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85a 页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六
大慈恩寺沙门 基 撰
初颂总举次长行释长行中分为六段以能等为七
所等随之以四实有中所等有三一假有二世俗有
三胜义有并能等有四所知中所等有二一所识二
所通达并能等有三色中所等有五一无色二有见
三无见四有对五无对并能等有六有漏中所等有
卷六 第 85b 页 X48-0085.png
十一一无漏二有诤三无诤四有染五无染六耽嗜
七出离八有为九无为十世间十一出世并能等十
二巳生中所等有七一非巳生二能取三所取四外
门五内门六染污七不染污并能等八过去中所等
有十四一未来二现在三善四不善五无记六欲界
七色界八无色界九有学十无学十一非学非无学
十二见所断十三修所断十四非所断并能等十五
缘中所等有十一一四缘二同分三执受四根五苦
苦六坏苦七行苦八有异熟九食十有上十一无上
并能等十二此等六十之门体义同故类类各殊不
假徵其所等多小六十五六以五十八门分别显扬
第五三十四门分别多小不同至文当出其同者更
不出之然五十六等蕴界处各各别明诸门分别既
非总故不可徵之必须下是然第一百卷亦有诸门
宜勘彼论六十五建立一实有二假有三有色四无
色五有见六无见七有对八无对九有漏十无漏十
一有诤十二无诤十三有染十四无染十五耽嗜十
六出离十七世间十八出世间十九堕二十非堕二
十一有为二十二无为二十三所知二十四所识二
十五所缘法六十六建立二十六四食住持法二十
七有异熟二十八无异熟二十九有因三十无因三
十一有果三十二无果三十三缘生法三十四内法
名色三十五所摄法执三十六执受三十七非执受
三十八大种所造三十九非大种所造四十有四十
卷六 第 85c 页 X48-0085.png
一非有四十二应修法四十三有上四十四无上四
十五去四十六来四十七今四十八欲界四十九色
界五十无色界法五十一善五十二不善五十三无
记法五十四学五十五无学五十六非学非无学五
十七见道所断五十八修道所断五十九非所断法
六十甚深法虽以前巳广别建立蕴仍未总立五十
六蕴中建立一有色二有见三有对四有漏五有为
六有诤七有味八耽九世间十堕界十一过去十二
未来十三现在十四内十五外十六粗十七细十八
劣十九妙二十远二十一近二十二欲界二十三色
界二十四无色界二十五善二十六不善二十七无
记二十八学二十九无学三十非学非无学三十一
见断三十二修断三十三无断无色等翻前十门合
四十三翻前有色等十门四十四释蕴积聚义四义
释四十五名色名色所由四十六摄四十七相应四
十八诸蕴假实界中建立界一相文小违对法一实
有二假有三眼及界四句四同分彼同分五合不合
能取六唯所取亦能取七因助能取八欲界九色界
十无色界十一通三界十二执受非执受十三种种
界非一界无量界十四界义十五涅槃及空名界十
六由何说界十七因谁分别十八有色无色等十门
十九根见识见耶当对法第二此少好二十次第二
十一问答分别中色界鼻舌所以当对法第二二十
二第二定既无寻伺如何生根识等二十三眼
卷六 第 86a 页 X48-0086.png
耳等生一一所由二十四识依一根为二耶
二十五眼根及识成因果性二十六生欲界
诸天决定有二十七色界诸界决定有处以八门
不待名言根境等者此中总意谓若根不待名言而
能取自所取境若境不待名言而能为自根取皆是
实有故总合言不分别是色受等名言而取自所取
义义言境也若此根不待于所馀而能觉自所觉若
此境不待于所馀而能为自根觉皆是实有故总合
言不待此所馀义而觉自所觉境如言瓶境待瓶名
方能为自根所取显自瓶用此瓶体要待色香等馀
方能为自根所觉之境谓瓶无体唯有其名待色香
等方成瓶用故是假有色等不然故是实有六十五
云谓若诸法不待所馀不依所依施设自相是实有
相若待若依是假有相如待色依色施设我等我等
故假色等是实乃至待有为诸法相事假立生等广
说二十不相应唯待依色假立虚空虚空无为唯以
名中间不转为待为依假设无想灭定等彼释此者
以就理而论一切实有者谓真如真如不待名馀故
举色受等意在所依真如彼又释唯五识及同时意
并定心取现量境不待名言此馀故实有若比非量
不得法自相待名及馀故皆假第一百说实有相与
此亦同唯识第二言法之自相假智及诠俱不能著
故现量所得是实馀是假有此解稍好六十五中唯
言若依清净色识所行色现量所行若馀所行名非
卷六 第 86b 页 X48-0086.png
现量所行者此据多分散心位说泰法师云正智不
待名及不待后得智馀缘真是实后得智不待名及
馀正智缘诸法是实有若待便假今解正智不待后
得依他名及馀能缘故实后得不待遍计名及馀缘
故实翻此为假佛地亦有此文此中诸释皆是小分
言一切者小分一切非瓶盆等亦实有故不待名言
及此馀之一切故假中立一假二假两种三假四假
六假一假者此中等待名为假诸法诠得皆待名故
待此馀者互相形待方得显故此二义一切法皆假
乃至涅槃亦无名佛地第三广百论说一切法假亦
同于此谓观待一假二假者于前假中分待名及此
馀为二待名有三一者体无待名安立谓计所执馀
二便实二者体无名待生待名方起即依他亦假待
名言熏习而体方有故三体无有待名方显有时失
彼名如瓶若破失瓶名故非如青等名无碍转一切
不失故无为中择灭等假有为中随其所应瓶等忿
等皆是假有此第二应第三此第三应第二门说渐
次法等此依六十五有此后文其待此馀亦为三重
准名为之有有体假无体假无为中真如有体虚空
等无体故有为中色等有体瓶等无体馀类可知故
有二假三假者一种三智品三假品仁王经亦有一
名假即能诠名二受假即有情是今大般若云有情
假三法假唯五蕴缘生法即前二假别开能诠所诠
所诠类多或依总法假受假依别法立法假或今大
卷六 第 86c 页 X48-0086.png
般若二种二假者唯识第八三假一聚集二相续三
分位假于第三待所馀假类差别其择灭等即分位
假不尔以通无为勘之体如出四假者大智度论一
因生假亦名缘生假从前生之后如因善恶生苦乐
等二因成假亦名缘成是有为通有无体众生无体
善有体故三相待假亦名相形谓如有无相待等四
