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卷十五

卷十五 第 458c 页

俱舍颂疏记 论本第十五
富春沙门 遁麟 述

离根本罪者如杀生正断命时是根本罪言加行者
如欲杀生从床而起至杀生所为杀生方便命未断
前是加行也后起者即命断后或煮或食赞述其美
根本之后是谓后起然今受戒并望此三罪处发心
也太法师取礼僧足等加行说重后起此释恐非以
发戒后方说重等如何后起为发戒处故取杀等加
行根本后起为胜以戒能防此三位故言二类者章
中约情非情为二类或于二中有二种一情非情二
性罪遮罪言有情及有情处者有情六界之总名所
卷十五 第 459a 页 X53-0459.png
依是即内蕴处界所止即是外器草木及财食等此
等皆是现在假聚非过未等又婆娑云别解脱戒唯
于现在有情数蕴处界得不于过未堕法数故(解云离散
故堕非法情数中此皆约少现在聚假立有情也)定前定后无此戒者以此
戒本是定俱定前定后是散心故无也正理云应知
但从根本业道以定中唯有根本业道故非从于前
后近分而得不在定位无此律仪故(解云定中意业唯有根本之也)

别解脱戒加行后起皆容有者如受大戒加行中即
勤策戒等根本可知后起者即第三羯磨之时后戒
也更有多释恐烦不叙尚不从彼加行后起况从遮
罪者举重况轻从性加行尚不发戒况遮罪也又别
解脱律仪教制遮故从遮罪处发得遮戒定道律仪
无教制遮故无遮戒由此不从遮罪处发从恒时者
正理云谓从过去现在未来蕴处界得如与此戒为
俱有心亦于彼处发(解云以心缘三世故戒与心为俱有故亦通三世也)论主
弹前第三第一句者以此二句皆言现在故彼弹之
第二第四非现在故所以不弹此即论主正婆娑文
旧云此中且据第一第三理实四句皆加处字第二
句应言从去来根本业道处第四句应言从去来加
行后起遮罪处也正理救云于业道处置业道等声
故前四句义亦无失由如是理亦通防护过现业道
等非唯防未来以业道等声说彼依处故若异此者
则应但说防护未来律仪但能防未来罪令不起故
非防过现巳灭巳生律仪于彼无妨用故。
卷十五 第 459b 页 X53-0459.png

有从一切支得者谓苾刍戒具足身三口四故理实
亦摄尼七支同故不说勤策等。

从四支者谓勤策近
事近住等虽五八十戒不同皆是身三语一四根本
业道名律仪支因不定者因有二相一谓无贪无嗔
无痴三因名因二谓上中下心若就无贪无嗔等约
人明戒则无一住律仪者不从三因发律仪者必俱
起故今颂中云因不定者是上中下因以此三心不
俱起故从一切支得不律仪者婆娑云如是说者律
仪难得故渐受渐得不律仪易得故顿得受言屠羊
者谓为活命要期尽寿恒欲害羊名为屠羊馀典刑
等亦要期尽寿恒起害意名典刑者又屠羊人于其
至亲虽非现羊然未来容有作羊理故亦发恶戒若
尔圣人未来不为羊如何观彼现在亦发戒(云云)
难正理救云谓彼正受不律仪时无正思惟懹调善
意乐我当不害一切有情有邪思惟凶勃意乐我当
普害一切有情事虽主羊恶心宽遍是故容有观未
来羊于现圣亲亦发恶戒非观来世圣乃至亲于现
羊身不发恶戒魁脍魁者师也脍切肉也主杀人者
置弶(上子耶反下渠亮反)尔雅云兔置谓之置郭璞云置遮取
兔也韵集云施羂于道上曰弶今田家施弶以取鸟
兽者其形似弓典刑者广雅云典主也刑者罪也易
曰刑法也井为刑法也春秋元命苞曰刑从刀从井
井以饮之人入井争水陷于泉以刀守之割其情欲
人有畏慎以全身命也故字从刀从井。
卷十五 第 459c 页 X53-0459.png

