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 838b 页
成唯识论别抄卷第九
就三无性。颂三行分二。初二颂答前。后一颂辨唯识
性。此即从初能变。至此广前。由假说我法等一颂半。
卷九 第 838c 页 X48-0838.png
明性俗谛。第三颂。重显前所说唯识真性。前来至此
明唯识境。前二颂中。初颂总答。次颂别答。释论可知。
问。真实真。谓此二字欲何简。解云。真简有漏虚妄故。
知简无漏变异法故。又真简初性。如简依他有生灭
故也。问。只名真如。有几何称。解云。对法第二有七名。
谓真如。无我性。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此论本颂
但有二名。谓胜义真如。并释论二名。法界实际。总有
四名者也。对法有七名者。解云。体恒无我。无有改转。
故名真如。性离二我。名无我。由缘此故。杂染空寂。名
之为空。谓色乃至菩提诸相寂灭。说名无相。无倒究
竟无倒所缘。名为实际。圣智所行。名为义胜。与此论
同。三乘妙法。前依相故。名为法界。界者体也。一切法
之体也。
问。唯识行位五颂。第五颂唯明果位。三劫之因所成。
前四因明何劫。解云。资粮加行初劫。犹未證真。见道
颂全。脩颂一分。为第二劫修位。第四颂一分。为第三
劫也。问。加行位离五畏不。所谓不活畏。恶名畏。处众
怖畏。解云。不离。若尔。便违缘起经。云内法异生。不放
逸者所起。论不动行。不说无明为缘。唯此等文。不生
恶趣。又摄论诸有世成□增上品正见者。虽经历千
生。终不堕恶趣。解云。虽复不生。然不离畏。又未能离
三种忘失。一者失念。于五境起颠倒。二者失念于受
生。忘失前生事。三者于所受持。久作久说有所忘失。
问。唯得知资粮加行二位。总名胜解行位。解云。大论
卷九 第 839a 页 X48-0839.png
三十七云。从初发心。乃至未得清净意乐。是胜解行
位。论说清净意乐是初地故。又摄论方分为四位。地
前总明胜解行位也。问。此五位。总以何法为体。解云。
初位即十三住中。种姓位中种姓住。以一切佛法。一
切无漏种子为体。起现行无漏。以有漏趣向心故。即
通五蕴种子为体。于五法中。是正智摄。三性中是依
他圆成二性。常无常漏无漏别故。加行位即发心住。
以一切佛法无漏种子及有漏。随顺一切现种功德
为性。起顺起顺趣心故。然未證真如。唯以有为为体。
第三四位即后十住。俱以一切有为无功德为体。證
真如故。今亦取一切未曾得世间功德顺者为体。三
十二相等。非皆无漏。正智分别。真如及相为体。第五
位即如来住。以有为无为无漏功德为体。佛地三身
等。下文自释。
问。四善根初地方便。若初劫者。初定方便。应欲界□。
应及质云。若非初劫。应非凡夫。若未證真。故非圣者。
既未證真。如何弟子劫耶。若尔。何故对治十一。四善
根。初劫满巳修习故。非初劫者。应及难云。且如璎珞
经云。等觉菩萨三大劫满巳。百劫中修千三昧。千劫
学佛威仪。万劫他。现成佛。入大寂定。是等觉菩萨。言
三大劫满巳。四何故非佛地摄也。又此论四善根中。
亦云顺解脱分。既圆满巳。岂即非胜解行地耶。故知
初摄也。问。所经劫是何劫。解云。三十八说有二无数
大劫。一者日夜月等。算数时节无量。故说为无数劫。
卷九 第 839b 页 X48-0839.png
二者即超上积时无数。以为一切。超过一切算数。名
无数大劫。若说前劫。即经无量无边数方證菩提。若
说后初。伹三无数。方證菩提。不过此量。如璎珞经十
卷。八百里石。净居天衣拂尽。名一僧祇劫。若上上精
进戒转多中。或有转多大劫。决定无转无数大劫。即
释迦菩萨。谓超是中劫也。谓刀兵等上下劫是也。释
迦菩萨。超九劫。由翘足故。或言更超十二劫。报闻雪
山偈故。或超十二劫。投身饿战故。多少不次。须会。
问。何故顺解脱分体即是因。顺决择分。分即是体。即
非因顺。解云。决择是有为。可体即体。顺体非一故。解
脱是无为故。顺因非体。以体一故。又解。解脱者。胜解
数缘解解脱也。脱苦名解脱。因中即境为名。乃名胜
解。在果出苦为因。故名解脱。若依此释。解脱即分。名
解脱分。
问。华严第九十住品云。第四生贵真佛子。从诸贤圣
正法生。有无诸法无所著。舍离生死出三界。彼经第
十。又解十住初心菩萨颂云。清净妙法身。应现种种
形。犹如大幻师。所乐无不现。或处为众生。究竟菩萨
行。或复现初生。出故家行学道。或现于树下。自然成
正觉。或处为众生。示现入泥洹。如何此处。言多住门
