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1c 页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九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辩业品第四之七
别解脱律仪从何而得。复从何而得馀二律
仪。颂曰。
「 从一切二现
得欲界律仪
从根本恒时
得静虑无漏」
论曰。欲界律仪谓别解脱。此从一切根本业
道。及从前后近分而得。从二得者。谓从二
类即情非情性罪遮罪。于情性罪谓杀等业。
遮谓女人同室宿等。非情性罪谓盗外财。遮
谓掘地断生草等。从现得者谓从现世蕴处
界得非从去来。由此律仪有情处转。去来非
是有情处故。有情处者谓诸有情及诸有情
所依止处。现蕴处界内者即是有情所依。外
者名为有情所止。非过未故。若得静虑无漏
律仪。应知但从根本业道。以定中唯有根本
业道故。非从前后近分而得。以在定位唯有
根本。在不定位中无此律仪故。从有情数所
发遮罪尚不得此二种律仪。况从非情所发
遮罪。从恒时者谓从过去现在未来蕴处界
得。如与此戒为俱有心。由此不同应作四句。
有蕴处界从彼唯得别解律仪非馀二等。第
一句者谓从现世前后近分及诸遮罪。第二
句者谓从去来根本业道。第三句者谓从现
世根本业道。第四句者谓从去来前后近分。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2a 页 T29-0562.png
有言非得善律仪时。可有现世恶业道等。故
应别立此四句文。谓应说言有一类法。于彼
唯得别解律仪非二律仪。乃至广说。第一句
者谓于现在得前后近分及遮罪远离。馀随
所应皆如是说。于业道等处置业道等声。故
前四句义亦无失。由如是理亦通防护。过现
业道等非唯防未来。以业道等声说彼依处
故。若异此者则应但说防护未来律仪。但能
防未来罪令不起故。非防过现已灭已生律
仪于彼无防用故。诸有获得律不律仪。从一
切有情支因皆等不。非一切等。其相云何。颂
曰。
「 律从诸有情
支因说不定
不律从一切
有情支非因」
论曰。律仪定由调善意乐。普缘一切有情方
得。非少分缘恶心随故。支因不定支谓业道。
且于别解诸律仪中有从一切支。谓苾刍戒
有从四支得。谓馀律仪许因不同略有二种。
一无贪等三种善根。二下中上等起心。别就
初因说一切律仪。由一切因一心有故。就后
因说一切律仪。各由一因以下品等不俱时
起如先说故。此中且就后三因说。或有一类
住律仪者。于一切有情得律仪。非一切支非
一切因。谓以下心或中或上受近事勤策戒。
或有一类住律仪者。于一切有情得律仪。由
一切支非一切因。谓以下心或中或上受苾刍
戒。或有一类住律仪者。于一切有情得律仪。
由一切支及一切因。谓以三心受近事勤策
苾刍戒。或有一类住律仪者。于一切有情得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2b 页 T29-0562.png
律仪。由一切因非一切支。谓以三心受近事
近住勤策戒。无有不遍于诸有情得律仪者。
已说因故非于一分。诸有情所誓受律仪恶
心全息。今应思择于佛乃至蚁子身上。所得
律仪为有别不。若有别者趣不定故。于诸有
情所得律仪应有增减。若无别者何缘杀人
犯他胜罪。杀非人者唯犯粗恶。若杀傍生犯
堕落罪。非有情境身差别故。令所受戒亦有
差别。然罚罪业有差别者。应知但由别加行
故。杀人加行与杀非人。乃至杀蚁皆有差别。