相续假诸有为法前后相续性如智度论说六假瑜
伽第一百卷说一聚集假谓我等二因假谓未来法
可生诸行有其因故三果假谓择灭是道果故四所
行假谓过去巳灭诸行唯心所行无有体故五分位
假谓不相应法六观待假谓虚空待色无非择待法
无广如彼说此中依世分二谓因所行三中相续分
位假今开三种有为总立一名分位假无为开为二
道果非道果别故谓果假观待假前聚假即如自名
显谓假有情瓶舍军等此等诸假五法三性一出体
二释名三性分别四漏无漏五以一摄二摄三摄四
乃至以六摄二摄三四等皆应准知然勘清辨瑜伽
百论立假不同此论假实中皆言断实我相何故世
俗中言杂染我胜义中言清净我即别也答此等巳
下不可寻其所以或断外道小乘执我法我或约法
界有情执说我设为此执遮之此等如下一一准知
世俗胜义中明四俗四真如别抄说。
杂染相我者我体实净能为染因相状似染名染相
我作者我假也有漏三性皆名杂染此心所缘皆成
卷六 第 87a 页 X48-0087.png
世俗故二空真如等四种皆是世俗或约亲所缘即
小分一切或立一二谛谓真俗二二谛谓人法三二
谛谓假世俗行俗显了俗等四二谛谓世间等此中
依可破坏故名世俗有唯依非安立名胜义有与第
一百同唯胜义名胜义故如六十四唯立一胜义故
有义通四胜义胜智所缘故以一切法不离真如举
真智即兼后得故唯除所执非圣境故第一百卷唯
说真如为胜义此中亦说清净所行唯真如也。
此中本解论第二假解所知中色即善显扬等心为
善心是主故色为染净依故各据一义亦不相违其
宗轮说大众部等说一切法处非所知非所识是所
通达今对于彼故说三门今大乘皆得皆托为本质
故或自体分等尽故或显不同大众等非所知不同
萨婆多等实义是所知今显为本质亦亲所知性不
同二宗。
十三智一释智一释名二出体三善等漏等世间等
分别四加行等三智相摄五约十三智相摄六智相
摄六十九广明十一智义谓十智加十力智然此大
义通自他利彼十力智唯利他此宽彼狭四智相摄
中四智佛地缘境既有二说相摄应知。
净八识以六门释一转染成净二释名出体三心所
相应多小四照境五明本质影像缘真如等六位起
先后庄严论第三摄论第九佛地第三唯识第十等
说转识得智等彼师云第九庵摩罗识楞伽云三名
卷六 第 87b 页 X48-0087.png
知相识二名真相识四卷楞伽云此名真相识庵摩
罗识此名依止明真如与一切有为无为为依止故
十八空论云地上观自性清净心庵摩罗识宝性论
偈云无始世来性作诸法依止依性有诸道及證涅
槃果旧梁论云此界无始时一切法依止若有诸道
有及有得涅槃胜鬘云如来藏即法身藏十卷楞伽
八九种种识者此论名心转依真如为体等难入地
不得起成事智第七与六染净同故可得相依五根
及识染净不殊相依起彼彼云六七同聚五根识不
同聚不为例者不然五根五识不相违故十三智法
类三例如下第一不可知明内执受器了别外器论
天眼通云缘未来以能导故实意缘未来眼知现在
事如六十九有色门中六十五唯约色蕴辨此乃通
相喜集色者即是前自性等诸门喜受等心积集诸
色此色从爱等心所集故名喜集不同十二支中现
在此身喜爱支从前触受支等为缘集起此爱支等
名为喜集此亦稍难。
一切有色谓变坏色等者等取馀四门谓前变坏相
属显了显示以无为等是相属中摄也无为属色色
上显故一一别出无为可知识等变坏等馀十门并
外等分别或随所应谓馀色者谓馀十七门此亦不
然以下六门通五蕴即有十种在故外门等六者谓
以下六种通五蕴非唯色蕴故言与受等者此意说
言论虽说随应谓馀十种唯在色蕴今外门等六可
卷六 第 87c 页 X48-0087.png
共受等五蕴义有见中眼境我者我为眼境也今彼
此设遮计等随义准知彼云计色尘是我眼境今解
是眼之境名为有见非我眼境也非眼境我与上相
翻有对中一有见有对即诸有见者皆是有对二无
见有对谓种类故三因所明是三无见无对即损害
之依处是不可言诸有见是前有见门中法门是此
有对此中说于损害依处下言有如是义故一切是
有对故然六十五唯约有无见有对说故云体论云
谓所以复言㸦为所碍者为建立光明等色是有对
故此中但说光明及等取闇影像迥色等唯所碍者
即应法处不对法极迥以唯为所碍通光明故今解
其光明色亦是能碍以闇影故以虽亦能碍于积集
形等色不能为能碍故略言㸦为所碍又解举光明
体等取迥色等业以光明亦为能碍闇影等故迥色
但为所碍体即光明而不能碍故于法处但名极迥
不名极光及极明等以诸色性为能碍等自性如是
故言种类是自性义此中三因明无见有对故除定
境色以是无见无对故。
平等心诸天者彼名天净居诸天佛在世时佛边听
法住一毛端量无数亿不相障碍如涅槃会上他方
无边身所生之处如锥头针蜂以因平等故名平等
意又解即诸静虑皆然就此诸相境并是前种类积
集二因中收以定境色举平等天色以喻于彼不修
治者所以非此天之色又解此非定力所生即亦除
卷六 第 88a 页 X48-0088.png
平等心天色以修治定为因故此虽即是前二因收
然非第三因也决择分云有等心天曾于人中尽磨
莹心故一毛端空量地界又正法念经六十四卷于
一手等量五百天不相妨碍亦不迫隘即是诸天有
此功能损害依处者若有漏无漏能生损者皆是处
或是依不遍行我者以我有对故非遍行有漏中漏
相属眼等所依即通根境依起漏故不尔摄法不尽
六十五云相有漏如瑜伽大好解漏所缚唯以自所
缘及同时第七漏故然总名有漏及漏种类但可前
有漏种子所生名种类不可为他缘故成有漏如唯
识第五第七识中难等漏所随者不由他漏种故自
地成有漏但由彼馀地漏还随馀地如未至定识还
为根本地烦恼随故随增名有漏识是此中意。
漏随顺谓决择分善等者泰法师等云有漏中所有
无漏性此如唯识第二破分别论者说此中三释一
新熏此善体有漏能为增上或因缘生见道故建立
为无漏性加行道等名道谛体有漏故修道断二唯
本有此位无漏增长之种名无漏性现行及因缘闻
熏等是有漏故粗重随修道断有漏从无漏种故加
行道等名道谛体有漏修道断新旧互用类此应知
此中六种初二摄一切尽瑜伽五种有二摄尽为性
分别更离后四瑜伽六十五亦尔无漏中六十五说
有五种一离缠名无漏即诸善无记心心所及所依
所缘诸色二随眠断故名无漏谓巳断见修惑所有
卷六 第 88b 页 X48-0088.png
