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第 210a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
一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无义纳息第七之三
如契经说。佛转法轮憍陈那等苾刍见法。
地神药叉举声遍告。世尊今在婆罗痆斯仙
人鹿苑。三转法轮具十二相。乃至广说。问
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
经说。佛转法轮。地神药叉举声遍告。契经
虽作是说。而不分别其义。不说地神为
自有智见。为因他故知举声遍告。经是此
论所依根本。彼不说者今应说之。复次欲
令疑者得决定故。经说。地神举声遍告。佛
在鹿苑三转法轮。或有生疑。地神自有现
量智见知如是事。欲令此疑得决定故。
显彼但有比量知见生处得智。于转法轮
卷四十一 第 210b 页 T27-0210.png
非现境故。由是因缘故作斯论。为彼地神
有正智见知佛转法轮苾刍见法不。答无。
此事甚深非彼境故。彼云何知。答由五缘
故。一者信世尊故。谓佛起世俗心我转法
轮苾刍见法。由是彼知。谓佛若起无漏心
或未曾得世俗心。一切有情无能知者。若起
曾得世俗心时。诸有情类有能知者。谓佛
起此世俗心时。若欲令钝根者亦知。则蛇
奴等亦能了知。若欲令利根者亦不知。则
舍利子等入边际第四静虑。起妙愿智亦不
能知若欲令恶趣亦知。则猿猴等亦能了
知。若欲令善趣亦不知。则诸人天无能知
者。今佛欲令地神知故。起曾得世俗心我
转法轮苾刍见法。地神知已举声遍告。问
佛何故起此世俗心。答三无数劫修集种种
难行苦行。为益有情。今转法轮苾刍见法。
即昔加行今初得果。深生欢喜故起此心。
复次昔发弘誓。为饶益他今始得果。故起
此心。复次昔发大愿。为拔济他今始得
果。故起此心。复次所期胜义。利乐有情今
创果遂。故起此心。二者或佛告他我转法
轮苾刍见法。故彼得闻。谓若于心得善巧
者佛起心已即能了知。若但于言得善巧
者。佛告他已方能了知。问世尊何故告他
令知。答世尊欲显善说法中所言诚谛一见
一乐。众皆同许故告他知。复次三无数劫
修多苦行。为益有情今初得果。深生欢
喜故告他知。复次世尊自显于九十六诸道
法中最尊最胜无能及者。故告他知。复次
卷四十一 第 210c 页 T27-0210.png
欲显佛法实能出离有大神变。故告他知。
复次佛欲显示憍陈那等真实功德。亦示
世间良福田。故告他令知。复次欲令天人
于佛圣教深敬信故。告他令知。复次世尊
自显远离法悭。于希有法无师拳故告
他令知复次佛欲显己有大士法非馀道
故告他令知。复次世尊自显有聪明相非
馀道故告他令知。如契经说。诸聪明者有
三种相。一善思所思。二善作所作。三善说所
说。三者或从大德天仙所闻。谓佛转法轮
五苾刍见法。问何等名曰大德天仙。有作
是说。是净居天。有馀师说是欲界天已见谛
者。复有说者。有长寿天曾见过去诸佛世
尊转法轮相。今见世尊有如是相。欢喜踊
跃告他令知。地神既闻举声遍告。四者或
彼尊者憍陈那等起世俗心。佛转法轮我
等见法。由是彼知。问何故尊者起世俗心。
答已害二十种萨迦耶见故。已断一切恶趣
因故。无边生死今有边故。无际苦海今有
际故。已见圣谛故。入正定聚故。深生欢
喜。故起此心。复次昔所发起弘誓大愿及
诸苦行今果遂故。深生欢喜。故起此心。五
者或彼告他地神得闻。问何故尊者告他令
知。答尊者欲显善说法中所言诚谛一见一
乐。众皆同许故告他知。复次欲显世尊三
无数劫修多苦行。今初得果故告他知。复
次欲显佛法于九十六诸道法中最尊最
胜。故告他知。复次欲显佛法实能出离有
大神变。故告他知。复次欲令天人于佛圣
卷四十一 第 211a 页 T27-0211.png
教深敬信故告他令知。复次为欲引发无
量有情乐法心。故告他令知。复次欲令无
量懈怠有情勤精进。故告他令知。复次欲
显如来舍极苦行有大果故。告他令知。复
次欲显自身归依佛法不唐捐故。告他
令知。转法轮义如后定蕴不还纳息当广显
示。又契经说。有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
尽。三十三天数数云集善法堂中。称说某
处有某尊者。或彼弟子。剃除须发被服袈
裟。正信出家勤修圣道。诸漏已尽證得无漏
心慧解脱。于现法中能自通达。證具足住。
又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
