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颂疏记-唐-遁麟卷七

卷七 第 429c 页

俱舍颂疏记 论本第七
富春沙门 遁麟 述

解四缘义且为三门一释名辨相二明因缘相摄三
明因缘同异初门随疏释便今但明馀二门言相摄
者婆沙问云为因摄缘为缘摄因答互相摄谓前五
因是因缘性能作因是馀三缘性有说缘摄因非因
摄缘谓五因是因缘能作为增上等无间及所缘缘
非因所摄二说无评家旧云增上缘似能作因因缘
似五因等无间所缘缘不似因故故因不摄新云前
说为善以有力无力俱有能作故言同异者显宗云
六因四缘体虽无别而义有异且等无间及所缘缘
非因摄故知馀二义亦有殊彼总辨云因谓能生缘
能长养犹如生养二母差别又因能生缘能辨又近
名因远名缘如珠如日如斯等类差别众多是故因
缘别立名相此意总显因亲缘疏故因中亲五疏一
缘中疏三亲一若依新云因之与缘更无亲疏以言
卷七 第 430a 页 X53-0430.png
因缘五因性增上即能作故又能作因是不障增上
缘亦是不障一种不障岂有亲疏然显宗言因亲缘
疏者谓因即亲多疏少缘中疏多亲少故也有通云
因之不障不障果生缘之不障不障果长故知因缘
义必差别次依章释言说有四种缘者谓前六因无
经说故所以言许今之四缘有经说故所以言说故
即四含经说也言性者显四缘种不同也因缘者婆
沙云因缘如种子法等无间缘者如开避法所缘缘
如任杖法增上缘者如不障碍法于自类中无非等
义者谓外难言色法少多不定不名为等心亦三性
及有寻伺等何名为等答于自类中无非等义非约
善恶异性名为等也于六因中除能作者准婆沙能
作因中四大造色法谓生等五因亦因缘性故彼问
云大种与所造色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谓生等五因
是因缘增上谓但不障是增上缘有说生等五因是
增上缘摄与此论同除阿罗汉最后心者此心虽是
巳生以无后生续故非缘也准五事论六识展转皆
得为等无间缘于眼识后随皆容起色法非等无间
缘者婆沙云心及心所所依所缘行相有碍由斯故
等无间缘色不相应无如是事故不立也(解云心所依所缘〔行〕
等者定无二识故名有碍也)又约开避及牵生义立为此缘诸极
微等虽前避后而非此缘阙牵生故命根亦无间相
续而生由此命根非无间灭命力所引要是并先位
所作行业力所引生此欲色二界二无表者问何不
卷七 第 430b 页 X53-0430.png
言生欲色无漏三无表耶答以定道二戒必不并生
故无欲界之后起三无表言第二长养色生者如身
中五根长养各别生又更入定引得上界长养色也
旧云此约同时色非等故不立法救大德约前后为
不等诺瞿陀树者摄云似此方柳非正翻柳古译云
柳者谬也应法师言此云无节树一云纵广树也昔
云尼俱陀或尼俱律尼俱类尼抱虑陀等皆一也论
云不相应行且如诸色杂乱现前故非等无间缘三
界不系可俱现前故又何缘未来无此缘耶答以未
来法杂乱而住无前后故所缘缘者正理云所缘缘
性应说是何谓心心所缘即一切法离心心所所缘
境外决定更无馀法可得谓一切法是心心所生所
攀附故曰所缘即此所缘是心心所发生缘故名所
缘缘准此除心心所馀生法皆未攀附所缘境生故
无所缘缘增上缘体广者正理云增上缘性即能作
因此因义细无边际故摄一切法解云对馀三缘义
此缘最多所作寔繁故名增上论云颇有法于法全
非四缘不曰光云无有是常不从缘生有谓自性于
自性于他性亦有谓有为于无为无为于无为(解云此有
三类一自性望自性二有为望无为三无为望无为皆无)。

