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198a 页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六
婆薮盘豆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今当说此义。由决定欲界色界无色界故。已
分别心等诸法。此中何法名欲界色界无色
界。为答此问故。偈曰。地狱鬼畜生。人道及
六天。名欲界。释曰。四道及六天聚。六天者。
一四天王天。二三十三天。三唱乐天。四善知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198b 页 T29-0198.png
足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是名欲界及
器世界。此欲界复有几处。偈曰。二十。由地
狱洲异。释曰。云何十四成二十。大地狱有八。
一更生。二黑绳。三众磕。四叫唤。五大叫唤。
六烧然。七大烧然。八无间。是名地狱异。洲
有四。一剡浮洲。二东胜身。三西牛货。四北
胜生。是名洲异。前说有六天。合数欲界成
二十处。若约众生世。从他化自在天乃至无
间地狱。若兼取器世界乃至风轮。从此欲界。
偈曰。向上十七处。名色界。释曰。云何偈曰。
各各定三地。释曰。此中初定二定三定。各各
有三地。偈曰。于中四定有八地。释曰。此中
初定三地者。一梵众。二梵先行。三大梵。二
定三地者。一小光。二无量光。三遍光。三定
三地者。一小净。二无量净。三遍净。四定八
地者。一无云。二福生。三广果。又一无大求。
二无热。三善现。四善见。五无下。如此十七
处名色界。及于中住众生。罽宾国师说。但有
十六。何以故。于梵先行处有处。高广最胜。
如别层起。唯有一主名大梵处。非有别地。
偈曰。无色界无处。释曰。云何无处。无色法
无有处。何以故。过去未来有教等无色法。不
住于处。此义决定。偈曰。由生有四种。释曰。
若无处云何有异。由生差别故。无色界成立
四种。一空无边入。二识无边入。三无有无边
入四非想非非想入。此四不由处立为高下
差别。何以故。是处得无色定人死堕。即于此
中生。复从此后死堕。于此处中阴即起。如有
色众生依色色相续生。于无色界何所依相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198c 页 T29-0198.png
续得生。偈曰。聚同分及命。依此心相续。释
曰。众生聚同分及命根。依此二彼心相续生。
阿毗达磨师说如此。若尔有色众生。云何不
依此二心相续生。此力弱故。彼力云何强。从
定差别生故。何以故。此定能伏灭色想。若
尔由定力最强。依定心相续起何用立别依。
此义应说。如有色众生。依色聚同分及寿命
得生。无色众生依何法此二法得相续生。此
二互相依。若尔有色众生。此二何故不自相
依生。由二力弱故。若尔于无色二法云何力
强。从定差别生故。此二如前。与心相续应
同。或同心及心法。是故无色众生心相续。无
别依止。经部师说如此。复次先所生能引心
相续。因于色未离爱欲。此心相续。必与色共
起。是故此相续依色得生起。是先所生能引
无色心相续。因于色无复爱欲故。心相续不
观色生。以弃背色故。云何说此三。为欲界色
界无色界。界以持为义能持自相故。或性为
义如前。此界与欲相应故名欲界。与色相应
故名色界。除相应言。譬如金刚耳珰及弥梨遮饮。于此界中色非有故。不可显现故。不
可变坏故。是故名无色界。复次此界是欲界
家。界能持欲故。馀二界应知亦尔何。法名
欲。若略说与段食相应欲。与淫相应欲。故于
中名欲。如偈言。
「 世间希有不名欲
于中分别爱名欲
世间希有住不异
智人于中唯除欲」
尼乾子对舍利弗。说偈言。
「 世间希有若非欲
