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唐-尊者众贤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3a 页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二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已因便说顺解脱分。入观次第是正所论。于
中已明诸加行道。世第一法为其后边。应说
从斯复生何道。颂曰。

「 世第一无间
 即缘欲界苦
 生无漏法忍
 忍次生法智
 次缘馀界苦
 生类忍类智
 缘集灭道谛
 各生四亦然
 如是十六心
 名圣谛现观
 此总有三种
 谓见缘事别」


论曰。从世第一善根无间。即缘欲界苦圣谛
境有无漏摄法智忍生。此忍名为苦法智忍。
宁知此忍是无漏摄。从世第一无间而生。以
契经中言世第一无间入正性决定。或正性
离生。尔时名越异生地故。此忍既是决定离
生。一分所摄定是无漏。从世第一无间而生。
说无漏言为欲简别世第一法。所从世忍此
无漏忍。以欲苦法为其所缘名苦法忍。谓于
苦法无始时来。身见所迷执我我所。今创见
彼唯苦法性。忍可现前名苦法忍。此能引后
苦法智生。是彼智生障之对治。故复名曰苦
法智忍。经主此中作如是释。为显此忍是无
漏故。举后等流以为摽别。此能生法智是法
智因。得法智忍名如花果树。详彼意谓唯说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3b 页 T29-0683.png
忍言。恐此有同加行忍失。此无深理。非为
彼法有此法生。此法必应与彼同类如花果
树。断对治等因果类殊。又不极成以苦法智。
是无漏性非为极成。如何忍生彼同彼是无
漏。又此无同加行忍失。说世第一无间生故。
说此能越异生地故。非有漏忍能成此事。又
如何知此苦法忍。以苦法智为等流果。若谓
此忍是无漏故及前生故。理亦不然。未说此
忍无漏理故。由此證知前释为善。即此名入
正性决定。亦复名入正性离生。由此是初入
正性决定。亦是初入正性离生。故经说正性。
所谓涅槃或正性言目诸圣道。能决趣涅槃
或决了谛相故。诸圣道得决定名。至得决
定说名为入。若尔何缘于无漏慧。唯初见谛
得决定名。以于尔时于诸谛理。初得难毁决
定见故。或于尔时望馀位道。有非一种决定
相故。谓见道位刹那刹那。定间杂得忍智行
相。馀道不然。又见道中障治定别。以定唯断
见所断故。馀道不然。谓修位中或有双断见
修断惑。或唯断修。又见道中解脱道后定起
无间。馀道不然。又见道中定是无漏。定十
五念。定不起等。馀道不然。故独名定。有馀师
说。于见位中决定初得八圣同分。故唯见道
立决定名。烦恼名生。如契经说何谓生。具
谓诸烦恼。见位初越故名离生。有说生言目
根未熟。见位初越故名离生。至得离生说名
为入。如本论说。世第一无间舍异生性。为世
第一。为苦法智忍。为共能舍。有馀师言。唯世
第一若谓此是异生法故应无舍力。此难不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3c 页 T29-0683.png
然。性相违故。依彼舍彼如上怨肩而害怨命。
有馀师说。唯苦法忍此忍生时舍异生性。此
忍灭位断十随眠。如灯生时能除闇障。灯至
灭位烧炷尽油。若谓二能属灯明触。不应引
喻一法二能。此难不然。如一法上生位灭位。
二有性殊两位功能亦应异故。理不应许生
时有性如灭。亦不应许灭时有性如生。又非
功能离于有性。离有性外别有功能。自体不
成世中已辩。又见一法一刹那中有多功能。
如四正断故所立喻理非不成。然于此中所
立喻意如灯据总。体虽是一实物异故功能
有殊。谓有生时起功能者。有于灭位方有
功能。如是一物由时别故。所有功能亦应有
别。故苦法忍生时。有能舍异生性。灭时有用
断十烦恼。斯有何失。若责未来宁有作用。此
先已释。先释者何。此于功能假说作用。定无
作用于去来有。辩世相中已具思择。有馀师
