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法宗原-唐-普光卷一

卷一 第 106a 页
No. 837
法宗原
大乘 光法师 撰

依说一切有部诸法宗原略有五种一色法二心法
三心所有法四心不相应行法五无为法。

第一色法略有十一种谓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
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无表也。

第二心法略有一种所谓心王。

第三心所有法略有四十六种谓大地法十大善地
法十大烦恼地法六大不善地法二小烦恼地法十
不定有八大地法十者一受二想三思四触五欲六
惠七念八作意九胜解十三摩地大善地法十者一
信二不放逸三轻安四舍五惭六愧七无贪八无嗔
九不害十勤大烦恼地法六者一无明二放逸三懈
怠四不信五惛沈六掉举大不善地法二者一无惭
二无愧小烦恼地法十者一忿二覆三悭四嫉五恼
六害七恨八謟九诳十憍不定有八者一寻二伺三
睡眠四恶作五贪六瞋七慢八疑。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十四一得二非得三同分
卷一 第 106b 页 X53-0106.png
四无想异熟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命根八生九住
十异十一灭十二名十三句十四文。

第五无为法略有三种一虚空二择灭三非择灭以
上总有七十五法为诸法体应善思之。

就中有二一略标释二诸门分别。

略标释者。

第一色法十一可变碍故变碍生故名色眼谓内处
眼识所依能见色境四大种所造净色为体有色无
见有对乃至身根广说亦尔色谓外处是眼所见四
大种所造有色有见有对色有二十种谓一青二黄
三赤四白五长六短七方八圆九高十下十一正十
二不正十三云十四烟十五尘十六雾十七影十八
光十九明二十闇声谓外处是耳所闻四大种所造
有色无见有对声有八种一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情
名可意声如语出好声二有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
不可意声如语出恶声三有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
名可意声如拍手好声四有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
名不可意声如拍手恶声五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
名可意声如化语好声六无执受大种为因有情名
不可意声如化语恶声七无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
名可意声如外好声八无执受大种为因非有情名
不可意声如外恶声香谓外处鼻所嗅四大种所造
有色无见有对此有四种谓一好香二恶香三等香
四不等香或说三香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味谓
卷一 第 106c 页 X53-0106.png
外处是舌所尝四大种所造有色无见有对此有六
种谓一甘二酢三咸四辛五苦六淡触谓外处是身
所触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有色无见有对触有
十一种谓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滑六涩七轻八重
九冷十饥十一渴言无表者无表虽以色业为性如
有表业而非表示内心善恶令佗了知故名无表就
中有二一善二不善善中复二一从表生二随心转
表生复二一者处中二者别解脱随心亦二一者定
俱谓有漏戒二者道俱谓无漏戒于不善中复有二
种一者处中戒二者恶戒。

第二心法者或名为意或名为识集起故名心即七
心界思量故名意即是意处了别故名识即是识蕴
第三心所法四十六者是心所有名心所法就中大
有地法十者地者谓行处若此是彼所行处即说此
为彼法地大地法地故名为大地此中若法大地所
有名大地法两重依主准下应知谓此十法遍一切
心心所受谓领纳苦乐俱非想谓于境取差别想思
谓能令心有造作触谓根境识和合生能有触对欲
谓希求所作事业慧谓于法能有简择念谓于缘明
记不忘作意谓能令心惊觉胜解谓能于境印可三
摩地谓心一境性。

大善地法十者地如前释大善地
名大善地法此中若法大善地所有名大善地法谓
此十法唯遍善心信者谓能令心澄净或于谛等忍
许名信不放逸者修诸善法轻安者谓心堪忍性舍
卷一 第 107a 页 X53-0107.png
者心平等性无惊觉性惭者于所造罪自观有耻愧
者于所造罪观佗有耻无贪者谓于境不著无嗔者
谓于境不恚言不害者谓无损恼勤者谓令心勇悍
为性若依正理及入阿毗达磨及婆沙评家于大善
地法中更说欣厌厌谓厌背如缘苦集欣谓欣向如
缘灭道以非并起故俱舍不说大烦恼地法六者地
如前释大烦恼法地名大烦恼地法此中若法大烦
恼地所有名大烦恼地法谓此六法恒唯遍染心无
明者谓愚痴为性放逸者谓不修善法是修诸善所
对治法懈怠者谓心不勇悍是前所说勤所对治法
不信者谓心不澄净是前所说信所对治法惛沈者
谓令心惛重掉举者谓令心不静大不善地法二者
地如前释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法大不
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谓此二法唯遍不善心无
惭者谓于所造罪自观无耻无愧者谓于所造罪观
他无耻小烦恼地法十者地如前释小烦恼法地名
小烦恼地此中若法小烦恼地所有名小烦恼地法
谓此十法唯修所断意痴相应各别现行忿者除嗔
及害于情非情令心愤发覆者隐藏自罪悭谓财法
所施相违令心悭著嫉谓于佗诸兴盛事令心不喜
恼谓坚执诸有罪事由此不取如理谏诲害谓于佗
能为逼迫由此能行打骂等事恨谓于忿所缘事中
数数寻思结怨不舍謟谓心曲由此不能如实自显
或矫非拨或设方便令解不明诳谓惑佗憍谓染著
卷一 第 107b 页 X53-0107.png
自法为先令心放逸无所顾性若依正理及法蕴足
论小惑中更有多种随其所应皆忿等摄或论意各
别不定八者不定入五地名为不定或名不定地法
不定地法如前释不定所依名不定地不定地所有
名不定地法寻谓寻求心之鹿性伺谓伺察心之细
性睡眠令心昧略为性无有功力执持于身恶作者
谓缘于恶作事心追悔性贪谓贪爱嗔谓嗔恚慢谓
对佗心自举性疑谓于谛犹预为性若依婆沙评家
于不定地法中更说有怖唯在欲界上界无怖于厌
说怖有说在烦恼品有说怖通染污无覆无记上来
所明心所有法四十六种且依俱舍一相以论也。

