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1a 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
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当乐空闲勤修
观行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者。谓能远离卧具
贪著。或处空闲。或坐树下。系念现前。乃至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1b 页 T30-0341.png
广说。名乐空闲。当知此言显身远离。若能
于内九种住心。如是名为内心安住正奢
摩他。当知此言显心远离。若乐处空闲。便
能引发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若内心安住
正奢摩他。便能引发毗钵舍那。若于毗钵舍
那善修习已。即能引发于诸法中如实觉了。
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于三摩地。当勤
修习无量常委安住正念者。谓先总标。于
三摩地。勤修习已后。以三事别显修相。无
量者。谓四无量。常委者。谓常有所作。及委
悉所作故名常委。安住正念者。显于四念
住。安住其心。何故说此三种修相。谓依二
种圆满故。一者世间圆满。二者出世圆满。
修无量故。便能引发世间圆满。修正念故。
便能引发出世圆满。常委修故。于此二种
速得通达。由此因缘。处二中说。是故但说
三种修相。又无量者。显奢摩他道。住正念
者。显毗钵舍那道。常委者。显此二种速趣
證道。又无量者。显趣福德行。住正念者。显
趣涅槃行。常委者。显趣二种速圆满行。先
于奢摩他善修习已后与毗钵舍那方得
俱行。修此二种三摩地故。如实觉了所知
境界。
复次。如世尊言。修静虑者。或有等持善巧。
非等至善巧。广说如经。嗢柁南颂。云何等
持善巧。谓于空等三三摩地得善巧故。云
何非等至善巧。谓于胜处遍处灭尽等至不
善巧故。云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谓于十
种遍处等至及无想等至。若入若出俱得善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1c 页 T30-0341.png
巧。非于三三摩地。云何俱善巧。谓于彼二
俱善巧故。云何俱不善巧。谓于彼二俱不
善巧故。如是于先所说等持等至中。随其
所应当善建立。又说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
者。谓于等持名句文身。善知差别。非于能
入等至诸行状相差别。云何等至善巧非等
持善巧。谓如有一善知能入随一等至诸
行状相。亦能现入。而不善知此三摩地名句
文身差别之相。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
如是等持差别。有诸菩萨。虽能得入若百
若千诸三摩地。而不了知彼三摩地名句文
身。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
差别。乃至。未从诸佛所闻。及于已得第一
究竟诸菩萨所而得听闻。或自證得第一
究竟。云何为住。谓善取能入诸三摩地诸
行状相。善取彼故。随其所欲能住于定。于
三摩地无复退失。如是若住于定。若不退
失。二俱名住。云何为出。谓如有一于能入
定诸行状相。不复思惟。于不定地。分别体
相所摄定地不同类法。作意思惟出三摩地。
或随所作因故。或定所作因故。或期所作因
故。而出于定。随所作者。谓修治衣钵等诸
所作业。定所作者。谓饮食便利。承事师长
等诸所作业。期所作者。谓如有一先立期
契。或许为他当有所作。或复为欲转入
馀定。由此因缘出三摩地。何等为行。谓如
所缘作种种行而入于定。谓粗行静行。病
行痈行。箭行无常行等。若于彼彼三摩地中。
所有诸行。何等为状。谓于诸定临欲入时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2a 页 T30-0342.png
