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第 489c 页
俱舍颂疏记 论本第二十二
富春沙门 遁麟 述
说文云有多才行谓之为贤桂苑珠丛云无事不通
谓之为圣仁王经地前为贤地上为圣此论云圣谓
巳得无漏道生远诸恶法故名为圣获得毕竟离系
得故准上经论七方便位名之为贤苦忍巳上名之
为圣今章言贤谓贤和圣谓圣正者乃训释词所以
随眠品后明者前品明断当灭谛此品明圣即当道
为灭因故次明之若准序科以贤圣三品明无漏故
先厌后观次有漏后无漏就中贤圣是果故在先明
广如上辨言速能治三界者此有二因一速能断三
界二顿断九品故唯无漏修道阙此故通二种正理
弹云所说一刹那能顿断九品此因非證有漏亦能
一刹那中合断五部岂能顿断便无漏摄新云正理
弹不当九品顿断难必用无漏道五部合断易故用
有漏道以九品顿断为因何得五部合断为难。
言现观位中至便在先说者此以随见道次第不约
修道次第以修道观谛不定故又修道多先观集故
婆沙云何故见道先苦后集修道先集后苦答见道
依现观次第修道依因果次第言现等觉义者
谓十六行相于四谛境现前平等而觉名现等觉婆
沙问云有四行相观生死果何故伹名苦谛不名非
常等谛复次苦相不共唯有漏法是苦非馀故名苦
谛非常等三是馀共相谓非常等三谛皆有空非我
卷二十二 第 490a 页 X53-0490.png
相通一切法故不名非常等谛也问有四行相观生
死因何故伹名集谛复次集伹于有漏法招集生死
非无漏故因生缘相无漏亦有圣道亦名因生缘故
集不共故立以谛名问有四行相观涅槃何故涅槃
唯名灭谛不名静等三谛复次灭谛名不共故立名
灭唯显究竟灭故静名滥定妙离滥道故不名为静
妙离谛问有四行相观于圣道何故圣道伹名道谛
不名如等三谛复次道名唯显趣涅槃路故立谛名
如滥正理行通有漏出通涅槃故不名如行出谛。
言
圣谛者论解云是圣者谛故得圣名谓唯圣者苦见
实苦乃至道见实道故名圣谛凡夫苦计为乐非道
计道颠倒妄见不名凡谛问虚空非择灭何故非谛
答婆沙云若法是苦是苦因是苦尽是苦对治者世
尊立为谛虚空非择灭非苦非苦因等故是故世尊
不立为谛复次虚空非择灭不堕世故非三谛无记
性故非灭谛。
一苦苦者由体成苦性如经言诸苦受生时苦住时
苦既生住皆苦故知由体成苦性二坏苦者如契经
言诸乐受生时乐住时乐坏时苦故未坏之前生住
皆乐至坏之时方名为苦故知乐由坏成苦。
三行苦
者如经言非常即是苦故知不苦不乐受非是前二
即是由行成苦正理云有漏无常无非是苦(准论明坏苦在
初苦苦居第二)言可意有漏法者谓由乐受力令顺乐受行
名为可意与坏苦合名为坏苦。
二不可意者谓由苦
卷二十二 第 490b 页 X53-0490.png
受力令顺苦受行名为不可意乃至由舍受力令顺
舍受行名所馀非可意非不可意言有顶蕴是行苦
摄者以无常性故问道谛亦应是行苦相答道谛非
苦违逆圣心是行苦相非圣道起违逆圣心由此能
引众苦尽故故道非苦言谁有智者沥水洗㿈者谓
无有智人为此计也颂言能为苦因者因乐生未来
苦果能集未来众苦果故有苦逼迫希求乐故由此
三因说乐名苦论主破云能为苦因是集谛行相岂
关于苦经部大众部言无实乐者有二种因一教二
理言教者如世尊言诸所有受无非是苦又云汝应
以苦观于乐受又言于苦谓乐名为颠倒云何由理
以诸乐因皆不定故谓所有衣服饮食冷𤏙等事诸