汝说分别爱名欲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199a 页 T29-0199.png
比丘恒应受尘欲
若起染污尘觉观」
大德舍利弗答。
「 世间希有若是欲
分别爱著若非欲
汝师恒应受尘欲
若见可爱色等尘」
若有诸法。于欲界色界无色界起行。是诸法
为与欲界色界无色界相应。不。非何者欲界
等。欲若于法随眠名欲界等相应。何法名欲
界等欲。是法能随眠于欲色无色界中。是名
欲界等欲。此答同缚马答。如问缚马者。谁是
马主马主是谁是能缚。此二悉不可解。不同
缚马答。何以故。此三处前已于欲界等中分
别显了。于中未离欲人所有欲。是名欲界欲。
若欲界欲随眠于此法中。此法名欲界相应。
如此色无色界欲。若人已离欲下界。如理应
知。复次若欲有色。以非寂静为地。名欲界
欲于有色定及无色欲。名色界无色界欲。馀
言如前。于变化心中所起欲。云何名欲界欲。
于中若有欲则名为信。由啖此味若退堕定。
随变化于能变化人心上欲。亦是欲界欲。复
次若变化为香味。即是欲界相应。由此二非
色界心所变化故。为唯一三界耶。三界无边。
譬如虚空。三界亦尔。是故无先未有今有。众
生生对对。诸佛出世时。无量众生般涅槃。无
众生有尽难。譬如虚空。世界云何住。傍住。经
中说譬如车轴渧天雨时。水渧从上空落
无间无缺。如此于东方世界正坏正成。无间
无缺亦尔。如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亦尔。不说
有上下方。于别部经言有上有下。从阿迦尼
吒上更有欲界。欲界下更有阿迦尼吒。若人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199b 页 T29-0199.png
离欲一欲界。是人即离欲一切欲界。色无色
界亦尔。若人依初定起通慧。随所生处世界
起通慧。由此通慧得往自世界梵王处。非馀
处。如前所说三界。偈曰。于中地狱等。名说
有五道。释曰。于三界中说有五道。如前所立
名。谓地狱畜生鬼神天人。由此自名说道有
五。欲界中有四道及第五道一分。色界无色
界中。唯天道一分。为有诸界出此道不。由说
于界中有诸道。说有善染污器世界。中阴为
性。是界非道。五道者偈曰是无覆无记。众生
非中阴。释曰。道以无覆无记为性。若不尔。
道应相杂但众生名是道。亦非中阴为性。假
名论中说。四生摄五道尽。非五道摄四生尽。
何者非摄。即是中阴。法阴阿毗达磨说。何者
眼界。依四大及四大所造清净色。是眼根眼
入眼界。谓地狱畜生鬼神天人。修得及中阴。
于经中说。于道却中阴。此经何名七有。经
云有七有。谓地狱有畜生有。鬼神有。天有。
人有。业有。中阴有。此经中说五道共因共行。
是故道定唯无覆无记。由却彼因业。有出彼
外故。罽宾国师说。经大德舍利弗说。净命是
地狱。或流现前故。即起即长地狱受报业。净
命身口意谄曲憎忿粗涩业。于地狱色受想
行识果报熟。果报已起得名地狱众生。净命
此中除色等法。地狱众生皆不可得。是故五
道定是无覆无记。若尔应救分别道理论。彼
论云。于五道一切随眠惑缘起。托五道心有
五种。由共前分执道故。是故不相违。譬如说
郊外为国土。馀部说。诸道不。但无记有善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199c 页 T29-0199.png
有。染污是汝所。说由于道。却业有出外故不
由别。立业有于道成外譬如于。五浊惑浊见
浊。亦有别说。诸见非非惑。如此业有亦入
道摄。亦有别说。为显道因故。于中阴亦应如
此论。是义不然。非道理故。众生往于彼。是
故彼名道。中阴非所往。即于死堕处起故。若
尔无色界不应成道。即于死堕处起故。若尔
由中间有故。故立中阴。非道在二道中间故。
若此成道。不应说为中有。复次大德舍利弗
