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第 238a 页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二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中分别业品之三
偈曰。复有五种业。释曰。复有馀师说。业有五
种。不定受业分为二。谓于报或定。于报或不
定。此中现法应受业者。于此生造业。即于此
生熟。生应受业者。于此生造业。于第二生熟。
后应受业者。于此生造业。从第二生后熟。有
馀师说。现法应受业果报。于馀生亦有。由随
此功力立名故。勿最强力业果报劣薄。毗婆
沙师不许此义。何以故。彼说有业果报亲近
果报非胜。有业翻此。譬如外种子。葵三月半
结实。麦等六月结实。偈曰。馀师说四句。释
曰譬喻部师。说有四句。有业于位定于报不
定。若业现报于报不定。有业于报定于位不
定。有业二处皆定。若现报等于报亦定。有业
于二处皆不定。若业不必应受。于报亦不定。
于彼人此业成八种。现报有二种。定不定乃
至定不。定亦尔。彼说现报等为定。第四不定。
于一刹那中。得引四业。俱起不得。云何得。于
三教他自行邪淫。此四若一时究竟。是四业
中。偈曰。引聚同分三。释曰。何以故。此现报
业。不能引聚同分。现有同分故。于何界何道
中。几种业可引。偈曰。一切处四引。释曰。
于三界及一切道中。四种业皆有引义。此
四或善或恶。此引如相应。此开今更立遮。偈
卷十二 第 238b 页 T29-0238.png
曰。地狱引善三。释曰。于地狱中三种善业
有引。现报无引。于中无可爱报故。偈曰。凡
于离欲处。坚不引生报。释曰。凡夫人若于
此地已得离欲。若坚住无退失于此下地中。
不得造生报业。能造馀三。偈曰。圣不造馀报。
释曰。坚言流至此句。若圣人于此地已得离
欲。无复退堕。不能造二业。谓生报及后报。何
以故。此人不能更感下地生故。但能造现报
业及不定报业。于随现生处。偈曰。欲顶退不
造。释曰。若圣人有退堕。已离欲界及有顶。
于此二界不得造生报及后报业。何以故。此
人已退果。无舍寿义。此义后当广说。于中阴
有引业义不。有。偈曰。二十二种业。于欲中阴
引。释曰。若欲界中阴。能引二十二种业。此云
何。胎位有五。谓柯罗逻。頞浮陀。俾尸。伽
诃那。波罗舍祛。已生位有五。谓婴儿童子
少壮中老。于此位中中阴众生。有时引柯罗
逻受业。或不定或定。乃至老位应受。及中阴
中应受。偈曰。此业但现报。释曰。此中阴所引
业。定有十一种。应知必是现报。何以故。偈
曰。彼是一果报。释曰。此聚同分。唯有一一
业所引故。是中阴聚同分。及中阴后类十位。
是故不说别业感中阴。由此二同生报业所
引故。复有何相应。知此业是定。偈曰。重惑
及净心。或是恒所行。于功德田定。能损自父
母。释曰。是业由重惑所造。或由重善心所
造。或恒时所行。或于有功德田所起。应知此
业必定此中有功德田。谓三宝或人差别。人
差别者。若人至果胜类。或定胜类。此中若无
卷十二 第 238c 页 T29-0238.png
重惑心。及重善心。此业或善或恶。必成定
业。若恒所行亦尔。复次若依自父母。以率尔
心造随类违损业。此业亦必定受报。馀业则
不定。复次现法应受业。其相云何。偈曰。此业
成现报。由田意胜异。释曰。现报业者。或由田
胜异成。如传说。有一比丘。于大众中行女人
言。故现身即转根成女。此传有文。由故意胜
异者。如传说。有一黄门。由解脱牛黄门事故。
现身即转根成男。复次偈曰。永离欲地故。释
曰。若业或善或恶。依此地生。由永离欲。此
地此业。则成现报业。此业何相。偈曰。若业于
报定。释曰。若业于果报定。于位不定。此业是