外修菩萨行。现神通等。必依定故。解云。此第四住菩
萨。作十种观法。第七观业。第八观果。折伏现缠。不依
见道。无明更道恶业。令彼果起。名舍生死。出于三界。
定当能出于三界。非此时巳出也。又此菩萨。亦有少
卷九 第 839c 页 X48-0839.png
分依有漏定。示现八相。度脱有情。以十住初发心住
中。分得十力。虽有少定。多住外门。亦不违也。问。华严
第十。解十住菩萨中云。除灭诸烦恼。永尽无有馀。无
碍寂灭观。是即佛正法。此则资粮位。能灭烦恼。如何
此云未伏二取。解云。此依自分别起。不共无明伏故。
馀因类烦恼。亦伏不行。缘起经说。内法果生。不共无
明。巳伏故苦。因耶教师所起者。即不能伏。彼缘强难
伏故。又解云。此菩萨佛法助力。能灭烦恼。非十住位
巳能灭也。故此论下云。资粮道中。于分别二取。虽前
伏灭。未全伏故。问。有漏不执心中。亦有能所取相见
等。岂皆伏灭耶。解云。不尔。唯伏除彼能执二取也。
问。烦恼障中。何故不言我见为本。而言萨迦耶见也。
解云。若我见不摄我。前若萨迦耶见即摄我所耶。问。
萨迦耶见既为根本。能生诸惑。何故见道断我执巳。
馀惑犹在。解云。见道我见断时。馀分别惑二即随断。
修我未断。惑未巳。然二道所断。本末不同。若见断者。
由断我见末惑随忘。若修断者。先末后本。随于何时。
九品之中。先断前八迷事烦恼。第九品时。方断我见。
以难断故。
问。何故。烦恼障中显数。可知障中而不显耶。解云。为
显烦恼有多品数。易了知故。小乘共了知。故明显数。
所知障唯菩萨断。难了知故。故不显也。又解云。烦恼
摄四住地。故别显数。显著别故。所知唯一无明。更不
分也。问。二障既同体。如何前后断耶。解云。不定。自有
卷九 第 840a 页 X48-0840.png
先断烦恼。不断所知。如二乘者九品所断。自在先断
所知。不断烦恼。如大乘顿悟。脩道位中。自有二俱断。
如菩萨见道及金刚心。自在俱不断。如异生位。此唯
约种。不说伏现。问。若所知障见疑等俱。如何伹说无
明增故。解云。一者体增。虽馀烦恼有俱不俱。无明定
有。为此障故。如二乘无觉。不必有馀。烦恼俱故。二者
用增。迷一切境。障一切智。令不得佛果。非如烦恼故。
三者难断增。要上上道。方能断故。故名为增也。
问。资粮位中。伏二障中。粗现行者。粗细何别。解云。分
别为粗。俱生为细。就分别中。又有粗细。或因自耶思
惟起者。行相深远。难可伏故。至四善根。方可能伏。说
此为细。及以俱生并未能伏。若粗若细。二种随眠。由
能对治正观力。未能伏灭。初起正观。未胜顺心。不如
四善根中。能伏二细。分别现种。其俱生现种。皆少亦
能伏。问。此中伏是六行不。解云。不尔。修习现观势力
故尔。菩萨不断下界地惑。起定生上故也。问。练磨心
云菩提广大深远。解云何义。广谓行解无边。大谓更
无有上。深即难测。远即时长也。问。资益巳身后果。初
位名资粮。加行亦求果。善根资粮摄。解云。资粮望远
果。遂独名资粮。加行见道亲。四善名加行。又解。初位
亦加行。抄远加行故。如论解也。问。资粮望远果。亦许
加行收。善根诸行大果因加行。亦许资粮摄。解云。初
位发心猛。独得名资粮。加行远近虽殊。同起行故加
行。或可二同。俱名资粮及加行故。而此论文。以初位
卷九 第 840b 页 X48-0840.png
中多住外门。未伏二取。望果犹远。不约加行。俱名资
粮也。
问。寻思如实。以何为体。解云。于三智中加行智为体。
此约推求相增。故漏言慧。若并相应增者。信等五根
五力为体。若取俱有五蕴故。定俱有惑。是色蕴故摄。
无性云。推求行见方便因相。说名思。了知假有实无
所得。决定行智方便果相。名如实智。由此故慧体增。
九十三云。四寻思者。五事中。如理相应分别。总摄四
种。即有唯有漏。四如实智。一切皆是正智所摄。即唯
无漏。七十二说。五事中相通有漏无漏。二唯有漏。名
及分别。二唯无漏。谓真如正智。真如是正智所缘。名
无漏。非漏尽相义。正智漏尽对治义。故名无漏。然今
此位。唯是有漏。但约地前。依教决定。名如实智。未能
真證。故唯有漏。地上真證。即是无漏也。问。寻思如实。
何故但言名。不说句等耶。解云。此中说名二摄。文文
句故。无性第六释云。此中名者。谓色受等二摄名。因
名果。名因者。谓字字身多字身。名果者。谓句句身多
句身。皆是名果也。问。寻思如实地上。解云。有漏如实。
唯在地前。若无漏者。即在地上。然七地巳来。犹未清
净。有加行故。要依寻思。方起如实智。八地巳上。离加
行故。第六识中常无漏故。二取不起。不依寻思而起
实智故。四十八解第八地云。住此住中。得无生法忍
