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唐-护法菩萨卷九

卷九 第 47c 页


《成唯识论》卷第九

护法等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
颂曰。

「* 23
 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
 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


「* 24
 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
 后由远离前
 所执我法性」

卷九 第 48a 页 T31-0048.png

「* 25
 此诸法胜义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识实性」


论曰。即依此前所说三性立彼后说三种
无性。谓即相生胜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
法皆无自性非性全无。说密意言显非
了义。谓后二性虽体非无。而有愚夫于彼
增益妄执实有我法自性。此即名为遍计
所执。为除此执故。佛世尊于有及无总
说无性。云何依此而立彼三。谓依此初遍
计所执立相无性由此体相毕竟非有如
空华故。依次依他立生无性。此如幻事
托众缘生。无如妄执自然性故假说无
性非性全无。依后圆成实立胜义无性。谓
即胜义由远离前遍计所执我法性故假
说无性非性全无。如太虚空虽遍众色而
是众色无性所显。虽依他起非胜义故亦
得说为胜义无性。而滥第二故此不说。此
性即是诸法胜义。是一切法胜义谛故。然胜
义谛。略有四种。一世间胜义。谓蕴处界等。
二道理胜义。谓苦等四谛。三證得胜义。谓二
空真如。四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此中胜义
依最后说。是最胜道所行义故。为简前三
故作是说。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真谓真
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
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
不虚妄义。亦言显此复有多名。谓名法界
及实际等。如馀论中随义广释。此性即是唯
识实性。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
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为简虚妄
卷九 第 48b 页 T31-0048.png
说实性言。复有二性。一者世俗。谓依他起。
二者胜义。谓圆成实。为简世俗故说实
性。三颂总显诸契经中说无性言非极了义。
诸有智者不应依之总拨诸法都无自性。

如是所成唯识相性。谁于几位如何悟入。谓
具大乘二种姓者。略于五位渐次悟入。何
谓大乘二种种姓。一本性住种姓。谓无始来
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习所成
种姓。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
成。要具大乘此二种姓。方能渐次悟入唯
识。何谓悟入唯识五位。一资粮位。谓修大
乘顺解脱分。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
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四修习位。谓
诸菩萨所住修道。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
菩提。云何渐次悟入唯识。谓诸菩萨于识相
性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
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如实通
达。修习位中如所见理数数修习伏断馀
障。至究竟位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
情类复令悟入唯识相性。初资粮位其相云
何。颂曰。

「* 26
 乃至未起识
 求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
 犹未能伏灭」


论曰。从发深固大菩提心。乃至未起顺决
择识求住唯识真胜义性。齐此皆是资粮
位摄。为趣无上正等菩提。修习种种胜资
粮故。为有情故勤求解脱。由此亦名顺解
脱分。此位菩萨依因善友作意资粮四胜力
故于唯识义虽深信解而未能了能所取
卷九 第 48c 页 T31-0048.png
空。多住外门修菩萨行。故于二取所引随
眠犹未有能伏灭功力令彼不起二取现
行。此二取言显二取取。执取能取所取性
故。二取习气名彼随眠。随逐有情眠伏藏
识。或随增过故名随眠。即是所知烦恼障种。
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
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
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
恼障。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
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
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此所知障
决定不与异熟识俱。彼微劣故。不与无明
慧相应故。法空智品与俱起故。七转识内随
其所应。或少或多如烦恼说。眼等五识无分
别故法见疑等定不相应。馀由意力皆容
引起。此障但与不善无记二心相应。论说无
明唯通不善无记性故。痴无痴等不相应
故。烦恼障中此障必有。彼定用此为所依
故。体虽无异而用有别。故二随眠随圣道
用有胜有劣断惑前后。此于无覆无记性
中是异熟生。非馀三种。彼威仪等势用薄弱
非覆所知障菩提故。此名无覆望二乘
说。若望菩萨亦是有覆。若所知障有见疑
等如何此种契经说为无明住地。无明增故
总名无明。非无见等。如烦恼种立见一处
欲色有爱四住地名。岂彼更无慢无明等。如
是二障分别起者见所断摄。任运起者修所
断摄。乘但能断烦恼障。菩萨俱断。永断二
种唯圣道。能伏二现行通有漏道。菩萨住
卷九 第 49a 页 T31-0049.png
此资粮位中二粗现行虽有伏者。而于细
者及二随眠止观力微未能伏灭。此位未
證唯识真如。依胜解力修诸胜行。应知
亦是解行地摄。所修胜行其相云何。略有二
种谓福及智。诸胜行中慧为性者皆名为
智。馀名为福。且依六种波罗蜜多通相皆
二。别相前五说为福德。第六智慧或复前三
唯福德摄。后一唯智。馀通二种。复有二种
谓利自他。所修胜行随意乐力一切皆通
自他利行。依别相说六到彼岸菩提分等自
利行摄。四种摄事四无量等一切皆是利他
行摄。如是等行差别无边皆是此中所修胜
行。此位二障虽未伏除修胜行时有三退
屈。而能三事练磨其心于所證修勇猛不
退。一闻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
屈引他已證大菩提者练磨自心勇猛不
退。二闻施等波罗蜜多甚难可修心便退
屈。省己意乐能修施等。练磨自心勇猛不
退。三闻诸佛圆满转依极难可證心便退
屈。引他粗善况己妙因练磨自心勇猛不
退。由斯三事练磨其心坚固炽然修诸胜
行。次加行位其相云何。颂曰。