便有此定相状先起。由此状故。彼自了知
我于如是如是相定。不久当入。或复正入。
彼教授师由此状故。亦了知彼不久当入
如是如是相定。何等为相。谓二种相。一所
缘相。二因缘相。所缘相者。谓分别体。由缘
此故。能入诸定。因缘相者。谓定资粮。由此
因缘。能入诸定。谓随顺定教诫教授。积集
诸定所行资粮。修俱行欲厌患有心。于乱
不乱审谛了知。及不为他之所逼恼。或人
所作。或非人所作。或音声所作。或功用所作。
云何调善。谓若三摩地犹为有行之所拘
执。如水被持。或为法性之所拘执。不静
不妙非安隐道。亦非證得心一趣性。此三
摩地不名调善。不随所乐安隐而住。与此
相违名为调善。云何犹为有行拘执。谓由
誓愿俱行思故。制伏外缘持心。于定又于
作意要由功用方能运转。不令内心于外
流散。故作是说如水被持。云何法性之所
拘执。谓观下地为粗法性。观于上地为静
法性。寂静微妙得安隐道。及能證得心一趣
性。如五圣智三摩地中已略解释。云何所行。
谓三摩地所行境界。由所得定。过此已上不
能知故。如初静虑不能观见第二静虑。如
是根度。数取趣度。亦不能知。云何引发。谓
能略摄广文句义。及能成办诸胜功德。云何
等爱。谓惭愧爱敬信。正思惟。正念。正知。根
护。戒护。及无悔等。乐为最后。由随乐故。心
便得定。与此相违。名不等爱。云何等爱亦
不等爱。谓如有一于惭愧等少分成就。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2b 页 T30-0342.png
少不成就。谓具惭愧。而无爱敬。乃至广说。
云何为增。谓所得定转复增长。云何为减。
谓所得定还复退失。云何方便。谓趣彼二道。
又止举舍。当知如前止等相中已具分别。
复次如分别静虑经言。有静虑者。即于兴
等。谓之为衰。乃至广说。此中四转。当知二
时颠倒。谓于三摩地。若退堕时。若胜进时。
趣退及退。俱名为衰。趣胜进道及与胜进。
俱名为兴。云何应知于三摩地进时颠倒。
彼谓我今退失离生喜乐。我今退失胜三摩
地。谓静虑者。勤修习故。心趣寂静随舍行
故。从初静虑入于第二静虑近分。然于此
事不善了知。于此位中初静虑地喜乐已
过。第二静虑地中所有喜乐犹未能得。便
作是念。我今退失离生喜乐。遂还从彼退
摄其心。当知如是修静虑者。其心颠倒。云
何应知于三摩地退时颠倒。谓如有一得
初静虑。为涅槃故。积集资粮。彼于涅槃。已
得所修资粮圆满。由此因缘。或由功用。或
复任运。起如是想作意现前。由如是想作
意故。于诸色中乃至识中。了知如病乃至
无我。由如是想作意故。从此无间因世间
定所生喜乐不复现行。便作是念。我今退
失定生利益及所依止。遂还从彼退摄其心。
如是当知修静虑者。于三摩地退失颠倒。
云何当知于三摩地退失无倒。谓如有一
得初静虑。便生喜足。不求上进。唯起爱味。
由起如是欲俱行想作意故。遂便退失近
欲界定。彼于此衰能了是衰。由此因缘。当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2c 页 T30-0342.png
知无倒。又由所得静虑定故。自誉毁他。
谓我所得此静虑定非馀能得。由起如此
欲俱行想作意故。所有盖缠。转增转厚。便从
定退。彼于此衰能了是衰。又以所得静虑
诸定。显示于他。为诸国王及王臣等当供
养我。从定起已。寻思此事。由如是欲俱行
想作意故。所有盖缠。转增转厚。馀如前说。
如是当知修静虑者。于三摩地。退失无倒。
第二无倒。翻初无倒。应知其相。此二无倒。
亦于二时。应知其相。由依如是倒无倒处。
安立四转。
复次如分别四捡行定经中。由四种相。捡
行一切三摩地等。谓此等持是顺退分。乃至。
此是顺决择分。云何捡行。谓此是劣分。此
是胜分。此殊胜分。此最胜分。如其次第。
此复云何。谓修定者。从初静虑还退出
已。于诸静虑。不复乐入。亦不思惟此行
状相。然欲俱行诸想作意。数数现前。如先
所说。从彼起已。随念爱味。当于尔时。修
静虑者。应自捡行。我三摩地。今成退劣。又
修定者。从初静虑还退出已。得闻随顺
此定教法。谓初静虑诸行状相。慇勤恳到。善
取其相。令所得定坚住不忘。如是随念顺
定法故。成顺住分。当于尔时。应自捡行。
我三摩地。已成其胜。我三摩地。已得安住。
