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78c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
九十六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见蕴第八中想纳息第三之二
见相应受几随眠随增乃至广说。问何故作
此论。答为止拨无世俗正见者意。显实有
世俗正见是修所断及遍行随眠之所随增。
又遮说有修所断疑随眠者意。显疑随眠
唯见所断。故作斯论。问如夜见物。杌耶人
耶。此疑岂非修所断耶。答此于彼事未了
故疑。了时便断非随眠性。问此中何故但依
见疑而作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
说。复次唯此二种互不相应而俱缘四谛。
俱通遍行。俱缘有漏无漏。俱缘有为无为。
于馀烦恼为胜。贪瞋慢虽互不相应。而不
能通缘四谛。唯不遍行。但缘有漏。但缘有
为无明虽缘四谛。亦是遍行通缘有为无
为有漏无漏。而与一切烦恼相应皆非增
胜。是故此中但依见疑而作论。见相应受几
随眠随增。答三界有漏缘及无漏缘见彼相
应无明随眠随增此则总说。若别说者见相
应受差别有五。谓见苦所断乃至修所断。此
中见苦所断见相应受见苦所断一切。及见集
所断遍行随眠随增。见集所断见相应受见
集所断。一切见苦所断遍行随眠随增。见灭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79a 页 T27-0979.png
所断见相应受。见灭所断无漏缘见彼相应
无明见灭所断。一切有漏缘。及遍行随眠随
增。见道所断见相应受见道所断无漏缘见
彼相应无明见道所断。一切有漏缘及遍行
随眠随增。修所断见相应受修所断一切。及
遍行随眠随增。此中随增差别应作四句。或
有随眠于见相应受所缘故随增非相应
故。或有随眠于见相应受相应故随增非
所缘故。或有随眠于见相应受所缘故随
增亦相应故。或有随眠于见相应受非所
缘故随增亦非相应故。初句者谓除有漏缘
见彼相应无明。诸馀有漏缘随眠。第二句者
谓无漏缘见彼相应无明。第三句者谓。有漏
缘见彼相应无明。第四句者谓除无漏缘见
彼相应无明。诸馀无漏缘随眠。
见不相应受几随眠随增。答除无漏缘见彼
相应无明。馀随眠随增。此则总说。若别说者。
见不相应。受差别有五。谓见苦所断乃至修
所断。此中见苦所断见不相应受。见苦所断
一切及见集所断遍行随眠随增见集所断见
不相应受。见集所断一切。及见苦所断遍行
随眠随增。见灭所断见不相应受。除见灭所
断邪见彼相应无明诸馀见灭所断及遍行
随眠随增。见道所断见不相应受。除见道所
断邪见彼相应无明。诸馀见道所断。及遍行
随眠随增。修所断见不相应受。修所断一切
及遍行随眠随增。此中随增差别亦作四句。
或有随眠于见不相应受。所缘故随增非
相应故。乃至广作四句。第一句者谓有漏缘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79b 页 T27-0979.png
见彼相应无明。第二句者谓除无漏缘见彼
相应无明。诸馀无漏缘随眠。第三句者谓除
有漏缘见彼相应无明。诸馀有漏缘随眠。第
四句者谓无漏缘见彼相应无明。
疑相应受几随眠随增。答三界见所断有漏
缘。及无漏缘疑彼相应无明随眠随增。此则
总说。若别说者疑相应受差别有四。谓见苦
集灭道所断。此中见苦所断见集所断如前
说。见灭所断疑相应受。见灭所断疑彼相应
无明见灭所断一切有漏缘。及遍行随眠随
增。见道所断疑相应受。见道所断疑彼相应
无明。见道所断一切有漏缘。及遍行随眠随
增。此中随增差别亦作四句。或有随眠。于
疑相应受。所缘故随增非相应故。乃至广
作四句。第一句者谓除有漏缘疑彼相应无
明。诸馀见所断有漏缘随眠。第二句者谓无
漏缘疑彼相应无明。第三句者谓有漏缘疑
彼相应无明。第四句者谓除无漏缘疑彼相
应无明。诸馀无漏缘随眠。
疑不相应受几随眠随增。答除无漏缘疑彼
相应无明。馀随眠随增。此则总说。若别说者
疑不相应受差别有五。谓见苦所断乃至修
