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519a 页

俱舍颂疏记 论本第二十九
富春沙门 遁麟 述

无量有情为所缘者从境为名引无量福者因无量
感无量果者果无量由缘无量有情故得无量福以
无量福故得无量果婆娑云有三释一云对治无量
戏论烦恼故二云对治无量放逸烦恼三云如是四
种是诸贤圣广游戏处故名无量四障者正理释云
嗔谓心所欲杀有情欲恼有情心所名害耽著境界
于诸善品不乐住因名不欣慰妙欲境起染欣乐情
无厌足名为欲贪古云不欣慰以嫉为体对治此四
多行障者多行谓性增多也慈治嗔悲治害喜治不
欣慰舍治欲贪嗔慈悲二种无嗔为体者是婆娑古
师释论主悲是不害者正理释云有作是言悲是不
害近治害故理实如是伹害似无嗔以嗔名说悲之
行相亦似无嗔立无嗔名实是不害此所治嗔贪所
引者述古释也谓于亲友起贪心次缘怨家恐损亲
卷二十九 第 519b 页 X53-0519.png
友便生嗔也论主正之双用二法与古不同辨相如
章婆娑又云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授与饶益是慈相
除去衰损是悲相庆慰得舍是喜相忘怀平等是舍
相缘欲界有情者欲界简上有情简非情论云然契
经说修习慈等思惟一方一世界者此经举器以显
器中故除未至者以非容预故多非离欲故无也欲
令定不定地至皆无量摄者以皆缘无量有情授与
饶益除去衰损庆慰得舍忘坏平等故。

言胜解作意
相应者谓未实令他得乐离苦但起此想念也虽未
实得由愿令彼得乐等故非是颠倒言加行位制伏
嗔等者论云谓欲未至亦有慈等似所修成根本无
量由此制伏嗔等障巳引断道生能断诸惑诸惑断
巳离染位中方得根本四种无量于此后位虽遇强
缘而非嗔等之所弊伏先思惟自所受乐者乃至或
闻说佛菩萨声闻独觉所受快乐便作是念愿诸有
情皆同得也。

先于上亲起者谓以易向难故修悲喜
同上分七品若修舍者从处中起与上不同以先舍
处中顺舍易故上亲起贪舍难故最后说得一必成
三者若于初二定得一必四若三定巳上得一必三
以无喜故今约定成故言成三不言成四。

言于内身有色想贪者此是旧解以有想贪故名有
色想新云谓胜解作意观自巳身被虫啖等见内身
相及见外虫故云内有色想观外解脱此以身想名
为色想与章不同第二内无色想者亦是旧解新云
卷二十九 第 519c 页 X53-0519.png
胜解作意名自身被虫食等不见身相唯见虫等故
言内无色想观外解脱前三解脱正理论中广辨其
相繁不具引言弃背义者由此共名八背舍也旧云
前二解脱弃背色贪第三解脱弃背不净观心初三
刻性唯无贪性眷属五蕴性近治贪故者谓亲能治
贪兼能治馀或也助伴五蕴性者以在定故有随转
第三解脱唯依第四禅者以观净色令贪不起此极
为难要依胜定方可得成故依第四旧云馀三四定
及欲界亦有初二相似解脱馀初二三定及欲界亦
有第三相似解脱然非增上故不建立准论近分应
名解脱而不说者以近分无间道缘下地故不名解
脱有解厌背受想者即是馀处名想受灭也有释厌
背一切有所缘心者谓通厌一切心心所由此名为
灭尽定也(准新唯有二解无第三解)言想心者谓粗想心也初二
境可憎者观不净故第三可爱者观于净色故缘自
上苦集灭者谓下劣故及背下故不缘下也及缘九
地类智品道者谓无色不缘下欲故不缘法智此四
无色能遍缘故故能缘非择灭及虚空等故婆娑云
若谓一物若谓多物一切皆缘又云灭受想解脱无
所缘第三定中既无眼识所引贪者此意欲界如有
眼识所引贪故初禅立解脱二禅既无眼识所引贪
故三禅不立有章本云三禅无眼识引贪者非准论
是二禅故又论云初二解脱一一通依初二静虑能
治欲界初静虑中显色贪故既不言治二禅故知是
卷二十九 第 520a 页 X53-0520.png
二禅无眼识引贪若尔第三禅既无眼识引贪何故
四禅立解脱解云第四禅立解脱者由先离贪方于
彼地观净解脱不由治眼识所引贪立也又论云由
二缘故诸瑜伽师修解脱等一为诸或巳断更远二
为于定得胜自在故能引起无净等德及圣神通由
此便能转变诸事起留舍等种种作用(准此为现通等修解脱亦
同大乘也)。

