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唐-五百大阿罗汉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499c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智蕴第三中学支纳息第一之五

诸法念觉支相应。彼法择法觉支相应耶。乃
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
理故。谓或有执。无实相应诸心心所不俱
起故。为遮彼意欲显相应是实有物故
作斯论。答应作四句。此中念及择法觉支。
俱遍一切地一切无漏心故。应作小四句。
有法念相应非择法。谓择法觉支者。谓念俱
生择法觉支自性。彼与念相应非择法觉支。
由三缘故自性不与自性相应。一无二体
俱时起故。二前与后。不和合故。三一切法
不观自体。必以他体为缘生故。有法择法
相应非念。谓念觉支者。谓择法俱生念觉支
自性。彼与择法相应非念觉支。自性不与
自性相应义如前说。有法念相应亦择法。
谓二相应法者。谓念择法觉支俱生。除二自
性馀相应法。即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随
地位亦有寻伺等及心。有法非念相应亦
非择法。谓馀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0a 页 T27-0500.png
者。谓除无漏心心所法。诸馀有漏心心所法。
及一切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对
择法觉支。对精进轻安定舍觉支。正勤正定
亦尔者。如念觉支对择法觉支作小四句
对精进觉支乃至正定应知亦尔。诸法念觉
支相应彼法喜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此
中念觉支遍一切地一切无漏心。喜觉支遍
一切无漏心。非一切地故。应作中四句。有
法念相应非喜。谓喜觉支及喜不相应。念
觉支相应法者。谓念俱生喜觉支自性。彼与
念相应非喜觉支。自性不与自性相应义
如前说。及喜不相应念觉支相应法。即未至
定静虑中间。后二静虑前三无色。念觉支相
应法。彼与念相应非喜觉支。彼诸地中皆无
喜故。有法喜相应非念。谓喜觉支相应念
者。谓喜俱生念觉支自性。彼与喜相应非念
觉支。自性不与自性相应义如前说。有法
念相应亦喜。谓二相应法者。谓念喜觉支俱
生。除二自性馀相应法。即八大地法。十大
善地法。随地位亦有寻伺等及心有法非
念相应亦非喜。谓喜不相应念觉支。及馀心
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者。谓未至定静
虑中间。后二静虑前三无色念觉支自性。彼
非念觉支相应。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亦
非喜觉支相应。彼诸地中皆无喜故。除无
漏心心所法。诸馀有漏心心所法。及一切色
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对喜觉支。
对正见正思惟亦尔者。如念觉支对喜觉
支作中四句。对正见正思惟应知亦尔。诸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0b 页 T27-0500.png
法念觉支相应。彼法正念相应耶。答如是。设
法正念相应彼法念觉支相应耶。答如是者
谓念觉支即是正念故。应作如是句。