有情类许为乐因此若非时过量受用便能生苦复
成苦因故知衣等本是苦因苦增盛时其相方显威
仪易脱理亦应然论主评有乐应理以有适悦可爱
等故果性取蕴名为苦谛因性取蕴名为集谛是能
集故由此苦集因果性分萨婆多苦集一物因果分
二者论主应知此中因果性分名虽有殊非物有异
灭道二谛物亦有殊婆沙问知四谛建立为依实事
为依因果为依现观若依实事谛应有三苦集一物
故若依因果谛应有五道有因果故若依现观谛应
有八上下八谛故应言四谛依因果之道因果性合
一故谓无漏合因果性皆是语越苦有漏世间问生
死究竟灭行故合立为一又苦集各四行相故离二
卷二十二 第 490c 页 X53-0490.png
谛道下唯四行相故合为一上下虽八行相同故但
四谛也。
如瓶被破瓶觉即无者谓瓶被破为瓦等时则不更
生瓶之觉解也衣等亦尔言惠折馀者如惠分折水
以香昧等望水为馀火等亦然言分折受等至一刹
那者以非色法不可分折至极微故但可以惠折至
刹那也问此言二谛通四谛及非谛不答婆沙评家
意说四谛皆通世俗胜义苦集谛等有瓶衣等佛说
灭谛如园林等佛说道谛如船筏等皆名世俗佛说
四谛各有四理皆是胜义谛又云二谛俱摄十八界
虚空非择灭亦二谛摄言及此后得世间正智者谓
是无漏根本智之后世间正智也此师意正智取境
不颠倒故名胜义谛非正智取境非实名世俗谛。
言将趣见谛道者此述入道次第也先须发心将趣
见道谛第二安住清净尸罗第三求顺见谛闻惠第
四思惟第五习定即是先住于戒后修三慧正理云
求见圣谛初业地中所习行仪极为烦广欲遍解者
当于众圣所集观行诸论中求以要言之初修行者
应于解脱具深意乐观涅槃位背生死过先应方便
亲近善友善友能为众行本故具闻等力得善友名
譬如良医乃至广说言思所成慧缘名及义者论云
有时由文引义有时由义引文未全舍文而观义故
喻云譬如有人浮深驰水曾未学者不舍所依曾学
未成或舍或执曾善学者不待所依自力浮度三慧
卷二十二 第 491a 页 X53-0491.png
亦尔又云说所成言显三胜慧是闻思等三因所成
犹如世间于命牛等如人说是食草所成(解云如人命因食牛
因草等也)。
言前二易可成者即离染住及不善寻也正理云此
二由何易可成者由于衣等喜足少欲诸有多求资
生具者昼狎恶朋侣夜起恶寻伺由此无容令心得
定。
言巳得未得至名所无者谓无此二种多求即是
喜足少欲故此二种名为所无然此二相是婆沙本
义若依论主与此不同故论主不更求亦缘未得此
二差别便应不成是故此中应作是说于所巳得不
妙不多怅望不欢名不喜足于所未得衣服等事求
妙求多名为大欲喜足少欲能治此故与此相违应
知差别言通三界者正理云以何證知色
无色界亦有能治喜足少欲以现见有生在欲界从
色无色等引起时所治二种现行远故能治二种现
行增故言能生众圣故名圣种者正理云乃至众圣
皆从此四生故展转承嗣次第不绝前为后种世所
极成众圣法身皆从于衣生喜足等力所引起是圣
族姓得圣种名言同前喜等故言亦尔者正理云如
无色中虽无怨境而亦得有无瞋善根故无色中虽
无衣等而亦得有无贪善根如彼不贪身亦不贪资
具故无色界具四圣种言乐断乐修者一释如章复
次无间道名乐断解脱道名乐修复次见道名乐断
修道名乐修言弃舍欲贪有贪者欲贪谓欲界有贪
卷二十二 第 491b 页 X53-0491.png
上二界贪正理云岂不第四亦能治瞋等则应亦以
无嗔等为性非无此义然以前三为资粮故前三唯
