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曰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三末论释成初正释颂文初释不定通名。】
「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
【音义 此四通名不定者。谓信等唯善。贪等忿等
唯染。此于善染二皆不定。触等遍心。欲等遍地。此
于心地。二皆不定。是故立不定名。
补遗 不定二字标位。总名下。列四种心所。一悔
二眠。三寻。四伺。二各二释不定义。此中有二意一。
释名。谓悔眠为一。寻伺为一。是为二。又悔与眠是
二。寻与伺是二。是前二中。复分为二。二释义。谓悔
与眠。各具善染二义。是二各二。寻伺亦然。
△次释悔等别名初悔眠初别释行相初
恶作。】
「悔谓恶作恶所作业如是事业是我恶作。」
【音义 怪巳昔作为非后乃追悔是恶作体能障
奢摩他。而为业用。以恶作者。掉必俱故(瑜伽论五盖文中云
掉举恶作总为一盖)。此即于果假立因名者。谓恶作是因名。
追悔即果。称于追悔位。名为恶作。即是于果。假立
因名。何者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故。此名巳作。名
恶作也。悔先下明先不作亦恶作摄。应作不作(瑜伽
论云。或未曾作心生追悔云何我昔应作不作)。是我恶其所作故。此通三
性者。五蕴论曰。此有二位。谓善不善。于二位中。复
各有二。若善位中。先不作善。后起悔心。彼因是善。
悔亦是善。若先作恶。后起悔心。彼因不善。悔即是
分别者。谓自性随念。二种分别。取过现境种种相
故。无相分别者。谓希求未来境行分别。所馀分别。
皆用计度分别。以为自性。所以者何。以思度故。或
时寻求。或时伺察。或时染污。或时不染污。种种分
别故。瑜伽云。寻求分别者。谓于诸法观察寻求所
起分别。伺察分别者。谓于巳所寻求。巳所观察伺
察安立起分别故。染污分别者。谓于过去顾恋俱
行。于未来希求俱行。于现在执著俱行。所有分别。
若欲分别。若恚分别。若害分别。或随与一烦恼。随
烦恼相应所起分别。不染污分别者。若善无记。谓
出离分别。无恚分别。不害分别。或随与一信等善
法相应。或威仪路。工巧处。诸变化所有分别。
△次师唯意识俱初引论释成。】
「有义寻伺唯意识俱曾不说与苦乐俱故。」
【音义 谓寻伺二。唯意识俱。论说寻等皆是意识。
不共馀识法故。又言忧喜受。俱非苦乐故。若五识
中。有寻伺者。彼论应言。苦乐俱故。
△二释通妨难。】
「舍受遍故可不待说而似忧故总说为忧。」
【音义 先有难云。寻伺亦有苦乐受俱。伹彼论文。
略而不说。例如舍受。定有亦不言故。释曰舍受遍
故可不待说。苦乐非遍。何缘不说。复有难言。五识
有苦乐。寻伺唯忧喜。由斯寻伺。非五识俱。然前云
于初静虑。有意地乐。纯受苦处。有意地苦(此中引苦乐二
受。以證寻伺。不与五识相应)。此二处中。既有苦乐。岂无有寻伺
俱耶。释曰。虽初静虑有意地乐。不离喜故。总名为
喜。纯苦处中。有意地苦。似馀忧故。总说为忧。是故
此二。不违意识。
△三复明非五。】
「又说寻伺以名身等以名身等义为境故。」
【音义 谓瑜伽说寻伺所缘。
唯是名句文身。所诠之义缘
名等义。唯第六识。非五识身。故知寻伺唯意识俱。
△四通前引论。】
「然说五识有寻伺者由此五识定无寻伺。」
【音义 初通瑜伽先牒。显多下出意。彼论意。显寻
伺起时。多分由彼率尔五识而起故。说五识有寻
伺。非说与彼五识相应。作如是说。杂集下双通二