问心所有法中何故有相对翻有不相对翻者答评
诸经论心所有法多少不定若总搜括相对废立便
成杂乱且依俱舍显相废立总有四十六种名如前
说于四十六中如大地法十寻伺睡眠恶作以通三
性或通三性故此十四不别翻名馀三十二中总有
二类一净品有十谓大善地法十二染品有二十二
谓大烦恼地法六大不善地法二小烦恼地法十及
贪嗔慢疑若于染中通五断遍六识者即正翻入净
中若不通五断不遍六识者伹可傍翻非正翻也言
正翻者总有十法谓大烦恼地法六大不善地法二
及与贪嗔大烦恼地法六中翻痴为无痴无痴即是
大地法中惠故于善中不立无痴翻放逸为不放逸
翻懈怠为精进翻不信为信翻惛沈为轻安翻掉举
卷一 第 107c 页 X53-0107.png
为舍不善地法二中翻无惭无惭翻无愧为愧于不
定中翻贪为无贪翻嗔为无嗔于小惑中害虽不通
五断非遍六识而别翻者以过重故恼乱菩萨障趣
菩提菩萨将證无上菩提仍起欲恚害寻由此过重
所以别翻馀小惑九及与慢疑二义不定但可傍翻
非正翻也谓馀小惑九及疑非通五断非遍六识慢
虽通五断而不遍六识故不翻也此十一种但可傍
翻者就中有二一约等流门翻二约行相相似门翻
言约等流门翻者谓是本惑等流果故忿恨嫉三是
嗔等流翻入无嗔恼是见取等流翻见取为正见正
见即是大地法中慧数所以善中不别立也覆惑是
贪等流翻入无贪或是痴等流翻入无痴无痴即是
慧数故于善中不别立也悭诳憍三是贪等流翻入
无贪謟是诸见等流翻见为正见正见还是慧数故
善不立约等流门伹翻得九慢疑本惑非是等流故
此二种不别翻也害虽是嗔等流过重别翻如前巳
释言约行相相似翻者如忿恨嫉恼与嗔行相相似
翻入无嗔覆若贪等流与贪行相相似翻入无贪若
是痴等流与痴行相相似翻入无痴无痴即慧数摄
也悭诳二种与贪行相相似翻入无贪謟谓謟曲曲
翻为正直正直是舍故品类足释舍者身正直心正
直憍之与慢憍自傲逸慢凌蔑佗不敬师长若不憍
慢心便恭敬敬即是惭翻入惭中疑谓犹预不决行
相若能正决即是其慧翻入慧中害虽似嗔过重别
卷一 第 108a 页 X53-0108.png
翻如前巳释。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十四者不与心相应名心不相
应简诸心所行谓行蕴简色无为简色受相无为得
谓得彼有情数法择灭非择灭非得谓非得彼有情
数法择灭非择灭同分者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有体
类等名同分是别义虽体类等然有多体或身形等
同名同分是因义是彼同因同之分故名为同分无
想异熟者由彼有情于五百劫中间长时想不起故
名为无想无想即异熟名无想异熟无想定者定无
想故或无想者定名无相定随灭尔所心心所法即
有尔所物现前为此定体灭尽定者灭心心所法尽
名灭尽定随灭尔所心心所法即有尔所物现前为
此定体命根者命谓寿命增上名根生住异灭者于
有为法能起名生能安名住能衰名异能坏名灭此
四即是诸有为法之标相也名者谓天人等名表召
诸法句者诠义究竟诸行无常等句文者哀阿等文
名句所依能显为义近显名句远显于义。

第五无为法三者无因缘为作故名无为虚空以无
碍为性由无碍故容受一切色等有为择灭者择谓
简择灭谓涅槃由择得灭故名择灭随有漏法有尔
所量择灭亦尔非择灭者非由择力而得此灭但由
阙缘名非择灭随有为法有尔所量非择灭亦尔约
得虽在未来论体实通三世。

第二诸门分别者就中有二一蕴处界摄二诸门分
卷一 第 108b 页 X53-0108.png
别蕴处界摄者蕴谓五蕴处谓十二处界谓十八界
五蕴者谓色受想行识诸有为法和合聚义是蕴义
也色蕴摄十一种色受想二蕴摄大地法中受想二
法行蕴摄五十八法谓四十六心所有法中除受想
二馀四十四法及十四不相应识蕴摄心王于五法
中前四有为后一无为有为聚集故皆蕴摄无为非
聚集故蕴不摄十二处者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
味触法生长门义是处义是能生长心心所法处故
名为处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处如其次第色十
一中前十种色意处即是第二心王法处即摄色中
无表四十六心所十四不相应行及三无为六十四
法十八界者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法种族义是界义于一身
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眼耳鼻舌身色声
香味触界如其次第色十一中前十种色意界及六
识界即是心王法界如法处说。

第二诸门分别者略以百门分别七十五法二门分
别略有十七种色非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
漏有为无为相应不相应有上无上四大所造非四
大所造谛非谛有执受无执受有所缘无所缘异熟
非异熟见非见积集非积集能斫所斫非能斫非所
斫根非根有异熟无异熟。

色非色者可变碍故名
色与此相违名为非色七十五法中色十一是色五
根五境可变碍故无表变碍生故馀六十四非色。
卷一 第 108c 页 X53-0108.png

有见无见者有彼眼见故名有见非有眼见名为无
见七十五法中色名有见馀七十四法名无见虽慧
亦名为见此中且约眼说。

有对无对者有障碍故
名为有对与此相违名无对七十五法中五根五境
名有对极微成故馀六十五法名无对非极微成故。

有漏无漏者漏谓漏泄即诸烦恼漏随增故名为
有漏与此相违名为无漏色十一中无表色通二种
若定共戒及散无表是有漏若道共戒是无漏馀十
种唯有漏心王通二种四十六心所中大地法十大
善地法十寻伺此二十二通二种馀二十四唯有漏
十四不相应中得四相通二种馀九种唯有漏三无
为唯无漏有诤无诤等准此应知。

有为无为者有
缘作名有为与此相违名无为七十五法中前七十
二是有为后三种是无为。

相应不相应者时依行
缘事此五平等名曰相应同一刹那时同一所依根
同一行相同一所缘同一体事故名曰相应与此相
违名不相应七十五法中心心所法四十七种是相
应馀二十八是不相应。

有上无上者有涅槃上故
名有上与此相违名无上七十五法中七十四名有
上择灭名无上。

四大种所造非四大种所造者体
宽广故名大能生名种从四大生故名所造与此相
违名非四大种所造七十五法中眼等五根色声香
味无表唯是所造触通二种地水火风是大种七所
造触是所造馀六十四非大种所造。

谛非谛者谛
卷一 第 109a 页 X53-0109.png
谓谛实即苦集灭道与此相违名为非谛七十三是
谛虚空非择灭非谛是无为故非苦集道摄是无记
故非灭谛摄。

有执受无执受者心心所法共所执
持摄为依处名有执受与此相违名无执受七十五
法中九通二种眼等五根住现在世名有执受过去
未来名无执受色香味触住现在世不离五根名有
执受若住现在非不离根过去未来名无执受馀六
十六唯无执受。