说。果报已起得名地狱众生。有说。果报已起。
不说即是果报复说净命。此中除色等法地
狱众生皆不可得。此言但拨能行五道人故
说除色等阴地狱人不可得。不拨馀阴。毗婆
沙师说。五道定是无覆无记。果报为性。有馀
师说。增长为自性。于五道三界中。此义次第
应知。偈曰。身异及想异。身异同一想。翻此
身想一。复有三无色。故识住有七。释曰。经
中说。有有色众生身异想异。如人道及诸馀
天。是第一识住。何者馀天。欲界天。初定天。
除劫初生天。云何彼身异。色相形不同故。云
何彼想异。乐想苦想非乐非苦想不同故。有
色众生身异想一。如梵众天劫初受生。是第
二识住。何以故。是劫初生。一切梵众同起
一想。谓我等是大梵所生。大梵亦作此想。谓
彼是我所生。由同思想大梵为一因故。故言
想一。大梵王身量高大。异于彼众相貌威德
言语光明衣著等亦异彼众。故言身异。于经
中说。是诸梵众有如此思想。我等见此众生
长寿于久时住。乃至起如此心。愿馀众生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0a 页 T29-0200.png
于我同类中生。是众生起如此心愿。我等即
于此处受生。是彼云何见此众生。馀师说。彼
住遍光天处。见此众生。何以故。是梵众从彼
处堕故。梵众已不得第二定三摩跋提。云何
能忆第二定地宿住事。若得云何缘大梵为
境。起戒执取。有馀师说。诸梵众在中阴得
见。是义不然。于中阴无道理为得久住。无障
碍故。云何彼起如此心。我等见此众生长
寿久住此中。是故诸梵众在此处忆昔时事。
昔时已见此众生长寿久住。后时更见。是故
起如此心。有有色众生身一想异。如遍光天。
是第三识住。此中复由执上边处。应知具足
取二定。若不尔。小光无量光。何处识住可
得安立。于彼天色相形不异故身一。有乐想
不乐不苦想故想异。彼说是诸梵。于根本定
地厌极喜根。从方便地。引舍根令现前。于方
便地厌极舍根。从根本地更引喜根令现前。
譬如大富人厌极欲乐别受法乐。厌极法乐
更受欲乐。若尔于遍净天为不同此义耶。遍
净天由彼乐不生厌极。何以故。是乐最寂
静。喜乐非寂静。为没重心故。经部师说。有
经显彼想不一。经言。有诸众生于遍光天上
新得受生。未明了世间坏聚。未明了世间成
散。见下地火光焰。怖畏起厌离心。谓火光
焰勿烧空梵王处。已从下至于我处。有诸众
生。于遍光天上先旧受生。已明了世间坏聚。
已明了世间成散。见彼众生起惊怖心。慰喻
之言。勿畏净仙。勿畏净仙。昔时此光烧空
梵处竟。自然灭静。是故于火光有来不来想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0b 页 T29-0200.png
故。怖不怖想故。故说想异。不由乐不乐不苦
想。有有色众生身一想一。如遍净天。是第
四识住。想一者。同一乐想。此中于初定由
染污想彼一想。于第二定由善想彼不一想。
于第三定由果报生想彼一想。无色界三识
住。如经所显。是七名识住。此中何名识住。
于七处相应五阴及四阴。如理应知。是识住
所馀何故非识住。偈曰。所馀有变异。释曰。
所馀是何法。谓诸恶道第四定及有顶。何以
故。于中识有诸变异。故非识住。云何变异。
于恶道中苦受是变异。由损害识故。于第四
定无想定是变异。于有顶灭心定是变异。能
断识相续故。复说住于馀处众生。是欲住处。
若住于此处不欲更动。说名识住。于恶道无
此二义。于第四定中众生恒有动求出心。若
凡夫欲见无想天。若圣人欲见五净居。有顶
心细昧故。彼非识住。如所说是七识住。偈
曰。有顶无想天。众生居有九。释曰。于九处
中众生如欲得住。偈曰。不欲住馀非。释曰。
何者为馀。谓恶道。何以故。于中众生不欲
住业。罗刹逼之令住。不由自欲住。是故非众
生居。譬如牢狱。于馀经说七种识住。复有馀
经说。偈曰。复有四识住。释曰。何者为四。爱
色识住。爱受识住。爱想识住。爱行识住。此