善及一分无记造色等言一分造色以馀报色业所
生故不名无漏无记心中应言一分据实而言理应
报色亦是以一分造胜故偏说一随眠断故二不从
漏生故此由未了应更思之此中五无漏摄一切无
漏尽当知广如彼说。
此中言十五界全有漏等佛地唯识第十二说此但
依二乘等说有诤中以执杖为诤因贪等为诤性六
十五以三苦为有诤事贪等为诤因此中释论解诤
因及性彼解有诤自性及诤因不相违又此论据疏
因彼据亲因又此据成满执杖为因彼据方便贪等
为因又此中贪等为性以贪等时三苦各增上不相
违也又彼第二复次五因释即与此同有染中据三
毒前第一卷有味唯贪前据润生内爱此据润生三
毒唯缘内道三界馀如前说耽嗜出离体性如第一
卷。
解无为中摄论第九法身有为无为无二为相亦有
此义此示现变化等变故无无为相此中但说无取
五蕴据实通馀无为世出世间中有三对一性有起
尽名世无为是出世二有相显名世即此文是后得
似世间相故三有漏有对治名世翻此名出世世间
出世间中如唯识佛地二智有相见等三说二乘唯
除常等颠倒菩萨除一切二乘无漏心非有治出观
后心为所治有说亦所治以无漏心有法执故如佛
地第十中对治三界者应言对治三界颠倒分别故
卷六 第 88c 页 X48-0088.png
是无分别出世间义为解对治三界言无颠倒故又
无我法分别名无分别出世间义又无分别是无分
别出世间义应知此三可能变质瑜伽说五长养加
避不平等约长养有四以事粗故世共了故说食有
摄四别义故饮通二种通二义故馀三长养义不摄
别义不名为食馀之三食非事粗故非世共了同此
不说非常我者是法执或我所也。
游戏忘天等者此中但以欲界第五第六之天大论
第五谓欲界天名游戏忘念意相愤怨俱舍等亦尔
此解不尔违即通六天或唯有此二天今且据胜天
有多放逸故戏忘忿恚天于境是自在于定自在色
无色界其地居二天不清净摄以有杀害等事故或
清净等摄化生故今摄胜故清净者谓作处资具相
似故无种巳生如唯识第四及摄论第二。
合解二十四中或分为十二对义准义有文初三今
后缘次三住退分次二升坠异次二白黑殊次一业
来往次二有无因次一质影别二时长促次一即异
分次一凡圣次二内外次四时分或分为三门初别
明内色次明内外色后唯内色四有差别初中有十
影像自在示现者或第一假想八解脱等色二定境
实色第三佛色或初方便色观未成故次根本色观
巳成故后同前初假想色次真实果除定障得名解
脱所生此二依实法后一示现能取中不至能取者
谓眼耳意五十六云十八界中六合能取谓鼻舌身
卷六 第 89a 页 X48-0089.png
根识四不合能取谓眼耳根识五及一少分非能取
谓色等五及法界少分一界若合不合二俱能取谓
意界此论约法界自境辨意故不合能取彼论便依
诸根取境义说若合不合俱能取彼论便依诸根取
境然诸根所藉多小如唯识第七解然此至能取不
如小乘有极微性触便相入今能触相名至俱有不
名至无极微故此中以识从根说言眼等不至能取
瑜伽约界以辨根识别说然佛诸根互用为至根取
不至取合二解一即眼处有馀识用不坏法相此中
通因果位说二说若坏法相即眼能闻声等此中唯
因位说四种中前二如是后二以根从识取自相有
三一处自相同小乘二事自相三自相自相西方缘
假实二义若缘假者依处自相唯缘实者依自相自
相不依馀义意识名一切时者约多相说故又七识
若处自相亦一切时若自体义即非自共相第八识
法体唯缘自相处即通自共色等种子有二类故第
三又由和合等者此出取体如前第二五十六释。
外门中證等流法者教教谓名等證教谓真理教教
法是證教之种类此闻思等是彼等流等或闻思等
能缘涅槃以涅槃为因故乐等诸释可知即于是处
者谓于信等处者五十五说十一善于六时起谓于
决定时有信止息染时有惭愧善品时有三善根精
进世间道时有轻安出世道有不放逸舍摄众生时
有不害染污中谓遍行意相应烦恼等者谓等取欲
卷六 第 89b 页 X48-0089.png
界身边二见及俱有法等色无色界系等等取彼染
污业欲界无有覆业故三世中恋为染相舍为净相
者谓贪缚为染于断舍缚为净未来中准可知然此
通依种现及唯识三世巳明诸忆念分别相是唯识
故瑜伽第三有种子法三世但是道理三世此卷前
六通中宿命等为神通三世如唯识第三此中唯约
小三世六十六中亦有大小内外等异因显经中三
种言事谓阿毗达磨经也若此卷初一切皆待名言
即涅槃亦有名七十三一切法不可言三世亦离名
何故此中及涅槃二十三卷云是大涅槃强而立名
对不言诸法以言依与言同有为世摄相似故说三
世为言依唯识第三及七十三等说不得法自体言
一切法皆不可言不相违也如俱舍第一解。
诸假中以五门分别一列名字二出体性三彰废立
四辨相摄五诸门分别一三性二有漏无漏三三界
四见断等五五聚法。
十三智以五门分别一显增减谓或说二智谓如理
如量亦名真俗谛智或三谓三慧及加行等或说四
谓四智品义或说十如显扬第二或说十一如瑜伽
六十九或说十三如此中说二出体三辨差别四废
立五诸门分别一三性二世出世三漏无漏四相摄
五修差别六三解脱门等摄废立者十智谓应但分
别二谓俗真俗中别开二谓他心世俗以记心轮胜
故别开他心解诸境智等一切并名世俗智于胜义
卷六 第 89c 页 X48-0089.png
中亦应二谓法类初得后得此有下上体名宽故缘
理缘智故对法云法智品真如为境类智品法智为
境或依缘下界上界六十九说见道对治法智断欲
界诸惑类智断色无色界或说别异名此不总名即
如三心见道然以四谛理差别随境说名四谛智即
此真俗诸智在果位胜名尽无生然缘境有无以分
为二六十九中以此十智通三乘有依不共智后立
十力智对法以俗智境有差别故别闻思修以一切
真智对俗智立总名胜义智以尽无生同在无学合
名究竟智以十力智行唯利他诸智差别者六十九
说谓有五品所知差别及此五品所知作业一假立
故名所知二胜义故名所知三所作究竟所知四他
心净不净行所知五一切种别所知世俗智能知假
立如实了知世俗道理善不善有罪无罪乃至缘生
法等一分应远离一分应修习又了言说游行世间
随因随缘而起众行法类四谛智能知胜义所知能
證见修所断法尽智无生智能知所作究竟心得决
定无有疑惑于自断中离增上慢他心智能知他心
净不净行所知如实了知所有意乐界及随眠十力
智能知一切种别所知能正于他教授教诫能断一