诸法择法觉支相应。彼法精进觉支相应耶。
答应作四句。此中择法精进觉支俱遍一切
地一切无漏心故。应作小四句。有法择法
相应非精进。谓精进觉支者。谓择法俱生精
进觉支自性。彼与择法相应非精进觉支。
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有法精进相应非
择法。谓择法觉支者。谓精进俱生择法觉支
自性。彼与精进相应非择法觉支。自性与
自性不相应故。有法择法相应亦精进。谓
二相应法者。谓择法精进觉支俱生。除二自
性馀相应法即九大地法。九大善地法。随地
位亦有寻伺等及心。有法非择法相应亦
非精进谓馀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
者。谓除无漏心心所法。诸馀有漏心心所法。
及一切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对
精进觉支对轻安定舍觉支正勤正念正定
亦尔者。如择法觉支对精进觉支作小四
句。对轻安定舍觉支。正勤正念正定应知亦
尔。诸法择法觉支相应彼法喜觉支相应耶。
答应作四句。此中择法觉支遍一切地一切
无漏心。喜觉支遍一切无漏心非一切地。
故应作中四句。有法择法相应非喜。谓喜
觉支及喜不相应。择法觉支相应法者。谓择
法俱生喜觉支自性。彼与择法相应非喜觉
支。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及喜不相应择
法觉支相应法。即未至定静虑中间。后二静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0c 页 T27-0500.png
虑。前三无色择法觉支相应法。彼与择法相
应非喜觉支彼诸地中皆无喜故。有法喜
相应非择法。谓喜觉支相应择法者。谓喜俱
生择法觉支自性。彼与喜相应非择法觉支。
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有法择法相应亦
喜。谓二相应法者。谓择法喜觉支俱生。除二
自性馀相应法即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随
地位亦有寻伺等及心。有非择法相应亦
非喜。谓喜不相应择法觉支。及馀心心所法。
色无为心不相应行者。谓未至定静虑中间。
后二静虑前三无色择法觉支自性。彼非择
法觉支相应。自性与自性不相应故。亦非
喜觉支相应。彼诸地中皆无喜故。除无漏心
心所法诸馀有漏心心所法。及一切色无为
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对喜觉支。对正
思惟亦尔者。如择法觉支对喜觉支作中
四句。对正思惟应知亦尔。诸法择法觉支
相应彼法正见相应耶。答诸法正见相应亦
择法相应。有法择法相应非正见相应。谓正
见所不摄择法觉支相应法者。谓尽无生智
相应法。彼与择法觉支相应非正见。尽无
生智非见性故。由择法宽正见狭故作顺
后句。诸法精进觉支相应彼法喜觉支相应
耶。答应作四句。此中精进觉支遍一切地
一切无漏心。喜觉支遍一切无漏心。非一切
地故。应作中四句。广释四句准前应知。
如对喜觉支对正见正思惟亦尔者。如精
进觉支对喜觉支作中四句。对正见正思
惟应知亦尔。诸法精进觉支相应。彼法轻安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1a 页 T27-0501.png
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此中精进与轻
安觉支。俱遍一切地一切无漏心故。应作
小四句广释四句准前应知。如对轻安觉
支对定舍觉支正念正定亦尔者。如精进
觉支对轻安觉支作小四句。对定舍觉支
正念正定应知亦尔。诸法精进觉支相应。彼
法正勤相应耶。答如是。设法正勤相应。彼法
精进觉支相应耶。答如是者。谓精进觉支即
是正勤故。应作如是句。诸法喜觉支相应。
彼法轻安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此中喜
觉支遍一切无漏心非一切地。轻安觉支
遍一切无漏心亦遍一切地故。应作中四
句。广释四句准前应知。如对轻安觉支。对
定舍觉支正勤正念正定亦尔者。如喜觉支
对轻安觉支作中四句。对定舍觉支正勤
正念正定应知亦尔。诸法喜觉支相应。彼法
正见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此中喜觉支遍
一切无漏心非一切地。正见遍一切地非
一切无漏心故。应作大四句。有法喜相应
非正见。谓喜觉支相应正见。及正见不相应。
喜觉支相应法者。谓喜觉支俱生正见自性
彼与喜觉支相应非正见。自性与自性不
相应故。及正见不相应。喜觉支相应法。即初
二静虑尽无生智俱生喜觉支相应法。彼与
喜觉支相应。非正见是他聚故。有法正见
相应非喜。谓正见相应喜觉支。及喜觉支不
相应。正见相应法者。谓正见相应喜觉支自
性。彼与正见相应非喜觉支。自性与自性
不相应故。及喜觉支不相应。正见相应法即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1b 页 T27-0501.png
未至定静虑中间。后二静虑前三无色正见
相应法。彼与正见相应非喜觉支。彼诸地
中皆无喜故。有法喜相应亦正见。谓二相应
法者。谓喜觉支正见俱生除二自性馀相应
法。即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随地位亦有
寻伺等及心。有法非喜相应亦非正见。谓
喜觉支不相应正见。正见不相应喜觉支。及
馀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者。谓喜觉
支不相应正见。即未至定静虑中间。后二静
虑前三无色。正见自性彼非喜觉支相应。彼
诸地中皆无喜故。亦非正见相应。自性与自
性不相应故。正见不相应喜觉支。即初二
静虑尽无生智俱生喜觉支自性。彼非正见
相应是他聚故。亦非喜觉支相应。自性与
自性不相应故。及馀心心所法。即未至定
静虑中间。后二静虑前三无色。尽无生智俱
生聚心心所法。及一切有漏心心所法。并一
切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四句。如对正
见对正思惟亦尔者。如喜觉支对正见作
大四句。对正思惟应知亦尔。

