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唐-五百大阿罗汉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3b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
四十三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根蕴第六中根纳息第一之二

问已知根云何。答已见谛者已现观者。诸学
慧慧根。及所有根。信解见至身證。于四圣
谛已现观重现观。是谓已知根。此中于四
圣谛已见故。名已见谛者。已现观故名已
现观者。诸学慧慧根者。此说慧根及所有根。
信解见至身證。于四圣谛已现观。重现观
者。说馀八根。总此九根名已知根。问诸无
学者于四圣谛亦重现观。如从退法转至
思法。乃至从堪达法转至不动。何故但说
学重现观非无学耶。答亦应说无学。而不
说者。当知有馀。有说。此中举初显后。若
说学重现观。当知已说无学亦重现观。如
举初显后。举始入显已度。举加行显究
竟。当知亦尔。有说。若断未曾断烦恼。得未
曾得沙门果者。说重现观。无学尔时非断
未曾断烦恼。亦非得未曾得沙门果。是故不
说。有说。若断未曾断系得。得未曾得离系
得者。说重现观。无学尔时虽得未曾得离
系得而不断未曾断系得。是故不说。如断
系得。得离系得。除过患修功德。舍下劣
證上妙。去无义取有义。尽渴爱苦受无
热乐。应知亦尔。有说。舍未曾舍无智。得未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3c 页 T27-0733.png
曾得智者。说重现观。无学尔时虽得未曾
得智。而非舍未曾舍无智。是故不说。应知
此依染无智说。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学说
重现观非无学。

问具知根云何。答漏尽阿罗汉。诸无学慧慧
根。及所有根。慧解脱俱解脱能得现法乐住。
此中漏尽阿罗汉诸无学慧慧根者。此说慧
根及所有根。慧解脱俱解脱能得现法乐住
者。说馀八根。总此九根名具知根。问学者
亦有现法乐住。何故但说无学耶。答亦应
说学。而不说者。当知有馀。有说。此中举
终显始。若说无学得现法乐住。当知已说
学亦得现法乐住。如举终显始。举已度
显初入。举究竟显加行。当知亦尔。复次此
说名义胜者。以法言之。则无学法胜。以补
特伽罗言之。则无学补特伽罗胜。有说。此
中说得轻安乐非烦恼热所损者。学虽得
轻安乐。而犹为烦恼热所损。是故不说。复
次此中说受轻安乐自在广大者。学于所
作有所作故。虽受轻安乐。而不自在。亦
不广大。如王未除一切怨敌。虽受王乐而
不自在。亦不广大。彼亦如是。是故不说。有
说。此中说已息烦恼意言已满牟尼相者。
学则不然。是故不说。有说。此中说有现法
乐住。无后世乐住者。学于二世皆有乐住。
是故不说。由如是等诸因缘故。无学说乐
住非学。