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圆生树契经中说。有
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三十三天乃至
广说。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其义。不
说三十三天为自有智见为因他故知集
善法堂称说其事。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
不说者今应说之。复次欲令疑者得决定
故。谓有生疑。彼天自有现量智见知如是
事。欲令此疑得决定故。显彼但有比量智
见生处得智于漏尽德非现境故。由是
因缘故作斯论。为彼诸天有正智见知诸
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尽不。答无。此事甚深非
彼境故。彼云何知。答由五缘故。一者信世
尊故。谓佛起世俗心是诸苾刍得阿罗汉
诸漏已尽。由是彼知。谓佛若起无漏心或未
曾得世俗心。一切有情无能知者。若起曾得
世俗心时。诸有情类有能知者。谓佛起此
卷四十一 第 211b 页 T27-0211.png
世俗心时。如前广说。乃至今佛欲令彼天
知故。起曾得世俗心是诸苾刍得阿罗汉
诸漏已尽。彼天知已集善法堂称说其事。
问佛何故起此世俗心。答以彼真实适佛
意故。谓若苾刍永断后有。乃为真实适可
佛意。是诸苾刍诸漏已尽永断后有。皆能真
实适佛意故。起世俗心令诸天知云集称
说。二者或佛告他。是诸苾刍得阿罗汉诸
漏已尽。故彼得闻。谓若于心得善巧者。佛
起心已即能了知。若但于言得善巧者。佛
告他已方能了知。问世尊何故告他令知。
答世尊欲显善说法中所言诚谛一见一乐。
众皆同许故告他知。复次世尊自显于九
十六诸道法中最尊最胜无能及者故告他
知。复次欲显佛法实能出离有大神变故
告他知。复次佛欲显示彼诸苾刍真实功
德。亦示世间良福田故告他令知。复次欲
令天人于佛圣教深敬信故告他令知。复
次佛欲勉励馀修行者勇进心故告他令
知。三者或从大德天仙所闻。谓彼苾刍诸
漏已尽。问何等名曰大德天仙。答天中證得
阿罗汉者。问彼一切阿罗汉。皆知是事而
告他耶。答不尔。根等胜者能知。非馀四者。
或彼尊者起世俗心我已漏尽得阿罗汉。由
是彼知。问何故尊者起世俗心。答以彼尊
者无始时来烦恼炽盛身心热恼今得清凉。
无始时来生死相续今得永断。既舍郁
蒸而得清凉。舍有爱味得无爱味。舍耽
嗜得出离。舍染污得清净。深生欢喜故
卷四十一 第 211c 页 T27-0211.png
起此心。五者或彼告他诸天得闻。问何故
尊者告他令知。答尊者欲显善说法中所
言诚谛一见一乐。众皆同许故告他知。馀
随所应如佛告他及憍陈那告他中说。复
次欲令先来供给尊者衣服饮食敷具医药。
诸施主等闻生欢喜。功德更增。故告他知。
复次欲令先来不敬信者。生敬信故告他
令知。复次欲显出家勤修苦行有胜果故
告他令知。问诸馀天神亦有称说漏尽者
不。答应说亦有。问何故唯说三十三天。答
以彼诸天数数云集论善恶事故偏说之。
谓彼诸天于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
十五日。集善法堂称量世间善恶多少。复次
三十三天常共伺察造善恶者。见造善者便
拥护之。见造恶者即共嫌毁。是故偏说。复
次三十三天见人造善欢喜赞叹故偏说之。
复次三十三天有圆生树喻阿罗汉故偏
说之。问三十三天亦共称说有学者不。答
亦共称说。诸有学者若诸有情。孝养父母彼
尚称说。况有学者。问若尔。何故契经说彼但
共称说阿罗汉耶。答依胜说故。谓无学法
补特伽罗俱胜有学。是故偏说。复次以圆生
树与漏尽者多分相似。可以为喻。是故偏
说。复次以漏尽者极可乐故。离众过故。极
清净故。无罪咎故。极难得故。无可嫌故。应
供养故。偏称说之。复次以阿罗汉解脱圆
满功德具足。永尽一切生老病死故偏称说。
复次若阿罗汉出现世间。天人充满恶趣减
少。如有德王出现于世。是故偏说。复次若
卷四十一 第 212a 页 T27-0212.png
阿罗汉出现世间。诸天众增。非天众减。如
月满时大海盈满。是故偏说。复次若阿罗汉
出现世间。则诸天军胜。阿素洛。如战时见
善勇天子。是故偏说。复次若阿罗汉出现世
间。后生天子寿色名誉胜前生者。如贫贱人
以饭汁施胜馀施主。是故偏说。复次若阿
罗汉出现世间。以少物施便获大果。如迦
叶波尊者无灭施一粗食。人天多返受胜妙