诸法轻安觉支相应。彼法定觉支相应耶。答
应作四句。此中轻安定觉支俱遍一切地一
切无漏心故。应作小四句。广释四句准前
应知。如对定觉支对舍觉支正勤正念正
念亦尔者。如轻安觉支对定觉支作小四
句。对舍觉支乃至正定。应知亦尔。诸法轻
安觉支相应彼法正见相应耶。答应作四句。
此中轻安觉支遍一切地一切无漏心。正见
遍一切地非一切无漏心故。应作中四句。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1c 页 T27-0501.png
广释四句准前应知。如对正见对正思惟
亦尔者。如轻安觉支对正见作中四句对
正思惟应知亦尔。

诸法定觉支相应。彼法舍觉支相应耶。答应
作四句。此中定舍觉支。俱遍一切地一切
无漏心故。应作小四句。广释四句准前应
知。如对舍觉支对正勤正念亦尔者。如
定觉支对舍觉支作小四句。对正勤正念
应知亦尔。诸法定觉支相应。彼法正见相应
耶。答应作四句。此中定觉支遍一切地一
切无漏心。正见遍一切地非一切无漏心
故。应作中四句。广释四句准前应知。如
对正见对正思惟亦尔者。如定觉支对正
见作中四句对正思惟应知亦尔。诸法定
觉支相应。彼法正定相应耶。答如是。设法正
定相应。彼法定觉支相应耶。答如是者。谓定
觉支即是正定故应作如是句。

诸法舍觉支相应。彼法正见相应耶。乃至广
说。此中舍觉支对正见正思惟作中四句。
对正勤正念正定作小四句。正见对正思
惟作大四句。对正勤正念正定作中四句。
正思惟对正勤正念正定作中四句。正勤
对正念正定作小四句。正念对正定作小
四句。如是一切准前应知。

云何世俗正见。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
为欲分别诸契经中深隐义故。如契经说。
若成就增上世俗正见者。设经百千生终
不堕恶趣。

如是等经虽说种种世俗正见而不广释。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2a 页 T27-0502.png
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未释者今应分别。复
次前虽总说见智慧三。而未别说云何世
俗正见。云何世俗正智。前论是此所依根本。
彼未说者今应说之。复次为止他宗显正
理故。谓或有说。意识相应善有漏慧非皆
是见。如譬喻者彼作是说。五识所引能发
表业。及命终时意地善慧皆非见性。所以者
何。见有分别五识所引意地善慧。如五识
身不能分别故非见性。见内门起能发表
业。意地善慧依外门转故非见性。见用强
猛命终善慧。势用微劣故非见性。问彼云何
通契经所说。如契经说。彼命终时善心心所
法。与正见俱行彼作是答。世尊说彼将命
终时。相续善心正见俱起。非正死位有正
见行。为遮彼执显意识俱。一切善慧皆见
性摄。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作斯论。

云何世俗正见。答意识相应有漏善慧。此有
三种。一加行得。二离染得。三生得。加行得
者。谓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此中差
别有不净观持息念等。及诸念住。并𤏙顶忍
世第一法等俱生慧。离染得者。谓静虑无量
无色解脱。胜处遍处等俱生慧。生得者。谓生
彼地所得善慧。诸如是等世俗正见。差别无
边如四大海水渧无量。今于此中略说粗
显世俗正见。云何世俗正智。答五识相应善
慧。及意识相应有漏善慧。五识相应善慧者。
谓眼识相应善慧。乃至身识相应善慧。眼识
相应善慧者。谓观父母诸佛独觉菩萨声闻
亲教轨范。及馀尊重同梵行等。所起眼识相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2b 页 T27-0502.png
应善慧。耳识相应善慧者。谓听父母亲教轨
范。及馀尊重同梵行等所有善语。及听诸佛
圣弟子等三藏法教。所起耳识相应善慧。鼻
舌身识相应善慧者。谓受用段食时所起三
识相应善慧。此非一切皆能起之。要观行者
观察段食。而受用时方能发起。意识相应有
漏善慧广如前说。

