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述记-唐-窥基卷五

卷五 第 68b 页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五
大慈恩寺沙门 基 撰

「何等名为心不相应行。」

【述曰大文第二随别解释所标行中上来初辨心
相应行巳下后辨不相应行若依论本文别为二
初标别名后随别释若科释论文别有三初二如
前第三总辨依处建立标别名中初问次答此初
也前卷总标中云又即此思除受及想与馀心所
并心不相应行总名行蕴故为此问不相应者不
相似义不与色心等体义相似故谓非有所缘及
性有变碍名不相应故瑜伽论五十三云何因缘
故名不相应此是假想于诸事中为起言说于有
色等二种俱非于有见等二种俱非唯识但名不
相应行故不相应言简馀有为法今独名心不相
应者心是主故如唯识言行谓迁流简无为法显
唯得等是不相应行。】

「谓得(至)和合等。」

【述曰列二十三不相应名等言等取不和合性瑜
伽显扬等皆说二十四意显同彼故说等言然不
别列不和合者论师显彼体即非得既不对得别
立非得故不对和合别说不和合又显设言不和
卷五 第 68c 页 X48-0068.png
合者说不相应亦未周尽圣性迟缓等皆不对说
故故置等言显更有多故显扬云复有诸馀如是
种类差别应知上论本文下释师解。】

「如是(至)地故。」

【述曰此释论师五门建立得等差别依处故者显
得等法必有心心所色现种而为所依依实立故
自体故者体通三品假立故者明体非实作意故
者显由邻近加行引生地故者显所依地唯依一
地得地名故。】

「二无心定(至)馀唯初三。」

【述曰总明得等具义多少无想灭定具足五门并
依能厌善心等种立体通三品心等无位假施设
立能厌心等作意引生依第四禅及有顶故无想
异熟唯除作意具馀四门唯依无记诸心心所灭
种上立通三品果唯假施设在第四禅不由加行
作意心引任运心等灭种子上立馀二十一唯具
初三非近加行引非唯一地故至下当知。】

「得者(至)获得成熟。」

【述曰下别解释有十八段四相为一段名句文三
为一段故此初明得上论本文下释师解。】

「善(至)显依处。」

【述曰释中有三初解论本具初三义后例属馀此
显初义所依有三一依所得谓有为得与所得法
相属相应随增减故二依俱道谓择灭得及六行
卷五 第 69a 页 X48-0069.png
诸非择得与俱时道性相应相属随三品转故三
随所依谓除择六行馀非择得毕竟缘阙及暂不
生无别相属随所依本识及缘阙法故此三得中
初通三性次得唯善后应分别随本识者唯善无
记随缘阙者或通三性今论总言初显依处如章
中解。】

「若增若灭(至)下品信等。」

【述曰解第二义理实三性皆有增减但言信等举
难得故略示法故或难起故或等通等馀二性法
但言增减不说中者例可知故或不定故不别说
之随二所摄如十力中根上下智力五十二言增
盛之因名为得者彼约用说要增盛位方能得故
由此彼言生缘摄受名之为得此依体说故不相
违又增减品皆增盛位建立于得若不增盛立非
得故。】

「假立(至)显假立。」

【述曰解第三义显扬论第十八说不相应行皆是
假有假有六种门一者属主相应言论配属于主
方解相故此谁之得谓色之得乃至广说由起彼
言故假立此不相应行又以二因破实有至下当
辨故非实有。】

「如是于馀(至)建立当知。」

【述曰第二例馀具五门义二定具五无想天四馀
唯初三皆准此说故言随应论文解得且有三门
卷五 第 69b 页 X48-0069.png
一依处二辨体三假实今更略以五门分别一辨
内外二世所摄三彰大少四曾未曾得五问答分
别如章中说。】

「无想定者(至)假立无想定。」

【述曰于中有二此论本文下释师解此中有四巳
离遍净欲未离上欲者显地出离想等者显作意
于不恒行心心所灭者显依处假立无想者显假
立体通三品彼所引故略不说之。】

「巳离遍净欲(至)巳上衍贪。」

【述曰第三静虑第三天名遍净上欲谓贪欲诸烦
恼中胜故偏说全离第三静虑贪欲未离上贪欲
诸外道等能起此定亦显此定第四禅系成唯识
说下想粗动难可断故上无无想异熟处故。】

「出离想(至)为前加行。」

【述曰瑜伽论第十二问以何方便入此等至答观
想如病如痈如箭入第四定修厌背想作意于所
生起种种想中厌背而住唯谓无想寂静微妙计
当无想为真解脱起出离想作意为先远加行故
如六行法而入此定以生死中想为因缘故解脱
想为前方便非不灭馀成唯识说想灭为首立无
想名。】

「不恒行者转识所摄。」

【述曰成唯识言彼无六识由间断故名不恒行遍
行别境并善十一远五近意名不恒行有漏观粗
卷五 第 69c 页 X48-0069.png
所厌唯此故唯灭此。】

「灭者(至)所依位差别。」

【述曰释不恒行心等灭言正显定体由前方便第
四定心厌逆心等故所引不恒行诸心心所随其
势力暂时间灭由此灭故所依之身与前有心分
位差别由谓无想寂静微妙于无想中持心而住
如是渐次离诸所缘心便寂灭灭即是定令身位
异名入彼定成唯识说令身安和故亦名定。】

「以能灭故名灭。」

【述曰此显能灭与心等异故说是言成唯识说谓
修定时厌患粗动心心所故发胜期愿遮心心所
令心心所渐微渐细微微心时熏异熟识成极增
上厌心等种由此损伏心等种故粗动心等暂不
现行依此分位假立无想故以假定能灭名灭不
恒心等为所灭故假实既殊能所灭异故以能灭
为此定体论文巳有五门分别一依地二行相三
灭数四体性五假实今者更以十门释之一释名
二修异三性摄四顺受五业摄六起处七起人八
曾未曾得九二得摄十释疑难如章中解。】

「灭尽定者(至)立灭尽定。」

【述曰下第三段释灭定中有二此论本文下释师
解初中有四超过有顶以上显地暂息想作意为
先显作意于不恒行等显依处假立灭尽定显假
立唯无自体许通三品修故成三修略而不说应
卷五 第 70a 页 X48-0070.png
勘瑜伽唯识及别章恒行一分灭难安慧三乘无
学八地巳去无第七何言入灭定者此一分无先
无故答据馀位故难护法既有人法执并净智何
故言入灭定者恒行一分无答据除佛外所馀半
染令染无故言一分无巳离无所有处欲者明二
乘得非菩萨得菩萨不离欲而得定故。】

「无想异熟(至)无想异熟。」

【述曰第四段中唯有本论于中有三巳生无想有
情天中者显地不恒行心心所灭者显依处假立
无想异熟者显假立唯无自体因三品故果亦三
品如唯识第七等及别章。】

「命根者(至)假立寿命。」

【述曰第五段文有其二此论本文下释师解初中
有三于众同分显依处此中同分即总五蕴现持
种子种类同分依此总中本识种子有持色心令
坏之力假立命根或虽同分通五四蕴界趣生本
唯第八识此通现种今依彼种假立命根依引唯
识文又此同分非唯命根依说于言故说是命根
所持之法令彼住故如显扬云先业所引六处住
时决定假立命根故名同分是命所持不同小乘
依彼而有以下论云令众同分常得安住先业所
感住时决定显自体随业分限有故假立命根显
假立。】

「众同分者(至)诸蕴相续。」
卷五 第 70b 页 X48-0070.png

【述曰下释师解有二初解依文后解自体此初也
然举总同分依之别立命根不举异熟本识同分
别不离总故义亦不遮有前二解应引瑜伽通一
切及同分文。】

「住持决定者(至)功能差别。」

【述曰此释自体瑜伽五十二说定不定命根等应
引如彼馀门分别如别章。】

「众同分者(至)假立众同分。」

【述曰此第六段有二此论本文下释师解初中有
三如是如是有情显依处唯依内处立故不通非
情于种种类自体相似显自体谓随何品类自体
相似假立同分者显假立又如是如是有情者显
众义非一故于种种类者显分义分者分类故自
体相似者显同义即多分类相似名众同分。】

「于种种类(至)一种类性。」

【述曰此释师解种种类是总自体相似是别虽总
有多类差别于中一种类相似上立同分故馀勘
唯识瑜伽五十二及别章。】

「生者(至)假立为生。」

【述曰第七段中有二初别解四相后释论师当知
此中下总料简上若论本文唯别解四生中有二
初论本后释师以问答以对外成坏大胜分说故
依一期以辨四相非无刹那又举显而为论又顺
正量部师为论如唯识第二有二四相应勘于彼
卷五 第 70c 页 X48-0070.png
馀文思审可知勘显扬生异二相有因缘。】

