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497a 页
俱舍颂疏记 论本第二十四
富春沙门 遁麟 述

言得能治彼无漏者谓得能治彼烦恼之无漏根也
先凡夫位中断三四品后住初果未起胜果道虽有
初缘犹未成彼无漏根故言上上品能润两生者以
上品惑最强盛故润多生也次品渐劣感生渐少此
同旧疏前解九品别配生数若旧后解九品未断皆
润七生然于其中强弱不等犹如九人大小不同力
有强弱共举七石谷若断一品馀八惑犹润五生犹
如八人共举五石谷馀喻应知然所受生若多若少
所有牵生之业在凡时造非圣位也故正理说不造
新牵引业以背生死向涅槃故。

言必无未断一大品
结有死生者以趣果心强故断一必断三断五必断
六也准旧解断一品二品五品许有退及出观者亦
无生死。

言家家者以生非一家故曰家家。

言或二天
处者如切利夜摩等天处不同。

言或二州处者如在
东西州等准论许一天处或一州处受三二生婆娑
亦同故彼论云或一天处或二天处或三天处受一
二三生又云或一人家或二人家或三人家受一二
三生天家家天三人二等者此等是增减家家若准
婆娑亦有天二人二等生家家今详若不等天家家
者人中得道天上涅槃从涅槃处为名若等生者天
中得道亦在天上涅槃从得道涅槃二义为名一切
家家并不论初得道生皆约得圣之后更受生说新
卷二十四 第 497b 页 X53-0497.png
云言断三四品受三二生是亦据极说此中非无减
三二生若断三品经一生巳总断馀结入涅槃者亦
是三生家家摄也二生家家其义同也。

言于第三生
断烦恼尽者理实要断上界烦恼方證圆寂。

言一来
人间而般涅槃者谓经生圣不更往馀界生故于此
界后生便般涅槃故论云过此巳后更无生故然此
章中明一来向果总有三类一家家二一来向三一
来果。

言义如前释者如前家家释也。

言越彼第九品惑等
流果者谓彼烦恼后念不续故名越等流及异熟地
者谓越彼惑所感异熟地也如离欲人不受欲界果
故以断此惑有此胜能故虽一品惑能障得果不同
一来无此胜用故一品惑不能障果言一间者正理
论云间是隙异名谓彼位中犹有一隔容受一生故
未得涅槃有一间者名为一间(上是释一间义下是释人得名也)
即第三向者此一间若缘不具但名不还向也。

言欲界没色界中有中般涅槃者正理云谓有一类
补特迦罗巳于生结得非择灭起结不尔彼于欲界
遇烦恼缘之所逼恼便能自勉修断馀结殊胜加行
加行未满遇舍命缘遂致命终由起结力受色中有
厌多苦故乘前起道进断馀结成阿罗汉得般涅槃
问何缘有学未离欲贪无中有中般涅槃者答欲界
中有依身微劣于多事业无堪能故住本有位于欲
界法尚难越度况中有中能越欲界。

二生般者正理
卷二十四 第 497c 页 X53-0497.png
论云谓有一类补特迦罗由先具造顺起生业及增
长故欲界没巳受色界生由具勤修速进道故生巳
不久成阿罗汉尽其寿量方般涅槃约有馀依说为
生般非才生巳便般无馀彼舍寿中无自在故。

此论
亦云此中所说般涅槃者谓有馀依新云论文于生
般后即作是释不于中般后作是释故知中有般涅
槃者得有馀巳即般无馀。

言此具勤修速进二道者
既才生巳即般涅槃故知勤修兼能速进。

言有勤修
无速进者由有勤修故名有行由无速进道在生般
后久方得之。

言此勤修速进道俱无者谓无速进与
有行同无勤修故在有行后正理论云谓有一类先
于欲界中依不息三摩地力断五下分结成不还果
后生色界经于多时还能进修前种类道成阿罗汉
名有行般无行般者与此相违。