果。是故偏说。复次若阿罗汉出现世间能
令见者生少净心生天受乐。如狗虾蟆气
嘘执恶。是故偏说。复次若阿罗汉出现世间。
生死牢狱多得解脱。如王生子大赦天下。
是故偏说。复次若阿罗汉出现世间。善恶趣
道明了显现。如日出时照烛安险。是故偏
说。复次若阿罗汉出现世间。能令诸天不
失天位。如天帝释衰相蠲除。是故偏说。复
次若阿罗汉出现世间。令天宫中天仙充满。
如为善友之所摄持功德充满。是故偏说。
复次若阿罗汉出现世间。能令诸天厌五欲
乐。如天帝释琰摩轮王。妙欲现前能生厌
舍。是故偏说。复次若阿罗汉出现世间。能
令世间听闻正法。菩提分宝悉皆丰饶。如
海宝船随所至处。是故偏说。复次若阿罗汉
出现世间。一切有情悉皆受乐。如降甘雨
稼穑丰稔。是故偏说。由如是等种种因缘。
是故诸天唯说无学。问三十三天为称说一
切阿罗汉。为少分耶。有作是说。称说一
切。以彼诸天好赞他德。诸阿罗汉所作已办
甚为希有。故皆称说。复有说者。不称说一
卷四十一 第 212b 页 T27-0212.png
切。所以者何。有阿罗汉若百若千。依山谷
中而入寂灭。诸共住者尚不了知。况馀天
人远共称说。问称说何等阿罗汉耶。答如
此经中所称说者。谓阿罗汉造作增长名
誉业者。彼称说之。若不造作名誉业者。设
复造作而不增长。彼不称说。复次若有豪
贵而出家者。彼称说之。如释王等。复次若
有巨富大功德者。彼称说之。如无灭等。复
次若有大智利他无惓者。彼称说之。如舍
利子等。复次若能护持佛法众所共归依
者。彼称说之。如饮光等。复次若有生时震
动天地现光明者。彼称说之。复次若有出
家精勤苦行。能作难作护持佛法。利天人
者彼称说之。馀阿罗汉彼不称说。问增上慢
者。诸天知不。有作是说。有知不知。谓依殊
胜功德起增上慢者。诸天不知若依下劣
功德起增上慢者。诸天则知。复次若依微
妙功德起增上慢者。诸天不知。若依粗浅
功德起增上慢者。诸天则知。复次若依上
界功德起增上慢者诸天不知。若依欲界
功德起增上慢者。诸天则知。有馀师说。增
上慢者。诸天不知。如天帝释世无佛时若
见外道独处闲居。便往其所观察礼敬谓
是如来。帝释尚然。况馀天众。问诸犯戒者。诸
天知不。答有知不知。谓犯粗重戒。诸天则
知。若犯微细戒。诸天不知。
如契经说。摩揭陀国诸辅佐臣。或是化法调
伏。或是法随法行。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
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胜威经作如
卷四十一 第 212c 页 T27-0212.png
是说。一时佛在那地迦邑郡氏迦林。时摩揭
陀国有八万四千诸辅佐臣。一时命过。有说。
疾疫故彼命终。有说。彼为未生怨杀。谓
未生怨杀父王已。亦杀辅佐八万四千。彼
诸眷属诣阿难所作如是言。彼彼国邑有
信佛者。身坏命终如来皆记生彼彼处。摩
揭陀国先王侍臣八万四千亦皆信佛。今已
命过。未蒙世尊记所生处。唯愿为请。阿难
许之。于日初分往如来所。顶礼双足却
住一面。恭敬合掌现亲爱相方便请言。彼
彼国邑有信佛者。身坏命终佛记生处。摩
揭陀国影坚王臣八万四千亦皆信佛。今
已命终如来不记。彼诸眷属心生愁恼。若
佛不记彼生处者。恐彼眷属起嫌恨心。唯
愿世尊哀悯为记。又佛在此摩揭陀国。
成等正觉。其地有恩。又影坚王。深信三
宝供养恭敬未尝暂阙。是故世尊必应为
记。佛悯彼故默然许之。即持衣钵入那地
迦。如法乞食。食讫还至郡氏迦林。收衣钵
洗足已入所止房。敷座而坐。安身定意系
念思惟。观摩揭陀诸臣生处。问佛于诸法
才举心时。无碍智见自然而转何故入房专
精思察。答欲显业果极深邃故。最微细故。
难觉知故。难显了故。难现见故。由是一
切三藏教中毗奈耶藏最为甚深。多明业果
差别相故。诸契经中说业果处最为甚深。
十二支中行有二种最为甚深。佛十力中自
业智力最为甚深。此八蕴中第四业蕴最为
甚深。四难思中有情业果最为甚深。故佛入
卷四十一 第 213a 页 T27-0213.png
房专精思察。复次佛欲显示摩揭陀臣身心
因果。障碍对治命终受生。一一皆有种种差
别。是故入房专精思察。复次应受化者犹
未集故。谓佛说法非为一人。如大龙王雨
必普润。为待无量应化有情。故且入房思
惟系念。复次胜威天子犹未至故。谓影坚王
被子杀已生多闻室。名曰胜威。彼闻如来
说其辅佐生处差别。必来听受。为待彼故
且复入房。复次欲令阿难敬重法故。谓若
为彼轻尔说法。即彼于法不深敬重。欲令
渴仰闻必受持如理思惟广为他说。故且入