切有情疑惑能善安置一切有情于色趣界及解脱
中有大势力能作一切有情利益及安乐事十三智
中胜义智即法等六智大乘智即十力智然通二利
十力智唯利他合尽无生二为究竟智开世俗智为
卷六 第 90a 页 X48-0090.png
闻思修其闻思修如后当说其法类四谛智差别观
非正断惑是见修游观道乃至十三智无有差别观
而断惑者若于真断道中义说为法类四谛智等亦
无过失由彼法类差别观者略有四例所谓别总观
劣胜观如智境初后得起即对法十三智云下智者
于谛初观故上智者后观故此如观别总境及观欲
界劣境色无色胜境观如及智境此下上言通故即
显真无间道名法初起故真解脱道名类后起故前
之类故唯识抄等但有三文三例今以理徵此文复
总故分别尽无生智当知唯于漏尽中生若不分别
尽及无生谓我巳得诸漏永尽我未来苦不复当生
者唯是无漏唯出世间若作如是分别者唯是无漏
世出世间世俗智摄亦非自利又唯在果不在于因
今显位通心分即兼识故说十三然此诸智依识辨
智缘真者总名如理智缘俗者总名如量智即此二
种在有漏位勤功欣趣总名加行以所缘境总有相
故在无漏位境有理事分成二智谓正及后后唯缘
俗仍名为事不證真故如是有无漏智从境因分三
慧缘外教境成名闻慧从理境名思慧依定因名修
慧所识中七种难识中不可知了别器了别中法亦
应有有执受举外显内举广小亦应有第八行相不
可知了别今明所了能了行相即第二门了然七难
识各破小乘一一如理思。
六神通六十九说一神境智作證通二天耳智作證
卷六 第 90b 页 X48-0090.png
通三心差别智作證通四宿住随念智作證通五生
死智作證通六漏尽智作證通一释名二出体三修
异四作业五诸门分别。
一释名者妙慧难测名神
所作无拥为通从一变多随其分限身自在转是名
神境由神境智于此境界领受示现名为神境若智
具大威德修所成是修果名神境智此智于彼境能
领受能示现故名神境智即此智种子由生缘所摄
受故势力增长相续随转名神境智作證如是一切
总摄为一名为神境智作證通神之境神境之智皆
依主智即作證作證即通持业释谓若修果耳所摄
清净色是名天耳与依耳识相应智名天耳智此作
證等如前应知总名为一亦准如前应知天耳之智
作證等如前谓诸他心由有贪等差别而转名心差
别若具大威德修所成是修果缘彼为境智名心差
别智馀如前说心差别之智作證等释名如前若于
过去自体差别名宿住明了记忆名随念若智具威
德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于念与念相应此方得转是
故名宿住随念智事去名宿久居称住住即宿住宿
住之随念随念之通释名如前若诸有情好恶色等
种种差别从彼别别有情众没于此别别有情众生
说名生死若修果眼所摄清净色以为依止缘死生
境识相应智名生死智此意若言生死智意识与眼
识从境为名若言天眼智即从所依及门为目皆依
主释若一切结无馀永断名为漏尽即于此中世间
卷六 第 90c 页 X48-0090.png
尽智及无生智名漏尽智以此别教授教诫知三世
等故唯世间摄馀如前说然显扬云神境智见作證
通乃至漏尽智见作證通皆说是见性故分别推求
故。
二出体者神境通若在异生对法等说为利益
通善若为喜戏是无记也天眼天耳亦通善及无记
起下地唯无记自地上地者通善无记宿命他心是
善并以有漏慧为体瑜伽论说若在二乘有学五通
并有漏在无学并无漏此依离漏名无漏其神境天
眼天耳性在二乘实非无漏其宿命他心无漏他心
漏尽六十九说他心二乘实非无漏其宿命他心漏
尽六十九说他心通取无学学是世间然无漏漏尽
亦无漏然是世间此之一种通狭智宽若以世俗智
为性亦通有漏二乘说法未真无漏离漏故得名宿
命通无漏亦缘若在大乘十地得无漏五识可通无
漏若不得天眼耳唯有漏神境唯意识及智可通无
漏宿命他心亦复如是通回为菩萨故直往简故至
佛并无漏并后得智摄是世间故依智出体如佛地
第三有为功德四智所摄即八识俱有天眼耳通等
六通多分摄在妙观察智神境智通多分摄在成所
作智漏尽通若说漏尽相续中有四智所摄若说缘
漏尽涅槃为境多分摄在大圆镜智平等性智以识
所依身三化中有现神通化故云多分摄神境智其
漏尽通瑜伽唯约利他为首故世间摄此约通二利
论故多分二智摄然除通拥小乘五通各一无间一
卷六 第 91a 页 X48-0091.png
解脱第六非想第九品无间以解脱道今大乘无文
无间解脱道不定成满之位非顿能故如修轻举想
虽轻举未来等十地神通展转增胜非一无间解脱
即圆满故四十七云初地菩萨一刹那顷瞬息须臾
能證菩萨百三摩地以净天眼能于种种诸佛国土
见百如来以神通力动百世界亦能往乃至自兹巳
去是诸菩萨由愿力故当知无量威力神变。
三修
法有异者瑜伽三十三说大好修十二想此依二乘
异生为论非菩萨菩萨力有三一神通修得虽未见
修之法用然准三十八初但总闻神通法教后以定
作意思惟彼法义修习多修习故有胜有劣发生修
果此意亦从地前菩萨未得俱生威力何妨亦依此
修后入地巳但入三昧析伏定障故得通果彼卷亦
具说三种威力二法威力行六度所得即法华经明
六根功德三俱生威力法得是报。
四作业者此业
因如六十九。
五诸门分别者一名废立何故唯二
立天二识废立眼识例三识三用废立随所许用分
者四地废立依何地五威势废立生得方便三十三
有文漏尽唯方便名废立中一神境得神名馀不得
用事显现作业胜故天眼耳以天为名馀不尔简别
人中故识废立中何故不说七八识为通据实亦是
以随三乘因及异生不说或利他者眼耳六识故鼻
舌身何故非通作用不广诸根互用据实皆得十住
断结经身入品如来身通无能限量鼻通倍不可计
卷六 第 91b 页 X48-0091.png
舌通广无边际就三乘通说故说六为通今有解云
此之六种作用广胜故名通菩萨地亦说为通非馀
故萨遮尼乾子经天耳知过去未来音声皆尽本际
夺迅往问经明五通菩萨宿命通知未来法集经明
菩萨宿命知三世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云得六根净
何故馀三根非通从二乘异生为名或从初为名用
废立者世用如作境用何故宿住二乘能缘五蕴他
心不能生死能缘五蕴他心现在若缘色相缘智不
