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门归敬仪通真记-宋-了然1095-A¶

1095-A¶ 第 450a 页

* No. 1095-A
夹注释门归敬仪序

释门归敬仪者真俗归敬之洪范事理观行之绳墨
也所以历代重之以为龟鉴也然今时不炽行之何
也想其文义高奇而消解尤难也似蚊咬铁牛终无
所得故浅识庸流不甚润如矣在昔萧山然律师制
科文并通真记三卷探颐显隐然而其书也传写误
夥文理纷焉慕学之徒莫不憾焉兹有洛北朝日山
比丘慧门光公者是律苑之翘楚也每见古典尊唱
往哲补垂磨灭者非一二荷法志愿蔽乎尽际适得
通真记善本跃然而芗拜雠阅而纠谬玩味往复附
记本文下标科厥上录为三卷傍施和训以便后学
杀青既竟属余为序余虽恐效颦之谤不可不随喜
焉见善而不扬吾佛之所制也儒门之君子亦诫焉
繇旃率赘鄙辞云尔。


元禄已巳觉皇成道日

于洛西密严道场不肖比丘妙辨雅谨识
1095-A¶ 第 450b 页 X59-0450.png
* No. 1095-B
新刻夹注释门归敬仪序

释门归敬仪者吾祖
南山徵照大师之所制也其为书也文高而理渊言
简而义博匪是所以浅学肤受之士可追精究者
也有永嘉起律师著护法记二卷以辟其幽隐惜
乎学者欲睹其完书未之得也寔为缺典矣不空
然尊者所撰之通真记三卷并科文旧虽刊行文
句参差写误络绎读者病诸予尝搜索数本雠挍
同异其脱者补之馀者芟之讹者正之疑者详之
槩归至当而后阅之数过掩卷熟思隋珠赵璧为
天下之至宝苟韫椟而藏诸则人孰得而共之聿
观诵之暇自彊系科本文之上会记厥下逐章排
布萃作一书析为三卷颜曰夹注释门归敬仪鸠
工镂版式布遐方一日有客谓余曰了然律师撰
述斯文光显祖教其弘宗扶教之意至矣尽矣唯
臻辨绕佛绕塔之方轨禀承真悟之义攘斥
灵芝之说尤其甚矣然今公之汲汲焉弘扬斯文讵
不击其大节乎余曰吁子之言实其尔虽然通真
1095-A¶ 第 450c 页 X59-0450.png
之为作也其推徵解释莫不提耳而告之指掌而
示之若夫才观一件之粗谭总掷三轴之全书则
焉异乎恶一茎之[禾*(截-隹+韭)]莠弃万把之稻䆏哉矧又举
小疵而害大醇君子之所诫也子岂不闻夏后氏
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类然而天下宝
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后之览斯书者
不可不思书以为序。


元禄二祀龙辑已巳僧自恣日
芝苑后裔比丘慧门
光熏盥题于朝日之华严丈室No. 1095
释门归敬仪通真记卷上(并序)
大宋萧山沙门释 了然 述

夫二谛同根三宝一性群有昧兹而逐妄
大雄由是以兴慈开八正之妙门示一直之平道莫
不静诸见本显自心源故前圣后贤咸宗斯轨

释门归敬仪者吾祖
澄照律师之作也师穷三学之妙弘一性之宗审归
敬为至道之良津真俗乃观行之枢要于是括三
1095-A¶ 第 451a 页 X59-0451.png
藏而广陈敬法彰二空而圆显净心事理该明文
义俱备了然忝沾慈润获奉遗言审虑竭愚辄申
科释文成三卷题曰通真庶乎通二谛之门显一
真之理后之作者无诮斐然云。

「释门归敬仪」

【题中五字通别简辨凡有两重一道俗对简敬仪
乃通释门则别以礼敬仪轨俗所常行不标释门
则滥通无准然归之一字俗礼未闻二局就释教
对简馀文则释门是通归敬为别以净厨诰等亦
标释门今题归敬知下十篇非馀法也仪之一字
通则可知释者略梵语也具云释迦此云能仁门
者限其内外举物以喻宗也归谓归依敬即恭敬
回转等意如下自明仪者法也谓下十篇引教立
仪楷模有则然此敬法通乎事理义在下文此宜
先晓。】

「沙门释道宣大唐龙朔元年于京师西明寺述。」

【述号中若据元本别有序题次安述号序文巳后
1095-A¶ 第 451b 页 X59-0451.png
方是本题今为蠹损缺于序分故直显本题以冠
于首仍移述号以次安之沙门释如常所闻道宣
大师之法讳也行业功勋备如僧传大唐者河东
晋阳是唐虞旧封至李氏高祖神尧初受周封为
唐国公至隋进爵为唐王入隋受恭帝禅位始号
唐国臣庶尊之乃加大字龙朔即第三帝高宗之
年号也京师者即长安是大唐所都之地公羊传
云京师者何即天子之居也京大也师众也天子
之居必以大众之词言之西明寺者长安两街有
八寺其一曰西明显庆元年高宗为皇太子建也
二年敕授西明寺上座大师恳辞不受敕遣鸿胪
卿刘审躬往终南礼拜迎请送上此寺述作记处
故此标之寺者嗣也谓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
国家有九寺焉因汉明帝永平十年佛法初到有
摩腾法兰二尊者以白马驮经像届于洛阳敕于
鸿胪寺延礼之至十一年敕于雍门外别建寺以
白马为名即汉土佛寺之始自此伽蓝因彰寺号
述者刘协云作者曰圣述者曰明大师示谦故不
言作也。】

「敬本教兴一(谓佛化厥初礼仪莫识圣法乘时行斯谒敬所以广引诫教为信首之初宗庶
有不惑于教喻)。」

【列篇目中前后注文不同者以前显一篇大意后
释随篇别目或可义同但词有广略尔初注中初
四句通明敬本教兴所下三句别显今文引用之
1095-A¶ 第 451c 页 X59-0451.png
意乘犹登也机感相应故曰乘时谒者请也。】

「济时护法二(谓季俗根钝非敬不弘故济时机综习惟远遂使相从奔竞上下相遵既不乱
伦二宝由盛)。」

【次二注中初四句明济时下四句显护法综习惟
远者相承无替也。】

「因机立仪三(谓时涉浇淳情分利钝致立教者开抑殊途或彼佛德高灭罪称最或此方本
净二业能明等)。」

【次三注中初二句明机致下二句立教或下四句
总显因机立教所以浇淳乃时节之变利钝乃机
器之殊钝者教以权方且脩事业曰抑利者令行
理观直趣上乘曰开抑塞也二业即真俗也。】

「乘心行事四(谓事在未亡因心行用约缘课业条流须识由心通三性事染六尘因福起罪
莫知道业)。」

【次四注中初四句总显乘心行事由下四句别示
罪福之相言事在者烦恼现行也因心行用者具
缚凡夫未开智解随所造业必假行成也。】

「寄缘真俗五(谓法被权道情投业理心形两位指月双筌或以鄙俗浅度不识分量罔冒人
真实为沈俗)。」

【次五注中初二句总明机教以显事理法者能被
之教情者所被之机机分利钝故教开权道权以
事摄道以理济心下二句蹑显正行形心属能行
事理是所行身行事行犹于指也心通理观犹于
月也身心事理真俗并驰故曰双筌或下诫斥妄
情约篇有三一唯著身事非于理解则失在执局
1095-A¶ 第 452a 页 X59-0452.png
二唯著心理废于身事则失在罔冒三事理两分
真俗二路则失在隔别备见本篇。】

「引教徵迹六(谓末法根钝多封性习须引圣言以为教量今以四依检行四印徵明无涉浮
言饰诈斯绝)。」

【次六注中初四句明钝根难信须引诚教以表非
虚今下四句正显篇中引教徵事之理。】

「约时科节七(谓心行等级勤惰不恒故立法捡心分时策行是知克念修圣斯言有归不尔
流溺还同无始)。」

【次七注中初四句示其篇意正显约时后四句引
俗劝脩意存无间。】

「威仪有序八(谓敬相显心虔诚有被今须引诚教具列容仪则容止若思言词安定不以法
绳则手足无所措矣)。」

【次八注中初四句示威仪次二句明有序后二句
结显容止孝经云容止可观若下六字出曲礼彼
云俨若思安定词。】

「功用感通九(谓业假行成功由心起心怀染净业亦真虚此由想见未清善恶交集不示缘
报迷滞难明)。」

【次九注中初并功用后二句示感通。】

「程器陈迹十(谓听言观行时俗罕依故立条例以清心路)。」

【第十注中听言观行文出论语借以显意谓听其
言而观其行则少有如说而行者故不获巳托事
兴言岂直自贻将济来学也。】

「敬本教兴篇第一(谓兴立敬本非正信而不弘无信必不兴敬有敬必先怀言篇明信
本敬随后生故也)。」
1095-A¶ 第 452b 页 X59-0452.png

【释敬本教兴篇篇名中敬即礼仪必由心起本字
正诠于信信即是心由信为归敬之本故云敬本
教者贤圣被下之言兴者发起因由之谓教兴之
意通别有殊备载本篇此不委示篇者戒疏云章
品之佳名分段之别目流类均等义齐一也第者
居也一者始也此既居先故称第一(篇字巳下复可例释)
中初二句总明敬本教兴次二句反覆推释后二
句结示篇意以敬非信而不成信非教而不立若
然则信必因教而起教实为信而兴注云兴立敬
本则教兴之意可见也。】

「序曰自法王之利见也必以静见为先故论云何处
何时谁起此见一切诸见悉断故文良證也。」

【本文初段中序者叙也叙述敬本之宗要及教兴
之因由曰者辞也将明教本必假言通也(下去例同此解)
初二句正叙上句指人下句示意法王是佛简异
世主故称法王法华经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乘
机出世故云利见周易乾卦二五两爻皆云利见
大人彼以圣君登宝必合时心此以能仁降灵宜
应机感故待时而兴适机而应群生利见不亦宜
乎故借儒经以明垂应言静见者静属教主之心
见乃众生之病然见病虽多我见为本由凡夫无
始依真起妄(无明)由妄计我(人我法我)由我起见(谓我见等五利
使惑及断常等六十二见)由见发毒(谓贪慢等五钝使惑)由毒造业随业
受报轮转无休是以世尊为静此见故于最清净
1095-A¶ 第 452c 页 X59-0452.png
法界流出正体智从正体智起后得智从后得智
起大悲心从大悲心现应化身从应化身流出诸
教谓三归五戒谛缘度等种种法门虽事理偏圆
任机而设原其本意皆为静见同成佛道由未出
世先建此心及后立言咸酬素愿拔他病本畅我
巳怀故云必以静见为先也故下次引證文出中
论彼偈具云一切法空故世间常等见何处于何
时谁起此诸见此偈显诸见本空也又云瞿昙大
圣主怜悯说是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此偈
世尊设教令人静见也。】