论先牒。彼与下次通。谓彼杂集所言。与瑜伽异。异
义云何彼杂集言任运分别。即是五识。以五识身。
亦有自性分别义故。瑜伽所说。七种分别。是五识
俱意识相应。寻伺以寻伺。具有七分别故。故彼下
结斥。
△四诸受相应门。】
「有义恶作忧舍相应纯苦趣中意苦俱故。」
【音义 先初解恶作忧俱戚行转故。亦与舍俱。通
无记故。睡眠忧喜舍三受俱。以行相通。欢通戚及
中容故。寻伺四俱除苦。云何乐俱。初静虑中意有
即非所断。见断可知。
△次别以寻伺对五法初师唯分别摄。】
「有义寻伺非所断者瑜伽说彼是分别故。」
【音义 五法者。入楞伽云。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
智。五如如。谓非所断寻伺二者。唯第三分别摄耳。
△次师亦正智摄初正释。】
「有义此二亦正智摄又说彼是言说因故。」
【音义 亦正智摄者。谓见修所断二者。可言唯分
别摄。非所断者。亦通正智。何者八圣道中。正思惟
是无漏故。谓即是无漏后得智。思能令心寻伺等
故。又说彼是言说因故。菩萨说法。是后得智。意明
寻伺。既以思为体。且是言说因。是故亦通正智所
摄。
△次转解。】
「未究竟位于药病等故此二种亦通无漏。」
【音义 药谓法门。病谓心行。谓菩萨在于未究竟
位中。未能遍知一切法门。及众生种种心行。后得
智中。为他说法。必假寻伺。推求药病。然后随宜为
机说法。非如佛地。不假功用。而说法耳。故此下。结
通无漏。
△三通论。】
「虽说寻伺必是分别正智中亦有分别故。」
【△十三结例馀门。】
「馀门准上如理应思。」
似言似心外所计实二分等法。故名为似。无别染
善法者。谓唯心变似相见二分。二分离心。无别有
法。复言心变似贪信等故。贪信等离心之外。无别
染善法体即心也。如二分故。
△次明即心之失。】
「若即是心分位差别无别故与圣教相违。」
【音义 他性相应非自性者。瑜伽论。问诸法谁相
应。为何义故。建立相应。答他性相应非自性为遍
了知依自性清净心。有染净法。若增若减。是故建
立。瑜伽颂言。五种性不成等者。彼论释云。有一沙
门。若婆罗门欲令名中。唯心实有非诸心法。此不
应理。何以故。且说诸蕴。有五种性。不成就故(若谓心所
即是心王。则五种取蕴之性不得成就。以无受想行三蕴故。又若谓伹由分位差别。而立五蕴者。亦有过
失。以一刹那中。其因缘必无差别可得故。又则与圣教相违圣说五蕴法。同在一刹那中。横具不依前后
假立)。又若彼计分位别故。有种性者。分位别计。亦有
过失。何以故是诸分位。展转相望。作用差别。若有
若无。皆成失故。若言有者。由相异故。便应有异。实
物体性。若言无者。计分位别。则为唐捐。又不应如
六识身分位差别。何以故。由六识身所依所缘有
差别故。是诸分位一处可得故不应理。若谓转变。
亦不应理。何以故。于有色物可转变故。得有分位。
前后差别。非于无色。有如乳酪生酥等异。又心因
缘无差别故行别分位。不应道理。于一刹那。必不
可得。差别因缘。令彼分位。而有差别。是故汝计分
有颂云。眼识九缘生。耳识唯从八。鼻舌身三七。后
三五三四。若加等无间。于前各加一。眼九缘者。一
空。二明。三根。四境。五作意。六根本依第八识。七染
净依第七识。八分别依第六识。九种子即因缘依。
耳唯除明。七更除空。此三合中知故。后三即六七
八。第六五缘。更除染净及与分别。分别即所发识。
染净即所依根。第七识或三或四。谓除染净。染净
即所发识故。前六识中。约为根故。除此第七中。约
为识故除。复除第八。第八即总故。或三更除于境。
境即根故。第八或三者。但有种子作意及根。或四