「* 27
 现前立少物
 谓是唯识性
 以有所得故
 非实住唯识」


论曰。菩萨先于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慧资
粮顺解脱分既圆满已。为入见道住唯识
性复修加行伏除二取。谓煖顶忍世第一
法。此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
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
卷九 第 49b 页 T31-0049.png
义。煖等四法依四寻思四如实智初后位
立。四寻思者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
如实遍知此四离识及识非有名如实智。
名义相异故别寻求。二二相同故合思察。依
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煖位。谓
此位中创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
设有实不可得。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
得名。即此所获道火前相故亦名煖。依明
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谓此
位中重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
有实不可得。明相转盛故名明增。寻思位
极故复名顶。依印顺定发下如实智于无
所取决定印持。无能取中亦顺乐忍。既无
实境离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所取
能取相待立故。印顺忍时总立为忍。印前顺
后立印顺名。忍境识空故亦名忍。依无间
定发上如实智印二取空立世第一法。谓
前上忍唯印能取空。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
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立无间名。异生法
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如是煖顶依能
取识观所取空。下忍起时印境空相。中忍
转位于能取识如境是空顺乐忍可。上忍
起位印能取空。世第一法双印空相。皆带
相故未能證实。故说菩萨此四位中。犹于
现前安立少物。谓是唯识真胜义性。以彼
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
安住真唯识理。彼相灭已方实安住。依如
是义故有颂言。

「 菩萨于定位
 观影唯是心
卷九 第 49c 页 T31-0049.png
 义相既灭除
 审观唯自想
 如是住内心
 知所取非有
 次能取亦无
 后触无所得」


此加行位未遣相缚。于粗重缚亦未能断。
唯能伏除分别二取违见道故。于俱生者
及二随眠有漏观心有所得故有分别故
未全伏除全未能灭。此位菩萨于安立谛
非安立谛俱学观察。为引当来二种见故。
及伏分别二种障故。非安立谛是正所观非
如二乘唯观安立。菩萨起此煖等善根。虽
方便时通诸静虑而依第四方得成满。托
最胜依入见道故。唯依欲界善趣身起馀
慧厌心非殊胜故。此位亦是解行地摄。未
證唯识真胜义故。次通达位其相云何。颂
曰。