且杀同趣同部罪中。由加行殊业尚有异。如
杀香象所获罪多。若杀蚊虻所获罪少。何况
异趣加行有别。异部罪中而无轻重。由总意
乐建立律仪。谓普于有情无有差别。起调善
意乐求得律仪。非于一有情不舍恶意乐。而
可求得别解律仪。故得律仪无有差别。以得
律仪者必不别观补特伽罗支处时缘故。谓
定不作如是别观于某有情我离杀等。于某
支戒我定能持。于某方域我离杀等。我唯于
彼一月等时除战等缘能离杀等。如是受者不
得律仪。但得律仪相似妙行。是故无有由诸
有情身差别故。戒有差别。又于自身不得根
本业道所摄别解律仪。勿思法等由自杀害
成无间等所摄罪业。得眷属摄于理无遮。谓
离最初众馀罪等。又此所受别解脱律仪。通
于一切能不能境得。非唯于能境得此律仪。
要普于有情起无损恼意乐。无别方可得故。
若谓不然于睡闷等皆不可杀。故应不得律
仪。若谓彼觉得本心已还可杀者此亦应然。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2c 页 T29-0562.png
以非所能有可改易为能境已还可杀故。有
作是说。若唯于能则此律仪应有增减。以所
能境与非所能二类有情有转易故。此不成
难境转易时无此律仪得舍因故。谓所能境
及非所能后转易为不能能境。无理令彼舍
得律仪。总于所能得律仪故。若必欲令能
不能境有转易故。戒有舍得则成律仪增减
过者。岂不有草本无而生有诸有情永入圆
寂。由此应有舍得律仪亦不离前戒增减
失。是故前说于理无过。又非过去一一如来。
及所化生入圆寂故。后佛于彼不得律仪。有
后律仪减于前失律仪。非对一一有情各异
相续别发得故。又前后佛戒支等故。谓诸律
仪随无贪等。为因差别生别类支。一一类支
各一无表。总于一切有情处得。如是无表既
无细分。不可分析为少为多。如何言有后减
前失。又一切佛遍于有情。具一切支律仪无
表。以支数等无差别故。无后佛戒减于前失。
已说从彼得诸律仪得不律仪。定从一切有
情业道无少分境及不具支。不律仪者此定
无有由一切因下品等心无俱起故。若有一
类由下品心得不律仪。后于异时由上品心
断众生命。彼但成就下不律仪。亦成杀生上
品表等。中品上品例此应知。此中应思于屠
羊等事。有唯受一得不律仪。不应言亦有受
一事得。若尔何故无从一切因得不律仪。如
得律仪者。虽于杀等差别表中先已受一后
更别受。而不律仪非更新得。谓先总望一
切有情。起无所遮损害意乐。为活命故受不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3a 页 T29-0563.png
律仪。彼于今时复何所得。故此无有从一切
因。然律仪中有从近事受勤策戒。勤策复受
苾刍律仪。别别受时所受业道。眷属异故随
要期异得先未得。由此可得从一切因。此中
何名不律仪者。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捕
鱼猎兽劫盗魁脍典狱缚龙煮狗。及罝弶等。
等言类显谗搆讥刺。伺求人过憙说他非。非
法追求以活命者。及王典刑罚断罪弹官
等。但恒有害心名不律仪者。由如是种类住
不律仪故。有不律仪故行不律仪故。巧作不
律仪故数习不律仪故名不律仪者。言屠羊
者。谓为活命要期尽寿恒欲害羊。馀随所应
当知亦尔。诸屠羊者唯于诸羊有损害心非于
馀类。宁于一切得不律仪。遍于有情界得诸
律仪。其理可尔。由普欲利乐胜阿世耶而受
得故。非屠羊等不律仪人。于己至亲有损害
意。乃至为救自身命缘亦不欲杀。如何可
说普于一切得不律仪。此亦可然。不律仪者
遍于有情境善意乐坏故。虽无是处而假说
