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善戒经-刘宋-求那跋摩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6b 页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云何菩萨摩诃萨陀罗尼。陀罗尼有四种。一
者法陀罗尼。二者义陀罗尼。三者辞陀罗尼。
四者忍陀罗尼。法陀罗尼者菩萨心得忆念。
以念力故得大智慧。大智力故知诸法界。言
辞字句坚心受持。经无量世无有忘失。义陀
罗尼者。如法陀罗尼随顺解义。于无量世受
持不忘。辞陀罗尼者。菩萨摩诃萨为破众生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6c 页 T30-0996.png
种种恶故。受持神咒读诵通利利益众生。为
咒术故受持五法。一者不食肉。二者不饮
酒。三者不食五辛。四者不淫。五者不净之家
不在中食。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
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毒诸病无不能治。忍陀
罗尼者。菩萨摩诃萨智慧力故。心乐寂静不
与人居。默然不语独处无伴。于食知足食一
种食。坐禅思惟夜不眠寐。时佛即以陀罗尼
咒。教之令诵。

 乙致 蜜致 羁致毗 羼提 般檀那
 莎呵

菩萨尔时从佛受已。深心观察知字无义。以
无义故无有义语。若无义语辞亦无义。法亦
无义。以无义故一切诸法悉不可说。义者一
切诸法无义义也。以忍力故了了能知四陀
罗尼。以了知故则得具足忍陀罗尼。以能具
足忍陀罗尼故。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菩萨摩诃萨初阿僧祇劫修集行时。得
是法义二陀罗尼。因此法义二陀罗尼修集
三昧。因修三昧发誓愿故。复得辞忍二陀罗
尼。菩萨若能具足四事得四陀罗尼。一者不
贪五欲。二者于众生中无嫉妒心。三者能施
施已无悔。四者乐闻正法受持读诵书写解
说。菩萨法藏菩萨摩夷。云何菩萨发大誓愿
有五种。一者发心发愿。二者有发愿。三者行
发愿四者善发愿。五者大发愿。初发菩提心
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
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
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7a 页 T30-0997.png
大发愿。菩萨若以十种供养佛法僧宝护持
正法。见持法者供养恭敬。是名大发愿。菩萨
摩诃萨生兜率天乃至大涅槃。是名大发愿。
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为度众生
遍在诸有随而受身。是名大发愿。菩萨摩诃
萨常以大乘菩萨法藏菩萨摩夷教化众生。
是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凡所演说无不利
益。无善根者令生善芽。是名大发愿。云何
名为菩萨摩诃萨修空三昧。菩萨深观一切
诸法有可说性。是可说性不可说性中无故
名空三昧。云何无愿三昧。菩萨摩诃萨以一
切法可宣说故有我有我所。有我有我所故则
名为苦。菩萨摩诃萨破邪想故。知一切法不
可宣说。是故不著我及我所。无我无我所故
更不愿求。是名无愿三昧。云何无相三昧。菩
萨摩诃萨知一切法不可宣说。以不可说故
悉无一切烦恼之相。以无相故名为寂静。修
寂静故是名无相三昧。如来何故说三三昧。
一切诸法凡有二种。一者有为有。二者无为
有。有为有者谓我我所。无为有者。所谓涅槃。
有为有者。菩萨摩诃萨观一切苦不生愿求。
是名无愿三昧。无为有者所谓涅槃。菩萨摩
诃萨于涅槃中不生乐想。是名无想。无为者
亦有亦无。是故菩萨非愿非不愿。菩萨摩诃
萨见有有见无无。有中无无无中无有。是名
为空。菩萨尔时修空三昧得真实智。如是三
昧声闻缘觉。亦修亦学而不能说。一切诸
法不可宣说。诸佛菩萨为令众生得寂静故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7b 页 T30-0997.png
说是四法。一切有为法无常苦无我涅槃寂
静。诸佛菩萨为诸众生说是四法。当知已说
一切法界诸法根本。是名优陀那。优陀那者。
过去无量一切诸佛亦如是说。能作上者名