非退非进。非趣决择。又静虑者。从初静
虑还退出已。得闻随顺第二静虑教授之
法。既得闻已。第二静虑道俱行诸想作意。数
数现前。当于尔时。应自捡行。我三摩地。已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3a 页 T30-0343.png
成殊胜。非退非住。唯是胜进。非趣决择。
又修定者。从初静虑还退出已。闻苦谛等
相相应教法。既得闻已。苦谛等俱行诸想作
意。顺决择分数数现前。彼于尔时。当自捡
行。我三摩地。已成最胜。非退非住。亦非胜
进。然趣决择。
复次如经言。有眼有色。乃至。有意有法。
而诸苾刍。于此诸法。若实若有。都不领受。
尚不受想。何况无想。此复云何。谓诸苾刍。
于初静虑具足安住。由此因缘。厌坏眼色
乃至意法。由厌坏故。威势映夺。遂于眼中。
无有眼想。然有其想。乃至。于法无有法
想。然有其想。云何有想。谓于眼等作意思
惟。是苦是集。或是病等。彼于诸法不受自
相。如是。乃至无所有处。此中正说无漏作
意。云何名为不受无想。谓不思惟一切相
故。于尽灭中。思惟寂静。此中意说离诸相
想。名为无想。又说安住灭尽定者。一切诸
想皆不生起。
复次。如经中说四种趣道。云何宴坐于诸
法中思惟简择。谓有苾刍。先已證得初静
虑等。而未见谛。由听正法。及多闻故。而能
宴坐。依三摩地。于苦等谛。发起现观。如是
行者。依增上心。修增上慧。又有苾刍。如实
知苦。乃至知道。而未證得初静虑等。彼便
宴坐。思惟诸法。如是行者。依增上慧。修增
上心。第三行者。名为俱得。奢摩他毗钵舍
那。双杂转故。第四行者。先已證得初静虑
等。未听正法。未习多闻。后从大师。或馀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3b 页 T30-0343.png
尊所。闻见谛法。或复得闻断馀结法。由此
得入真谛现观。或复證得阿罗汉果。彼既
證得出离所引。大善喜悦。由能制伏诸掉
举心。复还宴坐。如是坐已。安心住于静虑
等至。最初趣道。引见道故。第二第三。引修
道故。第四趣道。为俱引故。
复次。如经中说。有四净胜。为求清净。此最
为胜。故名净胜。云何为净。云何为胜。谓
所得所證所引戒等。若圆满若摄受。是名为
净。发勤精进。未满令满。是名为胜。云何尸
罗圆满摄受。谓若有一虽住具戒。亦能守
护别解脱律仪。而于轨则及所行中。未能
具足。未于小罪深见怖畏。此于尸罗。未
名圆满。若于一切皆悉满足。乃名圆满。如
是名为尸罗圆满。若于长时串修习故。便
于根门善守而住。广说乃至。即于尸罗摄
成自体自性安住。如是名为尸罗摄受。云
何三摩地圆满。谓若已得加行究竟果。或第
四静虑。乃名圆满。于此下位。皆未圆满。
云何三摩地摄受。谓彼所得三摩地等。后时
清净。又三摩地。不为有行之所拘执。乃至
广说。云何见圆满。谓闻他音。及如理作意
故。正见得生。由此正见。虽能知苦乃至知
道。若未如实。犹不得名正见圆满。若能于
彼。如实了知。尔时方名正见圆满。云何见
摄受。谓于后时诸漏永尽。乃至广说。云何解
脱圆满。谓若由有学智见。解脱贪等。未名
圆满。若由无学智见。得解脱者。乃名圆满。
云何解脱摄受。谓若行若住。常不退失现法
乐住。如是名为解脱摄受。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3c 页 T30-0343.png
复次。如经言。心清净行苾刍。于时时间。应
正作意思惟五相。乃至广说。方便勤修。增
上心者。乃得名为心清净行。诸恶不善欲等
寻思。及亲里等所有寻思。皆于此行。能为
障碍。略有三种补特伽罗。由软中上寻思。
行者有差别故。初由正思惟所馀相故。令
彼寻思不复现行。第二由见寻思深过患
故。或复不念不思惟故。令彼寻思不复现
行。云何不念及不思惟。由善于内安心等
故。第三补特伽罗。非初即能令彼一切皆
不现行。要当方便令寻思行渐渐歇薄。粗
既息已。渐当制伏。若犹未能于寻思路寻
思所缘深生厌怖。当以厌患俱行之心。多
思惟力。于彼寻思俱行之心。调练制伏。如
是三种补特伽罗。分为五种。
复次。荡尘经中。佛世尊言。当如陶鍊生
金之法陶鍊其心。乃至广说。如是等义云
何应知。谓陶鍊生金。略有三种。一除垢陶
鍊。二摄受陶鍊。三调柔陶鍊。除垢陶鍊
