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五 第 877c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
七十五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
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
馀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
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根
烦恼故而建立耶。设尔何过。若以界沙门
果故而建立者应但说一。谓行色界不还。
若以地处所故而建立者但应说四或说
十六。若以根烦恼故而建立者应说有九。
以彼各有九品故。答皆不以此三缘建
立。但以生不生品上行故建立七种。若由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78a 页 T27-0878.png
此故立初生品。则由此故立初不生品。若
由此故立第二生品。则由此故立第二不
生品。若由此故立第三生品。则由此故立
第三不生品。复以上行义胜立上流为一。
由此建立七善士趣。谓生者或有勤修道
有速进道。或有勤修道无速进道。或无勤
修道无速进道。初为第一次为第二后为
第三。如生有三不生亦尔。复以上行义胜
立上流为一。由此建立七善士趣。复次生
者有上根有中根有软根如次为三。如
生有三不生亦尔。馀如前说。烦恼差别与
此相违说亦尔。复次生者有上品道有中
品道有下品道如次为三。如生有三不生
亦尔馀如前说。复次生者有上品业有中
品业有下品业如次为三。此依无漏业说。
若依有漏业说则后为第一次为第二初
为第三如生有三不生亦尔。馀如前说。有
说。生者有精进增上亦得胜慧。有精进增
上不得胜慧。有得胜慧非精进增上如
次为三。如生有三不生亦尔。馀如前说。有
说。生者有常加行亦顿加行。有常加行不
顿加行。有顿加行不常加行。如次为三。如
生有三不生亦尔馀如前说。有说。生者有
于生死见上品过患。有于生死见中品过
患。有于生死见下品过患。如次为三。如
生有三不生亦尔。馀如前说。于涅槃作功
德胜解差别说亦尔。有说。生者或有上品
奢摩他毗钵舍那。或有中品或有下品如
次为三。如生有三不生亦尔。馀如前说。馀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78b 页 T27-0878.png
善根差别说亦如是。有说。世尊显示从七
分位七种性七门七阶七迹七路。而越非想
非非想处难断难坏修所断结。得阿罗汉
果故说如是七善士趣。
问如生不生各有三种上流亦尔。谓全超
半超一切处殁。何故但说一耶。答生不生各
是一有相续。于中分位差别难知欲令知
故各说三种上流。三种生数自辩差别易
知。是故但随上行义胜合说一种。复次生
与不生一期时促差别义少分齐易知。是故
分三上流时。长差别多种分齐难辩故合立
一。复次生不生亦有等义。上流亦有别义。
欲以二文互相显故作如是说。复次生与
不生善士趣相现前易了。以彼速趣般涅
槃故各分为三。其上流者善士趣相微隐难
知。以彼尚经多生死故但合说一。
问何故经中不生三种以三喻显。于生三
种则不尔耶。答如以三喻显不生三。当
知亦已显生三种是故前说。若由此故立
初生品则由此故立初不生乃至广说。复
次以不生者趣生处时如涉路者。于中有
去未远便般涅槃。有去少远而般涅槃。有
去已远垂至生处而般涅槃。是故世尊以
三喻显生中三种皆至生处。更无所趣远
近差别故无别喻。复次不生三种微细不现
难觉难了故以喻显。生中三种粗现易知
不以喻显。复次不生三种界摄非趣。生摄
非趣相不圆满故以喻显。生三不尔故无