即更加境。广如宗镜五十五卷中明。
△次释或俱或不俱。】
「由此或俱或不俱起外缘合者有顿渐故。」
【音义 谓即由此随缘现义。故五识起或俱不俱。
何者。外缘顿合。则五识俱起。若渐合时。或二三四。
或唯一故。
△次喻明。】
「如水涛波随缘多少。」
【△三指广。】
「此等法喻广说如经。」
【音义 广说如经者。即解深密经云。广慧。如大瀑
流水。若有一浪生缘现前。唯一浪转。乃至若多浪
生缘现前。有多浪转。诸识亦尔。彼更有净明镜喻。
恐繁不引。
处故。三约四业判。四业者。杂心论曰。一顺现受。二
顺生受。三顺后受。四不定受。彼论释曰。若业此生
作。即此生受。名为现受。第二生受。名为生受。三生
乃至无量时受。名为后受。不定受者。前三皆不定
故。此中言。唯通三种。除现受者。非于现生即受彼
天之果报故。
△四定所起处初师唯欲界起。】
「有义此定唯欲界起人中慧解极猛利故。」
【△次师欲色界起。】
「有义欲界先修习巳故唯有漏非圣所起。」
【合响 谓于欲界人中。先修此定。从欲界没。后生
色界。以串习力故。能引此定现前。意显欲色二界。
皆能现起。除无想下通妨。妨云。岂生色界者。皆能
现起此定耶。通云。凡夫外道修此定者则尔。圣者
不然。以圣者于十八天中。除无想天。馀天或超或
次。至究竟故。此由下。复问。何以圣教。除无想天。不
起此定。答此由凡夫外道。厌恶想心。欣彼无想果
报。故入此定。所以唯是有漏。圣者漏无漏杂修。故
非所起。是以除之。
补遗 据上文。此定唯属第四静虑。此地有九天。
今除无想。至究竟六天。后生色界。能引现前者。唯
局无云福生广果三天耳。上下地无由前说故。次
师此定现前。通于二界。先于欲界人中。修习此定。
从欲界没。后生色界。以先人中串习力故。能引此
定现前。除无想天。至色究竟故者。简除四禅第四
是无想天。无烦至究竟。是那含所住五净居天。今
言生色界者。能引此定。设无简别。恐谓凡生色界
者。皆能起此定耶。故简之。无想天。是此定所趣之
果。定若未成。犹未得生。故除之。此定凡夫外道所
修。唯是有漏。非那含圣人所起。故此五天并除之
意。唯生色界第四禅。无云福生广果三天。能起此
定耳。
△次灭尽定初正释定体。】
「灭尽定者谓有无学偏厌受想亦名灭彼定。」
【合响 宗镜第五十五卷云。灭尽定者谓有无学
等者。有学圣者。除初二果(如后文云。初起此定。要全断欲界一地修惑。故
除初二果。欲界惑种二性繁杂。障定强故。唯不还果等。得此定故)。唯身證不还第
三果人。有学中。除异生故。离无所有贪。上贪不定
者。以灭定唯依非想定起故。此以初修二乘者言
离。菩萨伏不离贪。即此亦名灭受想定。由止息
下。谓由暂止息想作意为先导。令六识心心所。及
第七恒行染污末那。及彼心所。皆悉灭尽。故立此
名。令身安和。亦得名定。由加行时。偏厌受想故。亦
名为灭受想定。宗镜。问灭尽定。与无想定。俱称无
心。二定何别。答有四义不同。古释云。一约得人异。
灭尽定是圣人得。无想是凡夫得。二祈愿异。入灭
尽定者。作止息想。求功德。入无想定。作解脱入。三
感果不感果异。无想定是有漏。能感无想天别报
上地者。后于所伏不断之惑。退起润生之时。岂无
生上却断下惑之失耶。
△次释初顺彼答。】
「断亦无失如生上者但由惑种润上地生。」
【音义 生上断下。亦无有失(以第七识遍三界故。如那含生上地。将證
无学时。断下末那俱生烦恼。今以彼例此。则生上断下六识中俱生惑。亦无不可。此且顺彼权答。若据下
逆答。文中定无生上断下之失)。如生上地得无学者。断下末那俱
生惑故。然不还下。通伏难。又难云。若伏馀惑。能起
