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0c 页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复以何缘诸阿罗汉等。离有顶染同不受后
生。然于其中有于烦恼證不生法。而非一切。
有说由根有差别故。此释非理。以契经说退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1a 页 T29-0721.png
不退法根品同故。如说五根增上猛利。极圆
满故名俱解脱。然有俱解脱是退种性故。非
根胜故證惑不生。若尔由何种性别故。六种
种性唯应果有馀亦有耶。修习练根唯无学
位。馀位亦有。颂曰。
「 学异生亦六
练根非见道」
论曰。有学异生种性亦六。六种应果彼为先
故。由所安住种性差别。故有断惑后生不生。
定于何时于所断惑證不生法。谓得能止此
类烦恼殊胜道时。若尔此不生应是择灭非
非择灭。若是非择灭则非择灭应是道果。如
是便与圣教相违。如说云何非果法。谓非择
灭及虚空无。此不生成择灭失。以胜道转非
为此故。既非所为故非道果。谓胜道转为證
择灭非非择灭故。道转时所證不生不名道
果。如然灯者本为破闇非为尽油。而灯生时
非唯破闇亦令油尽。然此油尽非本所为。是
故不说名然灯果。此亦应然故无有失。故胜
种性胜道生时。亦證不生然非道果。今详由
道所證不生。定不由根应皆得故。但由殊胜
种性力得故。不动者惑必不生。前说无学退
法有三。一增进根。二退住学。三住自位而般
涅槃。思等四随应有四五六七。非唯无学有
增进根。有学异生亦有此义。唯非见道能修
练根。此位无容起加行故。谓见道位速疾运
转无暇于中更修馀事。唯于信解异生位中。
能修练根如无学位。如说不动退现法乐。如
何不动法亦许有退义。无相违过。所以者何。
颂曰。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1b 页 T29-0721.png
「 应知退有三
已未得受用
佛唯有最后
利中后钝三」
论曰。应知诸退总有三种。一已得退。谓退已
得殊胜功德。二未得退。谓未能得应得功德。
三受用退。谓诸已得殊胜功德不现在前。三中前二非得为体。第三唯彼不现在前。此三
退中世尊唯有一受用退。以有决定所作事
业牵引其心。虽有所馀无量希有不共佛法
无暇起故。除佛世尊馀不动法具有未得及
受用退。谓于殊胜无诤定等。应得功德未能
得故有未得退。有馀事业牵引其心。已得功
德无暇起故有受用退。馀五种性容具有三。
亦容退失已得德故。约受用退说不动法。退
现法乐无相违过。经主于此作如是言。约无
退宗不应为难。如何不动退现法乐。非约静
虑退不退故。经说动法及不动法。一切应果
无漏解脱。皆名不动心解脱故。然于静虑起
自在中。可有退者名为退法。不可退者名不
退法。如是思等如理应思。若尔不退安住不
动有何差别。皆于静虑起自在中无退失故。
非练根得名为不退。练根所得名为不动。此
二所起殊胜等至。设遇退缘亦无退理。安住
法者但于已住。诸胜德中能无退失。不能更
引馀胜德生。设复引生从彼可退。是不退等
三种差别。如是建立阿罗汉果。退不退等差
别不成。且约退失现法乐住。起自在性建立
退法。如前种种推徵已破。不退等三有相杂
失。且依彼执不退安住。二圣者相应无差别。
许二俱非练根得故。已得胜德俱无退故。未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1c 页 T29-0721.png
得胜德俱能起故。虽言安住新起胜德。可有
退理异于不退。而安住名不依彼立。安住名
显离进退故。又彼宗许安住利根。宁言有退