「名身者(至)假立名身。」

【述曰第八段中有三解三法故然释论即为二初
解三法后解异名初中又二初别解三后总释三
初三中有二初论本后释师此论本也增言者即
名是言言即音声诠辨法故法体无名故谓为增
增谓增益又增者胜义名等诠法胜于言声言声
能与合名等不如名等故又欲发言者必依名等
方发由名增长于言故略言谓增言又言者音声
法之自性于中屈曲假立名等于言增故名曰增
言增者加也义虽亦然而体非言不诠法故不具
二义不名增言。】

「又自性差别(至)总摄一切。」

【述曰此释论师后释又尔彼同显此想者想者名
也说因为名由彼照了等同显此眼名故不流变
者流谓转义变谓异义谓字但守先住更不流转
变异改移流转以下皆依前后因果以释名得一
刹那皆说有为非无为流转唯依相续可非刹那
不解间断者彼义隐故略不说之非非流转此中
相续言显非一刹那不断言显非间断方中二解
一唯依色蕴上立方前方所示现等因宽狭相似
故恐体即色处收方显于色蕴中施设不唯一色
处故二云此依五蕴因果上立以色处中显释师
除此说然通五蕴随依说故如非色功德随所依
卷五 第 71a 页 X48-0071.png
色身亦得说遍十方此亦应尔随依可说有十方
故宽于色蕴上方方有三一色处二色蕴三五蕴
若不尔者说何为此后十法文中流转势速次第
时四法唯依前后因果以辨馀定异相应方数和
合六法通三世立定异之中虽以妙行恶行各招
自果为其定异然俱生法亦能为因生受想等岂
非定异故通三世论举一隅相应中虽举布施感
富财等亦举一隅现在亦有相称因果故方中文
且显唯说现在据实通三世世世皆有十方故若
准依色有此方者色中有方所别说不相应受中
有领纳别说不相应于此义中应审思择和合文
中应假唯论现在如依灭依缘未来境亦和合故
通三世也文言总故亦不遮也根不坏境现前等
中且如五识必四根具随一境现不待一切自作
意起更不待馀馀识随应当思准问五识依四根
缺一不能起眼识必缘显形阙一不能生答依是
体增上与力阙不生境为疏所缘随对即能起作
意难亦尔皆应思准勘瑜伽决择及本地第三建
立识蕴中初问后答答中初略后广广中初解心
有二一释异名二證诚有释异名中初论本解心
举异名后习气者释论能解前义举异名习气所
熏总也一切种子等四名想也以能积集诸习气
故成前心义本识众名中颂曰无没本宅藏种无
垢持缘显现转心依异识根生有此众名中唯藏
卷五 第 71b 页 X48-0071.png
一名在阿赖耶其转异熟了别事穷生蕴有分识
五名唯在异熟识馀十一在阿陀那谓无没本宅
种子执持无垢显现心依根本识等此中阿那识
者谓能数数令生相续即唯识云及能执取结生
相续持诸根等令不坏故即唯识云以能执持诸
法种子及能执受色根依处二义合一处说总名
执持彼论约能生觉受及不生义以分后二此约
内处总名执持五因破执受中分二初一因总破
六体非后说四别破三性六识非后四因中分四
初一破善恶性后三破异熟无记取唯识第三末
十證第四證大好此中容有等唯识瑜伽各有等
等威仪工巧变化此中文略八證中第一證总破
诸部第二及第三除大众等部彼许六识俱故第
四破经部及大众部设许经部从彼熏习许大众
等六俱六识不得受熏种子證中瑜伽云又彼诸
识长时间断不应相续长时流转故知此中心相
续长时间断相续经久流转不息相续者色身杂
故又引四业用證此以比量唯识道理成一一念
必须有此四用命终识證中唯识第三破六转非
此事而瑜伽及此论唯言非彼意识有时不转者
据定有识为论五识前将死时巳无故诸命终位
三性心乍可无润生心决定须有凡夫以现种润
故。】

「意者(至)灭识为意。」
卷五 第 71c 页 X48-0071.png

【述曰第二段解意有二此论本文下释师解本中
有二初解第七意后解六识亦以无间意为依初
中准下文有四段以即四门分别唯识第四十门
分别此中文有四举名唯有五无行相所依及馀
俱性摄系界五门四门者一所缘唯识第四有四
师解如彼勘叙此中据因位未转依说思度为性
者彼云思量量即度故此即行相识以思量为行
相故不说馀俱如出唯识释论中有二初解第七
后解灭意初中又二初以四义释前所明后辨释
前生起之时于中有二以何故后必不起定无有
故略而不说圣道中随何乘圣智者一分全分诸
师异说在因非果然八识中有三类一染净俱粗
谓前六二染净俱细谓第八三染粗净细谓第七
所以灭定圣道随其所应有灭不灭违定别故无
间灭意者如古抄释解六识中依不共依未解依
位具分别耳第二建立界论本中有二初略建立
后问答辨蕴不摄法问何故蕴合色识开心所处
开于色非心所界开心色非心所耶二十唯识云
依彼所化生世尊密意趣说有色等十如化生有
情以愚有三唯愚色为我及唯不解说十二处愚
色及心为我及不解说界唯愚心所为我及不了
为说蕴俱舍云愚根乐三故初中有二初略明建
立后问答分别第二问答中问界法蕴不摄以前
说蕴即十八界故恐界蕴无差别故为此问于中
卷五 第 72a 页 X48-0072.png
有二初问后答答中又二初略举列名答上唯论
本下通二师后随列别释答答中有二初释论师
料简释妨后别别解释释中为四一解真如二解
虚空三解非择四解馀三馀三以下有总问答故
为一段释妨难中云以如依位分柝为三何故馀
者不分为三谓空三性变非择三性法灭等此亦
不然法性真如依位有三即馀巳说依如义别起
若心变如非此所说故同空等亦无三性若依相
者如为三性之理可随以说三馀不应尔故不可
解真如中有二初释善真如后别例不善无记初
中有二初略列异名后随别释实际中实谓无倒
有二解一即如际二谓如智若依后解与胜义无
差别故前解好。】

「虚空者(至)所作业故。」

【述曰空中有二此初论本后释论也容所作业准
此应说然佛地论中第三亦容三业不障意转故
佛地自会此违释中有二初略后广无色性者至
是名虚空略也馀广也广中有三一广前意境二
广前唯违色三广前无性相言随义即广不依次
第释唯违色中为别受等共有真如等者受等四
蕴亦名共违真如等故色等理违意显色蕴非但
违空亦违真如真如等通违五蕴受等唯违真如
等故与空别无常性等者等取空无我等虽兔角
等下本疏中解虽巳下文释外伏难何故不说兔
卷五 第 72b 页 X48-0072.png
角亦违五蕴伹言真如等今答不违以体无故又
兔角等下释伏难何故不说此违色俱言违色今
答共违五蕴有无异故今解不然此释伏难不说
兔角等同虚空无为所以不违五蕴毕竟无故今
此初解不可说为无为不违五蕴本性无故后重
解云何故不说兔角为虚空无为答言非唯违色
亦违五蕴非唯违色故无性相言显非受等受等
唯违色非无性相故性者体也相者用也此三义
中意境无性二是实义唯违色者依粗相说非实
理门择灭者下释后三无为为二初别解后释师
料简料简中有二一辨应断法二显依立无为当
知烦恼断故以下是言此所依受者谓为根为境
相应法受总名烦恼所依之受或除相应缚所缘
缚或断硬涩性总名断受非要体无通三性法种
子现行随所应皆得又解所依受者说唯俱时受
以是离系断相应缚得故非孤断受等彼非时离
系得无为故此文据一分故故离系显扬据孤断
一分故言暂时离系若依前解此文为尽理摄二
皆尽故此中言粗重瑜伽第二烦恼名粗重亦名
随眠异熟法名粗重不名随眠善品便不得名以
所依体能非不堪能故今论云所依受不名粗重
者若唯取俱时所依受馀为别烦恼略不言粗重
据实是粗重若通取根境俱受总名所依受受宽
故不言粗重粗重有非异熟品故此定障体通二
卷五 第 72c 页 X48-0072.png
障故若二障俱定得离系果若非俱者但增上果
不害随眠故。】