有所缘无所缘者心心所法是能
缘一切法是所缘有彼所缘名有所缘与此相违名
无所缘七十五法中心心所法四十七种是有所缘
馀二十八名无所缘。

异熟非异熟者体是无记从
异熟因生异类而熟故名异熟与此相违名非异熟
色十一中五根色香味触通二种声及无表非异熟
心王通二种四十六心所法中大地法十寻伺睡眠
此十三法皆通二种馀三十三非异熟不相应中得
同分四相通二种无相异熟命根唯异熟非得二定
名句文非异熟三无为非异熟。

见非见者观照推
度随应名见与此相违名为非见七十五法中慧通
二种若是世俗正见等是见若是尽无生智等非见
眼唯是见馀七十三唯是非见。

积集非积集者极
微名为积集与此相违名非积集七十五法中五根
五境名为积集极微成故馀六十五皆非积集非极
微成故。

能斫所斫非能斫非所斫者能研斧等所
斫薪等七十五法中色香味触通能所斫以成斧等
卷一 第 109b 页 X53-0109.png
及薪等故馀七十一非能所斫能称所称非能称所
称能烧所烧非能烧所烧应知亦尔。

根非根者增
上名根与此相违名为非根根谓二十二根眼根耳
根鼻根舌眼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
根忧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
巳知根具知根七十五法中眼耳鼻舌身心王念定
慧受信勤命此十三是根馀六十二非根应知男女
二根即是身根一分乐苦喜忧舍五即是受摄后三
即是信进念定慧喜乐舍心九法为体。

有异熟无
异熟者不善善有漏异熟无记无漏无异熟色十一
中色声无表通二种心王亦通二种四十六心所中
大不善地法二小烦恼地法中忿覆悭嫉恼害恨不
定中恶作嗔此十一唯有异熟馀三十五通二种十
四不相应中得四相通二种二定有异熟馀七种无
异熟三无为无异熟。

三门分别略有二十种三性三界三断三学有寻有
伺等三地三业三宝三藏戒等三学三戒有寻有伺
等三定净等三定三牟尼三清净三恶行三妙行三
明三示导三种三摩地三解脱门。

三性者一善二
不善三无记善有七种一生得二闻三思四修五学
六无学七胜义七中前四有漏后三无漏就有漏中
前一生得后三加行就无漏中前二有为后一无为
不善唯一无记有二一有覆二无覆就无覆中有六
一异熟二威仪三工巧四通果五自性前四无记所
卷一 第 109c 页 X53-0109.png
不摄者皆名自性六胜义六中前五有为后一无为
并前有覆总有七种善有七不善唯一无记有七总
有十五总括诸论所说尽以此十五分别七十五法
色十一中色声通三性善身语业是善恶身语业是
不善无记身语业及非业者是无记身业及非业色
是色语业及非业声是声善中通生得闻思以皆能
发身语业故无记中通有覆无覆有覆者谓初定修
断有覆无记发身语业是有覆就无覆中色通异熟
威仪工巧通果自性声通威仪工巧通果自性如生
二定巳上泛尔语时起初定威仪心发故声通威仪
五根香味触唯是无覆就中五根通异熟自性若说
异熟因生者是异熟若是长养者是自性香味触三
通异熟威仪工巧通果自性若是长养香味触三及
外香味触三是自性无记以非异熟威仪工巧通果
摄故无表通善不善非无记无记心劣故不发无表
于善中通生得闻思修学无学生得闻思所发是散
无表修所发是定俱无表学无学所发是道俱无表
不善者唯散无表心王于十五中除胜义善自性无
记胜义无记通馀十二义准可知四十六心所法中
大地法十寻伺睡眠此十三通三性若大地法十寻
伺善中通生得闻思修学无学无记中通有覆无覆
无覆中通异熟威仪工巧通果若睡眠善中唯生得
眠心劣故不通闻等无记中通有覆无覆有覆者谓
欲界身边二见相应无覆者通异熟威仪工巧非通
卷一 第 110a 页 X53-0110.png
果非定果故大善地法十唯善善中通生得闻思修
学无学大烦恼地法六通不善有覆若与不善相应
是不善若与欲界身边二见及上二界诸惑相应是
有覆大不善地法二小惑中忿覆悭嫉恼害恨及不
定中嗔此十唯不善谄诳憍三及贪慢疑此六通不
善有覆若欲界者是不善若上界者是有覆恶作通
善不善忧相应故不通无记若于威仪工功中悔者
但是省察非是恶作善唯生得十四不相应中得四
相通三性善中通生得闻思修学无学无记中通有
覆无覆无覆中通异熟威仪工巧通果自性二无心
定唯善谓修以是修善可等起故非得同分无想异
熟命根名句文身唯是无覆就中非得名句文唯是
自性同分通异熟自性无想异熟命根唯异熟三无
为中择灭是胜义善是善是常故虚空非择灭是胜
义无记。

三界者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为欲界
惑系名为欲界色无色界应知亦尔色十一中五根
色声触通欲色界香味唯欲界唯段食性故欲界有
情身资段食故唯欲界上界有情不须段食故此香
味不通上界无表通欲色及不系若散位无表是欲
界系若定俱无表是色界若道俱无表是不系于色
界中无散无表以彼散心劣弱故但能发表不发无
表无色界中无无表无有色故故此十一不通无色
五根五境唯有漏故不通不系心王通三界及不系
四十六心所法中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通三界及
卷一 第 110b 页 X53-0110.png
不系有漏者三界系无漏者是不系大烦恼地法六
小惑中憍不定中贪慢疑通三界系大不善地法二
小惑中忿覆悭嫉恼害恨不定中嗔恶作睡眠此十
二唯欲界前十唯不善故不通上界恶作忧相应故
忧唯欲界故不通上界欲界有段食故有睡眠上界
无段食故无睡眠皆唯有漏故非不系于小惑中谄
诳二法通欲色界就色界中谄诳二种唯在中间以
大梵王处自梵众忽被马胜比丘所徵难故谄诳惑
梵众谄言愧谢马胜止丘故有谄诳二定巳上无众
相依如彼初定故无谄诳不定地中寻伺二法通欲
色界及不系就色界中寻伺至初定伺亦至中间巳
上诸地渐离灾患故无寻伺十四不相应中得四相
通三界系及不系有漏者三界系无漏者是不系非
得同分命根通三界名句文若说随语二地系欲界
初定若说随身五地系谓欲四定取随语系者为正
虽有两说皆通欲色无想异熟及无想定唯在色界
第四定故谓诸外道唯执第四无想异熟为真涅槃
为求无想果修无想定因故唯第四不通馀地灭尽
定唯无色界唯有顶故此灭尽定极微细心心所法
故唯有顶不通下地三无为非三界系是无漏故。