者。谓从金性中。渐渐除去粗中细垢。乃至
惟有净金沙在。摄受陶鍊者。谓即于彼郑
重销煮。调柔陶鍊者。谓销煮已。更细鍊治
瑕隙等秽。如金性内所有生金。种性位中。心
净行者。当知亦尔。谓堪能證般涅槃者。问
从何位名心净行者。答从得净信。求出家
位。此于在家及出家位。有粗中细三种垢
秽。其在家者。由二为障。不令出家。一不善
业。谓常乐安处身语恶行。二邪恶见。谓拨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4a 页 T30-0344.png
无世间真阿罗汉正行正至。此于已得净信
位。前能为障碍。欲等寻思障出家者。令其
不能心生喜乐。亲等寻思。障憙乐者。令其
不能恒修善法。由断彼故。恒修善法。速
得圆满纯净之心。有寻有伺。如净金沙。是
名为心除垢陶鍊。犹如生金仍未销煮。若
有复能止息寻思。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静
虑。是名为心摄受陶鍊。由能摄受无寻无
伺三摩地故。犹如生金已被销煮。若三摩
地。不为有行之所拘执。乃至广说。是名为
心调柔陶鍊。于神通法。随其所欲。能转变
故。如彼生金已细鍊治瑕隙等秽。
复次。如经言。应于三相作意思惟。乃至广
说。应时时间作意思惟奢摩他等差别之
相。不应一向为欲对治沈掉等故。若于
止举未串习者。惟一向修是沈掉相。如
此修者。当知住在方便道位。若时时间思
惟舍相。如是在于成满道位。亦由于此一
向修故。于缘起法及圣谛中。不思择故。心
不正定。不尽诸漏。于诸谛中。若未现观。
不能现观。或已现观。不得漏尽。初之二种。
是三摩地能成办道。第三一种。依三摩地。
尽诸漏道。是名略显此中要义。于时时间。
作意思惟。遍一切故。
复次。有四正法。摄持圣教。何等为四。一者
远离。二者修习。三者修果。四者于圣教中
无有乖诤。远离者。谓山林树下。空闲静室。
修习者。谓住于彼勤修二法。谓奢摩他毗
钵舍那。云何已习奢摩他。依毗钵舍那而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4b 页 T30-0344.png
得解脱。谓如有一先已得初静虑乃至第
四静虑。彼即依此三摩地故。如实知苦。乃
至知道。彼即依此毗钵舍那。于见所断诸
烦恼中。心得解脱。云何已习毗钵舍那。依
奢摩他心得解脱。谓如有一如实知苦。乃
至知道。彼依如是增上慧故。发生静虑。即
由如是奢摩他故。于修所断诸烦恼中。心
得解脱。如是修习奢摩他毗钵舍那已。于
诸界中而得解脱。见道所断诸行断故。名
为断界。修道所断诸行断故。名离欲界。一
切有执皆永灭故。名为灭界。是名修果。于
圣教中无乖诤者。所谓大师及诸弟子。若
义若句若文。于文句义。平等润洽。互相随
顺。非如异道施设见解种种非一差别不
同。第一句者。所谓前句。若以此句。问于初
一。即以此句而问第二。设于初一。依蕴
而问。复于第二。依馀问者。便不得名与
第一句平等润洽互相随顺。
**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已说三摩呬多地。云何非三摩呬多地。当知
此地相略有十二种。或有自性不定故名
非定地。谓五识身。或有阙轻安故名非定
地。谓欲界系诸心心法。彼心心法虽复亦有
心一境性。然无轻安含润转故。不名为定。
或有不发趣故名非定地。谓受欲者。于诸
欲中。深生染著。而常受用。或有极散乱故
名非定地。谓初修定者。于妙五欲。心随流
散。或有太略聚故名非定地。谓初修定者。
于内略心。惛睡所蔽。或有未證得故名非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4c 页 T30-0344.png
定地。谓初修定者。虽无散乱及以略聚娆
恼其心。然犹未得诸作意故。诸心心法不
名为定。或有未圆满故名非定地。谓虽得
作意。然未證得加行究竟及彼果故。不
名为定。或有杂染污故名非定地。谓虽證
得加行究竟果作意。然为种种爱味等惑。染
污其心。或有不自在故名非定地。谓虽已
得加行究竟果作意其心亦无烦恼染污。然
于入住出诸定相中。未得自在。未随所欲
硬涩艰难。或有不清净故名非定地。谓虽
自在随其所欲无涩无难。然唯修得世间
定故。未能永害烦恼随眠诸心心法。未名