极清净。此复云何。谓诸菩萨由四寻思。于一切法正
寻思巳。先时获得四如实智。如实了知一切诸法。尔
卷九 第 840c 页 X48-0840.png
时一切耶分别执。皆悉远离。于现法中。随顺一切离
染无生观等。乃至广说。此如实智。始从胜解行住。乃
至加行有功用住。未极清净。今此住中。巳极清净。是
故说言无生法忍。即如实智名无生法忍体。然今实
义。寻思唯有漏。唯加行心推求。非根本后得智。故如
实智通有漏无漏道。加行根本后得三智。此唯忍可。
是果。彼唯加行因。七十三中唯依无漏。说为无生忍。
且就胜说。馀处通有漏者。胜劣合说也。问。若忍有三
品。下即所取。中顺能取。上即能取亦空。即能取所取
二种俱尽。何故摄论解忍云。入真义一分三摩地。解
云。彼且约下忍。即所取空一分也。又对法第八云。一
分巳入。随顺三摩地。彼论解云。一分巳入者。于无所
取一向忍解。今依唯识。即下忍一分。随顺者。于无能
取随顺通达。然非彼二论总相。不分三品。俱总言一
分。此分三品。故差别也。问。二取之取。为唯染心。二通
三性。若染心者。善心缘第八等应不作因。能生真异
熟。非二取故。若通三性者。二取必与无明相应。大论
不说无明说通善性。解云。若执著故名为二取。唯约
染心。若取境名取。即通三性。能引相分为取者。即通
三性。故无有失。
问。菩萨双亲安非安立。可引真相二见道生。二乘唯
观安立四谛。应不引生真实见道生二。解云。据实二
乘。亦作生空非安立观。不双观略不说之。问。菩萨双
观二空。唯应非安立。何须复作安立观耶。解云。为欲
卷九 第 841a 页 X48-0841.png
引起游观无漏。化度有情。成就佛法。降伏二乘。故须
二观安立谛也。问。相缚在何识。解云。在六识。由有第
七。为染根故。今六识为相所物。不自在了知如幻等。
若尔。自證既不缘相应无缚。解云。二释。一曰不缚。不
缘相故。不云有缚。有漏摄故。今言相缚者。且约见分。
理实二通第三四分。有解。相者所缘皆名为相。非唯
相分。由此二通三四分也。然此缚名自有多义。一四
分相系属。故之为缚。此通有漏无漏。后得智中有四
分故。经云。所取能取缠等也。二所缘相缚。物能缘见
分。不自在了。此唯有漏。三性心中皆悉通有。于此三
性有漏心中。有二种缚义。一四分外内相属。故名缠
缚。二为所缘相拘名缠。三若染污心中。具有二义。如
前系属拘碍。以是染心。更加粗重缚。若后得智中。但
有系属二。无馀二。能了所缘如幻等故。非染心故。如
其次第。无相及粗重缚也。又解。有漏三性心中。皆有
粗重缚有漏故。问。相缚粗重二缚何异。解云。大论第
二云。自识中所有有漏种子。若烦恼品所摄。名为粗
重。亦名随眠。若信等善法。所有种子。不名粗重。亦非
随眠。由此法生时。所依自体。唯有堪能。非不堪能。粗
重所生。自体性故。佛说为行。若对法第十六。四粗重。
所知障粗重。异熟品摄。异熟粗重。亦异熟品摄。须受
粗重。摄一切有漏。受即善受。亦在其中。劳倦粗重。即
威仪无记。馀无记亦摄。如此等文相。相违非一。有准
五十八。粗重缚。即一切有漏法。与有漏皆粗重故。由
卷九 第 841b 页 X48-0841.png
相缚未断。有分相故。其无堪任粗重缚。亦未能断。显
扬十六云。由相粗重二缚。执二自性。谓执依他及诃
所执。若解二缚。于二自性。正无所得及无所见。彼论
唯约执心解缚。其非执心。彼即不说据增故也。彼卷
又云。此依他性。以相及粗重缚为体。云何说为依他。
由此二种。更互为缘。而得生故。谓相为缘起粗重。粗
重为缘生相缚。相缚即约现行相。粗重约种子语。论
实彼体。虽复皆同。然今彼文以相为现行。粗重为种
子。有漏相未遣。二障种子不除。不尔。如何此中言相
未灭。粗重为种子。有漏执二性。应勘彼文相。此中相
缚者。一切有漏不安隐性。与大论五十八。有漏粗重。
同初地分得。第八地中。第六识全得。一向不起。第七
分无。五八全粗重随应。佛地令无。间。岂不二乘。亦观
生空。非安立谛。何故此云非如二乘。唯观安立。解云。
理实亦观。为显彼劣。不说脩之。问。前三无色。脩未知
当知根。为唯约无漏。亦通有漏耶。解云。无漏者可知。
若有漏者。谓有发心巳去。依有漏心。生得上定。依三
无色地有漏心。熏习成种。入见道时。熏脩此种。在见
道位。名为此根。非谓依三无色。得起见道。此即许发
心巳去。所有善法。初根所摄也。
问。若上界厌心非胜。恶趣慧心非胜。不得起善根者。
上界圣人。如何离欲。解云。无厌见道。三界分别惑。及
三恶趣等厌心。名无非有漏。欣上厌下及厌自地。欣