「然则习熏日久取会无由事须立敬设仪开其信首
之法附情约相显于成化之功。」

【教兴初科中初二句叙机迷习之一字即是无明
无明力故起念熏习于本识藏成见慢种子无始
至今经流长劫故云日久未遇良师不反性觉故
曰取会无由事下四句明设教此即下文所立之
法立敬者如本起初生并三归等法成立归敬之
本也设仪者如佛见瓶沙王经等示礼敬之正仪
也由此敬仪始开物信故曰开信首也附情约相
者如智论中位列敬相附彼凡圣道俗之情以教
道初行事须立法用成化导之功也是知佛慈宏
博法乳恩深怜其著我之徒开兹静见之法母胎
初降即显化仪道果始成便立归法今回邪见使
住正流初乃求他佛之冥加终则归自心之本净
1095-A¶ 第 453a 页 X59-0453.png
由斯引导毕至佛乘故知归敬一法为入道之根
本趣涅槃之极致也归敬兴意大略如斯。】

「然后肝胆涂地形骸摧折知宇宙之极尊则敬逾天
属(以父母生身也报施在于一生佛起法身也酬远终于累劫或功高难赏德深不谢慧深益厚非酬
所及也)晓教义之远大则道越常途(以七略被时立身立国之政沦历于
三有也八藏所宗亡空绝有之法毕超于九居也)。」

【次科初二句显能敬诚慇肝胆涂地表情之切也
形骸摧折节身之至也知下四句示所归道大初
二句见佛起敬次二句闻法悟道初中十方三世
唯佛特尊故曰宇宙极尊天属是父以父比佛佛
德更高既知境尊敬宜倍父故云敬逾天属言宇
宙者郭象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由宙注中
前二句明父母德浅生我色身功止一世虽云恩
重而实可酬故云报施等佛下二句显圣主德高
起我法身功超累劫其恩罔极其德难酬故云酬
远等或下四句示佛德深之相三祇积行谓之功
万行所成谓之德慧深照理妙尽觉源故益厚利
物度生无极故不赏语出汉书蒯通说韩信云足
下挟不赏之功等次下晓谓开悟教是能诠义即
所诠文义所诠意存出有故曰远大因闻开悟道
證无生故云道越常途道即三乘所證之道也注
中初三句示世法常途后三句明佛教远大初言
七略者辑略(辑音集即诸书总要)兵书略六艺略(礼乐射御书数)
子略诗赋略术数略方技略斯并立身立国之异
1095-A¶ 第 453b 页 X59-0453.png
谋然非出有之至道故曰沦历三有次言八藏者
三藏加杂大小各四也亡空有者显中道故超九
居者出三界故九居即三界分九地也问所敬三
宝何不言僧答闻法开悟谁曰非僧。】

「观斯以言则识形心两途事理双轨。」

【总陈教意举总要中初科初句蹑上生起观者详
览之谓能观在于大师斯者指法之辞所观属乎
圣教此指前科见佛闻法身心行事开悟正理即
本此教以述今文故举大纲令知宗要则下正举
初举形心示能敬也次举事理明所行也能行色
心依正二位虽曰两途所行事理真俗并运故曰
双轨双二合也轨车迹也此四者实一部之大宗
即唯识之正观也然事理两行通能及所若约所
行礼佛诵经等名事福也观法无我等名理观也
若就能敬色心二报一往配属身事心理此乃常
俗所谈至理而求实乖圆观略见下科委如第五。】

「形则缚于俗习苦阴常缠故当折挫以归依剖㭊剖
㭊观其慢惑也。」

【圆配中初科初二句示过患形即是身本唯识有
业惑所牵故缚于俗习报属苦果故苦阴常缠报
此为实计有我人即遍计性故下次出对治初以
事治折挫谓息于慢情归依谓尊他胜境故下文
云谓此形仪本唯识有迷于本习妄见我人故须
徵研令行敬养令见我身俯仰上下唯尘生灭来
1095-A¶ 第 453c 页 X59-0453.png
往屈伸此随俗也剖下次以理治剖㭊二字即是
观法观行脩舍故重言之观慢惑者以智破障知
身无我即翻遍计成无相性下文云重观此身但
尘非我妄谓我所能有行敬据此一理名通真也。】

「心则封于迷倒倒在生常故须镜生灭以惩之追想
追想知其妄著也。」

【次心中初二句示过心即妄识体本真理违真起
念谓之迷逐念攀缘谓之倒迷倒所缠习俗难改
故曰生常亦遍计性故下次出对治初以事治镜
取照义照察此心性本无念念起成妄妄故生灭
欲止生灭无如息念故曰惩之惩即止也故下文
云真本非心今随心起名随俗也追下次以理治
追想二字即是观法追即随也想即念也念起即
知随念随觉随舍以至无念故重言之知妄著者
以智破惑惑亡念静即翻遍计成无相性故下文
云知真非心名通真也起信论云推求五阴色之
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相十方求之终
不可得等问形心各有境智真俗两分岂曰并观
同成唯识答行布四门圆融一观善须思之问折
色求空观法无我教属小乘岂通圆观答如后正
观委明问慢惑妄著同异如何答惑体是同无非
集谛但慢相高倨故就身论究其集因实皆心惑。】

「深惟四山恒逼非念念而莫知切于身也八倒缠绵
非新新而不晓节于心也。」
1095-A¶ 第 454a 页 X59-0454.png

【徵推中初科初三句警身八下三句警心并以初
句示过患次句劝对治后句结嘱四山即生老病
死涅槃经云我昔告波斯匿王云大王有亲信人
从四方来各作是言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
民王若闻者当设何计乃至我说即是生老病死
常来切人等八倒即凡夫二乘各具四倒二四合
言故曰八也以凡夫外道于心计常于受计乐于
法计我于身计净是谓无常计常等为四倒也故
佛以四念处观治之谓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
无我观身不净二乘之人执此为极佛于最后了
义教中显以四德令成佛道则知法身不灭是为
真常涅槃寂静是为真乐身心不二是为真我本
性无垢是为真净方显二乘常计无常犹属四倒
非字义当为不念念新新并目观行切谓激切节
谓诫励。】

「所以剖㭊静于慢惑非爱断者所欣追想厌于妄著
是异生者所背。」

【次中初二句重示身观显非外道所行后二句重
示心观显非凡愚所乐爱断乃外道之计异生即
凡夫之性外道计于我宰多起憍慢今既静慢故
非所忻凡夫封于情见多生妄著今既厌著故是
所背又可凡夫外道映互其人非忻是背左右其
言。】

「固当抚揽诚教以法糺徵则生身不徒委于下尘无
1095-A¶ 第 454b 页 X59-0454.png
识不徒生于上趣矣。」

【示劝揽教中揽诚教者发正解故以法徵者起正
行故糺督责也徵證明也则下示功益初句有智
脩敬则不虚丧人身次句无智不脩则不空生上
界下尘恶道也喻出涅槃文如下引无识谓无出
道之智识也。】

「敢序斯致引文證之。

小乘论云敬者以惭为体也由我德薄前境尊高故
行敬也今反无惭不耻深可笑也大乘论云由信及
智故敬于彼信故非邪智故兴敬。」

【引文明敬本初科初小论通标义该诸部初句标
定由下示意然诸小论未见明出敬体之文唯心
所法中惭之一法意云于有德其心谦下崇重贤
善为性即是此中前境尊高之义推敬由惭惭即
敬体今下反责大乘论者亦是通指不具引文准
百法等论善十一中有信一法别境之五中则有
胜解胜解即智二皆心所彼疏释云何者为信谓
于实德深忍乐欲心净为性信有三种一种实有
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
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
世善深信有力能得成就又云忍谓胜解此即信
因信下反释如涅槃中信智相资文如下引證。】

「故引诚教信智及惭敬之本矣。

本起经曰佛初诞降周行十方举手指天地曰天上
1095-A¶ 第 454c 页 X59-0454.png
天下唯我独尊(以时俗所重九十六部号为大圣人天师也为绝邪归正故示此相唯佛
独尊馀皆邪道既曰尊严归依弘护非信敬之不成)三界皆苦无可乐者(三界众生
三苦交集无思厌背贪附更深故立此言令兴厌离有厌苦身令思苦本观达业惑深是苦因不没诸见便得
解脱馀则以苦舍苦长沦苦中)。」

【教兴初段信首宗本中初科初经中文有两段义
如注显初段注中初示邪师九十六部者多论云
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师资合论有九十六为下示
正宝既下结显次段注中文有四节初示众生著
苦三界众生总该六趣三苦谓苦苦(五阴有漏)行苦(四相
迁流)坏苦(乐尽苦至)故下二明佛示言教即三界皆苦之
语有下三明因教开悟苦身即是苦谛苦本惑业
即是集谛厌思观达即脩道谛便得解脱即證灭
谛是则世尊为信而兴教众生由信而致敬信敬
既成诸见则息静见之旨于兹显矣馀下四示邪
法增生如诸外道炙身卧棘苦行节脩虽受勤劳
终无出离法华经云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乃
坠于三恶道等。】

「此之一经成归敬之本也定信守之宗也理须依凭
托附以登高原之趣也。」

【次科初正结由佛初生示此胜相故为敬本决邪
归正故为信宗有本作守非次理下劝信高远之
趣即三乘圣道也。】

「故论云归依者回转之语也由昔背正从邪流荡生
趣今佛出世兴言极尊遂即回彼邪心转从正道故
1095-A¶ 第 455a 页 X59-0455.png
也。」

【三中初科因上绝邪归正故引多论以示归意初
举论文由下示意初示随流义弃舍三宝曰背正
随顺魔外曰从邪由此沈迷还沦苦海故曰流荡
生趣也今下明回转义反上可知兴言极尊者指
上经中之语也。】

「于是乃立归法有五等之差始于背俗之初终于入
道之极皆归三宝以为心师之迹也所归极矣所为
大矣(谓初以身从终除心惑故也)。」

【次立法中言五等者准母论云翻邪三归五戒三
归八戒三归十戒三归具戒三归文举前后意含
中间由八年巳前三归言下即发具戒故得通言
皆归三宝心师萨婆多云我教谓心师也他教谓
师心也所师极者佛最尊故所为大者除心惑故
然经明胜相乃初降诞之法仪论示正归即始成
道之鸿范无非本始皆定信宗。】