已说世俗正见正智自性。杂不杂相今当说。
诸世俗正见。是世俗正智耶。答诸世俗正见
亦是世俗正智。有世俗正智非世俗正见。
谓五识相应善慧。此中世俗正见必于所缘
重审决故。五识俱慧不名为见如前已说。
世俗正见摄世俗正智。世俗正智摄世俗正
见耶。答世俗正智摄世俗正见。非世俗正
见摄世俗正智。不摄何等。谓五识相应善
慧。此中正智体宽正见狭故。如大摄小非
小摄大。

诸成就世俗正见。彼世俗正智耶。答如是。
设成就世俗正智。彼世俗正见耶。答如是。
问谁成就世俗正见正智耶。答不断善根者。
此则总说。若别说者有多有少。谓或有唯
成就欲界世俗正见正智。或有唯成就色界。
或有唯成就无色界。或有成就欲色界。或
有成就色无色界。或有成就三界世俗正
见正智。如说三界九地亦尔。或少或多如理
应说。诸世俗正见已断已遍知。彼世俗正智
耶。答如是。设世俗正智已断已遍知。彼世俗
正见耶。答如是。问谁于世俗正见正智。已
断已遍知耶。答诸阿罗汉。此则总说。若别说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2c 页 T27-0502.png
者有多有少。谓已离无所有处染异生圣
者。八地世俗正见正智已断已遍知。乃至已
离欲染未离初静虑染异生圣者。一地世
俗正见正智已断已遍知。此世俗正见正智
是有漏故。具问定摄成就断五门分别。

问何故名世俗。为可变坏故名世俗。为贪
依处故名世俗。若可变坏故名世俗者。圣
道亦可变坏应名世俗。若贪依处故名世
俗者。亦是瞋痴依处何独说贪。答应作是
说。是可变坏故名世俗。问若尔圣道亦可
变坏应名世俗。答若可变坏能续诸有
增长有者名为世俗。圣道虽可变坏而不
能续诸有。乃令诸有损减故非世俗。复次
若可变坏能令生死流转无穷。生老病死恒
相续者名为世俗。圣道虽可变坏而不令
生死流转无穷。乃断生老病死令不相续
故非世俗。复次若可变坏是趣苦集行。亦是
趣有世间生老病死集行者名为世俗。圣道
虽可变坏而非趣苦集行。亦非趣有世间
生老病死集行故非世俗。复次若可变坏是
有身见处。是颠倒处。爱处。随眠处。是贪恚痴
安立足处。有垢有毒有过有刺有浊有
染。随有世间随苦集谛者名为世俗。圣道
虽可变坏而与彼相违故非世俗。复有说
者。是贪依处故名世俗。问若尔亦是瞋痴依
处何独说贪。答彼虽亦是瞋痴依处。而贪初
胜是故偏说。然契经中说可变坏故名世
俗。如契经言。具寿丰赡来诣佛所。顶礼双
足而白佛言。世尊。所说世俗世俗义何谓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3a 页 T27-0503.png
耶。佛告丰赡。是可变坏故名世俗。具寿
丰赡。复白佛言。何谓可变坏。佛告丰赡。
眼处可变坏。色处可变坏。乃至意处可变
坏。法处可变坏。由可变坏故名世俗。问何
故世尊说十二处是可变坏故名世俗非馀
法耶。答观受化者。宜闻诸处是世俗言。而
得悟解故偏说处。如馀经中说取蕴等名
为世俗此经亦然。复次十二处教是处中说。
而摄法尽故偏说之。问诸变坏者皆世俗耶。
答应作四句。有是世俗而非变坏。谓过去
未来苦集二谛。有是变坏而非世俗。谓现
在道谛。有是世俗亦是变坏。谓现在苦集二
谛。有非世俗亦非变坏。谓过去未来道谛。
及一切无为。问变与坏有何差别。答变者
显示细无常法。坏者显示粗无常法。复次变
者显示刹那无常。坏者显示众同分无常。复
次变者显示内分无常。坏者显示外分无常。
复次变者显示有情数无常。坏者显示非情
数无常。如说舍坏仓库等坏。云何无漏见乃
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前虽总说见智
慧三。而未别说云何无漏见云何无漏智。
前论是此所依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
复次前虽已说世俗见智。今欲显彼近对
治法故作斯论。云何无漏见。答除尽无生
智馀无漏慧。此复是何。谓现观边八无漏忍。
及学八智无学正见。云何无漏智。答除无漏
忍馀无漏慧。此复是何。谓学无学八智。已
说无漏见智自性。今当显示杂不杂相。诸
无漏见是无漏智耶。答应作四句。有无漏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3b 页 T27-0503.png
见非无漏智。谓无漏忍。此有见相无智相
故。有无漏智非无漏见。谓尽无生智。此有
智相无见相故。有无漏见亦无漏智。谓除
无漏忍尽无生智。馀无漏慧此复是何。谓学
八智无学正见。此有见相及智相故。有非
无漏见亦非无漏智。谓除前相。相谓所名
广如前说。此复是何。谓行蕴中除无漏慧。
诸馀行蕴及四蕴全。并无为法。作第四句。无
漏见智相摄四句准定应知。诸成就无漏
见彼无漏智耶。答诸成就无漏智亦无漏
见。有成就无漏见非无漏智。谓苦法智忍
现在前时。尔时未修无漏智故。此本论师
善知诸法性相差别。若应说者乃至一念亦
别说之。不应说者乃至量过四大海水而
亦不说。所说广略要观有用。问何故此中但
说问定摄成就四不说断耶。答有垢者断。
无漏无垢故不说断。如衣器等要有垢者。
须浣涤之非无垢者。是故无漏不应说
断。问若无漏法不应断者。契经所说。当云
何通。如说苾刍。汝等若解我之所说筏喻法
门。法尚应断。何况非法。此法应知即无漏
道。答断有二种。一断爱断。二弃舍断圣道
虽无断爱断而有弃舍断。般涅槃时弃舍
此故。谓诸苾刍先依圣道得尽诸漏念报
恩故。数复修起圣道现前。后为世间四百
四病众苦逼切故。