说。此二共舍如无间道解脱道故。谓世第一
如无间道。与异生性成就得俱灭故。苦法智
忍如解脱道。与异生性不成得俱生故。此忍
无间即缘欲苦。有法智生名苦法智。于唯是
苦法得决断慧故。应知此智亦无漏摄。前无
漏言遍流后故。如缘欲界苦圣谛境。有苦法
忍苦法智生。如是复于法智无间。总缘馀界
苦圣谛境。有类智忍生名苦类智忍。此忍无
间即缘此境。有类智生名苦类智。最初證知
诸法真理故名法智。此后境智与前相似故
得类名。是后随前而證境义。或从前生故后
得前类名。如世间言子是父类。即是从欲界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4a 页 T29-0684.png
苦决定觉所生。馀界苦决定觉义。如缘苦谛
欲界及馀。生法类忍法类智四。缘馀三谛各
四亦然。即缘一一有四心义。谓复于前苦类
智后。次缘欲界集圣谛境。有法智忍生名集
法智忍。此忍无间即缘欲集。有法智生名集
法智。次缘馀界集圣谛境。有类智忍生名集
类智忍。此忍无间即缘此境。有类智生名集
类智。次缘欲界灭圣谛境。有法智忍生名灭
法智忍。此忍无间即缘欲灭。有法智生名灭
法智。次缘馀界灭圣谛境。有类智忍生名灭
类智忍。此忍无间即缘此境。有类智生名灭
类智。次缘欲界道圣谛境。有法智忍生名道
法智忍。此忍无间即缘欲道。有法智生名道
法智。次缘馀界道圣谛境。有类智忍生名道
类智忍。此忍无间即缘此境。有类智生名道
类智。如是次第有十六心。总说名为圣谛现
观。以于三界四圣谛境。次第现前如实观故。
既于三界四圣谛境。旋环纷扰作意思惟。宁
不能为现观障碍。初习业地于诸谛境。多返
旋环已淳熟故。又在见道行极速故。又由不
起阿世耶故。又此势力极猛利故。必无能为
此障碍者。即由此理说见道位。名为无相不
可施设。住此位中相难了故。法类忍智于诸
谛境。行相差别难施设故。此中上座。违越
百千诸瑜伽师。依真现量證智所说。展转传
来如大王路。谛现观理率意。别立现观次第。
谓瑜伽师。于四谛境先以世智。如理观察次
引生忍。欲慧观见此忍增进。作无间缘亲能
引生。正性决定引起圣道。光明相故此忍现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4b 页 T29-0684.png
前。如后圣道于四谛境。忍可欲乐简择观察。
推度分明如隔轻𦀛。光中观像此位名入正
性决定。后于四谛以妙决择。无动智见名
为预流。佛说涅槃名为正性。此能定趣得决
定名。故前名入正性决定。即能入位名谛顺
忍。此忍非在世第一前。彼谓佛说五取蕴已。
复作是言若于此法。以下劣慧审察忍可名
随信行。若于此法以增上慧。审察忍可名随
法行。故依得忍建立随信随法行者。非依得
智。又以世尊于成證净。见谛圆满正见者中。
决定除斯随信法行。以于集总伽他中说。二
最胜二净通达外二种。故此二种未得圣智。
此复何殊世第一法。由圣定忍与前有异。谓
出世故此名为圣。无动摇故此名为定。由圣
定故名为见谛。然此犹名未得圣道。若得圣
道转名预流。是故世尊告舍利子。八支圣道
说名为流。若尔何缘名为圣者。由此已得圣
定忍故。住此忍位为经久如。引圣道力强故
非久然阙缘故。有时暂出作馀事业。非不得
果可于中间有命终理。此圣定忍有何为障。
虽已现行而未断惑。智未满故未决定故。次
起苦法智名预流初心。尔时便能顿断三结。
能永断彼旧随界故。从此引生苦类智等。是
故现观定有八心。今详彼宗现观次第。违教
违理前后相违。违教者何。如世尊说诸有永
断三结名为预流。彼于四圣谛中具现观故。
此经显示二决定理。一显非得苦智即名预
流。二显非苦智时顿断三结。此经意说。遍知
四谛名预流故。又说预流方能毕竟断三结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4c 页 T29-0684.png
故。如何违理。且彼所说苦法智位即名预流。
应住忍时名预流向。此预流向如预流果佛
说有学。以契经说诸有学者有十八故。要得
学法名有学者。故知圣忍亦名学法。忍是学
法非圣道收。如是所言何大违理。又违别
