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第 226b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
四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思纳息第八之三
如契经说。若起欲寻恚寻害寻。或自害。或
害他。或俱害。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
为广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佛告苾刍。
我未證得三菩提时。或起欲寻恚寻害寻。
或起出离寻。无恚寻无害寻。虽起欲寻恚
寻害寻而不放逸。便作是念。若起欲寻恚
寻害寻。或自害。或害他。或俱害。契经虽作
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
不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云何欲寻自
害。答如有一类起贪缠故。身劳心劳。身烧
心烧。身热心热。身焦心焦。复由此缘当受
长夜非爱非乐非喜非悦诸异熟果如是自
害。此中身劳等。显欲寻等流果贪瞋痴等能
驱役故。令身心劳如炽火故。能烧身心
令热令燋。当受长夜等。显欲寻异熟果。当
受恶趣非爱果故。云何欲寻害他。答如有
一类起贪缠故观视他妻。彼夫见已心生
瞋忿结恨愁恼。如是害他。问观他妻者亦
招苦果应名俱害。何故说此唯是害他。
答观视过轻其夫未能现加辱害是故不
说。云何欲寻俱害。答如有一类。起贪缠故
卷四十四 第 226c 页 T27-0226.png
污夺他妻。彼夫觉已遂于其妻及于其人
打缚断命。或夺财宝如是俱害。问彼夫害
他亦招苦果应名三害何以称俱。答彼人
现世不遭罪罚反被称誉是故不说。复次
夫亦是他故名俱害。云何恚寻自害。答如
有一类起瞋缠。故身劳心劳。身烧心烧。身
热心热。身焦心焦。复由此缘当受长夜非
爱非乐非喜非悦诸异熟果。如是自害。此中
二果如前应知。云何恚寻害他。答如有一
类起瞋缠故。断害他命如是害他。问断
他命者亦招苦果应名俱害。何故说此唯
是害他。答断贼命等。现无责罚更被称誉
是故不说。云何恚寻俱害。答如有一类。起
瞋缠故断害他命。亦复被他断害其命。如
是俱害。问杀能害者亦招苦果应名三害
何以称俱。答诛害他者世共称誉现无罪
苦是故不说。复次彼亦是他故名俱害。云何
害寻自害。答如有一类起害缠故。身劳心
劳。身烧心烧。身热心热。身焦心焦。复由此
缘当受长夜非爱非乐非喜非悦诸异熟果。
如是自害。此中二果如前应知。云何害寻害
他。答如有一类起害缠故打缚于他。如是
害他。问打缚他者亦招苦果应名俱害。
何故说此唯是害他。答打缚恶人世同称
赞现不招苦是故不说。云何害寻俱害。答如
有一类起害缠故打缚于他。亦复被他之
所打缚如是俱害。此中问答如前应知
问此三恶寻以何为自性。答欲寻以欲界
五部六识身俱贪相应寻为自性。恚寻亦
卷四十四 第 227a 页 T27-0227.png
以五部六识身俱瞋相应寻为自性。害寻有
说。即瞋一分相应寻为自性。害即瞋故。问
若尔恚寻害寻有何差别。答瞋有二种。一
欲断众生命。二欲打缚众生。前名为恚后
名为害。复次瞋有二种。一于应瞋处起。二
于不应瞋处起。前名为恚后名为害。彼二
相应寻名恚寻害寻故有差别。有说害寻
无明一分相应寻为自性。害即无明故。如施
设论说。何缘故痴增。谓于害界害想害寻。若
习若修若多所作彼相应寻名为害寻。评
曰。应作是说。有别心所说名为害。非瞋。
非无明。非随眠。自性是瞋所引。是瞋等流
随。瞋后起。名烦恼垢。唯修所断意识相应。
此相应寻是害寻自性。此三不善故名恶寻。
复次有三善寻一出离寻。二无恚寻。三无
害寻。问此三善寻以何为自性。答皆以一
切善心相应寻为自性。谓三恶寻一一别起