言。设诸有情及父母等。一切皆作羊像现
前。屠者遍缘皆有害意。谓彼久习不律仪心。
乃至己亲亦无所顾。为活命故。设己至亲。现
变为羊尚有害意。况命终后实受羊身。于彼
能无杀害意。乐不律仪者受恶戒时必起如
斯凶勃意乐。设我母等身即是羊我亦当杀
况馀生类。由此意乐得不律仪。异此但应得
处中罪。由此虽了亲现非羊而亦有害心。故
遍得恶戒虽无圣者当作羊身。而同至亲亦
有害意。经主于此作是例言。若观未来羊等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3b 页 T29-0563.png
自体于现亲等得不律仪。羊等未来有亲等
体。既于彼体无损害心。应观未来至亲等体。
于现羊等不得恶戒。如是等例于理不齐。无
善意乐故有恶意乐故。谓彼正受不律仪时。
无正思惟调善意乐。我当不害一切有情。有
邪思惟凶勃意乐。我当普害一切有情。事虽
主羊而心宽遍。是故容有观未来羊。于现圣
亲亦发恶戒。非观来世圣及至亲。于现羊身
不发恶戒。或无劳诤理应同许。且如有一受
屠羊人。虽一生中不与不取。于己妻妾住知
足心。哑不能言无语四过。而因羊坏善阿世
耶。具得七支不律仪罪。如是于亲等虽无害
心。而善阿世耶因羊坏故。遍有情界得不律
仪。若先要期受善学处。后不全损善阿世耶。
由遇别缘唯受杀者得处中罪非不律仪。但
得不律仪必应全损善阿世耶故具得七支。
经部诸师于此僻执。随所期限支具不具。及
全分一分皆得不律仪。律仪亦然唯除八戒。
由随彼量善恶尸罗性相相违互相遮故。若
尔应受不律仪人亦名近事。应诸近事亦得
名为不律仪者。云何应尔理逼应然。谓屠羊
人立如是誓。我为活命虽受杀羊。然受离馀
不与取等。或诸近事作是誓言。我定受持离
杀生戒。为活命故唯受盗等。无如是理一相
续中二阿世耶互相违故理应如是。所以者
何。不律仪人若于是处阿世耶坏。唯于是处
勿有律仪近事亦然。若于是处阿世耶不坏。
唯于是处勿有不律仪。许随彼量善恶尸罗
性相相违互相遮故。若一一处得不律仪。即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3c 页 T29-0563.png
能总遮一切善戒及一一处。得善律仪即能
总遮一切恶戒。是故无有不律仪人亦名近
事。及无近事亦得名为不律仪者。此亦非理
违前说故。虽屠羊人为欲活命但受杀业。然
于有情意乐坏故。亦应成就不与取等诸不
律仪。由是理应离盗等者。亦应遮止杀不
律仪。若汝意谓诸屠羊者。于他物等意乐不
坏不应获得彼不律仪。岂不亦应离盗等者。
有于羊所意乐既坏。不应遮遏杀不律仪。如
是还应不免前过。若于是处有善意乐。即于
是处唯得善尸罗。及于是处有恶意乐。即
于是处唯得恶尸罗。则不应许由随彼量善
恶尸罗互相遮止。此显所受善恶尸罗。非
一一支遍能遮故。若汝意谓如善律仪有不
具支此亦应尔。谓如有受近事近住勤策律
仪。虽不具支而亦得彼缺支摄戒。受不律仪
亦应如是。此例非等律仪不律仪用功不用
功得有异故。谓诸善戒要藉用功善阿世耶
方能受得。以难得故理数必应非受一时总
得一切。若诸恶戒不藉用功恶阿世耶便能
受得。非难得故理数必应随受一时总得一
切。以于欲界不善力强。恶阿世耶任运而
起。造诸重恶不待用功。善阿世耶易毁坏故。
随受一种便总得馀。善则不然故例非等。现
见秽草不用功生。要设劬劳嘉苗方起。又如
有受不律仪人作是要期我于尽寿。每昼或
夜半月月等。一度屠羊等亦得不律仪。由不
律仪易受得故。以于欲界不善力强。虽不恒
