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唐-五百大阿罗汉卷十四

卷十四 第 66c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四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六

诸过去彼一切尽耶。答应作四句。过去有
二种。如前说。尽亦有二种。如过去说。此
中俱依二种作论。过去与尽互有广狭。故
作四句。有过去非尽。谓如具寿邬陀夷
言。一切结过去。乃至广说。过去者是第二
过去。非尽者非初尽。佛身现在已断尽故。
有尽非过去。谓如佛言。此圣弟子已尽地
狱。已尽傍生。已尽饿鬼。已尽所有险恶趣
坑。问此中已尽地狱者。显圣弟子已尽地
狱。已尽傍生者。显此已尽傍生。已尽饿鬼
者。显此已尽饿鬼。已尽所有险恶趣坑者。
显此更何所尽耶。答即显上三然前广后
略。前别后总前渐后顿。前分别后不分别。
有说。已尽地狱傍生饿鬼者。显此已尽三
恶趣自性。已尽所有险恶趣坑者。显此已
尽彼中有。有说。已尽地狱等者。显已尽
地狱等。已尽所有险恶趣坑者。显已尽
卷十四 第 67a 页 T27-0067.png
人中扇𢮎半择迦无形二形。彼是人中险恶
趣坑故。有说。前显已尽地狱傍生饿鬼。后
显已尽住不律仪。彼当堕险恶趣坑故有
说。前显已尽地狱傍生饿鬼。后显已尽造
五无间业。彼无间生堕地狱故。有说前
显已尽地狱傍生饿鬼。后显已尽断善根
者。以断善者如险恶趣坑故。若不续善根
死必堕地狱故。有说。前显已尽地狱等果。
后显已尽地狱等因。如契经说。汝等苾刍。
若见行身语意恶行者。应知已见地狱或
馀恶趣。有说。前显已尽地狱傍生饿鬼。后
复言已尽所有险者。重显已尽地狱。以地
狱中无善果故。恶趣者重显已尽饿鬼。彼
常贫穷乏资缘故。坑者重显已尽傍生。身
心堕彼难可出故。有成劫时生。彼坏劫时
方命终故。有说。前显已尽地狱傍生饿鬼。
后复言已尽所有险恶趣坑者。皆重显已
尽三恶趣果。谓三恶趣皆是极险。众恶所
趣所堕坑故。问今地狱中犹有种种镬汤炉
炭。及狱卒等无量苦具。如何言尽耶。答不
往不生故说为尽。谓圣弟子不复往彼处。
不复生彼蕴界处故。此已得彼非择灭故。
问亦有异生得地狱等非择灭者。何故但
说圣弟子耶。

答诸圣弟子皆已尽故。异生品中有未尽者。
是故不说。问诸圣弟子亦尽人天。何故但言
尽地狱等。答此中但说一切尽者。诸圣弟
子于人天趣。有未尽者故不说之是谓尽。
非过去尽者是第二尽。非过去者非初过
卷十四 第 67b 页 T27-0067.png
去。有过去亦尽。谓所有行已起等起。乃至广
说。此皆显示过去诸行。过去者是世过去尽
亦尔。有非过去亦非尽谓除前相。此中相
声义如前释广说。乃至此复云何。谓除一
切过去世法现在佛身。未来圣弟子地狱等
蕴界处。取馀现在一切未来及无为法。作
第四句。