「由此道理(至)及与意处。」

【述曰明建立门中大文有二初本论明建立后论
本问答辨建立中有二初建立三后明法摄上来
别建立三巳下当第二明法摄于中有二初明摄
此是也后释论师傍乘义辨。】

「如是建立蕴界处巳(至)应更分别。」

【述曰下文有三初结前生后发端次问答后总结
此初也。】

问答明第二文中有八段一问界增减生识即是因
前问故二问识之用段食等义因便显故成味及触
便一身识用取故此中但说香味一所作一云无此
显二者谓闻大香臭境亦有无用故此中说三说有
见声闻断等是间断声因此为一问故谓问言若有
顿发应能顿闻何故闻近障声不巳明了四问具分
别五八种识得名六问能见者七问蕴性狭八问立
三科分段有三一答不立二十一二解有二所以令
识各明三依多少论俱于眼境眼识一所作故者谓
二眼于境一所作同转故又共能生一识于境一所
作缘故此中但取端严故立相名耳鼻根各二巳取
分明若为分明舌身应尔可三处相稍异相资故为
端严各生二种若二舌二身说非一体以舌力资身
稍相近故二灯同发一光二大造一造色然见多影
卷五 第 73a 页 X48-0073.png
行处异故第三文境有差别因前起问于近障声闻
不明了者一问近二问障答中以有对故碍不明了
由被他碍不能相击顿发故以有对故细隙微小生
不明了若处大空旷多相入耳可得明了近耳相通
除隙微现小声复微小而入耳中故不明了随应诸
文配取七分别中何故五识不名有相名任运也以
五定随境生馀识不尔有相通有二行相识从强得
名属眼之识识种随根不随于色明离于色种外别
有相分种见相非同种生家以此为好證同种生家
云此释色等据依现力亲色随识生何得言随相应
起又论本质色非五取色故不相违立蕴界处中此
唯有略广门又愚根乐三故耳或有眼界非眼谓处
卵㲉羯逻蓝时頞部昙闭尸初杂秽次云疱后凝结
彼呼熟血亦云凝结健南云坚厚渐凝厚故至五七
日钵罗奢祛此云具根何故今论至三七日不名具
根虽受生时巳有身根身根用增要至坚厚不可与
身根合说故伹说三七日次下文或云成身界非身
唯在无色非馀位故故知第四七日渐巳根生五七
日方满得名为界据实馀四根要五七日具前四七
日犹名为界义略举初义摄第四。

问答分别中有二初以内六根与界四句分别后以
上下相缘分别初中有二初明五识后明意根五识
中初论本后释论本论中初名眼后例馀释中有二
初解眼四句难处后解例中身难处此意四句难第
卷五 第 73b 页 X48-0073.png
七八意非无间灭意末后时在现在故识有末后入
过去为意此无体有义故或末心在现在时能为意
用入过去时其相方显非入过去方经意义故取无
间灭为胜第二句入灭定故不取第七意安慧护法
二师释此论二句相违护法灭定有净第七无想有
染第七俱非无故安慧灭定有第八意何故不说依
染为论故。

二上下相缘中有三一明眼耳二明鼻舌身后明意
义初中有二初论本后生者下释也此中十一种表
唯有漏蕴聚若无漏蕴唯有九除粗及劣五十六四
义解何等积聚义名为蕴也答种种所召体义更牙
和杂转义一类总略义增益损减义是积聚义此中
第一三是义名聚第二四体聚或四总体随种种名
有种种体聚界中所馀界即六十二界所馀处总摄
一切法差别义名处今五解脱处如九十六七及别
抄解解五蕴喻中一解如抄一解依前牒配二解四
总通五蕴以想见心倒通五蕴故如瑜伽第八解今
正义解随义释之非要次配心为无我色为离净受
为小味想表不坚行为不实集论本开为二云不坚
不实故八十三解五蕴喻识如幻事定无作受我可
得故九十七解五解脱处一趣无动行二趣无所有
处行三趣非想非非想处行四现法菩萨五圣解脱
何故建立此五解脱处谓圣弟子巳见谛迹未离欲
者有二杂染谓欲杂染及后有杂染于此二种勤净
卷五 第 73c 页 X48-0073.png
修心为断欲杂染勤修加行时渐依三行谓趣无动
行趣无所有处行證入无动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
定此由断对治故及远分对治故超度欲染或为断
后有杂染勤加行时巳离欲界爱未断色界爱如彼
卷说八十六十八界地等六界欲恚害及离为六界
五受无明为六界以上三六界名所摄受等四界通
一种四欲色无色界色无色灭三界去来今三界劣
中妙三界善不善无记三界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三
界以上六种三有漏无漏二界有为无为二界宜通
两种四彼卷广解所以不能烦录。

名句文身以五门辨一显差别二释名字三界分别
四长养等分别五释妨难有三一佛等一念声如何
分位二四蕴名名等三不立次八识以五门一发润
并名作正助果名受作受不同二五心差别因果三
心所相应多小四得通四道四道在因果具几得舍
分齐五杂通三慧三慧八识名义得闻谓闻声慧谓
闻所成慧离染有异染谓五住此中正取修慧名离
无为废立中实故应立一谓真如假实分应立二谓
法性心变随性立三谓所执等据相立有四谓真如
择非择空不动想受不出择非择故依相增立有六
受障定增故依诠位立八三性体位别故若依界地
根果即有无量无为一增减二废立三得时入所四
得差别五假实分别有立八分别显扬十六说八七
分别依对法依前六识论五识唯缘现在名任运意
卷五 第 74a 页 X48-0074.png
识中缘三世有故分二过现有境名有相未来有境
名无相于三世无境分四皆计度故依巳受未受显
别故二无境体无不可依境以分但随行相粗细染
不染位四故不增减若依瑜伽唯依意识分七于三
世曾有境分有相无相根熟言善未熟言不善以分
此二唯于现境势任运一种三世粗细行相以分二
染不染以分二不说后四皆是计度染污等言仍言
过去[(厂@((既-旡)-日+口))*页]恋行未来希求行现在执著行故八分别等
皆应废立三七分别废立中何故唯说三七非增减
耶答据实而言诸无漏心不名分别非虚妄故皆印
證法故诸有漏心皆悉虚妄设有定心印證于境犹
未分明相从总说并名分别唯谈自性唯应立一俱
名虚妄分别故中边云三界心心所是虚妄分别瑜
伽解五法中亦立一分别此以一切有漏心心所为
体依一切法有体有义故有此差别能缘分二摄论
第四云缘体者名自性分别缘义者差别分别或依
境境中有总有别七十三云一无差别二有差别此
皆依境或依境中体用差别开体合用分之为三谓
我法用体用相随应彼开合用依体起合用开体或
依三世巳受未受二境别故分之为三去现二世皆
有二境未来唯有未受之境其未受境三世无差巳
受境中去现二别故依此义立三分别谓自性等随
义配之此依三世巳受未受差别无差以分三相或
应立四境有体义分自性及差别计有闇明分有学
卷五 第 74b 页 X48-0074.png
无学如摄论第四说或依境行分体义分二取分四
世以开四种七十三说计自性差别计取所取二取
中皆有体义体义中皆有所取或分五种依能诠所
诠交对各对开合为五谓依名计名依义计义各对
也依名计义依义计名交对也此四为开合说依二
计二如摄论说。