为而得恶戒。诸有欲受出家律仪。若作要期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4a 页 T29-0564.png
我于尽寿每昼或夜半月月等。一度离杀等
不得善律仪。由善律仪难受得故。以于欲界
善法力劣。若不恒持不得善戒此亦应尔为
例不齐故。经部师避无根过。而反堕在难拔
过中。智者应详无倒取舍。已说从彼得不律
仪。得不律仪及馀无表。如何方便未说当说。
颂曰。
「 诸得不律仪
由作及誓受
得所馀无表
由田受重行」
论曰。不律仪人总有二种。一者生在不律仪
家。二生馀家后受此业诸有生在不律仪家。
若初现行杀等加行。是人由作得不律仪。若
生馀家后方立誓。谓我当作如是事业。以
求财物养活自身。初立誓时便发恶戒。是人
由受得不律仪。由三种因得馀无表。馀无表
者。谓非律仪非不律仪处中摄故。由三因
者。一者由田。谓于如斯有德田所。初施园
林等善无表便生。如说。有依诸福业事。二者
由受。谓自要期言。我从今若不供养佛及僧
众不先食等。或作誓限于斋日月半月及年
常施食等。由此有善无表续生。三由重行。谓
起如是殷重作意行善行恶。谓淳净信或猛
利缠。造善恶时能发无表。长时相续乃至信
缠势力终尽。如前已说。如是已说得律仪等。
舍律仪等今次当说。且云何舍别解律仪。颂
曰。
「 舍别解调伏
由故舍命终
及二形俱生
断善根夜尽
有说由犯重
馀说由法灭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4b 页 T29-0564.png
迦湿弥罗说
犯二如负财」
论曰。调伏声显律仪异名。由此能令根调伏
故。由五缘舍别解律仪。一由故舍谓于律仪
由阿世耶不怀欣慕。为舍学处对有解人发
起相违表业差别。非但由起舍学处心。如得
律仪心无能故。又在梦中舍不成故。非但由
起表业差别忿癫狂等舍不成故。非但由二
对傍生等起心发表舍不成故。二由命终。谓
众同分增上势力得律仪故。三由依止二形
俱生。谓身变时心随变故。又二形者非增上
故。四由断灭所因善根。谓表无表业等起心
断故。是此律仪因缘断义。舍尽寿戒由上四
缘。近住律仪亦由夜尽。谓近住戒由上四缘。
及夜尽舍过期限故。夜尽者。谓明相出时。诸
轨范师多分共许如是五种舍律仪缘。有馀
部师执。随犯一感堕重罪舍出家戒有馀部
执。正法灭时别解律仪无不皆舍。以诸学处
结界羯磨所有圣教皆息灭故。尔时虽无得未
得律仪。而先得律仪无有舍义。迦湿弥罗国
毗婆沙师。蕴理教于心作如是说。非犯随一
根本罪时一切律仪有皆舍义。然犯重者有
二种名。一名具尸罗。二名犯戒者。若于所
犯应可悔除发露。悔除唯名具戒。如有财者
负他债时。名为富人及负债者。若还债已但
名富人。此亦应然故非舍戒。以何理教蕴在
心中。且辨心中所蕴正理。谓如受一一非遍
得律仪。应犯一一时非遍舍一切。本于一切
有情处所受得律仪。不应今时于一犯罪便
舍一切。若汝意谓出家律仪必无别受还别得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4c 页 T29-0564.png
义。如何可说如非别受遍得律仪。应无犯一
遍舍一切故例非等此诘不然。自所许故。谓
汝亦许在家律仪非犯根本便舍一切。或汝
自许别解律仪。随别受时还得尔所。如是应
许犯律仪时。随所犯舍非舍一切。且所受戒
有是极成。非犯一时顿舍一切。苾刍勤策理
亦应然。设犯重时无容皆舍。或先已说。先
说者何。谓𨵗律仪若名近事。苾刍勤策𨵗
亦应成。故无近事𨵗律仪者。如彼别犯非
舍一切。苾刍勤策例亦应然。或于此中有何
理趣。于四重罪随犯一时。出家律仪一切顿