所说现报业。若业于馀位中定。此业定于馀
位中与报。有此业人无离欲故。若不定云何。
此业无报。由永离欲故。此田何相。于中所造
业。必定得现报。若总说。大比丘众以佛为现
前上首。若约人差别有五。偈曰。灭定无诤慈。
见罗汉果起。于彼损益业。果于现法受。释曰。
若人出无。心定观。即得最极心寂静。由此定
似涅槃故。此人因此定。如往还于涅槃。若人
出无诤三摩提。观无量众生。无诤利益。善意
所随逐最猛盛。无量福德熏修所变。相续正
起。若人出无量慈观。无量众生安乐善意所
随逐最猛盛。无量福德薰修所变相续正起。
若人出四谛观。见谛所破惑灭尽无馀。故新
得转依。清净相续即起。若人出阿罗汉果观。
修道所破惑灭尽无馀。故新得转依。清净相
续即起。是故于此五人或作善利益事。或作
恶损恼事。此业果报。于现世必定应得。馀人
卷十二 第 239a 页 T29-0239.png
所修得道。未究竟故。若出未圆满自性果观。
新得转依清净不尔。是故彼不及前人福田。
若果报受为胜。是故此义应思。有业但以
心受为果报非身受不。有业但以身受为果
报非心受不。说有。偈曰。若善业无觉。许受为
果报。此受是心法。释曰。无觉业者。从中间定
乃至有顶。此无觉善业。唯以心受为果报。
云何非身受。此身受必与觉观俱起故。偈曰。
若恶唯身受。释曰。若恶业定以身受为果
报。云何心受非彼报。此业以苦受为报。若苦
受在心地则成忧根。此忧根非果报。于前已
说。若尔众生有癫狂。此癫狂于何心有。复
由何因生。偈曰。心癫于心心。释曰。心心谓
意识。何以故。若人在于五识。则无癫乱事。
五识无分别故。偈曰。此从业报生。释曰。此心
癫乱。从众生业报生。若人以物咒及增加所
作。散坏他心。或不求欲众生。令饮毒饮酒。或
恐怖众生。于猎等时。或在矿野等处。纵火
焚烧。又以坑阱陷坠众生。或由馀业令众生
失念。因此业报。此众生于未来世心则癫乱。
复有别因。偈曰。怖打不平忧。释曰。怖者。诸
鬼神作可畏形相来逼。此人见即惊怖。打者
诸鬼神。因人恶行起憎恚心。于此人末摩作
打拍事。不平者。风热淡互相违反。令身四大
皆不调适。忧者。如婆师絺等。若意识癫乱。
此心癫乱。从业报生。云何言心受非果报。
我等不说此心是果报。何为四大违损是果
报。从此心起故。说心从果报生。由业所生四
大不平等。故心狂乱。不自在失念。说此心名
卷十二 第 239b 页 T29-0239.png
癫狂。若作如此四句得成。有心狂故乱。非
散故乱。广说应知。狂乱非散乱者。心不自在
无染污。散乱非狂乱者。心自在有染污。狂乱
亦散乱者。心不自在有染污。无狂乱亦无散
乱者。心自在无染污。何众生有狂乱心。偈曰。
欲界除鸠娄。释曰。于欲界中有。唯除北鸠
娄。何以故。于天中亦有狂天。何况于人畜生
鬼神道中。地狱众生皆恒狂乱。是彼众生万
种损恼恚害。末摩量重难忍。苦受所逼。于
自身亦不了别。何况能识是非等事。何心
何啼天地狱传此中应说。于圣人亦有心狂
乱。由四大不平等故。除佛世尊。若约先定业。
受报已毕。若约不定业则无果报。不由怖畏。
已度五怖畏故。不由损害。永无恶行能生鬼
神憎恚心故。不由忧恼。證见法如实性故。复
次于经中说有三曲。身曲口曲意曲。复有三
粗。身粗口粗意粗。复有三涩。身涩口涩意涩。
此中次第应知。偈曰。说曲粗涩业。谄曲瞋欲
生。释曰。若身业从谄曲生。说名身曲业。邪
曲性类故。口意曲业亦尔。若身业从瞋恚生。
说名身粗业。忿怒性类故。口意粗业亦尔。若
身业从贪欲生说名身涩业。染污性类故。口
意涩业亦尔。偈曰。黑白等差别。复说业四种。
释曰。有黑业黑果报。有白业白果报。有黑
白业黑白果报。有不黑不白业不黑不白果
报。生能灭尽馀诸业故。偈曰。非善欲色有。