理。谓世尊言。是随信行随法行者。入正性
决定越异生地。未得预流果。乃至广说。如
何许彼越异生地。而未得名成就圣道。又说
八种补特伽罗。从预流向至阿罗汉。此八圣
者应延应请。应合掌礼。乃至广说。非无圣道
可厕此流。又说如所馀得圣道者故。谓契经
说。若有五根增上猛利极圆满者。名俱解脱
阿罗汉果。广说乃至。若有五根极劣钝者。名
随信行非无圣道。可同此说。如何彼说。前后
相违。谓诸道名目正见等此有二种。谓世出
世。离此二外无第三道。既许圣忍是出世间。
应如法智等亦圣道所摄。若不许此是圣道
摄。亦应不许是出世间。许出世间非圣道摄。
岂不彼说前后相违。若苦智时非预流者。善
逝所说当云何通。经说。世尊告舍利子。八支
圣道说名为流。于我无违何烦会释。谓我不
说初入圣道即名预流。说预流名目得初果。
经亦不说得八圣道皆名预流。但说名流何
违须释。理应遍预知八谛境。圣道流者名预
流故。然经摽列家家七返一间一来。欲阿罗
汉五种不还十圣者已。复作是说。诸有成就
佛證净者。一切皆名见谛圆满。正见者摄此
成證净见谛圆满正见者中。前五圣者此处
通达彼处究竟。后五圣者此处通达彼处究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5a 页 T29-0685.png
竟。乃至广说。于此经中不说随信随法行二。
有别所以谓要具足见四圣谛。方得名为见
谛圆满。及成證净无缺减者。彼随信行随
法行者。乃至證得道类忍时。犹得名为成就
邪见。故未名得见谛圆满及成證净无缺减
者。非于三谛得现观时可名已成佛僧證净。
即由此證苦法智时。仍未名为得预流者。由
此经说诸预流者。见谛圆满具成證净。故
彼所引如是契经。自害己宗非违他说。或此
唯说于其位中。可有语言容命终者。彼随信
行随法行者。二事俱无故此不说。理不应说
随信行者随法行者。不成證净。如契经说。若
有于彼四种證净一切皆无。我说彼居外异
生品。此二行者许是有学。说为异生。不应正
理。又此不摄在十圣者中。便无證净等有大
过失。谓佛独觉亦不摄在十圣者中。岂可说
言佛及独觉。在成證净见谛圆满正见者外。
若谓佛独觉在罗汉中。二最胜经便为无用。
谓彼经说有十圣者。四向四果并佛独觉。唯
佛独觉名为最胜。虽阿罗汉亦可摄彼。而更
别说以最胜故。应知此经理亦如是。非二摄
在阿罗汉中。然此经中不说彼二。岂由不说
故彼无證净等。理既应许佛及独觉。非十圣
摄成證净等。随信法行宁不许然。又此契经。
非了义说。由此经说。十种圣者皆具成就十
圣道支。即八道支。谓正见等。又加正智及正
解脱。馀契经说。诸有学者但可成就前八道
支。具成就十唯阿罗汉。此契经意应更寻求。
是故定知非了义说。又预流等此处通达。当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5b 页 T29-0685.png
于彼处得究竟者。谓彼现身当全离欲。生色
无色方般涅槃。彼住预流一来等位为十圣
摄为不摄耶。若摄便违此经所说。非此经说
预流果等。于此处通达彼处究竟故。若不摄
者应许彼类。亦是不成證净等者。准此应
责欲阿罗汉。在有学位十中摄不。若谓随所
举摄其馀位。则随信法行亦在十中。此若不
然彼云何尔又佛独觉在有学位当言摄在何
圣者中。不摄便应无證净等故。此经意应更
思求。由此定知非了义说。非由不说在十圣
中。随信法行无證净等。是故不可以不说在
十圣者中。便定證成随信法行未得圣智。又
此随信随法行者。应起圣道如馀果向。谓如
已得预流果等。于后进趣一来等时。未得彼
果名彼果向。中间必有圣道现前。准此应知
随信法行既是预流向。应定起圣道圣果向
摄无差别故。由此契经说二行者。未得预流
果中间不命终。然圣道流总有二种。谓是果
非果摄要至果流名预流果。此二虽得预非
果流。而未得名预果流者。此若未得果中间
不命终。既以果声标所未得位。故知此二非
全未预流。不尔经中应作是说。未得预流位
中间不命终。何烦果声标所未得。又若随信
随法行者未得圣道。便应创得住见道位即
名预流。尔时此名理应未得。住见道者见未
