪二瞋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
【言贪者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
苦为业生苦者谓由爱力取蕴生故瞋者
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瞋不安恶行
所依为业不安者心怀憎恚多住苦故所
以不安慢者恃巳于也高举为性能障不
唯识三十论¶ 第 254b 页
慢生苦为业生苦者谓若有慢于德有德
心不谦下由此死生轮转无穷受诸苦故
无明者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障无痴一
切杂染所依为业杂染所依者由无明起
痴邪定贪等烦恼随烦恼业能招后生杂
染法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
疑善品为业障善品者以犹豫故善不生
也恶见者于诸谛理颠倒推度染慧为性
能障善见招苦为业盖恶见者多受苦故
此见有五谓身边邪见取戒禁取也此六
即俱生若开恶见成十即分别惑也又十
惑中瞋唯不善馀九皆通有覆不善。】
「五随烦恼二十。」
【此别标章下别列名。】
「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謟七憍八害九
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
唯识三十论¶ 第 255a 页
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
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言忿者依对
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仗
为业执仗者仗谓器仗怀忿恨者多发暴
恶身表业故瞋一分摄恨者由忿为先怀
恶不舍结冤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热
恼者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恼者忿
恨为先追触暴恶恨戾为性能障不恼蛆
螫为业言追触等义谓追往恶触现违缘
心便恨戾多发嚣暴凶鄙粗言蛆螫他故
此亦瞋分也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
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言悔恼者覆
罪则后必悔恼不安隐故贪痴二分若不
惧当苦覆罪者痴一分摄若恐失利誉覆
罪者贪一分摄言诳者为获利誉矫现有
唯识三十论¶ 第 255b 页
德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言矫现
等谓矫诳者心怀异谋名现不实邪命事
故此贪痴分也謟者谓罔他故矫设异仪
謟曲为性能障不謟教诲为业言罔他等
义者謟曲者为罔[曰/月]他故曲顺时宜矫设
方便以取他意或藏巳失不任师友正教
诲故亦贪痴分也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
著醉傲为性能障不憍染依为业言染依
义者憍醉则主长一切杂染法故此贪分
也不憍者即无贪也害者于诸有情心无
慈悲损恼为性能障不害逼恼为业言逼
恼之义有害者逼恼他故瞋一分摄若论
害与瞋之别义者害障不害正障于悲瞋
障无瞋正障于慈又瞋能断命害但损他
此差别也言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
唯识三十论¶ 第 256a 页
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业言忧戚义者
嫉者闻见他荣深怀忧戚不安隐故亦瞋
分为体言悭者耽著法财不能惠舍秘吝
为性能障不悭鄙畜为业亦贪分也无惭
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于惭生
长恶行为业言不顾者谓于自法无所顾
者轻拒贤善不耻过恶能障碍惭生长恶
行故无愧者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
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言不顾世间等义
者谓于世间无所故者崇重暴恶不耻过
非能障于愧生长恶行故言不信者于实
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能障净心堕依
为业言墯依者不信之者多懈怠故言懈
怠者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墯为性能障
精进增染为业言增染者以懈怠者滋长
唯识三十论¶ 第 256b 页
染故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
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此放
逸以何为体曰懈怠三根不能防修染净
等法总名放逸离上四法别无体性或曰
彼慢疑等亦有此能何不依立曰慢等方
四势用微劣故不依立此之四法偏何胜
馀慢等曰障三善根障遍策故馀无此能
所以不胜言惛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
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或曰惛沉与
痴何别曰痴于境迷暗为性正障无痴而
非瞢董惛沉于境瞢董为相正障轻安而
非迷暗故二不同言掉举者令心于境不
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么他为业失念者
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
所依为业言散乱所依者失念则心散乱
唯识三十论¶ 第 257a 页
故此失念者有云念一分摄是烦恼相应