三断者一见断二修断三非断八十八随眠相应俱
有及得名见所断见谛断故馀有漏修所断数数修
习方能断故体是无漏非见修所断名非所断也色
十一中无表通修断非断散及定俱是修断道俱是
卷一 第 110c 页 X53-0110.png
非断馀十唯修断心王通三断四十六心所中大地
法十寻伺通三断大善地法十通修断非断大烦恼
地法六不善地法二不定中睡眠贪嗔慢通见断修
断疑唯见断小烦恼地法十及恶作唯修断十四不
相应中得四相通三断馀九种唯修断三无为唯非
断。

三学者一学二无学三非学非无学学人身中
有为无漏可进修习故名为学无学身中有为无漏
巳满足故名为无学一切有漏及三无为非是修学
法故不名学亦非无学巳满足故不名无学故名非
学非无学有漏道虽亦学非是究竟故不名学色十
一中无表通三学道俱无表是学无学道俱及散唯
非学非无学馀十唯非学非无学心王通三学四十
六心所法中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及寻伺通三学
馀二十四唯非学非无学十四不相应中得四相通
三学馀九种唯非学非无学三无为唯非学非无学。

有寻有伺等三地者一有寻有伺地谓欲界初定
二无寻唯伺地谓静虑中间地三无寻无伺地谓二
定巳上诸地由依三地起法不同故分三别色十一
中香味唯有寻有伺馀九通三地心王通三地四十
六心所法中不善地法二小烦恼地法中忿覆悭嫉
恼害恨不定中寻睡眠恶作嗔此十三唯有寻有伺
地谄诳及伺此通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馀三十
法通三地不相应中得非得同分命根四相通三地
无想异熟二定唯无寻无伺地名句文若说随语系
卷一 第 111a 页 X53-0111.png
欲界初定通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若说随身系
通三地。

三业者一身业二语业三意业造作名业
依身起业故名身业表无表性即语名业故名语业
表无表性由意等起故名意业体即是思身表以色
十为性语表以声为性身语无表以无表为性意业
以大地法中思为性。

三宝者一佛宝二法宝三僧
宝世所珍重故名为宝觉悟名佛以佛身中无漏五
蕴为体法谓轨持即是涅槃善常最胜故名为法宝
和合名僧四向四果声闻身中无漏五蕴七十五法
中无表色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得四相
通佛僧宝择灭唯法。

三藏者一素怛缆藏谓经能
诠于定二毗奈耶藏谓律能诠于戒三阿毗达磨藏
谓论能诠于慧包含名藏此三藏教体准藏婆沙评
家以音声为体即是七十五法中声也。

戒等三学
者一戒学谓无漏戒二定学谓无漏定三慧学谓无
漏慧学戒定慧故名为学戒以色十一中无表为性
定慧以大地法中定慧为性。

三种戒者一别解脱
戒谓受戒时别别弃舍种种恶故名别解脱戒表无
表性二定俱戒与定同时名定俱戒以有漏无表为
性三道俱戒与无漏道同时名道共戒以无漏无表
为性七十五法中色声表以色十一中色声为性三
种无表皆以无表为性。

有寻有伺等三定者一有
寻有伺定谓未至初定二无寻唯伺定谓中间定三
无寻无伺定谓二定巳上皆通有漏及无漏定此三
卷一 第 111b 页 X53-0111.png
皆以大地法中定为体性由相应法依地不同故分
三种。

净等三定者一味定谓色无色界爱相应定
二净定谓有漏善定三无漏定谓无漏法相应定此
三皆以心所法中定为体也。

三牟尼者一身牟尼
谓无学身业二语牟尼谓无学语业三意牟尼谓无
学意业牟尼此云寂默诸烦恼言皆寂默故身语牟
尼以色十一中无表为性意牟尼以心王为性唯是
无漏。

三清净者一身清净二语清净三意清净暂
永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体性相摄如
下三妙行中说。

三恶行者一身恶行谓一切不善
身业二语恶行谓一切不善语业三意恶行谓一切
不善意业及非意业贪嗔邪见此行即恶故名恶行
身恶行以色十一中无表为性语恶行以声及无表
为性意恶行以心所中思贪嗔慧为性。

三妙行者
一身妙行谓一切善身业二语妙行谓一切善语业
三意妙行谓一切善意业及非意业无贪无嗔正见
此行即妙故名妙行身妙行以色十一中色及无表
为性语妙行以声及无表为性意妙行以心所思无
贪无嗔慧为性。

三明者一宿住智證明治前际愚
即六通中宿住随念智證通二死生智證明治后际
愚即六通中天眼智證通三漏尽智證明治中际愚
即六通中漏尽智證通前二世俗智后一若缘漏尽
为境六智性谓法类俗尽无生灭若漏尽身中起即
十智性此三皆以心所法中慧为体性。

三示导者
卷一 第 111c 页 X53-0111.png
一神变示导即六通中神境智證通俗智性二记心
示导即六通中佗心智證通五智性谓法类道俗佗
心三教诫示导即六通中漏尽智證通或六智或十
智如前说能示能导得示导名此三皆以心所法中
慧为体性。

三种三摩地者一空三摩地谓空非我
相应等持二无相三摩地谓缘灭谛四种行相相应
等持灭谛无十相谓无色等五男女二三有为相故
名无相缘彼三摩地得无相名三无愿三摩地缘苦
集道十种行相相应等持言十种者谓非常苦因集
生缘道如行出苦集二谛可厌患故道如船筏必可
舍故能缘彼定得无愿名空非我相非可厌舍以与
涅槃相相似故故不相应此三皆通有漏无漏心所
法中定为体性。

三解脱门者一空解脱门二无愿
解脱门三无相解脱门能与涅槃为入门故应知是
前三等持中无漏者。

四门分别略有二十二种四谛四食四身系四颠倒
四识住四静虑四无色四缘四生四业四念住四善
根四向四果四无畏四无碍解四无量四正断四神
足四通行四道四證净。

四谛者一苦谛谓有漏果
逼迫性故二集谛谓能招集故谓有漏因三灭谛生
死断故谓择灭四道谛通行义故谓无漏道七十五
法中无表心王大善地法十大地法十寻伺得四相
此二十九通苦集道三谛择灭一种唯灭谛馀四十
五中除虚空非择灭馀四十三通苦集二谛虚空非
卷一 第 112a 页 X53-0112.png
择灭非四谛摄如前释也。