二因于正灭位兴作用者此谓果居现在因与力用
也。

言作用者准正理论言与果但是功能此名作用
者即说功能为作用。

言此灭居现在者宗计灭相居
现故旧云住异虽亦同时灭相义当在后故偏言灭
卷七 第 430c 页 X53-0430.png
由此二因令俱生果有作用故趣所缘境及一果等
又正理云如是二因虽俱一时取与果而今但约与
果功能所缘缘能缘灭位方兴作用者谓心心所至
现在时其所缘境方兴力用令能缘取境也增上不
说一义如章或复于中有无果故所以不说。

心心所由四缘者问所缘缘等果至灭时方兴作用
如何可说由四缘生婆沙云此言生者起未巳灭总
名生故正理云虽法灭位作用方成而法生时非无
功力离此彼法必不生故以心心所必依所缘及詑
二因方得生故(准正理意虽能缘至现在境方名作用于正生时亦有引生之力婆沙意
不同也)又问从二定生诸心心所望入定心中间远隔
如何为彼等无间耶答中间不隔心心所法不攀附
境起故故名无间二定非能缘故除所缘缘者谓二
定非心心所法不攀附境起故除此缘问此不说无
想果三缘生耶正理是心心所等无间故亦应说为
心等无间但非心等加行引生故于此中癈而不说
如是二定心等引生碍心等起者谓从心等引生故
是心之等无间能碍心等心不生故望心不得为缘
也故正理云由心心等力所引生故非如心心所生
必系属前灭心故非如色法可与馀心俱时转故非
如得等可有杂乱俱现前故非如生等是馀伴故然
心方便加行引生故可说为心等无间与心等起定
相违害故非心等等无间缘咄(都杌反)字林相谓也依
彼颂言诚为善说者谓依外道之颂诚我善说也此
卷七 第 431a 页 X53-0431.png
是论主调弄外道故为此言然此颂意自在天教化
众生种种变现应以险利等度者即现此险利等身
而度脱之能为险利恶之事名险割截众生名利烧
众生故名能烧现可畏身名可畏自在天一千名今
现行世唯有六十此但一号又论云若执初起自在
为因馀复续生待馀因者则初所起不待馀因应无
始成犹如自在我胜性等如自在天应广徵遣者类
破馀也故无一法唯一因生者总结也又论云奇哉
世间不修胜慧如愚禽兽良足可悲彼彼生中别别
造业自受异熟及士用果而妄计有自在等因耶。

大种所造自他相望互为因缘者自谓大种等自相
望他谓大种所造互相望大为大二因者如水望火
等若水自望水但有一因谓唯同类以水望水非俱
有因故馀类亦尔此之五因能作因摄者谓能作因
分出五名若合之但是能作少分所以非馀因者大
种所造非同一果故非性定同故容别世造故容别
成就故所以非俱有因非心心所故非相应因非染
污故非遍行因无记性故非异熟因俱时起故非同
类因设后起者非同类故故非同类言生因者正理
云从彼起故如母生子立因者正理云能任持故如
地持物持因者如彼力持令不断故如食持命养因
者能增长命故犹如树根水所沃润欲知五因力用
不同应观五喻(准此生等五及俱有等五总十因为因缘)为大唯一因者
问前言无一因法今何复言一因耶答此且约所造
卷七 第 431b 页 X53-0431.png
望大种唯有一因非谓大种起但因由一因故不相
违又此一因约因缘中五因为论未言能作因。