「安得傲然情无慑惮况复加以谤讪流言通俗自沈
苦海出济无期重使身心恶习念念逾增亦使威仪
失节时时结业覆器之喻尘露于目前捕鼠之诬频
繁于胸臆可不诫欤可不诫欤。」

【三科中为三初四句过通三业初句身业次句心
业慑(之涉反心伏也)后二句口业对其道俗自出过患污
彼净心自下次六句重资三道初二句报道次二
句增长恶习即烦恼道后二句破坏威仪即是业
1095-A¶ 第 455b 页 X59-0455.png
道覆下三引喻伸诫初喻智论第十五云佛子罗
云其年幼稚未知慎口人来问之世尊在否诡言
不在若不在时诡言佛在有人白佛佛语罗云澡
盘取水与吾洗足洗巳语言覆此澡盘如敕即覆
佛言以水注之注巳问言水入中否答言不入佛
语罗云无惭愧人妄语覆心道法不入亦复如是
次喻佛藏经云佛告舍利弗譬如蝙蝠欲捕鸟时
则入穴为鼠欲捕鼠时则飞空为鸟而实无有鸟
鼠之用其身臭秽但乐暗暝破戒比丘亦复如是
论以覆器喻不纳法合今憍慢不敬过由不闻法
故经以鸟鼠喻破戒合今三业失仪义同破戒尘
露谓过状显也频繁谓此徒多也目前胸臆皆言
可见。】

「又依佛见瓶沙王经曰如来于伽耶山成道度迦叶
巳念瓶沙王昔有先请将诸徒众往赴彼国王及士
众并沙门(或云桑门沙门那者并是天竺道士之佳号俗中之常目亦是彼国脩净行者此云
净志以义目之)初闻佛至皆悉远迎未知礼敬或有礼足而
坐者或举手问讯而坐者或称姓名或叉手合掌或
默然而坐者皆疑迦叶是宿旧师今从佛来未知谁
为所依者迦叶知巳欲决众疑升空而下礼敬佛足
以手摩扪以口呜之自云佛是我师我为佛之弟子
又持扇在佛后摇之。」

【敬仪萌兆中初经示正仪文有六节初成道度人
二念下念赴王请三王下王众远迎四未下各伸
1095-A¶ 第 455c 页 X59-0455.png
礼敬五皆下睹相生疑六迦下决疑示敬伽耶亦
云耆阇崛此云灵岳迦叶此云饮光即郁鞞罗等
三迦叶也瓶沙即频婆娑罗此云最坚由此国王
先有期约今既成佛故思往赴注中沙门目于外
道未知所依者以迦叶兄弟佛未出时为众师傅
今从佛来师资未决故众怀疑。】

「此第二经明礼敬正仪之萌兆也。」

【结示中言萌兆者谓此敬仪最初立故。】

「文中不足有者言之手摩口呜者爱重之极不能己
巳也远敬在于所卑故始于足自馀称名显相使疑
者决之非正敬也。」

【点解中言不足者正仪极多非止手磨口呜而巳
且据此经有者言之尔称名即自言佛是我师显
相即摇扇等此伹决疑义非正敬则显礼足等相
是正仪也。】

「智度论云外道是他法故来则自坐白衣如客法故
命之令坐一切出家五众身心属佛故立不坐若得
道罗汉如舍利弗等皆坐听法三果巳下并不听坐
以所作未办结贼未破故。」

【位列敬相中初引论文其相有五初是外道二是
白衣三即出家凡夫五众四是无学五是学人坐
立之相在文易了言外道者俱舍云学乖谛理随
自妄情不反内觉故称外道所作未办者谛理未
精故结贼未破者细惑犹在故。】
1095-A¶ 第 456a 页 X59-0456.png

「此第三文明位列敬相也。

今有安坐像前情无敬让可谓无事受罪枉坏身心
如上三果尚立况下凡乎像立而坐弥是不敬比今
君父可以例诸故知绕旋行立为敬故行安得长傲
礼忏获罪。」

【诫劝初科为四初正伸诫约二如下以圣况凡三
比下以俗例道四故下显正抑非行字音杭。】

「此言易矣临机难哉常志在心努力制抑方可改革
不尔虽读不救常习思之惟之。」

【劝行中初二句言易行难常下二句正劝不下有
言无行空说无益。】

「故增一阿含经云无恭敬心于佛者当生龙蛇中以
过去从中来今犹无敬多睡痴等斯为良證。」

【引證中初将因验果合堕龙蛇以下以果推因犹
承故习。】

「大悲经云佛过去时行菩萨道见三宝舍利塔像师
僧父母耆年善友外道诸仙沙门婆罗门无不倾侧
谦下敬让由是报故成佛巳来山林人畜无不倾侧
礼敬于佛。」

【致敬因本中初科初示因行过去时则该摄三祇
菩萨道则统收万行见下局就敬论是今本意所
敬之境无论道俗不简冤亲如常不轻其事可證
由下次示果德报即酬因义也倾侧谓倾动侧让
也。】
1095-A¶ 第 456b 页 X59-0456.png

「此第四文明致敬之因本也。

如俗礼云无不敬俨若思安定词傲不可长欲不可
纵志不可满是也。」

【类显中文出礼记初句正合今文馀并因引俨若
思谓心有所主安定词谓口不妄言傲不可长则
诫其憍倨欲不可纵则抑其耽荒志不可满则惩
其自伐。】

「依经律论明立敬仪。」

【因明相敬中初科经论未详何文律即四分存亡
敬相并如下引。】

「佛告比丘汝等共相恭敬迎逆问讯从何为始比丘
白佛各言其志或云大姓贵族者或云神智高达者
或云佛所宗亲者或云道登圣果者以事举之佛言
汝等所言皆是长慢无可观者应随顺法训流布于
世于我法律更相恭敬佛法可得流布。」

【别示中初律示初科中四分房舍犍度云佛从王
舍城与诸比丘人间游行诣毗舍离而六群先往
取房舍与和尚亲厚等时舍利弗大目连后至不
得房卧埵上因集众诃诫巳汝谓谁当受第一房
第一水第一食弟子白佛各言其志如文所云大
姓贵族者恃豪势故神智高达者矜智能故佛所
宗亲者倚亲厚故佛下总责所答乖理应下佛示
慈诲令遵法则礼让不亏则三宝可久。】

「敬仪有四道不礼俗一也僧不礼尼二也守戒者不
1095-A¶ 第 456c 页 X59-0456.png
礼犯戒者三也前受戒者不礼后受戒者四也自馀
五众存亡乃殊皆约年夏次第而设敬也。」

【示敬仪中文列四种其相可知自馀等者上通道
俗今据出家故言五众存则各相恭敬亡则设礼
塔像具有法仪并如律钞。】

「因引古事昔有鵽鸟猕猴大象同在一林以为朋友
乃相谓曰先生宿旧礼应供养如何同住不识礼敬
象云我见此树生齐吾腹猴言我曾蹲地手挽树头
鸟言我于远林食此树子堕出而生我应最长即时
大象背负猕猴鸟在猴上周遍而行仍说偈云有敬
长老者是人能护法现世得名誉将来生善道于是
人皆效之悉行礼敬诸有智人以喻取解。」

【三科亦出四分智论亦同初示三畜共林表同义
聚乃下评章礼仪合识尊卑象下各述元由使知
前后诸下结告。】

「经云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远离自高心常思惟
智慧又云若有智慧则无贪著今贪慢而著随则其
愚不可及也。」

【二中初引二经皆遣慢著初是法华初句奉佛塔
庙次句同辈相遵三句以恭去慢四句以智遣著
次即遗教今下伸诫既有我慢则贪著随之愚不
可及文出论语借责愚人不用彼意谓愚而贪慢
诲不可及也。】

「济时护法篇第二(谓护持济物非三宝而不隆)。」
1095-A¶ 第 457a 页 X59-0457.png

【释济时护法篇篇名中济谓济慧时谓时机以三
宝为能济时机为所济故曰济时又以时机为能
敬三宝为所敬能所相济上下遵行则法流长劫
故曰护法注中上句示篇名下句显篇意。】

「序曰夫以立像表真恒俗𢑱训寄指筌月出道常规。」

【本文初科此篇广明四种三宝理体冥寂非相莫
显故于篇首略叙大猷上二句约儒教明如国家
宗庙设像奉先事载儒经故云恒俗𢑱训𢑱常也
下二句约释教明圆觉经云脩多罗教如标月指
喻出内典故曰出道常规。】

「但以妄想倒情相沿固习无思悛革随业漂沦是以
经言为善若登清升若爪之土为恶若崩沈滞如下
之地此言在斯诚为极诫。」

【发起元由中初科初四句将立后法先叙迷情欲
显三宝为兹而设妄想是惑倒情是见即是下文
见爱烦恼妄想绵续谓之相沿我见铿然谓之固
习无思悛革者不能反流故随业漂沦者甘受轮
回故又初句起妄本次句润妄业三句执妄情四
句受妄果是下次引经伸诫然为善若登之语本
出书传加汉书张纮与子书云从善若登从恶若
崩今与经喻合而用之喻文出涅槃彼云尔时世
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
世界土地多乎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
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身
1095-A¶ 第 457b 页 X59-0457.png
舍三恶身得受人身诸根完具生于中国具足正
信脩习正道巳得解脱得解脱巳能得涅槃如爪
上土舍人身巳得三恶身乃至不得解脱常乐涅
槃如十方世界所有土也此下伸诫。】

「何以知耶但以慢山上耸俯视于人物我室四蒙包
藏于见爱慢无纳法之实经明覆器之宾我有怀著
之功论显纳烟之义器仰无思不服有服必拔慢根
室坏便归太虚见爱安形无地理例然也背此非凡
所行情事得也乖斯是圣游履适化然也。」

【次中初句徵谓何以得知妄习难改耶但下释文
有三节初八句执妄致迷器下五句翻迷显悟背
下四句总约迷悟以格凡情初中初四句示过本
即我慢二惑慢有三种我慢邪慢增长慢即五钝
之一使也由慢自大故上耸如山陵懱于他故俯
视人物我有二种人我法我主宰为义即五利之
总相也能藏见爱喻之于室迷执不通喻若四蒙
见谓见惑八十八使见所断故爱即脩惑八十一
品脩所断故是则我室为能藏见爱为所藏故事
钞云三毒所起我心为本是也后四句显过失慢
有自高之失故不受道法喻覆器也我有怀著之
失能藏见爱喻纳烟也文言论显未详所出(旧记引智
论云牧牛人问佛几法成就能令牛群番息佛言有十一法乃至第五云知作烟者除诸蚊䖟牛遥见烟
则来趣向屋舍比丘亦尔如所闻而说除诸结使蚊䖟以说法烟引众生入无我实相空舍恐不合文意)
又解我有怀著怀著有二若著恶法能成妄业还
1095-A¶ 第 457c 页 X59-0457.png
资我本此著有过意如前解若著善法引生理观
观成遣著反能害我此著有功分堪资道若作此
释即此二句亦是显悟却引智论烧烟之喻方顺
文意次中上二句翻慢山过谓器仰有纳水之功
合显慢倾能受教法下二句翻我室过谓室坏有
散烟之用合显我空则见爱不存理下一句结云
理谓道理文以喻显故曰例然三中背与乖字皆
目能治之观即是器仰室坏也此与斯字并指所
治之惑即是我室慢山以我慢顺迷观智顺悟以
悟反迷故曰背此乖斯非凡所行是圣游履文绮
交映翻对可知情事得者情即凡夫之心事谓所
脩之行言此理观虽非凡行今以凡心对事起脩
冥符正观有所悟入故曰得也适化然者受教法故。】