八胜处者唯于前三解脱分出辨差别者解脱是因
胜处为果因修解脱入胜处故前三解脱于诸色中
但能总取不净净想今八胜处于诸色中分别多少
青等异相言能制所缘者谓分折制伏令随心转也
心胜于境者释名也由能制伏故名胜境故婆娑云
降伏所缘摧灭贪欲故名胜处。

言遍处者即是周遍缘前十处故名遍处正理云经
于此处皆言一想上下及傍无二无量于一切处无
间无隙周遍思惟故名遍处遍于处故立遍处名或
此善根即名遍处行相遍故乃至所说遍言显示行
相行相虽等而所缘别是故遍处分为十种前八如
净解脱者谓地等八皆是所观净色境故及无贪为
性等故此所依识无别所依者释不修上但有十也
又云无所有处舍广行相岂得修遍处耶。

灭定解脱根品巳释者前言唯加行得唯圣人起等
至馀解脱等者谓等取胜处遍处等馀唯人趣起者
馀谓三解脱八胜处由教力故唯欲界起。
卷二十九 第 520b 页 X53-0520.png

一由因者此有二相一于先时虽非数习由近起故
今能起定二虽非近起而数习故能起此二并是因
力谓是现同类因故感上地生顺后受业者准此及
论唯顺后受业以顺生是因力摄故若宝法师通取
生后二业彼意者谓先得定由此定力感上界顺生
后由退失由先定业力故复能起定也上总述三力
下约三界别辨即无色由二力色界由三力欲界由
四力无云等天无灾患者谓由第四静虑无三灾坏
故不由法尔起无色定生无色界及法尔者下三禅
为灾所坏故有法尔更加教力者正理云谓人三州
天亦闻教微故不说。

有受持及说教法便住者受持即诵教者正说即法
师所以由此二者若唯持不能说即阙传灯之义若
唯说忘而不持即癈忘而不行故兼而有之法便不
堕。

圣教总言唯住千岁者此意教證法并唯千年也。

有说教法复过于此者述异说此意过千年后不得
入圣故證法唯千年千年巳后虽无得圣亦有受持
及说者故两说不同新云取后说今时有教法故今
详若通论一期佛法总名正法此證可然若别论正
像之正證则非理然诸经说随机不同不可具载准
善见论如来正法一千年以度瞿夷出家灭五百年
以佛令行八敬及所度释女皆成罗汉亦增一千所
以正法还得千年准馀处论。

像法末法等繁而不具言多依彼释对法者谓多依
卷二十九 第 520c 页 X53-0520.png
婆娑论释多言显示少有异途谓形色过未有非有
等少有贬量谓论主谦言少有贬量毗婆娑之义是
我过失以非世尊大圣弟子辄有贬量故成过失新
云准此意商略婆娑存其六足及本论以六足发智
是大弟子之所造故重伤叹者新云前颂伤叹教法
此中伤叹證法无正法钓者定慧如钓惑如狂象无
钓制御随意东西诸惑无定慧钓亦随意漂溺转由
斯證法将灭故也。

俱舍颂疏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