室系念思惟。复次为断愚人憍慢心故。谓
无智者实无所知。怀聪明慢。若他请问不
观浅深率尔便答。佛欲断彼憍慢心故。自
显智见于一切法任运而转。若得他问尚审
思惟安详而答。况无智者问便酬对。复次佛
欲自显善士法故。谓诸善士有三种相。即
善思所思等。故不问已轻易而答。复次佛欲
自显智者相故。谓诸智者审思方说。故佛得
问系念思惟。有作是说。佛欲入房游戏静
虑。阿难请问故未酬答。尔时世尊于日后
分从定而起出诣众中。敷如常座安详而
坐。尊者阿难前至佛所。顶礼双足合掌恭
敬而白佛言。如来今者。面目清净进止从
容。诸根寂静必游静虑受现法乐。先所请
者。唯愿说之。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汝
所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摩揭
陀国八万四千诸辅佐臣已命终者。或是化
法调伏。或是法随法行。皆断三结。得预流
卷四十一 第 213b 页 T27-0213.png
果。不复退堕。定趣菩提极七返有。七返人天
往来流转作苦边际。一类生在四大王众天。
如是乃至一类生在他化自在天众同分中。乃
至广说。问辅佐臣者义何谓耶。答彼恒护持
佛法僧宝令无损减。故名辅佐。复次以彼
皆是频毗娑罗内供奉者。故名辅佐。复次彼
皆翼助频毗娑罗摄养国人。故名辅佐。复
次彼是先世曾所立名。谓昔有王。七宝具足
王四洲渚。将领辅佐八万四千。乘空游戏。
时轮宝等忽止不行。王遂惊怖谓诸臣曰。
将非失位。或命尽耶。菩提树神仰白王曰。
此下不远有菩提树。诸佛依之成等正觉。
不应在上乘空而行。王闻疾下顶礼悔谢。
与诸辅佐恭敬右绕。设供养已从馀道去
时。转轮王者今影坚王是八万四千辅佐臣
者今未生怨所诛者。是故知辅佐是先世名。
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论
所依根本。彼不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
云何彼名化法调伏。云何彼名法随法行。答
若在天中而见法者名化法调伏。若在人
中而见法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不受持
戒而见法者名化法调伏。若受持戒而见
法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在人中种诸善
根亦令成熟。后生天中得解脱者名化法
调伏。若在人中种诸善根亦令成熟。即于
人中得解脱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在人
中修顺决择分善根。后生天中得通达者
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修顺决择分善根。即
于人中得通达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在
卷四十一 第 213c 页 T27-0213.png
人中修加行道。后生天中入正性离生者
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修加行道。即于人
中入正性离生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在
人中修行谛善根。后生天中得谛现观者
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修行谛善根。即于
人中得谛现观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在
人中修治善根。后生天中见清净者名化
法调伏。若在人中修治善根。即于人中见
清净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在人中受假
名戒。后生天中得圣所爱戒者名化法调
伏。若在人中受假名戒。即于人中得圣所
爱戒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在人中得别
解脱静虑律仪。后生天中得无漏律仪者
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得别解脱静虑律
仪。即于人中得无漏律仪者名法随法行。