所断。此中见苦所断见集所断如前说。见灭
所断疑不相应受。除见灭所断疑彼相应无
明。诸馀见灭所断。及遍行随眠随增。见道所
断疑不相应受。除见道所断疑彼相应无明。
诸馀见道所断。及遍行随眠随增。修所断疑
不相应受。修所断一切及遍行随眠随增。此
中随增差别亦作四句。或有随眠于疑不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79c 页 T27-0979.png
相应受所缘故。随增非相应故。乃至广作
四句。第一句者谓有漏缘疑彼相应无明。第
二句者谓除无漏缘疑彼相应无明。诸馀无
漏缘随眠。第三句者谓除有漏缘疑彼相应
无明。诸馀有漏缘随眠。第四句者无漏缘疑
彼相应无明。
因道缘起法几界几处几蕴摄。答十八界十
二处五蕴。此中因者六因。谓相应乃至能作。
道者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缘起者十
二支缘起。谓无明乃至老死。此因道缘起具
摄一切界处蕴法。问因及缘起可尔。道云何
亦具摄耶。答此文应作是说。因及缘起十八
界十二处五蕴摄。道三界二处五蕴摄。而不
作是说者。当知此中总说因道缘起摄一
切界处蕴非一一摄。复有说者。因道缘起
法皆谓六因此皆因之差别名故。如施设论
说。因道路等尽同一义。是以皆摄十八界
等。有作是说。因谓一切有为法。如品类足
说。因法云何。谓一切有为法由此具摄十八
界等。道即是因此因与谁为道与所得果。
由此亦摄十八界等。缘起亦是一切有为法。
如品类足说。缘起法云何。谓一切有为法。由
此亦摄十八界等。除眼触等起想受心相应
法及耳触等起想受心不相应法。馀法几界
几处几蕴摄。答十八界十二处五蕴等起有
二种。谓因及刹那。此中但说刹那等起。以
说相应不相应故。问此所说中除何相应
不相应法。取何馀法界处蕴摄耶。答此中
除眼触聚中非触想受心。馀相应法及耳触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0a 页 T27-0980.png
聚中生老住无常。取所馀法界处蕴摄。所以
者何。此所说中若法是眼触等起想受心相
应。及耳触等起想受心不相应者。是所除彼
眼触聚中触虽与想受心相应。而非眼触
等起自体。于自体无等起义故。想虽眼触
等起及受心相应。而非想相应自体。于自
体无相应义故。受心说亦尔。是故眼触聚
中触想受心皆非所除。馀相应法眼触等起
及想受心相应故乃是所除。耳触聚中触非
耳触等起。亦非想受心不相应。想虽耳触等
起及想不相应。而与受心相应。受心说亦
尔。馀心所法虽耳触等起。而与想受心相
应。是故耳触聚中心心所法皆非所除。彼俱
起生老住无常耳触等起。及想受心不相应
故乃是所除是名所除法。馀法云何。谓六触
身六想身六受身六识身。及耳鼻舌身意触
聚中馀相应行蕴。除耳触聚中生老住无常。
馀不相应行蕴一切色无为。如是馀法十八
界十二处五蕴摄。乃至除身触等起想受心
相应法。及意触等起想受心不相应法。馀法
几界几处几蕴摄。答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此
中展转相望所除所取准前应广释。有馀于
此作差别说。谓除眼触等起想受心不相应
法。及耳触等起想受心相应法。馀法十八界
十二处五蕴摄乃至除身触等起想受心不
相应法。及意触等起想受心相应法。馀法摄
如前说复有于此作差别说。谓除眼触等
起想受心相应法。及耳触等起想受心相应
法。馀法摄如前说。乃至除身触等起想受心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0b 页 T27-0980.png
相应法。及意触等起想受心相应法馀法摄
如前说。复有于此作差别说。谓除眼触等
起想受心不相应法。及耳触等起想受心不
相应法。馀法摄如前说。乃至除身触等起想
受心不相应法。及意触等起想受心不相应
法。馀法摄如前说。
*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若事能通达彼事能遍知耶。如是等章及解
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问何故作此论。