善次第应知。黑白有二业。能灭彼无流。释曰。
非善业者。一向名黑。本性黑故。果报亦黑。果
报非可爱故。此业唯欲界。有色界善业一向
卷十二 第 239c 页 T29-0239.png
白。非黑所杂故。果报亦白。果报可爱故。云何
不说无色界业。若是处有二种果报。谓中阴
生阴。有三种业。谓身口意。此中说黑白业。馀
处不说。有馀师云。此亦于馀经中说。欲界善
业名黑白业。非善所杂故。果报亦黑白。果报
相杂故。若分别此业。须约相续。不得约性。何
以故。无一业如此种类及果报。此业是黑即
是白。无如此义。互相违故。若尔恶业为善
业所杂故。应成白黑业。恶为善所杂。此义不
成。于欲界中恶力强故。唯善可杂。由力弱
故。无流业者。若起能灭尽此三。何以故。此业
非黑。无染污故。非白。无白果报故。此不白
言。是不了义说。有别意故。佛世尊于大空经
中。依无学法说。阿难如此法。一向白一向善
一向无诃。于阿毗达磨藏中说。何者为白法
善法及无覆无记法。无果报者。不堕于界故。
与生死相违故。一切无流业为悉能灭白等
三业不。不。此云何。偈曰。于法忍离欲。于八
次第道。十二种故意。此能灭黑业。释曰。于见
谛道中有四法忍。于离欲欲界中有八次第
道。于此中是故意有十二种。此业一向能灭
黑业。偈曰。于第九故意。能灭黑白业。释曰。
于第九离欲。欲界次第道故意。能灭黑白业
及黑业。偈曰。白业离欲定。后次第道生。释
曰。若人定定作离欲。是第九次第道。此中有
四种故意。一向能灭白业。云何但第九次第
道。能灭白业。不由馀。此善非自性灭。已灭可
更现前故。虽然缘彼为境惑灭故。故说彼灭。
是故乃至馀一品惑。犹以彼为境未灭。未可
卷十二 第 240a 页 T29-0240.png
说彼已灭。偈曰。馀说地狱报。及欲受报二。释
曰。有馀师见。应受地狱报业。离地狱于欲界
馀道应受报业。次第应知。是黑业是黑白业。
何以故。唯地狱定是恶业报故。说受地狱报
业名黑业。离地狱于欲界馀道中。有善恶业
报。是故受彼报业。名黑白业。偈曰。馀说见灭
黑。释曰。有馀师说。见谛所灭业名黑业。与
善不相杂故。偈曰。馀欲业黑白。释曰。欲界业
异见谛所灭业。名黑白业。此异云何。谓修道
所灭。何以故。此业有善有恶。于经中说。有三
牟那。谓身牟那口牟那意牟那。此中偈曰。无
学身口业。意应知次第。三牟那。释曰。无学身
口二业。名身口牟那。无学心名意牟那。非意
业。何以故。心是真实圣者。此由身口故定可
比量。复次此身口二业。离恶为性。意业但思。
非有教故。不能比量为离。故说牟那。是故
唯心能离故。说名牟那。云何说无学不说馀。
阿罗汉是真实圣者故。一切或言分别灭故。
偈曰。三净。释曰。于经中说。有三种清净。谓
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此三种清净。偈曰。
一切三善行。释曰。一切身善行。名身清净。一
切口意善行。名口意清净。能除遮恶行及惑
污故。或暂或永。此正说何为。众生信乐邪牟
那及邪清净。为令思量远离故。经中复说有
三种恶行。偈曰。恶身口意业。说名三恶行。释
曰。身口意业若不善。次第应知。名身口意恶
行。偈曰。非业贪瞋等。说意恶行三。释曰。亦
有恶行非业性。谓三意恶行别类。非故意故。
譬喻部说。贪等名意业。于故心作。经中说。若
卷十二 第 240b 页 T29-0240.png
执如此惑业成一性。若尔何有若惑成业。无
如此义。于经中由故意因。此门起故。大师由
彼显故意。毗婆沙师说如此。若不尔。惑业成
一体。十二缘生分。则不成就故。不许如此。由
此于果报非可爱。聪慧人所诃故。说身口意
行名恶行。偈曰。翻此名善行。释曰。由翻恶行
应许为善行。谓善身口意业。及无贪无瞋正
见。无利益损恼他事故。云何正见邪见得成。