言由田者谓不简心之轻重但约施园林等即发无
表由受者谓自誓乃至施衣食等此由受者不简轻
重及未作业要期誓受即发无表。

言由意乐厌戒心者谓不乐为沙门修梵行等准律
文更有忻下舍谓乐居家乃至乐为外道弟子二对
有解之人者谓中国人对中国人边方人对边方人
各相领解方成舍戒若中边人互相对则不成舍陈
舍辞者准律但言我舍佛舍法等即成舍戒亦更不
见别有辞句也违受表者受持言持舍时言不持故
违也由命终者正理云谓众同分增上势力得律仪
故夜尽者正理云谓明相出时非犯一边一切律仪
皆遍舍者有两释一云边罪是非边罪之馀非犯馀
边罪令非边罪有断尸罗二云馀罪者是不犯之馀
非犯馀罪令不犯者有断尸罗疏举喻云如犯僧残
同名犯戒一则失戒一则不失戒理相违故波罗夷
(此云他胜)若准律疏释云夷名极恶有部云犯重不舍戒
言非苾刍谓非胜义苾刍者经部云此言凶勃凶勃
者何谓于世尊了义所说以别义释成不了义又与
多烦恼者为犯重因缘从此经部方引律文明四苾
刍又云大师此中立如是喻如多罗树若被断头不
能生长广大诸苾刍等犯重亦然从此有部方引经
说四沙门證正理救云岂断一多罗树头即馀不能
生长广大喻法非等言准陀者(此云稚小昔云纯陀是也)经部云
相似沙门名沙门者喻云如被烧材假鹦鹉㭰涸池
卷十五 第 460a 页 X53-0460.png
败种火轮死人正理有救繁不具引。

言舍少分殊胜善根者然四善根唯前三有命终舍
故言少分世第一法及增上忍无命终舍故定入圣
故又解唯取四善根顺决择分非馀四分定中顺决
择分也然今章中似同后解若异生命终舍者虽圣
亦舍燸等善根由易地舍非由命终若当地死还生
当地即便不舍故云异生明舍定戒由上三缘者此
论略故但三缘若准正理退分定更加离染总论舍
色界善法有四缘一由易地二由退失三由命终四
由离染若五事论说有二舍谓易地及退者略也无
色唯无律仪与色界异者若论四蕴舍与色界同所
以定道戒与别解脱戒舍不同者得缘异故舍亦不
同三缘舍无漏者练根时亦即得果以练根时舍钝
得利以异类故得果外别说练根成三缘不同正理。

二由得戒者准此论得别解脱戒及静虑合为一缘
若依婆娑开为二缘一得别解脱戒二得静虑戒馀
二缘同总论有四缘舍恶戒也此不言得无漏戒舍
者无容此人得无漏故诸得无漏戒必先得定戒尔
时巳舍恶律仪故故但言静虑戒时舍也此与舍别
解脱不同者别解脱无得恶戒舍谓受不律仪先舍
戒故不入作法舍中善法易舍不待恶戒生前时即
便舍故恶戒难舍至善戒生时方舍也虽或有时起
不作思乃至病终难愈者此解无作法舍必至戒生
时方舍也问所以善戒有断善根恶戒无断不善根
卷十五 第 460b 页 X53-0460.png
耶答断欲不善根时要有修惠加行道时有定共戒
与彼恶戒相违此时巳舍恶戒不至断不善根故无
断不善根舍善戒可知问住不律仪者受近住戒至
夜尽位舍律仪时为得不律仪为名处中者有说得
不律仪恶阿世耶非永舍故如停势铁赤灭青生有
馀师说若不更作无缘令彼得不律仪以不律仪依
表发故(正理取前师为正以恶意乐非永断故俱舍取后为正论皆言得戒时舍不律仪故也)

我从今时弃先所受者正理论云谓先誓受恒于其
时敬礼制多及赞叹等今作是念后更不为彼恶阿
世耶从兹便息由彼弃舍本意乐故或复别作势用
增强与先现行相违事业本意乐息无表便断婆娑
名意乐息杂心名希望止名异义同也。

净信烦恼所引无表者净信引善无表如期心百日
礼佛等今期限过无表便舍烦恼所引谓要期尔所
时杀打禽兽等今过期限故无表亦舍正理喻云如
所放箭及陶家轮三由作业意断者正理云谓虽不
舍根本受心然更不为所受作业唯除忘念而不作
者以此无表期加行生绝加行时无表便舍四由事
物断舍者正理云本由彼事引无表生彼事坏时无
表便断。

此论有二缘舍非色善准正理论更加离染彼云应
言少分亦离染舍如忧根等非色善法(等者等取恶作恶作与忧
根相应故)言一由断善根者然加行善加行时舍亦名断
善舍也。
卷十五 第 460c 页 X53-0460.png