喻显。复次佛观未来有僻执者于中有中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78c 页 T27-0878.png
而生诽谤。如分别论师等。佛因欲决定中
有义故以三譬喻显灭差别。于生有等无
此诽谤故于生三不复说喻。复次中般涅
槃于生般等有三事胜。一受苦少。二速灭
烦恼火。三疾舍蕴担故。以三喻显之。生等
不尔故无喻显。
问中般涅槃起何地圣道进断馀结得阿
罗汉果耶。答起自地圣道。谓若住初静虑
地中有般涅槃者。彼起初静虑地圣道。乃至
若住第四静虑地中有般涅槃者。彼起第四
静虑地圣道。问彼得果已亦有起未至定静
虑中间圣道耶。答有说。亦有起者。谓若先
依彼得不还果者今亦能起。如是说者。应
说不起。所以者何。由法尔故。复次以时
促故彼得果已疾般涅槃何容更起馀地无
漏。复次中有唯于根本地圣道随顺非近
分地。以近分地圣道苦道所摄难现前故。复
次若地有定亦有生者住中有中起彼圣
道。未至定有定无生。静虑中间虽亦有生
而是异生所生非圣者。四根本静虑有定有
生故住中有起彼圣道。问彼何故不起无
色圣道答初时未得故。后时无用故。复次
彼他地摄难现前故。复次彼苦道摄不欲
起故。
问何故不说预流一来为善士趣耶。答应
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馀。有说。世尊此
中以七善士趣赞美中子。或时有处赞美
长子。如伽他言。
「 阿罗汉极乐
以无贪爱心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79a 页 T27-0879.png
及我慢已断
永绝痴网故」
或时有处赞美幼子如池喻经广说。今此亦
以赞美中子。是故不说预流一来。有说。本
为差别预流一来。世尊说此七善士趣。谓
彼虽得名为善士如契经言云何善士。谓
若成就有学正见。乃至正定法云何胜善
士。谓若成就无学正见乃至正定。然其不得
名善士趣。以彼尚远非能近趣胜善士故。
唯不还者名为善士亦名善士趣彼是善
士。又能邻趣胜善士故。由此义故预流一
来非善士趣。有说。有学位中若已越界已
得果者立善士趣。预流一来虽已得果而
未越界。有说。有学位中若已越界永断不
善烦恼业者立善士趣。预流一来二俱不
尔。有说。有学位中若已得果及永断不善烦
恼业者立善士趣。预流一来不能如是故
不立善士趣。如不善烦恼业。如是有异熟
无惭无愧相应二果烦恼业亦尔。有说。有学
位中若以越界。及永断五顺下分结者立
善士趣。预流一来不尔。有说。有学位中若
已得果。及永断五顺下分结者立善士趣。
预流一来不尔。有说。有学位中若已永断
非善士共有法者立善士趣。何等名为非善
士共有法。谓乐在家爱恋妻子。贪著卧具
衣服饮食。好著种种花鬘璎珞及诸香等涂
饰其身。贮畜一切不净财物。所谓金银珍宝
仓库田宅奴仆作使诸象马等。及以染心
摩触骨琐众恶所集不净之身而生净想
染习欲事。或时发怒起加拳等苦楚有情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79b 页 T27-0879.png
诸损恼业预流一来犹有此事故不说在
善士趣中。有说。于有学位若更不入黑闇
牢狱母胎藏中禀诸不净。而为身分生熟
二藏中间住者立善士趣。预流一来尚有
斯事是故不立七善士趣。尊者妙音作如
是说。若学已断欲贪瞋恚不于母胎受迫
迮苦者立善士趣。预流一来不尔。有说。若
学不为违顺境界娆触心者立善士趣。预
流一来不尔。有说。若趣上生不退还者
立善士趣。预流一来不尔。有说。若学已得
杂修静虑虽退而不失静虑者立善士趣
预流一来不尔。有说。若学唯行善士法不
行不善士法者立善士趣。预流一来亦行
不善士法。由如此义预流一来不立善士
趣。问行无色不还于行色界不还有五事
胜。谓界胜地胜断烦恼胜损减蕴胜三摩钵
底胜。何故不立为善士趣答应说而不说
者当知此义有馀。有说。若粗现易了立善