「* 28
 若时于所缘
 智都无所得
 尔时住唯识
 离二取相故」


论曰。若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
得。不取种种戏论相故。尔时乃名实住唯
识真胜义性。即證真如智与真如平等平
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能所取相俱是分别。
有所得心戏论现故。有义此智二分俱无。
说无所取能取相故。有义此智相见俱有。
带彼相起名缘彼故。若无彼相名缘彼
者应色智等名声等智。若无见分应不能
缘。宁可说为缘真如智。勿真如性亦名能
缘。故应许此定有见分。有义此智见有相
无。说无相取不取相故。虽有见分而无分
别说非能取非取全无。虽无相分而可
卷九 第 50a 页 T31-0050.png
说此带如相起不离如故。如自證分缘
见分时不变而缘此亦应尔。变而缘者便
非亲證如后得智应有分别。故应许此
有见无相。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真如
名通达位。初照理故亦名见道。然此见道
略说有二。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
实證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
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有
义此中二空二障渐證渐断。以有浅深粗细
异故。有义此中二空二障顿證顿断。由意乐
力有堪能故。二相见道。此复有二。一观非
安立谛有三品心。一内遣有情假缘智能
除软品分别随眠。二内遣诸法假缘智能
除中品分别随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
缘智能除一切分别随眠。前二名法智各
别缘故。第三名类智总合缘故。法真见道
二空见分自所断障无间解脱。别总建立名
相见道。有义此三是真见道。以相见道缘四
谛故。有义此三是相见道。以真见道不别
缘故。二缘安立谛有十六心。此复有二。一
者依观所取能取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谓
于苦谛有四种心。一苦法智忍。谓观三界
苦谛真如。正断三界见苦所断二十八种分
别随眠。二苦法智。谓忍无间观前真如證
前所断烦恼解脱。三苦类智忍。谓智无间无
漏慧生于法忍智各别内證。言后圣法皆
是此类。四苦类智。谓此无间无漏智生审定
印可苦类智忍。如于苦谛有四种心集灭
道谛应知亦尔。此十六心八观真如八观
卷九 第 50b 页 T31-0050.png
正智。法真见道无间解脱见自證分差别建
立名相见道。二者依观下上谛境别立法
类十六种心。谓观现前不现前界苦等四谛
各有二心。一现观忍。二现观智。如其所应
法真见道无间解脱见分观谛断见所断百
一十二分别随眠名相见道。若依广布圣教
道理说相见道有九种心。此即依前缘安
立谛二十六种止观别立。谓法类品忍智合
说各有四观。即为八心。八相应止总说为
一。虽见道中止观双运而于见义观顺非
止。故此观止开合不同。由此九心名相见
道。诸相见道依真假说世第一法无间而生
及断随眠非实如是。真见道后方得生故。
非安立后起安立故。分别随眠真已断故。前
真见道證唯识性。后相见道證唯识相。二中
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
道后得智摄。诸后得智有二分耶。有义俱
无离二取故。有义此智见有相无。说此智
品有分别故。圣智皆能亲照境故。不执著
故说离二取。有义此智二分俱有。说此思
惟似真如相不见真实真如性故。又说此
智分别诸法自共相等观诸有情根性差别
而为说故。又说此智现身土等为诸有情
说正法故。若不变现似色声等宁有现身
说法等事。转色蕴依不现色者转四蕴
依应无受等。又若此智不变似境离自体
法应非所缘。缘色等时应缘声等。又缘
无法等应无所缘缘。彼体非实无缘用故。
由斯后智二分俱有。此二见道与六现观相
卷九 第 50c 页 T31-0050.png
摄云何。六现观者。一思现观谓最上品喜受
相应思所成慧。此能观察诸法共相引生煖
等。加行道中观察诸法。此用最猛偏立现
观煖等不能广分别法又未證理故非现
观。二信现观。谓缘三宝世出世间决定净
信。此助现观令不退转立现观名。三戒现
观谓无漏戒除破戒垢令观增明亦名现
观。四现观智谛现观。谓一切种缘非安立根
本后得无分别智。五现观边智谛现观。谓现
观智谛现观后诸缘安立世出世智。六究竟
现观。谓尽智等究竟位智。此真见道摄彼第
四现观少分。此相见道摄彼第四第五少分。
彼第二三虽此俱起而非自性故不相摄。
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
善达法界得诸平等。常生诸佛大集会中。
于多百门已得自在。自知不久證大菩提。
能尽未来利乐一切。次修习位其相云何。
颂曰。