生上心。入见道时。必总厌三界一切法。总缘谛方能
卷九 第 841c 页 X48-0841.png
入故。此一向据入现观为谛论。非约修道惑。及异生
世俗厌心为论也。故云馀界厌心非胜。馀趣慧心非
胜。故不能入见道。显扬十六颂云。极欣非上二。唯欲
界人天。佛出世现观。解云。恶趣苦受极故。不得入定
起现观。上二界厌劣。亦不入故。唯欲人天二趣。有佛
出世。能起现观。未决亦得有佛出世摄。故无佛世无
说法者。令生厌心不得入也。若尔。有佛法世发心。法
灭后方成熟。久巳脩讫。得入现观不。解云。准文不得。
无此类者故。亦解又得。先修根熟故也。问。十六心名
见相道。岂不真后而起名相耶。解云实尔。施设真巳。
有此相状。若尔。见道前应不起。此十六谛以来證此。
无此相故。解云。虽未證真。学观谛理。今观纯熟。亦起
此观。若尔。加行位中。应相见道。解云。以犹有漏。未能
亲起此相。故不得名。又解云。亦可得名。以有漏故。在
加行名。故论诸中多不说也。此之所起。皆为所立言
教。为他宣说也。
问。三心相见道道中。第三心断障以不。若断者。应不
名解脱。若不断者。云何论云。能除一切分别随眠。解
云。理实不断。依真假说。若尔。真见道中。二障顿断。第
三心如何说遍。解云。理实第三实不断。假说遍言。大
论五十五。有三复次。辨三心。十六心有差别者。问。三
心见道。第三心既遍遣有情法假。此即断障。如何法
真见道。解脱道耶。解云。真中解脱。虽不断障。能断粗
重。决断粗重。故言遍遣。问。准何得不道除上品惑。解
卷九 第 842a 页 X48-0842.png
云。大论五十五云。问何等名耎善根。答诸不定地。所
有善根。或在定地。而能对治上品烦恼。问何等名中
品善根。答若在定地。世间善根。或能对治中品烦恼。
问何等名上品善根。答谓出世间所有善根。或能对
治下品烦恼。又诸善法。或由加行力。或由串习力。或
由自性力。或由清净力。当知或上品。问。烦恼之何为
上中下品。答之五十五云。云何烦恼建立耎中上品。
答最后所断名耎品。中间所断名中品。最初所断名
上品。后由六因。诸烦恼成上品。一淫欲所生烦恼。性
多中上品。二串习所生烦恼。性多上品。三安足处烦
恼。谓根熟者烦恼。性多上品。四不可说烦恼。谓无涅
槃法者。性多上品。五非处加行烦恼。谓于尊重福田
等所。性多上品。六有业烦恼。谓发业者。性上品也。问。
下地入见道者。先观下地。若等四谛巳。复观上界。于
上界入见道者。先上后下以不。解云。若入见道。唯欲
非上。故无先上却观下矣。又解。若望色界回心。亦先
观上。命约定姓说先观下。问。若第七地。纯无相观得
相续者。第八识或应行何不。即舍执藏之义。解云。依
多分说。故云相续。理实少分。有间断时故。问。后得智
三说二分中。初说俱无。如何佛后得有说法法等耶。
解云。此意云。佛不说法。伹由有情识上。文义相生巳。
十五界唯有漏。问。暖等如何不名广分别。解云。暖顶
二位。唯观所取。忍三品下。即所取中。上观能取。第一
法位。虽复双印时促。又非證真。故非现观。思能种种
卷九 第 842b 页 X48-0842.png
思惟观察。名广分别。若尔。此位堂非观一切法无我
等耶。解云。出惟观无我。随观何境。必有分限。又解。三
乘通说。二乘此位唯观四谛。
问。耎等善根。何非现观。解云。不能广分别故。若约二
乘观。下上谛境七周减缘者。下上二界皆具四谛。遍
具观下上界四谛。总缘八谛。第一遍。即除上道谛。第
二即除下道。第三除上灭。第四除灭。第五上集。第六
除下集。第七除上苦。唯被欲界苦。具作四行。更作三
周减行。中烦恼巳前。通观一切法皆无我等。乃至虚
空非择灭等。皆无我故。若耎等位中。分观谛中不广
分别也。若至忍位。三周减行。第一除无我。第二除空。
第三除无常。第四唯作苦行。所以尔者。为欲趣入苦
法忍故。唯作苦行。然于中上二忍。苦思苦智二心。同
一行相。皆作苦行也。问。何位方减缘谛及减行。解云。
圣望上忍位巳前。耎顶位。犹具缘之。问。依此论第四。
现观。根本后得二智为体。三心见道。后得智摄。应缘
安立。何以论云。缘非安立。解云。三心对真。安立所摄。
若对十六。非安立收。所望别故。五十五约十现观中。
真现观。以三心为其体性。问。若尔。对法释真。并以世
俗智为体。解云。对法意。以真现观中。增长彼种。故作
此说。非以彼体现观所摄。又解。瑜伽显扬。唯据菩萨
故。唯无别智。对法论意。约三乘人。故取世俗。若行修
唯出世。若得修通世俗也。问。六与十种。如何相摄。解
云。六中慧观摄十中法义二种。彼思现观。虽言思相。