名为通五蕴知彼四蕴知智者名达地废立依何地
者唯依根本静虑三十三说依根本静虑能发六十
九说亦同馀定虽菩萨等亦能起变化事非通作用
狭故威势废立者凡夫声闻独觉菩萨佛六通分齐
上下修神足天耳闻远近天眼见长短他心知界限
宿命知久近漏尽三乘果其别相应知。
清净巳生中谓游戏忘念意相愤怨乐变化天他化
自在是二邪愿生天一现住欲尘一切人及下四天
虽人亦是变除彼人及下二天以犹有他害故二自
变欲尘三他化欲尘此二如名二空天是游戏是恚
愤虽此通上四天以彼别得名故此标唯下二天勘
瑜伽第五二处小别。
论本第四善中十三善准唯识第五唯云四种即种
子不相应等皆等起中摄由此种子可有随本识是
无记故亦名随逐此中义用分之立馀八种也十三
种分四初四种类摄次二别类摄次三世间善次三
卷六 第 91c 页 X48-0091.png
出世善色声等通善者如前数说即于是处谓于信
等处者彼云谓即受信等果处处谓处所今解如五
十五信于决定时生乃至摄众生时有不害此等即
生信等处如行善中修习净善是总法随法行亦是
总通三慧如说修行法谓灭谛随法谓道谛等或道
谛法是随灭谛法行唯有修道谛如摄如业等说即
四亲近行也现前供养即住持二宝然略不说僧或
兴供养即供僧也引摄善中此唯说观善瑜伽亦说
修此中准俱舍业品有施性福业非事福事非业业
事等如彼论说生天生富贵家是福分善顺清净法
是解脱分法四对治伏离对治二障对治此上
三对治各摄义周据义别说漏等如理应知下第九
中释寂静善中乃至想受灭此性定障一对不言不
动者定障未尽故或未必此中唯取无为即灭定为
体极寂静故若断定障即亦此摄涅槃或说一谓大
般或说二谓有无馀及息处二或大小二如涅槃经
或说三此论中说得位或说四成唯识中成得合说
故或说五涅槃更加方便净涅槃如下灭谛中(谓三种涅
槃如下灭谛中说)然有馀无馀因果及无住处体二说如唯
识第十方便净即真如因方便显净义边说无别体
也如唯识第十无方便净体引摄善中如瑜伽第十
及准不善应言得人天引果三恶趣别报果以对方
便善略而不论。
不善中准佛性论修道发业见道润生彼论第四云
卷六 第 92a 页 X48-0092.png
不动业增长因者一思惟能成业二见能得果何以
故断思惟尽业不成故断见谛尽不感果故思惟者
即修道烦恼自性无记中八色界处唯
取长养诸根外诸所有色处等非异熟生所摄者除
善染色声处以异熟色等是生得无记摄六十六有
五种无记根者异熟生摄故然异熟生有三文一真
异熟名异熟生六十六二假异熟名异熟生如前第
一卷受中说然六十六复说三性法皆名异熟生今
即除第三中善染及除第一第二及第三中无记之
法善恶业果馀长养等流等异熟生法是自性无记
然佛地论立四无记心异熟辨故不明于色即法执
类故于五无记中前四通五蕴第五唯色蕴然今此
论即意相应品及命根等皆通名自性无记又此八
色界等随顺门及约因说故无记也彼师以无想异
熟及第八识根色等是生得无记收以无想报是报
故命根等通报非报故此自性摄此亦不然成唯识
说唯是异熟故即无想报亦自性收是自性下等字
所等故然此等字论有无者其集论本有也故更应
中取等欲界身边见及相应法等下无收处故以命
根等虽是报以是假故自性收不同本识今解自性
摄一切唯无记法摄论无性第三不许立五无记。
相属无记者谓怀非秽非净心者此者是假者也由
名句文身所摄受者显彼行相义以彼意言门转故
者彼云显彼行相者谓威仪工巧心及心所由名句
卷六 第 92b 页 X48-0092.png
文身所摄受威仪工巧心显彼名句文身行相今解
不然此言相属无记故即显此威仪等心行相此心
由名等所摄受故成无记今显此心行相由名等故
尔即言显彼行相义以彼意言门转故者彼云意谓
意识言谓音声转谓现起以彼名句文身依威仪等
意识所发言语音声门现起转故又解由名句文所
摄受者谓威仪工巧见分心变作相分名等然此见
分心由相分名等所诠辨故言由名等所摄受显彼
行相者此名等是能诠彼见分心行相义以彼意言
门转者以者由也此名等由依彼见分意识为门此
相分名等方得转起今解显彼行相如前自解以彼
意言门转者谓名等是无记有依音声名等有唯意
言名等意中诠辨如名等故说为名等以彼名等意
言依意为门而转故所依心等成无记性是此中意
也威仪路工巧处威仪依于道路工巧依于处所不
可易名又威仪与业性色作路工巧依止事业处得
又威仪以根色为路发得工巧依根色为处发得或
与心为路为处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
槃论中说自在天造众生等名现前供养不善华严
经第四十九善财求善知识有王名满足彼害众等
名示现不善报恩经中佛在舍卫国崛山中有五百
人断道却人佛化乘雁彼等皆是然是后得智中大
悲所作若菩萨实与烦恼相应又由大悲所引后得
智后起也此烦恼犹如咒药所伏诸毒不为过失三
卷六 第 92c 页 X48-0092.png
界系中欲界言未离少分欲等此意明巳离少欲初
未至定不应是欲界系然显扬云若生于此未得对
治或得巳出三时现行义谓一未得治二巳得治三
巳出欲界染污法然染无记法现行瑜伽论六十六
同显扬然六十六亦有小异。
经言一切有情共有业增上所生者为显生色无色
者亦有未离欲业种随逐故此有三释外器何人业
感如唯识第二大智度论说色界天来此欲界化作
其地自于中住若以第七俱意成有漏身在下地起
上地心与下七俱起由此名有漏据相顺者非此相
违外器界等皆由随眠成有漏如六十六欲增上我
者外道执欲界增上法为我故或我非欲与欲界为
增上系。
无色界亦有定色少故不说者五十三同维摩经
云众生空者如无色界色乃至阿罗汉预流三毒等
仁王经云佛说经时无色诸天雨天妙华华如车轮
积如须弥华严云菩萨鼻根闻无色界宫殿之香阿
含经云舍利弗般涅槃时无色天空中泪下如春细
雨波舍波提入涅槃时色无色天佛边侧立故无色
者无业果色言有色者有定果色一分等及十种离
欲中三性分别漏无漏三乘凡圣等分别有学中六
十六唯预流以去乃至不还然五十七二十二根中
唯取加行道巳去如唯识解二十二根中一根本位
二加行位三资粮位即三分别也五十六说亦同此
卷六 第 93a 页 X48-0093.png
无学中六十六说无学身一切善法然六十二说灭