念故有云痴一分摄瑜伽说此是痴分故
痴令失念故名失念有云俱一分摄由前
二文影略说故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
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毁犯业者不正
知者多毁犯故此法或云慧一分摄是烦
恼相应慧故或云痴一分摄瑜伽说此是
痴分故令知不正名不正知有云俱一分
摄由前二文影略说故散乱者令心流荡
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言恶慧所
依者谓散乱者发恶慧故或曰散乱掉举
何别曰散乱令心易缘掉举令心易解是
所别相前去随其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
故者义现此尔盖忿恨等十并失念不正
知放逸此十三法乃根本家差别分位也
唯识三十论¶ 第 257b 页
若无惭无愧掉举惛沉散乱不信懈怠此
之七法乃根本家等流性故或云此七既
别有体何名等流曰根本为因此方生故
名等流也。】
「六不定四者。」
【此别标下列名。】
「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睡眠者令身
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谓睡
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一门转故昧简
在定略别寤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
心位假立此名如馀盖缠心相应故言恶
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方追
悔故悔先不作亦恶作摄如追悔言我先
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言有义此二各
别有体与馀心所行相别故随痴相说名
唯识三十论¶ 第 258a 页
世俗有言寻伺者寻谓寻求令心匆遽于
意言境粗转为性伺谓伺察令心匆遽于
意言境细转为性二法业用俱以安不安
任身心分位所依为业谓意言境者意所
取境多依名言名意言境或曰寻伺二法
为假为实曰并用思之与慧各一分为体
若令心安即是思分令心不安即是慧分
盖思者徐而细故慧则急而粗故是知令
安则用思无慧不安则用慧无思若通照
大师释有兼正若正用思则急慧随思能
令心安若正用慧则徐思随慧亦令不安
是其并用也。】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
【言色者有质碍
之色有颜色之色所依之根唯五所缘之
境则六即二所现影此别标章下别列名
唯识三十论¶ 第 258b 页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
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也 言一眼者照
瞩之义梵云斫刍此翻行尽眼能行尽诸
色境故是名行尽翻为眼者体用相当依
唐言也二耳者能闻之义梵云莎噜多罗
戍缕多此翻能闻声数数闻此声至可能
闻处翻为耳者体用相当依唐言也三鼻
者能嗅之义梵云伽罗尼羯罗拿此云能
嗅嗅香臭故数数由此能嗅香臭故翻为
鼻者体用兼之依唐言也四舌者能尝义
梵云舐若时吃缚此云能尝瑜伽论云能
除饥渴数发言论表彰呼召谓之舌也通
于胜义世俗二义翻为舌者亦兼体用依
唐言也五身者积聚依止二义名身谓积
聚大造诸根依止梵云迦耶此翻为积聚
唯识三十论¶ 第 259a 页
身根为彼多法依止诸根所随周遍积聚
故名为身翻为身者体义相当依唐言也
体即是根此五言根者皆有出生增上义
故则以能造所造八法为体乃识所依之
根也言六色者眼所取故二十五种谓青
黄赤白长短方圆粗细高低正
不正光影明暗烟尘云雾迥色表色空一
显色此皆方处示现义颜色之色也
对眼识故质碍名色乃色之总名尔言七
声者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故总有五
因摄十二种声五因者一相故即耳根所
取义此一为总馀四为别二损益故者立
初三种声云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
违声三因差别故者摄次三种谓因执
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俱
唯识三十论¶ 第 259b 页
大种声四说差别摄三者有世所共
成声谓世俗语所摄成所引声者谓诸圣
所说遍计所执声者外道所说五言差别
摄三者圣言量所摄声即八种圣语圣正
也此八种语不出见闻觉知该于六根以
鼻舌身皆觉故如应荅于人第一见则言
见乃至第四知则言知若不见言不见乃
至第八不知言不知斯圣语矣若第一见
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第八不知言知此
亦八种非圣言矣华严钞唯十一种以唯
识加响以成十二更俟参考言八香者乃
鼻之所取可嗅义故总有六种谓好香恶
香平等香俱生香和合香变易香也九味
者舌之所取可尝义故有十二种谓苦酸
甘辛咸淡可意不可意俱相违俱生和合
唯识三十论¶ 第 260a 页
变异也言十触者身之所取可触之义故
名为触有二十六种谓地水风火轻重涩
滑缓急冷暖硬软饥渴饱力劣闷痒粘老
病死瘦是也初四乃实馀皆依四大假立
或曰馀既是假身识何缘曰即实缘故既
即实缘何知轻等五俱意识分别之也言
法处所摄色者谓过去无体之法可缘之
义此有五种谓极迥色依假想观析所碍
色至极微故名极迥色又云上见虚空青
黄等色乃是显色若下望之则此显色至
远而为难见故名极迥色也言极略色者
亦假想观析须弥俱碍之色至极微处故
又云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
微故言俱碍者乃根色等明暗等色乃所
碍也定果色谓解脱定亦鱼米肉山威仪
唯识三十论¶ 第 260b 页
身等亦名定自在所生色定即禅定自在
所生色谓菩萨入定所现光明乃见一切
色像境界如入火光定则有火光发现等
受所引色者谓律不律仪殊胜思种所立
无表色也又受即领受引即引取如受诸
戒品戒是色法所受之戒即受所引色也