「然则封迷长劫佛世有退席之人不识分量季俗丰
轻生之士此并不思之徒也。」

【三中然字印可上文义当如是则字评量后事意
谓未然故引不思之徒以彰难化之理初示久迷
法华经云汝既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当为汝
说说是语时会中五千人等礼佛而退此辈罪根
深重等岂非执著我慢长劫难清佛世尚然况今
末浊不下示轻信大师云冒染大度罪福本空等
此并不思之徒也。】

「当知我身属于他缘冥冥不知来处我神属于惑业
忽忽莫测何心经云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今日
1095-A¶ 第 458a 页 X59-0458.png
复明日不觉死时至冥冥随业缘不知生何道此至
言也乾豆莫干其虑吁可悲哉。」

【四中初四句牒二报以示妄令息妄以从理当知
二字即警诫之辞身是色阴四大缘假故属他缘
不了集因故不知来处圆觉经云我今此身四大
和合乃至四缘假合妄有六根等神即是识识含
种子由种起毒即烦恼道由惑起业即是业道忽
即是念念通善恶三性难均故曰莫测何心经下
次引文證出坐禅三昧经具云今日营此业明日
造彼事乐著不观苦不觉死贼至又云谁能知死
时所趣从何道譬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文究往
因云不知来经推来报云不知去此下三句指经
伸诫乾豆是喻事出涅槃彼云譬如豌豆乾时锥
剌终不可著烦恼坚硬亦复如是莫于其虑是法
说于犹涉也虑即是心谓烦恼坚固道化不入于
心合上乾豆锥剌不入。】

「且自等智有三我同牛羊之智出道唯一牛羊异我
非伦人道道缘不行还同畜兽兽道报重顽厚非其
所闻。」

【五中初科初二句总示等智有三者涅槃经云一
切众生于三法中皆有等智谓淫欲饮食恐怖次
二句别示人中有出道智异于牛羊故曰非伦人
下责劝初示人道是脩道缘今若不脩自同畜兽
兽下次示畜生无出道智受形鄙秽故云报重烦
1095-A¶ 第 458b 页 X59-0458.png
恼浊钝故云顽厚顽即痴也痴因偏重多堕畜
生。】

「今既形有轻清识心机举厌劳生于往劫欣解网于
将来固当立像表仪倾尘聚而顶礼寄缘引领荡烦
累于新心是则情异牛羊乘明智而弘道身如木石
假彫琢而成器可不然乎可不然乎鼠入角而至穷
更知何趣名引言而显实理极于斯况复五滓交横
四山常逼而能安忍于时事还是昏昏之所媚乎。」

【次中初约报策脩形轻清者异报重故心机举者
异顽厚故机谓圆转举谓超越慨昔轮回故须厌
往期后乐报故须脩来固下示其脩法立像谓陈
其所敬寄缘谓托其脩法倾尘谓折挫报形荡累
谓清澄心惑是下结益鼠下伸诫劝有三初约喻
劝事出谚语事浅意深故引为诫名下举文劝引
文用意志在遵行名引写倒合作引名况下举时
劝五滓即五浊也四山如上所引而下二句反责
安忍时事顺故业也昏即迷时媚犹惑也。】

「所以大圣知时通化陶诱立正三宝导浊识之所归
开明四印示迷生之不昧固得住法万载功由归敬
之勋神升四天谅藉传扬之力广如慈经所出岂虚
搆哉。」

【立宝彰益中初科初六句示佛立教法大圣是佛
通合作适谓顺机也陶谓陶甄诱即接诱正三宝
者简邪师故导浊识者引初机故四印即十诵四
1095-A¶ 第 458c 页 X59-0458.png
墨印彼第五十八云佛何故说四墨印答欲说真
实法故来世比丘当了了知是佛说非佛说等广
文如彼墨即文句印谓證明由教印心不生谬解
故云不昧固下次示功益初则住法益神下得报
益归敬传扬文虽单举义实兼收慈经即弥勒上
生经文如后引。】

「今此之述本被后进之初心曲授称功体非前良之
早虑固须叮咛指掌铺覼相状识三宝有数种之权
谋解七众无贰师之希向言唯质露意在脩行想有
识者知无繁于翰墨故佛言吾言不在绮饰令人受
解为要敢附斯辙笔记序云。」

【述作中初科欲立四种三宝恐谓繁广故先示之
既被初心故须委曲前良立教多被利根文体简
约故非所比早犹先也虑即是心覼(落戈反覼缕也)数种
如下所示四种之相权谋谓权巧谋略言七众者
通收道俗同崇正宝故无异向而言解者开导之
谓言下示文体故下引文證敢下依法陈情取信
于后。】

「今于此篇显三宝相相随见起随机四位初谓一体
二谓缘理三谓化相四谓住持各有名相。」

【三宝相状中初科初四句总叙初下别列言随见
者见即机见机分大小迷悟之殊见亦隐显有无
之异故此三宝随见而兴约其性具迷悟本然故
说一体简迷存悟独显法身故有理体众生有见
1095-A¶ 第 459a 页 X59-0459.png
佛因佛即随缘出现故有化相浊机障重不及化
源薄有馀资堪承遗像故立住持约时为言一体
理体三时同有化相唯局佛世住持义通初后就
人为言一体凡圣同具理体唯在圣人化相住持
凡圣同见据教为言一体唯局大乘馀三义通大
小随其经教所说异故随机之义于焉著矣。】

「初言一体三宝者。

一是非二之名体谓本识之谓。」

【一体释名中一体之名文虽自释及解非二古说
多差今释此文略存三义一简相释体虽是一约
相分三恐谓随相亦有三体故此简之云非二也
戒本疏云今了法本理实无三(云云)二遣数释随
俗谈数一是数始从一至二以及百千今此一体
孤然独立本无对待强借一名以诠自性恐闻此
一谓同诸数于一体外有二可对故此遣之云非
二也故古德云借一遣二即其意也三显实释一
是心真诸法中实一实之外馀则非真故云非二
二既是非即显一实故大师云诸法本无实唯有
(云云)言本识者梵语阿梨耶或云阿赖耶此翻
为藏或翻无没谓能藏种子任持不失故而言本
者本即体义染净因果依之生故问心体本识同
异如何答心体就性而彰名本识从相而立称一
理一事其异可知若尔戒疏体是心体此文体是
本识既曰妄真文何偏举答名假言诠言不并立
1095-A¶ 第 459b 页 X59-0459.png
名诠自性表显不同识既从相以得名故须从相
以解义统论正理则真俗圆收言本识则妄彻真
源举心体则真该妄末由兹圆具故得互标况下
释文明言心体好思正理切勿迷名。】

「但以无始心体性净如空妄想客尘封迷随染致使
相从至于今日经生历死无由厌晓。」

【示体中初科初二句示心体心即八识体是真如
即相之体自性清净故曰性净不同馀空治之令
净佛性论云清净有二一者因中无染清净二者
果上无垢清净一体在因即无染清净虚空是喻
以具周遍不动等义故此比焉然空但顽虚性有
神解故非喻所及即戒疏云本来无染业疏云要
识心本是大乘理其体清净妙用虚通正观文云
观察自心自性清净非空非有非染非净等是知
心体本识体相圆融多见有人才闻唯识便云事
观辄随巳见排斥祖乘引误后昆轻毁先德勉咨
来哲熟览斯文则知上以本识标名下以净心释
体性相圆具真俗无乖良由雄文奥义理须极思
研精妙观圆门旨在深游善解谀闻寡学焉足言
哉妄下六句明识相即真如随缘之义初二句妄
起元因妄想即是无明其性不住喻之如客染污
真性名之曰尘封迷谓妄起覆真随染谓真随妄
动致下二句随缘流转即性之相同一生灭故曰
相从经下二句著妄不反问心体既净何容妄染
1095-A¶ 第 459c 页 X59-0459.png
答凡夫性体真妄同源染净未分致容妄起故无
明起时全真成妄非谓真外别有妄法来染净心
水波金像可以为喻净心诫观云生死烦恼从真
性起喻如大水本净湛然为因风故遂生波动后
因大寒乃结成冰众生佛性本净如水由觉观风
波浪生死贪爱坚固成烦恼冰起信论云依如来
藏故有生灭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
异名阿梨耶识等问妄起遣真妄自生灭真源不
变何说随迷答随缘义故真逐妄流问真既成迷
何云本净答不变义故性自天真问真如凝然法
身生灭教宗天别性相岐分今此仪文为当何义
答性宗教义文旨焕然问相宗生法则八识种子
性宗起妄则真性随缘今一体示名但言本识岂
同法性妄起由真答前巳广明可自思取。】

「故经云诸法本来性相空寂众生妄计彼此得失轮
回生死不得解脱经云一切众生并有佛性即我本
识出障嘉名迷故曰凡悟便名圣所以贫女宝藏力
士额珠性常清净有而无用为惑所覆无由光显如
经深丛覆宝移流杂味然其本性光淳无玷。」

【次引證初文出胆察经初證性净如空众生下證
从真起妄又经即涅槃如来性品初二句正举经
文即下释示经意经中佛性即我本识佛翻为觉
即果德之嘉名识属妄心乃凡夫之因号今居凡
位即显觉名则知烦恼心中佛性未尝不觉迷凡
1095-A¶ 第 460a 页 X59-0460.png
悟圣但名移尔宝藏额珠并以喻显事出涅槃彼
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
众生不能得见如贫女舍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
小无有知者而有异人善知方便即于其家掘出
金藏善男子我今普示一切众生所有佛性为诸
烦恼之所覆蔽如彼贫女有真金藏不能得见等
力士额珠者涅槃经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
间有金刚珠与馀力士捔力相扑而彼力士以头
低触其额上珠寻没肤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
处有疮即命良医欲自疗治及至酱时执镜以照
珠在镜中明了显现等性下二句释上二喻以宅
宝额珠性常不变土肉障之故无用也为下二句
合上二喻惑则双合土肉光显别合珠藏深丛覆
宝等者亦出涅槃检经唯有药喻彼云善男子譬
如雪山有一味药过去往世有转轮王于此雪山
为此药故在在处处造作木筒以接是药是药熟
时从地流出集木筒中其味真正王既没巳其后
是药或酸或咸或苦或辛或甜或淡如是一味随
其流处有种种味是药真味留停在山犹如满月
凡人薄福虽以钁(居缚反锄也)刘加功囷苦而不能得
复有圣王出现于世以福因缘即得是药真正之
味善男子如来秘藏其味亦尔为诸烦恼丛林所
覆无明众生不能得见一味药者喻如佛性以烦
恼故出种种味所谓地狱饿鬼畜生(云云)。】
1095-A¶ 第 460b 页 X59-0460.png