四食者一段食二触食
三思食四识食资益名食皆唯有漏色十一中欲界
香味触名段食大地法中触名触食思名思食心王
名识食。

四身系者一贪欲身系二嗔恚身系三戒
禁取身系四此实执身系欲界五部贪名初身系五
部嗔名第二身系六戒禁取名第三身系十二见取
名第四身系种种缠缚有情自体故名身系是羂网
有情身义前二以不定中贪嗔为体后二以大地法
中慧为体。

四颠倒者一于非常执常颠倒二于诸
苦执乐颠倒三于不净执净颠倒四于非我执我颠
倒初一以边见中常见为体次二以见取中计乐净
为体后一以有身见中我见为体有说我倒摄身见
全皆以大地法中慧为性。

四识住者一色识住二
受识住三想识住四行识住识著彼故名识住有漏
四蕴唯有情数七十五法中除心王及三无为馀随
所应名四识住。

四静虑者初静虑二静虑三静虑
四静虑由定寂静慧能审虑故名静虑七十五法中
眼等五根色声触无表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
大烦恼地法六憍慢贪疑不相应中得非得同分命
根四相通四静虑谄诳寻伺唯初静虑名句文若说
随语唯初静虑若说随身通四静虑无想异熟无想
定唯第四静虑。

四无色者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
处二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四中前三从加行
立名谓加行位观无边空易能离色名空无边处观
卷一 第 112b 页 X53-0112.png
彼空巳次复观彼能缘识作识无边解名识无边处
次复观彼能缘之识无所有名无所有处后一当体
立名非想谓非有粗想非非想谓有昧劣想非同二
定全无心想名非非想处是有情生长处也由无色
故立无色名七十五法中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
十大烦恼地法六憍贪慢疑得非得同分命根四相
通四无色灭尽定唯非非想。

四缘者一因缘即因
是缘谓五因性除能作二等无间缘等而无间名等
无间即等无间名缘谓除无学最后心心所法诸馀
巳生心心所法为性三所缘缘即所缘名缘以一切
法为性四增上缘即增上名缘即能作因亦一切法
为性若约七十五法因缘除三无为通馀七十二法
等无间缘通心王及四十六心所法所缘缘增上缘
通七十五法。

四生者一胎生二卵生三湿生四化
生异熟五蕴为性七十五法中眼等五根色香味触
心王大地法十寻伺睡眠得同分命根四相通四生
无想异熟唯化生。

四业者一顺现法受业谓此生
造即此生熟二顺次生受业谓此生造第二生熟三
顺后次生受业谓此生造从第三生后次第熟四顺
不定受业非定受业故立不定名皆唯有漏通善不
善七十五法中色声无表心所中思体是业故皆通
四业。

四念住者一身念住二受念住三心念住四
法念住以大地法中慧为体性身受心法是所缘境
慧由念住从境及伴为名名身念住等。

四善根者
卷一 第 112c 页 X53-0112.png
一𤏙二顶三忍四世间第一诸圣道火前相名𤏙进
退二际犹如山顶名顶于四谛理情能堪忍名忍有
漏故名世间胜𤏙等故名第一皆慧为体相应俱有
五蕴为性七十五法中无表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
法十寻伺得四相皆通四种。

四向者一预流向二
一来向三不还向四阿罗汉向随其所应皆以无漏
五蕴为性趣向果故名向七十五法中无表心王大
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得四相皆通四向。

四果
者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阿罗汉果预流
果者谓无漏道总名为流由此为因趣涅槃故预言
为显最初至得彼流故说名预流一来者彼往天上
一来人间而般涅槃故名一来果不还者必不还来
生欲界故名不还阿罗汉者此云应即此唯应化佗
身故诸有情者所应供故名为应所求得遂故名为
果随其所应皆以无漏五蕴择灭为性七十五法中
无表色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得四相择
灭无为皆通四果。

四无畏者一正等觉无畏我于
诸法皆等正觉若得外难无怖畏故十智为性二漏
尽无畏我于诸漏巳得永尽若得外难无怖畏故或
六智为性或十智为性若漏尽为境六智性谓法类
尽无生灭俗智若漏尽身中所得十智性三说障法
无畏我为弟子说能障法染必为障若得外难无怖
畏故八智为性除灭道智四说出道无畏我为弟子
说能出道修必出苦若得外难无怖畏故若缘能趣
卷一 第 113a 页 X53-0113.png
为境九智为性除灭若亦缘彼所趣为境十智为性
由有智故不怯惧他故名无畏皆以心所中慧为体
性。

四无碍解者一法无碍解二义无碍解三词无
碍解四辨无碍解法义词辨是所缘境无碍解是能
缘智此四皆智为自性谓无退智缘能诠法名句文
身立为第一缘所诠义立为第二缘方言词立为第
三缘应正理无滞碍说及缘自在定慧二道立为第
四法词二种唯俗智性缘事境故义无碍解若说诸
法皆名为义义无碍解十智性若唯涅槃名义义无
碍解六智性俗法类灭尽及无生辨无碍解九智性
除灭智缘说道故皆心所中慧为自性。

四无量者
一慈无量二悲无量三喜无量四舍无量慈能与乐
悲能拔苦喜谓喜庆舍谓平等缘无量有情故名无
量慈悲大善地法中无嗔为性有说悲以不害为性
喜大地法中受为性有说以欣为性舍大善地中无
贪为性有说亦以无嗔为性。

四正断者一巳生恶
法方便令不生二未生恶法遮令不生三未生善法
方便令生四巳生善法修令增广此四皆以心所中
勤为自性于一念中有此四用言正断者于正修习
断修位中此勤力能断懈怠故或名正胜于正持策
身语意中此最胜故。

四神足者一欲神足二勤神
足三心神足四观神足此四皆以心所法中定为自
性言神足者定果名神欲勤心观四因所生等持名
足从因及果当体为名也。

四通行者一苦迟通行
卷一 第 113b 页 X53-0113.png
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道依根本四
静虑生名乐通行以摄受支止观平等任运转故道
依无色未至中间名苦通行以不摄支止观不等艰
辛转故即此乐苦二通行中钝根名迟利根名速二
行于境通达醔迟故名迟通翻此名速或迟钝者所
起通行名迟通行速此相违此四通体色界者五蕴
性无色界者四蕴性七十五法中无表色心王大地
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得四相皆通四通行。