此中文有二初问次答答中论本有二一列二十三
种不相应名二得者下为十八段释以四相名等二
各为一段故若释论合明则有三段二段如前第三
如是等心不相应下总明上二十三不相应依别位
立此如瑜伽第三菩萨地第四十第五十二五十三
五十六显扬第一十四十八对法第二唯识第一第
二五蕴百法等说不相应然五十二三唯说有二十
三与此同五十六及第三有二十四一诸论多小不
同者杂心立十四俱舍亦然然有差别婆沙复立多
种非得并如彼释成实论说一谓无作戒非色非心
故今若瑜伽第三五十六显扬第一百法等论立二
十四若成唯识及五蕴论立十四此中立二十三一
解云诸论并有二十四此论五蕴皆有等字故此等
不和合五蕴等后十不相应成唯识既破小乘立以
唯十四然如成业唯识等说上座部等更立不失增
长正量部立随眠等彼难破之于不相应亦不建立
二解云此如瑜伽有二十四略故不说对法略不和
合者彼云以有多种故如见断种上假立异生性是
卷五 第 74c 页 X48-0074.png
不和合一分既略举一馀略不言今难不和合既是
非得和合应是得举一摄馀应亦略得而不说今假
以对于得不立非得故对和合略去不和合如对势
速不立迟缓等其义亦然问瑜伽等何故不对得立
非得等对和合立不和合耶据实馀法皆应徵难答
皆应对立然显扬论说复有所馀如是种类差别应
知故知对得等立非得等然诸论中略不建立二名
体门者今但言简心故名心不相应简无为故名行
既不简色应色相应今依五十三说此是假想于诸
事中为起言说于有色等二种俱非于有见等二种
俱非即是双简色心应云色心不相应行然心是主
略去色言伹言心不相应其无为亦非心相应然非
是行行蕴所摄故对行言然显扬第一但言与心法
不相应亦无色字此以蕴界处百法五法三性出体
可知三假实门勘婆沙藉诸部假实门然成实论唯
假成唯识第一摄论十八有破实所以显扬第一五
蕴等云此等与心不一不异唯识解名等与声亦复
如是此既无体说之何用五十三云此是假说于诸
事中为起言说故既言是假依何法立依心心所建
立五种谓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根异生性问
若命根唯依心立何故显扬第一卷说依六处决定
假立命根答彼意唯取第六处故如无始法尔六处
殊胜言何以知者唯识第一卷云谓依异熟识种先
业所引住时势分假立命根明知不依眼等处立依
卷五 第 75a 页 X48-0075.png
色法上建立四种谓名句文身及方依声及色上立
名等方故通依色心建立馀十五种如理应知既知
依色心建立此等几唯依现行几唯依种子几通现
种无想等五依心立者皆依种子不依现行彼云无
想异熟通报色心现种二法上立异生性于见断染
污现种上立命根唯于报现行心立者不然唯识论
第一及第七卷无想异熟唯于第六报心种上立不
言依现行故又五十三说生得心心所灭建立无想
异熟故知不依现行又异生性五十二云于见所断
种子唯未永害种上立唯识第一与彼文同故不依
现心等上立又命根唯识论依于第八识种由业所
引功能差别上立故非现行依色立者皆唯现行五
十六说依假言说分位建立名等唯识第二卷说谓
于诠表屈曲声上假立名等故此三种唯现行方者
此论下文云唯于色法非心等故若依色种亦建立
方即依心等亦应建立无别处故馀通依色心立者
通依现种五十六卷初云依何分位立无想灭定等
依诸法立二十三不相应即命根名句等异生性皆
依诸法立如次第一一释四漏无漏者灭定唯无漏
六十二卷唯识第七说唯无漏圣入故无想定无想
异熟异生三种唯有漏五十三说前无想定非学所
入亦非无学此中无有慧现行故此上有胜寂静住
及生故以是稽留诳幻处故故此异熟亦唯有漏异
生性者唯依见断染污法立故非无漏彼云不和合
卷五 第 75b 页 X48-0075.png
者唯在因中不可分别漏无漏者今解若据破执一
相名不和合可唯有漏如五十六等说显扬第一云
谓诸缘乖性建立不和合岂佛果上法皆和合无缘
乖耶邪理不生名缘乖故今应分别据瑜伽等唯有
漏显扬等说通漏无漏故彼所说为理不成即一法
唯无漏三种唯有漏二十通有漏及无漏问命根名
等对法第四说自性无记何故今言为无漏者答圆
镜智种可立命故然此论等随转理门据一相说五
十七卷二十二根中漏无漏命根亦唯有漏者并如
前会名句文身依成唯识及佛地论有二说一云十
五界有漏名等唯有漏二说十八界无漏名等通二
种彼云假名实四相别者不然设尔皆通有漏无漏
五三性者三种唯一性无想定灭尽定唯是善无想
异熟唯无记六十二唯识等说故六种通二性谓名
句文身命根异生性及方唯无记及善有漏唯无记
无漏是善故异生性通不善有覆故见道断法通二
性故方在因中色法唯无记命根等如下第四及五
十七说说唯无记即知亦非果非馀性在果可知馀
十五种通三性文理无违六情非情者大乘无文准
小乘作处应思第七几长养几等流分别八见断等
三者唯识第八说断有二义一唯不断灭尽定一唯
见断谓异生性此二引文如前二唯见修断谓无想
定无想异熟唯识论第八卷若不生断说无想定等
唯见所断若缘缚断说善性等修道所断五十三说
卷五 第 75c 页 X48-0075.png
无想天等见所断故五十三说许命根亦通见所断
故非无记者亦许见断是不生断六十九说善及无
记唯修所断故是缘缚断馀二十种通见修断及不
断三分别十七通三者除名等三若命根等通不断
者何故五十七二十二根中说十四一分见所断一
分修所断十二一分修所断一分不断谓前六及馀
六二是不断命根不通不断也答一约因中亦随顺
理非了义故名身等三种若有十八界通不断若无
者唯见修断以法处色亦有方故不可为难九五位
者一资粮位二加行位彼云在第十回向信向道三
见道四修彼云谓二地以去若尔何下第十四说十
地位中修所知障对治道初地亦有修道耶初果有
修道初地例应然又唯识第九说初地通见修故五
究竟道无想定及报在初位优婆塞戒经云舍利子
八万劫中求菩提道所以退者以未得解脱法故乃
至广说故退以前入彼受报不退巳去不入彼定又
云在十信第六不退心以来位即与八万劫相违一
心为一万劫即第八心方不退故勘问灭定中有直
往有回心回心通五位直往非初二然入地以去有
多文如楞伽等如唯识第七卷解不和合彼云在前
四位者如前漏无漏理说亦通五位十三界九地灭
定非界是非想地无想定及报唯色界第四定名句
文即语声差别故唯欲色二界初定欲地有若思惟
名名言熏习等名通三界九地方唯二界下五地有
卷五 第 76a 页 X48-0076.png
馀十三通三界九地有馀别别门下一一立论以五
门解二十四二无心具五无想报具四馀唯三门然
唯守一地名地通二地以去不与地名故馀法不名
地作意为加行引生与作意名不尔不与其名等三
无想报远加行虽作意引然近非故所以不说。

别解十八门段中先解得一名体五十二云生缘摄
受增盛之因说名为得功能假立与成就何别今解
法体为因未起因用名成就若起摄受增盛因用说
名为得故下云成就品有三谓烦恼种子成就等立
得下明诸贤圣体唯假有如五十二唯识第一广破
实相又因修诸法名成就加行成法名得二品别故
二所得彼师准小乘然外法现行既无种子不名唯
识为体故无得此理不然一切种子皆名成就即立
三成就摄法不尽然小乘得于三法上立一所得谓
有为二道谓择灭得三所依谓非择灭广如婆沙定
蕴得品说虚空非得得属所得者性与所得相属随
彼增减故属道者性与道相属随道三品得亦尔故
属所依者所依谓同分以非择非有为非道得故其
得但属所依今大乘有为法得定属所得择灭之得
亦定属道非择灭得亦属于道谓六行伏惑其种缘
𨷂不生所得无为非择灭摄诸论皆说不唯害随眠
故除此馀非择灭得定属所依所依即是阿赖耶识
今以理准大乘非择缘合后生种非永灭故非择得
但属法种不同小乘法体永无属所依故然今非择
卷五 第 76b 页 X48-0076.png
得有三种一属种子如缘合后生法二属所依种永
灭故五十三说于见道中无想天定毕竟不生故三
属其道六行伏惑便入圣道种非重生故不属于种
非是毕竟缘阙不生故不属所依道力得故但属于
道然今于此复作分别小乘有为得通三性有漏无
漏大乘同之小乘择灭得唯善性通有漏无漏大乘
善性同彼唯无漏摄诸论皆云择灭者永害随眠故
其非择得小乘唯无记有漏属众同故大乘通三性
此约通亦依种子及所依上而建立故对法第四等
种通三种故云通有漏及无漏摄如来身中有此得
故邪理不生又诸有为缘阙等是但依情非情二建
立五十二说生缘摄受增上之因说名为得即外法
种子在内身者皆是彼因故亦名得通于非情唯识
论说或说轮王成就七宝通非情故谓轮宝是亦成
他身女宝等是其虚空者成唯识第二说若性空即
真如定有得如择灭若事空唯心所变有情所摄显
扬论说是无漏摄亦有得得此得亦通有漏无漏性
空事空皆不相违故其非择灭得或属所依种离本
识无别体故或属种子皆是种子缘阙不生故然如
佛果邪理不生岂依种子故属所依三大小者小乘
立二大乘唯一得彼法巳能自成故然无文證诸论
等中但说于法假建立得不见于得复立得故又若
立小便许小得重假而立问且如大得得现行无别
得得见分缘种子无别见见彼云以见缘相作相解
卷五 第 76c 页 X48-0076.png
却缘自时非相解其见不自缘得据成就说故无别
得得若尔以相例得应无小相设无小相者应解云
见分量非量见分不自缘得无量非量所以能自得
又准忿恨等上有生等相即许假上而复立假大相
虽是假法何妨更得立假立亦无妨伹既能自得何
更须立四世者有法俱得以唯有现在故今准三种
成就中一界成三界种有于一世法假说有三世何
妨一界成三界种有于一世法假说有三世何妨一
界成三界时名法前后得依彼三世立无妨三种成
就即是得故瑜伽显扬唯识论等皆说同也然小乘
得三性法有三得别或有唯法前无俱后如三类智
边等智等今准应思具多具小四五问答者曾得未
曾得如别解脱戒念念新生名未曾得然有漏种故
亦是曾得以相例得成共有有共有因今大乘是增
上缘立得与所得为缘又无妨既尔声名等应亦尔
解云以名等不能待诠于声故非共有因以无力故
得于法有力故成共有因能得得有为随所有为摄
能得得无为随所无为摄性法不相入其无为得不
随所依故如前巳说刹那刹那成多小唯未曾得法
念念可增馀即不尔思之可知。