除黄门等者等取二形也扇𢮎半择名二黄门者扇
𢮎(此云无根)设纵有根形毕竟无其势用并名扇𢮎。

半择
迦者(此云乐欲)乐他于巳为非法故或云染污由乐他人
于巳为过能染污他故准此二种名体各别杂集亦
同故彼第八云如扇𢮎迦及半择迦不堪亲近又准
经律五种黄门谓生揵等故有释云梵云半释迦(此云
黄门是五之总名也)扇𢮎半择迦(此云生黄门生便成故)梵云留拿半择
(此云揵黄门生后揵成故)梵云伊梨沙拿半择迦(此云妒黄门谓因妒方能男也)
梵云半择迦(此云变黄门谓生后反成)梵云博叉半择迦(此云半月黄门
谓半月能男半月不能也)又杂集云半择迦有五种或准此五种
皆名半择迦半择迦既是总名扇𢮎半择乃是其一
与此论乖如何会释有云若无男势复不乐他于巳
为过即名扇搋虽无男势若乐他人于巳为过名半
择迦杂集论据与他人而为过边五种总名半择迦
故瑜伽云是除去等若不被他于巳为过唯扇𢮎迦
若有被他于巳为过名半择迦准上会释此论据其
类别但标二名不妨馀文有其五种亦不相违律仪
亦在天者约有定道边非别解脱二形等人者取扇
𢮎等论云复以何缘知扇𢮎等非律仪依由经律中
有诚證故谓契经说佛告大名诸有在家白衣男子
男根成就归依佛法僧乃至名曰邬波素迦既言男
根成就故知简扇𢮎等毗奈耶中亦作是说汝应除
弃此色类人故知律仪彼类非有言烦恼增上及无
堪能者若尔何故无不律仪谓于恶戒心亦不定故
卷十五 第 461a 页 X53-0461.png
又若是处有善律仪则恶律仪于彼亦有由此二种
相翻立故(准此无善戒亦无恶戒也)扇𢮎等身如咸卤田者世间
现见诸咸卤田不能滋生嘉苗秽草(谓海际多有诸咸卤田嘉苗秽
草俱不能生嘉苗喻善戒秽草喻恶戒也)问律仪唯在人天两趣者何故
经说有卵生龙半月八日每从宫出来至人间求受
八支近住斋戒答此得妙行非得律仪是故律仪唯
人天有(言受八斋戒者谓劝进彼言理实得处中妙行也)于无想天唯得成
就者谓静虑戒随心而转无想无心故不现起有前
后得故成过未馀天皆通成就现行无色无静虑戒
者谓无色故现在无戒有漏系定故生上不成下过
未戒不同无漏如前巳辨。

梵王及无想唯是异生者
梵王僻见故无想天处是外道修圣人于彼如见深
坑不乐入故。

济众苦者谓人天果暂离苦涅槃果永离苦故言济
众苦。

不动等业者淮正理云异生于世俗因果相属愚故
造非福业于真实义愚故造福业及不动业若巳见
谛者不愚因果相属故不造非福业不愚真实义故
不造福不动业先异生时福及不动力渐次离染如
次得生欲色无色(圣人不造感生引异熟业亦造善不善不动满业)欲界有
天等业由别缘力转人等受者谓散地无定力任持
故可转易如或有业感外财官位内身形量颜色身
力及受乐等满业于天等四趣中此业应熟由别缘
力所引故于人天等四趣中此业便熟唯除地狱以
卷十五 第 461b 页 X53-0461.png
无可爱异熟果故又解亦摄地狱以非爱果通五趣
故。

言善至三顺乐者谓三禅巳下则有乐受故但至三
若第四禅巳上无其乐受唯有舍受故又杂心云问
下地何故无不苦不乐受耶答有说下地粗而彼受
细故下地不寂静而彼受寂静故应知亦感彼资粮
者准此总感五蕴然从强说故但受声说故正理云
此业非感唯受异熟如何总得顺受业名诸业为因
所感异熟皆似于受得受名故所以者何彼皆如受
为身损益及平等故如水火等于树枝等为损为益
为等义成由中定业招中异熟者谓彼定所招唯自
地果故故知唯能招非二受若异此者此中间定应
无异熟即违不善善有漏定是异熟因或应无业以
无苦果乐果然定中既有意思不可无业故知定有
顺非二业言顺乐受业色者谓是善业能感当生受
乐色果名顺乐受业色非谓指业为色馀心心所等
皆准此释。