「所以前脩闻此励力勤观日故劫新遂證斯德及成
妙觉转依法身身非始生寄缘脩显。」

【反妄劝脩中初科初示因脩显證初句闻法次句
起行三句历时四句显證斯德即本性光淳之德
及下反显初显脩必依性妙觉极果圣人也三祇
行满障尽觉圆故言成也法身自性本具也言转
依者即转杂染分依清净分故摄论云对治起时
离本识(八识)杂染不净品(七识)与净品相应(真识)故云转
依身下次显性假缘成身虽本具非缘不显故凭
三学以显妙心。】

「后进闻此兴大志求彼去巳还我云何住遵途进德
还登位极。」

【次中初二句蹑彼前脩示其后进大志即菩提心
彼下经喻总显前后二脩发志所以涅槃经云譬
如二人俱闻他方有七宝山山有清泉其味甘美
有能到者永断贫穷服其水者增寿万岁唯路悬
远崄阻多难时彼二人俱欲共往一人庄严种种
行具一则空手无所赍持相与前进路值一人多
赍宝货七珍具足二人便前问言仁者彼土实有
七宝山耶其人答言实有不虚我巳获宝饮服甘
泉唯患路崄多有盗贼沙卤棘剌乏于水草往者
千万达者甚少闻是语巳一人即悔寻作是言路
既悬远艰难非一往者无量达者无几而我云何
当能到彼一人复言有人能过我亦能过若得果
1095-A¶ 第 460c 页 X59-0460.png
达则得如愿采取珍宝饮服其水如其不达以死
为期是时二人一则悔还一则前进到彼山所多
获珍宝如愿服水多赍所有还其所止奉养父母
供给宗亲是悔还者见是事巳心复生热彼去巳
还我何为住即便庄严涉道而去遵下二句合显
上句法喻双显下句唯就法说文中不具引经但
密用经意耳。】

「自昔巳来此乘无权皆成正觉迥出樊笼俯应群心
兴悲赴感我之与佛无始实同彼以先觉故先出有
我独不悟盘桓下凡一思此事悔热何及今若不脩
后生何据。」

【三中初六句示往佛因脩已證初四句明法身自
昔两字通指往佛此乘即是一体如大白牛运载
无尽喻之如乘纯圆独妙不落诸数名曰一乘一
乘自性是真实道故曰无权此即自性法身性既
本真凡脩必證故曰皆成正觉此即自受用身前
明證德此论断障永超二死永断二障则三界系
缚无所拘留故曰迥出樊笼樊笼囚众生之具也
木作曰樊竹作曰笼俯下二句明应身群心有感
佛身心应故曰俯应等此通报及变化身我下十
句正约今机激发进行初二句显性同次四句明
位别盘桓谓怠而不进后四句感悟起脩一犹忽
也我凡佛圣佛觉我迷事现动心宁不愤发。】

「所以承遵梵网以网鱼龙(经喻内毒如龙难触欲贪如鲸吞海)揖佩三
1095-A¶ 第 461a 页 X59-0461.png
身凭依三学。」

【示脩法中初科初令依教承遵谓依禀也梵网即
是圣教网可捕于鱼龙教能罗于惑业故以为喻
注中以龙喻瞋以鲸喻贪痴毒不显理亦须具内
宜作瞋鲸是海族崔豹古今注云鲸大者长千里
小者数丈鼓浪成雷喷沫成雨饮水如倾等揖下
次教起行揖谓恭敬推让佩谓感服存诚三身即
法应化也三学即戒定慧也三身是果三学是因
以果推因果由因克故提纲领以示行宗。】

「爰初投足先奉戒宗戒本有三三身之本一律仪戒
谓断诸恶即法身之因也(由法身本净恶覆不显今脩离恶功成德现故)
摄善法戒谓脩诸善即报身之因也(报以众善所成成善无高止作
今脩止作二善用成报佛之缘)三摄众生戒即慈济有心功成化佛
之因也(以化佛无心随感便应今大慈普济意用则齐)。」

【显戒因中初科初明七众以戒为因戒下次明三
身以戒为因初总示一下别配言律仪者篇聚重
轻开遮持犯楷模不乱也戒以警训如戒疏明言
断恶者如善戒梵网大小律仪篇聚所制淫盗等
戒起对治行作意防护即止持行是断德因将成
法佛注中初明性德故云法身本净今下示脩显
故云离恶摄善法者谓六度万行事理诸善无所
不脩即作持行以此众善成就大智是智德因将
成报佛注中报以善成显果德也今脩止作示因
行也若据止善属上律仪由止成善还归次聚不
1095-A¶ 第 461b 页 X59-0461.png
妨前聚自具作持三聚圆脩无乖前后思之文中
示本故曰身因注示能成故言缘也摄众生者前
二自利今此利他即用二善遍摄众生普运慈悲
拔苦与乐即利他行是恩德因将成化佛注中初
二句明果德化佛无心者谓无彼此爱憎之心离
于取著不见可度故随感便应者大悲悯物不舍
众生故今下明因行因脩慈行与果用同故云意
用齐也。】

「约佛有三随义三别境非心外百虑咸归理实如此
不可馀见。」

【次中初科因前三聚别配三身悬恐后人实生三
异故约一心融通三法初二句指上别分次二句
约心融会境非心外是唯识义即戒所防尘沙等
境皆唯识变故非心外故业疏云不妄缘境伹唯
一识等百虑周易系词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
而百虑今借用之后二句劝解正理。】

「或迷此及试重广之然则功德之本非戒不弘道初
俗归必先敬受随境起心无非三戒如约一生心不
怀恶摄律仪也有慈起善摄善法也将济离苦护众
生也内缘既尔三佛皆然。」

【一戒圆具中初二句示重广之意然下正明初明
一戒三聚又二初示受体随下示随行初总明境
即万境通情非情故大师云动念有境境必戒护
如下别配约一生者举戒境也不怀恶者示戒相
1095-A¶ 第 461c 页 X59-0461.png
也故业疏云如杀一戒具兼三位息诸煞缘摄律
仪也行其惠命摄善法也护前命故摄众生也此
一既尔馀者例然与此大同内下次示一体三身
内即是心缘即心用戒既三聚一心佛亦三身一
体摄体归心无非唯识。】

「离合待时不定三一故经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斯
本从迹也又云色声见我名行邪道此迹异本也。」

【离合教意中初科初二句总举故下引示初经明
合文出涅槃吾即释迦自指释迦当体便是法身
故曰即是斯下示意若以事分本属真身迹是化
身今以理求真化不二故曰本从迹也又下次经
显离文见金刚般若此下示意真体无相故非色
声则显化身有相非实是则真化隔别本迹岐分
故曰迹异本也。】

「故摩羯道成高山先照祇园开政下乘后席众说备
之可用通镜。」

【次科初四句正明初示顿教摩竭此云善胜即佛
初成道先在此国首唱华严圆顿一乘如日初照
也所被上机闻法开悟如高山也祇下次示渐教
此由二乘不堪大法故𥨊大施小示现受生雪岭
行成金台果满始从鹿苑终至鹤林四十九年三
百馀会随机开导广演群乘然后但以一乘而为
度脱中间所说不无圆隔其实一法随机故开是
知机钝则教浅故空有不均或不谈一体或三学
1095-A¶ 第 462a 页 X59-0462.png
别踪或三聚不具或三身别立机胜则教圆故真
俗不二显谈一体圆脩三学圆具三聚圆显三身
离合待时于兹可见比今文义圆别可知异前摩
竭故标祇园具云祇树给孤独园祇即祇驮此云
战胜事如常引即释迦最初施渐教处被机设化
故云开政对彼上器故标下乘对彼华严故云后
席席犹会也后二句结显总引诸教无非待时故
云众说备之等。】

「故先显由缘后明性相欲明性体因言致理不是饰
非终归显实将使通明性体解若心灯后被以文筌
登岸舍筏可也。」

【显文意中初二句蹑前生起欲下正示文意初叙
在迷理须言显如前所叙意在明心恐谓饰词故
此遮谤将下次明悟后方可遣言故云后被文筌
等通明是悟解即悟相心灯是喻疑是世传无尽
灯也周围以镜十界圜绕中安一灯表乎一心故
号心灯镜光交彻灯像互映比夫悟性体用昭然
登岸舍筏法喻可晓两言性体皆目心源问性相
之旨可得闻乎答性相名通古多异说今详文旨
前后两科皆明性相约前科明无染心体谓之性
随缘成识谓之相故文云无始心体性净如空(性也)
妄想客尘封迷随染(相也)据下科明心性本净谓之
性义分三用谓之相故下三宝皆言性净是也论
性则前后皆同(同心体故)语相则假实分异(唯识假相随缘似有
1095-A¶ 第 462b 页 X59-0462.png
三宝德相如实不空)文指后明正存次解问性相既明识性
义别今论三宝为约性具为约识具答识相真性
体用不二真俗圆具何得偏言。】

「言一体三宝者。」

【释三宝标中一体之名两番标者前明一体但显
由缘未分三相今明性相正示三宝故得重标义
如上释。】

「行者既知心性本净悟解无邪名为正觉觉即佛也
性净无染法也性净无壅僧也今觉于本名始觉也
本实体净名先觉也。」

【释中初科初正明三相今下重示觉义初中三皆
言性性即心体一体义故知觉二字是性家之德
为佛宝之用觉为能照性为所照觉性不二故名
佛宝般若德也即体之用性自神解(若准相宗说真如无知无
觉宗旨可知也)戒本疏云故照理边即为觉义住法图赞云
照无不周照周等觉谓之佛宝性净无染者不变
义故虽曰随缘性常清净具斯德故名为法宝法
身德也戒本疏云体离名言即是法义住法图赞
云体无非法谓之法宝性净无壅者壅即碍义以
此净心本具河沙功德由迷致染相似乖真而此
至德与性常和不为烦恼之所壅碍故名僧宝解
脱德也戒本疏云至理无滞和合僧义住法图赞
云至德常和谓之僧宝是则于一性中分别三相
性相之义显矣相虽分三性常自一性虽是一相
1095-A¶ 第 462c 页 X59-0462.png
常自三三无别三即一为三一非自一即三为一
三一不二性相圆融举一即三全三是一学者临
文宜知此意次中初了本性故名始觉即释上文
知觉解悟性本自觉故名先觉即释上文心性本
净先觉即本觉也若但从迷一体性具唯有本觉
今约脩显解心初发即名始觉也始觉即本广如
起信问一体在迷今明悟者答悟有二义一者解
悟二者證悟解悟即从迷忽觉顿知巳性即是法
身證悟则从凡至圣證真断惑必假渐脩圭峰觉
钞广明此义须者看之今一体言悟即是解悟欲
显理体还依渐脩故下文云如是敛念会必精勤
积熏不巳自然清净即其證也。】