新起胜德。若许有退应名退法。彼宗退法亦
非全退。全退便应起烦恼故。所言不动由练
根得。异不退法理亦不成。以彼所宗于现法
乐。怖失自在故修练根。练所得根为退不退。
若许有退应名退法。以彼自说若于静虑。退
失自在名退法故。若许不退如由退力。立退
法名如是。亦应由不退力名为不退。是则不
动与不退同。如何于中固立差别。若谓本性
是利根者名不退法。后修练根方成利者名不
动法。为显此别建立二名。是则应同安住堪
达。彼许安住本性利根。非练根得同无退故。
虽言不退能新引起。殊胜功德与安住异。理
亦不然。不约新起殊胜功德立不退故。谓彼
所宗言此种性。于新胜德若起不起。性利根
故于现法乐。不失自在是不退相。安住亦然
故应无别。堪能达故得堪达名。彼宗不言从
此种性。更至别类无漏解脱。定应但许练有
漏根。则定依先退法种性。修练根行转名堪
达。是则堪达亦练根成。此所成根为退不退。
若许有退应名退法。若无退失应名不动。俱
练根得并不退故。又不应说练有漏根。得究
竟时名不动法。由此不动法是应果性故。非
阿罗汉为于少劣。暂现法乐得自在故。起大
加行修习练根。展转修令至不动法。是故经
主但述己情不可依凭。趣圣教理唯有对法
正理可凭。悟阿罗汉退等差别。谓就应果身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2a 页 T29-0722.png
中所成无漏功德有胜劣异。建立六种种性
差别。诸阿罗汉为得后后。转胜转增无漏功
德。起大加行修习练根。致大劬劳可有斯理。
非为世俗如腐烂尸易坏难成。下劣功德暂
时现起设大劬劳。故彼所宗不可依据。诸阿
罗汉既许退果为更生不。彼于退位带惑命
终应更受生。诸住果时所不作事退时作不。
彼既起惑应有更为果相违事。无如是过。所
以者何。颂曰。
「 一切从果退
必得不命终
住果所不为
暂增故不作」
论曰。无从果退中间命终。退已须臾必还得
故。若有寿量将临尽者。必无退理无失念故。
要有馀寿方有退理。退已不久必还證得。如
契经说。苾刍当知。如是多闻诸圣弟子。退
失正念速复还能。令所退起尽没灭离。若谓
不然修梵行果。应非安隐可委信处。又住果
位所不应为。违果事业由暂增故。虽暂失念
烦恼现行。如住果时必无作理。如高族者暂
失位时。不等凡庸造鄙下业。又谁有退谁无
退耶。修不净观入圣道者容有退失。修持息
念入圣道者必无退失。尊重止观无贪痴增。
如次应知有退无退。何界何趣容有退耶。唯
欲界人三洲有退。六欲天处得圣果者有说
利根故无有退。以有胜智能制伏心。令背
妙境入圣道故。有说退者由阙资缘。或所依
身不平等故。六欲天处二事并无。虽有钝根
随信行性。生彼得圣亦无退理。诸有退者为
起惑退。为先退已惑方现前。或有欲令由起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2b 页 T29-0722.png
惑退。品类足论当云何通。如彼论说。欲贪随
眠由三处起。一欲贪随眠未断遍知故。二顺
彼缠法正现在前故。三于彼正起非理作意故。
乃至广说无相违失。所以者何。烦恼现前略
有二种。已断未断有差别故。此中偏说未断
起者。又烦恼起略有二门。染不染心无间起
故。此中偏说染无间者。或烦恼起总有三缘。
然烦恼生所藉不定。或有唯藉境界力生。或
藉境因或兼加行。此约具者故说由三。或起
惑时三缘必具。非理作意正起现前。所断随
眠必还成故。何心无间起惑退耶。且从无学
起惑退者。若起色缠无色缠退。唯从自地顺
退分定。相应善心无间而起。非住欲界有上
地摄。无覆无记心现在前。唯除通果心。然无
从彼退岂不顺退分。各于自地离染时舍。如
何无学者未退起惑。彼心现前理实如是。然