为定。或有起故名非定地。谓所得定虽不
退失。然出定故。不名为定。或有退故名非
定地。谓退失所得三摩地故。不名为定。
** 本地分中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
已说非三摩呬多地。云何有心地。云何无心
地。谓此二地。俱由五门。应知其相。一地施
设建立门。二心乱不乱建立门。三生不生建
立门。四分位建立门。五第一义建立门。
地施设建立者。谓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
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此四一向是有心地。无
寻无伺地中。除无想定并无想生及灭尽定。
所馀一向是有心地。若无想定。若无想生。及
灭尽定是无心地。
心乱不乱建立者。谓四颠倒颠倒其心。名为
乱心。若四颠倒不颠倒心。名不乱心。此中
乱心亦名无心。性失坏故。如世间见心狂
乱者便言此人是无心人。由狂乱心失本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5a 页 T30-0345.png
性故。于此门中。诸倒乱心名无心地。若不
乱心名有心地。
生不生建立者。八因缘故。其心或生。或复不
生。谓根破坏故。境不现前故。阙作意故。未
得故。相违故。已断故。已灭故。已生故。心不
得生。由此相违诸因缘故。心乃得生。此中
若具生因缘故。心便得生。名有心地。若遇
不生心因缘故。心则不生。名无心地。
分位建立者。谓除六位。当知所馀名有心
地。何等为六。谓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
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及无馀依涅
槃界位。如是六位。名无心地。
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馀依涅槃界中。是无
心地。何以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
故。所馀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
识未永灭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一
已说有心无心地。云何闻所成地。谓若略
说。于五明处名句文身无量差别。觉慧为
先。听闻领受。读诵忆念。又于依止名身句
身文身义中。无倒解了。如是名为闻所成
地。何等名五明处。谓内明处。医方明处。因
明处。声明处。工业明处。
云何内明处。当知略说由四种相。一由事
施设建立相。二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三由
摄圣教义相。四由佛教所应知处相。
云何事施设建立相。谓三种事总摄一切诸
佛言教。一素怛缆事。二毗奈耶事。三摩怛履
迦事。如是三事。摄事分中当广分别。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5b 页 T30-0345.png
云何想差别施设建立相。嗢拖南曰。
「 句迷惑戏论
住真实净妙
寂静性道理
假施设现观」
云何句。谓内六处。无量境界。无量方所。无量
时分。复有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又有
三界。谓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
复有四众。谓在家众。出家众。邬波索迦众。
非人众。复有三受。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复有三世。谓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复有三
宝。谓佛宝法宝僧宝。复有三法。谓善法不善
法无记法。复有三杂染。谓烦恼杂染。业杂染。