卷九 第 842c 页 X48-0842.png
应慧为性。此约方便为名。据实即以决择分善为住。
或思不摄义现观。以唯决择分故。前释为胜。六十信
观。摄彼十中宝现观也。彼举所信。故作是说。六中戒
观。摄十不行。六中智谛现观。摄十中真全后一分。以
六中第四五。以后得为其性故。六中第五。唯摄后中
缘安立谛一分义。并能摄彼世俗智。六中究竟。摄十
中四究竟。一名六拾同有。若声闻有名声闻。独觉菩
萨。准此应知。问。几有漏几无漏。解云。六中思。十中法
义。尅性有漏。以是地前故。名据所生无漏。方便相从。
通亦无漏。六中信。十中宝。通漏无漏。以彼信通二种
故。六中戒。十中不行。唯无漏。以用圣所爱戒为性故。
六中智谛。十中真观。一向无漏。根本后得为体故。六
中边观。十中后观。通漏无漏。缘安立谛边无漏所摄。
通世俗故。智摄有漏。六中究竟。十中究竟。及声闻等
三。通漏无漏。以用前五及以前七。为具其性故。别别
行相。不及于思。种种思惟观察等也。问。得二见道。于
多百门自在者。何者为多百门。解云。大论三十七说。
一刹那顿證百三摩地。以净天眼。见百佛国。见百如
来。动百世界。身亦能往彼佛世界。放大光明等。化为
百类。普令他见。成熟百种所化有情。若欲留命。得百
劫住。见前后际百劫中事。智见能入百法门。化作百
身。皆能现百菩萨眷属。即于十百自在。名百门也。
问。云何證得二种转依。广何处文。解云。谓广前修习
位一颂。此广中云。何谓十地中修十胜行。广前颂云。
卷九 第 843a 页 X48-0843.png
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断十重障。广前第三句舍
二粗重。證十真如。广前便證得转依也。问。何故十度
五地修禅。施或修中三地得定。解云。问后得智能断
烦恼。为是缘理。后得智为缘。事得后耶。解云。缘离后
得智。论云。惟不亲證二空真理。故智缘理智也。依摄
论第七。度相有六。一空真理。故知缘理。若菩提心为
所依。二事最胜。三由处。谓一切有情。四善根最胜。谓
分别智所摄受。五回向菩提。六清净最胜。谓离二障。
解云。彼论六相与此七同。此论第一种性。摄论第一。
菩提心依彼事最胜。此论事业因。谓内外所应施物。
馀五大义同。问。精进有三。摄论三种。一被甲。二加行。
三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物。虽三句为第三句。而无
利乐。唯识三种。初一共同。第二摄善。第三利乐。解云。
摄论意者。唯约自利。故无利乐。摄论五句。摄善方尽。
唯识三中。约二约自利行。摄善总足第三利乐。然利
乐门。故异摄论。问。后四度。既是后得智摄。如何除断。
彼所知障必根本故。解云。由后得智修方便举。助前
六度。生根本智能除其障。非后得智能断法执。又解
云。后得亦断迷事障故。若尔。但断迷事障得成度。解
云。正体断迷理所知。后得断其迷事。依后得智。四度
缘有情。作方便善行等也。思之。择愿度。依大论三十
五。有五大愿。一发心愿。谓诸发菩萨心。二受生愿。愿
于当来。随生诸善趣。饶益有情。三所行愿。愿能无倒
思释诸法。愿于境界。修习无量等殊胜功德。四所愿。
卷九 第 843b 页 X48-0843.png
愿当来摄受一切菩提功德。若总若别。五大愿此说
正愿所生。此复有十种。一者愿于未来。以一切种上
妙供具。供养无边诸佛。二者愿于当来。摄受防护诸
佛正法。令无断绝。三者愿于当来。从都史多天来。成
道乃至入涅槃。四者愿于当来。具行一切菩提正行。
五者愿于当来。普眼成熟一切有情。六者愿于当来。
一切世界。皆能示现。七者愿于当来。普眼净修一切
佛之。八者愿于当来。一切菩萨同一意乐。趣入大乘。
九者愿于当来。所有加行。皆不唐捐。十者愿于当来。
速證无上正等菩提。解云。此中初一是求菩提愿。后
四利乐他愿。释波罗蜜总名。依对法十一。十二最胜
相应者。一广大最胜。为利生故。四无尽最胜。回向大
菩提。究竟无尽故。五无间最胜。自他平等。令他速圆
满施等故。六无难最胜。随喜他人施等。令自行便速
圆满故。七大自在最胜。由得虚空藏等。定令布施速
圆满故。八摄受最胜。无分别智所摄受故。九发起最
胜。谓解行地中。上品忍位。所行施等。證得最胜。初地
所行施等。十一等流最胜。后八地中。所行施等。十二
圆满最胜。谓第十地。及如来地。所有施等。为菩萨圆
满。如来圆满。巳如阙一种。非波罗蜜多。又云。最胜所
作所至。故名波罗蜜多。波罗是所至义。或所作义。蜜