四道
者一加行道谓从此后无间道生二无间道谓能断
所应断障三解脱道谓巳解脱所应断障最初所生
四胜进道谓三馀道所言道者谓涅槃路乘此能往
涅槃城故此四皆通四蕴五蕴七十五法中无表色
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得四相皆通四道。

四證净者一于佛證净二于法證净三于僧證净
四圣戒證净由證得净故名證净前三以心所中信
为性后一以色中无表为性信戒二种俱名净者离
不信垢破戒垢故。

五门分别略有十五种五取蕴五浊五趣五无间业
五根五力五因五类五果五盖五顺下分结五顺上
分结五分法身五戒五眼。

五取蕴者有漏名取蕴
如前有漏说从取生故能生取故故名取蕴。

五浊
者一寿浊二劫浊二见浊四烦恼浊五有情浊劫减
将未寿等鄙下如滓秽故说名为浊唯有欲界寿浊
者以短命为体劫浊者劫即是时时无别体约法以
卷一 第 113c 页 X53-0113.png
论以五取蕴为体见浊者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
禁取为体此五以慧为体烦恼浊者以五取蕴为性
若约七十五法中出体义准可知唯在欲界。

五趣
者一天二人三饿鬼四傍生五地狱光明名天思虑
名人由饥饿故名为饿鬼身多横住名曰傍生地下
有狱名曰地狱趣是所往异熟无记五蕴为体七十
五法中五根色香味触心王大地法十寻伺睡眠得
同分无想异熟命根四相随其所应为五趣体。


无间业者一杀母二杀父三杀阿罗汉四破和合僧
五出佛身血言无间者造此业巳定生地狱无馀生
间或受苦无间或无乐间苦故名无间前三后一是
身业色十一中以色及无表为性第四语业以声表
及无表为性。

五根者一信二勤三念四定五慧胜
用增上名根。

不可屈伏名力初名根后名力出体
如根说。

五因者一生因二依因三立因四持因五
养因彼从起故说为生因生巳随逐大种转故如依
师等说名依因能任持故如壁持𦘕说为立因不断
因故说为持因增长因故说为养因色十一中触中
四大望所造色法皆作五因。

五类者一异熟生二
所长养三等流性四一刹那五有实事应知五类体
各不同异熟之生或异熟即生名异熟生非前异熟
摄长小令大长瘦令肥名所长养非前二摄然从同
类遍行因生前后均等类相似名等流性非前三摄
不从同类遍行因生名一刹那即苦忍相应俱有法
卷一 第 114a 页 X53-0114.png
等非前四摄体坚实故名有实事谓诸无为若据但
从同类遍行因生皆名等流等流亦通前二若据体
是无常刹那亦通前三若据有实体性实事亦通前
四今为显差别故废总论别色十一中眼等五根通
异熟长养色味触通异熟长养等流声通长养等流
无表通等流刹那心王通异熟等流刹那四十六心
所法中大地法十不定中寻伺通异熟等流刹那大
善地法十通等流刹那不定中睡眠通异熟等流大
烦恼地法六不善地法二小惑十不定中恶作贪嗔
慢疑唯等流十四不相应中得四相通异熟等流刹
那同分通异熟等流非得二定名句文唯等流无想
事命根唯是异熟三无为唯实事。

五果者一异熟
果二等流果三士用果四增上果五离系果入阿毗
达磨论第二释五果云果不似因故名为异熟谓成
熟堪受用故果即异熟名异熟果果似因故说名为
等从因生故故说为等流果即等流名等流果择灭
无为名离系果此由道得非道所生果即离系名离
系果由此势力彼得生故此名士用彼名为果由前
增上后法得生增上之果名增上果(巳上论文)所引所欣
随应名果色十一中眼等五根色香味触通异熟等
流士用增上声无表通等流士用增上心王通异熟
等流士用增上四十六心所法中大地法十不定中
寻伺睡眠通异熟等流士用增上馀三十三通异熟
等流增上十四不相应行中得同分无想异熟命根
卷一 第 114b 页 X53-0114.png
四相通异熟等流士用增上非得二定名句文通等
流士用增上三无为中择灭是离系果或通士用果
故正理云俱生无间隔越不生四士用中择灭即是
不生士用果也馀二无为非所引故非有为果非所
欣故非无为果故论云无法非因有法非果谓虚空
非择灭。

五盖者一欲贪盖二嗔恚盖三惛眠盖四
掉悔盖五疑盖唯此于五蕴能为胜障故谓贪恚盖
能障戒蕴惛沉睡眠能障慧蕴掉举恶作能障定蕴
定慧无故于四谛疑疑故能令乃至解脱解脱知见
皆不得起故唯此五建立为盖初二后一以心所法
中贪嗔疑为性第三以惛沉睡眠为性第四以掉举
恶作为性皆唯欲界唯不善故。

五顺下分结者一
有身见二戒禁取三疑四欲贪五嗔恚此五顺益下
分界故名顺下分前二以大地法中慧为性后三以
不定中贪嗔疑为性前三通三界后二唯欲界。


顺上分结者一色贪二无色贪三掉举四慢五无明
顺益上界故名顺上分结以心所法中贪慢无明掉
举为性唯修所断唯上界唯圣者。

五分法身者一
戒蕴谓无漏戒二定蕴谓无漏定三慧蕴谓无漏正
见四解脱蕴谓无漏胜解五解脱知见蕴谓尽智无
生智解脱身中起故名解脱知见以此五种为无学
身故名身也戒身以色十一中无表为性定身以心
所中定为性慧身解脱知见身以慧为性解脱身以
胜解为性。

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欲邪
卷一 第 114c 页 X53-0114.png
行四不处诳语五不饮酒戒初三后一是身业第四
语业身语二业表无表性身表以色十一中色为性
语表以声为性身语无表以无表为性。

五眼者一
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肉眼者谓欲界
有情眼也天眼者谓色界天眼慧眼法眼者以慧为
体观四谛理名慧眼建立事智名法眼佛眼者即前
四眼至佛身中总名佛眼以七十五法中眼慧为性
初二唯眼次二唯慧后一通眼及慧观照推度随应
名眼。

六门分别略有五种六界六通六垢六因六波罗蜜。

六界者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识性义名界
前四即是触中四大空即空界色是色摄即是色中
影光明闇识是心王即唯有漏。