「如此安心如此练身俯仰周循无念不剋俗云惟狂
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沈彼俗士尚此放言岂惟
出道翻无此致都不可也。」

【次科初正劝如此二字指上法也安心谓冥会性
理练身谓不废事脩周循谓不断绝也无念不剋
者谓若无正念不能克證观兹严诫志在劝思次
引俗书以彰摄念文出尚书彼下以俗励释放言
谓放猥之言也。】

「问曰卿发斯言欲何标据念念总是识心言言都非
智略如何依准得一举而腾九万耶。」

【问答中初问因前一体但说识心不谈理智教似
不圆心性本净即名为佛教似太顿不圆之教欲
1095-A¶ 第 463a 页 X59-0463.png
冀顿超恐无是理故问显之初二句诰其所出念
下二句责其理乖识心即是一体非智略者谓不
说圣智方略也如下言其难信一举九万事出庄
子比其顿超。】

「答曰夫以圣道远而难希净心近而易惑为山基于
一篑为佛起于初念故万里之剋离初步而不登三
劫之功非始心而罔就是知行人发足常步此心开
示不由外来悟入诚因内起迷时谓礼外境悟巳还
礼自心故经云心想佛时是心是佛。」

【答中初科亦二意初据始心宜观答初二句正答
初句言佛法太高初心非分次句谓心法至近晚
学宜观心性本净即是净心终日共行宁非至近
瞥尔起妄即堕凡夫刹那不生便成正觉文言易
惑且据随迷义准接凡意彰易悟故令发足常步
此心为下六句喻显文分两对初二句为一对上
句假事立例文出论语下句合法显理为山比佛
智一篑比识心后四句为一对上二句以远途而
推发足下二句举大劫而究始心万里比于大劫
初步比于始心是下二句结显既近且易发足宜
脩开下次引二经开示圆理初约法华开佛智见
由法华巳前诸三乘辈迷佛非心故于佛道自甘
绝分执心生灭故息心趣寂自求涅槃是故此经
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则三乘五性同入佛乘现前
一心即是如来无量知见如付宅宝如示衣珠故
1095-A¶ 第 463b 页 X59-0463.png
曰不由外来等次用观经观心即佛上二句义立
故下正引彼十六行皆明事观多被钝机然上士
圆观本无彼此不开圆解恐隔自他故以圆音演
兹妙观彼经具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
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是佛等以此
文證则知刹那想念是佛无疑岂待高谈理智而
独称圆妙乎问心想是佛何佛何心耶若是真心
彼言心想若是巳佛彼观弥陀若顺想心现他法
体则自他宛然安引彼文以證圆义。】

「如是敛念会必精勤积熏不巳自然清净忘此外求
甫当行道徒役身心终为世福故身子不思经劫而
居退忘难陀整虑终朝而拔其神。」

【次科初四句劝脩初句脩定慧次句起精进三句
历长时四句證圣果忘下四句诫斥妄情忘犹舍
也甫谓我也意谓舍此心观别求行相自言我当
行道既乖正行故徒役身心事理不融故归世福
故下引事重诫身子即舍利弗言不思者智论云
舍利弗六十劫脩菩萨行欲度布施河而有乞人
求乞其眼舍利弗言此无所任何以索之若须我
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以财物
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
眼与之乞者得眼于含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投
地便以脚踏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难可度也
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脚踏可恶之甚如此人
1095-A¶ 第 463c 页 X59-0463.png
辈不可度也不如自度早脱生死思惟是巳于菩
萨道退向小乘难陀整虑者贤愚经云佛在舍卫
有女名难陀乞丐自活见诸国王人民供养佛僧
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处贫贱虽遇福田无有种
子便行乞丐以作微供唯得一钱持诣油家具语
所怀油主怜悯增倍与油得以欢喜足作一灯奉
上世尊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
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灯除灭一切众生垢
暗作是语巳礼佛而去乃至竟夜诸灯尽灭唯此
独然尔时目连次当直日欲取灭之即举手扇复
以衣扇灯明不损佛语目连今此灯者非汝声闻
之所倾动正使四大海水以用灌之毗岚风吹之
亦不能灭此是发大心人之所布施佛说是巳难
陀复来头面作礼佛即授记于未来世过二阿僧
祇劫当得作佛号曰灯光是知身子失在于不思
难陀得在于专虑也。】

「上明一体三宝也。

二明缘理三宝者。」

【二理体标云缘理者缘属脩门必依三学以为能
显理是性门正约一心以为所显义通染净染如
血乳属前一体今依三学称缘脩显垢尽心净喻
若醍醐脩性双标故云缘理即此文云今以三学
克剪缠结惑业既倾心性光显等可为良證问戒
疏四种理体居先今此仪文一体冠首者答疏求
1095-A¶ 第 464a 页 X59-0464.png
加护理体功强故在初一体在迷不彰胜用故居
后今约脩显从凡至圣故一体居初以障尽觉圆
便归理体从体起用故有化相化相灭度故有住
持生起相因故兹行布问泛言理有大小之殊身
分事理之别今如何分答法身性具曰理五分脩
成曰事若据小教唯说脩成不妨当教自称理宝
(戒资别脱定慧观若缘脩生灭断见思为解脱无生等智为知见空无我理为法身佛性论云小乘无性
德佛性唯有脩德等)若约大乘脩性双具(戒禀三聚定慧圆脩但观一识断二
障为解脱一切智为智见显本性为法身)若尔仪文戒疏大小如何答
戒疏据教局小约义则通(义有分通祖意自别故疏谈理体亦说心源也)
此文直约大乘显谈心本。】

「理谓至理天真常住还是心体且从染说无始有终
但为惑网不能出障今以三学剋剪缠结惑业既倾
心性光显始终性净无始无终。」

【释中明佛宝体相初科初约性具以释理字又二
初三句明理体本净初句标简次句释义下句决
显若约字书理字训正训治今从释教克体以论
仍简偏真故云至理至即是极诸法源底故理即
心体天真常住故不垢不净谓之天真不生不灭
谓之常住复遮偏执谓一体外别有理体以为法
身故即决云还是心体且下次四句示因妄致迷
从染说者真妄和合如血乳故然真妄二法本同
一源起无端由皆云无始问从真可尔今云从染
无明为初安云无始答准起信疏云更无染法始
1095-A¶ 第 464b 页 X59-0464.png
于无明故云无始此是染法最初生相唯佛能知
馀安究始用观治妄妄法可尽故曰有终今下次
明脩显以释缘字又二初二句正示三学即能显
之缘缠结乃所治之障惑下四句显德始终性净
者准义即是二种法身约自性身因中无染即是
始净果上无垢即是终净约五分身障尽始觉即
是始净悟后无迷即是终净若从五分则有始无
终今约自性故无始无终起信论云染法从无始
以来熏习不断乃至得佛后则有断净法熏习则
无有断尽于未来此义云何以真如法常熏习故
妄心即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则无有断。】

「由法成立随境分相即号此相为五分法身谓戒定
慧解脱解脱知见也前之三学从因受名由戒护助
果成法身故云戒身定慧准此可以类知后二从果
次第受名解脱身者由慧剋惑惑无之处名解脱身
解脱知见以乃出缠破障反照观心故云知见身也。」

【示相中初科初句蹑前法即法身谓理体也言成
立者缘成垢尽性德圆满也故摄论云能成立者
谓真如有十种功德所成立者谓十种新生正行
广如彼论是则性德假缘故云成立随下正显又
二初总示境即所度之机谓三乘六道也相即能
应之佛谓应化二身也法身既立随类现形故云
随境分相等问应化二身正属化相何名理体答
理是无为非相不显欲彰四八金容是五分脩成
1095-A¶ 第 464c 页 X59-0464.png
法身之相故云即号此相为五分等不妨二身自
属化相若离此相别显法身则真俗两分正乖宗
教法华经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即为良證
前下次分显文出佛地论三因二果在文易见戒
即是因法身是果果从因号故名戒身智见属智
智是能照心字属理理是所显今取能照名智见
身即知所显属自性身也。】

「唯佛法中三乘圣者具此五分能为六道作大归依。」

【次科初三句简异外道三乘同具理兼大小名同
證异准上可知能下次二句显用。】

「故论云归依于佛者谓一切智五分法身也归依于
法者谓灭谛涅槃也归依于僧者谓诸贤圣学无学
功德自身他身尽处也即自他惑灭所无之处故云
尽处也故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无为即
无漏之别目也。」

【引论示中初正引文出多论一切智者即无分别
智慈恩云一切智者自能开智如睡梦觉智观于
空智理智真智无分别智如所有也问一切智与
五分法身还有异不答一切智即五分中解脱智
见也今重标者显师资故(由三乘人皆具五分今归佛宝即一切智者之
五分也自馀三乘虽具五分非一切智即业疏中无师大智大意同也)灭谛者谓灭
大患度四流妄因妄果永尽无馀审知所断决定
如实故名谛也涅槃此云圆寂因灭苦故即證此
德也贤圣名通大小据论唯局声闻学无学者果
1095-A¶ 第 465a 页 X59-0465.png
位别故功德即所證之理自他尽处者理无彼此
皆可依故故下引證即金刚般若文见魏译理相
差别如后正观无为下点释问就文谈理既当大
乘示相引文何依小论答圆教门中无施不可小
文大用如海纳流问法身所證即大涅槃自他尽
处亦即灭谛三法相混若为分之答理本是一约
相分三故业疏云虽有一义相有差别是也多论
云以法而言无师无学法为佛宝(简异弟子是有师故)非学
非无学法为法宝(显是所證理故)声闻学无学法为僧宝
(简异教主故标声闻佛唯无学此通学人)以义而推佛与僧属能證人
法是所證理又能證中师资两异别就资中果位
不同准上论文理体三宝还约化相以分三异则
知理体法身之相亦指化相明矣。】

「由此三宝常住于世不为世法之所陵慢故称宝也
如世珍宝为生所重今此三宝为诸群生三乘七众
之所归仰故名正归。」

【示可归中初科初五句显尊特此字正指理宝由
出障故不为世慢如下显喻上二句举喻下五句
合法。】

「若无专信杂事邪神虽受归戒不得圣法故经云归
依于佛者真名清信士终不妄归依其馀诸天神斯
何故耶以真三宝性相常住堪为物依自馀天帝身
心苦恼有为有漏无力无能自救无暇何能救物惟
出世宝有力能持。」
1095-A¶ 第 465b 页 X59-0465.png