遍计所执色者谓第六识虚妄计度所变
根尘无实作用故立此名或谓馀四名色
有可拟议受之所引何亦名色盖从所防
发善恶之色以立名尔此四全一少分是
假一分乃实。】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
【此
乃色心分位盖依前三法一分一位假立
得等之名以行法有二此简非心所以立
其名此揔标章下乃别列。】
唯识三十论¶ 第 261a 页
「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
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
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
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
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
十四不和合性。」
【言得者包获成就不
失之义乃色心生起未灭坏来此不失之
相也命根者依业所引第八种上连持色
心不断功能假立命根耳众同分者类相
似故有人法之别人同分者如天同分人
同分法同分者如心同分色同分等三乘
五性依人法类假立此名异生性者二障
种上一分功能令趣类差别不同去异生
性也无想定者想等不行令身安和故亦
名定或云此定想等心聚悉皆不行而云
唯识三十论¶ 第 261b 页
无想者想灭为首谓此外道厌想如病忻
求无想以为微妙立此定名灭尽定者令
不恒行心心所灭及染第七恒行心聚
皆悉灭尽乃此定相盖脩无想则作出离
想而灭尽乃作止息想又无想唯凡灭尽
唯圣乃二定之差别也大抵于厌心种上
遮碍转识不生功能立此二定也言无想
报者由欲界修彼定故感彼天果名无想
报乃无想之报名身者能诠自性单
名也二名巳上方名名身三名巳上名多
名身乃诠别名之身句身者一句名句二
句名身三句巳上名多句身单句诠差别
多句则诠别句之身文身者文即是字能
为名句二所依故如单言斫单言刍未有
诠表名之为字论不言名与多名举中以
唯识三十论¶ 第 262a 页
摄广略也又云带诠名文如经书字不带
诠者只名字若字母及等韵类是也生者
先无今有住者有位暂停老则住别前后
亦云衰变名老又云法非凝然言无常者
今有后无死之异名又诸圣教多合生灭
以为无常盖生名为有有非恒有不如无
为灭名为无无非恒无不如兔角不同彼
无为兔角之常故曰无常今唯𢴃死而言
流转者因果不断相续前后定异者善恶
因果互相差别相应者因果事业和合而
起或曰此之揔名不相应行法今名相应
者何耶盖名不相应者简前相应心所而
巳此相应者乃前三法上事业和合之谓
岂相滥乎势速者有为法游行迅疾飞行
运奔皆此所摄次第者编列有叙令不紊
唯识三十论¶ 第 262b 页
乱尊卑上下左右前后有规矩者皆此摄
也时者过现未来成住坏空四季三际年
月日夜六时十二随方制立故名为时方
者色处分齐人法所依或十方上下六合
四极亦随所制数者度量诸法之名或一
十百千至不可转也言和合性者谓于诸
法不相乖反不和合性者谓于诸法相乖
反故前如相顺因此如相违因或曰此二
十四于前三分位则以何法当前何位大
略而言命根一法唯心分位第八心种上
连持功能故异生性一唯所分位二障种
上令别功能故二无心定无想异熟乃王
所上假王所灭巳名无想等馀十九种通
色及心与心所法三上假立如众同分乃
色同分心同分所同分又如势速乃是色
唯识三十论¶ 第 263a 页
心心所迁灭不停故又如定异色不是心
心不是所善因恶果定不互感等馀仿此
说。】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
【此标章下别列。】
「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
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言无为者是前四位真实之性故云识实
性也以六位心所则识之相应十一色法
乃识之所缘不相应行即识之分位识是
其体是故总云识实性也而有六种谓之
无为者为作也以前九十四种乃生灭之
法皆有造作故属有为今此六法寂寞冲
虚湛然常住无所造作故曰无为。
言虚空无为者谓于真谛离诸障碍犹如
虚空豁虚离碍从喻得名下五无为义仿
唯识三十论¶ 第 263b 页
此说择灭者择谓拣择灭谓断灭由无漏
智断诸障染所显真理立斯名焉非择灭
者一真法界本性清净不由择力断灭所
显或有为法缘阙不生所显真理以上二
义故立此名不动者以第四禅离前三定
出于三灾八患无喜乐等动摇身心所显
真理此从能显彰名故曰不动想受灭者
无所有处想受不行所显真理立此名尔
真如者理非妄倒故名真如真简于妄如
简于倒遍计依他如次应知又曰真如者
显实常义真即是如如即无为上自一切
法下至此乃明百法以荅初何等一切法
之问毕矣此下大分明二无我以荅次问
也。】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
【此标章下别列。】
唯识三十论¶ 第 264a 页
「一补特伽罗无我。」
【梵言补特伽罗唐言数
取趣谓诸有情数数起惑造业即为能取
当来五趣名为所趣虽复数数起惑
造业五趣轮转都无主宰实自在用故言
无我乃补特伽罗即无我矣此所无即我
是为我空也彼凡夫等皆执心外实有诸
法又执此法有实主宰此说为无无即彼
空无别体也。】
「二法无我。」
【言法者轨持之义谓诸法体
虽复任持轨生物解亦无胜性实自在用
故言法无我法即无我应云法无法从能
依说故云法无我瑜伽九十三云复次一
切无我无有差别总名为空谓补特伽罗
无我及法无我补特伽罗无我者离一切
缘生行外别有实我不可得故法无我者
唯识三十论¶ 第 264b 页
谓一切缘生诸行性非实我是无常故如
是二种略摄为一彼处说此
名为大空又云我之执者心得境名又云
二执者我狭法宽盖人有迷人必迷法者
迷法未必迷人故能持自体者为法有常
一用者为人如二乘我执巳断法执犹存
则其浅深宽狭可见矣盖我法者不出世
间及圣教二种我法谓世间人执我法无
体随情名世间假圣教我法者有体强设
名之为假故二皆为假故无我法也。】
唯识三十论¶ 第 265a 页
* 唯识三十论
世亲菩萨 造
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
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颂明唯识