优陀那。增长善法名优陀那。云何菩萨见有
为法悉是无常菩萨摩诃萨知有为法可说无
常。是故一切有为无常。知诸法性真实义中无因果故不可宣说是故作相言一切法悉是
生灭。以是过去有为亦生亦灭。是故过去之
法不见有因不见有性。以不见因性故。说过
去法悉是无常。现在法知生而不知灭。现在
之法不见其因见果见性。不灭故知性不知
因。未来有为法不见生灭。是故知因不知果
不知性。以未生故。是故菩萨知因不知性。尔
时观三世一一念有三相。若过一念则有四
相。先灭法已次第生相似法。是名为生。生已
作事。是名为住。先灭法相灭法已见相似。
是名为老。生已不住至于二念。是名为坏。菩
萨见有为法相一种。如生住老亦如是。唯坏
相异。何以故。不共三相住故。如是四相见有
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三相无者第四相。
菩萨见有为法不见生不见住不见老不见
坏。何以故。生住老坏无真性故。菩萨摩诃萨
见色法生色法住色法老色法坏。不见生住
老坏。菩萨摩诃萨以方便观不见四相。方便
观者菩萨观。若离色法别有生者。色法生时
生亦应生。若尔者一切诸法皆应二生。一者
色生。二者生生。如是二生若即法若离法。若
不离者则无生生。若言离法别有生者。是义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7c 页 T30-0997.png
不然。若不离者尔时色无有生。生因缘故生
住老坏亦如是。若坏自性有者。当知是坏亦
生亦坏。若坏生者当知一切有为之法悉无
有灭。入灭定时心心数法常应还生。色法灭
时亦应还生。何以故。是坏生故。是故诸法悉
应是常。是故菩萨离色法已不见四相。知有
为法性无常故。亦常宣说有为无常。菩萨观
见有为之法有三种苦。苦苦行苦坏苦。是故
如来说有为法一切是苦。云何菩萨见有为
法无我。无我者有二种一者众生无我。二者
法无我。众生无我者众生非是有法。非是无
法。非是离有无法。是名众生无我。法无我者。
一切诸法可说。可说性无故。是名法无我有
如是等二种无我。是故如来说有为法一切
无我。如是有为断现在因障未来因。是名涅
槃。无烦恼结故名寂静。若是菩萨以不净心
观于涅槃。声闻未得道果观于涅槃。俱亦未
实知涅槃性。亦是涅槃相。譬如大王为子息
故刻木造作象马鹿兔。王子亦于非真实象
马作真实想是王或时赞叹象马。诸子各谓
赞己象马。其后出舍见真象马即生惭愧。我
等云何于非象马生象马想。云何于此同名
同相生真实想。如来亦说。菩萨心不清净。声
闻之人未證道果。住生死舍。如来为说涅槃
寂静。菩萨声闻闻已亦生真涅槃想。实不能
知真涅槃也。闻佛说时生心作想言是涅槃。
其后修集八正道已。得净智慧出生死舍。
尔乃真实知涅槃性方生惭愧。我等云何于
非涅槃生涅槃想。譬如病人往良医所。尔时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8a 页 T30-0998.png
良医为破病故随病授药。病者得已心生欢
喜。作真药想即便服之。既服药已所患虽除
更发馀病。尔时良医断先所服更与馀药。病
者复言。大师先药佳良力能治病。非是药
能。良医虽说如是药好。而此病者犹故不信。
尔时病者服药病差。方乃信药生惭愧心。佛
说法时亦复如是。众生闻已坏小烦恼。即便
生于真实之想。更起烦恼言佛无常。如来复
为说甚深法。虽复闻之犹不生信以本为实。
菩萨若得清净之道。尔时方生惭愧之心。如
来实常。我云何言如来无常。是故如来说有
为法一切无常苦无我等涅槃寂静。

** 菩萨地功德品第二十

菩萨摩诃萨修菩提行有五事不可思议。一
者怜悯一切众生。二者为利众生受生死苦。
三者以善方便调伏众生。四者发心欲知甚
深难义。五者欲知不可思议神足。如是五
法不与一切众生共之。是故得名不可思议。
菩萨摩诃萨复有五事不可思议。菩萨摩诃
萨为利众生受于苦因。以受苦因故得受安
乐。以受乐故具足成就不思议法。复次菩萨
观生死过涅槃寂静。为众生故不乐涅槃流
转生死。是名受乐。以受乐故具足成就不思
议法。复次菩萨乐于空闲寂静默然。为诸
众生演说正法。是名受乐。以受乐故具足成
就不思议法。复次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行
六波罗蜜。亦复不求六波罗蜜果。是名受乐。
以受乐故具足成就不思议法。复次菩萨摩
诃萨营他事业如造已务。甘心喜乐不辞勤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8b 页 T30-0998.png
苦。是名受乐。以受乐故具足成就不思议
法。是名菩萨五事不可思议法。菩萨复有五