自性各异。非与一切不善心俱。此三善寻
无别自性皆与一切善心相应。问若尔此
三有何差别。答自性无别而义有异。是三
恶寻近对治故。谓诸善寻违欲寻故名出离
寻。违恚寻故名无恚寻。违害寻故名无害
寻。如契经说我未證得三菩提时。虽起
欲寻恚寻害寻而不放逸。问菩萨尔时若不
放逸如何犹起此三恶寻。尊者世友作如是
说。菩萨虽起此三恶寻而勤修善名不放
逸。复次虽起恶寻而速能觉知是不善名
不放逸。复次虽起即能厌弃吐舍名不放逸。
复次暂起便能修彼对治名不放逸。复次起
卷四十四 第 227b 页 T27-0227.png
已即能断因缺依了知境过名不放逸。复次
三因缘故烦恼现前。一由因力。二境界力。三
加行力。菩萨起此三不善寻。但由因力能
伏馀二名不放逸。大德说曰。菩萨虽起速
能伏除。如一渧水堕热铁上名不放逸。胁
尊者曰。起已速舍如救头然名不放逸。
问菩萨何处起三恶寻。胁尊者曰。由因力
故随处而起不劳定责。如盲颠蹶愚者昏
迷。随至皆然何定处所。有作是说。菩萨弃
舍转轮王位。踰城出家求无上觉。寻访师
友至王舍城。于日初分入城乞食。百千众
生围绕瞻仰。礼拜赞叹心无厌足。菩萨于彼
初起欲寻。众围绕故妨废乞食饥火所恼
复起恚寻。瞋心渐歇害寻复起。须臾觉察生
重惭愧。有馀师说。菩萨弃舍劫比罗城。依
空闲林求无上觉。父王遂遣释种五人随
逐侍卫。于中有执乐行得净。初见菩萨修
苦行时即便舍去中复有执苦行得净。后见
菩萨舍苦行时亦复辞去。时有难陀难陀
跋罗二梵志女。因献乳糜见无侍者遂住
供给。女手柔软摩触菩萨。菩萨于彼便起
欲寻。即生念言。先吾左右不弃我者。岂有
女人得近于我。遂于左右复起恚寻。瞋心
稍歇害寻复起。便自觉悟生大惭愧。或有说
者。菩萨未出家时。父王净饭为娉五百玉
女以为妃娣。娱乐菩萨不令出家。菩萨舍
之而出家已。诸王遣使索女还国。净饭王
曰。我子出家心甚忧恼。见其妃娣时用慰怀
今者未能放其还国。诸王闻已各生忿恚。
卷四十四 第 227c 页 T27-0227.png
共发兵戈来相征罚。父王忧怖遣告菩萨
吾今坐汝致此怨雠。有说天神来告菩萨。菩
萨闻已于父王所先发欲寻。于五百王恚
寻。次起于其军众复起害寻。少时觉察深
生惭愧。复有说者。菩萨出家修苦行时。忆
昔所受五欲乐事起于欲寻。后闻天寿乱
己宫室复起恚寻。于彼媒媾复起害寻。须
臾觉悟生大惭愧。或复有说。菩萨六年修苦
行时。恶魔随逐欲作留难。或时示现可爱
色像。菩萨于彼发起欲寻。或时示现可畏色
像。菩萨于彼发起恚寻。或时示现侮弄色
像。菩萨于彼发起害寻。少时追悔深起惭愧。
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菩萨先以欲界闻思所
生二慧伏诸烦恼。爱此慧故发起欲寻。须
臾觉悟此是烦恼增恶此故发起恚寻。渐复
歇薄发起害寻。于后觉知深生惭愧。大德
说曰。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
乱。尔时菩萨暂起欲寻。中夜魔军总来逼恼
菩萨。于彼暂起恚寻。渐复歇薄复起害寻。
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
如契经说。菩萨起此三恶寻已。便自了知此
能自害害他俱害。问云何菩萨所起欲寻恚
寻害寻能为三害。答虽无害用而依相说。
恶寻必有三害相故。复次恶寻起时自利事
远故名自害。利他事远故名害他。俱利事
远故名俱害复次恶寻起时自利事坏故
名自害。利他事坏故名害他。俱利事坏故
名俱害。复次恶寻起时自利心息故名自
害。利他心息故名害他。俱利心息故名俱
卷四十四 第 228a 页 T27-0228.png
害。复次恶寻起时于自相续取果与果故名
自害。令诸施主虽施四事而无大果故名
害他。即总此二名为俱害。复次恶寻起时于
自相续生自性愚。及所缘愚故名自害。令
他施主施无大果故名害他。即总此二名为
俱害。复次恶寻起时染自相续故名自害。
染他相续故名害他。即总此二名为俱害。