言经部释论主许者
论主评取经部为正。

无行利根者有速进道在先有
行钝根无速进道应后不同有宗也又生般者得最
速进最上品道在无行前以此證知有行居后。

言上
流者前四虽生上界即于彼生处而般涅槃更不上
生无上行义故生般等不名上流又唯上生不下流
故名为上流异生之人虽有上流亦下流故不名上
流又前四种唯于此身定般涅槃故所以偏与般涅
槃名上流容有受多生者方般涅槃以不定故所以
不言般涅槃。

也言遇缘退失上三静虑者谓若不退
失直生第四禅故要须退失上定专味初禅生初禅
卷二十四 第 498a 页 X53-0498.png
巳方生第四名全超也言半超者问此中少受三生
多受十五如何言半超答此以不全名半非敌对之
半也。

言不生大梵王处者一义如章又论云一导师
故问所以不言除无想者何答准有宗不立无想天
故云不须除。

言遍没者正理释云由彼遍于四静虑
地十六处所一一皆有下等爱味为感生缘从梵众
天一一处所一生没巳至色究竟方般涅槃故名遍
没又论云无不还者于巳生处受第二生由彼于生
容求胜进非等劣故即由此故不还义满必不还生
曾生处故尚不生本处况有生于下。

言乐定那含至
是色界摄者此虽后生无色以经色界生故是色界
上流那含摄不名无色那含也。

次言行无色有四者
是从欲界直生无色不经色界也。

言此总名为无色
那含者谓生般等四名目与前无异不更别立但总
名无色那含唯无中般与色有异。

言三火星喻所显者谓如札火铁火小大星喻近中
远别速非速等应知亦尔如前巳明问始从中般及
终上流皆约速等三道建立相望何异答三中各自
位中论速非速如九品生故互相望无杂乱失。

言顺
起业者谓中有非生但名起也然此中般最速利故
其由下惑上根上流迟故由上惑下根生般处中根
惑并等。

上流分三具由惑根业者以上流者是顺后
业从第三生巳去讫于多生总名顺后以宽长故故
得由业殊中生二种并是一生不可于中分业差别。
卷二十四 第 498b 页 X53-0498.png

言故此九不还此由惑根别者此由中生不由业故
所以结词不得言业若论三种不还即皆具由惑业
根也然今颂中言业惑根有殊者约总相说。

论云若尔何故经说有七善士趣表既向所立有九
不还果何故经中唯说有七善趣。

言又七种皆往上
界不复还来者前就行善名为善趣此就上行故名
善趣不还唯向上不复还下故馀则还下故新云后
解为胜若唯行善名善士趣无学之人亦唯行善因
何不说今不立者谓阿罗汉无生义故。

言厌欲界生者以先了苦受欲界生其生短促尚难
可忍上界命长深厌不往故得那含巳由厌不上生
故言经生习根极淳熟者正理云以曾经生于自相
续蕴积圣道极坚牢故。

言第四定最堪能者谓诸乐行中最为殊胜及离八
灾患故先修第四后方修下。

言中间有漏前后无漏
者论云前二刹那似无间道第三刹那似解脱道解
云前二正断障故如无间第三巳断障故如解脱道
从无漏入有漏易从有漏入无漏难故立一无间一
解脱道。

言不还修由前三乃至除受生一者但是总
相说准论文应须分别故论云谓不还中诸利根者
为现法乐及生净居诸钝根者亦为遮退彼畏退故
如是杂修令味相应等持远故诸阿罗汉若利根者
为现法乐若钝根者亦为遮防起烦恼退。

第二品六乃至十五者此等皆是重起三心并前而
卷二十四 第 498c 页 X53-0498.png
数重修渐胜以为上品也。

言如其次第感五净居者
谓下品感无烦天乃至上极品感色究竟论云有馀
师言由信等五次第增上感五净居(此师意信增感初净居慧增感
后净居)正理论云感五净居为由业力为杂修力若是
业力杂修静虑则为唐捐若杂修力与品类足所说
相违如彼论说杂修静虑及由业故生净居天乃至
此中决定俱由二力以随阙一不生彼故。

言转名为身證者即不还果具八解脱以身中有灭
尽定得似涅槃法故名身證问云何不名心證答以
无心故依身生故不名心證若论主释谓从灭定起
得身寂静极似涅槃如是證得身之寂静及智现前
故名身證。