复次若依结断说者。此中依言显所凭义。
前四句中。依世尽及不生尽说尽言。今四
句中。依断烦恼得择灭尽。建立尽名。有结
过去非尽。谓结过去。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变
吐。未断者未立断遍知。未遍知者未立智
遍知。未灭者未得择灭。未变吐者未弃彼
得。有说。未断者未以无间道断。未遍知者
未以解脱道遍知。未灭者未證彼离系得。
未变吐者未舍彼系得。有说。此四句皆显
未弃舍义。此复云何。谓诸异生若具缚者。过
去三界见修所断结。已离欲染未离初静
虑染者。过去八地见修所断结。乃至已离
无所有处染者。过去一地见修所断结。若圣
者具缚入正性离生位。苦法智忍时过去三
界见修所断结。苦法智已生苦类智未生。过
去色无色界见苦所断。乃至三界见集灭道
修所断结。乃至道法智已生道类智未生。过
去色无色界见道所断。及三界修所断结。预
流者过去三界修所断结。一来者过去欲界
修所断三品。及色无色界修所断结。不还
者若未离初静虑染。过去八地修所断结。
乃至若已离无所有处染。过去一地修所断
卷十四 第 67c 页 T27-0067.png
结。是谓结过去非尽。有结尽非过去。谓
结未来已断已遍知已灭已变吐。已断者已
立断遍知。已遍知者已立智遍知。已灭者已
得择灭。已变吐者已弃彼得。有说。已断者
已以无间道断。已遍知者已以解脱道遍知。
已灭者已證彼离系得。已变吐者已舍彼系
得。有说。此四句皆显已弃舍义。此复云何。
谓阿罗汉未来三界见修所断结。若不还者
已离无所有处染。未来三界见所断。及八地
修所断结。乃至未离初静虑染者。未来三
界见所断。及一地修所断结。若一来者未
来三界见所断。及欲界六品修所断结。若
预流者未来三界见所断结。若随信随法行。
道法智已生道类智未生。未来三界见苦集
灭所断。及欲界见道所断结。乃至苦法智
已生苦类智未生。未来欲界见苦所断结。
若诸异生已离无所有处染。未来八地见修
所断结。乃至已离欲染未离初静虑染。未
来一地见修所断结。是谓结尽非过去。有
结过去亦尽。谓结过去已断已遍知已灭已
变吐。已断等言如前广说。此复云何。谓
阿罗汉过去三界。见修所断结。广说乃至。
若异生已离欲染未离初静虑染。过去一
地见修所断结。是谓结过去亦尽。有结非
过去亦非尽。谓结未来未断未遍知未灭未
变吐。及结现在未断等言如前广说。此复
云何。谓诸异生若具缚者。未来三界见修
所断结。广说乃至。若不还者已离无所有
处染。未来一地修所断结。及一切现在结。
卷十四 第 68a 页 T27-0068.png
是谓结非过去亦非尽。诸过去彼一切灭耶。
答应作四句。过去有二种。如前说。灭亦有
二种。一世灭。二隐没灭。此中俱依二种作
论。过去与灭互有广狭。故作四句。有过去
非灭。谓如具寿邬陀夷言。一切结过去。乃
至广说。过去者是第二过去。非灭者非二种
灭。佛身现在非隐没故。有灭非过去。谓
依世俗小街小舍小器小眼。言是灭街乃至
灭眼。谓东方人见小街等说言此灭。即依
此义可作是言。颇有眼灭能见色耶。答有。
谓现在世同分小眼是谓灭。非过去灭者是
第二灭。非过去者非初过去。有过去亦
灭。谓所有行已起等起。乃至广说。此皆显
示过去诸行。过去者是世过去灭亦尔。有
非过去亦非灭。谓除前相。此中相声亦如
前说。广说乃至。此复云何。谓除一切过去世
法。现在佛身及小街等。取馀现在一切未
来及无为法。作第四句。复次若依结断说
者。此中依言义如前说。前四句中依世灭
及隐没灭说灭言。今四句中依断烦恼得
择灭灭建立灭名。有结过去非灭。谓结
过去未断未遍知。未灭未变吐。广说乃至。
有结非过去亦非灭。谓结未来未断未遍
知未灭未变吐及结现在。此中一切义如前
说。