士趣。彼不显了是故不说。有说。佛为劝
诱未离欲界多过患处染圣者令速离故。
说行色界不还为善士趣。不为劝诱未离
色界少过患处染圣者令速离故。不说行
无色不还为善士趣。有说。若有色身依有
色处有来去等寂静威仪可令他知是善
士者立善士趣。行无色者无如是事故不
立善士趣。有说。若处有五不还可施设
七善趣者立善士趣。行无色不还不具五
种不可施设七善士趣是故不说。有说。若
彼界有唯圣者生处立善士趣。无色界不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79c 页 T27-0879.png
尔。有说。若已得杂修静虑虽退而不失静
虑者立善士趣。行无色者不尔。有说。若界
已离不善士法有诸善士往还谈论于是
界中立善士趣。无色界不尔故不立善士
趣。问何故阿罗汉非善士趣。答亦应说阿
罗汉为善士趣。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馀。
复次趣上生者立善士趣。阿罗汉无生是故
不立。复次趣上果者立善士趣。阿罗汉则
是上果更无上果可趣是故不立。问时解脱
阿罗汉亦趣上果。谓求不动何故非善士
趣。答彼趣上种性非趣上果。复次若圣者
成就烦恼而不成就非善士法者立善士
趣。阿罗汉不成就烦恼是故不说。复次有
学位中有成就非善士法者。对彼施设七
善士趣。无学位不尔是故不说。复次不还是
善士趣。阿罗汉是胜善士趣。若当说为善士
趣者便是损减非谓如实是故不说。
问如所说杂修静虑以何为自性。答以五
蕴为自性。问何故名为杂修静虑彼杂修
言欲何所显。答遍熏故名杂修。合熏故
名杂修。令严好故名杂修。令明净故名
杂修。譬喻者说缘彼故名杂修。遍熏故名
杂修者如衣置于一箧以香遍熏。诸瑜伽
师亦复如是。以前后二刹那无漏遍熏中
间。一刹那有漏合熏故名杂修者。如花与
苣蕂合熏令发香。彼瑜伽师亦复如是。
以二刹那无漏邻杂熏发。一刹那有漏令
严好故名杂修者。如以众花散制多上
令其严好。如是行者以二刹那无漏散一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80a 页 T27-0880.png
刹那有漏上。令其妙好令明净故名杂修
者。如以金等置于炉中调鍊销镕令转明
净。如是行者以一刹那有漏置于无漏二
刹那中。数数调鍊令转净妙缘彼故名杂
修者。彼说以二刹那无漏缘一刹那有漏
故名杂修界者。所杂修堕色界能杂修不
堕界地者。能所杂修皆在根本四静虑地。
问有杂修无色不。答有说无。以难见故微
细故。有说。佛于无色有杂修。非声闻独觉
所依者依欲色界行相者。有说。能杂修所
杂修皆作十六圣行相。所以者何。以圣行相
无间能起圣道。圣道无间复起圣行相故。
如是说者。能杂修作十六行相。所杂修或
作十六行相。或作馀行相。谓无量解脱胜处
等所缘者。有说。能杂修以所杂修为所缘
所杂修所缘不定。如是说者。能杂修缘四圣
谛。所杂修缘一切法念住者。有说。若能杂
修若所杂修皆作法念住。有说。所杂修四念
住。能杂修唯法念住。如是说者。能杂修所杂
修皆容作四念住智者。有说。能杂修是苦
集类智。所杂修是世俗智。如是说者。能杂修
是四法四类智。所杂修是世俗智。若总说者
有学七智。无学九智除他心智。三摩地俱者。
有说。能杂修空无愿三摩地俱。所杂修非三
摩地俱。如是说者。能杂修三三摩地俱所杂
修非三摩地俱。根相应者总而言之。能所杂
修皆与乐喜舍三根相应。过去未来现在者
能所杂修俱三世。缘三世者。有说。能杂修
缘过未。所杂修缘三世及离世。如是说者。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80b 页 T27-0880.png
俱缘三世及离世。前已说能杂修缘四谛
故不应异说。善不善无记者。能所杂修俱是
善缘。善等者俱缘三种三界系不系者所杂
修色界系。能杂修是不系。缘界系不系者。