问为有三明阿罗汉不。若有者。此中何故
不说。若无者。恣举经云何通。如说。尊者舍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4a 页 T27-0734.png
利子恭敬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百苾刍。几
是三明。几是俱解脱。几是慧解脱。此中因论
生论。尊者舍利子知是事不。若知者何故问。
若不知者。云何得名波罗蜜多声闻。应作
是说。彼尊者知。若尔何故问。亦有知而问
者。如毗柰耶说。尔时世尊知而故问。由此
不应以知故遮其问。有说。尊者欲饶益
他故。谓舍利子虽自了知。而知众中有不
知者。无无畏故不能问佛。舍利子无是
过故。为饶益他所以发问。有说。尊者欲
于总中显差别故。谓佛为五百苾刍如应
说法。彼闻皆得阿罗汉果。永断后有称可
佛心。一切有情真实称可佛心者。谓得阿
罗汉果永断后有。尊者舍利子作是念彼
诸苾刍。虽皆得阿罗汉果永断后有。而未
知彼谁先来勤修加行谁不尔。欲于总中
显有差别。故发斯问。有说。世尊先为五百
苾刍说法令等住果。尊者舍利子欲显彼
道有差别故。是以发问。有说。世尊先为五
百苾刍说法。令住平等无为解脱。尊者舍利
子。欲显彼有为解脱非无异故。而发斯问。
有说。尊者欲显发功德伏藏令世共知故。
如世伏藏土所覆故世人不见。若因开发
乃得见之生希有想。如是功德宝藏以少
欲土覆世无知者。由舍利子所显发故。世
人共知生希有想。有说。尊者欲发施主增
上思故。有诸施主雨四月中。以衣服等供
给僧众。彼或生念。我所施田为良美不。为
欲令彼生决定知我等已于良田植福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4b 页 T27-0734.png
快哉所作功不唐捐。是故尊者发如是问。
有说。尊者欲显师徒仪式法应尔故。谓弟
子法应问师。师法应教弟子。有说。尊者
显己求法无厌离诸懈慢。令他亦然。是以
故问。有说。尊者欲断世人少有所知。便生
傲足不问他故。彼尊者念言世人智慧。于
我所有十六分中不能及一。我犹问他。何
况汝等少知少见而不问耶。有说。尊者欲
显离法悭垢故。谓法悭者见他问时尚不
生喜。何况自问。有说。尊者欲止外道诽
谤故。谓诸外道恒谤佛言。沙门乔答摩摄
受邬波底沙俱履多故。夜从受法昼为他说。
若舍利子于大众前。合掌恭敬而请问者。此
谤便止。有说。尊者欲显世尊弟子所有善
说皆须佛印印之。故发斯问。如王所司所
有符疏。若无王印人不承受。往关津等悉
为障碍。若有王印人皆信用所往无碍。如
是佛弟子所有善说。若无佛印他不信受。
如来灭后所有四众亦不敬受。若为佛印所
印可者。闻则奉行。遗法四众亦生敬重。由
此等缘彼舍利子而作斯问。若无三明阿罗
汉者。彼经所说云何通耶。答应说有三明
阿罗汉。问若尔。彼经善通。此中何故不说。
答此中应作是说。及所有根慧解脱俱解脱
三明。能得现法乐住。而不说者。当知有馀。
复次已说在先所说中。谓三明阿罗汉。或是
慧解脱。或是俱解脱。若说慧解脱。当知已
说慧解脱三明。若说俱解脱。当知已说俱
解脱三明。故不别说。昔于此义有二论师。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4c 页 T27-0734.png
一名时毗罗。二名寠沙伐摩。尊者时毗罗偏
称赞慧。尊者寠沙伐摩偏称赞灭定。时毗罗
作如是说。慧胜非灭定。慧有所缘。灭定无
所缘故。寠沙伐摩作如是说。灭定胜非慧
灭定唯圣者有。慧通异生有故称赞慧者
作如是言。若具三明非八解脱者。是名
三明。若具三明亦八解脱者。亦名三明。若
具八解脱非三明者。是名俱解脱。若有一
明二明。是名慧解脱。所以者何。以慧胜灭
定故。称赞灭定者作如是言。若俱八解
脱非三明者。是名俱解脱。若具八解脱亦
三明者。亦名俱解脱。若具三明非八解脱
者。是名三明。若有一明二明。名慧解脱。所
以者何。以灭定胜慧故。此二所说俱唐捐
其功。于文无益于义无益。然具三明者
有得灭定。有不得灭定。若得者名俱解脱
三明。若不得者名慧解脱三明。

今当重说三无漏根一一立名差别所以。问
何故名未知当知根。答未已知而知。未已现
观而现观。断无智故名未知当知根。问若
如是者。苦法智忍生。于欲界五蕴苦得现
观。苦法智生于彼复得现观。则是现观已复
现观。何故犹名未知当知根。不名已知根
耶。答苦法智忍于欲界五蕴苦名现观。非
已现观。苦法智生乃名已现观。然非已现
观而现观故。不名已知根。有说。苦法智忍
于欲界五蕴苦。虽名现观而不名知。非
智性故。苦法智生乃得名知。尔时虽名已
现观。而现观而非已知而知。故不名已知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5a 页 T27-0735.png
根。又此中依智现观而作论。非忍故。亦不
名已现观而现观。如何名已知根。有说苦
法智后复有未已现观道生。此智为未已现
观。觉所倰所覆以下著上。彼增上力故此
不自在。由此苦法智不名已知根。馀忍智
亦尔。

问何故名已知根。答已知而知。已现观而现
观。断无智故名已知根。问若如是者。道类
智忍生。除其自性相应俱有法。于馀一切类
智品道皆得现观。此后道类智生。于道类
智忍自性相应俱有法。乃得现观。尔时于彼
忍自性等未已现观而现观。何故名已知
根不名未知当知根。答外国师说十六心
刹那皆是见道。问今不问彼。但问十五心
刹那为见道者。何故尔耶。尊者僧伽筏苏说
曰。道类智忍现在前时。能修未来无量刹那
道类智忍。彼所修者于现在忍等已得现
观。故无有过。此不应理。未来道无作用
故。应作是答。从多分说名已现观。谓已现
观者无量无边。未已现观者但有少许。已现
观而现观者。犹如大地。未已现观而现观者。
但如一块。妙高一尘大海一渧。虚空蚊处
喻亦如是。故从多分名已知根。问第十六
心顷应如七智。何故独说为已知根。非已
知而知故。答此亦从多分说。谓初刹那虽
与七智相似。后诸刹那皆与彼异。从多分
说悉名已知根。一类性故。有说。此后更无
未已知。道所倰所覆不以下著上。令不
得自在。必当尔故。于知言已知。如去时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5b 页 T27-0735.png
名已去。彼亦如是。