事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一者初发菩提心时。
普为一切非为一人。是名平等。二者菩萨修
大悲时。普为一切非为一人。是名平等。三者
菩萨修集一子地时。普为一切非为一人。是
名平等。四者菩萨普观十二因缘一切等有。
是名平等。五者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时。普为一切非为一人。是名平等。菩萨摩
诃萨复有五事为利众生。一者教修正命。二者
教习世事方便。三者见贫穷者方便教令破贫
穷苦。四者为上善者说正实道。五者为三乘
故说三乘法。是名五事利益。众生有五事法
报菩萨恩。一者受持善法一切禁戒。二者贫
者受已如教修行破于贫穷。三者供养三宝。
四者于菩萨所闻法受持读诵书写分别解说
转以教他。五者见持法者恭敬供养。菩萨摩
诃萨行菩提道。至心立愿常求五事。一者
常愿世间有佛兴出。二者常愿具足六波罗
蜜。三者常愿求觅菩萨法藏菩萨摩夷。四者
常愿当得解脱。五者常愿眷属成就。是名为
五。菩萨复有五事利益众生。如自利利他品
中说。菩萨复有五事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一者护法。二者修行善行。三者智慧力。
四者专心寂静。五者定得菩萨性。是名为五。
护法者。菩萨具足护陀罗尼。从他闻法速得
解了。复次菩萨具足护念。以护念故受法不
忘。复次菩萨具护智慧。以护智故分别法界。
复次菩萨具足护心调诸根故。复次菩萨具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8c 页 T30-0998.png
护他心随他行故。是名护法修行善行者。菩
萨于法顺解顺说。常修善法四无量心愿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善行。智慧力者。
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是名智慧力。专心寂静者。菩萨摩诃
萨以十净法供养如来。如上所说。是名寂静。定得菩萨性者。所谓菩萨住一子地不退
转地。是名菩萨定得菩萨性。菩萨摩诃萨有
五事善法损减。一者不能供养于法及说法
者。二者放逸懈怠。三者乐起烦恼心掉不息。
四者于同菩萨心生憍慢。五者于菩萨藏颠
倒解义。菩萨有五法善法增长。一者供养于
法及说法者。二者摄心精进。三者所起烦恼
心乐除灭。四者于同菩萨心生恭敬。五者于
菩萨藏随顺解义。有五事实非菩萨假名菩
萨。实非沙门假名沙门。非婆罗门假名婆罗
门。不得菩萨戒不中同止。一者恶性。二者护
毁禁者。三者不得禅定示得禅相。四者邪命
自活。五者见有智者生嫉诽谤。有五事真名
菩萨。真名沙门。真名婆罗门。得菩萨戒得与
同止。一者善性调和。二者治毁禁者。三者实
得禅定不示其相。四者正命自活。五者见有
智者生喜赞叹。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有十
种。一者为破恶法故。二者为知法界故。三者
不作犯故。四者犯已惭愧悔故。五者调伏诸
根故。六者不放逸故。七者远离恶知识故。八
者住寂静处故。九者远离烦恼故。十者得解
脱故。是名为十。授菩萨记有六事。一者定有
菩萨性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者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9a 页 T30-0999.png
未有菩萨性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三者有菩萨性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四者于无量世为菩提故修行善行。五者
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说时定。六者
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说时定。是名
为六。有三事菩萨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一者定有性。二者得不退心。三者凡所作
事悉为众生生善法芽。菩萨以是三定为佛
所记。菩萨摩诃萨不具五事不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一者不发菩提之心。二者不得