无想定一名体如唯识等无想者定依士释无想即
定持业释今问厌心之种名为定者生心之体应名
出定出定是实种非出定入定是假种是入定又难
九品何品极上品如唯识说二应有体数多小今解
卷五 第 77a 页 X48-0077.png
十八法定有谓遍行别境定善十一并心或加别境
一二三四如圣二十二法二十二法非必须有如小
乘说或体唯一总依诸种今云不然以依诸种立此
定故前释为胜三依身处所彼但引俱舍今大乘说
五十六云先于欲界后于色界勘唯识第七四修方
便显扬第一云离下地欲厌想如病等乃至唯无想
天寂静微妙起出离想为先方便五曾得未曾得今
准前说亦是曾得及未曾得然未曾得一新新生故
名未曾得有漏种故亦是曾得如别脱戒二从来未
起名未曾得如世第一法等三无漏故名未曾得此
中即初六若有行修得修不答无以无现行法故七
应有方便非离欲得唯方便得加行生故若离欲得
圣者即是有成就彼失八退不退者五十三及唯识
第七云有三品修退不退等九生报等分别彼云通
生后不定有退不退者故瑜伽说先于此起后于色
界彼又解同小乘唯生报后于色界起如何唯生报
十感总别报彼云以非业故不感总报若思种如何
不感如唯识论云定前明了有心时思感总无心时
思闇昧故感别后名出离想者离变易受故决定有
欲界后报业者虽无文證唯识有文以如北方定有
生天后报业故义如常释论云所依位差别者彼云
所依是定与行者为所依故又云所依谓五蕴身与
定为所依与前有心时差别故然唯识说所依是身
有心无心二位所依身别故假立为定以假定为能
卷五 第 77b 页 X48-0077.png
灭实心等为所灭故言以能灭故名灭。

灭定中一名体准前定如唯识灭尽之者定者依主
灭尽即定持业或名无心或名灭受想者皆据胜说
唯此中名据理皆尽二体数多小同前此必有慧定
是无漏故合定有十九谓遍行五别境慧定馀皆如
前三应有依身五十六及此论下说先于此后起于
色界重现在前托色依故此未立第八识教若巳建
立于一切处皆得现前问生无色界必无菩萨灭离
生故云何可说信教生彼得入此定信有二种一信
而行谓诸菩萨二信而未行谓二乘等虽信大乘教
而不能行故信巳生彼而入此定又解信有第八识
教许上上界能入不信第八教谓二乘等不许无色
能入此定邬陀夷经是此诚證超段食天生意成天
故如唯识说如瑜伽说应无定退何故后于色界说
重现前谓巳断种不更起名断巳非是有漏依识心
不许后更失义四修定方便彼云初二劫与二乘等
要先逆顺入八地定纯熟巳至第九品方能入第三
劫以去及佛任运能入如大论第十二说显扬十八
等说故此应思惟然说声闻修增上利根亦能超一
切地故勘诸文五得人多小者小乘有十二人谓非
想具缚离九品为九阿罗汉独觉如来离第九品即
阿罗汉向故今大乘加未离第四定空处识处无处
有处合为十六若约地地有九品复多下四地各九
并前十二合四十八人能入虽有第四定具缚以离
卷五 第 77c 页 X48-0077.png
无所有处第九品即非想九品具缚故此论第九云
未离色界欲得无色寂静定等是唯识有说未离初
定欲亦得即更加他二十七人合前七十五人虽有
初定具缚与前第四定具缚义同不加离第三定第
九品即第四定具缚人故若加顿悟十地菩萨复加
十人合八十五人地地中入住出即有三十合前一
百五人以根乘之即有无量若渐悟菩萨地前未入
巳入四十心四决择分位复加四十五人并前一百
五十人能入然彼师三说直往菩萨一云初地入无
文二云三地巳去十地论第三地中云禅者四禅解
脱者四无色故然十地论第六地中解脱月问金刚
藏答于六地来能入寂灭定前地有相观间杂故六
地未能入者据胜语问何初二果不能入一云有变
异受难伏故二云欲界不善无记二烦恼重故六修
方便佛离欲馀方便八地以去菩萨虽无加行心然
得方便入故无失此理定然瑜伽等说虽第七地能
念念入灭尽亦加行得也又谓等流人法观等七曾
得未曾得如前说知八伏定障断定障得若不断定
障得者何故此论第二云于灭尽定上建立想受灭
无为是择灭摄若断得者何故此论复说伏第四定
上识心能得此定今一解云不断然缚断者方立无
为从究竟得名一云必断第二答为正然说伏惑得
者约烦恼分故以烦恼与定障性各别故问如伏重
得者熏禅亦应尔既伏惑能熏者如声闻第三果未
卷五 第 78a 页 X48-0078.png
离初定欲熏禅业成而命终如何退不可具初定业
巳灭离生报故不可思亦伏下地种未永害故圣人
以种润故如唯识说其业成者于命终时必断下惑
如第七生者为断法然若于惑业断必不生上故九
灭七识全体一分者唯识二说一唯我执二必法执
彼第五卷说十二定别者一依身三界二界二界色
无色三地第五第九四想五灭识多小六二得七漏
无漏八内外道九起人多少十有报无报十一巳离
欲十二伏断惑得论离欲中一伏二断皆名离恒行
一分者二说我法执有无如唯识五彼云唯我胜军
师亦法戒贤师然唯识是古师义论云所以不言未
离上欲等者明巳离欲者亦得此灭定义不定故所
以不说非如无想上欲不离必定。

无想异熟一名体若言无想即异熟异熟无想故持
业释若无想之异熟无想是因故依主释若无想者
异熟亦依主释以无想属行者故若俱舍唯依主无
想之异熟故体中彼三解一别报意识及心所种子
不生现行心即于报心种子无想建立二此报是现
行从报意识种子巧能生故下文云于心心所分位
建立三于第八识上假立虽有三释仍未披文唯识
第一及第七云即于异熟第六识种子不生义建立
五十三云由此因缘生得心心所灭建立无想故二
对因辨果者彼一云无想定所感三云入无想定能
引定思感彼异熟果故唯识第七云其定前明利现
卷五 第 78b 页 X48-0078.png
行者增胜思能感第八识果入定之思灭此异熟二
报既殊因亦别也三前后心多小彼云西方二释一
云初后俱有心二云俱无又解初无后有唯识三说
广如彼论第七卷说若俱有心即准小乘前后二心
多少不定或后心少论云若想生巳是诸有情于彼
没故故知非多四报处所在如俱舍云于广果天有
高胜处五报处威仪者杂心以此入定以此受报即
通四威仪者不然行时无报亦尔若五百劫行行便
不息者至何处六退生所在彼云以受报巳起谤涅
槃邪见更不修善业是故命终必生欲界以法尔有
欲界后报业故俱舍云从彼没巳必生欲界非馀处
所先修定行势力尽故如箭射空然唯识第七及俱
舍皆言必生欲界力尽便堕不言必起邪见起邪见
巳生于欲界必堕地狱增上慢者诸论但说生欲界
故何必要起邪见七中夭不者五十三有三品许有
中夭萨婆多说无今大乘瑜伽云唯北洲人无有中
夭。

命根中一名体今云命体即根持业释故地持云生
理不坏名之为命或命之根亦依主释问彼云体者
三藏两解一依本识现行二依六处唯识释何故下
第四说是自性无记摄无想异熟生得无记摄命根
六处无想异熟依本识上立故二别摄故后释为善
二摄所在二报非报瑜伽等云先业所引住时决定
故等由此义准变易生死非新业感若不尔者应无
卷五 第 78c 页 X48-0078.png
命根三一异者如广论问曰命根体为是一为多答
应作是说体唯是一大乘无文然准小乘乃至释诸
妨难斫截身支等论此中但言依众同分此则正趣
生体唯是本识即众同分根本上立然众同分实依
诸法。

众同分一名体相似名同非一曰众同之分即依主
释分是因义此同小乘解若大乘释众是种类义同
是一义分相似义众之同分是假法故即依五蕴现
行种子之上假设建立二等流异熟长养皆通通依
诸法假建立故三得舍与死此生彼相对可知四内
外差别唯识等皆唯内法乃至五十二亦唯约有情
如得非情与非情为同分无失法同分亦尔应释妨
难众同分复有同分不如唯识第一释五差别多少
如五十二但有六种谓界趣生处所自性种类。

四相一名体总名是带数释相者相状标印名相诸
部体性等如婆沙释二辨诸部依此前后正量部命
迟色次心速三法命一色三心经十六念上座命速
次心次色命十六心一心十六色一念即命当二百
五十六念也化地寿命一期色心念念然生时即灭
时经部勘俱舍大众色有住生灭钝故有生住灭法
故心有生灭一切有唯二说一古二正理师大乘可
知如唯识第二显扬十六生异相有因缘三相法总
别大乘与法不一异故不一故是总相合说名一相
故与法不异可说多或约小乘唯总或即法辨唯别
卷五 第 79a 页 X48-0079.png
相四假实者如唯识等然五十二文胜六与法一异
不一异如唯识七释诸妨难如五十二或说二或说
三等然显扬通说一期一念此论唯约一期菩萨地
唯说一念彼师云假名相触处收实者法处摄今问
此中何者缘生中生老死。