复次恶寻起时令自相续离贤圣乐故名自
害。亦令他离故名害他。即总此二名为俱
害。尊者世友说曰。恶寻起时令自相续离系
果远故名自害。令所化者离系果远故名
害他。即总此二名为俱害。尊者妙音说曰。恶
寻起时令自相续胜功德远故名自害。令
所化者胜功德远故名害他。即总此二名为
俱害。大德说曰。恶寻起时令一切智一切种
智不能速證故名自害。令所化者不疾得
益故名害他。即总此二名为俱害。胁尊者
曰。恶寻起时身心热恼故名自害。失所化
益故名害他。即总此二名为俱害。尊者觉
天说曰。恶寻起时身心不适故名自害。天神
诃责故名害他。即总此二名为俱害。
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我初成佛多起二寻。谓
安隐寻及远离寻。问此二寻以何为自性。答
安隐寻以出离寻为自性。远离寻以无恚害
寻为自性。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对治欲
寻。远离寻对治恚害寻。有说翻此。复次安隐
寻无贪善根相应。远离寻无瞋痴善根相应。
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对治贪相应寻。远离
寻对治瞋痴相应寻。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
卷四十四 第 228b 页 T27-0228.png
慈悲相应。远离寻喜舍相应。有说翻此。复
次安隐寻苦集智相应。远离寻灭道智相应。
有说翻此。复次安隐寻空及苦集无愿三摩
地俱。远离寻无相及道无愿三摩地俱。有说
翻此。尊者妙音说曰。见流转过失相应寻
名安隐寻。见还灭功德相应寻名远离寻。
尊者觉天说曰。见还灭功德相应寻名安隐
寻。见流转过失相应寻名远离寻。大德说曰。
无边利益意相应寻名安隐寻。无边安乐意
相应寻名远离寻。胁尊者曰。无边安乐意相
应寻名安隐寻。无边利益意相应寻名远离
寻。尊者世友说曰。无边怜慜意乐所起名
安隐寻。无边调善意乐所起名远离寻。问何
故初成佛已多分起此二寻。答由此二寻是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行者及净道故。复
次为对治昔在家时受欲乐故。初成佛已多
起远离寻。为对治修苦行时无利苦故。初
成佛已起安隐寻。复次初成佛已庆自德
故多起安隐寻。欲度他故多起远离寻
智多耶境多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
为止他宗显正义故。谓或有执。有缘
无智如譬喻者。彼作是说。若缘幻事健达
缚城及旋火轮鹿爱等智皆缘无境。为遮彼
执显一切智皆缘有境。或复有执。有智不
缘境有境非智缘。为遮彼执显一切智皆
能缘境。显一切境皆智所缘。复次为显外
道有颠倒故境智相违。及显内道无颠倒
故境智相顺。复次有说。智多非境以一境
上有多智故。今欲显示境多非智由此因
卷四十四 第 228c 页 T27-0228.png
缘故作斯论。智多耶境多耶。答境多非智。
所以者何。智亦境故。谓智唯摄一界一处
一蕴少分。境摄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有作
是说。智多非境。所以者何。如非想非非
想处下下品一刹那受。为欲界十智知。谓九
不同分界遍行随眠相应品智。及善世俗智
知。为欲界十智知。乃至无所有处亦尔。为
非想非非想处十六智知。谓十一遍行随眠
相应品智。及修所断贪慢无明相应智无覆
无记善世俗智。如是总有九十六智并无漏
智九十七智知彼一受。馀受馀法如理应
知。是故当知智多非境。彼说非理。所以者
何。彼智相应俱有等法及智自性皆是境故
设智非境其境尚多况智亦境而境非多。问
若智亦境智境何别。答能知是智所知是境。
复次智唯非色无见无对有为相应有所依
有所缘有行相。境通色非色有见无见。有