多是能作义。能至义。又云。到所知彼岸。故名波罗蜜
多。安住佛性故。波罗所知彼岸义。蜜多是至退有断。
乃至究竟座菩提座。是名广大。又诸菩萨修行施等
卷九 第 843c 页 X48-0843.png
时。于施所摄诸有情所。生大欢喜。胜定施者。是名欢
喜。又诸菩萨修行施时。观施所摄一切有情于我有恩。
不见巳身于彼有恩。彼资助成菩提。故是恩德。又诸菩
萨修行施时。虽施财等。而不希报恩。及当来异熟。是
名无染。又诸菩萨修行施时。以巳所修广大施聚。所
得异熟。施诸有情。下力巳身。又以此福。共诸有情回
向菩提。是名广如善巧。广如杂集第十二说。修馀五
度。义准下知。问。三无漏故。根所者种子。历从辨三定。
一种子者加行等。三智种子例亦应然。何故三皆种
子。名别故现。约从中云。八地巳现二种。若三转齐者。
八地巳上应不得有加行种子。转加行种。成任运故。
解云。未知当知根。约相见道无漏种子。历位分三。加
行种子。唯是有漏。所以八地巳上。加行种子。不可转
成无漏种子。八地巳上。有漏无漏各各不同。种通三
也。
问。成到彼岸。谓以法空智。导二乘回向趣。但證證空。
如何论云。二乘地前通无漏。犹未能见施物等空。解云。
二乘地前。惟无法空。以为得生空观。能所施财物。非
我所故。所以诸度言通无漏。又解。无学回心地前生
空。后得观位学法空观。法执不起。亦得说为波罗蜜
多。后得生空。是无漏故。于圆满度。复更修六。然对法
卷也。依中边下卷。十度十二最胜。一广大。二长时。三
依处。四无尽。五无间。六无难。七自在。八摄受。九发起。
十至得。十一等流。十二究竟。初广大者。谓不求世间
卷九 第 844a 页 X48-0844.png
自在广大富乐故。二长行胜者。谓经三无数劫。熏修
成故。三依处者。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四无尽者。回向
无上喜。无穷尽故。五无间者。由得自他平等胜解故。
六无难者。于他所修诸度。深生随喜。令自施等速圆
满故。七自在者。由胜定力。令修十度速圆满故。八摄
受者。无分别者所摄受故。九发起者。胜解行地。最上
品忍所发起故。十至得者。谓在极喜地。十一等流者。
在次八地。十二究竟者。第十地及以佛地。因果满。广
大长时。及依处无尽无间。与无难自在摄受。并摄受
发起至得等流究竟满有。依中边下卷。修习正行中
云。有差别无差别正行。此云于十地中。随一增上。馀
行分修习。名为差别。一一地中。俱修一切。名无差别。
即当纯杂二种修巳。无厌。广大。欢喜。因德。无染。善存
乐修。有六修。一无厌意乐者。谓诸菩萨于一有情。刹
那刹那殑伽沙等世界。满中七宝。以用布施。又以殑
伽沙等身命布施。经尔所劫。如是于一切有情。行如
是施时。皆令彼于无上菩提位。速得成熟。菩萨施心
犹不厌足。广大意乐者。修行施时。展转相续。无一刹
那有五修。与摄论稍为。彼修五种。一现起加行。二胜
解。三作意。四方便善巧。五成所作事。解云。现起加行。
即是对法任持修。由自等四种力故。加行起修也。对
法作意修中有四。初胜作意。即摄论第二胜解修也。
馀爱味随喜欣乐等三作意。即为摄论中第三作意
修。对法第三意乐修六修。总是摄论作意修摄。故彼
卷九 第 844b 页 X48-0844.png
第七云。又作意修者。谓修六种意乐所摄。受重随喜
欣乐三也。第四第五。二论相同。对法第五。自在修习
有三。谓身行法。说三种自在。解云。修习为求佛果。三
种自在。修习诸度。即为三种自在。为依修诸度也。若
依摄论。与对法异。谓诸得果位。更起六度。任运自在
利乐有情。名成所作事修。故彼云。谓诸如来任运佛
事。无有休息。于其圆满波罗蜜多。复更修习六到彼
岸。杂集十二。六度得五果。永断所除是离系果摄。受
自他是士用果。于当来世。增胜生起。是等流果。大
菩提是增上果。大财等是异熟果。会释如论。然七十
八。等流果有六。大财。善趣。无死。心怀为众生主。无恼
害。大拔业。皆约异熟果中说。非不得馀。又摄论。富贵
大小大明唐者。此三异熟果。广大业尘垢薄知五明
处。此三但就增上果说。又菩萨地。释六度中。一一皆
言得大菩提。此亦唯约增上果说。由此经论。得果增
减。如理知之。
问。如何定学作业。解云。大论三十七云。神境智通。品
类差别。有十八种。一者振动。二者成然。三者说中。四
者亦现。五者转变。六者往来。七者卷。八者舒。九者众
像。入身。十者同类往趣。十一者显。十二者密。十三者
所作。十四者制他神通。十五者能施辨才。十六者能