怜悯之心。三者不勤精进。四者不敬重戒。
五者不知一切世事菩萨若不具足如是五
事。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说言。离
是五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
处。有五事菩萨常所修集。一者不放逸。二
者为破众生贫穷困苦。三者供养三宝。四者
至心持戒有犯寻觉。五者所作善事悉以回
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有十
法胜一切法。一者菩萨性胜一切性。二者初
发菩提心胜于一切世间出世间发心。三者
毗梨耶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胜于一切诸波罗
蜜。四者软语摄法胜于诸摄。五者如来胜于
一切众生。六者悲心胜于一切无量心。七者
所修四禅胜一切禅。八者空三昧胜一切三
昧。九者灭尽定胜一切灭定。十者净方便胜
一切方便。是为十法。有四事唯佛菩萨独能流
布。非馀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等所能流布。若
从佛闻则能流布。一者法流布。二者实流布。
三者方便流布。四者乘流布。法流布者。次第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9b 页 T30-0999.png
演说十二部经。实流布者有一种。谓不妄语。
复有二种。谓世谛。第一义谛。复有三种。相
实口实行实。复有四种。谓苦集灭道。复有
五种。一者因实。二者果实。三者智实。四者知
境界实。五者无上实。复有六种。一者实实。二
者虚妄实。三者智实。四者远离实。五者證实。
六者修实。复有七种。一者爱实。二者苦实。三
者解脱实。四者法实。五者解实。六者圣实。七
者非圣实。复有八种。一者行苦实。二者苦苦
实。三者生苦实。四者灭实。五者烦恼实。六者
解脱实。七者善行实。八者善果实。复有九种。
一者无常实。二者苦实。三者不净实。四者空
实。五者无我实。六者有爱实。七者断爱实。
八者断二爱方便实。九者有馀涅槃实。复有
十种。一者非分强作苦实。二者贫穷苦实。三
者四大不调苦实。四者爱别离苦实。五者怨
憎会苦实。六者业实。七者果报实。八者烦恼
实。九者善思惟实。十者正见实。是为十法名
实流布。方便流布者。如方便品说。乘流布者。
所谓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是名为四。菩萨
摩诃萨观一切方便有五无量。一者众生界
无量。二者世界无量。三者法界无量。四者调
伏界无量。五者调伏方便无量。众生界者。有
六十一种。住喜地菩萨。观众生界转为无量。
世界无量者。有无量名故。如此世界名为娑
婆。是故梵天名娑婆主。法无量者。善不善无
记转为无量。调伏无量者有一种。谓调伏故。
复有二种。具足烦恼。不具烦恼。复有三种。上
中下根。复有四种。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复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999c 页 T30-0999.png
有五种。多贪多瞋多痴多慢多恶觉观。复有
六种。出家在家未熟已熟未得解脱已得解
脱。复有七种。一者闻已便解。二者以譬喻得
解。三者一句一句解。四者一字一字解。五者
现在熟。六者他世熟。七者随因缘熟。复有八
种。所谓八众。

复有九种。一名如来调伏。二声闻调伏。三缘
觉调伏。四菩萨调伏。五难调伏。六易调伏。七
软语调伏。八呵啧调伏。九软语呵啧调伏。
复有十种。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
者欲界人天。五者中阴。六者色。七者非色。八
者想。九者无想。十者非想非非想。是名十种。
是五十五种观作无量。众生界调伏界有何
差别。众生界者。都不分别有性无性。调伏界
者。分别有性无性调伏方便无量者。如初品
中说。是故菩萨五种无量摄取一切方便。菩
萨摩诃萨欲知真实当求四事。一者推物。二
者推名。三者推性。四者推分别。如是四事亦
如前说。诸佛菩萨为众生说法有五事。一者
说时即悟四谛。二者说时即得解脱。三者说
时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四者说时
得菩萨羼提。五者众生闻已受持读诵书写
解说护持正法。是名诸佛菩萨为众生说法