佛告曰。汝等苾刍。已依圣道作所应作。当
应弃舍入无馀依涅槃。如人依筏得渡
河已。念报其恩而犹荷戴。他人告曰汝先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3c 页 T27-0503.png
依此已得渡河。今可弃舍自在而去苾刍
亦尔。

问此中云何是法非法。答内道言教是法。外
道言教是非法。内道言教显空非我随顺涅
槃。能令永断生老病死尚应断之。何况外
道所有言教。背空非我违逆涅槃。能令世
间生老病死增长相续而不应断。复有说
者。若善受持名句文身者是法。不善受持名
句文身者是非法。善受持者尚应断之。况不
善者而不应断。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若善
受持阿笈摩者是法。不善受持阿笈摩者
是非法。善受持者尚应断之。况不善者而不
应断。胁尊者曰。如理作意是法。不如理作
意是非法。如理作意者尚应断之。况不如理
者而不应断。复次惭愧是法。无惭无愧是非
法。三善根是法。三不善根是非法。四念住是
法。四颠倒是非法。五根是法。五盖是非法。六
随念是法。六爱身是非法。七觉支是法。七随
眠是非法。八道支是法。八邪支是非法。九次
第定是法。九结是非法。十善业道是法。十不
善业道是非法。此等清净法尚应断之。况彼
等杂染法而不应断。