舍。非于三种有善意乐。乃至为救自身命缘
亦不欲犯非舍一切。如汝宗说得不律仪。若
尔何缘薄伽梵说。犯四重者不名苾刍。不名
沙门非释迦子。破苾刍体害沙门性。坏灭堕
落立他胜名。依胜义苾刍密意作是说。且汝
应说何缘犯重便舍一切非犯所馀。以犯所
馀可悔除故。若犯馀罪未悔除时不失苾刍
性。悔除何所益。更求何益此令苾刍性不缺
漏。不朽不杂能令如是成何功德。若令如是
便得生天。若尔诸天对持戒者应极可供养。
执于尸罗无违犯者专求生彼故。然非圣教
专为生天。令苾刍等清净持戒故。非悔者专
为生天。既尔应言非犯戒者。可能现證出世
功德。故悔除者异不悔除。岂不对于出世功
德。可悔除罪未悔除时。彼亦非全破苾刍体。
何缘不许犯重苾刍。犯不可除他胜罪故。虽
亦成就所馀律仪。于出世德毕竟非器。故世
尊言非苾刍等。又可除罪未悔除时。如何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5a 页 T29-0565.png
有馀苾刍性在。以彼于入正性离生。及馀一
切无漏功德皆能为障。乃至为修不净观等。
尚不能令心住一境。况能成就。若如是类有
苾刍体当自归礼。如是苾刍与犯重人有何
差别。是故应许犯重苾刍如无子能子说非
子。于无人用人说非人。于无形男说非男等。
于苾刍事既不能成。虽有馀律仪说非苾刍
等。佛如是说于义何违。非唯能持别解脱
戒。于佛圣教少有所成。由此律仪招有果故。
然诸佛意憎背有果。持戒无缺尚未称情。况
犯重人能适佛意。以违佛意如子违父。所作
事业不称本期。由此故言非苾刍等。此言非
證舍律仪因。毗婆沙师以如是理。蕴在心首
决判此言。依胜义苾刍密意作是说。此中经
主作如是说。此言凶勃凶勃者何谓。于世尊
了义所说以别义释令成不了。与多烦恼者
为犯重罪缘。宁知此言是了义说。由律自释
有四苾刍。一名相苾刍。二自称苾刍。三乞
丐苾刍。四破戒苾刍。此义中言非苾刍者。谓
非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苾刍。非此苾刍先是
胜义。后由犯重成非苾刍。故知此言是了义
说。岂唯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苾刍。有犯重罪
非由三归三说。受具足戒苾刍亦犯重罪。何
理遮此三归得戒。令不犯重成非苾刍。设许
此言是了义说。唯白四羯磨受具戒者。若有
犯重罪成非苾刍。由此苾刍于生圣法无苾
刍用名非苾刍。非舍律仪失苾刍号。故广论
者作是判言。依胜义苾刍密意作是说此为
善说。以犯重人无生圣道苾刍用故。非由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5b 页 T29-0565.png
执此是了义言。能遮我宗决判意趣。若异此
者复有何缘同犯尸罗。于中则有失戒不失
戒苾刍非苾刍故。离对法宗无令生喜。理虽
作是谤与多烦恼者为犯重罪缘。然应详审
谁最能作犯重罪缘为作是言。虽犯一戒而
有馀戒应勤护者为作是言。既犯一戒馀戒
皆失。任造恶者非对法者。此决判言少障生
天解脱爱果。然唯示导令彼修因。如何谤言
劝他犯重。谓我但作如是诫言。犯一戒时馀
戒不舍应于馀戒专精护持。如是真名遮他
犯重。汝说犯一顿舍一切岂不专作犯重罪
缘。故造罪缘在汝非我。虽作是说非此苾刍
先是胜义后由犯重成非苾刍。此言粗浅虽先
未證望当證能。若后无能亦名失故。如契经
说观此世间及天放逸退失圣慧。又先已说。
先说者何。谓彼永非出世德器故。于胜义言
非苾刍。宁知大师有斯密意。由此中说彼非