顺住分品类有三。一少顺退。二少顺进。三守
自住。前言自地顺退分定。即顺住分中。少分
顺退者。少顺退故得顺退名。然此定心与守
自位。多相涉故顺住分摄。诸有未失顺退分
者。彼心无间烦恼现前。若舍彼心从顺住摄。
少顺退者起烦恼退。故于文义无所相违。若
起欲缠而退失者。从自地善无覆无记。二心
无间皆容现前。诸从学位起惑退者。起色无
色烦恼退时。若先全离此地染者。唯从此地
顺退分定。相应善心无间而起。若未全离此
地染者。从此地摄善及染污。二心无间皆容
现前。起欲界缠而退失者。若先全离欲界系
染。从自地善无覆无记。二心无间皆容现前。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2c 页 T29-0722.png
若未全离欲界染者。从欲善染无覆无记。三
心无间皆容现前。若未现前获得清净。静虑
无色必无能起。色无色缠退失所得。彼惑从
彼无间起故。但起欲缠退失所得。若现前得
清净静虑。犹未现前得净无色。必无能起无
色缠退。起欲色缠退失所得。若已现前获得
清净静虑无色。通起欲色无色界缠退失所
得。诸有退失先所得时。若起上缠现在前退。
不失下善不成下惑。若起下缠现在前退。定
失上善定成上惑。复有欲令要先退已。后时
对境惑方现前。施设足论当云何释。如彼论
说无色三缠一一现起。退无色尽住色尽中。
识身足论复云何释。如彼论说。无色界系染
心现前。舍无学善续有学善。退无学心住有
学心。此俱不相违依觉时说故。谓先虽退而
未觉知。后起惑时方自觉退。如有先诵四阿
笈摩。中废多时虽忘不觉。后诵不得方自知
忘。此亦应然故无违失。住何心退后起惑
耶。住欲界中无覆无记。威仪工巧异熟生心。
退已后时方能起惑。然此欲界系无覆无记
心。或有总违三界烦恼。此心正起无有退得
三界惑义。或有但违欲色烦恼。此心正起容
有退得无色惑义。或有但违欲界烦恼。此心
正起容有退得二界惑义。或有不违三界烦
恼。此心正起容有退得三界惑义。一切退已
随其所应。起惑前心皆如上说。于此二说前
说为善。如上所言有练根得。今应思择诸圣
练根。有几无间几解脱道。用有漏道为无漏
耶。依何身依何地。颂曰。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3a 页 T29-0723.png
「 练根无学位
九无间解脱
久习故学一
无漏依人三
无学依九地
有学但依六
舍果胜果道
唯得果道故」
论曰。求胜种性修练根者。无学位中转一一
性。各九无间九解脱道如得应果。所以者何。
彼钝根性由久串习。非少功力可能令转。学
无学道所成坚故。有学位中转一一性。各一
无间一解脱道。如得初果非久习故。彼加
行道诸位各一。学无学位修练根时。皆渐次
修后后种性。得胜种性方舍前劣。故诸无
学修练根时。加行无间前八解脱。如应皆是
退法等收。第九解脱是思法等。诸有学者修
练根时。加行无间是退等摄。解脱道时名思
法等。我所承禀诸大论师。咸言练根皆为遮
遣。见修断惑力所引发。无覆无记无知现行。
故学位中修练根者。正为遮遣见惑所发。无
学位中修练根者。正为遮遣修惑所发。如如
断彼能发惑时。所起无间解脱多少如是。如
是断彼所发无知现行道数亦尔。是故无学
修练根时。用九无间九解脱道。学位练根二
道各一。然见修惑所发无知。随所障殊有多
品类。故转退等成思等时。诸道现前各有所
遣。由此无有超得胜性。有馀师说。一切练
根皆一加行。无间解脱前说为善理如前故。
如是无间及解脱道。一切唯是无漏性摄。圣
者必无用有漏道而转根理。以世俗法体非
增上无堪能故。一切加行皆通二种。如是所