世尊言福田有二者正理云谓世尊告给
孤独言长者当知福田有二也。

言五种那含者此等
诸圣理实离前四向果外更无别体但以名义有殊
故并列也。

言灭定有漏不是依因者谓非学无学之
所依也此说非因实亦非果论云彼说不还差别粗
相如是若细分折数成多千乃至总计五种积数合
成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广如论说。

言至断有顶八品为后者以从断初定次断第二定
乃至方断有顶以第九品名金刚喻定故伹言至八
品也。

言犹如金刚摧一切者以此定坚锐喻同金刚
以非想第九品惑最微细故难可断灭此定能断明
知馀惑必能对治最为殊胜亦如大明能破细暗粗
必能破但以粗闇小明先破故唯破细非无破粗之
卷二十四 第 499a 页 X53-0499.png
能问非想见惑于九地中亦是最细见道能断应喻
金刚答彼九品惑可一品断故知彼惑势力微劣见
道既为劣惑对治故知非能破一切随眠若有能破
见道起时何碍不破自馀烦恼故彼不得金刚喻名。

言能引此惑尽得俱行尽智令起者尽得谓第九品
择灭上得尽智与此尽得俱时而起故名俱行金刚
喻定能引此二令至生相故名为起又解尽得俱行
尽智者意显尽智与尽得俱今举尽得取其尽智即
是定能引尽得俱行之尽智也后解为胜。

言尽智生
巳成无学果者谓智果现在方成无学非生相时即
成无学。

言无学者谓论云为得别果所应修学此无
有故得无学名即此唯应作他事故解云但为得利
根及诸功德有所应学然无为得别果所应学故名
无学说舍钝果得利根果亦非别果也。

言应受人天
供养者谓结累都亡堪受供养又论云义准前来所
辨四向三果皆名有学为得漏尽常乐学故学要有
三谓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等又云学意未满故如
行者暂息又云异生未见谛理故不名学又论云四
向四果名虽有八事唯有五谓住四果及初果向以
后三果向不离前果故。

言有顶地无上可欣者若尔何不依当地道断答自
地烦恼所随增故故论云若彼烦恼于此道随增此
道必不能治彼烦恼若此道力能对治于彼惑则彼
惑于此道必不随增故自地道不治自地如人被缚
卷二十四 第 499b 页 X53-0499.png
不能自解。

言离八地染通由二道者有上可欣通有
漏道无漏可知。

言各引二离系得者且有漏道以断惑之时正能引
有漏得兼引无漏得以事业是同故无漏道亦尔。

言不能离下谓巳离故者谓欲界无道故依上未至
断自馀无漏唯在根本非近分地离下染时方得上
地由此馀地并不治下。

言转入异受难有入不入者谓若欣上心强即入若
欣心劣即不入又为静虑者入为解脱者不入广如
上辨。

言三行中随起一行者正理云约容有说二道各三
剩非诸有情于离染位无间解脱皆具有三又婆娑
云问无间道中何行相后起解脱道何行相耶评曰
此事不定从粗行相无间道后容起静等三种行相
为解脱道苦等亦尔以此六种有漏行相随离染者
所乐起故(准此上下三行非要敌对而起)言非寂静故说名为粗者
由大劬劳方能越故。

非美妙故说名为苦者由多烦
恼粗重能违害故。

非出离故说名为障者由此能碍
越自地譬如狱厚壁能障出离故。

言必起无生智者此须决定尽智后必起无生智后
方起正见终不更起尽智也正理论云此明无学故
唯说无漏智生不说生世俗智理实亦容生世俗智。

诸无漏道为沙门性者出沙门体怀此道者名沙门
者明人名沙门。

言勤劳息烦恼故者释沙门名论云
卷二十四 第 499c 页 X53-0499.png
如契经说以能勤劳息除种种恶不善法广说乃至
故名沙门异生不能无异究竟趣涅槃故非真沙门
正理又云异生虽能断无所有处染以诸过失尚有
馀故暂时静息非究竟故非真沙门。