此定。后于所伏。设不退起。岂生上者。而无润生惑
耶。释曰。不还果人。观智力强。正润生位。不假现行
烦恼。但由惑种。而润生故。
补遗 如生上地證无学者。一时顿断下九地末
那相应俱生惑故。六识中俱生烦恼。其相粗显故。
三界九地种子。次第渐断。第七识中。俱生烦恼。其
相微细故。三界九地种子。须待金刚喻定。方能顿
断。
△次逆彼答。】
「虽所伏惑有退不退故无生上却断下失。」
【音义 有退。即前难义。不退。即伏难义。而无伏下
生上地义者。谓前顺答。约第七识俱烦恼障种。三
乘将得无学果时。一刹那中。三界顿断。故生上地
得无学者。有断下地末那俱生惑义。此复逆答。约
前六识俱修所断种。三界九地。一一渐次九品别
断。或为一聚九品别断。故无伏下生上地义。宁有
言不亲缘离自识色。敌者许亲缘离自本质色。何
言极成。答小乘亦许眼识不亲缘馀四尘。以离眼
识故。但使他宗许有不亲缘离自识色。即是宗依
极成也。二问他宗既许馀四尘。眼识不亲缘。后合
为宗。便是相扶。岂成宗诤。答今所诤者。但取色尘
本质。眼不亲缘。互相差别。顺巳违他。正成宗体。以
小乘虽许色本质。离于眼识。且是亲缘。今言不亲
缘。岂非宗诤。三问宗中所诤。是眼识不亲缘本质
色。同喻如馀四识。馀四识伹不亲缘馀四尘。岂得
相似。答馀四识是喻依。各有不亲缘。离自识法。是
喻体。今取喻体。不取喻依。亦如声无常宗。同喻如
瓶。不应分别声瓶有异。但取声瓶各有无常义。相
似为因等也。
△次后三。】
「馀识识故如眼识等亦不亲缘离自诸法。」
【合响 宗镜云。第二以理成立第六。兼闇成立七
八二识者。量云。极成馀识是有法。亦不亲缘离自
识法宗。因云是识性故。同喻如极成五识。释云。宗
前陈言极成。亦简不极成。若不言极成。犯自他一
分所别不极成过。若言六七八识为有法。他不许
七八二识。即犯他一分所别不极成过。若但立意
识为有法。因中便犯不定过。被他将七八二识为
异喻。量犯共中自不定过(谓六七八识。皆共识性故因。是则识性因宽。向
七八异喻上转。是故不定。小乘出过云。为如眼等五识。是识性故。證汝第六不亲缘离自诸法耶。为如七
八二识是识性故。證汝第六是亲缘离自诸法取。以小乘许本质色离于眼识。且是亲缘故。大乘若不感
立七八。即彼小乘就巳所计。谓七八二识亲缘离自本质色。故将七八翻为异喻也)。今伹总
言馀。别取第六。意兼七八。即闇成立摄取七八于
馀识之中。后陈言。亦不亲缘离自识法者。亦者同
也。同前极成五识不亲缘离自识诸法。因云是识
性故者。即同五识是识性故。喻如极成五识者。即
同五识亦不亲缘离自识故。明知即亲缘不离自
识法。既成立巳。故知一切亲所缘缘境。皆不离心。
是唯识义。
△次明所缘不离心体初亲所缘缘。】
「此识所缘定非离此二随一故如彼能缘。」
【音义 宗镜云。第三以理成立。前六识亲所缘相
分。皆归心体。所言心体者。即自證分也。然虽见分
亦依自證而转。今但立相分者。以见分共许故。量
云。六识亲所缘缘是有法。定不离六识体宗。因云。
见相二分中随一摄故。如彼能缘见分。小乘许见
分不离心体故。取为同喻。
△次疏所缘缘。】
「所缘法故如相应法决定不离心及心所。」
【音义 宗镜云。第四道理成立。一切疏所缘缘境。
皆不离心。是其唯识。即第八识相分。望前六。名疏
所缘缘。以小乘不许第八故。但云疏所缘缘也。量
云。一切随自识所缘是有法。决定不离我之能缘
心及心所宗。因云。以是所缘法故。同喻如相应法。
中道故。前第三卷中云。应信大乘缘起正理。谓此
正理。深妙离言。又云。谓此因果理趣显然。远离二
边。契会中道等。亦可颂中巳含净分依他。但不显