定是非学非无学又有学等中有生得善云何名学
馀不相应解亦如是种子是学等灭定随之不论生
得善少分随学亦隐不说。
云何见所断等者见断等义略以四门分别一出所
断体二辨所断义三显所断位四问答分别所断体
者谓有漏法通色非色所有业果非色有七位一心
二遍行三别境四善五根本烦恼六随烦恼七不定
其诸假法见修所断如实法说于非色中初之三位
随与此相应即说此所断及非所断根本烦恼中三
见及疑唯见所断分别起故于边见中有义常见唯
见所断对法第四瑜伽八十八唯说断见修所断故
有义亦通修所断显扬十一十八说常见断见皆通
分别及俱生故馀贪等五通见修断依见缘见缘事
生故随烦恼中无惭等十通见修断能通不善染污
心故忿等前十有义唯修断唯缘事生不迷理故有义
皆通见修所断五十八说嫉无漏故对法第三亦云
嗔恚嫉出离故诸外道等缘见依见亦有能生忿悭
等故睡眠寻伺通见修断恶作有义唯修所断缘事
生故有义亦通见道所断亦依见等悔善等故其馀
诸法唯修所断及非所断五十七说信等五根通修
所断及不断故六十六说善及无记修所断故此如
唯识第六第七卷说善等有义亦见所断对法第四
说恶趣一切蕴界处等见所断故唯识论第九卷说
卷六 第 93b 页 X48-0093.png
若缘缚断说善等法唯修所断依不生断无想定等
说见所断由此传释诸三恶趣别报善法此业及果
是见所断前染污法所发诸业及所得果若色若心
见所断发所得果者此见所断修所断发及所得果
皆修所断如对法第四等说诸非所断略有二例一
非缚谓诸无漏有为无为对法第四说唯诸无漏非
所断摄二巳毕竟断名非所断六十六说无学身中
善无记法名非所断。
二辨所断义者略
有二位一自性断谓诸染法通见修断二离缚断此
有二种一离缚断谓断缘彼杂彼烦恼六十六说善
无记法唯修所断二不生断此有二种一因灭果不
生谓三恶趣果见道所断二果衰因不生谓诸善法
见道所断五十三说于见道中无想异熟能得毕竟
非择灭性故因亦断如是类也诸非所断二类如前
出体中说此即第二辨所断义如唯识缘生中释其
恶趣果断二种一云体亦随无见道障故论云无记
修所断者据馀无记杂缘缚说一云唯断业有无记
不除不能生异熟云何释异熟障据此果无记体在
生杂缘缚。
三显所断位者见断修断有义因果俱
一刹那无间道生一时顿断如圆镜智无间道生此
师意说一心见道无间道生此时顿断诸业烦恼及
果若三心见道二无间道时亦因果俱断解脱道时
唯能證理有义惑业无间道生即便巳断其所感果
无间道俱解脱道生其果方断如圆镜智解脱道生
卷六 第 93c 页 X48-0093.png
若于修道不断果位二障种子无间道断二障粗重
无间俱解脱道生粗重方断是为无间解脱差别如
唯识第九第十说。
四问答分别问能断所断同时
异时答非同非异犹如明闇及称两头高时下时平
等平等问为断现在为过未耶答非断三世仍从三
世而说于断未来未生故过去巳谢现在不住故然
非明闇断彼惑时三世不转说断三世此上诸门如
五十九及论说颇有断彼种子不断粗重耶应作四
句有先断种子不断粗重谓二乘者断烦恼种不断
彼粗重不得名为永断习气如五十九说有断彼粗
重不断种子谓十地菩萨断彼俱生烦恼粗重不断
彼种有亦断粗重如见道究竟道断二障种子及与
粗重十地菩萨所知障种及与粗重俱时顿断此上
二句如解深密第七十八唯识第九卷说有不断种
子亦非粗重谓世间道唯伏现行不能永断种粗重
故处处经论并有此文颇有先断烦恼障不断所知
障耶应作四句第一句谓二乘者第二句十地菩萨
第三句见道究竟道二种菩萨第四句谓异生颇有
生在下地断上烦恼耶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生下
地断上地烦恼得诸圣果第二句谓生上地得无学
断下末那俱生惑故第三句者如理应知第四句谓
异生随生上下唯伏现行不断种故如唯识二障中
说见断等中楞伽有二身见十地经论第四地身见
为首大智度论第五十云七地菩萨转烦恼者菩萨
卷六 第 94a 页 X48-0094.png
以福德持戒力故柝伏粗烦恼安稳行道唯有爱见
慢等微细者今亦离细烦恼此论言七地离见是何
见耶依见缘见者依见谓为同类因等生缘者谓以
为境三种缘生谓自性爱非爱受用三种四缘生谓
相续刹那连缚分段诸内情法无始不断名相续一
刹那中具十二痴为无明思为行心为识馀为名色
六根为六处触数为触受数为受贪为爱馀惑为取
即无惭等身语业为有诸法起用名生异相名老无
常为死内外情非情有无漏法前灭后生相连缚故
名连缚此体通有无漏十二缘起三世异故名分段
勘摄摄论一切外道执诸法有实作用有实能生用
是相者中有三故第一破吠世师立诸法有实作用
即有作用句是第二句彼外道大自在天体实遍常
能生诸法馀亦复如是非佛为遮当来大众部等故
作此说大众部化地部等立缘生是常第三句破一
因生论即外道执一大自在天有此三义一者有实
能生作用二者因常三者一因生一切物然缘起经
亦有此三相十地论亦有能引所引与瑜伽缘起经
不同如唯识论谓于因时有能引所引于果时有能
所生者爱取有是因非果以近能生生老死故因从
近果亦名为果十地经云爱取有生老死是见未来
世事故又解果者熟义谓彼前业等种今为爱等所
润将熟得果故约正熟皆名为果于诸谛境无智为
先者显四谛下不共无明皆能发业虽无明行相唯
卷六 第 94b 页 X48-0094.png
有二谓异熟真实义然迷四谛总别皆得未永断欲
等爱力即因力谓于欲见戒我语四之爱起四境果
于欲等中即境界力爱乐等者即作意力此释爱支
以有有取识者彼云以有者谓生支等后有第二有
字谓有支业取识者明取支相应识明取支相能润
业支有取于后有生支等报故故下文云取有二业
一为取后有令诸有情发有取识此释取支随顺贪
欲下解有支今解以有者有无之有也第二有者当
果有也取识者谓业行种此论说为识支以有彼取
当有之业识故于命终位将与异熟等也次言取支
相应识有何意也或初有有无之有次有谓有支此
能取当来识支故名有取识发起贪欲即通爱取二
故故云随顺贪欲不尔应言随顺于取何故乃言随
顺贪也显依三有为相者以三相名显此下支以欲
显依三相缘起经中显三苦故离老病死等如唯识
解非于胎生身中等者化生顿起应六处俱然可后