四体相云何。此次第。偈曰。谓有流四阴。释
曰。是阴。偈曰。自地非馀地。释曰。此四阴是
自地阴。非馀地阴。何以故。住者定著为义。
于不同地阴中。识随贪爱故。不能得住。云
何不说识为识住。由离能住立住故。不说识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0c 页 T29-0200.png
住。非能住为住。譬如非王为王所使。复次若
识乘策此法。此法名识住。由船人道理故。
说诸法为识住。非识自乘策识故。不说识为
住。毗婆沙师说如此。若尔经中说。于识食有
爱有欲。若于中有爱有欲。于中识即乘住。此
经云何。七种识住五阴为性。此经复云何
有如此。虽然不分别。生处所摄五阴中有受
乐识生时。亦说识为识住。若如色等。各各能
起识染污。若单识不能为如此。是故于四识
住不说单识为识住。复次佛世尊说四识住
为田。一切有取识为种子。不可安立种子为
种子田。佛世尊意可了别如此。偈曰。住等众
生名。释曰。是法为共生识好最胜田。是法说
之为识住。为以七识住摄四识住不。为以四
识住摄七识住不。偈曰。各异。释曰。七不摄
四。四不摄七。偈曰。四句摄。释曰。若思量应
知四句相摄。有法七所摄非四所摄等第一
句者。七识住中识。第二句者。恶道第四定有
顶识所离诸阴。第三句者。谓七识住四阴。第
四句者。除前三句。
前所说三界有五道等差别。于中应知。偈曰。
于中有四杂。众生谓卵等。释曰。卵生胎生湿
生化生。杂者何义。杂生为义。于中众生相杂
生。由生等故。何者卵生。是众生从卵出。如
鹅鹤孔雀鹦鹉舍利等。何者胎生。是众生从
胎出。如象马牛驴驼等。何者湿生是众生
从四大气所生。如虫蚊蜻蛉等。何者化生。是
众生不减具根圆。得是及身分一时俱生。如
天地狱中阴等。复次于一一道中有几种生。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1a 页 T29-0201.png
偈曰。人畜具四生释曰。人道有四生。卵生
者。如世罗优波世罗二比丘从鹤鸟生。又弥
伽罗母。三十二子。又如般遮罗王生五百子。
胎生者。如今世人。湿生者。如顶生王。遮娄优
波遮娄王。迦富多摩梨尼夫人。庵罗夫人等。
化生者。如劫初生人。畜生亦有四种。可见
有三种。若化生如龙伽娄罗鸟等。偈曰。地狱
但化生。中阴及诸天。释曰。一切地狱众生。
中阴众生诸天。皆是化生。偈曰。鬼神亦胎生。
释曰。亦言即显有化生。胎生者。如女饿鬼白
净命目乾连云。
「 我夜生五子
昼时亦生五
生已皆食尽
如此我无饱」
何生于一切中最胜。化生。若尔云何。最后
生菩萨。已至得。生自在唯受胎生。若作如此
见大利益。利益者。由亲属相关故。令无量大
家释迦种得入正法。此人是转轮王种姓。但
由此名欲生他恭敬尊重。及背邪归正。在于
人道。亦得如此希有胜利。我等今云何下心。
为起受化众生正勤心。若不尔。家姓则不可
识。世间应作此计。此众生是何幻惑。为天为
鬼。外道亦说此言。一百劫尽如此幻惑人出
于世。作幻化事啖食世间。为离此谤故受胎
生。有馀师说。为安立身界尸履故受胎生。于
中人及馀众生。作供养事竟。由此福德过于
千遍。恒受天生后得解脱。何以故。化生众生
无外种子故。若死身不得住。如灯光已灭静
无复馀。化生亦尔。若是人信世尊。有成愿
通慧。此救不然。从别问更生别问。若化生众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1b 页 T29-0201.png
生。尸骸不可得。经中云何说。化生伽娄罗取
化生龙为食。不解故无失。复有食乃至未死。
若死无复饱。何生于一切中最多。唯化生。何
以故。此具二道。三道中一分。一切中间悉化
生何法名中阴。偈曰。死有及生有。在中间五
阴。释曰。前死有后生有。于中间所得身。为
至馀处。说此身名中有。在二道中间故。若身