净故。要见净已方名预流。经言预流见已清
净。为令见净故修圣道。若离圣道无别有法
能令见净。由此见道见未净故未名预流。然
彼亦说随信法行。能令见净而复执彼未得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5c 页 T29-0685.png
圣道。非为善执。彼谓佛说若于此法。以下
劣慧审察忍可名随信行。乃至广说。故由忍
力能令见净非由圣道。此无至教亦无正理。
證忍非圣道但率己妄情。故于彼言无劳广
遣。经唯说圣道能令见净故。又彼所立现观
八心。法类二心用应无别。谓法智品已能具
见一切谛相。于后复起类智品道。更何所为。
彼作是言。且苦法智由缘内外。念住势力之
所引生。故此智生随逐于彼了知苦相。次苦
类智随法智生。于诸行中能随决了。与前所
了相似苦相。馀法类智例此应知。今详彼言。
法类二智无有少分力用差别。谓苦法智于
诸行中。已能遍知一切苦相。次起类智于诸
行中。更别有何应随决了。或彼应说苦法智
时。于苦相中有何未了。为随决了生苦类智。
彼许三界行苦相。无别总相思惟入正性决
定。以彼宗说要总相观三界苦法能入现观。
既尔法智已总相知。后类智生复何所用。又
苦法智随念住生。随彼遍知三界苦相。应名
类智失法智名。差别因缘不可得故。由此理
證知彼所宗。极为妄立法类别相。又彼所立
皆以圣教为胜所依。依何至教定知现观。心
唯有八。若不依凭至教所说。随己所欲不审
思求。见少圣言便生欢喜。由斯轻尔别立
宗趣。是则所立种种宗途。皆应得成。何执唯
八。谓若见说应观一切唯法无我。是则应执
一心现观。若复见说断诸疑网由知苦因。是
则应执二心现观。又若见说法从因生。乃
至广说。是则应执三心现观。又若见说如实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6a 页 T29-0686.png
知苦。乃至知道。是则应执四心现观。又若
见说如实了知集没爱味过患出离。是则应
执五心现观。又若见说修七处善。是则应执
七心现观。如是等说其数寔多。岂可随言
起种种执扰乱圣教詃惑有情。故瑜伽师依
真现量。證智所说展转传来。如大王路谛现
观理。虽被分析成多部异。然应方便简伪依
真。无容率己更立宗趣。如人舍宅已被焚烧。
更持乾草用资猛焰。又彼所说圣忍位中。由
阙缘故有时暂出作馀事业。亦不应理。以诸
见道修道初心加行一故。云何知尔。更不说
有别加行故。又说中间无命终故。若谓随信
随法行者。世尊说彼应不放逸。修集诸根
如馀有学。应有出观。故契经言。苾刍谛听。何
等色类。我说彼为应不放逸。广说乃至。复次
苾刍非俱解脱。非慧解脱。非身證非见至。非
信胜解。应不放逸修集诸根如随信行。广
说乃至。苾刍当知。如是色类。我说彼为应
不放逸。所以者何。谓彼具寿应不放逸。修
集诸根于随顺身妙卧具等亦不染著。亲近
承事供养善友。得漏尽故成心解脱。如是应
说随法行者。非二行者都不出观。可有如上
所说道理。又如佛告婆拖黎言。苾刍当知。置
俱解脱。广说乃至。置信胜解。若随法行来
至我所。我设告彼善来苾刍。可处泥中为我
桥道。我当践汝渡此淤泥。于意云何。彼随法
行。我将践位舍我起不。正践彼时有动转不。
后以言词申劳倦不。婆拖黎曰。不也世尊。说
随信行应知亦尔。非二行者正在定中。可为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6b 页 T29-0686.png
世尊之所告敕。及起身业发语言理。又天神
告沃揭罗言。长者当知。此俱解脱。此慧解
脱。广说乃至。此随法行。此随信行。此阿罗汉
果。此阿罗汉向。广说乃至。此预流果。此预流
向。汝应供养深自庆幸。又契经说。若有供养
一预流向。乃至广说。由此證知随信法行。由
阙缘故有时暂出。如是所引为證不成。于彼
先时立后名故。如馀经说。无明所覆爱所系
缚。愚夫智者同感此身。非诸智者无明所覆
感得此身。然先感身后成智者。于先非智者
立后智者名。又如馀经说。中般涅槃等亦于
前位立后位名。中有等时得阿罗汉果。要至
最后方般涅槃故。又如馀经说。欲阿罗汉等