十二心相生且于其中略列有五一自界心二异界
心三续生心四防定心五无漏心约此五心望三界
别以辨相生寻疏可见自界四心相生并约前后互
相引起随其所应理皆无妨所依远者正理云谓于
此等至入出位中等无间缘为所依体无容有故旧
云若据命终受生欲界心亦得与无色界为依今不
约此说恶戒等法者等取馀有漏法二对治者厌坏
对治谓加行道缘恶戒等法深生厌故断对治者谓
无间道断烦恼故此二对治依未至不依无色故言
远也旧云无色望欲无断厌对治得有持对治谓能
持彼得令不失故亦有远分对治远防彼惑令不起
故入定者作如是愿者谓身在下界入上界定恐为
惑逼起此愿也十二心中除学无学者谓初出无漏
必是善心故此二心不能生染言欲界无学者染不
往彼界者谓未离欲染必不往上生也色善生十一
者初从定出生欲善心命终下生欲界生欲二染入
无色定生无色善往彼受生生无色染入无漏定生
学无学馀可思知从九生者从欲散心入色界定是
从欲善心生变化事讫却归净定即无覆生无色定
出谓无色心生无漏定出即学无学生馀可知除欲
二染及学无学者下染不能生上染故初生无漏心
必净故故除此二无色善心除欲界二善及无覆者
卷七 第 431c 页 X53-0431.png
谓从彼定出不生欲界善心以极远故许生欲染者
约续生说又不依无色发通故不生欲色无覆无记
心馀可知并学无学者谓并从无漏定出起彼善也
无色有覆生色界善染二心者防定生善受生是染
生欲唯受生故但生二染不生善也即此亦从七无
间起谓除欲色染者不离下染不生上故故除可知
无覆生下染者约续生说色无不善伹生一染欲界
有不善故生二染谓三界善及与学心者释学四也
非三界染互相违故非诸无覆不明利故但唯四心
更加无学者谓金刚喻定證尽智时即是学心生无
学也无学心自相生者谓从前念引生后念也无有
无学却生学心故无学心但能生四设从无学退皈
学果谓有漏心起烦恼退亦无学心生学心也。

二十心门无色唯一者正理云无色界无行等事故
无威仪路无摄受支三摩地故亦无通果故唯一异
熟心也威仪路者谓威仪事为心所缘名之为路新
云威仪多依行路而起名威仪路一起威仪心唯意
识者谓正起此心不在五识故二缘威仪路心通四
识者以缘色香等四境为威仪事故故通四识声非
威仪事故除耳识。

三似威仪心者谓从缘外六境也
既非四心故通六识。

以语起时不离五境者谓语是
声必具色香味触故具五境也此谓言音屈曲差别
是工巧性心所缘故名之为处者新云工巧多依壁
等处起故名为处今详此释不应通语工巧二缘工
卷七 第 432a 页 X53-0432.png
巧心通五识者此有语工巧故通五识与威仪不同
变化心化四境者但可以作四尘笼五根上不可变
五根故唯四境工巧处等者等取通果也谓化人发
语故通缘声如是三心唯是意识者谓威仪工巧正
起之时唯是意识非五识也若通果化心相生亦唯
意识旧云夫通果心有二一五识通果天眼耳通二
意识通果即变化心及发业通果心此中且据第二
通果心故言唯是意识若据二通亦在五识故婆沙
云若通果心加行唯是定心意识不通五识故论不
说馀师云缘十二处境者即六根六境为十二也准
论广辨二十心相生此略不论。

得心多少者此意明十二心内于何心中得几心也
此言得者谓先不成今时创得名得非谓先相续有
名得又言得六等者亦是始终容得此六非谓一时
顿得也先明染心得六者然此染心总有三类一疑
续善二从上界退生下界三起惑退此三皆是染污
心也受生心中至兼色一染者谓先在无色下染总
离今下生欲界亦成色染也欲界染心不得上二界
善者以欲染心无得上界善理故阿罗汉退得学心
者谓先證无学学心巳失令起惑退故更得也然此
学心虽不现起有法前得自染心中故名为得无色
染心但有惑退无界退还者以彼更无上界可退还
也初證入正性离生者即初入见道苦法忍位得学
心也由圣道离欲界染者以明学心故还言圣道简
卷七 第 432b 页 X53-0432.png
世道也入根本得二通果者谓通果非近分地故要
离染得根本时方能得也上来所明十二心内总有
六心得谓染心中欲界不善及有覆上二界各一染
成四并色界善及与学心故成六也有六心唯自得
谓三界无覆欲无色二善及无学心此之六心唯皆
自得颂言馀皆自可得者即此六心也杂心各除二
者且无色染心总三度得除却二心及学心亦三度
得又除二心总除四心兼前除一故总除五但有九
心一欲善心二欲不善心三欲有覆四色界有覆五
无色有覆六学心七欲无覆八色善心九色无覆心
杂心据单得唯得六心者论主斥云于善心中应言
得七谓由正见续生善根时欲界善心起位名得(六心
同前加此名也)正理通云如经主难应定得七然学无学同
无漏故总说一心言六无失(准正理救六心与此章中所列六心不同彼合
无学心以无欲善心也)。

俱舍颂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