别胎生必不尔故偏简之其湿生卵生亦复如是业
中十地论者应一一配乃至引婆沙瑜伽一一支中
释妨难无明业中起如是疑我于过去为有为无即
十九无明如瑜伽第九谓前际后际前后际内外内
外业异熟业异熟佛法僧四谛因及所生行并于六
触处如是无知其前际中有四谓我于过去若曾有
为非有耶曾何体性曾何种类今举有无等馀二前
十八无知缘起经内法异生不放逸者所有福及不
卷六 第 94c 页 X48-0094.png
动行非无明为缘瑜伽说无明通发三业有三会一
云内法异生不放逸者即解脱决择不感总报非四
见道无明所发唯修道无明发唯感别报故四无明
唯见故二解缘起经以有覆无记信所摄伏发非不
善四无明发据实有覆发亦感总报三云有不善位
识在唯无不共相应二种非无种子多分位无支发
为别馀异生所以不说非无随眠发总报名色二业
摄有情自体即为入母胎于识之业复说识入母胎
何故说二俱入母胎今有二解一识支据实入母胎
言名色入胎者前说识为业种故又解识支一七日
未有形量相貌未为有情自体一七日后有相故名
有情体非为入胎不相违也又识依现在现行识能
持业习气故即是过去业所感识说名色依是由业
入母胎说唯识云依现在说识等五当来说生老死
论发有取识者彼云发于有支取识谓取支同时识
明地狱等五趣差别令后有不断释上为取后有令
有支业习气得决定果释上发有取识亦可取识者
由取支发有业令未来识支得现前故名取识由此
取支润业力故诸行支习气既为取润转成有支故
言转变或取者漏义即有漏业业即识故发有漏之
业此同上解三杂染如唯识解瑜伽九云三烦恼二
是业馀是苦作业有说摄大乘等唯说三烦恼唯识
说行有一分业也七有一分苦今准此三文不同以
识业通二故。
卷六 第 95a 页 X48-0095.png
论义中有十一门依提婆菩萨破外道论此中第一
是韦陀论师六师论中迦罗鸠驮外道计彼立梵天
能出生一切与一切法为因梵天为作者论文解于
彼云大自在天等缘故知一切皆立不平等因皆在
此中第二破尼乾子不须修因见谓八万劫自然解
脱第三破自然我那邪修摩计彼立我为诸法因第
四破阿耆多见彼诸法不从因得自然而有不从缘
生第五破胜论师立我外别有作用句立诸法有实
作用第六破僧祛计冥性是常能与二十三
谛为因第七破正量部因果刹那长短第八破上座
生灭同世或经部明异熟因果不同世仍无去来义
释果时无因因时无果难唯识第三卷第九释外道
等四大生一切物故云一切诸法牙相生难显功能
决定相似相生故第十释小乘等一因一身果等难
今显多因于一身一类果生如五无间果一身受一
因于多身多类果生如生报等多身受从初为名名
生报业一因生一果多因业于多身之类果生成四
句义准此释文即便易解第十一释既尔不定业应
名何报等难显定生唯生定后唯后若不定者可有
转义初六破外道次二破小乘后三释妨难虽非无
因作用等非从一切一切果生非从一因唯一果生于
馀相续亦不得受果论是故如是说即瑜伽第十说
甚深中十地论有二一三四句与此第三复次同差
别八门如大论第十有漏三性等义可知彼以十二
卷六 第 95b 页 X48-0095.png
支摄二一分一全分顺逆中如大论第十三复次释
涅槃经说逆除无明行识观馀九识业故非未来集
因故不说观或逆观十菩萨为太子时观生老病死
乃至识支不观馀二如九十三说或观十一如四十
四智等中说以无因故涅槃经说为生婆罗门除生
一法说十一支应彼机故四缘应为十据立亲疏前
后俱时俱缘不缘者。
二十能作中初十能作有辨中边第一卷障品文大
精应勘之善菩提摄受有慧无记无乱障回向不怖
悭自在名善等论随说因此及诸论不同如唯识会
然彼云谓见闻觉知此中且但有见略也以瑜伽第
五有闻见等后起言说故此义不然若尔见应非执
著此初通说三性因体观待此唯无记招引生起唯
染生起与唯识等别此谓邻近说生近果名生因摄
受引发此唯无记定别唯染同事相违不相违唯无
记皆略举一准馀可知性故不可言能作因言自性
差别显馀因皆能作差别立二十种别差别为是后
五俱有因云助伴显非同一果及互为果唯助伴故
相应因者显非辨体伹行同境亦显种因更皆为因
同类因言增益者显与等胜为因非劣故遍行因言
障碍者非唯遍行烦恼但障圣道为此摄故异熟因
不同馀宗唯据内自体有异熟因也俱有因彼云二
门分别一成立义依俱舍必具四义一生住灭一世
一果一性即十随转然彼师不解极依分别然应思
卷六 第 95c 页 X48-0095.png
准二约法分齐小乘可知今大乘一切皆有为法共
有而生即是此因体性宽于小乘然众多种子生一
现即同得一果立俱有因若种子等所有现行法为
因名俱有因非同一果义六释释名相应因等行所
缘名等行中同一所缘不同行相等应如唯识二解
本质影像然唯现行为因乃至增上缘若种子与相
应心等法为因名因缘同类因五蕴互相望皆得谓
无表色等或准小乘善不善五蕴皆得无记五蕴一
总二别总中如俱舍等有四说然准迦延四大于心
心法所缘缘增上不言有因故第四说色非四因好
或解色不为四因四为色因第二师好乃至十时皆
如理知四无记相望应知然准此文唯与胜为因不
与等劣为因唯言增胜故或唯同小乘与等为因论
言能为相似因故若现行相望皆增上缘若种望种自
类望现行自类皆因缘遍行因中彼师立苦集下各
十烦恼为体增益五门惑故此论云由贪等嗔等增
故今言四谛下皆是有一烦恼通迷四谛见四谛断
能为因故如迷谛相修道不能不通迷故无力不能
增长诸惑若遍缘行在五门名遍行因即增上缘唯
现行望现行故此同小乘今大乘若贪与贪为遍行
因何等亦是所增烦恼通因缘增上缘摄自类他类
二各别故若种子与现遍行法为因即唯因缘异熟
因彼以二门一止诸部二品数感果不同如可信弟
子部三善根中除无痴但馀二善无心定体是报亦
卷六 第 96a 页 X48-0096.png
能得三不善根前二唯欲界痴通三界感果亦尔正
量部欲界身起上二界业受二界报以无漏业得无
漏报譬喻师离思无报因离受无报果复有说报熟
因亡未熟因在大众部唯心心所成报非馀法萨婆
多三业皆报因一业感一果不得多身等依云今大
乘四蕴为报因五蕴为果然无表既是色蕴五蕴今
为因品数者瑜伽五十九此论第七云上中下业果
乃至如瑜伽等问答分别今大乘
唯增上缘应问七支三业何者感总别现俱一思同
感一果耶然显扬论不破异熟因不坏因果故如大