善恶性为损益根本故。是所说恶行及善行。
此中偈曰。由摄彼粗品。故说十业道。如理谓
善恶。释曰。前所说恶行及善行中。由摄明了
易知善恶二业。是故经中说十业道。如理应
知。若善从善行出。若恶从恶行出。于中何恶
行及善行非所摄。于恶业道中。是身恶行一分
非所摄。谓前分后分。所馀染污亦尔。此非粗
显故。若身恶行。能令他失离寿命财物妻妾。
说名业道。欲令他分别离此故。于恶行别立
意恶行一分名故意。于善业道中。是身善行
一分非所摄。谓前后分。及离饮酒等。布施供
养等。口善行如爱语等。意善行如故。意如此
业道中。偈曰。六恶有无教。释曰。唯六不善
业道。定以无教为性。谓杀盗妾语两舌恶口
无义语。若教他作。无根本有教故。偈曰。一二
种。释曰。邪淫恒以有教无教为性。何以故。此
自身所成就故。若令他作欢喜。不如自作故。
偈曰。身作。释曰。是六种业道。若自作亦各二
种。谓有教无教。若正起有教时彼即死。则具
有教无教。若起有教后方死。但是无教。若善
业道。偈曰。七二种唯善。释曰。善有色七业
卷十二 第 240c 页 T29-0240.png
道。必定二种。谓有教无教。受所得戒依属有
教故。偈曰。无教从定生。释曰。定所生定无流
所摄诸护。说名定生。彼唯无教。但依属心
故。偈曰。近方便有教。释曰。业道前方便。必
有教为性。偈曰。无教或有无。释曰。若最重上
心惑所污惑。蜜味心清净。作方便加行。则
有无教。若异此则无。偈曰。后分则翻此。前分
三根生。释曰。翻前分方便义。应如是业道后
分。何以故。此后分必无教为性。有教或有或
无。若人已作业道。后更起同类法。则有有教。
异此悉无。复次此业道前分。根本后分。从何
位可得安立。譬如有人欲杀禽兽。从床起捉
直行往彼所。揣触其身即买牵还。将入屠所
欲就杀之。即便捉仗与一下手或再下手。乃
至未令命断。名杀前分。是事能令命断。此中
是有教无教身业。共一刹那起。是名根本业
道。何以故。由二种因缘。是人为杀生罪所触。
由作加行及果究竟故。从此刹那后无教刹
那。悉是业道后分。乃至治洗贩卖。或煮自食
称赞其美。如此等有教刹那。悉成后分。如此
于馀六业道中。前分根本后分义。如理应知。
不平贪等三无前后分。由现前起即成业道。
汝今应说此为是众生正在死有有教无教成
业道。为已死成业道。若尔何有。若所杀众生
正在死有。能杀及令杀人。若共一时死。应有
犯杀生罪。悉檀义不尔。若已死成业道。是悉
檀所说。谓若由此害事。能令彼离寿命。是有
教身业。及共一刹那起无教。是名业道。此言
不应说。复次于阿毗达磨藏中说。为有如此
卷十二 第 241a 页 T29-0241.png
义不。是众生已被杀。是人未离杀生事。有。
譬如已令此众生离命根。能杀加行未舍未
息。此中后分由前分名说。此文句与毗婆沙
义相违。是根本此时中未灭故。是故如无失
道理。应许如此。云何无失。此中用前分名说
根本。此则无失。若尔如此相有教。云何成根
本业道。云何不成。无能故。若尔无教云何成
业道。是故加行果成就时。此二成业道。业道
者。有时是馀业道前分。或是馀业道后分。是
杀生事位。有时成业道。有时成前分。譬如
有人欲杀怨家。作恶方术杀禽兽祠鬼神。或
由偷他物。或于彼妇作邪淫。共彼人欲杀怨
家。或说妄语两舌恶口软语。破彼亲友随多
少能为救护者。或于彼起不平贪。或于彼生
瞋。或为杀彼增长邪见。如此于馀业道。如理
应思。贪等不应成前分。何以故。若由唯发
起心。是人正行前分。无如此义。若离行事经
中说。比丘杀生有三种。一从贪欲生。二从
瞋恚生。三从无明生。乃至邪见亦尔。此经中
如此杀生相云何。杀从贪生者。若为得彼身
分。为得物。为戏乐等事。令他失命。或为救济
自身及自眷属。从瞋生者如为报怨。从痴生
