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107
律宗新学名句卷上
毗尼中具列增一之文。而不兼通诸部。夫巳宗虽广
诸乘法数。而但局据一家。是使吾宗晚进辈。昧于披
捡。致多阙如。予以时习之暇。辄恣讨论。统括诸部文
句。搜罗一宗名言。总成三卷。用贻新学。虽不能发明
大义。庶有补于遗忘云尔。
时
绍圣改元前安居日 沙门怀显于法华兰若集序
律宗新学名句卷上
一律
事钞四分一律宗是大乘。
一人
羯磨序意唯拯拔一人。
一师
戒本同一师学如水乳合。
一心
律云常尔一心念除诸盖。
一念
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世人无人信受。
著割截衣二利
一毁全相离自贪二不为王贼
之所剥故。
二种屏处
一见屏谓尘雾黑暗二闻屏乃至常语
不闻。
二种忏法
一大乘忏二小乘忏。
二种法尘
一心法谓诸心数法二非心法过未色
法。
二种小教
一当分小教即多宗二过分小教即四
分。
二种跪膝
一长跪二互跪。
二种时
一迦罗时二三摩耶时。
二种病
一恶业所致二四大违反。
弟子执作二事
一修理房舍二补浣衣服。
二种境
一情境二非情境。
二种杀
一故杀二误杀。
二种疮
一求见他过二自覆巳罪。
二毒箭
一乐好衣钵二邪命为利。
二漫心
一小漫心二大漫心。
式叉二净
一六法净心二二年净胎。
在家二戒
一五戒二八戒。
出家二戒
一十戒二具戒。
二种执
一法执(以假名宗出有部体弘心多论出四分体)二迷执(光愿
河北江南斯并宗骨颠倒理味)。
后汉三张
一张陵二张鲁三张衡。
三涂
一刀涂二血涂三火涂。
三通鸣犍搥
一虚揩十下二渐稀渐大二十
七下三最后大打三下。
三田
一三宝敬田二父母恩田三贫病悲田。
三道
一见道二修道三无学道。
三德
一法身二般若三解脱。
食有三德
一轻软二净洁三如法。
三毒
一贪毒二嗔毒三痴毒。
五分三日
一八日二十四日三十五日。
说恣通三日
一十四日二十五日三十六日。
食不过三匙
初匙断一切恶中匙修一切善后匙
度一切生。
弟子被罚三不失法
一不失请法二相依住法三
请教授法。
三不应礼
一巳在高处上座在下二上座在
前巳在后三自在座上不应礼下座。
关中三辅
一左冯翊二右扶风三中京兆。
三方便
一远方便如行淫时先起欲心未动身
口二次方便动身就彼口陈欲作三近方便至彼
人边身未交前。
舍墯三法
一僧法二众多人法三对首法。
三报
一现报(今身即受)二生报(后生方受)三后报(生报巳后通及
未来)。
毗尼四义
一戒是佛法平地万善由之生长二
一切佛弟子皆依戒住住一切众生由戒而有三
趣涅槃之初门四是佛法璎珞能庄严佛法。
受舍法异四义
一受戒如上高山多缘多力舍
戒退道如高坠下故不须多二不生前恼若制缘
多便言佛多缘恼受须多人舍何须也三受如入
海采宝舍如失财王贼水火须臾荡尽四受容预
心舍对境情逼喜带戒行非一语开成舍尚不依
行况多缘也。
四境来差
一人二非人三畜生四杌木。
摩触四境
一觉二睡三新死四少坏。
四碍
一染碍二隔碍三情碍四界碍。
弟子去住四句
一不问而去(无法无食)二问而去(有食
无法)三苦住(有法无食尽寿不应去)四乐住(有食有法虽遗不应去)。
足别四句
一是别非足应来不来不与欲人二
是足非别善比丘身参众侣三亦足亦别得诃人
诃四非别睡定哑聋等。
人处分别聚落四句
一人处俱可分二人处
俱不可三人可处不可四处可人不可。
说戒不成四句
一闻而不见二见而不闻三俱见
闻四俱离。
制业罪四句分之
一或有犯佛法罪非世界
罪如制戒后畜财离衣等二是世界罪非佛法罪
谓未制前行杀盗等三俱是者制广教后犯淫欺
等四俱非者未制广前杀草木等。