如是所说五四句中。前三四句依世施设及
圣施设说。依世语言。及圣语言说。依世
俗及胜义说。依契经及现见说。后二四句
唯依圣施设圣语言胜义契经说。问后二四
卷十四 第 68b 页 T27-0068.png
句中。何故但说结不说结法耶。答彼作论
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应说而不说
者。当知此义有馀。有说。已说结。当知亦
已说结法。所以者何。依结立结法故。又同
一对治故。有说。诸结自性断。断已不成就。
是故说之。结法不定是故不说。有说。诸结
多诸过失。坚牢难断难破难越是故说之。
结法不尔是故不说。有说。诸结与圣道相
违。结法不尔。以善有漏。能与圣道相入出
故。无覆无记能与圣道为依止故。然与结
相杂故。亦是圣道所断。如灯破闇时亦损
炷等。王破他军时亦损自众。有说。诸结是
结亦是结法。是故说之。结法非结是故不
说。如结结法。缚缚法。随眠随眠法。随烦恼
随烦恼法。缠缠法。垢垢法。应知亦尔。
若于苦生疑此是苦耶。此非苦耶。乃至广
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
如契经说。有因论婆罗门。来诣佛所作如
是问。沙门乔答摩。疑甚为希有难度非易
度。世尊告言。如是如是。婆罗门疑甚为希
有难度非易度。所以者何。有古昔婆罗门
造明论者。造咒术者上首有十。一頞瑟
搩迦。二婆莫迦。三婆莫提婆。四毗湿缚蜜多
罗。五阇莫铎耆尼。六鸯耆罗。七跋罗堕阇。八
婆死瑟𢮎。九迦叶波。十勃栗瞿。如是等诸婆
罗门。世虽尊敬皆不度疑而命终。是故知
疑甚为难度。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
彼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说者。今应
说之。故作斯论。若于苦生疑。此是苦耶。
卷十四 第 68c 页 T27-0068.png
此非苦耶。当言一心多心耶。答应言多
心。谓此是苦耶。是一心。此非苦耶是第二
心。于集灭道生疑亦尔。此中邪声显成疑
义。若但说此是苦。便成正见。此非苦便成
邪见。乃至于道亦尔。由说邪声故成疑
义。如是于苦乃至于道。各有二心总成八
心。此说极速。于四圣谛次第疑者有此八
心。如现观时。从苦法智忍。乃至道类智十
六刹那。有说。此八非八刹那。以一一心生
灭速疾。若作是念。此是苦耶。中间已经百
千生灭。馀心亦尔。但本论师欲令弟子易
解了。故说多刹那以为一心。行相等故。
颇有一心。有疑无疑耶。乃至广说。问何故
作此论。答为令疑者得决定故。谓阿毗达
磨者说一心聚。有多法俱。生于中有是
犹豫谓疑。有是决定谓慧。有非犹豫非
决定谓馀心所。勿有生疑即有疑心。是无
疑心。即无疑心。是有疑心为令此疑得
决定故。显有疑心异无疑心异故作斯论。
颇有一心有疑无疑耶。答无。问此言。为约
心聚。为约所缘说耶。若约心聚说者。则一
心聚中有是疑有非疑。如前已说。何故言
无。若约所缘说者。则于一佛心有有疑。
谓异生有无疑。谓圣者亦不应言无。何故
答言无也。答此约心聚故答言无。谓诸
心聚若有疑者名有疑心。若无疑者名无
疑心。是故有疑心异无疑心异。然此中说
无疑心者。于四圣谛或了是有或拨为无。
非但与疑不相应起。所以者何。谓于苦
卷十四 第 69a 页 T27-0069.png
谛。若言此是苦耶。此心有疑。若言此是苦。
此心无疑。若言此非苦耶。此心有疑。若言
此非苦。此心无疑。于集灭道应知亦尔。应
知此中有十六心。于四圣谛各有四故。谓
八是疑。四是正见。四是邪见。前四种疑引四
正见。后四种疑引四邪见。谓此是苦等是正
见。此非苦等是邪见故。问何等补特伽罗
疑能引生正见。何等补特伽罗疑能引生邪
见。答若好与此法共住者。彼疑引生正见
若好与外道共住者。彼疑引生邪见。复次
若乐习内论者。彼疑引生正见。若乐习外论
者。彼疑引生邪见。复次若爱亲近善士听
闻正法者。彼疑引生正见。若爱亲近不善
士听闻不正法者。彼疑引生邪见。复次若
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增上者。彼疑引生正
见。若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非增上者。彼疑
引生邪见。