得大功德不可思议。云何名大乘。有七事大
故名大乘。一者法大。法大者。菩萨法藏于十
二部经最大最上故名毗佛略。二者心大。心
大者。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者解
大。解大者。解菩萨藏毗佛略经。四者净大。
净大者。菩萨发心已其心清净乃至得阿耨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1000a 页 T30-1000.png
多罗三藐三菩提。五者庄严大。庄严大者。菩
萨具足功德庄严智慧庄严。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六者时大时大者。菩萨摩诃萨为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三阿僧祇劫修行
苦行。七者具足大。具足大者。菩萨具足三十
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法大心大解大净大庄严大时大。如
是六大名之为因。具足大者名之为果。有八
法能摄一切大乘。一者演说菩萨法藏。说菩
萨藏义。说菩萨藏中诸佛菩萨不可思议。思
惟其义。修集其义。得具足义。得修集果。解
甚深义。是名为八。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修学菩萨菩
提有十种。一者性住。二者入。三者不净心。四
者净心。五者不熟。六者熟。七者不定。八者
定。九者一生得。十者现身得定性净心学诸法。是名为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
名为入。入者未得净地名为不净。得净地已
是名为净。净者未入毕竟地时名为未熟。入
毕竟地名之为熟。熟者未入定地名为不定。
已人定地名之为定。熟有二种。一者一生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现身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十种菩萨摩诃萨能受
菩萨戒行菩萨戒。是十种菩萨摄一切菩萨。
若能至心受持修行菩萨戒者。是名菩萨。是
名摩诃萨。是名智者。是名勇健。是名上仙。
是名佛子。是名佛持。是名大胜是名佛戒。是
名无畏。是名大圣。是名商主。是名船师。是名
大名称。是名怜悯。是名大功德。是名自在。是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1000b 页 T30-1000.png
名法持。是名不可思议。是名能知十方无量
世界如观掌中阿摩勒果。若有人言我是菩
萨。不受菩萨戒。不能至心行菩萨戒。然生信
心。当知是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人言我是菩萨。不能至心受持菩萨戒。
心不生信。是名名字菩萨。久久乃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人言我是菩萨。受持菩
萨戒至心修行信菩萨戒。是名入十种菩萨
中。不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人
言我是菩萨。受菩萨戒不能至心护持禁戒。
毁破所受心不生信。是名菩萨栴陀罗不名
名菩萨。不名义菩萨。

** 如法住菩萨相品第一

真实菩萨有五种相。菩萨具足五种相故。名
真实菩萨。一者怜悯心。二者柔软语。三者勇
健。四者不贪。五者解说深义。如是五法有五
种智。一者性。二者因缘。三者功德果。四者次
第。五者摄取。怜悯性者有二种。一者至心。二
者如法。至心者。施众安隐。是名为性。如法
者。菩萨摩诃萨如已乐事以施众生。是名如
法。柔软性者。先意语欢喜语远恶语利益语。
是名柔软性。勇健性者。心无所畏猛健果敢。
能破众生畏惧之想。是名健性。不贪性者。
一切施一切施一切施清净施施已无悔。
是名不贪性。解说深义性者。四无碍智。是名
解说深义性。怜悯者有五因缘。一者受苦众
生。二者行恶众生。三者放逸众生。四者邪见
众生。五者乐烦恼众生。受苦众生者。常受苦
恼乃至无有一念之乐。是名受苦。又有众生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1000c 页 T30-1000.png
虽不受苦。造身口意十恶业道。如十六恶律
仪。是名行恶众生。复有众生不行恶业不受
苦恼。贪著五欲耽乐嬉戏。贪爱已身不修善