说耳。何者。以后文云。净分依他。亦圆成故。
△二世事乖宗难初难。】
「若唯内识似外境起处时身用定不定转。」
【音义 宗镜云。第二世事乖宗难。此是经部师难
云。论主若言唯有内识无心外境者。如何现见世
间。情与非情等物。有处定时定。身不定作用不定
等。就此中。自有四难。一处定难。二时定难。三身不
定难。四作用不定难。初难云。论主若言一切皆是
唯识。无心外境者。且如世人。将现量识。正缘南山
处。其识与山。俱在其南。山不离识。可言唯识。忽若将
现量识。缘北之时。其山定在南。且不随缘者。心转
来向北。既若缘北之时。缘南山心不生者。明知离
识之外。有实南山之境。此何成唯识。第二时定难
者。难云。若正缘南山时。识现起。山亦随心起。即可
成唯识义。且如不缘南山时。其缘山心即不生。然
山且在。不随心灭。即是离心有境。何成唯识义。此
上二难。皆是难现量识。亦难比量。若约比量心者。
即山相分。亦于馀处心上现故。第三有情身不定
难者。难云。若言一切皆是唯识者。且如有多众有
情。同在一处。于中一半眼有患眩瞖者。或十或五。
或有见空华。或有见头发。或有见苍蝇。或有全不
识。外人又问云。其五识所缘现量五尘境。为实为
假。答是实。难云。若尔者。即是离心外。有实五尘境。
何言唯识。答五识缘五尘境时。虽即是实。但是五
识之所变自识相分。不离五识。皆成唯识。意云。五
识各有四分。其五尘境。是五识之亲相分。由五识
自證分。变似色等相分境现。其相分。又不离见分。
皆是唯识。若后分别意识起时。妄执心外有其实
境。此即是无不称境体而知故。问且如五识中瞋
等烦恼起时。不称本质。何言唯是现量。答虽不称
本质。然称相分。亦是现量。由心无执故。其第六意
识相应瞋。若与执俱时相分本质皆不称。若不与
执俱起时。即同五识。问何故五识无执。答由不通
比非二量故无执。故知五识现量缘境。不执为外。
皆是唯识。
△七梦觉相违难初难。】
「若觉时色皆如梦境于自色境不知唯识。」
【音义 此即梦觉相违难。先牒领前意。如从下正
难。觉时所缘如梦唯识。今观法喻。依不全同。如从
梦觉。知彼唯心。云何觉时。不知唯识。
△次释。】
「如梦未觉不能自知由斯未了色境唯识。」
【音义 先仍举喻。如人正在梦中。不能自觉梦境
唯心。要至醒时。返思梦中。一切唯识。次法合云。觉
时境色。应知亦然。若人未得真如智觉。不能自知
类多。故言彼彼。
△次示颂答意。】
「此颂意说虽无外缘何假外缘方起分别。」
【△次净种现生净分别。】
「诸净法起应知亦然净种现行为缘生故。」
【音义 谓由依附本识一切净种转变差别。及以
现行净法。为缘助故。彼彼净法。而亦得生。何假外
缘。方得生起。
△次广释颂义初徵。】
「所说种现缘生分别云何应知此缘生相。」
【△次释初正释缘生初且明四缘初标。】
「缘且有四。」
【补遗 安镜云。因缘则于有为之门。亲办自果。无
间则为开导之义。万有咸生。所缘则具虑托而方
成。约亲疏。而俱立增上。则有胜势力。不障他缘。瑜
伽论云。因缘一种。亦因亦缘。馀三种。唯缘非因。
△次释初因缘初标列。】
「一因缘谓有为法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
【音义 感果曰因助生曰缘(因者是果之因即此因有亲能生果之用
名缘)亲办自果有助生义因即是缘故名因缘有为
法者要而言之除法界外馀色心等又此中即指
本识中种及能熏心心所等。
△次释义初正释初种子。】
「种子者谓本识中此唯望彼是因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