已有。云何非生。偈曰。未至应至故。未生名
中有。释曰。若至所应至处。方得名生。此众
生已离本生。未至应至处。于中间虽有未得
名生何处。是此众生应往是处。业所引果报。
明了显现及究竟。是所住处。若至此处名
生。馀部说。生有与死有断绝。此执非可许。
何以故。由道理及阿含故。此中依道理说。偈
曰。似谷相续故。无间于后生。释曰。诸法次
第相续生。由不断故。于馀处生。此可證见。
譬如谷相续。是故众生相续次第无断绝。于
馀处生。此义可然。若尔诸法断绝于馀处生。
此可證见。譬如于镜等中从本生影。亦可證
见。如此从死有生有断绝生。此亦可然。偈
曰。影非成实故。不等故非譬。释曰。影是何
法。有别物生。是色中一类。是义不然。非成
实故。若成实有物不相似故。故亦不堪为
譬。云何非成实。偈曰。共一处二无。释曰。
于馀一处见镜色及影色。此一处中无道理
二影俱有。依止四大异故。复次别方定故。于
一水处互向自面。所有诸色互对生影。于一
色中二人共看。不应有俱时各见此中馀色
得生。是义不然。复次影及光。不曾见于一处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1c 页 T29-0201.png
俱有。曾见镜在影中日光显然。若影是实有。
光不应得于中生以相违故。复次共一处二
无者。何者为二。谓镜面及月圆。于别处见镜
面。于别处见镜中月圆。如井中水。此月影若
于中生。不应见在馀处。是故此影实无所有。
诸法聚集有如此势力。谓非有显现似有。何
以故。诸法功能差别。难可思议。如此不成
实故。不堪为譬。云何由不相似故不堪为譬。
偈曰。无相续。释曰。影非本物相续。与镜相
续相应故。与本俱有故。如生有约死有成。相
续无间无绝。生于馀处故。影无如此相续。是
故影譬不等。偈曰。二生。释曰。从二种因影
得生。谓从本物及镜。依此最胜二因影得生。
生有不尔。从二因生。谓从死有及从馀胜法。
复由此义影譬不等。不应说如此。有外色无
意赤白为胜因。若化生众生。于空中受生。复
分别何因如此。由道理不可许。从死阴断绝
无相续生阴得起。由此道理。是故有。中阴。偈
曰。由经。释曰。由经知有中阴。经中说七种
有。地狱有。畜生有。鬼神有。天有。人有业
有。中有。此经非彼受诵。复由别经说有中
阴。偈曰。乾闼婆。释曰。三处现前故。于母胎
中众生得受生。何者为三。一母四大调适有
时。二父母互起爱心和合。三乾闼婆正至欲
托生。若除中阴。此中何法名乾闼婆。若此经
非彼所受诵。故执如此。云何阴坏得至其中。
复次若汝执无中阴。云何会释阿输罗耶那
经。经云汝等能知不。是乾闼婆正至于中。为
刹帝利。为婆罗门。为鞞舍。为首陀罗。为从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2a 页 T29-0202.png
东方来南西北方来。广说如经。此中何法名
乾闼婆。五阴破坏。云何得来。如此之经汝可
不读耶。若汝言我不受此经。此义复云何。偈
曰。说五。释曰。佛世尊说有五种阿那含。中
灭生灭无行灭有行灭上流灭。若无中有。云
何得名中灭。有诸天名中。至于彼般涅槃。故
名中灭。若尔亦应有天名生等。至于彼般涅
槃。汝等亦应作如此执。是故此非好执。复次
偈曰。行经故。释曰。于经中说有七种贤圣
行。于中说中灭人有三。由时节处所胜负差
别故。譬如有铁小火星才出即灭。初人亦尔。
譬如有铁火星出远方灭。第二人亦尔。譬如
有铁火星出去最远堕未至地而灭。第三人
亦尔。如汝所执。若有天名中则无如此三品。
时节处所胜负差别。是故此执唯漫分别。有
馀师说。于寿量中间立三人。或执近诸天
边。若人灭尽诸惑。说名中灭。此人或行入
界般涅槃。或行入想般涅槃。或行入觉般涅
槃。是故成三。复次初人于色界中。摄聚同
分已般涅槃。第二人受富乐已般涅槃。第三
人入诵法藏堂已般涅槃。若尔生灭何相。此
人入多时相应诵法藏堂已方般涅槃。多故