【专信成归中初四句正明一则专信二乃简邪故
下次引经双證简邪专信之理文出涅槃斯下徵
显经意初句徵以下释初三句释正境可归自下
六句释伪境无力惟下二句结归正理。】

「言归依者如凭王力得无侵害今凭正宝威福无涯
故使神龙免金翅之诛信士超夜叉之难五种三归
皆归此宝。」

【别解归意中初句牒定如下例释凭王力者多论
云以三宝为所归所归以救护为义如人获罪于
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彼王敕言汝求无畏以投
我也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众生亦尔系
属于魔有生死过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神龙事
见涅槃金翅鸟能啖龙唯不食受三归者信士事
出消灾经彼云主人问于客我所事神畏子而走
何耶客曰我犯酒戒为亲所逐尚馀四戒故为天
神所见营护于是邪神不敢当也主人求戒于客
问佛所在遂往舍卫见佛经历一亭中有一女端
正是啖人鬼妇也托宿于此女人报言慎勿留此
宜急前去男子问言用何等故将有意乎女人报
言吾以语卿何用问为男子自念前舍卫国人完
佛四戒我神尚畏我巳受三自归五戒何畏惧乎
遂自留宿啖人鬼见护戒神徘徊其傍去亭四十
里一宿不归明日男子进路鬼见啖人骨狼藉衣
毛为起等夜叉此云捷疾五下结示始自翻邪终
1095-A¶ 第 465c 页 X59-0465.png
乎具戒故云五种。】

「或即名之同相三宝由理通三世义尽十方常住二
宝此为至极。」

【释异名中初句标起由下推释三世约竖深十方
据横广常下显胜上句标举一理三宝由同真理
皆常住故下句别显理宝以纯净故故云至极问
外宗以一体为同相今以理体为同相者答他宗
不明理体但以一体为同相尔今约迷悟用别圣
凡在凡则真性本同在圣则法身无别是则一体
理体皆同相也若尔何故住法图赞指此理体为
区别之门。】

「经云若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斯何
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一时闻解熏本识心业种
既成净信无失况能立愿归依奉为师范固当累劫
清胜义无陷没如经有人受三归依弥勒初会解脱
生死此乃出苦海之良津入佛法之阶位。」

【显功益中有四初经示闻熏二况下归依得报三
如下上生反證四此下结益有归初中初四句引
经文出涅槃斯下七句示意法佛常住如上所明
解即是慧由闻经中本性常住解此正理以为能
熏识心二字是所熏识即八识心字属信即本识
中本有信种今假闻熏则本识中信种成就故云
业种净信无失次中清胜则超乎六道无没则出
乎恶趣三中上生缘如下引四中此字正指理体
1095-A¶ 第 466a 页 X59-0466.png
众生苦海假兹得度如得良津三乘入道必先归
戒故云阶位阶位犹渐次也。】

「但以罪多恶重轻而慢者虽曾受归随缘还失是故
智人初受归时专心缘此得名归依故感善神随逐
护助。」

【诫轻慢中初四句示慢机虽受还失是故下六句
示信机一能成业二感胜用。】

「上明佛竟。

后之二宝缘此而生如前广叙以开灵府。」

【略法僧中缘此而生者由佛所證方显此理则法
由佛生僧随脩学得證灭谛则僧因佛有灵府即
心性也。】

「此理三宝能生化相弘道利生罪福通感故调达出
血业成劫罪耆域出血业成梵福以化佛无心犹如
光焰仪像非情体唯无记所感罪福还约法身由显
相状法身依故以法本非形无漏无色不以相显群
有何依故立像表真厥趣斯矣是知化佛供毁一自
法身无有兴亡独称常住言极繁矣意在通之。」

【生化相中初科有四初八句从真起用弘道感通
二以化下八句摄用归真推功有本三以法下六
句推从真起用所以四是下六句显推功由本所
以初中初二句明起用次二句化相功能后四句
敬毁报应即罪福感通之相调达即提婆达多此
云天热生时诸天心热知其出世必破法故是佛
1095-A¶ 第 466b 页 X59-0466.png
堂弟具三十相出家之后专学神通广诵法聚欲
摄从众为佛所呵而生忿恨遂结阇王教行二逆
自欲害佛以要名利故举大山飞空压佛随侍金
刚杵拟山碎迸石飞来出佛指血故堕阿鼻一劫
受罪斯由恶心出血感罪也耆域或云耆婆此云
能活初生之时手持药囊及以针筒善能医治乃
阇王之臣曾为世尊针足出血由此果报一劫生
天斯由善心出血获福也次中初二句化相非真
仪下二句住持无记所下二句推用归体功由法
身由下二句反释三中初二句示法身之体初曰
非形无分段故次曰无漏超诸有故后曰无色非
质碍故不下示法身之相以法身冥寂虽无形色
而能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色相炳然故知化
身即法身之相也即依此相导利群生出假化他
其旨在此故云厥趣斯矣厥即其也趣即旨也此
言立像即通化相四中初二句推本无下显用若
约小教则有生灭今约大教故无兴亡如法华经
良医之喻劫火焚世灵山俨然并指化身即称常
住言下结嘱。】

「但以浇淳在数倚伏赴机故列三法限于万载所以
金河西竭玉关东骛代出八九年逾六百三遭殄除
终还兴显有何致斯历数未也万载巳后浇风不追
固无传授天禄终也由慈氏运开缘生道会淳源将
发交谢应期不虚设也。」
1095-A¶ 第 466c 页 X59-0466.png

【次科前言化佛本无兴亡今约赴机以示生灭初
二句总约住劫千佛以明以劫初则淳劫尽则浇
故佛随机出于减劫度人多少住寿短长莫不随
机故有出没故曰倚伏倚随也伏潜也故下即彰
今佛立法有数正兼像末故云三法正像各千末
法一万今举大数尔所下蹑显废兴以彰数定又
三初八句谓历数有在虽废不亡万下次四句谓
天禄永终慈光掩耀三由下五句仍引后佛以显
不亡初中初句教隐中天金河梵语跋提世尊涅
槃在此河侧故云西竭次句法流东夏玉关即夷
夏接境之关名所谓玉门关也佛法东渐迹由斯
入骛(音务)驰也代下四句经时遭难大法弥坚代出
八九者自汉明丁卯迦竺初来迄于唐朝九迁时
代计其甲子六百馀龄三遭殄除者住法图赞云
初夏赫连勃勃得三秦地殊不信佛绘像为衣披
之令人礼佛即为礼我后为天震而死及葬又震
出之其子曰冒袭位破长安灭佛法逢僧斩戮有
沙门昙始被刃不伤因尔改心次元魏大武重道
士寇谦之为立道坛司徒崔皓谗于佛法帝然之
太平真君七年遂灭佛法逢僧枭斩至十一年昙
始又谏帝被厉疾遂诛崔氏其子文成重立佛法
光显绍续又次周武帝纳道士张宾及前僧卫元
嵩谗遂毁二教安法师著二教论以抗之帝闻之
存废理乖遂双除屏建德三年除荡关内六年除
1095-A¶ 第 467a 页 X59-0467.png
荡关东自谓得志于天下也未及一年身丧国亡
有下推不灭之理三中既释迦缘谢则慈氏运开
运开宜兴缘谢宜隐一隐一显莫不顺机据本寻
源实唯一佛故法华云然灯佛等皆是我身出没
随时实无生灭缘生谓机熟也道会契机说法易
可化也。】

「此明理宝是归依所宗故覆详之令心有寄故出耀
云道之在心不问老少惟在刚烈乃名道耳信心以
存何往不剋文良證也可不镜哉。」

【结中应先问云此明理体何得广谈化相将文答
之欲显理体是三种之宗以末显本令心有寄也
故下引经策劝文有二意一曰刚烈意在劝脩二
曰信心意在劝信。】

「三明化相三宝者。」

【三标言化相者应机而现有形状故如佛与僧皆
證灭理心住无相而示此相故云化相。】

「谓释迦如来为佛宝也所说灭谛为法宝也先智苦
尽为僧宝也此化相三宝或名别相。」

【释中辨名体初科释迦乃一佛之别号如来是诸
佛之通名今标释迦盖彰别相通别名义如常所
闻灭谛同前但前约所證之理今据所说之教先
智苦尽者总收小乘贤圣五位先智即是七方便
人僧祇律云先法智后比智谓慧解脱人(云云如彼)
尽即四果人證真断苦不入恶道贤圣虽殊皆有
1095-A¶ 第 467b 页 X59-0467.png
所證苦取所證属前理体今取能證故云化相问
若取仪相有滥住持答凡圣分之问凡通佛世圣
及未来答佛后之圣非化相佛世之凡是住持此
下会释异名问外宗亦谈别相同异如何答彼以
佛有法报化三身不同法有教理行果四种之别
僧有大小八辈五位之异此则总约三身事理以
论别相若华严宗别约舍那别说圆顿别为上机
犹如王者异于群庶今言别者局就化相言之则
佛佛化身不同如释迦弥陀等身量大小寿命依
正说法被机各各差别故云别相名同义异如上
可分问若将三身配今四宝其理如何答三身约
教离分不同约理究本实唯一佛从本垂迹故有
二身(真应)随机大小则有三身(法报化)分别理智总有
四身(凡圣同具曰自性法身理也三祗脩显曰自受用身圆镜智也从体起用别应上机曰他
受用身平等智也应三乘机说半满教曰变化身成事智也)今以自性因位法
身配属一体自受用身果上自性配于理体他报
化身并属化相(由各对机有所说故)住持假立非此可配且
据事分终归理一。】

「体是无常四相所迁灭过千载但可追远用增翘敬。」

【体状中初正示且据佛宝四相即生老病死如佛
有示生人灭之相等他宗谓之有为无漏色灭下
劝敬奉追远文出论语谓世尊入灭不睹慈容但
可追慕遐想圣恩起敬心尔。】

「以贤劫中三佛巳往无我第四群生何依长沦苦海
1095-A¶ 第 467c 页 X59-0467.png
解脱无路是以能仁膺期出世说法度人。」

【显功益中初科初指前佛巳往显须出意言贤劫
者谓此劫中有千圣现故号为贤三佛巳往者一
拘楼孙二拘那含三名迦叶三圣既灭则正化潜
光四佛不兴则群生无怙是下显今应运光绍圣
踪。】

「开八正之妙门示一直之平道近出人天之欲泥远
登贤圣之津筏将趣斯道阶渐有由说理三宝令物
归向岂非真理常住乘权御实疏解形心称为佛子
受道之宾證澄无之本净筌蹄之喻显性空之玄理
事义光矣神用明矣群生依资生灭尽矣。」