俱缘三界系及不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
能杂修或学或无学。所杂修非学非无学。缘
学等者俱缘三种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所
杂修是修所断。能杂修是不断缘见所断等
者俱缘三种。缘名缘义者俱缘名义。缘自相续他相续非相续者俱缘三种。何处起者欲色界起。然初起在欲界人趣三洲。于此起已或退不退。后生色界复起现前。加行得离染得生得者。佛离染得馀加行得。云何加行谓瑜伽师先入第四静虑起多刹那无漏。从此则起多刹那有漏。此后复起多刹那无漏。如是旋还后后=复【三】后=复【宋】【元】【明】后渐减乃至最后二刹那无漏无间二刹那有漏现前。二刹那有漏无间复二刹那无漏现前。齐此名为杂修静虑加行圆满。从此已后不由功用能从一刹那无漏无间起一刹那有漏。则此无间复起一刹那无漏。如是中间刹那有漏前后刹=利【宋】刹那无漏杂故名杂修静虑。尔时名为杂修静虑根本成就。如是杂修第四静虑已乘此势力随其所应亦能杂修下三静虑先依欲界人趣三洲如是杂修诸静虑已后生色界。由串=惯【三】串=惯【宋】【元】【明】串习力复能如前随其所应杂修静虑。问何等补特伽罗杂修静虑。答是圣者非异生亦学亦无学谓信胜解见至时解脱不时解脱皆能杂修。问彼何故杂修静虑。答三因缘故杂修静虑。一乐等至故。二怖烦恼故。三乐受生故。乐等至者谓为现法乐住故。或为受用圣法财故。或为游戏功德故。或为观本所作故。或为引胜功德故。怖烦恼者谓惧退起烦恼现前失胜德故。或畏退起烦恼现前烧身心故。乐受生者谓乐生彼不共异生五净居故。信胜解具由三因缘杂修静虑。见至由二因缘杂修静虑。除怖烦恼不退法故。时解脱由二因缘杂修静虑除乐受生背一切生故。不时解脱由一因缘杂修静虑除怖烦恼及乐受生。不退法故背一切生故。问杂修静虑有几品耶。答有五。一下品二中品三上品四上胜圆满品五上极圆满品。此一一品于成满位皆有三心。一心有漏二心无漏。如是总说有十五心五心有漏十心无漏。问此十五心为不起定。为起定耶。答有说。不起定。譬如见道相续现前。有说。起定譬如修道数起数入。如是说者。此则不定或有不起定能十五心相续而转。或复起定于中或有起三心已而便起定。或有起六心已而便起定。或有起九心已而便起定。或有起十二心已而便起定。是故于彼五品中间或起不起杂修成满。问此十五心几是曾得。几是未曾得。答有说。五是未曾得。十是曾得。谓前五现在前时馀十未来修故。有说。十是未曾得五是曾得。谓前十现在前时后五未来修故。如是说者。此则不定或有十五皆未曾得。或有十五皆是曾得。或有少分曾得少分未曾得。问此十五心几是转。几是随转。答有说。前五是转后十是随转。有说。前十是转后五是随转。如是说者。此则不定。或一切皆是转或一切皆是随转。或少分是转少分是随转。问若此品类转则此品类随转亦馀品类耶。答有说。若此品类转则此品类随转。谓智所缘行相念住前后相顺方成杂修。是故若此转必此随转不尔便于杂修为障。有说。若此品类转馀品类随转。谓智所缘行相念住异类相间方成杂修。是故若此转必馀随转不尔便应乖杂修义。如是说者。此则不定。谓若法智为转。或法智或类智为随转。若类智为转。或类智或法智为随转。馀智亦尔。若缘有为〔为〕-【三】〔为〕-【宋】【元】【明】为转。或缘有为或缘无为为随转。缘馀法亦尔。若无常行相为转。或无常或苦等行相为随转。馀行相亦尔。若身念住为转。或身念住或受念住等为随转。馀念住亦尔。问若转随转或不同者行相所缘有杂乱故。云何不于杂修静虑而作留难。答先加行位已熟修故。径路已成虽复杂乱而于杂修不作留难。如见道中及世俗道杂=离【三】杂=离【宋】【元】【明】杂染。虽行相所缘上下杂乱。而无留难此亦如是。问若转随转或亦同者云何得名杂修静虑非于一类行相所缘得名杂故。答有漏无漏相间相杂说名杂修则起多刹那有漏。此后复起多刹那
无漏。如是旋还后后渐减乃至最后二刹那