对无对有为无为。相应不相应有所依无所依
有所缘无所缘。有行相无行相。复次智唯三
世三谛所摄。境通三世非世四谛所摄。此等
名为境与智别。
智多耶识多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
答为止他宗显正义故。谓或有执。识智
二法展转相应忍即智故。为遮彼执显一
切智与识相应。非一切识与智相应。诸无
漏忍非智性故。或复有执。智唯无漏识
唯有漏。互不相应。为遮彼执显识与智
俱通二种。有相应义。有馀师执。智即是
识分位差别故。智与识无相应义。为遮彼
执显识与智体用各别。有相应义。由此因
卷四十四 第 229a 页 T27-0229.png
缘故作斯论。智多耶识多耶。答识多非智。
所以者何。诸智皆识相应。非诸识皆智相应。
忍相应识非智相应故。问诸无漏忍何故非
智。答于所见境未重观故。谓无始来于四
圣谛未以无漏真实慧见。今虽创见而未
重观故。不名智。要同类慧于境重观方成
智故。无一有情于一切法。无始时来非有
漏慧数数观之。故有漏慧皆智所摄。复次忍
于圣谛推度忍可。未究竟故非智所摄。复
次忍与所断疑得俱故非智所摄。设不与
俱而是彼类。有漏无间道非真对治故。虽
疑得俱而亦是智。由无漏忍非智所摄故
说识多。复次识摄七界一处一蕴。智唯一界
一处一蕴少分所摄是故智少。
有漏行多耶无漏行多耶。乃至广说。问何故
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
佛生身是无漏。如大众部彼作是说。经言
如来生在世间长在世间。若行若住不为
世法之所染污。由此故知如来生身亦是无
漏。为遮彼执显佛生身定是有漏。若佛生
身是无漏者。则于佛身无比女人不应起
爱。指鬘不应起瞋傲士不应起慢。坞卢频
螺不应起痴。既缘起爱及瞋慢痴故佛生
身定非无漏。问若尔彼部所引契经当云何
释。答彼依法身故作是说。经言如来生在
世间长在世间者依生身说。若行若住不
为世法之所染污者依法身说。故不相违
复次依不随顺故说不染。谓世八法随顺
世间。诸有情类亦随顺彼故说染污。世间八
卷四十四 第 229b 页 T27-0229.png
法随顺如来。佛不顺之故说不染。复次如
来生身虽是有漏而超八法故说不染。问
利等八法如来亦有何故言超。利谓哀慜勇
长者故一日受彼三亿具衣。衰谓入彼大娑
罗村乞食不得空钵而返毁谓战遮婆罗门
女及孙陀利谤佛声遍十六大国。誉谓如来
生时声彻他化自在。成佛声至色究竟天。转
法轮时声至梵世。称谓跋罗堕阇梵志以五
百颂现前赞佛。论力外道坞波离等诸大
论师。以百千颂瞻仰赞佛。具寿阿难合掌
赞佛诸希有法。尊者舍利子恭敬赞佛诸无
上法。如是一切。讥谓跋罗堕阇梵志先五百
颂现前骂佛。苦谓如来有时背痛。砾石毒刺
伤足指等。乐谓如来有轻安乐。及生死中
最胜受乐。如何世尊超世八法。答如来虽
遇利等四法而不生于高欢喜爱。如来虽
遇衰等四法而不生于下戚忧恚。由此名
超故称不染。非谓无漏立不染名。如妙高
山住金轮上。八方猛风不能倾动诸佛亦
尔。住净尸罗。世间八法不能倾动。是故为
遮他宗异执显示正理故作斯论。有漏行
多耶无漏行多耶。答有漏行多非无漏行。所
以者何。有漏行摄十处二处少分。无漏行唯
摄二处少分故。有作是说。无漏行多非有
漏行。所以者何。如欲界系下下品摄。一刹那
色定为四种无漏慧缘。一苦法智忍。二苦法
智。三集法智忍。四集法智。馀色馀法如理
应知。复有此馀诸无漏法故无漏行决定为
多。有馀师说。有漏行多。所以者何。如一无
卷四十四 第 229c 页 T27-0229.png
漏行为四有漏缘。一邪见。二疑。三无明。四
善世俗智。馀无漏行如理应知。复有此馀
诸有漏法。故有漏行决定为多。评曰应作
是说。有漏无漏行虽俱无边。而此本论师且
约处摄说有漏多非无漏行。
复次此本论师虽不问答有为无为诸法多
少。而义应有问有为法多耶无为法多耶。
答有为法多非无为法。所以者何。有为法
摄十一处一处少分。无为法唯摄一处少分