如契经说。有三种冥身。谓于三世疑惑犹
豫。问冥身自性应是无明。何故说疑。答
彼相似故。谓诸烦恼中无有不了。行相与
无明相似犹如疑者。是故说疑。有说。冥身
自性实是无明。疑是无明依处舍宅是故说
疑。如施设论说。疑是无知依处舍宅故。有
说。疑与无明亲近住故。谓若有疑处必有
无明。如世于亲说彼是我是。故说疑。有说。
疑与无明相类同故。谓彼于境俱不决定
二分而转是故说疑。有说。彼经为成不成
法故。谓无明为冥身自性。不说自成而疑
亦有冥身之义。然不显了是故偏说。问世
卷十四 第 69b 页 T27-0069.png
尊何故但说缘世疑为冥身。不说缘无为
疑耶。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馀。
有说。彼经依多分说。谓多缘世起此冥身。
少缘无为是以不说。有说。有为粗显于中
生疑。圣所诃责说为冥者。无为微细难可
觉了于中生疑。圣不诃责是以不说。如
昼颠蹶为世所诃说为盲者。夜分颠蹶世
则不诃。彼亦如是。有说。外道于世起增上
愚。疑惑犹豫是故偏说。如契经言。我于
过去。为曾有为非曾有。何所曾有。云何曾
有。我于未来为当有为非当有。何所当
有。云何当有。于内犹豫此物是何。此物云
何。当何所有。如是有情生从何来。没往何
所。外道于世数。起如是增上犹豫。是故偏
说。有说。若愚若智内道外道。世间论者乃
至童竖皆知有世。谓彼皆了有去来今。而
于中疑甚为盲冥故说冥身。涅槃离相极
难觉了。虽猛利智犹不能穷。故于彼疑
此中不说。有说。佛观未来。有诸弟子
拨无过未。故说于世起疑惑者名为冥
身。

如契经说。有五种心栽。一者疑佛。二者疑
法。三者疑戒。四者疑教。五者瞋僧。如彼经
说。有五心栽。云何为五。谓于大师及法戒
教疑惑犹豫。不悟入不信解不害心栽。
于佛所赞叹有智同梵行者。瞋恚毁骂陵辱
触恼不害心栽。问此五心栽以何为体。答
疑瞋为体。前四是疑第五是瞋。问瞋可尔。
疑云何。如契经说。栽有三种。谓贪瞋痴。
卷十四 第 69c 页 T27-0069.png
品类足论亦作是说。瞋云何。谓于有情。作
损害作栽檗无处说疑为栽自性。此中
何以说耶。答彼相似故谓诸烦恼中。无有
非栽自性而作栽事。犹如疑者。如施设论
说。疑覆蔽心。令心刚强作栽檗事。尚不
令心得邪决定。况正决定。譬如良田若不
耕垦。即便坚硬多诸株杌。秽草不植。何况
嘉苗。有说。疑与瞋恚行相所对。俱相似故
说为心栽。行相相似者。俱戚行相转故。所
对相似者。俱对欢行相故。问何故疑佛说为
心栽。非疑僧耶。答不应生处而妄生者说
名心栽。佛无一切恶行过失。而生猜疑是
名非处。于法戒教应知亦尔。僧有少分恶
行过失。而猜疑者是应处起不名心栽。问何
故瞋僧说名心栽。非瞋佛耶。答僧有少分
恶行过失。缘之生瞋性必尤重故名心栽。
佛无一切恶行过失。生瞋则轻是故不说。
于法戒教应知亦尔。有馀师说。于非重过
施设心栽。于僧生疑其过则重。以应处起
难可断故不名心栽。佛无诸过而能缘
之生瞋性必尤重难断亦非心栽。于法戒
教亦复如是。