沙门馀处复言沙门有四更无第五。故知于
此唯就胜义言非苾刍。由彼补特伽罗名污
道沙门故。非彼先證道后污如何成。经主释
言虽有此说而彼唯有馀沙门相故名沙门。
如被烧材假鹦鹉嘴涸池败种火轮死人。此
但有言所引众喻皆无能故。以诸材木少被
火烧。世间说名被烧材木。非全成炭名被烧
材。若谓随烧全分一分二种皆许名被烧材。
则喻及法二俱犹豫。喻于所喻无證功德。名
涸池中容有少水但无池用故立涸名。设水全
无亦名涸者同前犹豫。于證无能由此已遮
死人败种。谓虽犹有少种功能而诸世间亦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5c 页 T29-0565.png
说败种。或虽不败被损功能不复生芽亦名
败种。有同死法亦名死人。故契经中言放逸
者。常死假鹦鹉嘴及旋火轮二喻皆违契经
所说。沙门有四更无第五。若唯形相得名沙
门。如世有人须沙门相矫设方便作沙门形。
应名沙门说为第五。非彼假嘴及旋火轮可
得说名嘴轮。馀相非实嘴轮为其先故。如
是应有先非沙门作沙门形立为第五。然佛
说四无第五言。为止如斯相沙门执故引众
喻皆无證能。又经主宁知佛如是意说。以馀
处说不名苾刍不名沙门非释子等。岂不数
劝应审寻思。宁随一文便为固执。又先已说。
先说者何。谓此沙门名污道故。知此唯约胜
义苾刍密意说言非苾刍等。故非顿舍一切律
仪。名非苾刍理极成立。非此唯有馀沙门相
故名沙门。如被烧材鹦鹉嘴等理可成立。以
世尊说彼人应名犯戒苾刍恶苾刍故。若彼
顿舍一切律仪。应但名为无尸罗等。宁标犯戒
恶苾刍名。上座此中作如是诘。若言无者无
何尸罗。以尸罗名亦目串习善恶戒。外亦
见有言此善尸罗恶尸罗者作如是说何理相
违。彼最应言无尸罗者。以一切有串习尸罗。
然说彼为无尸罗者。则知彼阙净戒尸罗。故
彼诘言无深理趣。经主于此自问答言。若犯
重人非苾刍者则应无有授学苾刍不说犯重
人皆成他胜罪。但成他胜罪定说非苾刍。对
法诸师岂不应说。经部定是极凶勃人。凶勃
者何。谓作是说有犯重者非成他胜。以世尊
说犯四重者不名苾刍乃至广说。若谓彼据住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6a 页 T29-0566.png
覆藏心故佛说为非苾刍等。何缘不许犯重
苾刍无苾刍胜能。言非苾刍等非由顿舍一
切律仪。我国诸师不作是说。诸犯重者非非
苾刍。但作是言有馀戒在。本于一切受得律
仪。非犯一时馀便顿舍。如汝宗说得不律仪。
经主此中欲排正理。言彼所说非犯一边一
切律仪应遍舍者。彼言便是徵诘大师。大师
此中立如是喻。如多罗树若被断头必不复
能生长广大。此喻意显犯一重时馀戒不能生
长广大。戒根既断理遍舍故。彼于喻意非能
善释。此喻但遮馀生长故。若异此者喻应不
成。然我分明见此喻意。谓馀学处如彼枝叶
虽越而可得馀律仪。四重如头若随犯一必
不复得所馀律仪。由此定无入见道等。故契
经说依住尸罗方能进修殊胜止观。若异此
释喻便不成。且汝所宗四重学处。为总如一
多罗树头。为一树头喻一学处。若四学处
总喻一头。应犯一时非舍一切。见断少分多
罗树头馀分无妨犹生长故。若一学处如一
树头。亦犯一时非舍一切。以见断一多罗树
头馀头无妨犹生长故。如前已说。前说者
何。谓于此中有何理趣。随犯一重顿舍律仪。
非护馀三不舍一切。如多罗顶断一馀存。既
见世间多罗树顶虽断一分馀分犹生。四重
总如多罗树顶。应知犯一无损馀三。又诸多
罗一头被断一不生长馀树不然。汝执尸罗
一相续断则馀亦断故喻不成。由此亦遮上
座立喻。彼说如大树具根茎枝叶。若根被断