答欲止他说忍即是智性者意。显示诸忍
与自所断疑得俱生。未重审决不得名
智。故作斯论。事有五种一自性事二系事
三所缘事四因事五摄受事。自性事者如世
尊说。我当为汝说四十四智事。及七十七
智事。谓缘有支智以事声说。尊者妙音作
如是说。彼经说所缘事。谓诸有支是智所缘
故说名事。然彼契经说智为事非诸有支。
以后释中但说智故。系事者如前一行中
说。若事爱结系彼事亦恚结系耶。谓五部烦
恼于五部法或所缘故系。或相应故系。彼五
部法以事声说。所缘事者如品类足说。一
切法皆智所知随其事。云何随其事。谓随
其所行随其境界随其所缘。诸智所行境
界所缘以事声说。因事者如品类足说。有
事法无事法即是有因法无因法又如世尊
伽他中说。
「 苾刍心寂静
能永断诸事
生死毕竟灭
更不受诸有」
此中诸因以事声说。一切生死无不由因。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0c 页 T27-0980.png
诸因若断生死便灭不受诸有得般涅槃。
摄受事者如契经说。弃舍所摄受田事宅事
财宝等事。又如世尊伽他中说。
「 人于田事财
牛马童仆等
男女诸亲欲
各别而耽爱」
又在家者作如是言。我已取彼尔所事。彼
犹负我尔所事。诸如是等名摄受事。复有
五种事。一界事二处事三蕴事四世事五刹
那事。于十种事中此中依自性事而作论。
谓忍智等自性以事名说。
若事能通达彼事能遍知耶。答应作四句。此
中能通达依无漏道智遍知说能如实知故
能遍知。依无漏道證断遍知说能永断烦
恼。故此二互有长短故应作四句。有事能
通达非遍知。谓苦集灭道智不断诸烦恼。
此则见道中诸所有智。及修道等中除正断
烦恼道馀四谛智。如是诸智是能通达如实
智性故非遍知。不断烦恼故。有事能遍知
非能通达。谓苦集灭道忍断诸烦恼。此则见
道中断烦恼诸忍。若未离欲染者通法忍
类忍。若已离欲染者唯类忍。如是诸忍是
能遍知永断烦恼故非能通达非如实智
性故。问若诸忍非能通达者品类足说当云
何通。如彼说能通达云何。谓善慧。所通达
云何。谓一切法忍是善慧自性。何故此中说
非能通达耶。答此文应作是说。若事是
能通达彼事亦是能遍知。若事是能遍知彼
事亦是能通达。而不作是说者有别意趣。
谓此中依智遍知说能通达。依能證断遍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1a 页 T27-0981.png
知说能遍知故不应难。有事能通达亦能
遍知。谓苦集灭道智断诸烦恼此则修道中
正断烦恼。道苦等四智是能通达如实智性
故亦能遍知永断烦恼故。有事非能通达
亦非能遍知。谓苦集灭道忍不断诸烦恼。
此则已离欲染者于见道中四法忍非能
通达。非如实智性。故亦非能遍知不永断
诸烦恼故。彼所对治烦恼先已断故。
若事能厌彼事能离耶。答应作四句。此中厌
者于有漏法厌行相转。离者能离所断烦
恼。此二互有长短故应作四句。有事能厌
非能离。谓苦集忍智不断诸烦恼。此则已
离欲染入见道者。于见道中苦集法忍。及
一切苦集智。于修道等中除正断烦恼道。
馀苦集智是能厌缘可厌事转故。非能离
不断烦恼故。有事能离非能厌。谓灭道忍
智断诸烦恼。此则未离欲染者。见道中灭
道法忍。及一切灭道类忍。于修道中正断烦
恼。灭道二智。如是忍智是能离能断烦恼
故。非能厌缘可欣事转故。有事能厌亦能
离。谓苦集忍智断诸烦恼。此则未离欲染
者。于见道中苦集法忍。及一切苦集类忍。于
修道中正断烦恼道苦集二智。如是忍智是
能厌缘可厌事转故。亦能离断诸烦恼故。
有事非能厌亦非能离。谓灭道忍智不断
诸烦恼。此则已离欲染者。于见道中灭道
法忍及一切灭道智。于修道等中除正断烦
恼道馀灭道智。如是忍智非能厌缘可欣
事转故。亦非能离不断烦恼故。若事能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1b 页 T27-0981.png
厌彼事修厌耶。答若事能厌彼事亦修厌。此
中修者得修习修。于见道中苦集忍智。于
修道等中唯苦集智。如是忍智是能厌缘可
厌事转故。亦能修厌以厌行相于现在未
来或一或俱修故。有事修厌非能厌。谓灭