复次若在人中受作意戒。后生天中得法
尔戒者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受作意戒。
即于人中得法尔戒者名法随法行。复次
若在人中得增上戒增上心学。后生天中
得增上慧学者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得
增上戒增上心学。即于人中得增上慧学
者名法随法行。复次若在人中修预流支。
后生天中得预流果者名化法调伏。若在
人中修预流支。即于人中得预流果者名
法随法行。复次若在人中得世俗信。后生
天中得證净者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得
世俗信。即于人中得證净者名法随法行。
复次若在人中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后生
天中得具足者名化法调伏。若在人中修
卷四十一 第 214a 页 T27-0214.png
三十七菩提分法。即于人中得具足者名
法随法行。问何故天中得见法者名化法调
伏。即于人中得见法者名法随法行耶。答
若于天中得见法者修加行少。若于人
中得见法者修加行多故。谓在人中得
见法者。先勤恭敬供养师友。诵素呾览学
毗奈耶。听受决择阿毗达磨。于一切法自
相共相思惟观察。得纯熟已往诣山林居
闲静处。初夜后夜除去睡眠渐复受持小大
七法。始从日没至日出时。结跏趺坐顶安
静镇。行鞠法杖精进炽然。系念思惟方入圣
道。彼由如是多加行法。是故名为法随法
行。若于天中得见法者。由昔人中闻思修
故今时任运圣道现前。彼受化生见法调伏
故立化法调伏别名。
云何多欲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
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有多欲有不喜
足。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
论所依根本。彼不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
论。云何多欲。答诸欲已欲当欲是谓多欲。此
本论师于异名义得善巧故。以种种名显
示多欲。文虽有异而体无别云何不喜足。答
诸不喜不等喜不遍喜不已喜不当喜。是谓
不喜足。此本论师于异名义得善巧故。以
种种名显示不喜足。文虽有异而体无别。
多欲不喜足何差别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
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此二法展转
相似见多欲者世人共言是不喜足。见不喜
足者世人共言是多欲。或有生疑此二是一。
卷四十一 第 214b 页 T27-0214.png
为令彼疑得决定故。显此二种其义各别
故作斯论。多欲不喜足何差别。答于未得可
爱色声香味触。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馀资
具。诸希求寻索思慕方便是谓多欲。此中于
未得可爱色声香味触者。依在家者说。彼
于未得可爱色等四方追求。谓务农者追求
田园牛羊等畜衣宅谷等诸资生具。若富贵者
追求胜位国土城邑象马珍玩诸欲乐具。于
未得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馀资具者依出
家者说。彼于未得衣钵房舍资具及弟子等
种种追求。诸希求等名虽有异而体无别。
皆为显示多欲义故。于已得可爱色声香味
触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馀资具。诸复希复欲
复乐复求是谓不喜足。此中于已得可爱色
声香味触者依在家者说。彼于已得可爱色
等不生喜足。复更希求。谓务农者于田园
等得一希二。乃至广说。若富贵者于胜位
等得一希二。乃至广说。于已得衣服饮食
床座医药及馀资具者。依出家者说。彼于
已得衣等不生喜足。复更希求。谓于衣钵
房舍资具及弟子等得一希二。乃至广说。
诸复希等名虽有异而体无别。皆为显示
不喜足故。如是差别者。显多欲故。希求寻
索思慕方便。即多欲是希求等因。若心无爱
者无希求等故。及显不喜足故。复希复欲
复乐复求即不喜足。是复希等因。若心无贪
者无复希等故。此即显示多欲不喜足。虽