无漏无间二刹那有漏现前。二刹那有漏无
间复二刹那无漏现前。齐此名为杂修静虑
加行圆满。从此已后不由功用能从一刹
那无漏无间起一刹那有漏。则此无间复
起一刹那无漏。如是中间刹那有漏前后
刹那无漏杂故名杂修静虑。尔时名为杂
修静虑根本成就。如是杂修第四静虑已乘
此势力随其所应亦能杂修下三静虑先
依欲界人趣三洲如是杂修诸静虑已后
生色界。由串习力复能如前随其所应
杂修静虑。问何等补特伽罗杂修静虑。答是
圣者非异生亦学亦无学谓信胜解见至时
解脱不时解脱皆能杂修。问彼何故杂修静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80c 页 T27-0880.png
虑。答三因缘故杂修静虑。一乐等至故。二怖
烦恼故。三乐受生故。乐等至者谓为现法乐
住故。或为受用圣法财故。或为游戏功德
故。或为观本所作故。或为引胜功德故。
怖烦恼者谓惧退起烦恼现前失胜德故。或
畏退起烦恼现前烧身心故。乐受生者谓乐
生彼不共异生五净居故。信胜解具由三因
缘杂修静虑。见至由二因缘杂修静虑。除怖
烦恼不退法故。时解脱由二因缘杂修静虑
除乐受生背一切生故。不时解脱由一因
缘杂修静虑除怖烦恼及乐受生。不退法故
背一切生故。问杂修静虑有几品耶。答有
五。一下品二中品三上品四上胜圆满品五
上极圆满品。此一一品于成满位皆有三
心。一心有漏二心无漏。如是总说有十五心
五心有漏十心无漏。问此十五心为不起定。
为起定耶。答有说。不起定。譬如见道相续
现前。有说。起定譬如修道数起数入。如是
说者。此则不定或有不起定能十五心相续
而转。或复起定于中或有起三心已而便起
定。或有起六心已而便起定。或有起九心
已而便起定。或有起十二心已而便起定。是
故于彼五品中间或起不起杂修成满。问此
十五心几是曾得。几是未曾得。答有说。五是
未曾得。十是曾得。谓前五现在前时馀十未
来修故。有说。十是未曾得五是曾得。谓前十
现在前时后五未来修故。如是说者。此则不
定或有十五皆未曾得。或有十五皆是曾
得。或有少分曾得少分未曾得。问此十五心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81a 页 T27-0881.png
几是转。几是随转。答有说。前五是转后十是
随转。有说。前十是转后五是随转。如是说
者。此则不定。或一切皆是转或一切皆是随
转。或少分是转少分是随转。问若此品类转
则此品类随转亦馀品类耶。答有说。若此
品类转则此品类随转。谓智所缘行相念住
前后相顺方成杂修。是故若此转必此随转
不尔便于杂修为障。有说。若此品类转馀
品类随转。谓智所缘行相念住异类相间方
成杂修。是故若此转必馀随转不尔便应
乖杂修义。如是说者。此则不定。谓若法智
为转。或法智或类智为随转。若类智为转。
或类智或法智为随转。馀智亦尔。若缘有
为为转。或缘有为或缘无为为随转。缘
馀法亦尔。若无常行相为转。或无常或苦等
行相为随转。馀行相亦尔。若身念住为转。
或身念住或受念住等为随转。馀念住亦尔。
问若转随转或不同者行相所缘有杂乱故。
云何不于杂修静虑而作留难。答先加行
位已熟修故。径路已成虽复杂乱而于杂
修不作留难。如见道中及世俗道杂染。
虽行相所缘上下杂乱。而无留难此亦如
是。问若转随转或亦同者云何得名杂修静
虑非于一类行相所缘得名杂故。答有漏
无漏相间相杂说名杂修。非谓智等前后
异故说名为杂。问何故修杂修静虑要有
漏无漏相杂起耶。答欲显于此二类静虑
中俱得入出自在故。复次欲以无漏置于
前后。熏中间有漏令转胜妙生净居故。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81b 页 T27-0881.png
复次无始时来净静虑为味相应静虑之所
陵杂。今欲令与无漏静虑更相入出。令
味相应不复相杂展转远故。复次行者久
入静虑时极受长养遍身充密。欲令身中