减寿命。然后般涅槃。非初受生即般涅槃。
如此一切与火星譬皆不相应行处所无胜负
差别故。若尔于无色界。亦应说有中灭人。亦
于寿量中间般涅槃故。由不说故。是故此执
惟自分别。若汝不读诵如此等经。我今何所
作。大师已般涅槃。正教无主。已多种分破
乃至今时。于文于义随欲分破。此犹不息。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2b 页 T29-0202.png
若人受如此等阿含。为證为量。中阴于此人
得成。若尔云何说头师魔。由现身入大阿毗
指狱。此魔正生未死。地狱火焰已来烧身。方
舍寿命。由中有身乃入地狱。经意如此。何
以故若业最剧。圆满此业。不得待舍身。是故
此魔现报先熟。生报后熟。复次此义今云何
可会释。有五无间业。若人已作已长。次第无
间必生地狱。不往馀道。此是经意。于中为
显此业必受生报。若如文分别。但应称五业。
不得说馀句。应至如此。若作业无间命即应
断。无暂活义。何人不许中有生义。虽然从死
有无间。由中有生于地狱趣。向生有故。是故
不说为生有。若尔云何。释此偈。
「 已度四位至衰耄
二生汝今近阎魔
于其中间必无住
路中资粮咄不有」
此偈显于人道中无中间住。生灭次第无碍
故。复次于中有中无住。为至生处行无碍故。
偈意如此。若如此是意。若如此非意。此分判
依何道理得成。汝亦同此难。是故于此二义。
如前所说经。无相违故。故不可偏以此偈
證无中阴义。复次證名言者。是行无行何道
是所应往。中有若起有何相。偈曰。由一业引
此。当先有相貌。释曰。此业能引生诸道。此
业能引显中有。为至此道。是故此道必所应
往。于此道中是应来先有相。此即中阴相。若
尔狗等众生。于一胎中应生五道中阴。若地
狱中阴即烧母腹。于先有时。地狱众生火亦
不恒然。若行于园中。何况在中阴。设许火
烧然。如不可见亦不可触。由体性细故。是故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2c 页 T29-0202.png
非难。诸中阴于胎中亦互不相触故。为业遮
故。故不能烧。身量云何。如六七岁小儿。而
识解聪利于小儿。若菩萨在中阴。如圆满少
壮人。具大小相。是故虽在中有。正欲入胎。
而能遍照百俱胝剡浮洲。若尔云何菩萨母。
于梦中见白象子欲入右胁。母所见但是梦
相不关中有。菩萨久已离畜生故。譬如柯枳
王见十种梦。谓象井[麸-夫+少]旃檀林小象衣争璎
珞莲华。于事前得此梦。中阴众生非破腹入
胎。云何得入。从生门入。是故双生。若在后
生为大。若在前生为小。若尔大德达磨须部
吼底说偈。云何会释。
「 变身作白象
六牙四足饰
入母胎卧住
念如仙入林」
此言不必须会释。何以故。此言非经非律非
阿毗达磨。但是集言。聪慧人欲集义为论。有
馀诸法摄为增益。若言必须会释。此是母于
梦中见子入胎相。大德说偈意如此。色界中
有身量圆满。有衣共生。惭羞最重故。诸菩萨
中有衣著具足。复有叔柯罗比丘尼。由本愿
力故。于中有著衣入胎出胎。乃至般涅槃后
共衣俱烧。所馀皆裸。欲界众生无惭羞多故。
复次何法名先有。偈曰。复有先于死后于生
刹那。释曰。有者若约通义。谓五取阴。此有
离为四分。一中有。如前说。二生有。谓于道
托生初刹那。三从此后除死刹那。是别先
有。此中说名先有。四最后刹那名死有。从此
后有中有。若生有色众生中。此中有。偈曰。同
生净天眼。可见。释曰。若同生道中阴。定互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3a 页 T29-0203.png
相见。若人有天眼最清净。是一通慧类。此人
亦得见。彼若生得天眼则不能见。以最细故。
馀师说。天道中阴能见一切中阴。谓人鬼畜
生地狱中阴。除前除前得见。偈曰。业通疾。
释曰。通慧者谓行虚空。此通从业得。此通速