【次中初正示次受道下结益初中初二句总示所
说法门八正即见思语业命进念定此八总之即
是三学前二属慧中三属戒后三属定正以简邪
门以入道三乘圣者由此入故一直平道即是一
乘近下二句示设教之意若约五乘拔三途苦与
人天乐即此人天亦是出处今约本意人天虽胜
犹陷欲泥故设三乘令超三界故曰近出远登然
上言八正即所乘之筏今云贤圣即能乘之人八
正则三乘共脩贤圣则大小别位一直平道菩萨
独游究竟所归是佛本意将下四句蹑示化仪次
第斯道即理体三宝舍名就理即是一乘此乘深
妙入须渐次故设八正三乘以为阶渐后说一乘
显理三宝众生闻解得證一乘皆由所说真如理
1095-A¶ 第 468a 页 X59-0468.png
故岂下四句美其圣意设化有仪理体是实化相
是权理体无形非权莫示故乘化相之权以御理
体之实故曰乘权御实众生形心缚于俗习如枷
锁也佛施妙教而解脱之如疏解也言佛子者法
华经云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次中初明得益上二句机有所證谓本净也下二
句教有所显谓性空也妄想本寂谓之澄无法性
天真谓之本净性本净故谓之性空事下次结叹
初二句叹教以教显理故曰事义以智鉴机故曰
神用光谓光显明谓无隐后二句叹机依资即师
奉也师教奉脩皆證理体故云生灭尽矣。】

「既而能事巳隆告以数终之运非色现色表法身之
不亡无形留骨示化迹之无泯所以碎身以生物信
全眼以导神功斯道莫思恩德非谢。」

【生起住持中初科初明化相示灭能事隆者释尊
一代化事盛也然而盛必有衰生必有灭所作既
办须入涅槃故云告以数终也非下正明生起初
以化显真表其不灭言既入灭复本法身法身圆
寂故云非色仍出金棺重示相好故云现色既灭
复现可验不亡无下次用住持以显化相化相巳
灭故云无形舍利犹存故云留骨碎身者王勃云
碎金刚之圣身为舍利之遗骨全眼者释迦方志
云那伽罗城即古华氏城城东南三十馀里有佛
髑髅状如荷叶其色黄白有佛眼睛大如奈许青
1095-A¶ 第 468b 页 X59-0468.png
白映彻等斯下结显化相功能以上表真佛自能
利生复生住持此恩此德罔极难酬故云非谢。】

「故当敬养塔像兴起信根先备此心方知由委。」

【次中欲立住持故先劝信此心即信心也。】

「四明住持三宝者。」

【四中标言住持者住谓安住世间持谓任持不绝。】

「人能弘道万载之所流慈道假人弘三法于斯开位
遂使代代兴树处处传弘匪假僧扬佛法潜没至如
汉武崇盛初闻佛名既绝僧传开绪斯竭及显宗开
法远访华胥致有迦竺来仪演布声教开俗成务发
信归心实假敷说之劳诚资相状之力名僧宝也。」

【释中正推僧宝中有三初八句立理推功至下十
句约事反显实下三句结判初中前四句明人法
相对上二句约人弘法下二句以法推人三法即
三宝也后四句正显传法住持之功代代约时节
处处据方所兴树传扬义同流布次中初二句非
僧不弘汉武即前汉武帝元狩中北伐凶奴王获
金人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而礼事之后凿昆明
池得黑灰问东方朔朔曰此非臣所知可问西域
胡道人准此胡道人即指佛也及下六句由僧开
法显宗即后汉第二主明帝也谥曰显宗即光武
第四子以永平三年夜梦金人傅毅奏曰臣闻西
方有圣人一千年后教流此土陛下所梦其必是
乎至七年甲子遣蔡愔等将命求之至大月氏国
1095-A¶ 第 468c 页 X59-0468.png
遇摩腾法兰白马驮经氎绘圣像自西而来至十
年丁卯同还汉地此即神州三宝之始由二尊者
首扬慈训悦服邪徒现希有之通开未萠之信自
此德化草偃风行人到于今咸受其赐。】

「所说名句表理为先理非文言无由取悟故约名教
说听之缘名法宝也。」

【次法中初正示不出声名句文大小教文以之为
体名即名字能诠自性句谓句逗能诠差别此二
同是非色非心必假声传故云所说上并能诠理
是所诠故云表理故下结示。】

「此理幽奥非圣不知圣虽云亡影像斯立名佛宝也。」

【佛宝中初二句以法推人下三句正显佛宝。】

「但以群生福浅不及化源薄有馀资犹逢遗法。」

【欣遇中上二句自责不值化相斯由障重下二句
自庆得逢遗像良谢宿因。】

「此之三宝体是有为具足漏染不足陈敬然是理宝
之所依持有能遵重相从出有。」

【约体推敬中初科初四句示体佛是土木法乃纸
素皆是有为上指腾兰以为僧宝岂称有漏今据
末代多是凡夫故有漏染理非可敬然下推功须
奉一能显理二能导物。】

「如俗王使巡历方隅不以形徵故敬齐一经云如世
有银金为上宝无银有鍮亦称无价故末三宝敬亦
齐真。
1095-A¶ 第 469a 页 X59-0469.png

今不加敬更无尊重之方投心何所起归何寄故当
形敬灵仪心存真理导缘设化义极于斯。」

【责过劝行中初四句示不敬之过故下二句立敬
法形心属能敬灵仪属所敬以形敬像以心缘理
若缘所敬即是理体若解唯识即是净心真俗圆
脩义如下说后二句结美化仪。】

「经云造像如麦获福无穷以是法身之器也论云金
木土石体是非情以造像故敬毁之人自获罪福莫
不表显法身致令功用无极。」

【四中初则无上依经举极小以况其大次即大智
度论举非情以推其理经文如后具引罪福同上
所明。】

「故使有心行者对此灵仪莫不涕泣横流不觉加敬
但以真形巳谢唯见遗踪如临清庙自然悲肃举目
摧感如在不疑今我亦尔慈尊久谢唯留影像导我
慢幢是须倾屈接足而行礼敬如对真仪为我说法
今不见闻心由无信何以知耶但心用所拟三界尚
成岂此一堂顽痴不动大论云诸佛常放光说法众
生无始罪故对面不见。」

【示敬法中初事中初科有二初示敬情如对下责
过初中初四句正示敬情伹下推发敬所以由不
见化佛但见住持以斯感激故兴悲仰如下四句
举俗例显清庙即国家宗庙图写祖考容仪使子
孙祀而敬之以强祖先之德故云清庙今则比乎
1095-A¶ 第 469b 页 X59-0469.png
是也今下四句合法是下二句以事推情理须加
敬次中又三初四句蹑事正责以佛无私应志诚
感神感而未通由我无信心由合作由心何下次
五句徵显敬慢初举事况心用即是意思心造善
恶报分六道业有定散故分三界岂下以敬比量
谓一念妄心尚成三界岂可诚心坚信不能感格
一堂圣像使放光现瑞以彰灵感乎顽痴上文云
仪像非情体唯无记大下三引论反證不信之失。】

「是须一像既尔馀像例然树石山林随相标立导我
心路无越圣仪。」

【次科有二初则不专一像故曰馀像例然次则不
专灵像故通万境以境显心心通境遍故树石等
皆表圣仪。】

「又作是念见虽是色了色心生心外无尘名为真观
言从心起实唯识有名为俗观。」

【理中初科即唯识妙观也问此明三宝何言唯识
答理合然也初说一体即是唯识一是非二遮无
境故体是本识表理实故脩成理体则转识以成
智也次依理体现于化相此从体以显用也后依
化相生起住持此从用以留迹也虽迷悟体用之
异莫不皆是唯识所流然今住持三宝佛法非情
僧具漏染还是一体真妄同源不以观融无堪反
净故今蹑事以理融之则身对灵仪心存真理真
理者即唯识之本性是诸佛之法身故使脩敬行
1095-A¶ 第 469c 页 X59-0469.png
人对住持之仪相达唯识之妙观悟一体之真性
證理体之法身是知吾祖约此礼敬一法广显真
俗意在正明唯识真观也又此且约所敬胜境以
明真俗若能敬身心所行事理并委真俗篇明之
就文为二初三句蹑事总显次五句正示真俗初
中因事明理故云又作此念念是思慧能观智也
色即灵像所敬境也约情妄见谓有实体故云见
虽是色遍计性也今入正观妙智圆解即是自心
妄现境界故曰了色心生依他性也问心通真妄
此言心生为真为妄答若约从真起妄唯一真心
今约返妄渐脩必须次第准下俗观应含二心初
曰言从心起即是六心意言分别故有名相次曰
实唯识有即是八心妄现境界故有影像总包二
义故曰心生次中上二句明真观下三句显俗观
初中心外无尘者由前了色既从心生则能分遣
外尘邪执翻遍计性證无相性故名真观行事钞
云诸法外尘本无摄论云知尘无所有通达真(云
云)俗观中即前真观会色归心色相既空心相须
显心有二相言从心起即是意言若但唯意言则
滥而非实虽空遍计但遣妄尘不了依他终成偏
计故复遣滥的示心源故云实唯识有二皆心相
故名俗观须知前明真观离俗无真后明俗观离
真无俗谛了并观莫疑前后问此何位人能住此
观答行位不同不可一槩约行而言初心凡夫便
1095-A¶ 第 470a 页 X59-0470.png
脩此观即名此人为大菩萨即说此行为佛果證
行故文云唯识四位凡圣通学起信疏云十信之
初发心之时即观本识自性缘起因果之体得成
正信据位而言约文准论愿乐行人能證此理(即四
十心并四加行)问诸家于此通收四位今特异之请言其
致答不识观相故有滥通此观唯遣外尘意言犹
在何得于此妄通高位故摄论云若至登地故似
唯识意言分别亦不得立今观意言岂通高位文
中明判名愿乐地脩道人也问既言脩道何得言
非答此言独指愿乐地中脩行道行之人非脩道
位文自释云道为人脩人能脩道等何得不晓。】

「渐次增明念念无绝时功既积熏习逾增观道脩明
不迷缘假名愿乐位脩道人焉道为人脩人能脩道
故称行者名为道人。」

【因脩显位中初六句历观起脩名下二句显其行
位道下四句返释观道脩明住真观也不迷缘假
住于俗观不昧事仪也又可观道即能观智缘假
即所观境缘谓缘生诸法遍计性也假谓假有识
相依他性也缘生本无即真谛境唯识假有即俗
谛境观智明白真俗历然故曰不迷等愿乐地者
资粮加行同前所明脩道人者文中自释不同古
人是脩道位。】

「今则闻告怀嫌诚当实录日损之谓于斯自明可不
诫哉。」
1095-A¶ 第 470b 页 X59-0470.png

【结诫中意谓有人闻此所告或起嫌疑但当以真
言实录以自惊悟庶令烦恼日损观道日新矣。】

释门归敬仪通真记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