云何多名身。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是
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为欲分
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如来出
世。便有名身句身文身。出现世间。虽作
是说而不分别。云何名身句身文身。今欲
分别故作斯论。有说。为令疑者得决定
故。谓此论中分别种种甚深妙义。或有生
卷十四 第 70a 页 T27-0070.png
疑论者。于义虽得善巧。而于其文或不善
巧为令此疑得决定故。显于文义俱得
善巧故作斯论。有说。为止他宗显己义
故。谓或有执名句文身。非实有法如譬喻
者。或复有执名句文身。声为自性如声论
者。为止彼执显名身等是实有法。是不相
应行蕴所摄故作斯论。有说。欲显世尊三
无数劫。所设劬劳有大果故。谓佛过去无量
劫前应得灭度。所以经于三无数劫修
习。百千难行苦行。但为利他。夫利他者。必
于名身句身文身。皆得善巧。以善巧故。
能为他说蕴界处等。令得涅槃究竟饶益
是名大果。有说。为欲建立三种菩提增上
缘故。谓若以上品觉慧。觉名句文身名
佛菩提。若以中品觉慧。觉名句文身名独
觉菩提。若以下品觉慧。觉名句文身名声
闻菩提。有说。欲显佛是无量无边说法者
故。谓佛善达名句文身。能为众生说法无
尽。有说。欲显世尊异独觉故。谓佛独觉
皆不由师自能觉悟。而于名等唯佛善知。
独觉不尔。有说。为欲照了杂染清净。二
法性相令他知故。谓名身等是能照了染
净根本。若无名等杂染清净不可显示。有
说。欲显于名身等观察。不观察者引大义
利大衰损故。谓修行者。若能观察名句文
身则能制伏。犹如积山烦恼恶行。虽遭骂
辱能堪忍故。若不观察名句文身。则烦恼
恶行如河流不绝。如骂太子毗卢释迦言。
婢子何以升我释种堂。彼以不能观察如
卷十四 第 70b 页 T27-0070.png
是四五字故。牵引无量百千众生堕大地
狱。问彼修行者得他骂时。云何观察令瞋
不起。答所言阿俱卢舍缦者。是为骂我。若
除阿字但是唤我。若除缦字直是骂声。若
二字俱除直名为唤。彼修行者得他骂时。便
审观察此诸字中。若无阿者便是唤我何为
生瞋。若无缦者但有骂声。不关于我何
由得瞋。若二字俱无直名为唤。于我何苦
而得生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便审观察
如是诸字。此方是骂他方是赞。我若于此生
瞋生忧。若于他方生贪生喜。则常忧常喜
常瞋常贪。谁有疲苦与我比者。由此观察
便不生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便审观察
有赞我者更无别字。但于骂我诸字之中。
颠倒次比此赞与骂既不决定。不应于中
生忧生喜。由此于骂不生瞋心。复次行者
得他骂时。应审观察如是语业。谁所成
就。为是骂者。为是我身。即知此是骂者成
就。便作是念。彼为自骂何关于我。故不生
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便观骂者身中诸
法。骂我法多不骂法多。即知骂法唯摄一界。
一处一蕴少分。不骂法摄十七界。一界少
分十一处一处少分。四蕴一蕴少分。作如
是念。彼骂我者。骂我法少不骂法多。何为
忘多于少生恚。复次行者得他骂时。应
观一字一刹那顷。必不成骂。无有多字多
念俱生。前字生时后字未起。后字若生前字
已灭。都无骂理但妄分别。谓之为骂故不
应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应观我身及能
卷十四 第 70c 页 T27-0070.png
骂者。皆念念灭适欲分别。骂者及我皆已灭
无。谁复于谁应生瞋恨。由此观察故不生
瞋。复次行者得他骂时。应观诸行离我
我所。作者受者皆不可得。唯空行聚何为生
瞋。有说。所以作此论者。为显此论文义
具故。谓此论中分别诸法自相共相。名为
义具。此中分别名句文身名为文具。有说。
为显名句文身有大用故。谓由名等显
示分别蕴界处等。无量义门。及能赞述佛法
僧宝无边功德。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故作
斯论。