此处通达。非阿罗汉等可有通达义。但说先
时如是应知。说随信行随法行者。应不放逸。
修集诸根及处泥等。皆于前位立后位名。以
必当成随信行等。于未成位预立彼名。如何
得知经有此意。以前经说。谓彼具寿得漏尽
故。成心解脱。非随信行随法行者。可得漏尽
成心解脱。然于后位立前位名。以漏尽时追
说前位。曾为随信随法行者。如是前位应不
放逸。修集诸根及处泥等。后必当成随信
法行。故于前位立后位名。如馀契经。互说无
失。由是前说。以诸见道修道初心加行一故。
随信随法行无出观理成。故彼所言于圣忍
位由阙缘故。有时暂出作馀事业但率己情。
又彼所言苦法智起力能顿断三结随界。尔
时名曰预流初心。此亦不然。理不成故。谓
苦法智顿断三结旧随界者。为生时断为灭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6c 页 T29-0686.png
时断。若生时断。最后学心应成无学。由彼
生已无烦恼故。若灭时断。住苦法智便非
预流。尔时三结随界转故。以契经说三结已
断方名预流。是故汝曹宁作是说。苦法智忍
断三结随界。苦法智起成预流初心。必不应
言苦法智断。然彼所说圣定忍位未决定故。
不断烦恼智亦应言未得决定。以苦法智现
在前时。未已断疑旧随界故。若不为与疑随
界俱。圣忍何缘言未决定。又渐现观是上坐
宗。苦法智时馀疑未断。应如圣忍未得决定。
应亦未能断诸烦恼。然彼宗说初苦智时。力
能顿断三结随界。彼与圣道极相违故。谓最
下品圣道生时。势力已能浣濯相续。令彼三
结随界顿断。由相续中缘无常苦空无我
见都未有时。萨迦耶见戒禁取疑容相续转
故。苦法智现在前时顿断三结。若尔便应于
后后位观馀圣谛功并唐捐。彼反诘言。何不
乘难此位应得阿罗汉果。岂不为断馀未断
结。此全无理。迷集等疑苦智能灭。理不成
故。谓于集等有迷惑者。非由见苦于彼能解。
以见苦相时未见彼相故。非未解彼灭迷彼
疑。非苦智违集等疑故。或应苦智亦与诸馀
见断结相违。无差别因故。非常等见都未有
时。于相续中诸见所断。皆有断义故。苦智
生应皆顿断。宁唯三结。由此彼说非应理
因。彼反诘言。亦不应理。以未应得阿罗汉故。
设于尔时见道所断所有诸结皆断尽者。亦
未容得阿罗汉故。以能具见一切谛者修所
断结犹未断故。由此或应许苦法智不能顿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7a 页 T29-0687.png
断三结随界。或复应许苦法智时顿断一切
见所断结。如是则应于后后位观馀圣谛功
并唐捐。既尔不应许渐现观。又详上坐所
立义宗。似许预流都未见谛。以彼上座自作
是说。谓最下品圣道生时。势力已能浣濯相
续。令彼三结随界顿断。圣道生位必在未来。
然彼所宗未来未有。若圣道未有能浣濯相
续。令彼三结随界顿断。岂不说彼未见谛位。
三结随界身中已无。便成预流都未见谛。若
彼意谓圣道生时。于相续中犹有随界。如何
可说圣道生时。势力已能浣濯相续。三结随
界犹住其身。而言已能浣濯相续。如是意趣
极为难了。若复意谓圣道正生。三结随界尔
时正灭。亦不应说圣道生时。势力已能浣濯
相续。夫言正灭必是现在。圣道生时随界有
故。又彼设谓随界灭时不能为因牵后随界。
即依此义名已浣濯。亦不应说已浣濯言。但
可说为正浣濯故。又前所说则成预流。都未
见谛过终难免。彼于一谛理见仍未满故。于
一二三谛见未圆满时。犹可名为见未见谛。
要具见谛方名预流。以经说预流见谛圆满
故。况于一谛犹见未圆。而可名为得预流者。
若谓圣道现在名生。尔时已能浣濯相续。则
旧随界是忍所断。尔时智起彼体已无。则于
自宗有相违过。又彼许忍非圣道收。如何能
断三结随界。又现在世名为已生。说为生时
不应正理。是故上座所立义宗。理或不应许
渐现观。或定应许见道谛时。方能无馀永断
三结。是则符顺我对法宗。不应自言别立宗
辩贤圣品第六之六¶ 第 687b 页 T29-0687.png
趣。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