者。如大祠舍施人。由行善法意故。又如诸王。
随法文句量故。行重罚怨家及恶人。诸王得
生大福德。又波尸国人杀业亦从痴生。何以
故。彼说如此言。若二亲老困。及有重疾。必应
为舍命。有频那柯外道说。蛇蜈蚣啮毒等。
恒能伤害人。此必应杀鹿羊鸟牛等。为供人
庖厨故受生。若杀无失。若杀生从邪见生。亦
卷十二 第 241b 页 T29-0241.png
是从痴生。盗从贪生者。随其所求不与而取。
或为得别利养爱重好名。为救济自身及自
眷属。从瞋生者。如为报怨。从痴生者。如诸王
由随法文句量。为罚恶人故夺其物。又如婆
罗门言。一切物梵王已舍与婆罗门。由婆罗
门力弱。诸蛮谩取受用。是故若婆罗门夺取
夺取自物。若食食自物。若衣衣自物。若施施
自物。于彼无非他财想。若盗从邪见生。亦是
从痴生。邪淫从贪生者。于他妻妾先起贪爱
方行邪淫。及为得利养爱重。为救济自身及
自眷属。从瞋生者。如为报怨。从痴生者。如波
尸国人娶母等事。又如于瞿娑婆祠中。有馀
女吸水啮草。是人行著其亲。或著姑姨姊
妹同姓等。又如频那柯外道说。女人如臼花
果熟食水渚道路等。妄语等从贪瞋生如前。
妄语从痴生者。如皮陀言。
「 戏笑及女人
娶妇并救命
救财故妄语
梵王说无害」
若妄语从邪见生。亦是从痴生。两舌等若从
邪见生。亦是从痴生。一切从四皮陀所出邪
论言。皆是无义语。不平贪等。云何从贪等生。
偈曰。从彼次第生。贪等三根生。释曰。从贪次
第生故。说彼从贪生。从瞋次第生故。说彼从
瞋生。从痴次第生故。说彼从痴生。说恶业道
已。善业道云何。偈曰。善业道前后。无贪瞋痴
生。释曰。共前分后分。一切善业道。从无贪无
瞋无痴生。善故意所生故。此善故意。必定与
无贪等三善根相应故。前分等三其相云何。
此中若远离恶业道前分。即是善业道前分。
卷十二 第 241c 页 T29-0241.png
若远离根本即是根本。若远离后分即是后
分。譬如沙弥欲受大戒。入不共住礼拜比丘。
请优波陀诃。乃至说一羯磨。及第二羯磨。此
名前分。第三羯磨竟时。是有教业共一刹那无
教。是根本业道从此后。乃至说四依。依此根
本所有有教业及无教业。乃至相续未断。是
名后分。是所说言。非一切业道由贪等究竟。
此中何业道。由何恶根得究竟。偈曰。杀生瞋
恶口。成就皆由瞋。释曰。杀生瞋恚恶口。必由
瞋得究竟。舍心涩心现前。此三得成故。偈曰。
邪淫贪欲盗。由贪故究竟。释曰。由贪欲现前
故。邪淫贪欲偷盗得成就。偈曰。邪见由无明。
释曰。若人起最重品痴。能成就邪见。偈曰。许
所馀由三。释曰。何者为馀。谓妄语两舌无义
语。此三由三恶根。随一成就。或由贪或由瞋
或由痴。是业道约四节所说。谓三三一三。如
此次第应知。偈曰。众生受用依。名色及名聚。
释曰。杀等依止众生起。邪淫等依止受用物
起。邪见依止名色起。妄语等依止名聚起。若
人起定心。为杀彼人。或与彼同时死。或在彼
前死。为有根本业道不。偈曰。俱死及前死。无
根。释曰。是故显此问。若人行杀生事。果亦究
竟。不犯杀生罪。有如此义不有。若能杀人。或
在前死。或同时死。若尔何因所杀人犹活未
死。杀者与杀生罪不相应。若杀者同时死亦
不相应。云何不相应。偈曰。别依生。释曰。由
此依止。于彼行杀事。此依止已断灭。有别依
止生。异先聚同分。此依止不行杀事故。是故
无与业道相应义。复次若为杀他故。集众为
卷十二 第 242a 页 T29-0242.png
军。或掘坑或猎或偷破。多人聚集同为此事。
于中一人若行杀生事。何人得杀生罪。偈曰。
军等同事故。悉得如作者。释曰。如作者犯罪。
如此一切人同犯一罪。共一事故。若由义此
彼更互相杀。若人由他势力所逼引令入中。
是人亦与此罪相应。若人依此誓去。谓随有
命为救自命。我亦不杀。唯除此人。若人自