问何故名具知根。答已知而知。已现观而现
观。不断无智先已断故。名具知根问若如是
者。三乘无学皆是具知。何故世尊独名为佛。
答能初觉故。能遍觉故。能别觉故。说名为佛
声闻独觉不能初觉。不能遍觉。不能别
觉。故不名佛。有说。若于尔焰自觉遍觉。
无错谬觉。说名为佛。独觉虽能自觉。无馀
二种。声闻俱无。故不名佛。有说。若于诸缘
能自然觉。一切种觉说名为佛。独觉虽有
自然觉。而无一切种觉。声闻俱无。故不名
佛。有说。若智于能觉所觉。行相所缘。根根
义。有境境。尔焰中。能遍明觉说名为佛。二
乘不尔。有说。若有闻而不舍。说名为佛。
二乘不尔。有说。若相续中。永伏一切非理
习气。说名为佛。二乘不尔。有说。若有于甚
深缘起河能尽源底。说名为佛。二乘不尔。
故经喻以三兽渡河。谓兔马象。兔于水上
但浮而渡马或履地或浮而渡。香象恒时蹈
底而渡。声闻独觉及与如来。渡缘起河如
次亦尔。有说。若断二种无知。谓染不染。
说名为佛。声闻独觉唯能断染。不断不染。
故不名佛。有说。若断二种疑惑。谓事随眠。
说名为佛。声闻独觉虽断随眠而不断事。
故不名佛。有说。若尽智时二障俱断心得
解脱谓烦恼障及解脱障。说名为佛。声闻
独觉或先脱烦恼障。后解脱障。或先断解
脱障。后烦恼障。无俱脱者。故不名佛。有说。
若具二圆满者。说名为佛。谓所依能依诸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5c 页 T27-0735.png
馀有情。或所依圆满非能依。如转轮王。或
能依圆满非所依。谓声闻独觉。唯佛具二故
得佛名。如所依能依器器中处处中明与行。
应知亦尔。有说。若三事圆满说名为佛。谓
色族辩。二乘不尔。有说。若三事圆满说名
为佛。谓立誓果成恣间。二乘不尔。有说。若
具三不护三不共念住说名为佛。二乘不
尔。有说。若所言无二。辩才无竭。所记无谬。
说名为佛。二乘不尔。有说。若具四智说名
为佛。谓因智时智相智说智。二乘不尔。有
说。若具四智说名为佛。谓无著智。无碍智。
无谬智。不退智。二乘不尔。有说。若具种种
因觉。种种果觉。种种相续觉。种种对治觉。说
名为佛。二乘不尔。有说。若世八法所不能
染。功德彼岸无能逮者。一切危厄堪能拔
济。说名为佛。二乘不尔。有说。若具十八不
共佛法。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不共念住。
说名为佛。二乘不尔。有说。若有深远微细
遍行。平等大悲心者。说名为佛。深远者。三
无数劫所积集故。微细者。觉三苦故。遍行
者。缘三界故。平等者。于怨亲中无异转
故。由如是等种种因缘。于三具知唯一名
佛。

问世尊何故于色蕴中。唯立眼处等为根。
非色处等耶。答由色处等无根相故。有说。
内处摄者立根。外处摄者不立。有说。若亦
作所依者立根。唯作所缘者不立。有境
境说亦尔。有说。若唯有情数摄者立根。若
不定者不立。有说。若唯是有执受者立根。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6a 页 T27-0736.png
若非及不定者不立。有说。若唯相续摄者立
根。不定者不立。有说。若唯自相续受用者
立根。不定者不立。有说。不共者立根。共
者不立。