说但据现行。兼未来修复有差别。谓无学位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3b 页 T29-0723.png
修练根时加行。未来亦通修二九无间道及
八解脱。未来所修亦唯无漏。第九解脱未来
修二。兼修三界所有功德。与初尽智所修同故。若有学位修练根时加行。未来亦通修
二无间解脱。未来所修亦唯无漏如得初果。
若尔岂不广论相违。如广论言从信解性修练根行。得见至时十四化心尔时亦得。宁不许学解脱道中亦于未来。修有漏道此
无违失所以者何。彼论但依得俱生说。如
下地道现在前时。上地化心亦说为得。谓如
已离三静虑染。依初静虑入见谛者。亦说彼
得四定化心。然理不应由下见道。现在前故
修上地法。彼文但依见道与彼得俱生。说此
亦应然。有馀师言。诸未来法有得。得故即说
名修既彼得俱。宁不修彼。故诸有学修练根
时。解脱道中亦修有漏。然非一切皆能通修。
谓若预流未趣后果。修练根行解脱道中。如
得果时唯修无漏。由见道得一来不还。未趣
后时应知亦尔。分离有顶中间练根。解脱所
修亦唯无漏。馀有学位修练根时。解脱所修
皆通二种。前说为善。所以者何。非彼得俱皆
名修彼。勿一切法能修一切。又有学位修练
根时。正为遮遣见惑所发。与断见惑道数
既同。如何所修异见道果。若馀趣后中间练
根。解脱道中亦修有漏。无间道位何不许然。
如离染时二道等故。然无学位修练根时。道
数所修如断有顶。若有学位修练根时。道数
所修如断上界。见道所断由彼但与邻得果
时道相似故。学无学位修练根时。加行皆通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3c 页 T29-0723.png
曾未曾得。无间解脱唯是未曾一切皆通。法
智类智修练根者。唯三洲人唯依此身有怖
退故。以何等故名为练根。调练诸根令增长
故。谓道力故令根相续。舍下得中舍中得上。
渐渐增胜名为练根。故练根名目转根义。虽
八解脱渐得胜根。而由本心求胜性故。未得
胜性不舍前劣。如得后果方舍前向。如在圣
位种性有六。能修练根于见道前。煖等加行
应知亦尔。有差别者若圣位中。得胜种性必
舍前劣。煖等位中修练根者。但得胜性劣性
不行。名为转根非舍劣得。无学练根通依九
地。谓四静虑未至中间及三无色。唯此九地
有无漏道馀地无故。有学练根唯依六地除
三无色。所以者何。以转根者容有舍果及胜
果道。所得唯果非胜果道心欣果故。无有学
果无色地摄。故学练根但依六地。设许学位
依无色练。根定是不还住胜果道位。无不还
果无色地摄。故不依无色修练根得果。以初
二果唯未至摄。不还唯通六地摄故。有说唯
有住果练根。勿有舍多得少过故无如是过。
以练根者心期胜果不求多故。由此学位修
练根者。若住果道加行等三皆果道摄。若住
胜道加行无间胜果道摄。解脱道果道摄。住
无学位修练根者。加行等三唯果道摄。诸住
果位修练根时。舍果得果住胜道位。修练根
时舍二得果。又诸圣位修练根时。与本得果
地同或异。谓初二果依地必同。彼此俱依未
至地故。不还应果依地不定。或依本地或
上或下。有差别者若诸不还。依下练根不得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4a 页 T29-0724.png
上果。阿罗汉不尔如本得果故。分断有顶结
练根得果时。虽舍彼断不成彼结。如异生者
生上七地。随应舍下断而不成下结。俱是进
时非退时故。诸无学位补特伽罗。总有几种
由何差别。颂曰。
「 七声闻二佛
差别由九根」
论曰。居无学位圣者有九。谓七声闻及二觉
者。退法等五不动分二。后先别故名七声闻。
独觉大觉名二觉者。由下下等九品根异。令
无学圣成九差别。有学无学补特伽罗。一切