故。评曰应作是说。无为法多非有为法。所
以者何。随有漏法有尔所体择灭无为数
量亦尔。随无漏道有尔所体。非择灭无为
数量亦尔。复有此馀随有漏法体量多少。诸
非择灭及虚空无为故。无为法多非有为法。
然准前门且依处说故说无为其数是少
云何行圆满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
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佛弟子
众。尸罗圆满。等持圆满。般若圆满。行圆满。
护圆满。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其义不
说云何行护圆满。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不
说者今欲说之故作斯论。云何行圆满。答
无学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问学及非学非
无学亦有律仪。何故此中唯说无学。答依
胜说故。谓若法若补特伽罗。俱无学胜是故
偏说。复次若有律仪非不律仪所损坏者
此中说之。学等不尔。无学身业名身律仪。
无学语业名语律仪。无学身语业总名命清
净。即是正业正语正命。契经说戒。或名尸罗。
或名为行。或名为足。或名为箧。言尸罗者
卷四十四 第 230a 页 T27-0230.png
是清凉义。谓恶能令身心热恼。戒能安适故
曰清凉。又恶能招恶趣热恼。戒招善趣故
曰清凉。又尸罗者是安眠义。谓持戒者得安
隐眠常得善梦故曰尸罗。又尸罗者是数
习义常习善法故曰尸罗。又尸罗者是得定
义谓持戒者心易得定故曰尸罗。又尸罗者
是𡑞蹬义。如伽他说。
「 佛法池清凉
尸罗为𡑞蹬
圣浴不濡身
逮彼岸功德」
又尸罗者是严具义。有庄严具于幼为好
非壮老年。有庄严具于壮为好非幼老年。
有庄严具于老为好非幼壮年。尸罗严身
三时常好。如伽他说。
「 尸罗严身具
幼壮老咸宜
住信慧为珍
福无能盗者」
又尸罗者是明镜义。如镜明净像现其中。
住净尸罗无我像现。又尸罗者是阶陛义。
如尊者无灭言。我蹈尸罗阶升无上慧殿。
又尸罗者是增上义。佛于三千大千世界有
威势者皆尸罗力。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
毒龙。名无怯惧。禀性暴恶多为损害。去彼
不远有毗诃罗数为彼龙之所娆恼。寺有
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
神力而不能遣有阿罗汉从外而来。诸旧
住僧为说上事。时外来者至龙住处。弹指
语言。贤面远去。龙闻其声即便远去。诸阿
罗汉怪而问言。汝遣此龙是何定力。彼答众
曰。我不入定亦不起通。但护尸罗故有
此力。我护轻罪如防重禁故使恶龙惊怖
卷四十四 第 230b 页 T27-0230.png
而去。由此尸罗是增上义。又尸罗者是头首
义。如有头首。即能见色闻声嗅香尝味
觉触知法。有尸罗者。即能见四圣谛色。
闻未曾有名身等声。嗅三十七觉分花香。
尝出家远离三菩提寂静味。觉静虑解脱等
持等至触。知蕴处界自相共相法。是故尸罗
是头首义。契经说。戒名为行者以诸世间
说戒名行故。诸世间见持戒者言彼有行。
见破戒者言彼无行。又净持戒是众行本
能至涅槃故名为行。契经说戒名为足者。
能往善趣至涅槃故。如有足者能避险
恶至安隐处。有净戒者能越恶趣生天人
中。或超生死到涅槃岸故名为足。契经说。
戒名为箧者。任持一切功德法故。谓持戒
者任持功德不令退散。如箧持宝。尊者妙
音作如是说。戒名不坏。所以者何。如足不
坏则能自在往安隐处。具净戒者亦复如
是能至涅槃。此中无学身语净戒名行圆满
行中极故。云何护圆满。答无学根律仪。应知
此中根是所护。由念慧力护眼等根不令
于境起诸过患。如钩制象不令奔逸。是故
无学正念正知名护圆满。如伽他说。
「 世间诸瀑流
正念能防护