俱以贪不善根为自性。而依未得已得境
起故有差别。有作是说。不喜足是因多欲是
卷四十一 第 214c 页 T27-0214.png
果。此中因果互相显示。或有说者。希欲是多
欲追求是不喜足。复有说者。难满是多欲多
希求故。难养是不喜足喜选择故。有馀师
说。多欲唯在意地缘未来故。不喜足通
六识身缘现在故。评曰。应作是说。此二俱
是欲界一切贪不善根俱通六识。谓彼一切
令于已得色等境界不喜足义名不喜足。
令于未得色等境界多希求义名为多欲。
是故此二皆通欲界。六识俱起贪不善根。
云何少欲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
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有少欲有知足。
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论
所依根本彼不说者今应说之。复次前说多
欲及不喜足。今欲说彼近对治法故作斯
论。云何少欲。答诸不欲。不已欲。不当欲。是
谓少欲。此本论师于异名义得善巧故。以
种种名显示少欲。文虽有异而体无别。云
何喜足。答诸喜等喜遍喜已喜当喜是谓喜
足。此本论师于异名义得善巧故。以种种
名显示喜足。文虽有异而体无别。少欲喜
足何差别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论。答欲
令疑者得决定故。谓此二法展转相似。见
少欲者世人共言是喜足。见喜足者世人共
言是少欲。或有生疑此二是一。为令彼疑
得决定故。显此二种其义各别故作斯论。
少欲喜足何差别。答于未得可爱色声香味
触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馀资具。诸不希不求
不寻不索不思慕不方便。是谓少欲。此中于
未得可爱色声香味触者。依在家者说。彼
卷四十一 第 215a 页 T27-0215.png
于未得可爱色等不生希求。谓务农者于田
园等不生希求。若富贵者于胜位等不生
希求。于未得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馀资具
者。依出家者说彼于未得衣钵房舍资具及
弟子等不生希求。诸不希等名虽有异而
体无别。皆为显示少欲义故。问何故此中
问少欲而答不欲耶。答未得可爱色等资
具。总有二种。谓如法不如法。于如法者有
欲。于不如法者不生欲故。复次于应受者
有欲。于不应受者不生欲故。复次于能
止苦者有欲。于增烦恼者不生欲故。复次
于梵行求有欲。于欲求有求邪梵行求不
生欲故。复次于饶益他事有欲。于损害他
事不生欲故。应知此中不生欲者。谓不善
欲。有欲者。谓善欲。于已得可爱色声香味触
衣服饮食床座医药及馀资具。诸不复希。不
复欲。不复乐。不复求。是谓喜足。此中于已
得可爱色声香味触者依在家者说。彼于
已得可爱色等生喜足故不复希求。谓务
农者于田园等随得充济便生喜足。不复
希求。若富贵者于胜位等随所已得便生
喜足。不复希求。于已得衣服饮食床座医药
及馀资具者依出家者说。彼于已得衣等
生喜足故。不复希求。谓于衣钵房舍资具
及弟子等随所已得。便生喜足不复希求。
不复希等名虽有异而体无别。皆为显
示喜足义故如是差别者显少欲故。不希
不求乃至广说。即少欲是不希不求等因若
心有爱者有希求等故。及显喜足故不复
卷四十一 第 215b 页 T27-0215.png
希等即喜足。是不复希等因若心有贪者
有复希等故。此即显示少欲喜足。虽俱以
无贪善根为自性。而依未得已得境起故
有差别。有作是说。喜足是因少欲是果。此
中因果互相显示。或有说者。不希欲是少欲。
不追求是喜足。复有说者。易满是少欲少
希求故。易养是喜足不选择故。有馀师说。
少欲唯在意地缘未来故。喜足通六识
身缘现在故。评曰。应作是说。此二俱是三
界系及不系。无贪善根俱通六识。谓彼一切
令于已得色等境界生喜足义名为喜足。
令于未得色等境界少希求义名为少欲。
是故此二皆通三界系及不系。六识俱起无
贪善根。
应知此中有少欲者而名多欲。如但须一
两药即得充济而希二两等。有多欲者而
名少欲。如须百千资生众具方得充济。但
欲尔所不复多希。有少求者而名不喜足。
如得少物已得充济。而复少求有多求者
而名喜足。如得少物全未充济。更须百
千供身方足。但求尔所不复多求。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