生杂染。复有四圣谛。谓苦圣谛。集圣谛。
灭圣谛。道圣谛。复有九次第等至。谓初静虑
等至。乃至。灭想受等至。复有三十七菩提分
法。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觉支。八道支。复有四沙门果。谓预流果。一
来果。不还果。最胜阿罗汉果。复有众多胜妙
功德。谓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无诤愿智。无碍
解六神通等。复有方广大乘五事。谓相名分
别真如正智。复有二空性。谓补特伽罗空性。
及法空性。复有二无我性。谓补特伽罗无我
性。及法无我性。复有远离二边处中观行。
谓离增益边。离损减边。复有四种真实。谓
世间所成真实。道理所成真实。烦恼障净智
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复有四寻
思。谓名寻思。事寻思。自性假立寻思。差别假
立寻思。复有四如实遍智。谓名寻思所引如
实遍智。事寻思所引如实遍智。自性假立寻
思所引如实遍智。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5c 页 T30-0345.png
遍智。复有三种自性。谓遍计所执自性。依他
起自性。圆成实自性。复有三无性性。谓相无
性性。生无性性。胜义无性性。复有五相大菩
提。谓自性故。功能故。方便故。转故。还故。复
有五种大乘。一种子。二趣入。三次第。四正
行。五正行果。最初发心。悲悯有情。波罗蜜
多。摄众生事。自他相续成熟。复有五无量
想。谓有情界无量想。世界无量想。法界无量
想。所调伏界无量想。调伏方便界无量想。复
有真实义随至。谓于一切无量法中。遍随
至真如及于彼智。复有不思议威德胜解无
障碍智。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种随形相。四
种一切相清净。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
护。大悲无忘失法。拔除习气一切相妙智等。
如是诸句。略唯二句。谓声闻乘中所说句。及
大乘中所说句。
云何迷惑。谓四颠倒。一于无常计常颠倒。
二于苦计乐颠倒。三于不净计净颠倒。四
于无我计我颠倒。
云何戏论。谓一切烦恼及杂烦恼诸蕴。云何
住。谓四识住或七识住。
云何真实。谓真如及四圣谛。
云何净。谓三清净性。一自体清净性。二境界
清净性。三分位清净性。
云何妙。谓佛法僧宝名最微妙。堕最第一施
设中故。
云何寂静。谓从善法欲。乃至。一切菩提分
法。及所得果。皆名寂静。
云何性。谓诸法体相。若自相。若共相。若假立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6a 页 T30-0346.png
相。若因相。若果相等。
云何道理。谓诸缘起及四道理。
云何假施设。谓于唯法。假立补特伽罗。及
于唯相。假立诸法。
云何现观。谓六现观。如有寻有伺地已说。
复次嗢拖南曰。
「 方所位分别
作执持增减
冥言所觉上
远离转藏护」
云何方所。谓色蕴。
云何位。谓受蕴。
云何分别。谓想蕴。
云何作。谓行蕴。
云何执持。谓识蕴。
云何增。谓有二种。一烦恼增。二业增。如增。
有二种。当知减亦尔。
云何冥。谓无明及疑。
云何言。谓诸如来十二分教。说名为言。云何。
所觉。谓彼彼言音所说之义。名为所觉
云何上。谓四沙门果。
云何远离。谓五种远离。一恶行远离。二欲远
离。三资具远离。四愦闹远离。五烦恼远离
云何转谓三界五趣
云何藏护。谓追恋过去。希慕未来。耽著现
在。复次嗢拖南曰。
「 思择与现行
睡眠及相属
诸相摄相应
说任持次第」
云何思择。谓一行。顺前句。顺后句。四句。无
事句。复有有色法无色法。有见法无见法。有
对法无对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6b 页 T30-0346.png
有诤法无诤法。有味著法无味著法。依耽嗜
法依出离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系属法无
系属法。内法外法。粗法细法。劣法胜法。远法