若令毕竟断
其功唯正知」
问根律仪根不律仪。各以何为自性。答根律
仪以正念正知为自性。根不律仪以失念
不正知为自性。云何知然。经为量故。如契
经说。天告苾刍。汝今不应自开疮漏。苾刍
答曰。我当覆之。天复语言。疮漏非小以何
卷四十四 第 230c 页 T27-0230.png
能覆。苾刍答曰。我当覆以正念正知。天曰善
哉。此为真覆。故知此二是根律仪覆护律仪。
义相似故根不律仪翻前而立故是失念及
不正知。问若正念正知是根律仪者。契经所
说当云何通。如说念慧圆满故根律仪圆满。
岂说自性圆满故自性圆满耶。答念慧有二
种。一因性。二果性。因性者名念慧。果性者
名根律仪。复次念慧有二种。一生得善。二
加行善。生得善者名念慧。加行善者名根律
仪。复次念慧有二种。一不定善。二定善。不
定善者名念慧。定善者名根律仪。复次念慧
有二种。一世间善。二出世间善。世间善者
名念慧。出世间善者。名根律仪。复次念慧
有二种。一学。二无学。学者名念慧。无学者
名根律仪。复次念慧有二种。一钝根种性。
二利根种性钝根种性名念慧。利根种性名
根律仪故与契经不相违害。有作是说。根
律仪以不放逸为自性。根不律仪以放逸
为自性。有馀师说。根律仪以六恒住法为
自性。根不律仪以此所对治诸烦恼业为自
性。或有说者。根律仪以于六根已断已遍知
法不成就性。及彼对治道成就性为自性。根
不律仪以于六根未断未遍知法成就性。及
彼对治道不成就性为自性。复有说者。根
律仪以于六根已断已遍知时。所有妙行善
根生长广大为自性。根不律仪以于六根未
断未遍知时。所有恶行不善根生长广大为
自性。有作是言。根律仪以一切善法为自
性。根不律仪以一切染污法为自性。复有
卷四十四 第 231a 页 T27-0231.png
说言。根律仪以一切善法及顺善无覆无记
法为自性。根不律仪以一切染污法及顺染
无覆无记法为自性。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
毗诃罗名吉祥胤。二阿罗汉曾住其中。俱
證三明。具八解脱。得无碍解。是说法师是
亲兄弟。父名难提婆罗门种。俱作是说。根
律仪根不律仪。皆以无覆无记不相应行蕴
中律仪不律仪为自性。问若此俱是无覆无
记心不相应行蕴摄者。此二自性有何差别。
答随顺染污者名不律仪。随顺清净者名律
仪。是谓差别。评曰。此诸说中初说为善。经
说念慧能护根故。
复次即此念慧有位亦得断律仪名。随位
差别建立多种。且说有漏断律仪者。谓
欲界见修所断法。以未至地能离欲界有
漏。九无间道中念慧二法为断律仪。若初
静虑见修所断法。以第二静虑近分地能
离初静虑。九无间道中念慧二法为断律仪。
乃至无所有处见修所断法。以非想非非想
处近分地能离无所有处。九无间道中念
慧二法为断律仪。若说无漏断律仪者。谓
欲界见修所断法。以未至地能离欲界。无
漏诸无间道中念慧二法为断律仪。若初静
虑见修所断法。以依未至静虑中间及初静
虑能离初静虑三地。无漏诸无间道中
念慧二法为断律仪。第二静虑见修所断法。
以前三地及第二静虑能离第二静虑。四
地无漏诸无间道中念慧二法为断律仪。
第三静虑见修所断法以前四地及第三静
卷四十四 第 231b 页 T27-0231.png
虑能离第三静虑五地。无漏诸无间道中念
慧二法为断律仪。第四静虑见修所断法。及
无色界见所断法。以前五地及第四静虑能
离第四静虑等。六地无漏诸无间道中念慧
二法为断律仪。空无边处修所断法。以前六
地及空无边处能离空无边处。七地无漏九
无间道中念慧二法为断律仪。识无边处修
所断法。以前七地及识无边处能离识无边
处八地无漏九无间道中念慧二法为断律
仪。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修所断法。以
前八地及无所有处能离二地九地。无漏九
无间道中念慧二法为断律仪。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