言此有八十九
种者此约广数故论云契经说论此差别有四理实
就位有八十九等。

言起一类胜得者以得非一故言一类新云此说前
向果中所得无为至今果位总一果得得无为故非
是众多无为同一得得。

言馀位不然者即八十九中
除此四位所馀诸位不具五因故不立果。

释世道證二果中初约见道无漏得所持次约世道
引无漏得所持寻章可解。

经亦说名婆罗门者依世俗理则诸沙门异婆罗门
依胜义理则前所说真沙门性亦名婆罗门沙门云
勤息婆罗门云净志皆远烦恼故义同也新云净行
与净志一。

言世尊名梵志者论云佛亦名寂静亦名
清凉正理云寂默静虑萧然名梵佛具此德故立梵
名既自觉悟为令他觉转此授彼故名梵轮。

言似世
间轮者正理云谓圣王轮旋环不息见道亦尔无中
歇故如圣王轮行用速疾见道亦尔。

舍前谛取后谛
者谓舍苦等境取集等故此则显示四圣谛必不俱
时。

降未伏镇巳伏者如圣王轮降伏未伏镇压巳伏
见道亦尔。

言观上苦巳观下苦者准观行次第先观
下苦后观上苦今此或随言便总结云由此见道独
卷二十四 第 500a 页 X53-0500.png
名法轮。

言憍陈那者昔云憍陈如讹也此云火器是
姓阿若是名亦云初知以最初悟道故准四分律阿
之言无若云如由如陈如本谓初闻法最先领悟众
中无比故曰无如慈恩为解憍陈那姓也。

言见道生
时巳转法轮者意云既陈如初见道生时未起修道
即言巳转法轮明知法轮唯在见道若不尔者不应
言巳此是苦圣谛显见道乃至显无学道者准此三
转总名示相转以言显三道故又解此苦圣谛是示
相转谓显示苦谛相故。

此应遍知是劝相转劝令知
苦故。

此巳遍知是引證转谓此苦谛我巳遍知故汝
亦应知苦谛既然于集圣谛应言此集圣谛此应永
断此巳永断此灭圣谛此应作證此巳作證此道圣
谛此应修此巳修一一三转合成十二章中唯约苦
谛广明馀谛略指又章即以眼智明觉为四行相一
谛三转有十二行若准四分律一一转时发生通慧
明等六种功德即不得配为十二行也由是饰宗乃
取无常等之行相章两解眼智明觉咸是婆沙中二
说前说约见道上下智忍配四德后泛约义明前唯
见道后通三道也。

言毗婆沙师所说如是者结归有
宗唯是见道也。

言经部至非唯见道者且论主破有
宗云若尔三转十二行相非唯见道如何可说唯于
见道立法轮名是故唯应即此三转乃至名为法轮
可应正理(论主取此师为正也)言于他相续令解义者谓转自
相续十二行法往他身中令他解义故名为转(巳上是经
卷二十四 第 500b 页 X53-0500.png
部释)又论主自释云或诸圣道皆是法轮于所化生身
中转故于他相续见道生时巳至转初故名巳转(准论
从经部巳下自有二释谓馀师及论主馀师约教法论主通诸道今章中合为一也然此意者理实三道皆名
法轮唯言见道者见道是法轮初故从初立目不依馀二及言巳者谓巳至转初故也巳上)正理
论云憍陈如见道生时说名世尊转法轮者意显彼
等得转法轮本由世尊故推在佛令所化者生尊重
故若不尔者则天神应说菩提树下佛转法轮不应
唱言世尊今在婆罗痆斯国转无上法轮故转授他
此中名转。

言初三果人依欲界得者谓此等果唯依欲界依九
身得谓六欲天及三天下若第四果通依三界身谓
欲界九依色界十六依无色四总二十九依身證得
罗汉果。

言由上无见道者释非上得第三果有二重
證初理次教此即理也谓离欲界染得第三果若次
第者必依欲身离欲界染得先果巳方得生上若超
越者必依见道得第三果见道必依欲界依身起故
第三果唯依欲界言色界无厌等者一者无厌苦二
者著胜乐故无见道。

自下教證言上界通色无色。

俱舍颂疏记
卷二十四 第 500c 页 X53-05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