施忆念。十七者能施安乐。十八者放大光明。如是等
类。振动者。诸佛菩萨得定自在。心调第故。普能振动
寺馆舍宅邑城廓。国土世界。乃至无量世界。炽燃者。
卷九 第 844c 页 X48-0844.png
诸佛菩萨定自在故。能从其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举身洞然。遍诸身分。出种种焰。红白紫绿。波眼迦色
等。流布者。依定自在。流布光明。遍满一切寺馆舍宅
乃至世界。示现者。如其所乐。示彼一切诸来众会。沙
门婆罗门。乃至八部。乃至诸佛国土说法等事。转变
者。谓佛菩萨。依定自在。若于其地起水胜解。即令成
水。乃至火风。随于一大起馀胜解。准此应知。乃至于
一切起一胜解。皆能转变华鬘七宝等也。往来者。随
其所乐于诸墙壁等中。鞋身往来无有障碍。乃至往
梵世究竟天。或复无量三千世界。皆无障碍。卷舒者
谓佛菩萨。能卷一切雪山王等。如一微。舒一微尘。令
如一切雪山王等也。众像入身者。依定自在。能以种
种现前大众。及以一切村邑聚落诸山大地等。内巳
身中。令诸大众。各各自知入其身中。同类往趣有。或
能往趣刹帝利众。同其色类。如彼形量。似彼言音。如
是往趣波罗门长者等众。乃至二十八天众。皆同彼
类也。隐显者。于大众前百度千度。或过于是。隐没自
身。复令显显也。所作自在者。普于一切诸有情界。往
来行住悟转等事。皆悉自在。制他神通者。所现神通。
如其所欲令欲事成。并诸大菩萨。亦能制伏。所位
圣者。所有神通。能施辨才者。若诸有情辨才穷尽。能
与辨才。能施忆念者。若诸有情。于法忘矣。于与忆念
者。能施安乐者。说正法时。与听法者。饶益身心轻安
之乐。令离诸益。专心听法。又令诸界互违损害。非人
卷九 第 845a 页 X48-0845.png
所行灾厉疾疫。皆悉息灭。放大光明者。或有一光。往
十方面。无量无数诸世界中。令恶趣等一切有情。息
彼众苦。或有一光往诸天界。令大威德天龙等。苑光
觉悟。皆来集会。或有一光。往才无量无数诸菩萨光
觉悟。皆来集会。振动炽燃及流布。示现转变并往来。
卷舒故众像入身中。同类往趣并隐显。所作自在
伏地通。能施辨境并安乐。放大光明为十八。问。异生
性何性摄。解云。依烦恼种边。得加染法。约所知障边。
乃名无记。通二义故。由此对法。自性无记。五根三尘
命根等。不说异生性。六十六等。五无记中。不言异生
性。命根唯依第八现种。故唯自性。若尔。名句通依三
性。声何故以唯无记。解云。依大乘示。声唯无记。名随
所依也。三十九度次第三种。一由对治有。治有有六。
一坚。二恶行。三于有情起根逼恼。四懈怠。五散乱。六
愚痴。如是六法。能谛喜六度妙行。二生起可知。三由
异熟果。一由感外财。法宝无不圆满。二由于得善趣
心身。若人若天。三于善妙行。常无厌倦。堪忍他恼。不
恼于他。四普于一切所作业。坚固勇猛。五为性离垢
染。其心自在转。有所堪能。六于一切义。其慧广大。聪
敏[木*]利。亦以六度摄三学者。前四摄戒。第五摄定。第
六摄慧。问。二真见道。为是总缘智断惑。为是别缘智
能断。设尔何失。二俱有告。若总缘智。非自相智。比
量所摄。如何断能。若别相能断者。何故对法说云。
问何等作意能断耶。答。总缘作意。观一切法皆无我
卷九 第 845b 页 X48-0845.png
性。能断烦恼。师子觉释云。总缘作意者。令缘一切法
共相作作意。解云。然佛地第六。三师别释。初云。二量。
依散心位。不说定心。若在定心。缘一切相皆现量摄。
由此总缘智。亦现量摄。由此亦能断惑无失。二云。定
心唯缘自相。然由共相方便所引。缘谓共相所显理
者。就方便说。名知共相。不如是者。名知自相。由此道
理。或说真如。名实空无我。诸法共相。或说真如。二空
所显。非是共相。由此义故。对法等说缘共相智能断
惑者。依方便说。理实自相观智。方能道断之。如实义
者。自共相二。自有二门。一依二量以辨自共。现量得
者名自相。比量得者名共相。此通一切法。二依诸法
以明自共。色等自相不相离乱。名为自相。若无著等
遍在有为。名为共相。真如既是诸法通性。名为共相。
然此真如。自相离相名为自相。对法等说。共相作意。
能断惑者。如真如遍通诸法之理。名为共相。然现量
智离分别故。正證真如。实自相故。名缘自相。由观證
理能断惑故。由此诸论。或云共相智能断烦恼。或说
智自相智能断惑者。互不相违也。问。十地位不断烦
恼。如何解脱道中。说断粗重。解云。修道位断粗重者。
非离断所知外。别起无间漏道。断烦恼粗重。无始巳