是无贪性故此亦同能对治贪故从强偏说问何故
唯喜足为圣种非少欲耶答婆沙云少欲于未来处
未得事转喜足于现在处巳得事转不取现在一钱
为难非于未来转轮王位以喜足难故立为圣种言
安立二事者即资具及事业为二也言为治四爱生
者论云故契经言苾刍谛听爱因衣服应生时生应
住时住应执时执如是爱因饮食卧具及有无有皆
如是说为治此四说立四圣种问何不立药为圣种
正理答云不说于彼有爱生故经唯说有四种爱生
故于药不立圣种或即摄在前三中故谓药有在衣
服中摄有在饮食中摄有在卧
具中摄故不别立准四分律云府财败
药无乐断乐修与论不同。
言正入修门要有二者凡入修门总有多种以有情
类行别众多故入修门亦有多种广即众多略即有
五谓多贪者不净观多嗔者慈悲观多痴者缘起观
著我者界差别观寻伺者持息观然就多分最略要
门唯此二种言能除乱寻者论云有馀师言此持息
念非多缘故能止乱寻不净多缘显形差别引多寻
故治彼无能有馀复言此持息念内门转故能止乱
寻不净多于外门转故犹如眼识治彼无能准正理
论不净亦能治寻持息亦能治贪今此约多分说。
卷二十二 第 491c 页 X53-0491.png
言显色贪者谓妙青黄等形色贪者谓好形状等妙
触贪者谓妙软骨等供奉贪者谓善俯仰等缘青瘀
等境翻微妙青等故缘被豺狼等食翻端正相故缘
虫蛆等翻美妙触故缘尸不动翻供奉事等此四不
净各治一贪若观骨锁通治四种准正理论此说钝
根若利根者先于内身观察对治四种贪境文广不
叙。
言胜解者假想者正理云谓胜解力假想思惟诸
不净相此非颠倒作意所摄以与烦恼性相违故夫
颠倒者本所欲为不能成辨此随所欲能伏烦恼如
何颠倒言少分缘等者夫断烦恼是共相作意及遍
缘一地方能断烦恼此骨锁观胜解作意少分缘故
故不能断唯能制伏四句之中应有过第四俱少在
第三第三俱非在第四句法尔准论亦然问准颂言
除足至头半名为巳熟修此即作意巳熟所缘唯少
如何乃言作意巳熟所缘至海答颂中所说据观初
成成巳重观时亦容观广故无有失。
言不净观无贪为体者婆沙一师云是慧一师云是
厌评曰此不净观无贪为体非慧非厌所以者何对
治贪故若兼眷属五蕴四蕴为性言通依十地者谓
此十地皆容缘欲界色故不依无色者婆沙云以无
色界无缘色法不净观故言唯缘欲界显形色者正
理云此不净观力能遍缘欲界所摄一切色处若谓
尊者阿泥律陀不能观天以为不净舍利子等于佛
色身亦不能观以为不净如何此观遍缘欲色此难
卷二十二 第 492a 页 X53-0492.png
不然胜无灭者能观天色为不净故佛能观佛微妙
色身为不净故由是此观定能遍缘欲色为境。
言唯
在人趣者谓唯人三州初能现起故论云尚非馀趣
况馀界生正理云初起唯人后生馀处亦得现前。
言
不净者论云既立不净名唯不净为行相。
言自世缘
者以假想观胜解作意唯缘现境如五识等故若过
去即缘过去等。
言若不生法通缘三世者以不生法
种类多故又境流三世故如前世系中说既是假想
故。
唯有漏者无漏十六行相皆是真实非是胜解作
意想此既胜解故唯有漏摄。
言曾修离染得者谓未
离染时曾得此定中间退失后离染时即便复得名
离染得或但离染即得彼地法名离染得故正理云
离彼彼地染得彼彼定时亦即获得彼地此观故。
言有八门者新云九门更加第一释入出息名今章
合初二为一故但八门。
言息风者准正理论云辨属
身风略有六种一入息风二出息风三发语风四除
弃风五随转风六动身风。