于人天眼等五根色香味触者此以感人
天处乐果谓除声处以声非异熟故除也章中但约
人天不论恶趣今具辨之恶趣四处谓色香味触以
恶趣五根非乐果故故唯四处今详恶趣应除地狱
以地狱中无异熟乐故言苦受及相应异熟者即四
相等相应法并是异熟也顺不苦不乐于人天中有
四类谓命根同分得生住老无常恶趣二类异熟谓
得及生老住无常第二节云能感人天命根等四者
卷十五 第 461c 页 X53-0461.png
等取同分得四相也恶趣二类谓得及四相以命根
同分恶业招故非乐受果故除之顺苦受业色谓感
人天色香味触者以人天五根非苦果故除之色香
味触容是苦果故故言四处恶趣九处(谓眼等五根色等四境也)
言及相应异熟者谓馀想等准婆娑文总有三节疏
中但言广说中更有一节文者误也第三节应言顺
乐受业心心所此业能感乐受及相应异熟顺苦受
业心不想应行此业能感恶趣四类异熟谓命根同
分得四相人天二类异熟谓得及四相顺不苦不乐
受业色此业感人天九处(除声处也)恶趣四处(谓色香味触上来皆
是展转将三受对色心及不相应三类之法互历成三节之文也)意取第二节文为
證者以第二节文不苦不乐受是心心所体是舍受
详知下地有舍受也虽有顺舍受色心及不相应行
亦是不苦不乐然即体非舍受故非證也言利益乐
受者总有三释此初释也利益即资助义故约利益
以释顺义因益乐果故立顺名如顺浴散(谓豆面等散也)
顺浴故名顺浴散此亦应然次二释可知自性顺受
者如契经说受乐受时如实了知受于乐受乃至广
说解云谓受乐受巳如实了知我巳受乐实知时在
现在巳受乐受在过去今言现在者于过去说现在
声也顺乐受触乃至广说者谓略不言苦受及舍受
触故言广说所缘顺受者如经说眼见色巳唯受于
色不受色贪乃至广说言顺现受业乃至广说者谓
有顺生顺后不定受等即是受体现前不违者谓自
卷十五 第 462a 页 X53-0462.png
体若自违便不得现前故虽业与受乃至名为顺乐
受等者总结答也等取馀之二受。

谓此生造即此生受者如经言此人现在得白癞病
等及馀现身受善恶业果等第三生后受者谓第四
生第五生巳去皆是顺后受摄随初熟位名顺现等
者谓经部义释伏难词顺现既亦受生后如何但名
顺现不名顺生顺后耶故释云随初熟位名顺现等
以顺现果在初熟故从初得名顺生亦尔彼意云勿
强力业异熟果少故顺现业要感生后毗婆娑师不
许此义以或有果近非胜或有相违譬如外种经三
半月葵便结实要经六月麦方结实言不定受异熟
者业果不定或于三世时不定者谓不定于现在及
第二生第三生等受故即时不定虽果及时皆容不
定今此总名不定业故并前成四业言以时离异熟
无别性者时无别体依法而立故无别性顺现等三
不定第一句是者谓第一句三世时定果不定也第
四不定中定者谓是第四类时不定而业果定故名
不定中定不定中不定者即于时不定果又不定故
名不定中不定不定中不定者即是第四句二俱不
定是此等皆于顺现顺生顺后及顺不定业各分出
定不定故成八种寻上可知准婆娑譬喻师说一切
业皆可转故乃至无间业亦可转若受者定于现法
非馀故名顺现法受业顺生顺后所说亦尔阿毗达
磨论师说者诸顺现法受业决定于顺现受故名顺
卷十五 第 462b 页 X53-0462.png
现受顺生顺后所说亦尔。

但于时中说定不定者谓顺现等三是时定不定业
一是时不定也不更对果中明定不定故但四业又
正理破八业云如必无有异熟不定时分定业非离
异熟别有时体如何定非异熟耶地狱善业除顺现
受者容有造善业出向人天等中受果报故有生后
受于地狱中无爱果故故无现受设令地藏菩萨变
成华池此亦暂时故不论也容造馀三者虽不退性
第二生不来生此然是异生未得永离后还下生故
有顺后若造现业现身即受故亦无妨其不定业或
此生受或后生受或全不受故馀三业皆容造也圣
人造馀二者以圣人不退性无下生理伹遮生后二
业现身既在此故容受现果其不定业或现身受或
都不受故亦容造而亦不造欲界有顶生后二业者
谓离欲圣人是不还果退不造欲界生后二业有顶
退圣果是罗汉果退不造有顶二业退果不命终者
譬如壮士虽蹶不仆必于当生还證本果惭愧增故
如后当辨。