总收无过七种。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
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依
何立七事别有几。颂曰。
「 加行根灭定
解脱故成七
此事别唯六
三道各二故」
论曰。依加行异立初二种。谓依先时随信他
语及自随法能于所求。一切义中修加行故。
立随信行随法行名。依根不同立次二种。谓
依钝利信慧根增。如次名为信解见至。依得
灭定立身證名。由身證得灭尽定故。依解脱
异立后二种。谓依唯慧离烦恼障者。立慧解
脱依兼得定。离解脱障者立俱解脱。此名虽
七事别唯六。谓见道中有二圣者。一随信行
二随法行。此至修道别立二名。一信解二见
至。此至无学复立二名。谓时解脱不时解脱。
然唯应说有二圣者。随信随法行有异故。即
此二种随道差别。虽立异名而无别体。如是
所说补特伽罗。以根性道离染依别。诸门分
析数成多千。且如最初一随信行。根故成三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4b 页 T29-0724.png
谓下中上。性故成五谓退法等。道故成十五
谓八忍七智。离染故成七十三。谓具缚离八
地染。依身故成九。谓三洲欲天。若根性道离
染依身。相乘合成一亿四万七千八百二十
五种。随法行等如理应思。如是等门差别无
量。若欲委细一一分别。施功甚多所用极
少。故我于此略示方隅。有智学徒应广思
择。前说依解脱立后二种。立后二种相由何
应知。颂曰。
「 俱由得灭定
馀名慧解脱」
论曰。诸阿罗汉得灭尽定者名俱解脱。由慧
定力双解脱烦恼解脱障故。所馀未得灭尽
定者名慧解脱。但由慧力于烦恼障得解脱
故。何等名为解脱障体。诸阿罗汉心已解脱。
而更求解脱为解脱彼障。谓于所障诸解脱
中。有劣无知无覆无记。性能障解脱是解脱
障体。于彼彼界得离染时。虽已无馀断而起
解脱。彼不行时方名解脱彼。有馀师说。此解
脱障即以于诸定不自在为体。有馀师说。此
解脱障即以诸定不得为体。有馀师说。于彼
加行不勤求故。不听闻故不数习故解脱不
生。即此名为解脱障体。初说应理。所以者
何。必有少法力能为障。令彼于定不自在转。
若不尔者。彼有何缘于诸定中不得自在。不
得定者必有所因。不可说言即因不得。自体
不应还因自故。或烦恼障亦应可说。即以应
果不得为性。彼既不然此云何尔。阿罗汉
果亦由于加行。不勤求等故体不得生。岂便
无别烦恼障体。故后三说皆不应理。又无漏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4c 页 T29-0724.png
心亦有从此名得解脱。由约在身及约行世
说解脱故。谓要解脱解脱障时。方起在身及
行世故。诸阿罗汉有名同者根亦同耶。应作
四句。第一句者。慧解脱中有时解脱不时解
脱。俱解脱中有二亦尔。第二句者。时解脱
中有慧解脱有俱解脱。不时解脱有二亦尔。
第三句者。慧解脱中二。时解脱自互相望二。
不时解脱俱解脱亦尔。第四句者。慧解脱中
取时解脱。俱解脱中不时解脱。展转相望与
此相违应知亦尔。如世尊说五烦恼断。不可
牵引未名满学。学无学位各由几因。于等位
中独称为满。颂曰。
「 有学名为满
由根果定三
无学得满名
但由根定二」
论曰。学于学位独得满名。要具三因谓根果
定。故见至身證独得名为满。少有阙者尚非
满学。况一切阙而得满名。何等名为少有阙
者。谓信解得灭定。或见至不还未得灭尽定。
或见至未离欲。或信解不还未得灭尽定。何
等名为一切阙者。谓信解未离欲有许少阙
亦得满名。彼作是言有有学者。但由根故亦
得满名。谓诸见至未离欲染。有有学者但由
果故。亦得满名。谓信解不还未得灭尽定。有