疾云何。不可及回故名疾。若人应生他方。修
得通慧人所不能及。佛世尊亦不能遮回。由
业力最强故。偈曰。具根无障碍。释曰。此有
具足五根。金刚等所不能碍。此义应然。曾闻
破烧赤铁块。见虫于中生。中有众生。若应生
此道中从此道。一切方便。偈曰。不转。释曰。
云何人道中阴。无时可转令成天道中阴及
馀道中阴。此众生若为此道成中阴。决定应
生此道中。不生馀道。复次欲界中阴为食段
食不。答尔。不食粗段。何故。偈曰。此食香。释
曰。故名乾闼婆。若福德小食臭气若福德大
食妙香。众生于此有中得住几时。大德说无
定。乃至未得生缘聚集。此中寿命无别业引
之。一聚同分摄故。若不尔。此中由命根尽。
应别立死有。若有肉聚等须弥山。此肉聚至
夏时一切成虫。彼中阴为住待夏时不。复从
何方来。此问未曾至经中。亦未曾至阿毗达
磨中。若尔可然。微细众生贪著香味。寿命短
促。无有边际。此众生闻气贪著香味。于舍命
时觉悟先业能感虫生报。由此贪爱受于虫
生。复次昔已有业能感彼道。是时彼缘最多。
于生果报得具事能非馀时。此义必然。何以
故。已有宿业能感转轮王报。世间寿八万岁
时。或过此寿。有多转轮王生非馀时。是故世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3b 页 T29-0203.png
尊说众生业报不可思议。大德婆须蜜多罗
说。七日得住。若不得生缘和合。此中死堕
死堕更生。复有馀师说。七七日住。毗婆沙师
说。但促时住。以乐受生故。疾行结生。若因
缘聚集未具。若其于此道中必应受生。是时
宿业自和合众缘。若不定生此处。于馀处此
道中皆得受生。馀师说。若于此众生类中不
得生。则于馀相似类众生中受生。譬如牛于
夏时欲事偏多。狗于秋时。熊于冬时。马于春
时。野牛野干豹等欲事无时。是时此众生应
生牛中。若非夏时则生野牛中。若应生狗中
非时则生野干中。若应生马中非时则生驴
中。若应生熊中非时则生豹中。为不如此耶。
若众生在别聚同分中阴中。于馀聚同分则
不得受生。一业所引故是故此执有失可诃。
此中有为行至应生道处故起。偈曰。颠倒心
行彼。生处由欲戏。释曰。此中有众生。由宿
业势力所生眼根。虽住最远处。能见应生
处。于中见父母变异事。若应成男。于母则起
男人欲心。若应成女。于父则起女人欲心。
到此心起瞋。于分别论中有如此文。乾闼婆
于二心中随一心应起现前。或欲相应起。或
瞋相应起。此中有众生。由二起颠倒心故。求
欲戏往至生处。是事乐得属己。是时中不净
已至胎处。即生欢喜仍托彼生。从此刹那。是
众生五阴和合坚实。中有五阴即灭。如此方
说受生。若胎是男。依母右胁面向背蹲坐。若
胎是女。依母左胁面向母腹住。若胎非男非
女。如欲类托生住。亦如此无中有异男女。皆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3c 页 T29-0203.png
具根故。是故或女或男托生如处而住。后时
在胎中增长。或作黄门。此义应思。为即以
赤白四大成胎中众生根及依止。为由业力
故别有四大宿业所生成根等。但依止赤白
四大。有馀师说。即是赤白四大。何以故。此
赤白先无根。共=失【三】共=失【宋】【元】【明】共中阴俱灭共中阴俱灭。有根后生。由种
子灭芽生道理故。是时说此名柯罗逻。若作
如此思。则善顺此经。经云父母不净和合所
生。复有经云。比丘汝等长夜增长贪爱摄取
血滴。馀师说。别有四大。譬如叶虫依止叶粪。
虫依止粪。由说柯罗逻依止不净生。是故与
柯罗逻经不相违。若托胎卵生道理如此。
于馀生如理应说。此中是道理应知。偈曰。馀
爱乐香处。释曰。若众生欲受湿生。由爱乐
香故至生处。此香或净或不净。随宿业故。化
生由爱乐处所故至生处。若尔地狱众生。云
何爱乐处所。由心颠倒故。此众生见寒风及
冷雨触恼。自身见地狱火猛盛可爱。欲得暖
触故往入彼。复见自身为热风热光及火焰