云何多名身。答谓多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
假施设。是谓多名身。此中论者于文善巧。
以多文句共显一名。皆是名之差别名故。
问此中何故问多名身。而不问名及名身
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
应问而不问者。当知此义有馀。有说。名
与名身。二俱摄在多名身中。问多名身则
为都问。有说。此是契经所说。不应问。作
论者。契经但问多名身故。论者于中不
能增减。问若尔。何故问多名身。而答以名。
答名是根本。名满名身。名身复满多名身故。
有说。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子孙法。谓依
名有名身。依名身有多名身故。问名体是
何。答是不相应行蕴所摄。文句亦尔。问何
故名名。答名者名为随名。为名名为合
随者。如其所作即往相应。名者为此义
立。如求便应合者。随造颂转令与义会。
此中名具三义故名为名。心心所法有随
卷十四 第 71a 页 T27-0071.png
有名。而无合义故不名名。馀不相应色
无为法。有随有合而无名义故亦非名。
问名身者是何义。答是二名聚集义。是故一
名不名名身。问多名身是何义答是多名
聚集义。如一象二象不名多象身。要众多象
名多象身。马等亦尔。句身多句身文身多文
身亦复如是。此中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
有一字所起名。有二字所起名。有多字所
起名。一字所起名中。于一字但有名于二字
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三字。有欲
令依四字。二字所起名中。于二字但有名
于四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依六
字。有欲令依八字。三字所起名中。于三字
但有名于六字有名身多名身者。有欲令
依九字。有欲令依十二字。四字所起名
中。于四字但有名于八字。有名身多名身
者。有欲令依十二字。有欲令依十六字。
以此为门馀多字名应知亦尔。有馀师说。
一字所起名中。于一字一呼但有名。即于
此字再呼有名身。即于此字或三呼或四
呼有多名多身。于二字所起名等应知亦
尔。

云何多句身。答诸句能满未满足义。于中
连合是谓多句身。为成此义引经为證。
如世尊说。

「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心
 是诸佛教」


如是四句各能满足。未满足义于中连合。是
谓多句身。如是四句一一能满。各自句中。
卷十四 第 71b 页 T27-0071.png
未满足义于中连合者。于四句中一一各
别。连合诸字显未满义。或复连合诸句。显
成颂义为多句身。一一句中有标有释。谓
诸恶者是标。莫作者是释。乃至是诸佛者是
标。教者是释。故此颂中有四事满。一标二
释三句四颂。若说诸恶于标名满。于释
于句于颂未满。复说莫作于标释句三
种名满。于颂未满。复说诸善若于总颂
摽释句满。若于别句摽满非馀。乃至复说
是诸佛者若于总颂摽释句满。若于别句
摽满非馀。复说教者一切皆满。此颂处中
不长不短八字为句。三十二字为颂。诸经
论颂多依此法。计书写数亦依此法。又从
六字乃至二十六字皆得为句。然六字者名
为初句。二十六字者名为后句。减六字者
名短句。过二十六字者名长句。

云何多文身。答诸字众是谓多文身。为成
此义引经为證。如世尊说。

「 欲为颂本
 文即是字
 颂依于名
 及造颂者」


此中欲者。是欲造颂欣憙爱乐。为颂本者
此欲是颂因集生缘。文即是字者。巧便显了
故名为文。此即是字无转尽故。此即显示能
显颂文以字为体。颂依于名者。颂是假有
依名而立。亦依文句且说依名。此中依言
如林依树。及造颂者。思惟观察作诸伽他
名造颂者。颂依造者如蛇依穴水依于泉。
乳依乳房与依名异。

应知。此中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句
卷十四 第 71c 页 T27-0071.png
有句身有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多文
身。于一字有名无名身无多名身。无句
无句身无多句身。有文无文身无多文
身。于二字有名有名身无多名身。无句
无句身无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无多
文身。于四字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无
句无句身无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多
文身。于八字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
句无句身无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多
文身。于十六字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
句有句身无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多
文身。于三十二字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
有句有句身有多句身。有文有文身有
多文身。由此为门于诸字众。所说多少如
理应知。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十四

此卷宋本第十六幅末。便不生瞋复次行者得之下所起名中之上脱他骂时便审观察乃至依二十字四字等六十八行文今依二本足(之下)(之上)(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