名句等中一名体且如名身或持业释二名以去名
即身故或名无身二名与多名为身故亦依主释出
体可知然俱舍解好应披之摄法巳周更不立偈偈
依五蕴假也以诠诸法体义唯名句为此依谓字立
偈无用故今不说二辨相谓名名身多名身等如婆
沙第十四等三名等六种对名等九位辨宽狭者如
六名者一字名等此不然理并如婆沙四三界小乘
二说然大乘言说名犹随语二地系思惟名通三界
如唯识第八五通长养等流然或异熟瑜伽第五十
四说十色界异熟故六依身长短佛及得自在菩萨
一念声能起语等此论下云随思一字便能證得一
切法差别名言善巧故无性摄论唯识第九第九地
菩萨即得满足七义可说不可说七十二等摄论等
皆说于法增言假立非表诠故唯不可说八释妨难
何故四蕴亦名为名如瑜伽正理论等释诸一名等
实非名等身以六位中后五位名名身从多说说名
身等说增言者增是胜义名等诠法胜于声故声说
名能增胜于言言者声也或增者多也以名等用加
于声体名增言或名能增发语言说名为增语以言
卷五 第 79b 页 X48-0079.png
欲诠表因名发言故论自性差别及此二言等者一
解自性差别名句所诠诸法二言者是名句诠二之
言故即能所诠总摄一切何不说字字性所诠非能
诠故此能所诠总摄一切法由此三种之所诠表又
解自性差别诸法体义二言者即二名声此三并是
所诠为此名等三种能诠所诠自性故称名句文身
贯二处又解文自性差别谓名句谓所诠为目说为
自性差别或二二字二言言者即二所依之言谓字
是此文略故但说二言情存二解故以置言不说为
字故通解也如是三法总摄一切法一切法是此三
之所诠表字言合彰者彰是表义与二为依彰故义
故略准可知或与名为依显名非句与句名所依显
句非名故名为彰彰者别也若尔即与名身等亦有
句者其义如何故前解胜此是假说不可以为本能
显中一者如与名为依但能显彼名字义与句为依
亦尔或复义者是所诠义异生性一诸部说如婆沙
抄二名体或异生即性或异生之性异生是总五蕴
性是染法故二释可知异者别异凡异圣生故或于
异趣异类生故如婆沙第一卷中解诸名此之生者
谓生类熟生等三辨相谓不得圣法不得何法等准
俱舍四三性正量唯染有部无二故今或通二或唯
染污彼云或通三性见断法上立故此不然理如前
及唯识五舍断前后可知六释妨离问欲界异生成
上界异生法若成即杂乱不成违文欲界见断种子
卷五 第 79c 页 X48-0079.png
上立故问一乘成三乘异生不若成者复杂乱又阿
罗汉应无异生不成者如何唯识第九依二障种建
立此性一乘既不成三一界亦不成二问然此后十
不相应如五十二次第各别五十六显扬第一亦解
略答巳下问何故此时方数三即摄论立世处数三
识馀识非于此立此馀相不立为识也又方中色处
方色蕴共相中方所示现何别色处唯一处色蕴中
唯色蕴此中通五蕴馀者可知然识缘具成识如理
应知。

问诸不成就何法所摄应别有非得如唯识第一然
且约不得圣法唯立异生性略不立馀八识中如别
抄章立名一体性二释名三所依多少四心所相应
五三性六三受七二障俱依八转识得智九何界地
识后有智生十具缘多少一体五法中体有说五识
唯有漏唯分别相摄有说通无漏及馀二若有漏如
前二法摄无漏者正智摄唯识论说无漏能所诠见
及有为相分皆正智故三性之体准此二说应知二
释名者唯识说第七八持业释藏即是识故眼等六
依士释依眼之识故三所依多少谓因缘等无间缘
增上缘依如唯识解第七识中解何故所缘缘非依
者无依用故非极有力引生心故四心所相应多少
者如前解八识处各有诸说五三性各别说与心所
相应多少六三受如唯识第五解六识别说七二障
所依如唯识第十解二障处各有二说八转识得智
卷五 第 80a 页 X48-0080.png
如唯识第十佛地第三摄论第九等然唯识有五识
唯有漏师释得成所作智体二说九何界地后转四
智生者如唯识解四缘处十具缘多少者如唯识第
九中有自他诸识四分互绿多少然一约三缘等下
一一识自分别。

然建立心中有二初略问答二心者下次第广解三
种心中初释异名后量證有證有中可解藏转异了
别显有报无宅种持缘现心第八识一异名一名种
子识此论等云一切种子等是二名阿赖耶诸论共
有三名异熟识唯识等皆有四名阿他那瑜伽五十
显扬第十七等云阿陀那识甚深细等五名心摄论
云心体第三等此亦有之六名了别事识楞伽云略
有二种一了别事识二分别事识等七名意十八界
中言意界故梁论云佛说意名此目第一识等八
名识亦名事识故九名缘识诸法因缘故中边云第
一名缘识等十名受者识如摄论十一识处十一名
本识如广百论等云一切有情各有本识等十二名
如来藏如楞伽佛地等说十三名善恶趣死生识十
四名根本大众部名十五穷生死蕴化地部名十六
有分识上座名十七宝性论名现识以常能现行不
断绝故十八正量部名果报识十九此唯净名唯识
引如来功德庄严经此名无垢二位次长短唯识第
三说我爱执藏位善恶业果位能持诸法位以此诸
名一一配属三出其三相谓因相果相自相如摄论
卷五 第 80b 页 X48-0080.png
及唯识第二十八空论云地前观报梨耶初地上观
自性清净心庵摩罗识四缘境分齐谓如唯识第三
广明分齐楞伽第七云阿赖耶识知名及相如虚空
中有毛轮等乃至离于我过等五具缘多少于中一
三缘二四缘若唯本有唯二缘生即自性爱非爱道
生除受用受用新熏业故自性是因缘爱非爱是增
上缘业果故若新熏有三缘生皆新熏生故以意识
习本识名言熏成种子种子从意识等因缘生故以
二四缘生如唯识论第四及四缘处六四句分别如
五十一卷说解八證中如五十一抄唯识十證然唯
识无此三最初明了与业用此三初二是释妨难第
三违教失唯识非别即彼释识俱转中妨难用其中
一一皆应细勘二解意中除三位二说如唯识第五
卷初论由随觉等者彼云心心所法思量名觉现随
过去生故所随名意故言随觉若尔现在自是觉何
更须随举现所随为释此意无间觉义者谓与现在
无间觉故显次第缘义当知此中随显相说者以二
意中同时意是显相故唯说之今解不然论本亦自
说过去名意故以唯识第五破小意过去非意过去
自性非思量故曾于现在但名识故似他思量无所
似故由此名意必第七识过去似此亦得意名正思
量故故言随觉者觉谓第七思量名觉此过去似第
七为依或随第七觉义名为意也无间觉义此无间
所依之识似于觉故名意也随显相说者谓诸论唯
卷五 第 80c 页 X48-0080.png
说无间意者随显相说行相易了故论说此中故非
诸论此中释伏难何故不似现在心识而似意耶答
有当知此中说似意者随显相说似为依义又行相
细隐似现意故名随显相故过去不名识心第七识
一明所依如唯识第四五及别章如五十一及六十
三抄叙不共无明等。