暂时开畅故与无漏相杂而起。诸欲杂修四
静虑者。要先杂修第四静虑彼成满已。次
复杂修第三静虑。次复杂修第二静虑。后
杂修初静虑。若不先杂修第四静虑。彼终
不能杂修下地。问因论生论何故必先杂
修第四。然后能修下三地耶。答第四静虑诸
静虑中最圆满故。是起功德最胜依故。能
引最胜轻安乐故。令所依身遍充密故。是
多功德所依止故。是不动定故。乐行中最胜
故。最有堪能故。复次第四静虑于无漏定
最居中故。于上于下各三地故。复次第四静
虑过殑伽沙数如来应正等觉。并皆依之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复次第四静虑具
五种因五种果故。五种因者谓五品杂修五
种果者谓五净居天。问杂修下三静虑有几
品耶。答有说。但有三品谓下中上。下地无
有五净居故。如是说者。亦有五品。问彼
无五果何故有五品因。答虽无五果而其
彼定法有五品。复次下地虽无五净居果
而有五品根故。问因论生论下三静虑既有
五品杂修。何缘无有五净居果答非其田
非其器。乃至广说。复次圣者厌患异生共生
处故求生净居。若下地有净居者便于异
生共生处所不能厌离。于上处所未离染
故。复次圣者欲超异生受生处所故生净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81c 页 T27-0881.png
居。若下地有净居者便为不能超过异生
受生处所。于上犹有异生处故。复次圣者
厌灾患处故求生净居。下三地中皆有灾
患故无净居。复次净居胜业所感寿量长远。
若下地有者三灾起时彼定寿者为命终不。
若命终者彼寿量定不应中夭。若不命终
应与灾起而作留难。如说若处有一有情
下至蚁卵灾终不坏。欲令无如是过故下
地无净居。尊者世友说曰。何故下地无净
居者。以杂修静虑乃生净居。杂修静虑时
必已离下三地染。非于已离染地而得受
生。是故净居非下地所有。又利根者乃能杂
修。能杂修者必能速超下不净地至纯净
处故下地无净居。又彼要得边际定所依
地乃能杂修。能杂修者乃生彼处故于下
地无有净居。大德说曰。下地有情多于世
界坏时生上成时生下。生净居者无如是
事是故下地无净居天。问何故净居唯五不
增不减。胁尊者言。此不应问。所以者何。若
多若少俱亦生疑不以疑故便为乖理。然
于法相如实义中唯应有五不增不减。有
说。为对异生不共生处唯有五。故圣者生
处亦唯有五。异生不共生处五者谓三恶趣
北洲无想天。有说。杂修静虑有五品故所
感净居亦唯有五。问则杂修静虑何故唯五
不增减耶。答杂修势力唯尔所故。如见道
十五心势唯尔所不增不减。如是杂修静
虑势力亦十五心而无增减。复次杂修静虑
是胜功德非下中品所摄。唯有上下上中上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82a 页 T27-0882.png
上上胜上极故唯有五。有馀师说。杂修静
虑则是调练信等五根。如其次第随一增
上而成五品故唯有五。是故由杂修有五
品故净居亦唯有五。有说。第四静虑有九
品善根次第生于九处。谓下下善根生无云
天。下中善根生福生天。乃至上上善根生色
究竟。于此诸处不可增减。是故净居唯应
有五。有说。第四静虑有九品烦恼。若于九
品全未伏者生无云天。伏上上品者生福
生天。乃至伏下中品者生色究竟。无有伏
下下品而受生者是故净居唯有五种。问颇
有杂修静虑而不生净居耶。答有。谓杂修
静虑已或成现法般涅槃或退生下地。或
进生无色界。此谓不乐净居而杂修静虑者。
问颇有具起五品杂修静虑而生无云天
等耶。答有。谓有先生无云。次生福生。次
生广果。后乃次第生五净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
十五
卷一百七十五 第 883a 页 T27-088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