六通者一神境智
證通神谓等持境谓行化智證境时无壅名通从定
及境能證为名也馀通虽亦依定此通相显偏标神
名二天眼智證通天眼是所依根智是眼识相应慧
智證境时无壅名通从根及能證为名也三天耳智
證通天耳是根智是耳识相应慧智證境时无壅名
通亦从根及能證为名也四佗心智證通从加行及
能證为名也五宿住随念智證通从境及相应并能
證为名也六漏尽智證通若涅槃名漏尽从所證及
能證智为名也若漏尽身名漏尽从所依及能證智
为名也于六通中前四唯俗智摄他心通五智摄谓
法类道世俗他心漏尽通若能缘漏尽为境六智性
卷一 第 115a 页 X53-0115.png
除道苦集他心若依漏尽身起十智性皆心所法中
慧为体性。

六垢者一恼二害三恨四谄五诳六憍
此六即以小惑本地中六法为性秽污相粗故名为
垢。

六因者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
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能作因者能与果作因能作
即因或能作之因名能作因以一切法为性遍通七
十五法俱有因者因与果俱名俱有因俱有即因或
俱有之因名俱有因以三世七十二法为体除三无
为同类因者因果相似名同类同类即因或同类之
因名同类因以过去现在七十二法为体除三无为
相应因者五义平等名曰相应相应即因或相应之
因名相应因以三世四十六心心所法为体遍行因
者遍与五部染法为因遍行即因名遍行因不得言
遍行之因亦与非遍行法为因故以过去现在苦集
下十一遍行随眠相应俱有法为体以七十五法中
心王大地法十大烦恼地法六不善地法二寻伺睡
眠疑四相为性异熟因者谓异熟即因或异熟之因
名异熟因三世不善善有漏法为性以七十五法中
色声无表心王四十六心所法得二定四相为体。

六波罗蜜者一布施二净戒三安忍四精进五静虑
六般若波罗者彼岸即是涅槃蜜多名到此六能到
涅槃彼岸名到彼岸布施者谓能布施财法等以能
发心心所法及所发身语二业为性以七十五法中
色声无表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为性净
卷一 第 115b 页 X53-0115.png
戒者以三种戒为性以色十一中色声无表为性安
忍者以大善地法中无嗔善根为性精进者以大善
地法中勤为性静虑者以大地法中定为性智慧者
以大地法中慧为性。

七门分别略有五种七慢七识住七种圣人七支戒
七觉支。

七慢者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
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若于劣谓巳胜于等谓巳等
令心高举总说为慢若于等谓巳胜若于胜谓巳等
令心高举总名过慢若于胜谓巳胜令心高举名为
慢过慢若恃我令心高举名为我慢若于未證得殊
胜德中谓巳證得令心高举名增上慢若于多分胜
谓巳少劣令心高举名为卑慢若于无德中谓巳有
德令心高举名邪慢以不定中慢为体也。

七识住
者一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分天天者谓欲界天及
初静虑除劫初起身异谓彼色身种种显形状貌不
同想异谓彼苦乐不苦不乐想差别故二身异想一
如梵众天谓劫初起彼诸梵众起如是想我等皆是
大梵所生大梵尔时亦起此想是诸梵众皆我所生
同想一因故名想一大梵王身其量高广容貌威德
言语光明衣冠等事一一皆与梵众不同故名身异
三身一想异谓二定三天彼显形状貌不异故名身
一乐非苦乐二想交参故名想异四身一想一谓三
定三天彼显形状貌不异故名身一唯有乐想故名
想一初静虑中由染污想故言想一第二静虑由二
卷一 第 115c 页 X53-0115.png
善想故言想异第三静虑由异熟想故言想一五空
无边处六识无边处七无所有处馀三恶起第四静
虑及与有顶皆有损坏识法故非识住此七识住唯
有漏欲色五蕴性无色四蕴性七十五法中除三无
为无想异熟二定馀六十九法随应为性。

七种圣
人者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
慧解脱七俱解脱随信行者先加行位随信行故随
法行者先加行位随法行故信解者由信根增故见
至者由慧根增故身證者由身證得灭尽定故慧解
脱者唯由慧力离烦恼障故俱解脱者兼得灭尽定
离解脱障故初二见道次三修道后二无学此七圣
者皆以无漏五蕴为性若约七十五法中以无表色
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得四相为体。


支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虚诳语五
不粗恶语六不离间语七不离秽语前三身业表无
表性后四语业表无表性身表者以色十一中色为
性语表以声为性无表以无表为性。

七觉支者一
念二定三择法四喜五轻安六舍七精进前四即以
大地法中念定慧受为体后三即以大善地中轻安
舍勤为性觉谓觉慧支是分义。

八门分别略有五种八戒八正道八解脱八胜处八
难。

八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虚
诳语五不饮洒六不涂饰香鬘歌舞视听七不眠坐
高广严丽床座八不非时食前三后四是身业摄不
卷一 第 116a 页 X53-0116.png
歌舞倡伎故往视听所以是身业摄或可不歌倡等
是语业摄第四语业摄身语二业俱表无表性身表
以色十一中色为性语表以声为性身语无表以无
表为性于十戒中第六开二更加不捉金银宝等以
为第十身业表无表性。

八正道者一正见二正念
三正定四正精进五正思惟六正语七正业八正命
初三以大地法中慧念定为性正精进以大善地法
中勤为性正思惟以不定中寻伺为性语业命三以
色中无表为性皆无漏。

八解脱者一内有色想观
外色二内无色想观外色三净解脱四空无边处五
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灭受想
定于内色身有色想贪为除想贪观外不净青瘀等
色而方内身令贪不起名初解脱于内色身无色想
贪虽巳除贪为坚牢故观外不净青瘀等色令贪不
起名第二解脱观清净色令贪不起名净解脱显观
转胜空无边等四无色定各能解脱下地贪故为次
四解脱灭受想定弃背受等名第八解脱弃背义是
解脱义也初三以无贪为性近治贪故若并助伴皆
五蕴性次四解脱以四无色定善为性后一解脱以
灭定为性若约七十五法出体初二以无表色心王
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得四相为体第三除寻
伺馀如初二说四无色解脱以心王大地法十为体
后一解脱以灭定为体初二依初二定第三依第四
定次四各依自地后一依有顶。