近法。有所缘法无所缘法。相应法不相应法。
有行法无行法。有依法无依法。因法非因法。
果法非果法。异熟法非异熟法。有因法非有
因法。有果法非有果法。有异熟法非有异熟
法。有执受法无执受法。大种造法非大种造
法。同分法彼同分法。有上法无上法。又有过
去法未来法现在法。善法不善法无记法。欲
系法色系法无色系法。学法无学法非学非
无学法。见所断法修所断法无断法。又有四
缘。谓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又有
四依。一法是依。非补特伽罗。二义是依。非
文。三了义经是依。非不了义。四智是依。非
识。又有四无量法。四念住法。四正断法。四
神足法。五根法。五力法。七觉支法。八支圣道
法。四行迹法。四法迹法。奢摩他法。毗钵舍那
法。增上戒法。增上心法。增上慧法。解脱法。
胜处法。遍处法。如是等法。无量无边。应当
思择。
云何现行。谓诸烦恼缠。
云何睡眠。谓诸烦恼随眠。
云何相属。谓内六处。于一身中。当知展转
互相系属。又若此法能引彼法。当知此彼互
相系属。又诸根境。当知能取所取互相系属。
云何摄。谓十六种摄。一界摄。二相摄。三种类
摄。四分位摄。五不相离摄。六时摄。七方摄。
八一分摄。九具分摄。十胜义摄。十一蕴摄。十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6c 页 T30-0346.png
二界摄。十三处摄。十四缘起摄。十五处非
处摄。十六根摄。
云何相应。当知此相略有五种。一与他性
相应非自性。二于他性中。与不相违相应
非相违。三于不相违中软中上品与软中上
品自相应非馀品。四于软中上品中。同时
相应非异时。五于同时中。同地相应非异
地。
云何说。谓四种言说。一见言说。二闻言说。三
觉言说。四知言说。
云何任持。谓四食。一段食。二触食。三意思
食。四识食。
云何次第。谓六种次第。一流转次第。二成所
作次第。三宣说次第。四生起次第。五现观次
第。六等至次第。
复次嗢拖南曰。
「 所作及所缘
亦瑜伽止观
作意与教授
德菩提圣教」
云何所作。谓八种所作。一灭依止。二转依止。
三遍知所缘。四喜乐所缘。五得果。六离欲。七
转根。八引发神通。
云何所缘。谓四种所缘。一遍满所缘。二净行
所缘。三善巧所缘。四净烦恼所缘。
云何瑜伽。谓或四种。或九种。四种瑜伽者。一
信二欲三精进四方便。九种瑜伽者。一世间
道。二出世道。三方便道。四无间道。五解脱
道。六胜进道。七软品道。八中品道。九上品
道。
云何止。谓九种住心。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7a 页 T30-0347.png
云何观。谓或三事观。或四行观。或六事差别
所缘观。三事观者。一有相观。二寻求观。三伺
察观。四行观者。谓于诸法中。简择行观。极
简择行观。遍寻思行观。遍伺察行观。六事差
别所缘观者。一义所缘观。二事所缘观。三相
所缘观。四品所缘观。五时所缘观。六道理所
缘观。
云何作意。谓七种作意。了相等如前说。云何
教授。谓五种教授。一教教授。二證教授。三次
第教授。四无倒教授。五神变教授。
云何德。谓无量解脱等。如句中已说。云何菩
提。谓三种菩提。一声闻菩提。二独觉菩提。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云何圣教。谓授以归依。制立学处。施设说
听。建立师徒。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诃欲爱
味。示欲过失。显说杂染及清净法。教导出
离及与远离。称赞功德。乃至广说。无量无边
清净品法。
云何摄圣教义相。此中有能修习法。谓于诸
善法专志所作相续。所作方便勤修。有所
修习法。谓所有诸善法。有有过患法。谓应
遍知法。有有染污法。谓应不著制伏初应
断法。有障碍法。谓违逆现观究竟法。有随
顺法。谓随顺现观究竟法。有真如所摄法。
谓应觉悟法。有胜德所摄法。谓所应引发
法。有随顺世间法。谓应习应断及断已现
行法。有得究竟法。谓究竟自义所应證法。
云何佛教所应知处相。当知此中一切有情