法。是名放逸。复有众生不受苦恼不行恶业
亦不放逸。为求解脱非因见因非果见果。是
名邪见。如外道等。复有众生不受苦恼不行
恶业。亦不放逸亦不邪见。具烦恼系烦恼障
故不修善法。是名怜悯因缘。以是因缘怜悯
之心遂得增长。柔软因缘者有五种。一者善
先语。二者善喜语。三者善无畏语。四者善净
语。五者善教语。此五因缘是名柔软语。如四
摄品中说。勇健因缘者有五种。如上三十七助菩提品中说。不贪者有五因缘。一者不分
别施。二者喜施。三者至心施。四者净施。五
者如法得财施。是名不贪五因缘。如施品说。说甚深义有五因缘。一者说修多罗甚深
之义。解说空义。三世中阴退不退我我所。佛
性菩萨性如来涅槃三乘。色造色十二因缘。
是名修多罗义。二者能说毗尼义。是犯是非
犯。是可悔是不可悔。是轻是重。是性重是遮
重。是名说毗尼甚深义。三者说摩夷义。佛尔
时为众生故说名为犯。为他故说轻作重说
重作轻。为令一人得忏悔故。乃至大众中得
忏悔故。是名说摩夷甚深义。四者能自解说
正义。五者能知诸法名字。怜悯功德果者。菩
萨慈心为诸众生。坏恶心故修集慈心。能利
众生心无悔恨。常修集故得现世乐。是故
如来说慈功果。毒不能害刀不能伤。眠无恶
梦诸天拥护。舍此身已得生初禅。是名怜悯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1001a 页 T30-1001.png
功德果。柔软语功德果者。菩萨摩诃萨修柔
软语。能破现在口四恶过。是柔软语自利利
他。能令众生爱乐喜闻。是名柔软语功德果。
勇健功德果者。菩萨现在能破懈怠。受欢喜
乐乐于寂静。护持禁戒心无悔恨。自修忍辱
教人行忍。修诸苦行庄严菩提心无退转。是
名勇健功德果。不贪解说深义二功德果。如
上所说。次第者。菩萨摩诃萨先修慈心。为调
众生故。次说软语。为破恶业故。见诸众生
受恶业者。心不怖畏。生救护故。名为勇健。为
调众生故行惠施。次说不贪及以深义。菩萨
摩诃萨随是五相摄六波罗蜜。怜悯相者摄
禅波罗蜜。柔软语者摄尸波罗蜜般若波罗
蜜。勇健相者摄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不贪者摄檀波罗蜜。说甚深义
摄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

** 如法住禅品第二

菩萨摩诃萨若在家若出家俱有四法。有能
修学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善业方
便怜悯众生。善业方便者。为施波罗蜜故
修善行专心行常行净行。善行者。菩萨若有
财物施乞者时。不观有恩不观无恩。不观福
田及非福田。虽有人天沙门婆罗门不能沮
坏菩萨施心。是名善行。专心行者。菩萨施时
有来求者。舍内外物一切施与心无贪吝。是
名专心施。常行者。菩萨施时有来乞者。不观
时与非时随得随施。是名常行。净行者。菩萨
施时有来乞者。不以名誉故施。非为天乐故
施。如施品中说。是名净行。如施四事尸波罗
菩萨地助菩提数法馀品第十九¶ 第 1001b 页 T30-1001.png
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
波罗蜜亦复如是。云何菩萨善方便。若有生
心欲破佛法。为调伏故行善方便。欲令中人
入佛法故行善方便。虽入未熟为令熟故行
善方便。入已既熟令得解脱故行善方便。菩
萨为说世间医方技术诸论行善方便。为欲
至心受菩萨戒坚持不毁故行善方便。善愿
方便。声闻乘方便。辟支佛乘方便。大乘方便
此十方便能作五事。初四方便为利益众生
行。世术方便为破邪论。菩萨受持菩萨禁戒。
终不毁犯。设犯随忏。善发愿方便随所欲事
即能得之。菩萨三乘方便随根说法。是故菩
萨如是十种方便能作五事。以五事故具足
必定。能得世间一切之事。若现在若他世。云
何菩萨利益于他。如四摄品中说。云何菩萨
善发愿。菩萨所作一切善业。若过去未来现
在不求馀果。唯求无上菩提道果。是名善发
愿。如来若为出家在家说戒。一切摄取如是
四事。若出家在家菩萨。若过去未来现在。受
持菩萨戒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家
菩萨胜于在家。何以故。出家菩萨获得一切
菩萨禁戒。在家菩萨不得菩萨一切禁戒。出
家菩萨能行寂静清净梵行。在家菩萨不能
修行寂静梵行。出家菩萨能行三十七品。在
家菩萨不能修行三十七品。出家菩萨解脱
一切世间之事。在家菩萨为世间事之所系
缚。
《菩萨善戒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