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
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辨唯
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辨唯识相谓外问
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
法举颂以荅颂曰。
「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此二十二行半广辨唯识相者由前颂文略
标三能变今广明三变相且初能变其相云
唯识三十论¶ 第 265b 页
何颂曰。
「 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
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
相应唯舍受
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暴流
阿罗汉位舍」
巳说初能变第二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 次第二能变
是识名末那
依彼转缘彼
思量为性相
四烦恼常俱
谓我痴我见
并我慢我爱
及馀触等俱
有覆无记摄
随所生所系
阿罗汉灭定
出世道无有」
如是巳说第二能变第三能变其相云何颂
曰。
唯识三十论¶ 第 266a 页
「 次第三能变
差别有六种
了境为性相
善不善俱非
此心所变行
别境善烦恼
随烦恼不定
皆三受相应
初遍行触等
次别境谓欲
胜解念定慧
所缘事不同
善谓信惭愧
无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
行舍及不害
烦恼谓贪嗔
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谓忿
恨覆恼嫉悭
诳謟与害憍
无惭及无愧
掉举与昏沉
不信并懈怠
放逸及失念
散乱不正知
不定谓悔眠
寻伺二各二」
巳说六识心所相应云何应知现起分位颂
唯识三十论¶ 第 266b 页
曰。
「 依止根本识
五识随缘现
或俱或不俱
如波涛依水
意识常现起
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
睡眠与闷绝」
巳广分别三能相为自所变二分所依云何
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犹斯
一切唯有识耶颂曰。
「 是诸识转变
分别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
故一切唯识」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颂
曰。
「 由一切种识
如是如是变
以展转力故
彼彼分别生」
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颂
唯识三十论¶ 第 267a 页
曰。
「 由诸业习气
二取习气俱
前异熟既尽
复生馀异熟」
若唯有识何故世尊处处经中说有三性应
知三性亦不离识所以者何颂曰。
「 由彼彼遍计
遍计种种物
此遍计所执
自性无所有
依他起自性
分别缘所生
圆成实于彼
常远离前性
故此与依他
非异非不异
如无常等性
非不见此彼」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
曰。
「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
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
唯识三十论¶ 第 267b 页
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
后由远离前
所执我法性
此诸法胜义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识实性」
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者论曰。
如是所成唯识性相唯依几位如何悟入谓
具大乘二种性一本性种性谓无始来依
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谓习所成
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巳闻所成具此二
性方能悟入何谓位一资粮位谓修大乘
顺解脱分依识性相能深信解其相云何
颂曰。
「 乃至未起识
永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
犹未能伏灭」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在加行谓能
唯识三十论¶ 第 268a 页
渐㐲除所取能取其相云何。
「 现前立少物
谓是唯识性
以有所得故
非实住唯识」
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处见道在通达位如
实通其相云何。
「 若时于所缘
智都无所得
尔时住唯识
离二取相故」
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修习位中如
实见理数数修习其相云何。
「 无得不思识
是出世间智
舍二粗重故
便證得转依」
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出障圆明能
尽未来化有情类其相云何。
「 此即无漏界
不思善善常
安乐解脱身
大牟尼名法
唯识三十论¶ 第 268b 页
自类具一性
遍一切染心
小无中有初
大随具三义」
唯识三十颂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