问世尊何故于受蕴中。苦受乐受各立二根。
不苦不乐受唯立一耶。答不苦不乐受亦应
立二。而不立者。当知是有馀说。复次欲
以种种文种种说庄严于义令易解故。复
次欲现二门二略。乃至广说。复次苦乐二受
有明利。有不明利。有轻躁。有不轻躁。有
安住。有不安住。诸明利轻躁不安住者。立
忧喜受。诸不明利不轻躁安住者。立苦乐受。
不苦不乐受。唯不明利不轻躁安住。故合立
一。复次苦受乐受转有异故。各分为二。谓
乐根转异喜根转异。苦根转异。忧根转异。不
苦不乐受无异转。故合立为一。复次苦受乐
受互相违故。各分为二。谓苦乐相违。忧喜相
违。不苦不乐受无此相违。故但说一
问何故想蕴不立为根。答非根法多。何独
问想。问如色蕴行蕴少分立根。受蕴识蕴
皆立为根。唯想不立。所以故问。答以想无
根相故。复次根者自力转。想由他转。如佣
作人他教即作。不教不作。想于境转。亦复
如是。谓受思识领纳造作了别境已。想方取
相。复次根者自在不为他覆。想为慧覆。故
不说根谓善想为善慧所覆。如于善事善
取相者。世间说此名聪慧人。无记想为无
记慧所覆。如于世务善取相者。世便说
此名巧慧人。染污想为颠倒慧所覆。如说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6b 页 T27-0736.png
于无常起常想颠倒。乃至于非我起我想
颠倒。尊者世友说曰。想何故不立根。答增
上义是根义。想增上少故不立根。问想亦
有增上。如说一切有为法展转增上。诸无为
法于有为增上。答我说少不说无也。又
说根者能害烦恼。想不能害烦恼。问想
亦能害烦恼。如说苾刍于无常想。若习
若修若多修习。能除一切欲贪色无色贪。
答此于慧说想名也。大德说曰。根是主义
不随于他。想则随他。馀心心所分别境
已方能取相。故不立根。尊者众世说曰。根
者沈实。想用浮虚。故胜解观名为假想。世
亦于彼不实解中言是汝想。尊者觉天说曰。
根者决定难可摇动。想用随缘转易不定。
如影像阳焰。故不立根。问何故烦恼不立
为根。答彼无根相。是以不立。有馀师说。增
上是根。烦恼下劣。问烦恼能令诸有相续。坏
诸善品令没生死。令远涅槃难可调伏。
云何下劣。答以诸烦恼鄙贱可诃。智者弃
之故名下劣。非无势用名为下劣。如旃
荼罗补羯娑等。虽有势用亦名下劣。以诸
胜人所轻贱故。问若尔。染污受应不立根。
答受于染品势用增上故立为根。烦恼不
尔。以依诸受生烦恼故。问若尔。想应立
根。亦能生烦恼故。答想虽能生烦恼。而不
及受胜。由此义故亦不说在缘起支中。
有说。受虽随顺染品。而亦与善法交通。烦
恼唯于染品随顺。而不顺善。故不立根。犹
如狱正所居虽下而与贵胜交往。非如守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6c 页 T27-0736.png
门狱卒。虽有威猛苦切于人。而极鄙恶可
厌贱故。贵胜离之。尊者僧伽伐苏说曰。
若法有染无染。身中可得者立根。烦恼唯
于有染身中可得。故不立根。若尔忧根及
具知根皆不应立。忧根但于有染身中可
得。具知根但于无染身中可得故。有说。根
是主义。烦恼非主。是心所法故。若尔受等亦
应不立。由此因缘前说为善。