道智断诸烦恼。此则于修道中以灭道智
离三界染时。于未来世修苦集智厌行相
故说名修厌。缘灭道谛可欣事转故不名
能厌。问有灭道智现在前时。不断烦恼而
亦能修厌。如在修道无学道中一切离染加
行解脱胜进道时。灭道二智及则以此二智练
根杂修静虑。引发诸通诸无碍解无色解脱。
及念住等诸功德时。亦能修厌而非能厌。此
中何故不说耶。答亦应说而不说者当知
此义有馀。有说。此中说决定者。谓灭道智
断诸烦恼。无间道时决定能修苦集二智。唯
未曾得而现前故。馀时不定或是曾得或未
曾得。若是曾得则不能修是故不说。有说。
此中说最初位不说馀位。有说。此中随其
显相以要言之。是故不说馀位修厌。
若事能离彼修厌耶。答应作四句。有事能
离非修厌。谓灭道忍断诸烦恼此则未离
欲染者。于见道中灭道法忍。及一切灭道
类忍。如是诸忍是能离断烦恼故非修厌。
尔时唯修欣行相故。有事修厌非能离。谓
苦集忍智不断诸烦恼。此则已离欲染者
见道中苦集法忍。及一切苦集智。于修道等
中除正断烦恼道馀苦集智。如是忍智是
修厌。尔时能修厌行相故。非能离不断烦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1c 页 T27-0981.png
恼故。问有灭道智现在前时。不断烦恼亦
修厌非离。如在修道无学道中。一切离染
加行解脱胜进道时。灭道二智及则以此二
智练根杂修静虑。引发诸通诸无碍解无色
解脱。及念住等诸功德时。亦修厌而非离
此中何故不说。答亦应说。而不说者当知
此义有馀。有说。此中说决定者。谓彼诸位
苦集二智决定。修厌灭道二智则不决定。以
曾得者现在前时不修厌故。有事能离亦修
厌。谓苦集忍智及灭道智断诸烦恼。此则未
离欲染者于见道中苦集法忍。及一切苦
集类忍。于修道中正断烦恼道苦集灭道智。
如是忍智是能离断诸烦恼故亦修厌。尔时
能修厌行相故。有事非能离亦非修厌。谓
灭道忍智不断诸烦恼。此则已离欲染者
于见道中灭道法忍。及一切灭道智。于修
道等中曾得灭道智现在前时。如是忍智非
离不断烦恼故亦非修厌。尔时不修厌行
相故。前来所说厌离及修诸句差别。皆依无
漏法类忍智分位差别。不依馀者乘前通
达遍知事故。通达遍知唯无漏故。
问如所说厌体性是何。为是无贪为是慧
耶。设尔何失。若是无贪此文所说当云何通。
如说有事能厌亦能离。谓苦集忍智断诸烦
恼。杂蕴所说复云何通。如说云何习厌离贪。
谓无学厌相应无贪无瞋无痴。非无贪与无
贪可说相应。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若
是慧者则上所说复云何通。如说云何习
厌离贪。谓无学厌相应无贪无瞋无痴。无痴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2a 页 T27-0982.png
则慧非慧与慧可说相应。所以如前。此
中有说。厌体性是无贪。问若尔者此文所说
当云何通。如说有事能厌亦能离乃至广
说。答彼中说厌相杂法名厌。谓无贪与忍
智相应说为忍智。问杂蕴所说复云何通。如
说云何习厌离贪乃至广说。答彼文应作是
说。厌相应无瞋无痴善根。不应说无贪而
说者当知是诵者随言势增益。有作是说。
厌体是慧。问若尔者则杂蕴所说复云何通。
如说云何习厌离贪乃至广说。答彼文应作
是说。厌相应无贪无瞋不应说无痴。而说
者当知是诵者随言势增益。评曰。应说厌
体性异非无贪非慧。别有心所法名厌与
心相应。此则摄在复有所馀心所法中。此中
说无漏厌。然亦有有漏厌。谓与不净观持
息念。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暖顶忍世第一法。
见道中现观边世俗智。修道等中如病如痈
如箭行相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等
相应。广说过四大海今略说尔所。如是厌
所厌事应作四句。有厌非所厌。谓无漏厌。
有所厌非厌谓除有漏厌馀有漏法。有厌
亦所厌谓世俗厌。有非厌非所厌谓除无
漏厌馀无漏法。问若缘一切法作无我行
相。当说是欣相作意厌相作意耶。设尔何失。
若是欣相作意者。云何亦缘厌事转耶。若是