作杀生事。此行几量成业道。乃至邪见。成业
道此相应说。偈曰。杀生有故意。他想不乱杀。
释曰。若人有故意。我必应杀彼。于彼有彼想。
唯杀彼不漫杀馀。由此三义杀生成业道。
若尔有人。心疑不决而杀生。谓此为是众生。
为非众生。为是彼为非彼。此人于杀已决方
杀。谓若是若非我必须杀。此人已作舍心。若
杀生得杀生罪。于刹那刹那灭五阴中。云何
断波罗那。此名有何义。以风为义。此风依身
依心起。若人断此风。譬如风灭灯光手灭铃
声。断此风亦尔。是名断波罗那。或以命根为
义。是一刹那命根。正欲生。若遮碍此。即犯杀
生罪。异此不犯。此命属何人。由命断彼死。说
此命属彼人。何物为彼。此义于破说我中当
共思量。佛世尊说。
「 命根暖及识
若三弃舍身
彼舍即永眠
如枯木无觉」
是故有命根身名活。无命根身名死。尼乾陀
子说。若不以知为先杀生。杀者亦得罪。譬如
不以知为先触火亦被烧。于彼若遇见他妇及
触。此义亦应然。拔尼乾陀子发。教彼修苦行。
彼腹胀死。施主应得罪。母及胎互为困苦因
卷十二 第 242b 页 T29-0242.png
故。犯罪人由与杀事相应故。如火烧自依。
若人教他杀。不应得罪。譬如教他触火。由
教故自不被烧。无意土木等亦应得罪。如屋
倒杀生故。又于犯死罪理。不应但由立譬得
成。说杀生罪已。偈曰。偷盗于他物。力闇取属
己。释曰。不乱言流。若人由强力。或由闇窃取
他财物属己。于他物中若有取意。由力由暗
除乱取。因此量成盗业道。若盗薮抖波物。
从佛得罪。何以故。一切供养物。于般涅槃时。
佛世尊悉已受。有馀师说。若人能护此物。从
此人得罪。若掘窖得无主物。从国主得罪。若
人偷回转物。若已作羯磨。从至不共住人得
罪。若未作羯磨。从一切佛弟子得罪。偈曰。行
非行邪淫。说此有四种。释曰。四种行不应行
名邪淫。一行不应行。谓他所摄。若母女父母
亲。二行不应行。谓非分。若自妇于下道及口。
三行不应行。谓非处。若露处。支提处。修梵行
处。四行不应行。谓非时。若自妇有胎时。饮儿
时。受护时。若由夫听许故得护。此为非时。馀
部说如此。不乱言流。若往他妇所。作自妇想。
不成业道。若作他妇想。往馀他妇所。馀师说。
由行于他妇及受用此类故成业道别。处欲
作。于别处行故。无业道罪。譬如杀生。馀师
说如此。若于比丘尼行此事。从何处得罪。
从国主得罪。何以故。此事非国主所忍许故。
若自妇有戒。尚不可行。何况比丘尼。若于童
女行此事。于父母所许人得罪。若未许人。于
守护人得罪。乃至于王得罪。偈曰。别想说此
言。于解义妄语。释曰。是其所说义。于此义
卷十二 第 242c 页 T29-0242.png
中。起别异想说言。所依人若解此言义。此言
成妄语。若所依人不解此言义。此言云何。此
言则成无义语。所说言者。有时多文字成语。
于此语中何字成业道。最后字共无教成业
道。或随处。彼人已解义。前文字但是前分加
行。说解义者。为得闻已解义为得闻能解义。
若尔何有。若已解义。语义是意识境界故言
语与耳识俱灭故。应但以无教为业道。若能
解义则无此失。云何成能解。解语人在于耳
识。此人为能解。如执无失可许。如此于经中
说。言说有十六种。不见说见。乃至不知说
知。见说不见。乃至知说不知。此八非圣言说。
不见说不见。乃至不知说不知。已见说见。乃
至已知说知。此八是圣言说。此中见闻觉知
相云何。偈曰。眼耳及意识所證并馀三。此名
见闻知。次第或说觉。释曰。若眼识所證为见。
耳识所證为闻。意识所證为知。鼻舌身识所
證为觉。何以故。香味触本性无记故。譬如死
尸。是故缘彼识说为觉。毗婆沙师说如此。此
中以何为證。有二种證。谓阿含及道理。阿含
云。摩罗枳母。汝意云何。是色非汝眼昔所
曾见。非今正所见。非汝作心。我当应见。汝为
因此色得起欲起爱起喜起著起结起贪不。