乘馀五因皆增上缘摄今依摄论第二卷相应与异
熟遍行即阿赖耶识似解是因缘是异熟因因缘所
摄今解但许彼因即第八识非许异熟因亦因缘摄
如上所说亦有因缘义唯除异熟因从多分故认彼
也以异熟因即本识种子故杂染顺者瑜伽第十有
三复次释九十四中亦说三世顺次杂染逆者此中
依四谛理说九十三中说世尊在昔菩萨时弃前所
得诸世俗智及弃世诸师处菩提座为欲悲悯利乐
有情以为上首自于诸谛起正观察尔时为欲历观
苦谛由老死支苦谛所摄故于缘起逆历观察有三
种相等乃至广说异常大精唯说至爱取二谛周
巳复观集谛乃至识二谛巳及善方便观灭谛道谛
观道谛至无明欲令尽无故此为世间见故安立谛
是杂染摄清净顺者此依现法从他闻音断缘起支
卷六 第 96b 页 X48-0096.png
次第如九十三初染次第生起巳次云若于现法中
从他闻善乃至能于二种果性乃至发生正见道胜
前染逆观巳又于诸谛渐次获法乃至无学清净知
见断无明等是清净顺次逆次第者依断灭巳重观
而说此中染顺是生死法染逆是断生死法方便清
净是正断清净逆是重观巳断九十三大好应取彼
文。
义中十门初一破不平等因第二破无因论第三破
我即蕴相第四第五显有功能缘无作用缘第六第
七显体无常非常住不同僧祛等此二破常见第八
破断见因果不断故第九破因果互通生第十破诸
一因唯一身受果计第十一释此十因多身受果妨
难准下甚深初复次解此为五段准下甚深中第二
缘次难四是此中五义破他馀类此中第七第五第
三第一如下次配下四总显有因即遮第二无因故
合为五馀之五门对破他以显自宗通明缘起八门
分为二初六明染法后二明净法前六门又分三初
二唯内别总法次二唯外别总报后二内外二缘法
唯内别法爱非爱内外通法故瑜伽云十二支摄识
生爱非爱二各一分摄内死生全馀不相摄其清净
顺无漏故不说又自性故乃至是因缘义唯识云设
名因缘应知假说此乍同小乘能作因生等五因是
因缘故下文当知一切因皆能作因差别即似小乘
故大乘中假说因缘义涅槃经明二因一生因二了
卷六 第 96c 页 X48-0096.png
因生因摄四缘或三缘业烦恼为生因如有望生老
死现异熟因云何有等无间缘二了因唯增上缘望
佛法及涅槃为了因故应更勘经菩萨地说二因能
生方便成实论说三因谓生因依因习因生因是报
因依是共有因习是自分因大乘是增上缘或习是
因缘现行望种子为习故此既从胜义应不尔彼宗
不说种子故涅槃经瑜伽此论五因谓生因依因建
立因持因养因并增上缘有六因能作因等十因等
果如唯识解。
善习气等中有三宗释三宗护月释真如为所缘从
果为名今解即见道前闻缘彼法为增上缘势力增
长本有种子后生出世故言由彼所缘生非从果也
十离欲中古说前四通善染污无记中今解不然初
自性通三性损害愚痴唯染污任持及增上唯无记
后五唯善其自性及后五通无漏其对治及无上不
通有漏或唯对治不通有漏损害任持增上愚痴唯
有漏后五及自性能断惑馀四不能灭定似涅槃静
寂故非学非无学种子有进趣是学无学此中据所
依种说瑜伽唯识据别及别义说不相违也诸学无
学无记诸法亦是俱非者法执品类亦在其中见圆
满我者先云见谓见道圆满谓所断具摄十八界等
故名圆满彼皆计见所断为圆满我故今解执我能
见本理圆满今其要无漏见断见所断方见圆满非
我也此中能作因摄一切法若亲若疏现行及种望
卷六 第 97a 页 X48-0097.png
果不障或能助力皆能作因解自性中云当知一切
因皆能作因所摄又云差别者谓能作因差别略有
二十种遂说十位谓善菩提摄受有慧无记无乱障
回向不怖悭自在名善等及十因故初言七故六因
俱因缘义唯识第七会云唯依此二建立因缘所馀
因缘不可得故俱有因论云谓诸法共有而生必无
缺减即一切俱有法相依俱起有力者皆是此因如
四大种及所造色随其所应释论仍云非一切聚定
有四大种及色等所造若于是处有尔所量必俱生
㸦不相离为因非馀故下相应因中云此但略举纲
要即四大望造色相依俱有故亦是此因无性摄论
第二云若说五因为因缘者即异门说阿赖耶识俱
有因义说阿赖耶识与诸转识此文即显本转二识
㸦为俱有因以在因中㸦为因缘故及俱有依止故
故无性云若离如是俱有因摄内外种子阿赖耶识
所馀因缘定不可得此中总说本识七识㸦为此因
即因缘俱有因今以义详然有差别若在果位七以
八为因八不以七为因非能熏故若非因缘者唯以
七为俱有依故若在因位前之七识皆以八为因八
以七识为因除六识中异熟果者非能熏故前六以
七为因七不以六为因不依六现故五识以六为因
不以五为因前之五识㸦以不为因于一一识聚中
相应心心所更㸦为因其所缘相有二说一云八识
相缘本识相分随所立七识为因非七为八因七相
卷六 第 97b 页 X48-0097.png
非六因六相非七因六相非五因五相非六因五相
相望亦尔其本识中心王相分与心所相分为因非
心所相分与王相分为因不扙托故馀之七识心王
心所相分既虽复俱有而㸦为因相扙生故有义诸
相分虽由馀故有馀非俱有因俱有因者相亲依而
俱有者扙诸相分相望皆非种故与见分既非亲合
非俱有因见自證等其现亦非非异体故于相分中
大种与造色为因造色与大种同聚者为因必无阙
减互不相离说为因故大种望大种造色望造色随
所应有皆得为因不同馀宗不阙十随转反更为果
立俱有因故其种子如异性异熟因种名言种子为
因名言与业种非因大种与造色为因非造色与大
种为因不托生故眼种与眼识种为因非种识与眼
为因馀相扙者皆如是若托为因唯同地因若俱者
通他地此中依因缘为俱有因唯本识等增上缘如
此中次相应因中唯心心所同行一境为因此论依
现行相望为论无性云相应因者心与心所更互相
待受用境界有自功能犹如商侣非离功能阿赖耶
识能依种起即与相应法为因是因缘种此通因缘
非因缘同类因界唯自界色唯色蕴四唯四蕴善不
善无覆唯自性其有覆身边见等亦与不善烦恼为
因由习增故其不善烦恼不现增俱生身边见故非
因或与等非因不增胜故异性非因不相似故。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六
卷六 第 97c 页 X48-009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