前六识一名体一名受用识摄论云一名缘识二名
受用识三名心识摄论云从此初心生后三心等故
三名生起识论云六识随因生起受用爱憎等报故
四名转相识楞伽云名为转相识五名六识此论云
从眼识乃至意识六名分别事识楞伽云亦名分别
事识七名能受识摄论十一识中辨八名了别境识
如唯识第一谓了别境识九名转识决择有心地云
转识故十名恒不行识此论等云不恒行心心所故
体性可知二三性门五识有有覆不三五受分别二
门并如唯识四具缘多少一二缘二四缘皆得从二
缘生瑜伽第九等说识支通六识故若唯识即非前
六非识支故若许为自性缘即亦是爱道缘生从业
生故若非自性此爱非爱亦无体是受用缘其四缘
一一如唯识四缘中说五二障分别如唯识第十华
严经第四地中十地论第六卷第四地断我见等六
四分分别如唯识等七率尔等五心分别如别章解
六识中文意可解然所依根形量如俱舍等第二建
立界中有二初略问答建立五蕴二何故建立界处
卷五 第 81a 页 X48-0081.png
无别相耶下问答分别于中有二初略问答无别建
立处相处虽下始明建立然近前问答二问答界法
蕴所不摄于此中有三初问蕴不摄法列八无为名
二随八无为为六科释三当知此中有二应断下明
诸无为差别建立无为中一教兴意大众部立九一
择灭二非择减三虚空四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
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九八圣道支化地部真
谛名正地立有九一择灭二非择灭三空四无我五
善如六恶如七无记如八道如九缘生如正量部及
譬喻论师说三无为无体萨婆多立无为毗婆阇婆
提说三灭中立无常灭亦是无为二诸论增减勘瑜
伽等三释名出体者释名总名别名六离合中应思
准体如唯识第二及第八解三性中说显扬论第一
说后二亦是离系性故非非想摄四假实门瑜伽第
五十二及第一百卷虚空待诸色而假建立瑜伽第
五十三等说非择是假故馀择灭等可知真如彼云
唯实今如唯识即五假三实也五内外门不动想受
二灭唯内法灭得馀皆通内外六善等三性彼云虚
空非择唯无记此亦不然如前得等中理说如我即
通三性心所变故若于真如上义分即唯是善又依
他等三性如唯识第八七谛摄一安立非安立二四
谛三二谛瑜伽六十四七十二等云非安立谛摄者
谓真如除空非择馀是安立谛灭谛摄然唯识第八
有漏无漏心变即通道苦集三谛摄若真如体上义
卷五 第 81b 页 X48-0081.png
分并非安立谛摄若假立本质即许虚空非择非谛
许真如非灭谛并如唯识抄解七异名如唯识第二
第九卷初解若胜义等三种亦如彼然佛地大般若
等更有多名解空此及伽等但言唯违色佛地第三
亦违五蕴法故彼论会云唯违色者就世共知粗相
而说此等皆如唯识第二说然假立故随心可言多
真如是一故亦得言一非择中一依处如前得中说
依何法有此灭唯现在种子上不同小乘二对择灭
辨数多少大乘无文准小乘取三退不退五十三说
且有退者广如彼论四对于择灭辨前后得准少乘
取五约得者如前得中说六何果者六十六云是离
系果及增上果然暂时非毕竟七假设问答颇有漏
唯得永灭不得非择不等准小乘说择灭中一得处
谓一切有漏法如唯识第十二障中二说二一异若
得法别可言多若一真如唯可言一如唯识二解三
辨本有始起随心始起本如本有四四涅槃相对辨
宽狭如唯识第十五此择灭为随有漏法数为总是
一六于五果何果摄显扬十八非离染果是增上果
如别抄然六十六是离系增上二果不动想受中一
出所治彼云是不隐没无记不巧便慧彼问曰定障
与所知障何别答同体解深密经云断烦恼障名慧
解脱若断所知障名俱解脱故又六十二云又诸解
脱由所知障解脱所显由此声闻等于所知障解脱
所显故无别也彼云此定障有二一人执二法执人
卷五 第 81c 页 X48-0081.png
执现种二乘永断法执现行二乘亦断种不能断诸
论说二乘得不动等无为者通约伏断永断所得无
为此理不然岂定障种子二乘不断也若伏者应非
择灭一分故此应如唯识第十二说定障体性此论
言受断得二无为故非是慧不可尔而乖大义然说
二乘不断所知障者但障智者彼不能断不遮定障
种亦能断二约得时分齐其得不动无为实得初定
离下一品欲彼巳得但约变异受尽处语故总离第
三定欲时分方说或求离变异受果满时方说故此
论说故得第二定时虽證苦灭而不建立以变异受
未尽断故其想受灭亦离第四定一品即得亦于显
处果满说以无漏心等时不变异受想方显故然依
灭尽定之时无心之后无处方说准下应知三伏断
定障得如唯识第十有二说此中即是择灭一分显
扬十八说此二无为是暂时离系非毕竟若唯断定
障方得如何于灭定心无之时方说其此无为前无
所有处无间道断解脱道中巳得故令其入灭定心
但是非想无漏不能断惑以游观心为方便故又下
第十云巳离第三定伏巳上惑得灭定岂无此无为
耶又违显扬文故若伏得者即违此文非择灭一分
故又违显扬第一云此二是离系故又伏惑得灭定
岂不退耶若不退者何圣者得此定巳后生色界又
有熏禅为例失如身在下界熏第四禅然伏初定以
上熏彼禅后不退应生第一二三定今解伏惑及障
卷五 第 82a 页 X48-0082.png
得定此上无为即非离系如显扬十八若断定障得
定此上无为即是离系如显扬第一等若必伏得生
无色界如何不退者此中二说一云圣者不退不退
巳断之法非巳伏之法无漏亦尔二云其烦恼可退
生色界定障必断虽生色界此障不能发业润生故
不退灭定由此义故有先断烦恼非定障如依未至
定慧解脱者有先断定障非烦恼如断第四以上定
障得定不断烦恼者有二俱断者如俱解脱身證等
实断得此定俱不断者不得此定四凡圣得者唯圣
得非异生诸论皆说离系性故显扬十八说非离系
唯识第十说伏定障得故言凡得者非五问答分别
问想受既伏得不动亦尔耶亦尔说暂离故问为全
离欲界者伏得少分等者亦尔耶答一云少分等者
不得以欲界定障及不善烦恼增胜故伏不得二云
伏亦得如灭定如唯识第七说问其想受无为实断
有漏定障所得何故无漏心灭方说无为答以相显
故以前灭有漏心时虽巳得竟然无漏心犹有故相
犹未显今无漏并尽相显方说或果满方说其此无
为因本断时为求定果实虽先得今从果之处满方
说故显扬云暂时离系以于灭定无漏心灭上立故
若离系者说前解脱道实證彼故问受想灭定与此
后无为何别无想定与不动何别厌心种子说名为
定体是有为行蕴所摄现行尔时后念不起无处显
于真如真如之上假立无为非蕴所摄厌心种子名
卷五 第 82b 页 X48-0082.png
无想定行蕴有为断变异受解脱道證障无处显于
真如真如之上假立不动非蕴无为故二别也苦乐
灭无为者二禅断苦于变异受尽处总说有人引小
乘云以苦所依识二禅灭故苦所以灭若尔忧所依
识有恒不灭故忧应通无色恒不恒行等如灭定中
释论云谓除此能治定障所得转依者或说是择灭
或说非即真如如唯识第十论傍乘义中五十四第
三本地分等皆说声顿遍发如灯光佛地论云非如
灯舒光至彼何以相违今且解此真实理彼随顺理
又少分喻速疾状如顿发真实灯光渐次而往佛地
为正不尔如何灯无光灭质坏声在不可难云日虽
没光犹在非击放光质犹在故声必击起质灭声在。

三分别且问六识据通说者实八识为问一释名一
名自性依主释自性境故计度持业亦依主瓶及五
根尘俱缘现在皆此所摄有漏他心智亦尔随念分
别彼云以念为体亦持业今云亦有其慧以此中说
是有相分别故瑜伽第五云寻伺差别谓七分别故
或是思或是慧设从假说是寻伺者今名随念如四
念住相应得名即邻近释二体者彼师如小乘今解
自性有二种一五识意识第八识为体二寻伺及诸
意为体摄论破上座部师色为意根即言五识无显
示随念不言自性明五识身有自性分别此中复说
自性即是有相所摄瑜伽说是寻伺自性故以五识
同时意识相应寻伺为体随念计度皆以寻伺为体
卷五 第 82c 页 X48-0082.png
即有相故若尔二定巳上应无后二故知上界者并
以慧为体推度分别故非思下界者通以寻伺及思
慧为体非必俱故第七名计度非必亦俱故第八亦
自性故第六有不与慧俱随念计度应非意识以上
依摄法尽名总不摄尽并以寻伺为体即七分别故
下地心广意识亦尔不取五识缘他心故一地不尽
二识不尽三行相不尽上下相望地不尽自地相望
识不尽自识相望行不尽三约识分别自性五识二
说如前随念计度皆唯第六然第七识彼说无二今
言有计度染污分别既通第七计度摄彼故通第七
八识无三或许有自性无失如五识身具三者唯第
六非遮五识等有一三界心心所有分别故然有说
五识无三以此中说自性是有相任运是五识故摄
论又言唯一意识有分别故摄论从他为论非我大
乘许五识中有自性分别第八亦无如五识故四三
界皆通三界意第八识自性分别故五与五受俱六
别境俱七通三性八善俱染不定四俱九定散分别
彼云初二通定散计度唯散今解并通定心缘现在
是自性馀理通定散十漏无漏者瑜伽第五云七种
唯分别故唯有漏即七分别故。