便总乾枯。如是戒根若随犯一则便顿坏一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6b 页 T29-0566.png
切律仪。谁于此中言馀不坏。已说犯一馀无
胜能。谓必不能入见道等。然就彼喻非失律
仪。以见世间或有一树四根齐等深入坚牢。
非断一时一切枯死。唯损一分戒亦应然。就
别树论准前应说故彼立喻于證无能。经主
此中复作是说。于此无义苦救何为。若如是
人犹有苾刍性应自归礼。如是类苾刍此言
便为轻调于佛。以佛说彼亦是沙门。虽得污
道名而有尸罗故。经主此中应作是说。于此
无义何苦救为。若如是人犹有沙门性应自
归礼。如是类沙门馀相沙门。如前已破非苾
刍等。亦已释通由此理成。显彼所引诸馀圣
教为證无能。又彼不能少说正理。證唯犯
一便舍一切。又于无义徒致推徵。实有律仪
强言已舍。劝已犯者纵情造恶。岂名持法利
乐有情。若犯重人有馀戒在。何缘摈出苾刍
众外。何用如是无势用人。于清众中速摈弥
善。若由犯重便舍律仪。应如二形生时能舍。
性相违故如闇与明。不犯律仪应容更受。非
无惭愧永障尸罗。勿舍彼人不得受戒。故知
重罪得与戒俱。由污尸罗不容更受。既无胜
用故应摈出。上座于此更有多言。由前理教
已总遮遣。恐文烦广不别弹斥。然彼坚固烦
恼缠心。于自论中造文作颂。说粗恶语谤讟
圣贤。无故自伤深为可悯。我国众圣惑业已
除。所制法言凭真理教。而彼凶勃谤法毁人。
既造深愆当招剧苦。我岂于彼更致酬言。唯
愿当来彼恶无报。静虑无漏二律仪等云何
当舍。颂曰。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6c 页 T29-0566.png
「 舍定生善法
由易地退等
舍圣由得果
练根及退失」
论曰。诸静虑地所系善法由二缘舍一由易
地。谓上下生。二由退失。谓退胜定舍众同
分。及离染时亦舍。煖等及退分定为摄此故
复说等言。经主释中应加离染。如舍色善由
易地退及离染。三无色亦尔。舍无漏善由三
种缘。一由得果总舍前道。二由练根舍钝根
道。三由退失舍诸胜道。此或是果或胜果摄。
经主于此应说二缘。以得果言摄练根言。谓
练根位必还得果弃舍钝果胜果道故。我于
此中应少分别。若舍见道及道类智。当知但
由得果非退。若不动法无学俱无所馀无漏
容具二种。如是已说舍诸律仪。不律仪云何
舍。颂曰。
「 舍恶戒由死
得戒二形生」
论曰。诸不律仪由三缘舍。一者由死舍所依
故。二由得戒。谓若受得别解律仪。或由获得
静虑律仪恶戒便舍。对治力胜舍不律仪。三
由相续二形俱起。以于尔时所依变故。住恶
戒者虽或有时由善意乐舍刀网等。若不得
律仪终不舍恶戒。现见虽避诸发病缘。不服
良药病终难愈。不律仪者。受近住戒至夜
尽位舍律仪时。为得不律仪为名处中者。有
馀师说。得不律仪恶阿世耶非永舍故。如停
热铁赤灭青生。有馀师言。若不更作无缘令
彼得不律仪。以不律仪依表得故。前说应理。
先受戒时恶阿世耶非永舍故。依前表业恶
戒还起。处中无表舍复云何。颂曰。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7a 页 T29-0567.png
「 舍中由受势
作事寿根断」
论曰。处中无表舍由六缘。一由受心断坏故
舍。谓先誓受恒于某时敬礼制多。及赞颂等
今作是念。后更不为彼阿世耶。从兹便息由
彼弃舍本意乐故。或复别作势用增强与先
现行相违。事业本意乐息无表便断。二由势
力断坏故舍。谓由净信烦恼势力所引无表。
彼二限势若断坏时无表便舍。如所放箭及