不尔。婆檀多。是声非汝耳昔所曾闻。乃至是
法非汝意昔所曾知。广说乃至。不尔。婆檀多。
摩罗枳母。汝意云何。为于此中于见唯有见
生。于闻唯有闻生。于觉唯有觉生。于知
唯有知生。于经中说如此。既于三尘说见闻
知。故知于馀三尘同立觉名。若不许如此。此
卷十二 第 243a 页 T29-0243.png
三在见等三外故。于香等应无言说。是名道
理。此经非證。有别义故。何以故。于此经中
非佛世尊欲判四言说相故。说此言说何为。
佛言摩罗枳母。于六境界中。及于见等四种
言说中。为但见等言说起。为更增足爱不爱
等因。于此说中见经义如此。若尔何相为见。
乃至何相为知。有馀师说。五根所證为见。从
他传得为闻。是时所筹量。自意所许为觉。自
心所證为知。是五尘随一所见故。因此义立
见言说。若事非自所證。但从他传得说此名
闻。若事约五尘。由自思量所立。自所许故。说
此名觉。第六尘异五故。但意识所證。说此名
知。是故于香等无无言说。是故汝所立道理。
不成道理。先旧诸师说如此。眼根所證说名
见。从他传得说名闻。是自所思说名觉。对自
身所受所得说名知。勿广论此。更释此论。若
人由身显义异。为有妄语不。有。是故阿毗达
磨藏说。为有不由身行杀生事犯杀生罪不。
有。若由言行。为有不由言行妄语事犯妄语
罪不。有。若由身行。为有不由身口行此事
犯杀生妄语罪不。有。如由仙人心忿责。此中
引布萨譬为證。若由身口不行。无欲界无教
不以有教为先故。云何此无教成业道。汝今
于中应作功用。说妄语已。偈曰。破语有染
心。所说坏他爱。释曰。解义言无乱言流。若有
染污心。为坏他和合及相喜爱。是名破语。偈
曰。恶语非他爱。释曰。有染污心。解义不乱。
此三言流。此三何义。若人有染污心。于解义
人。是所欲说处。是所欲说语。即说是名恶语。
卷十二 第 243b 页 T29-0243.png
偈曰。诸染非应语。释曰。一切染污言。与义不
相应故。名非应语。亦名散语。于义不相摄故。
偈曰。馀说异三染。释曰。有馀师说。从妄语等
口业。若有染污口业。异彼是名非应语。偈曰。
佞悲歌舞曲。邪论。释曰。譬如邪命比丘。为
得利养作谄佞言。复有人为别离忧所逼作
悲思言。复有人由欲染心故歌。复有舞儿。于
舞时为染污他作诸词曲。复有人执邪论。起
见弘说此论乃至俗话等言。异妄语等三。所
有染污言。皆名非应语。转轮王时有歌。云何
非非应语。是时彼人所歌。一切与出离义相
应。不与邪味相应。是时有求妇迎妇等语。虽
是非应语而非业道。馀师说如此。偈曰。贪欲
者。他财不平欲。释曰。于他财物非道理非平
等求得。为属自己作是意愿。如此等物皆悉
属我。或由力或由闇。此贪欲名业道。有馀
师说。一切欲界爱欲。皆是贪欲业道。何以故。
于五盖经。依爱欲有如此言。此人舍于世间
贪欲盖。若一切爱皆是贪欲。非一切悉是业
道。由摄重品恶故。勿一切转轮王及北鸠娄
人有贪欲业道。馀师说如此。偈曰。瞋恚舍众
生。释曰。缘众生过失。起害舍心。于损伤他事
中。心强疾故成业道。偈曰。于善恶无见。邪
见。释曰。于善恶二业拨云无业。是名邪见。如
经言。无施无供养无嗅多无善行无恶行。于
世间无沙门婆罗门是阿罗汉。此邪见具足。
谓拨业拨果拨圣人。于经中有多种文句。此
偈但显重。是十业道体相。如此业道是何义。
偈曰。此后三。唯道七业道。释曰。贪欲等三
卷十二 第 243c 页 T29-0243.png
是业家道。故说业道。发起故意依彼起故。前
七亦业亦道。能显本意故。是彼种类故。是故
名业。业道如前。无贪等及离杀生等。应知亦
如此。前后二分云何非业道。由彼生为成此
及依止。此为根本故。如粗摄为业道故。此如
前说。复次由彼增减。于世间一切内外物。胜
劣显现故。立彼为业道。若尔譬喻部师执但