「* 29
 无得不思议
 是出世间智
 舍二粗重故
 便證得转依」


论曰。菩萨从前见道起已。为断馀障證
得转依。复数修习无分别智。此智远离所取
能取。故说无得及不思议。或离戏论说为
无得。妙用难测名不思议。是出世间无分别
智。断世间故名出世间。二取随眠是世间
本。唯此能断独得出名。或出世名依二义
立。谓体无漏及證真如。此智具斯二种义
故独名出世。馀智不然。即十地中无分别
智。数修此故舍二粗重。二障种子立粗重
卷九 第 51a 页 T31-0051.png
名。性无堪任违细轻故令彼永灭故说为
舍。此能舍彼二粗重故便能證得广大转
依。依谓所依即依他起与染净法为所依
故。染谓虚妄遍计所执。净谓真实圆成实性。
转谓二分转舍转得。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
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遍计
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由转
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證无上觉。成
立唯识意为有情證得如斯二转依果。或
依即是唯识真如。生死涅槃之所依故。愚夫
颠倒迷此真如。故无始来受生死苦。圣者离
倒悟此真如。便得涅槃毕究安乐。由数修
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
灭依如生死及能转證依如涅槃。此即真
如离杂染性。如虽性净而相杂染。故离染
时假说新净。即此新净说为转依。修习位中
断障證得。虽于此位亦得菩提而非此中
颂意所显。颂意但显转唯识性。二乘满位
名解脱身。在大牟尼名法身故。

云何證得二种转依。谓十地中修十胜行
断十重障證十真如二种转依由斯證得。
言十地者。一极喜地。初获圣性具證二空
能益自他生大喜故。二离垢地。具净尸罗
远离能起微细毁犯烦恼垢故。三发光地。
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
四焰慧地。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
慧焰增故。五极难胜地。真俗两智行相互违
合令相应极难胜故。六现前地。住缘起智
引无分别最胜般若令现前故。七远行地。
卷九 第 51b 页 T31-0051.png
至无相住功用后边出过世间二乘道故。八
不动地。无分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
动故。九善慧地。成就微妙四无阂解能遍
十方善说法故。十法云地。大法智云含众
德水蔽一切如空粗重充满法身故。如
是十地总摄有为无为功德以为自性。与
所修行为胜依持令得生长故名为地。