八胜处者一内有
卷一 第 116b 页 X53-0116.png
色想观外色少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三内无色想
观外色少四内无色想观外色多后四内无色想观
外青黄赤白为四足前成八于内色身有色想贪为
对治故观外少色作青瘀等名初胜处于内色身有
色想贪为对治彼观外多色作青瘀等名第二胜处
于内色身无色想贪但为坚牢观外少色作青瘀等
令贪不起名第三胜处于内色身无色想贪伹为坚
牢观外多色作青瘀等令贪不起名第四胜处又于
内身无色想贪但为策心或试烦恼观外青黄赤白
四色令贪不起名后四胜处初二胜处自性地等如
初解脱是初解脱果故次二胜处自性地等如第二
解脱是第二解脱果故后四胜处自性地等如第三
解脱是第三解脱果故前修解脱唯弃背后修胜处
能制所缘随欲乐观或终不起心胜境处故名胜处。

八难者一地狱二傍生三饿鬼四北俱卢五无想
天六世智辨聪七佛前佛后八盲聋瘖哑不能入圣
及离染故故名为难世智辨聪以大地法中邪慧为
性馀七皆以异熟无记五蕴为性七十五法中眼等
五根色香味触心王大地法十寻伺睡眠得同分无
想异熟命根四相随其所应为彼体性。

九门分别略有五种九结九有情居九地九次第定
九遍知。

九结者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
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此九结依婆
沙总以百事为性爱慢无明结各三界五部为四十
卷一 第 116c 页 X53-0116.png
五事恚结唯欲界五部为五事见结有十八事谓有
身见边执见各三界见苦所断为六邪见三界各四
部为十二事取结有十八事谓见取三界各四部为
十二事戒禁取三界各见苦道所断为六事疑结三
界各四部为十二事嫉结悭结各欲界修所断为二
事若约七十五法中初三及第七以不定地中贪嗔
慢疑为性第四以大惑中无明为性第五第六以大
地法中慧为性后二以小惑中嫉悭为性结缚有情
不出三界故名为结也。

九有情居者于七识住加
无想有情非想非非想足前为九诸有情类唯于此
九欣乐住故立有情居馀处皆非不乐住故如识住
说应知体性准七识住说唯加无想有顶为异。


地者谓欲界四静虑四无色所依名地欲色五蕴性
无色四蕴性欲界有顶唯有漏四定三无色通有漏
无漏七十五法中除三无为馀七十二法内色十一
中香味不善地法二小惑中忿覆悭嫉恼害恨不定
中睡眠恶作嗔唯欲界不相应中无想异熟无想定
唯第四静虑灭尽定唯有顶小惑中谄诳不定中寻
伺唯欲界初定不相应中名句文若说随语欲界初
定若说随身通欲界四定色十一中眼等五根色声
触无表通欲界四定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大
烦恼地法六小惑中憍不定中贪慢疑不相应中得
非得同分命根四相通九地。

九次第定者谓四静
虑四无色及灭受想次第而起名次第定由是圣人
卷一 第 117a 页 X53-0117.png
功德法故唯取善性四静虑五蕴为性四无色四蕴
为性灭受想定唯行蕴为性若约七十五法中无表
色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寻伺得四相为初静
虑体后三静虑除寻伺馀如初定说四无色定又除
无表馀如初定说灭受想定以不相应中灭定为体。

九遍知者一欲界苦集所断二欲界见灭所断三
欲界见道所断四色无色苦集所断五色无色见灭
所断六色无色见道所断七欲界修道所断立一遍
知应知即是五顺下分结尽遍知并前立故八色界
修道所断立一遍知此即是色爱尽遍知九无色界
修道所断立一遍知即一切结永尽遍知此亦并前
合立一故此九遍知择灭为性言遍知者此于果上
立因名故。

十门分别略有六种十缠十随眠十善业道十遍处
十智十力。

十缠者一无惭二无愧三嫉四悭五悔
六眠七掉举八惛沉九忿十覆缠缚有情故名为缠
初二是大不善地法嫉悭忿覆是小惑中四恶作睡
眠是不定中二掉举惛沉是大烦恼地中二。

十随
眠者一贪二嗔三慢四疑五无明六有身见七边执
见八邪见九见取十戒禁取随谓随逐眠谓随缚行
相微细说名为眠若约三界五部此十总以九十八
物为体如九结中前七结说但无悭嫉为异若约七
十五法中前四以不定中贪嗔慢疑为体无明以大
烦恼地法中无明为性后五见以大地法中慧为性。
卷一 第 117b 页 X53-0117.png

十善业道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行四不
虚诳语五不粗恶语六不离间语七不杂秽语八无
贪九无嗔十正见前三身业表无表性中四语业表
无表性后三意业道身表以色十一中色为性语表
以声为性身语无表以无表为性无贪无嗔以大善
地法中无贪无嗔为性正见以大地法中慧为性。

十遍处者谓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青六黄七赤八
白九空无边处十识无边处周遍观察地水火风等
故名遍处十中前八如净解脱无贪为性若并助伴
五蕴为性依第四静虑缘欲中见色后二边处如彼
空识二净无识四蕴为性各缘自他四蕴为境七十
五法中前八以无表心王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为
性后二除无表馀如前说八皆唯有漏。

十智者一
世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苦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
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多取瓶等世俗境故
名世俗智缘欲界四谛名法智缘色无色界四谛名
类智最初證知诸法真理故名法智此后境智与前
相似故得类名以后随前而證得故即前法类由缘
苦集灭道境别故名苦集灭道四智知他心故名为
他心智法智类智苦集灭道如是六智若无学摄非
见性者名为尽智及无生智与漏尽得最初俱生故
名尽智不复生故名曰无生十智皆以大地法中慧
为体性。

十力者一处非处智力十智为性如善因
感爱果等名处如善因感非爱果等名非处智能知
卷一 第 117c 页 X53-0117.png
处非处名处非处智力二业异熟智力八智为性除
灭道智知此类业感此类异熟名业异熟智力三静
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此四静虑八解脱三等持八
等至并是定之异名智能知彼四静虑等名静虑等
智力四根上下智力知信根等上下差别名根上下
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知有情类种种胜解意乐差
别名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知有情类种种
界性名种种界智力此上四力皆九智性除灭智以
定根解界皆通苦集道三故此四力皆九智性不缘
无为故除灭智七遍趣行智力一切诸行皆能趣果
名遍趣行智知遍趣行名遍趣行智力若缘能趣为
境九智除灭若亦缘所趣为境十智为性八宿住随
念智力知昔过去宿曾作事为宿住随念智力以念
强故此中别标随更事念故名随念九死生智力知
未来世死此生彼名死生智力此上二力皆是事观
并世俗智性十漏尽智力若谓但缘漏尽为境六智
除道苦集他心若谓漏尽身中所得十智为性十力
皆以大地法中慧为体性且为初学略示方隅委细
分别广如别录。

法宗源(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