住有三种。谓日别住。尽寿住。善法可爱生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7b 页 T30-0347.png
展转住。初由食增上力。第二由命行增上
力。第三由于诸善法不放逸增上力。于诸
不善无记法中。亦有相似不放逸法。如于
杀生等事及威仪工巧等中审谛而作。然于
善法不放逸者。于现法中。乃至。能得般涅
槃故。于后法中往善趣故。多有所作。
复次依有情世间及器世间。有二种法。能
摄一切诸戏论事。谓能取法。及彼所依所取
之法。
又诸世间。略有二种杂染根本能引无义无
利杂染。谓于真实无正解行。及彼为先悕
求无义。
又正法外。若诸沙门若婆罗门。略有二种杂
染根本。谓萨迦耶见增上力故。推求我常。
推求我断。
又诸有情。略有二种众苦根本。谓于有漏
法喜爱俱行所有期愿。及非理所引厌离俱
行所有期愿。
又有二种师及弟子。教授教诫相违之法。谓
诸弟子。不能堪忍教诲语言。及师倒见习
行邪行。与此相违。当知即是白品二法
又有二法。甚能违越世出世间正行境界。谓
于自非法增上所生不可爱果。无有顾虑。
于所作罪。无有羞耻。及于现法他所杀缚
衰退等事。无有顾虑。于所作罪。无有羞
耻。与此相违。当知即是白品二法。
又有二种无倒建立。能令行者少用功力
住于梵行终不唐捐。一正立学处。若有违
越。便获大罪。若不违越。便生大福。二正立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7c 页 T30-0347.png
出离。令违越者速复出离。
又有二法。能令作者得自他利。一居远离
者。心常安定。现法乐住。二居愦闹者。有来
求法。时时为说能令正法相续久住。
又有二法。能令有情内正作意。外闻他音。
二因缘故。于现法中。入谛现观。或令当来
诸根成熟。一于因所生法。正通达因。二于
如来所说所有甚深。相似甚深空相应经。一
切缘性。及诸缘起。随顺作意。数数思惟。
又有二法。能令根熟补特伽罗速證通慧。
一于教授教诫。远离谄诳。二厌离为先。身
语意行。离诸调戏。
又有二法。令居一处。同梵行者。展转皆得
安乐而住。一者堪忍他所逼恼。二者自不
逼恼于他。
又有二法。令居一处同梵行者。未生违
诤。遮令不生其已生者。速令止息。无斗无
讼。无诤无竞。一者展转互起慈心。二者平
等受用财法。
又有二法。速令心住得三摩地清净梵行。
一者忆持久远所作所说增上力故。若有所
犯如法悔除。若无所犯便生欢喜。昼夜随
学尝无懈废。二者于身语意一切事业。能正
了知增上力故。于诸过失终无违犯。由此
因缘。亦无忧悔。随生欢喜。广说乃至。解脱
智见。又有二法能越众苦谓能超越诸恶
趣苦。及能超越生死大苦。一者深见现法当
来诸过患故。远离恶行。二者心常安定。精
勤修习菩提分法。又有二法。能令修断居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8a 页 T30-0348.png
远离者得安乐住。一者于诸境界。不生杂
染。无恶寻伺扰乱其心。二者凡所啖食。要
为利益。称量消化。能随顺断令身调适。又
有二法。令修善品诸苾刍等时无虚度。一
者于诸根境。正勤方便。研究法相。二者知
时知量。少习睡眠。
又有二法。能坏增上心学慧学。一者建立
邪学。违越正学。及怀犹豫。二者增益损减
邪见决定。与此相违。当知即是白品二法
又有二法。能令已集菩提资粮。未入现观
补特伽罗速入现观。一者思惟现在过去自
他衰盛。二者勤修谛行所摄。无倒作意。
又有二法。令观行者。最极究竟离垢梵行速
得圆满。一者修谛现观。二者于后离欲。方
便勤修。于诸等至。无有爱味。离诸障难。
又有二法。令观行者速能引发世出世间一
切胜德。一者九相住心。二者由六种事。以
正定心思择诸法。如声闻地当广分别。
又观行者。有二种净。谓作意净。及所依净。
于三世中。远离愚痴。智清净故。名作意净。
远离三界诸烦恼品粗重法。故名所依净。
又有二法。心善解脱诸阿罗汉。内自所證。
一者于现法中。苦因永尽。二者由此为先。
当来世苦毕竟不生。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第 348b 页 T30-034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