言虽是慧而名念者
此亦念胜故得念名由念力故于境分明所作事成
故如四念住以慧为体而言念住故。
言五地者以四
禅无息故伹三禅巳下近分中间。
苦乐顺寻者谓欲
界苦能顺引寻此观治寻故不俱起色界喜乐能违
专注出入息境此观唯于出入息境而专注故故不
俱起三受明义言苦巳摄忧言乐巳摄喜故不别明。
言唯依欲界身者婆沙一说非色无色一说依欲色
卷二十二 第 492b 页 X53-0492.png
界非无色界然初起时必依欲界。
言二得者准正理
云唯加行得非离染得未离染者定由加行现在前
故非离染得地所摄故。
言唯真实作意者正理
有说亦通胜解作意。
言佛教方修者独觉及佛自能
起声闻因说力能起外道无说复不觉微细法故无
也正理又云此与我执极相违故彼执有我故此念
无。
杂乱失者正理云于五入数为五出数于五出数
为五入数准此文入出别数合而为十又三失者一
太缓失二太急失三杂乱失太缓失者谓由加行力
太慢缓故便有懈怠惛睡缠心或复纵心驰散外境
太急失者谓由加行太躁急故便令身心不平等起
若时力励数入出息息被逼迫便令身中不和风起
由此风故初令身支诸脉洪散此风增位能引病生
乃至广说损益之相杂乱失谓由心散便为一切烦
恼摧伏又云凡数息时应先数入以初生位入息在
先乃至死时出息最后如是觉察死生位故于无常
想渐能修习。
言随息而行者论又云念息入出时各
远至何所谓念息入为行遍身为行一分随彼息入
行至喉心脐髋髀胫乃至足指念恒随逐若念息出
离身乃至一磔一寻随所至方念恒随逐。
言止者论
又云观息住身如珠中缕为冷为暖为损为益。
言并
观息俱大种造色等者谓观能造四大所造色香味
触乃至五蕴若内若外更无有我以离倒故乃至得
定。
转者论云移转缘息风觉安置后后胜善根中乃
卷二十二 第 492c 页 X53-0492.png
至世间第一法位。
言入见道等者取修道无学道也
论云有馀师说念住为初金刚喻定为后名转尽智
等方名为净宝云
前师无漏巳前名转无漏巳去名净后师至有烦恼
得来名转断烦恼得尽名净也。
言息是身一分摄者以六界成士夫风是一分故。
言
阙馀二缘者谓风道毛孔准正理论此说胎
生若卵生者羯剌蓝位入出息转则应澡动身微薄
故便应散坏頞部昙等三位身虽渐厚而无孔隙故
犹息不转。
言若身生第四定者前约身在此界入第
四定此约身在彼地前阙粗心及毛孔二缘此阙息
地及毛孔二缘故不同也正理云若生彼地身无毛
孔如何生彼能发语言非发语言要由毛孔但由倾
动亦能发声如机关声岂由毛孔。
言数息是有情数
者唯此在身内离身非出入息以非有情数故。
言非
执受者正理云以息阙减执受相故身中虽有有执
受风而此息风唯无执受。
言是等流性者准论文云
非所长养身增长时彼损减故非异熟生断巳后时
更相续故等流性故非一刹那非无为故不通实也。
言初禅息唯三地缘者于四禅中除第四定彼无息
故亦无缘下心也准此应定欲界息四地缘。
起下地
心非是缘息心者然此中说是意识不说三识能观
息故借下地识起上地威仪等但缘发业不缘上息
风也正理论云持息念成满相云何谓若观行者注
卷二十二 第 493a 页 X53-0493.png
想观息微细徐流谓总遍身如筒一穴息风连续也
如贯末尼不能动身不发身识齐此应说持息念成。
俱舍颂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