破戒和尚四句
一问汝知和尚破戒否答不知得
戒二复问汝知不合从此人受不答不知得戒三
又问汝知从此人受不得不答不知得戒四问如
上三问并答知不得戒。
四弘誓愿
一烦恼无数誓愿断二法门无量誓愿
学三众生无边誓愿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无色四空定
一空处定二识处定三无
所有处定四非有想非无想处定。
四果
一须陀洹(此云入流)二斯陀含(此云一来)三阿那含(此云
不来)四阿罗汉(此云无生)。
食离四过
一离食醉过二离喜乐过三离好过
四离庄严身过。
如来證犯四过
一不顺诸佛常法二违自言治
法三令众生怖不安之相四逆说人过非大人体。
凡夫感戒具有四过
一忻下下有羸二容退道
法三容变二形四邪见断善。
四家戒本
一依梵本(文旨互乖力言未融)二写𨽻文(得在宗归失于
辨相)三以义求(能有深会未静论端)四以缘据(似是具周止存别见)。
四家立戒体
一光师依理为体二愿师以五缘
为体三河北师反以色为假宗体四江南师用非
色为实宗体。
四家摄教分齐
一三轮摄法二化行二教三制
听两教四化制二教。
四家羯磨
一单翻出(即古本曹魏所翻者)二依律本(即今一家依本
直诵)三准义用(即光师所述首云三藏者)四引缘据(即愿师后述广子注者)。
四羯磨法
一诃责二摈出三依止四遮不至白衣
家。
内凡四坚固
一戒不羸二不舍戒三不变根四
不断善根。
沙门四患
一不舍饮酒一不舍淫欲三不舍手
持金银四不舍邪命自活。
日月四患
一烟二云三尘四雾并阿脩罗。
僧祇佛四牙
一牙在帝释宫一牙在健陀国一牙
在羯陵迦国一牙在海龙王宫。
世尊四牙在世
一牙在忉利天一牙为
罗刹盗一牙亦罗刹盗一牙不说所止。
本律四广说
一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
于某村亲从佛闻二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于某
村亲从僧中上座前闻三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
于某村亲从知法众多比丘所闻四若比丘作是
语长老我于某村亲从知法比丘所闻 受持不
忘此是法此是毗尼是佛所教若闻彼说不应嫌
疑亦不应诃应审定文句巳寻究法律若相违者
应语彼言汝所说者非佛所说或是长老不审佛
语不须后诵亦莫教馀人今应弃舍若与法律相
应者应语彼言是佛所说应善诵习教诸比丘等。
四事供养
一饮食二医药三衣服四是所须
涅槃四德
一常二乐三我四净。
四渎
一者江二者河三者准四者济。
尼四独戒
一独渡水二独入村三独宿四独后行。
四如意足
一欲二精进三心四思惟。
四人应起塔
一四轮王二阿罗汉三辟支佛四
如来。
四分经通四人说
一者佛二者弟子三者
仙人四者诸天。
四念处法
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
四观法无我。
四辈
一人二天三龙四鬼。
调达四伴
一三闻达二骞茶达婆三拘婆离四迦
留罗鞮舍。
根本四譬
一淫譬断头二盗譬断罗树心三杀譬
针缺四妄譬石裂。
佛为纯陀说四比丘
一者毕竟到道二者示
道三者受道四者污道。
四分
初分二十卷(从序至第二十比丘
戒本) 第二分十五卷(二十一至二十八尼戒本并二犍度)受戒犍度
一说戒犍度二 第三分十四
卷安居犍度三自恣犍度四皮
革犍度五(三十八)衣犍度六(三十九四十)药犍度七(四十一四
十二前半)迦絺那衣犍度八拘睒弥犍度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