胎内五位者一羯罗蓝二頞部昙三闭尸四键南五
钵罗奢祛胎外五位者一婴孩二童子三少年四盛
年五老年并中有位总有十一位皆顺现受摄者此
约定业若不定业亦容馀身受故正理云若十一种
不定业或此身十一位受或馀身十一位受类同分
一者正理云谓人等类非趣非生以约趣生中有生
卷十五 第 462c 页 X53-0462.png
有同分异故(解云但约人畜类同名同不约四生同名同以中有唯化生故又中有非趣摄
故不可言趣同也)问何故中有唯造顺现不造馀业答一解
亦能造馀此中伹欲明十一种业是顺现受故不说
馀也二解中有之中唯求此生有身不求馀身故唯
造顺现法业不造生后(此约定业说之耳)又色界中有既有
善心故知亦造顺现受业然无诸位略而不论言不
说有顺中有业者前明四五业等但言顺现生等不
言有顺中有业故此释云不说等。

或慈定者四无量中慈无量也此上四因皆定业摄
除此巳外馀皆非定业也。

有黄门救脱于牛者西域记云屈支国者昔此国先
王崇敬三宝将欲游方观礼圣迹乃命母弟摄知留
事其弟受命窃自割势防未萌也封之金函持以上
王王曰斯何谓也对曰回驾之日乃可开发即付执
事随军掌护王之还也果有搆过者曰王命监国淫
乱中宫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
函王函发而观之乃断势也曰斯何异物欲何发明
对曰王昔游方命知留事惧有谗过割势自明今果
有徵愿垂照览王深惊异情觉弥隆出入后庭无所
禁碍王弟于后行遇一夫拥五百牛将欲事刑腐见
而忆念引类增怀我今形亏岂非宿业即以财宝赎
此群牛以慈善力男根渐具以形具故遂不入宫王
怪而问之乃陈始末及离染位所修善业者谓未离
染时善恶俱造离染之后唯修善业不造恶业也若
卷十五 第 463a 页 X53-0463.png
于此地乃至必无永离染义者若有此业由业力故
必定无有永离染义若暂离染于理无违后退容还
生于此地然非果位不能生故。

佛非声闻僧者以佛自然觉故非声闻僧也正理云
契经言汝等若能以少施物如法供养佛上首僧则
于僧田获得周遍清净施福此上五种名功德田者
谓从灭定巳下有五种定正理云从如是五种初出
位中乘前所修胜功德势分心犹反[(厂@((既-旡)-日+口))*页]专念不舍诸
根寂静特异于常世出世间定不定福无能胜伏映
夺彼者故说此五名功德田又论云若从馀定馀果
出时由前所修定非殊胜修所断惑未毕竟尽故彼
相续非胜福田言若行损益其业即受者若损得非
爱即受果益得可爱即受果。

从中定乃至有顶唯心受者以五识定与寻伺相应
故中间地无寻上诸地无寻伺故无五识也。

坑阱者古文阱阱二形同(才性反)说文大陷也苍颉阱
谓堀地为坑张禽兽也。

由此当来感别异熟者谓由
恶业故当来感不平等异熟身心依此异熟故令心
狂伤害支节能令心狂者如人为虎狼之所伤害遂
令心狂大种乖违者谓由身内风势淡界互相违及
大种乖违故致心狂婆私吒等者婆娑一百二十六
云如契经说婆私瑟搋婆罗门女丧六子故心发狂
乱露形驰走见世尊巳还得本心问前言心受非不
善业果今说心狂是异熟果岂不相违答不说心即
卷十五 第 463b 页 X53-0463.png
是异熟谓由前咒药等六种恶因感不平等大种令
心狂乱即异熟果故不相违五趣皆容有狂者论云
谓欲天心尚有狂者况人恶趣得离心狂地狱恒狂
者谓诸地狱恒为种种异类苦具伤害末摩猛利难
忍苦受所逼尚不自识况了是非故地狱中怨心伤
叹猖狂驰叫世传有文无异熟生由得圣者若有异
熟心即不得圣今既得圣明非异熟无异熟生者谓
若有定业必应先受后方得圣若非定业由得圣故
能令无果故章略言由得圣故不活畏与死畏何别
解云不活恐乏资生不能存活死畏谓能见他变坏
怖死故不同评家云二乘人有小怖但无大怖。

依谄生三业名曲者论云谄曲类故类谓相似如眼
目之异名正理亦云实曲是见故契经言实曲者何
谓诸恶见谄是彼类故得谄名从此所生身语意曲
为因故果受因名是故世尊说彼为曲依嗔生三业
名秽者论云嗔秽类故又正理云嗔名秽者谓嗔现
前如热铁丸随所投处便能烧害自他身心诸烦恼
中为过最重故薄伽梵重立秽名是诸秽中之极秽
故从嗔所生身语意业秽为因故果受因名是故世
尊说彼为秽依贪生业名浊者论云贪浊类故又正
理云贪名浊者谓贪现前染著所缘是染性故从彼
生等准前应释。

俱舍颂疏记
卷十五 第 463c 页 X53-046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