贪爱等是意业。此三于彼云何成业道。汝应
问彼师。此亦可答。彼是业亦是恶趣道故。彼
名业道。复次更互相乘故。皆名业道。是所说
十恶业道。此一切与善法行相违故。故说名
恶。偈曰。断根由邪见。释曰。于十恶中由何恶
断善根。由最上上品圆满邪见。若尔于阿毗
达磨藏中云何说言。何者最上上品恶根。是
彼能断灭善根。若人正至离欲欲界位。最初
所除。由邪见为恶根所引起故。于恶根中立
邪见事。譬如火能烧国土。劫能引火令起故。
说国土为劫所烧。何者是所灭善根。偈曰。欲
界生得善。释曰。唯欲界中善根被断。与色
无色界善根不相应故。若尔假名分别论云
何。将彼论云。唯由此量。是人已断三界善
根。上界善根至得。依最远相离义故说此言。
由令相续非彼器故。唯生得善根被断灭。是
一切加行得善已退失故。此邪见能断善根。
缘何境界。偈曰。谓拨无因果。释曰。此邪见若
能拨因。谓无善恶行。若拨果谓无善恶行业
所有果报。此二邪见。似次第道及解脱道。馀
部师说。如此缘有流为境。不缘无流。缘同分
界不缘非同分界。唯由相应随眠故。故彼力
卷十二 第 244a 页 T29-0244.png
弱。偈曰。一切次。释曰。诸师分别说。如此一
切邪见。九品善根一时能断。譬如见谛灭惑。
复有馀师说。次第断。由九品邪见。九品善根
被断。譬如修道灭惑。乃至最上上品邪见。断
最下下品善根。若执如此。毗婆沙伽兰他。则
被守护。伽兰他言。何者善根最细恒随。是断
善根人。最后所断。由彼断灭。此人得断善根
名。若尔此伽兰他义云何。将伽兰他言。何者
最上上品恶根。若是恶根能除灭善根。名最
上上品。约圆满事故说此言。何以故。由此灭
无馀故。无一品类在不被断。为彼作生因。如
见谛道中间不出观。断善根亦尔。复有馀师
说。此事有二种。复有馀师说。先断除护类善
根。后断自性善根。复有馀师说。若护是心果。
由舍此心。护亦被舍。于何处善根可断灭。偈
曰。人道。释曰。于人道中。非恶道有。染无染
智不坚牢故。于天道證见业果报故。于三洲
非北鸠娄。彼本来无恶意故。馀师说。唯剡
浮洲人。若执如此。与伽兰他相违。伽兰他云。
剡浮洲人。若与最少根相应。唯与八根相
应。东毗提诃西瞿耶尼亦尔。此善根偈曰。能
断唯男女。释曰。若断善根。唯男女能断。馀
师说。智根精进根昧钝故。女人不断。若尔此
执与伽兰他则相违。伽兰他云。若人与女根
相应。此人必定与八根相应。于男女中贪爱
行。不能断善根。意地动弱故。若尔何行人能
断。偈曰。见行。释曰。此人恶意甚深坚牢故。
是故黄门等不能断。是贪爱行部类故。犹如
恶道。此断善根体相云何。偈曰。此非得。释
卷十二 第 244b 页 T29-0244.png
曰。是时善根至得断不更生。非至得生。于非
至得生时。说善根已断。此善根已断。云何更
相续。偈曰。接善疑有见。释曰。此人于因果中
若生疑心。或生有见。此名正见。是时正见至
得更起故。说接善根昔时九品已断。今一时
相接。由次第现前。譬如得无病及力。是彼人
接善根。偈曰。今非作无间。释曰。馀断善根
人。于今生有接善根义。若作无间业人。今生
无接善根义。依此人故经中说。此人不应今
生得接善根。此人或从地狱。正退正生。是时
应接善根。正生谓住中阴。正退谓将死。此中
若由因力断善根。是退时接善根。若由缘力
断善根。是正生时接善根。由自力由他力亦
尔。复次若人由自意坏断善根。此人于现世
得接善根。若人由自意坏。及他教坏断善根。
此人于舍身后得接善根。若人由见坏。由见
戒坏亦尔。有断善根不堕邪定聚。此义有四
句。第一句者。如富楼那等。第二句者。如未生
怨王等。第三句者。如提婆达多等。第四句者。
除前三句。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