厌相作意者云何亦缘欣事转耶。答应作
是说是欣相作意。问若尔云何亦缘厌事
转耶。答彼观行者于可欣事深乐观察。虽
缘无量可厌事犹故生欣。如于铜钱聚上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2b 页 T27-0982.png
置一金钱。以金钱故而于彼聚生欣乐心。
此亦如是。
若法与彼法作因。或时此法不与彼法。作
因耶。答无时非因。问何故作此论。答为
止愚于因缘法执因缘性非实有者意。显
因缘法体性实有故作斯论。有说。此中依
一因作论。谓相应因。以相应因诸心心所
同取一缘恒不相离通三世故。有说。此
中依二因作论。谓相应俱有。以此二因俱
通三世不相离故。有说。此中依三因作
论。谓相应俱有异熟。此三于果有胜功能
通三世故。有说此中依四因作论。谓相应
俱有异熟能作。以此四因通三世故。有说。
此中依五因作论。谓除遍行因。有说。此中
依六因作论。问若法未至已生位则不能
为同类遍行因。至已生位方能为因。如何
依六因作论说无时非因耶。答此依最后
位说。谓未来法至正生位定能为因。从此
以后无时非因故作是说。问若尔者等无
间缘何故不作是说。如说若法与彼法作
等无间。或时此法不与彼法作等无间耶。
答若时此法未至已生。然心心所法应为
等无间缘者。至正生位定能为缘。何故不
说无时非等无间耶。答彼亦应作是说
而不说者。当知欲现种种文种种说庄严
于义令易解故。复次欲现二门二略二阶
二影二明二炬互相显示。如此彼亦尔。如
彼此亦尔故。馀义广说如杂蕴智纳息。
若法与彼法作等无间。或时此法不与彼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2c 页 T27-0982.png
法作等无间耶。答若时此法未至已生。问
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愚于等无间缘法执
等无间缘法非实有者意。显等无间缘法体
是实有故作斯论。问若时此法未至已生
者此法是何。为前为后为前法未至已生
位不与后法作等无间。若至便作等无间
耶。为后法未至已生位。不与前法作等
无间。若至便作等无间耶。如世第一法生
苦法智忍为世第一法未至已生位。不与
苦法智忍为等无间。若至便作等无间耶。
为苦法智忍未至已生位。不与世第一法
为等无间若至便作等无间耶。若前法未
至已生位。不与后法作等无间。若至便作
者有心位可尔。无心位云何可尔。如入无
想定或灭尽定经七昼夜或复多时。若入定
心至已生位。则与出定心为等无间者
应第二刹那出定心则生。所以者何。若法
与彼法为等无间缘取彼为果必无有
法。或诸有情若药草若咒术若佛若独觉若
到究竟声闻。有能障彼令第二刹那不得
生者。是则二无心定应永不起。若后法未
至已生位不与前法作等无间。若至便作
者岂不苦法智忍未至已生位。亦与世第
一法为等无间耶。此中有说。若前法未至
已生位。不与后法作等无间。若至便作。问
若然者有心位可尔无心位云何可尔。答此
中说有心位不说馀位。有说。设依无心
位说亦无有过。谓入定心现在前时顿取
诸定及出心果。亦与最初刹那定果后诸定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之一¶ 第 983a 页 T27-0983.png
刹那。及出定心生时与果非取先已取故。评
曰。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无有等无
间缘异时取果异时与果。若此时取果。则此
时与果故。有作是说。若后法未至已生位
不与前法作等无间。若至便作。问岂不苦
法智忍未至已生位亦与世第一法为等
无间耶。答尔时虽与世第一法作等无间。
而非等无间缘。若至已生位亦名等无间
亦名等无间缘。如等无间等无间缘。如是
等无间有等无间相续有相续亦尔。馀义广
说如杂蕴智纳息。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
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