十胜行者即是十种波罗蜜多。施有三种。谓
财施无畏施法施。戒有三种。谓律仪戒。摄善
法戒饶益有情戒。忍有三种。谓耐怨害忍
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有三种。谓被甲精
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静虑有三种。谓安
住静虑。引发静虑办事静虑。般若有三种。
谓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
别慧。方便善巧有二种。谓回向方便善巧拔
济方便善巧。愿有二种。谓求菩提愿利乐他
愿。力有二种。谓思择力修习力。智有二种。
谓受用法乐智成熟有情智。此十性者。施以
无贪及彼所起三业为性。戒以受学菩萨
戒时三业为性。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
所起三业为性。精进以勤及彼所起三业
为性。静虑但以等持为性。后五皆以择法
为性。说是根本后得智故。有义第八以欲
胜解及信为性。愿以此三为自性故。此
说自性若并眷属一一皆以一切俱行功
德为性。此十相者。要七最胜之所摄受方
可建立波罗蜜多。一安住最胜。谓要安住
菩萨种性。二依止最胜。谓要依止大菩提
心。三意乐最胜。谓要悲悯一切有情。四事业
卷九 第 51c 页 T31-0051.png
最胜。谓要具行一切事胜。五巧便最胜。谓
要无相智所摄受。六回向最胜。谓要回向
无上菩提。七清净最胜。谓要不为二障间
杂。若非此七所摄受者所行施等非到彼
岸。由斯施等十对波罗蜜多一一皆应四句
分别。此但有十不增减者谓十地中对治
十障證十真如无增减故。复次前六不增
减者为除六种相违障故。渐次修行诸佛
法故。渐次成熟诸有情故。此如馀论广说
应知。又施等三增上生道。感大财体及眷属
故。精进等三决定胜道。能伏烦恼成熟有
情及佛法故。诸菩萨道唯有此二。又前三种
饶益有情。施彼资财不损恼彼。堪忍彼
恼而饶益故。精进等三对治烦恼。虽未伏
灭而能精勤修对治彼诸善加行永伏永
灭诸烦恼故。又由施等不住涅槃。及由后
三不住生死。为无住处涅槃资粮。由此前
六不增不减。后唯四者为助前六令修满
足不增减故。方便善巧助施等三愿助精
进力助静虑智助般若令修满故如解深
密广说应知。十次第者。谓由前前引发
后后。及由后后持净前前。又前前粗后后
细故易难修习次第如是。释总别名如馀
处说。此十修者有五种修。一依止任持修。
二依止作意修。三依止意乐修。四依止方便修。
五依止自在修。依此五修修习十种波罗
蜜多皆得圆满。如集论等广说其相。此十
摄者。谓十一一皆摄一切波罗蜜多互相顺
故。依修前行而引后者。前摄于后必待
卷九 第 52a 页 T31-0052.png
前故后不摄前不待后故。依修后行持
净前者后摄于前持净前故前不摄后非
持净故。若依纯杂而修习者。展转相望应
作四句。此实有十而说六者应知后四第
六所摄。开为十者第六唯摄无分别智后
四皆是后得智摄缘世俗故。此十果者。有
漏有四除离系果。无漏有四除异熟果。而
有处说具五果者或互相资或二合说。十
与三学互相摄者。戒学有三。一律仪戒。谓
正远离所应离法。二摄善法戒。谓正修證
应修證法。三饶益有情戒。谓正利乐一切
有情。此与二乘有共不共甚深广大如馀
处说。定学有四。一大乘光明定。谓此能发
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智光明故。二集福王
定。谓此自在集无边福如王势力无等双
故。三贤守定。谓此能守世出世间贤善法
故。四健行定。谓佛菩萨大健有情之所行故。
此四所缘对治堪能引发作业如馀处说。慧
学有三。一加行无分别慧。二根本无分别慧。
三后得无分别慧。此三自性所依因缘所缘
行等如馀处说。如是三慧初二位中种具有
三。现唯加行。于通达位现二种三。见道位
中无加行故。于修习位七地已前若种若
现俱通三种。八地以去现二种三。无功用道
违加行故。所有进趣皆用后得无漏观中
任运起故。究竟位中现种俱二。加行现种俱
已舍故。若自性摄戒唯摄戒。定摄静虑。慧
摄后五。若并助伴皆具相摄。若随用摄戒
摄前三。资粮自体眷属性故。定摄静虑。慧
卷九 第 52b 页 T31-0052.png
摄后五。精进三摄。遍策三故。若随显摄戒
摄前四。前三如前及守护故。定摄静虑。慧
摄后五。此十位者五位皆具。修习位中其相
最显。然初二位顿悟菩萨种通二种现唯
有漏。渐悟菩萨若种若现俱通二种。已得生
空无漏观故。通达位中种通二种现唯无漏。
于修习位七地已前种现俱通有漏无漏。八
地以去种通二种现唯无漏。究竟位中若现
若种俱唯无漏。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
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
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
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
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
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数
劫。尔时施等势力转增能毕竟伏一切烦恼。
由斯烦恼永不现行。犹有所知微细现种
及烦恼种故未究竟。此十义类差别无边。恐
厌繁文略示纲要。十于十地虽实皆修
而随相增地地修一。虽十地行有无量门
而皆摄在十到彼岸。十重障者。一异生性障。
谓二障中分别起者依彼种立异生性故。
二乘见道现在前时唯断一种名得圣性。
菩萨见道现在前时具断二种名得圣性。
二真见道现在前时彼二障种必不成就。犹
明与闇定不俱生。如秤两头低昂时等。诸
相违法理必应然。是故二性无俱成失。无间
道时已无惑种何用复起解脱道为。断惑
證灭期心别故。为舍彼品粗重性故。无间
道时虽无惑种而未舍彼无堪任性。为舍
卷九 第 52c 页 T31-0052.png
此故起解脱道。及證此品择灭无为。虽见
道生亦断恶趣诸业果等而今且说能起烦
恼是根本故。由斯初地说断二愚及彼粗
重。一执著我法愚即是此中异生性障。二恶
趣杂染愚即是恶趣诸业果等。应知愚品总
说为愚。后准此释。或彼唯说利钝障品俱
起二愚。彼粗重言显彼二种。或二所起无堪
任性。如入二定说断苦根所断苦根虽
非现种而名粗重。此亦应然。后粗重言例
此应释。虽初地所断实通二障。而异生性
障意取所知。说十无明非染污故。无明即
是十障品愚。二乘亦能断烦恼障。彼是共故
非此所说。又十无明不染污者唯依十地
修所断说。虽此位中亦伏烦恼断彼粗重
而非正意。不断随眠故此不说。理实初地
修道位中亦断俱生所知一分。然今且说最
初断者后九地断准此应知。住满地中时既
淹久。理应进断所应断障。不尔三时道应
无别。故说菩萨得现观已复于十地修道
位中唯修永灭所知障道留烦恼障助愿
受生非如二乘速趣圆寂。故修道位不断
烦恼将成佛时方顿断故。二邪行障谓所
知障中俱生一分及彼所起误犯三业。彼障
二地极净尸罗。入二地时便能永断。由斯
二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微细误犯愚。即