有学者由根果故亦得满名。谓见至不还未
得灭尽定。有有学者由果定故亦得满名。谓
诸信解得灭尽定。有有学者具由三故独得满
名。谓诸见至得灭尽定。无有学者但由定故。
及根定故亦得满名。此不可依。如何有学于
诸有学胜功德中。犹未具證而许名满故。如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5a 页 T29-0725.png
前说理定可依。无学位中无非果满故不由
果建立满名。自位相望独名满者。要具二种
谓根与定。故唯不时俱解脱者。望馀无学独
得满名。随阙一者尚非满无学。何况双阙
得满无学名。何等名为随阙一者。谓时解脱
得灭尽定。或不时解脱不得灭尽定。何等名
为双阙二者。谓时解脱不得灭定。有许阙一
亦得满名。此不可依理如前说。如契经说。
二阿罗汉一具三明二不退法。于前所说诸
应果中。二阿罗汉何应果摄。且不退法摄在
不动。然此不动差别有二。一者唯能不退应
果。二者不退一切胜德。此中第一但名不动。
如思法等由练根得。仍有退失阿罗汉果。此
异彼故得不动名。然于应果一切胜德。犹可
退失不名不退。第二亦无退诸胜德。故经于
彼立不退名。以不动中于胜功德有可退者。
是故契经于不动。内立不退法具三明者。有
言此摄在慧解脱。俱解脱中岂不宿住死生
漏尽。三种妙智名曰三明。若具成此三名具
三明者。作如是说为欲显何。若具三明必起
静虑。三明要依静虑发故。非慧解脱静虑现
前。苏尸摩经分明说故。宁说慧解脱亦摄具
三明。此不相违经据满故。然有已得七解脱
者。未得灭定故亦名慧解脱。依不得灭尽定
体。建立慧俱二解脱故。理必应尔。以契经
言有具三明非俱解脱。既有此说便决定知。
有具三明非俱解脱。离慧解脱此为是何。是
故所言具三明者。二解脱摄定为应理。有言
非理。所以者何。彼不了达所引经故。于馀契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5b 页 T29-0725.png
经有相违故。谓彼所引恣举经言。有具三明
非俱解脱。据遮圆满俱解脱说。然有极下唯
得最初。根本静虑现在前者。亦说名为俱解
脱故。如馀经说。时迦莫迦问庆喜言。世尊处
处说俱解脱。此俱解脱名何所目佛数说耶。
庆喜答言。俱解脱者。谓入离欲恶不善法。有
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中具足安住。及由
慧故见诸漏尽。齐此方名俱解脱者。准此经
说知恣举经。据遮圆满俱解脱说。即此经后
复作是言。应知所馀名慧解脱。又遮慧解脱
起初根本定故。次庆喜告迦莫迦。具寿当知
非慧解脱。已入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
生喜乐。初静虑中具足安住。然能以慧见诸
漏尽。世尊说为慧解脱者。由此彼谓苏尸摩
经。且据圆满慧解脱说。唯约已得灭尽定者
立俱解脱。其理不成。故此经中意显此义。具
三明者必俱解脱。要起根本静虑现前。方有
得名具三明故。有俱解脱非具三明。谓阿罗
汉得八解脱。而未能起三明现前。今详诸经
真实意趣。慧俱解脱若圆满者其体各异。未
起根本已得灭尽位悬隔故。不圆满者二体
相杂。随说皆通不应为诤。然欲简别令无杂
者。应就灭定不得得说。以慧解脱无得灭
定根本静虑。虽不现行然于去来必成就故。
由此可说具三明者。理通摄在二解脱中。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四¶ 第 725c 页 T29-072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