七分别一名体名思可知体者任运分别以五识及
寻伺为体此云五识瑜伽第五是寻伺故第八既任
运故四法为体后六准瑜伽皆寻伺今义通七三界
皆有六七并有故即染污心三种为体通有六七馀
卷五 第 83a 页 X48-0083.png
五意寻伺三法为体馀六皆寻伺如瑜伽彼云无相
分别以贪为体希求欲贪相故下云于未得境起希
乐爱故此皆不然即立唯染违瑜伽故此体准前亦
有尽不尽不尽有三一地通二定上故二识通第七
八识故三行相非一切识皆有寻伺故二识分别任
运通七识馀六唯第六瑜伽第一云意不共业谓七
分别此论说任运是五识故第八准义成立馀唯第
六可知第七唯染污第八等皆不相应若例同可有
任运互无之理可知三定散门有相通定二分别为
体故馀皆散或无相亦定非唯染故定亦得缘未来
生故今解唯除染污分别不通定馀皆通定散瑜伽
任运缘现境意不共故四明三七宽狭彼云七宽以
任运是五识故今解三七无宽狭瑜伽第一说第六
识亦有任运故摄论说自性五识亦有故即知任运
及自性各通六识瑜伽摄论对法三文合故又解五
识无自性即七宽三狭若五识非任运即三宽七狭
自性五有故五漏无漏者唯有漏无漏心非分别故
六三性者染污唯通二性除善不染污除二性唯善
无记馀通三性彼云无相亦通三性如何前说体唯
欲贪七诸受等唯三应知然应如瑜伽第一广解七
别相论问了别色等故名识答中唯识第五亦有然
有六又字但言五种道理故初二又字合为一依故
迦末罗热病也论问为眼见色为识等耶此中但问
眼如五十六通问六识身然此但以无作用一因解
卷五 第 83b 页 X48-0083.png
然彼又加众缘生故刹那灭故合三因释彼论云约
胜义道理非是眼亦非识见约世俗道理眼等最胜
然大智度论及涅槃经皆同和合假见此如前卷文等
依诸部说此中六相者即约世俗然彼二义根胜名
见少此六也伹此释论一段傍乘义五十六并有论
本傍乘义眼非界中五十六与此同此如唯识第三
卷有二说种子生异时同时释下意准此问且如圣
人命终当生无色最后一念眼亦是此句何故不说
答先云略故不说今说类定彼类不定所以不说若
不尔者在欲界最后身有学将失眼根时最后眼亦
是何故不说或从果为名总言阿罗汉即摄有学故
然释论师说言入涅槃时说界非眼中何故不言湿
生伽第十说湿化二生身分顿起今眼等顿起及与
此文无湿生者具第二句故答如唯识抄缘生中身
分顿起处释此处文略少湿生也若不尔者即违瑜
伽依三生说识等次第故其卵㲉中何必定无眼等
成就之位有眼等故五十六有无间灭眼为界非眼
此据定无彼无用故非眼摄或略故无无眼无界中
但言巳入涅槃者五十六云谓阿罗汉眼巳失坏或
不生眼若生无色界或入涅槃此文即少失眼不生
眼何故不说答此据定处者说欲界无学以不定故
所以不说谓或虽不得巳失而有修得眼者故或虽
慧解脱无眼而俱脱者有故所以不说论唯有意界
非意中所以不取入无想定者以彼有染污意故者
卷五 第 83c 页 X48-0083.png
此约二乘或入生空观菩萨入灭者说唯有人执种
子在无现行故若约法观菩萨说有二执种子在无
现行故此唯说因位为句佛则不然此则说有法执
净第七师义然五十六不为此意自言随其所应据
实而言即无此句意亦唯有烦恼障无净及法执不
尔灭定岂全无第七护法云此据染分因位为句非
净若唯人执师即用此文为證觉师子鼻舌身唯自
地中故證净法时起六神通名是眼唯见自下地者
法华经功德品云说是法华经汝听其功德父母所
生眼悉见三千界乃至阿鼻狱上至有顶天虽未得
天眼肉眼力如是故下眼亦见上地色即见定自在
所生色又梵王佛边听欲界众生等岂不见耶又初
地菩萨父母生眼得见百佛国土一切皆知岂不见
上此瑜伽等说约常恒眼语不言由缘及菩萨眼不
思议力又此但约随转门据真实理亦见上色声准
亦然三法与身俱名自生通于二地不与身俱名为
他生通于四地除初定其二定以上与身俱色必随
识虽言缘下相随见分但彼地系本质为论亦通他
地。

问识必初定等二定等起眼缘自地时相随于见是
下地如何名自地依本质名自地非约影像鼻舌身
三菩萨及持经悉知上地光音遍净闻香皆知故此
中皆依常恒二乘者识非说菩萨持经等事又此说
有漏识非无漏无漏上地亦有能知一切故论欲行
卷五 第 84a 页 X48-0084.png
意知三界法及无漏法等者六十五说欲界善染无
记亦缘一切三界诸法显扬十八说欲界系心缘三
界系及不系显扬论等并与此同然瑜伽唯约缘系
法不言无漏下色无色准此应知以约欲界心故欲
界四心谓善不善有覆无覆无记六十五既许善染
无记缘三界法故知皆得缘三界有覆不得缘无漏
问何等有覆无覆之心缘三界法八十八说我见总
缘三界法故不能分别差别相故也成唯识论说总
缘爱见许缘三界法故即是有覆缘三界也五十一
卷解深密说阿赖耶识缘诸习气唯识论说阿赖耶
识能缘上天眼耳等及定境色三界种故第六异熟
生心缘三界者于理无违明知无覆亦缘三界然不
见此二无记缘无漏者若准法执异熟生摄其无覆
心亦缘无漏此于欲界如缘起经上卷及唯识第五
除俱生见爱更无有覆可缘无漏威仪工巧变化其
理定无论如生长欲界如是生长色界者显扬论说
如欲界心缘四境色界系亦缘四境正与此同六十
五说色界系善心缘三界诸法不言有覆无覆之心
然瑜伽论据随顺门但说于善据实而言三心皆得
如上应知然小乘中色界散心得缘三界及不系法
定心不得大乘定得然六十五于色界善心亦言若
定若生无色亦尔故定亦得论以无色行意知无色
行自地法及无漏法等者显扬论说如欲界心缘四
种境无色界心亦缘四境六十五说无色界中若定
卷五 第 84b 页 X48-0084.png
若生外道异生唯缘自地一切法非下地与此论同
若外道异生唯知自地显扬十八不说外道也。

问何故不得缘下上地及无漏耶随所生处计为涅
槃故不缘上不计有故下巳厌所依劣故不得缘下
不缘无漏其心微劣不欣求故不能非拨故不缘之。

问岂无外道计识处亦为涅槃或修未得或退起空
处心命终生空处不欣求识处上耶及彼无色外道
无邪见欲等耶又岂无总缘识处相种又五十九说
上地有情于下地有情所起常恒等岂染无记不缘
下耶第八缘种岂非下耶此明外道巳内道有二类
一圣者二异生此论圣者缘自地及无漏六十五说
若毗钵舍那菩萨未得自在及有广慧声闻等有学
无学无色善心亦缘下地一切法不言唯缘自地及
无漏以极成故为别外道等故但说缘下地此中何
故不言缘下耶彼师云以是对外道说亦缘无漏不
遮缘下故何故不言缘上地今解下巳厌故略而不
说为了知故亦得缘之其圣者得以圣道离欲方始
上生不如凡夫欣上厌下故此论等略不缘上以对
内异生欣上厌下得缘上故故显扬等说缘三界法
又此圣者亦有染污心缘下地等其法缘等心除无
漏等何妨上有此然此且约善心为论故显扬言得
缘三界及无漏法无别遮故。

问毗钵舍那菩萨为入地耶答不同六十五说若诸
菩萨巳得自在不生彼界无有利益众生事故即是
卷五 第 84c 页 X48-0084.png
未入未得十自在故此论等同又解此在欲界而入
无色下亦缘下十地并得此说圣者巳内异生云何
论若住此法者或有由先闻熏习力亦缘上地为起
彼故六十五等无别疏条据实而言染无记心得缘
三界及不系法其不染无记得缘三界如前巳说今
且约善心有得唯缘自上必不缘下巳起厌故。

问定所生色所托之质是何以善心不缘下地法故
又舍利弗入涅槃时无色诸天泪下如雨故异生善
心亦得缘下或彼圣者能起泪下及定境色若诸异
生即不得也故论文等不言得下得缘上者以欣求
故六行伏惑得缘上故非遮无记得缘下等故显扬
说无色界心缘三界法及无漏法理亦无遮非先闻
生彼即不缘上不能求故此等诸文相乖殊舛若不
此解何以释违。

蕴次第中此有三释一识住二前为后依三起染净
文易可知五十四中有五种次第前后不定或以何
蕴为首故界次第中此中说有随于世事一种次第
五十六中有二种一三种次第二六种次第大好释蕴
等义如五十四五十六以四义解积聚义界中六界
六十二界如瑜伽第八十六卷俱舍等抄解处中五
解外处亦尔喻中无垢称经云是身如聚沫不可撮
摩是身如泡不得久住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
芭蕉中无有实是身如幻从颠倒起八十四卷亦释
此义极有此由色危脆故受易脱故想横计故行体
卷五 第 85a 页 X48-0085.png
是思非实色声无表等故识非实故各以为喻论以
无我等四句释者从下向上配故言如次以我无故
如幻乃至色如沫受如泡今当不坚实此中文合本
论立巳不坚故不实故开之为二故成五义实治四
倒亦准向上次第配也彼师虽解仍未合解如此中
文识为无我与五十四同下第十中心为无常即是
相返此中行为不净五十四等色为不净此亦相乖
此中以想为苦五十四等以受为苦乃极违理此中
以受色为无常五十四等以想行为无常四倒中以
想行为无我法所摄故大论第八五十三抄及别抄
解虽同自古抄亦有和会仍极难知若顺次配更极
难知。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