是此中俱生一分。二种种业趣愚。即彼所起
误犯三业。或唯起业不了业愚。三闇钝障。
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
彼障三地胜定总持及彼所发殊胜三慧。入
卷九 第 53a 页 T31-0053.png
三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三地说断二愚及
彼粗重。一欲贪愚。即是此中能障胜定及修
慧者。彼昔多与欲贪俱故名欲贪愚。今得
胜定及修所成彼既永断欲贪随伏。此无始
来依彼转故。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即是此
中能障总持闻思慧者。四微细烦恼现行
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第六识俱身见等
摄。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说名
微细。彼障四地菩提分法。入四地时便能
永断。彼昔多与第六识中任运而生执我见
等同体起故说烦恼名。今四地中既得无
漏菩提分法彼便永灭。此我见等亦永不行。
初二三地行施戒修相同世间。四地修得
菩提分法方名出世。故能永害二身见等。
宁知此与第六识俱。第七识俱执我见等
与无漏道性相违故。八地以去方永不行
七地已来犹得现起与馀烦恼为依持故。
此粗彼细伏有前后。故此但与第六相应
身见等言亦摄无始所知障摄定爱法爱。彼
定法爱三地尚增。入四地时方能永断。菩提
分法特违彼故。由斯四地说断二愚及彼
粗重。一等至爱愚。即是此中定爱俱者。二法
爱愚。即是此中法爱俱者。所知障摄二愚断
故烦恼二爱亦永不行。五于下乘般涅槃
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
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彼障五地无差
别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五地说断
二愚及彼粗重。一纯作意背生死愚。即是此
中厌生死者。二纯作意向涅槃愚。即是此中
卷九 第 53b 页 T31-0053.png
乐涅槃者。六粗相现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
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彼障六地无染
净道。入六地时便能永断。由斯六地说断
二愚及彼粗重。一现观察行流转愚。即是此
中执有染者。诸行流转染分摄故二相多现
行愚。即是此中执有净者。取净相故相观
多行未能多时住无相观。七细相现行障。
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
行。彼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
永断。由斯七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细相
现行愚。即是此中执有生者。犹取流转细生
相故。二纯作意求无相愚。即是此中执有
灭者。尚取还灭细灭相故。纯于无相作意
勤求未能空中起有胜行。八无相中作加
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
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于第
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多。第七地中纯无相
观。虽恒相续而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
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
中无功用道。故若得入第八地时便能永
断。彼永断故得二自在。由斯八地说断二
愚及彼粗重。一于无相作功用愚。二于
相自在愚。令于相中不自在故。此亦摄
土相一分故。八地以上纯无漏道任运起故
三界烦恼永不现行。第七识中细所知障犹
可现起。生空智果不违彼故。九利他中不
欲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
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彼障九
地四无阂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九
卷九 第 53c 页 T31-0053.png
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于无量所说法无
量名句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愚。于无
量所说法陀罗尼自在者谓义无阂解。即于
所诠总持自在。于一义中现一切义故。于
无量名句字陀罗尼自在者谓法无阂解。即
于能诠总持自在。于一名句字中现一切
名句字故。于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者谓
词无阂解。即于言音展转训释总持自在。
于一音声中现一切音声故。二辩才自在
愚。辩才自在者谓辩无阂解。善达机宜巧
为说故。愚能障此四种自在。皆是此中第九
障摄。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谓所知障
中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不得自在。彼障十
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入十地时
便能永断。由斯十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
一大神通愚。即是此中障所起事业者。二
悟入微细秘密愚。即是此中障大法智云及
所含藏者。此地于法虽得自在而有馀障
未名最极。谓有俱生微所知障。及有任运
烦恼障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彼皆顿断入
如来地。由斯佛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
于一切所知境极微细著愚。即是此中微所
知障。二极微细碍愚。即是此中一切任运烦
恼障种。故集论说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
所知障成阿罗汉及成如来證大涅槃大
菩提故。
《成唯识论》卷第九
卷九 第 54a 页 T31-005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