等所炙。苦痛难忍。见寒地狱清凉。爱乐冷触
故往入彼。如位造作能感如此生业。见自身
是如此位。见彼众生亦尔。是故往彼。先旧诸
师作如此说。复次此中天中阴。一向上升如
从坐起。人畜生鬼神中阴如人等。偈曰。地狱
脚向上。释曰。如偈言。
「 众生堕地狱
脚上头向下
诽谤诸仙人
护精进行者」
前已说颠倒心行彼。为一切中阴众生皆有
此事入母胎。为不皆尔亦不无。此经中说。有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4a 页 T29-0204.png
四种托胎。何者为四。偈曰。一正入有觉。释
曰。有众生多善根聚集。护持正念。死时不失
正念故有觉。乃至入母胎。亦不失正念。住时
出时则失正念故无觉。偈曰。馀住。释曰。有
众生住母胎。亦不失正念故有觉。先入亦尔。
偈曰。复馀出。释曰。复有众生出母胎。亦不
失正念故有觉。先入住亦尔。偈曰。馀三位。
释曰。有馀众生在三位中。皆失正念故无觉。
若入无觉。住出必无觉。是名四种托胎。此是
逆说。由随顺首卢柯结故说。偈曰。一切卵生
则无觉。释曰。若卵生众生。恒于三处无觉。
云何卵生众生。说名托胎。此众生亦先托胎。
或由当来名说。如经言能作有为。是故名行。
如世人言煮饭磨[麸-夫+少]。是故无失。云何不觉悟
入母胎及住出。复云何觉悟入住出。若众生
小名位。正欲入母胎时。即起颠倒想欲。或见
猛雨洪注疾风飘鼓。或见大阴寒。或见多人
沸挠。自谓我今入密草稠林草屋叶屋中。我
今匐行住树根下壁根下。若住亦起颠倒。谓
我今于此等中住。若出亦起颠倒。谓我今从
此等中出。若大名位众生亦起颠倒想欲。我
今当入园入游戏处。登上高楼及大殿堂。坐
于床座。若住谓住其中。若出谓从此出。如此
不觉悟入住出。若觉悟者了解分别。谓我今
正入母胎。正住母胎。正出母胎。无颠倒想
欲。此中更分别说。偈曰。说托胎有三。轮王
及二佛。释曰。转轮王独觉大正觉。此三人次
第应知托胎三义。第一托胎谓转轮王。何以
故。此人正入胎时有觉悟。非住出时。第二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4b 页 T29-0204.png
托胎谓独觉。此人入住二时有觉悟非出时。
第三托胎谓大正觉。此人入住出三时皆有
觉悟。此中三人悉由当来名所显。云何三事
不同。偈曰。业智慧及二。次第胜能故。释曰。
业胜能者。能作大福德行人。由福德有业胜
能。故立第一。修习多闻多思人。由智慧有胜
能。故立第二。能作大福德行及修习多闻多
思。人由福慧有胜能故。立第三。是转轮王等
三人如此次第。所馀为第四。此义应尔。
外道本执说我义。于此中执我。言争事起。彼
言若汝立义众生从别世度馀世。我等本义
则成。谓实有我。今破此义。偈曰。无我。释曰。
此我何相。能舍此阴能受彼阴。如彼所分别。
此我实无。谓于内作者人。何以故。非二量境
界故。如色尘及眼等根。佛世尊亦说。有业有
果报。作者不可得。由无故。故不可说。此我
能舍此阴受彼阴。若离法假名。此中法假名
者。谓若此有彼有。由此生彼生。广说十二
缘生。此我何相。谓非所破。偈曰。唯诸阴。释
曰。若假说唯诸阴名我。此我非所破若尔诸
阴从此世到馀世。此义应至诸阴不度馀世。
云何此诸阴。偈曰。烦恼业生起。由中阴相
续。入母胎如灯。释曰。诸阴刹那刹那灭。彼
于度无能。烦恼所摄业。所变异故。唯有诸
阴。由中有相续往入母胎。譬如灯虽念念灭
由相续得至馀处。诸阴亦尔。是故无失。实无
有我。但烦恼业所引诸阴相续得入母胎。此
义得成。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六
释论中分别世间品第三¶ 第 204c 页 T29-02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