*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云何邪见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
应广释。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
义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诸邪见者。如其
所见起身语业。思求愿行皆是彼类。如是
诸法一切能招不可爱乐。不可欣喜。不随所
欲。不如意果。所以者何。由此邪见是勃恶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4a 页 T27-0504.png
见故。契经虽有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
此论所依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复次
前虽总说见智慧三。而未别说。云何邪见
云何邪智。前论是此所依根本。彼未说者今
应说之故作斯论。云何邪见。答若不安立
则五见皆名邪见。谓若不安立萨迦耶等。五
见名及行相差别。即彼五见皆名邪见。皆于
所缘邪推度故。若安立即唯无施与无爱
乐。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无妙恶行业。
果异熟等见名邪见。谓若安立萨迦耶等
五见名及行相差别。则唯作无行相转者。独
名邪见邪中极故。如说嗅酥及恶旃茶
罗等。云何邪智。答六识相应染污慧。此中五
识相应染污慧者。谓贪瞋相应慧。意识相应
染污慧者。谓五见及贪瞋慢疑不共无明。并
馀缠垢相应慧。如是一切皆名邪智。已说
邪见邪智自性。杂不杂相今当说。诸邪见是
邪智耶。答诸邪见是邪智。谓邪推求者必邪
审决故。有邪智非邪见。谓五识相应染污
慧。即贪瞋相应慧。及除五见馀意识相应染
污慧。即贪瞋慢疑及不共无明并馀缠垢相
应慧。邪见摄邪智邪智摄邪见耶。答邪智
摄邪见。非邪见摄邪智不摄何等。谓五识
相应染污慧及除五见馀意识相应染污慧。
有审决相无推度相故。诸成就邪见彼邪
智耶。答诸成就邪见亦邪智。邪智多故见亦
智故。即道类智未已生位。有成就邪智非
邪见。谓学见迹即道类智已生。诸有学位名
学见迹。已具见四圣谛迹故。此则总说。若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4b 页 T27-0504.png
别说者有多有少。谓或成就九地邪智。乃
至或有成就一地邪智。一一地中或有成
就九品邪智。乃至或有成就一品邪智。诸邪
见已断已遍知彼邪智耶。答诸邪智已断已
遍知亦邪见。谓阿罗汉有邪见已断已遍知
非邪智。谓学见迹此则总说。若别说者有多
有少。谓或有九地邪智非已断已遍知。乃
至或有一地邪智非已断已遍知。一一地中
或有九品邪智非已断已遍知。乃至或有一
品邪智非已断已遍知。染污邪智九品断故。
云何正见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
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诸正见者如
其所见。起身语业思求愿行皆是彼类。如
是一切能招可爱可乐可欣可喜随所欲如
意果。所以者何。由此正见是贤善见故。契
经虽有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论所
依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之。复次前虽总
说见智慧三。而未别说云何正见云何正
智。前论是此所依根本。彼未说者今应说
之。复次前虽已说邪见邪智。今欲说彼近
对治法故作斯论。云何正见。答尽无生智所
不摄意识相应善慧。此有二种。一有漏。二
无漏。有漏者。即世俗正见如前广说。无漏
者。谓无漏忍及学八智无学正见。云何正智。
答五识相应善慧。及无漏忍所不摄意识相
应善慧。此有二种。一有漏即世俗正见。二无
漏即学无学八智。

已说正见正智自性。杂不杂相今当说。诸正
见是正智耶。答应作四句。有正见非正智。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4c 页 T27-0504.png
谓无漏忍此有见相无智相故有正智非
正见。谓五识相应善慧。及尽无生智。此有智
相无见相故。有正见亦正智。谓无漏忍。尽
无生智所不摄意识相应善慧。此有二种。
一有漏即世俗正见。二无漏即学八智无学
正见。此二皆具见智相故。有非正见亦非
正智。谓除前相相即所名。广如前说。谓行
蕴中除诸善慧。诸馀行蕴及四蕴全。并无为
法作第四句。此摄四句准定应知。诸成就
正见彼正智耶。答如是。设成就正智彼正
见耶。答如是。问谁成就正见正智耶。答不
断善根者此则总说。若别说有多有少。谓或
有唯成就欲界二。或有唯成就色界二。或
有唯成就无色界二。或有唯成就色界无
漏二。或有唯成就无色界无漏二。或有唯
成就欲色界二。或有唯成就色无色界二。
或有成就欲色无色界三。或有成就欲色
界无漏二。或有成就色无色界无漏二。或有
成就三界无漏二。诸正见已断已遍知彼正
智耶。答如是。设正智已断已遍知彼正见耶。
答如是。问谁于正见正智已断已遍知耶。
答阿罗汉此则总说。若别说者有多有少。谓
已离无所有处染有学异生。八地正见正智
已断已遍知。乃至已离欲染未离初静虑
染有学异生。一切正见正智已断已遍知。
依究竟说唯阿罗汉。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七
智蕴第三中五种纳息第二之一¶ 第 505a 页 T27-05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