来。与所知障。所知为本。由无间道。本障断故。其末烦
恼粗重。与所知障。解脱道舍。故无别断烦恼事也。问。
若尔。二乘断定障。亦不断种间道生既无粗。何须复
起解脱道耶。解云。惟解脱道。无粗重可断。亦不證无
卷九 第 845c 页 X48-0845.png
为得自在。故名解脱道也。问。异生谛通依于二障。何
故通难云。虽有恶趣业等。而今且说能起烦恼。解云。
以与烦恼俱。总说烦恼名也。或可业唯烦恼也。又解
云。取所知障。惟非缚法。毁责之名也。问。执著我法愚
中。亦有非愚以不。解云。亦有。如贪见慢等。体非是愚。
愚之类故。亦名愚也。问。初障二愚。为种为现。解云。唯
现。故下论释。彼粗重言。显彼二障种。故知二愚是现
非种也。又前二愚。通现及种。所以知者。第二复次释
粗重言。或二所起无堪任性。如入二定说断苦根非
种也。二邪行障。十地云。耶行于众生身等鄣。世亲论
云。诸有情身等耶行障。大意同也。此邪行障。发举感
生以不。解云。不发非如烦恼。是缚法故。问。法执既通
不善与烦恼。烦恼障同体起故。如何不能发业招生。
解云。不由不善。即能感果。如诸心王。亦通不善。体非
缚法。法执伹由烦恼俱故。令成不善。非性是缚也。今
以实论。无覆无记。故无有失。问。若尔。何故名种大业
趣愚。解云。今言趣者。毁责名也。非能取趣果故名趣。
以障净成。名恶趣也。问。初地误犯是不善。若尔。何故
深密云。地上菩萨起或。不为过失。解云。以了知觉察
故不为过失。非诸烦恼性非染法。问。误犯或愚三聚
之中。化何或耶。解云。多分摄善法。饶益有情。以于利
生不欲行障。后方断。既不利生。不增善法也。律仪定
无定。地上起惑。亦非不善起误犯耶。又解云。容有律
仪起惑利生。可非不善。误犯身语。是过所收。广严论
卷九 第 846a 页 X48-0846.png
云。有四种相。一坚相。且约施门。应言除障。二与智合。
无分别智导故。三满愿相。称求者意故。四成生相。成
就有情故。问。粗相现行障。体是所知。何故十地论。名
微细烦恼障。解云。由与烦恼体起。故得彼名也。又解。
过失重故。得烦恼名也。问。第四地障云。细相烦恼障。
不与第七俱。以彼第七望无漏观。性相违故。第六意
识空。不与彼无漏相违耶。解云。第七或恶起无漏。方
始后违。令云不行第六识或。有漏善心。且不得起。为
简彼彼说无漏。方始不行也。问。四谛缘生更互相摄。
苦集相收。何故执四谛染净。说为粗相。缘起生灭。名
为细相。解云。理言缘生苦集谛摄。应无粗细。四谛是
声闻观。缘生是中根观。约能观者。故说粗细。问。第七
地纯无漏相观。即是无漏相续。如何得不于无相中
加行障。诸加行心。皆有漏故。解云。相续起多。间断时
少。故云纯续。理实间断起有漏心。故有加行间。第四
地微细烦恼现行障云。身见等言。为但等取定性法
二爱。为更有馀。解云。非唯二爱。身见俱生贪慢。及以
遍见等随烦恼。皆此所障。问。分别身见。名为上品。俱
生为下品。何者为十。解云。第六识俱独头贪等。通不
善故。名为中品。此唯无记。故名下品。惑下唯约分别
我见。相对说为下。说无中品。于程无违。问。二见身第
四地断。相应贪等。此地随三。何故七地以来。由有现
起贪爱分段身。解云。迷事贪等。起亦无失。问。第八地
障。能障非现相。及应名相中加行障。何故但名于无
卷九 第 846b 页 X48-0846.png
相中。作加行障耶。解云。理实应尔。今但于无相观中。
任运起现相及土。即得自在故。今但就能现相智。是
根本故。故言于无相中。作加行障也。问。何故身见能
障道品。解云。由有身见。不能观身为不净等。障念处
等也。问。第八地巳得无功用。无相观相续现前。何故
利他而不欲行。乐信巳利。解云。得无相观相续。无著
寂灭故。问。第九地得四无碍解。其相如何。答。依十地
论第十一说。第九地菩萨中。以法无碍智。知诸法自
相。义无碍智。知诸法差别相。以调无碍智。知不坏说
诸法。以乐说无碍智。知诸法次第不断说文。又解。第
一知法无体性。第二知法生灭相。第三知法假名。而
不断假名法说。第四知随假名。不坏无边法说。又解。
第一知法差别。第二知义差别。第三随言音而为说
法。第四随所乐解。而为说法。彼有多释。不能广引。二
辨才自在。辨谓七辨。一迅辨。二应辨。三捷辨。四无疏
谬辨。五无断尽辨。六凡所演说丰义味辨。第七一切
世间最胜妙辩。
成唯论识别抄卷第九
卷九 第 846c 页 X48-084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