问何故受善染无记皆立为根。慧念定唯善
立根。非染无记。答受于顺杂染品势用增
上。善染无记受皆有势力。顺杂染品故并立
根。慧念定三顺清净品势用增上。唯善慧
念定顺清净品故立为根。染慧念定乃相资
助断清净品。无记慧等亦于净品不顺。是
故皆不立根。有馀师说。受于三品皆有势
用。故并立根。慧念定三唯于净品有势用
故。唯善立根。所以者何。诸受力故令有情
类于诸善染无记事转。由受于净品胜故。
说在觉支静虑支中。于染品胜故。说在十
二缘起支中。于非二品胜者。谓由受故造
作种种无记事业。慧等不尔。由此应知意
根亦于三品胜故。善染无记皆立为根。于
三胜者。以三品法皆依心故。问何故作意
胜解触欲不立为根。答无根相故。谓作意
虽能发动于意趣所缘境。非一切时恒有
胜用。故不立根。问此于净品岂无胜用。诸
修定者初修定时。无不皆由作意力故。答
初修定时令心趣境虽暂有力。心住境已
便无胜用。故不立根。胜解虽能令心于境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7a 页 T27-0737.png
印可决定。而于生长无别胜用。故不立根。
问岂不胜解于善法中亦有胜用。于戒等
五蕴。十无学支中。皆建立故。答于离染位
离染相显。立解脱蕴正解脱支。除此更无
生长胜用。以无根相不立为根。触虽令心
触对于境顺生诸受。然于染净无别胜用。
故不立根。问岂不生受即是胜用。答受于
染净有胜功能可立为根。触唯生受于染
净品无亲胜用。又触唯能随顺染品。非顺
净品。故不立根。多顺净品立诸根故。即
由此故欲不立根。亦于净品无胜用故。
问契经说诸法欲为根本。诸染净品皆从
欲生。如何于净无有胜用。答虽染净品
无欲不生。契经说为诸法根本。然既生已
便无胜用。又多顺爱故不立根。顺下贱法
非增上故。问思能令心造作善恶。立为意
业。能发身语。能感生死。有增上用。胜于馀
法。何不立根。答唯顺杂染。非清净品。故
不立根。有说。诸业从烦恼生。烦恼鄙贱
非增上故。不立为根。业亦应尔。如鄙贱
人所生男女。人皆厌弃不与交婚。诸业亦然。
故无根义。

问何故善心所法中。唯二立根馀皆不立。答
馀并无根相故。谓信能为诸善根本。无有
善品离信而成。精进普能策发众善。无有
善品离精进成。故此二法增上义胜。可立
为根。馀则不尔。问惭愧二种自性善摄。说
为白法。何不立根。答此能对治遍不善心。
一向黑品自性不善。故说名白及自性善。然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7b 页 T27-0737.png
于生长诸善法中。无别胜能。故无根义。问
无贪无恚名为善根。此中何故不立为根。
答彼建立根。与此义异。谓彼所治与六识
俱。通五所断。是随眠性。能发粗重身语恶
业。与断善根作胜加行。具斯五义立不善
根。无贪等三能对治彼。及起诸散善业故
名善根。此中信等立根。通望生长一切善
法。多依随顺出世善品。故无贪等于此非
根。问轻安。不害。不放逸舍。何不立根。答无
根相故。谓彼所治四随烦恼。三唯遍染心。一
为恶寻伴。恼乱菩萨障取菩提。故善法中
立彼能治。然于生长清净品法。无胜所作。
故不立根。问诸善皆依不放逸起。云何说
所作非胜耶。答此但能。除诸放逸法故。令
诸善品依信等生。非彼亲能有生长用。问
欣厌何故不立根耶。答于散位中此用虽
胜。于定善位用不分明。根用必于两位中
胜。而于定位明了增强。故彼二法无有根
义。问若尔。何故立信为根。答澄净用通一
切位故。非唯散位。是故立根。问恶作睡眠。
及与寻伺。何故非根。答无根相故。谓前二种
唯在散心。后二不通一切界地。又皆无有
生善胜能。故皆不说有其根义。问若尔。苦
等四受应不立根。答总而言之。受遍诸位。
依彼种类皆说为根。又受皆有生长增上。
彼四不尔。问道支中立寻静虑。支中立寻
伺。岂非生长有增胜耶。答此于定慧有策
持力故立为支。非于生长有增上用。是故
非根。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7c 页 T27-0737.png

问何故于诸不相应行唯命立根。答唯命根
有根义故。谓彼唯是有情数摄。唯是异熟。
能遍任持故立为根。馀皆不尔。所以者何。
四有为相三义皆无。无想异熟无遍持义。
其众同分非唯异熟。由彼亦通等流性故。
二无心定。名句文身。得非得等。无后二义。
故彼一切皆不立根。

问若最胜义是根义者。涅槃于一切法中最
胜。何不立根。答彼是诸根尽灭处故。根尽灭
处不名为根。如瓶等坏处不名瓶等。有说。
若法行世取果与果。有诸作用了知所缘。
可立为根。涅槃不尔。有说。若法生灭有因
有果有有为相。可立为根。涅槃不尔。有
说。根者属因属缘和合而生。涅槃不尔。
有说。若法为生所生。为老所老。为灭所灭。
可立为根。涅槃不尔。有说。根者堕蕴堕
世。众苦所随。涅槃不尔。有说。根者有前
后相上中下相。涅槃不尔。有说。最胜是根
义者。谓于有为中胜而有作用。涅槃乃于
一切法中最胜。而无作用。故不立根。虚空
非择灭不立根义。准此应知。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
十三
卷一百四十三 第 738a 页 T27-073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