陶家轮。故轨范师作如是说。由等起力所引
发故。虽舍加行及阿世耶无表。或容尽寿随
转。乃至发起极猛利缠捶击禽兽应知亦尔。
或先立限齐尔所时今限势过无表便断。三
由作业断坏故舍。谓虽不舍根本受心。然更
不为所受作业。唯除忘念而不作者以此无
表期加行生。绝加行时无表便舍。四由事物
断坏故舍。谓所舍施制多园林。及所施为罝
网等事。本由彼事引无表生。彼事坏时无表
便舍。五由寿命断坏故舍。谓所依止有转易
故。六由依根断坏故舍。谓起加行断善恶时。
各舍彼根所引无表。非至断善得静虑时方
舍。处中善恶无表以羸劣故起加行时便舍。
处中善恶无表如何。经主于此义中说第六
缘名为断善。若作是说断善加行亦名断善
为第六缘。是则应言静虑加行亦名静虑。便
成七缘静虑加行中舍恶无表故。应言根者
通善恶根。所说断言是断加行由依根断为
第六缘。此释颂文于理无失。欲非色善及
馀一切非色染法舍复云何。颂曰。
「 舍欲非色善
由根断上生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7b 页 T29-0567.png
由对治道生
舍诸非色染」
论曰。欲界一切非色善法舍由二缘。一断善
根。二生上界。应言少分亦离染舍。如忧根等
非色善法。三界一切非色染法舍由一缘。谓
起治道若此品类能断道生。舍此品中惑及
助伴。何有情有善恶律仪。颂曰。
「 恶戒人除北
二黄门二形
律仪亦在天
唯人具三种
生欲天色界
有静虑律仪
无漏并无色
除中定无想」
论曰。唯于人趣有不律仪。然除北洲唯三方
有。于三方内复除扇搋及半择迦具二形者。
律仪亦尔。谓于人中除前所除并天亦有故。
于二趣容有律仪。复以何缘知扇搋等所有
相续非律仪。依由经律中有诚證故。谓契经
说佛告大名。诸有在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
乃至广说。毗奈耶中亦作是说。汝应除弃此
色类人。故知律仪非彼类有。复由何理彼无
律仪。由二所依所起烦恼于一相续俱增上
故。于正思择无堪能故。彼起贪欲相续行时
不能伏除故非戒器。又有猛利惭愧现前。此
类方能为戒依止。彼类无故非律仪依。若尔
何缘彼无恶戒。于彼相续恶阿世耶性羸劣
故不坚住故。谓扇搋等淫爱多行。无暂伏除
对治道故。非诸数起猛利爱人能于有情。起
极猛利勃恶意乐令现在前。设暂能生亦不
坚住。身无能故心亦无能故彼类身亦无恶
戒。即由此理善阿世耶。于彼身中劣不坚住。
要有强盛坚住恶心方有恶戒。及有强盛坚
辩业品第四之七¶ 第 567c 页 T29-0567.png
住善心方有善戒。彼俱阙故二戒俱无。然二
形生舍善恶戒二依。贪欲极增上故。非成扇
搋等舍善恶律仪。起二依贪非极重故。由如
是理已释北洲。二阿世耶非猛利故。又不顺
起三摩地故。彼身无有善恶律仪。恶趣无能
觉耶正理。又非猛利惭愧所依。要此相应
及损坏者。方可得有善恶律仪。故恶趣中无
善恶戒。又扇搋等如咸卤田。故不能生善戒
恶戒。世间现见诸咸卤田。不能滋生嘉苗秽
草。若尔何故契经中言。有卵生龙半月八日
每从宫出来至人间。求受八支近住斋戒此
得妙行非得律仪。是故律仪唯人天有。然
唯人具三种律仪。谓别解脱静虑无漏。若生
欲天及生色界皆容得有静虑律仪。然无想
天但容成就。生无色界彼俱非有无漏律仪
亦在无色。谓若生在欲界天中及生色界中。
除中定无想皆容得有无漏律仪。生无色中
唯得成就。以无色故必不现起。无漏上生得
成下故。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