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名义标释-明-弘赞卷四

卷四 第 430b 页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四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舍戒

佛告诸比丘。说一语。便成舍戒。作如是言。我舍佛。
作如是一语。便为舍戒。舍法。舍僧。舍和尚。舍阿阇
梨。舍同和尚。舍同阿阇梨。舍诸净行比丘。舍戒。舍
毗尼。舍学事。我是白衣。乃至我非沙门释子法。一
一句。亦如是。萨婆多云。若舍戒时。都无出家人。若
卷四 第 430c 页 X44-0430.png
得白衣。不问佛弟子。非佛弟子。但使言音相闻。解
人情。亦得舍戒。舍戒一说便舍。不须三说。问曰受
戒时须三师七僧。舍戒何故一人便舍。答曰。求增
上法故。则须多缘多力。舍戒如从高坠下故。不须
多也。又云。不欲生前人恼恶心故。若须多缘者。前
人当言。佛多缘多恼。受戒时可须多人。舍戒复何
须多也。又云。受戒如得财宝。舍戒如失财宝。如入
海采宝。无数方便然后得之。及其失时。盗贼水火。
须臾散灭。舍戒亦尔。杂阿含经。佛告诸比丘。若比
丘还戒者。退戒者。他人当以五种自法来呵责汝。
何等为五。言汝不以信入于善法。若于信者。能离
不善法。修诸善法。汝无精进。无惭无愧。无慧入于
善法故。若依慧者。能离诸不善法。修诸善法。若比
丘尽其寿命。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者。他人当以五
种自法来庆慰汝。何等为五。正信入于善法。若于
信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精进。惭愧。慧入于善法。
若依慧者。离不善法。修诸善法。

和尚

或作和上。或作和阇。斯皆胡语。非正梵音。亦西方
流俗之言。不涉典语。如于阗国。唤和尚。疏勒。复云
鹘社。什师就彼和尚之义。翻为力生。意谓由师之
力。生我戒身。故舍利弗问经云。夫出家者。舍其父
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盖师之力。生长
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善见律云。和
卷四 第 431a 页 X44-0431.png
尚外国语。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此亦是义翻耳。
有云。梵音正名邬波遮迦。又云郁波第耶。此翻常
近持。又翻为近诵。谓弟子未满五夏。常亲近师。而
受诵三藏。或虽满五夏。而戒藏未通。亦还亲师而
受诵习也。苑法师云。按五天竺语。言和上。谓之坞
波陀耶。然彼土流俗。谓之殟社。于阗疏勒。乃云鹘
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虽诸方舛异。今依正译。
言坞波者。此云近也。陀耶者。读也。言此尊师。弟子
亲近习读之者也。旧云亲教师者。是也。净法师云。
邬波驮耶。驮字音停驾切。既无正体。借音言之。邬
波是其亲近。波字长唤中。有阿字。阿驮耶。义当教
读。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汎唤博士。皆名乌社。斯非
典语。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
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者。按
上诸说。当以邬波驮耶为正。亲教师。是的翻也。

阿阇黎

或云阿耆利。此云轨范。轨范即是师义。谓与弟子
为法则也。或云阿遮利耶。此言传授。净法师云。阿
遮利耶。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旧云
阿阇梨讹也。菩提资粮论云。阿遮梨夜。隋言正行。
南山钞云。能纠正弟子行故。大论云。和尚如父。阿
阇黎如母。以弃本生父母。当求出家父母。若舍和
尚阿阇黎者。即名舍戒。萨婆多论云。舍和上阿耆
利。成舍戒者。以因和上阿耆利得戒故(按梵音。名阿遮利耶。
卷四 第 431b 页 X44-0431.png
此翻为轨范师。是正也)。

波罗夷

显扬圣教论云。波罗阇巳迦。此云他胜。谓破戒烦
恼。为他胜于善法也。旧云。波罗夷。义言无馀。若犯
此戒。永弃清众。故曰无馀也。鼻奈耶律云。犯淫法
者。此比丘波罗夷菩提阿萨婆肆。菩提者。道也。阿
萨婆肆者。不受。僧不审也。又云。不受捐弃。优波离。
问世尊曰。波罗夷者。义何所趣。世尊答曰。一切根。
力。觉。道。登道树下得果。诸结尽。都弃。是故言弃。譬
如人有过于王所。尽夺养生之具。合宅捐弃。如是
于四波罗夷。展转犯事。一切功德尽捐弃。云何名
不受。若说戒。受岁。其众僧秘事。比丘不受。不受。非
沙门。非释种子。根本律云。波罗市迦者。是极重罪。
极可厌恶。可嫌弃。不可爱。若苾刍。才犯时。即非沙
门。非释迦子。失苾刍性。乖涅槃性。堕落崩倒。被他
所胜。不可救济。如截多罗树头。更不复生。不能郁
茂。增长广大。故名波罗市迦。律摄云。波罗市迦者。
是极恶义。又他胜义。才犯之时。被他净行。者所欺
胜故。又被他烦恼。所摧胜故。出家近圆。为除烦恼。
今破禁戒。反被降伏。又能害善品。令使销灭故。又
复能生恶趣之罪。名波罗市迦。僧祇律云。波罗夷
者。谓于法智。乃至无生智。于彼诸智。退没堕落。无
道果分。又于涅槃梵行。退没堕落。无道果分。所可
犯罪。不可发露悔过。故名波罗夷。萨婆多论云。波
卷四 第 431c 页 X44-0431.png
罗夷者。名堕不如意处。如二人共斗。一胜一负。比
丘受戒。欲出生死。与四魔共斗。若犯戒则堕负处。
又如焦谷种。虽种良田。粪治溉灌。不生苗实。犯此
戒亦尔。虽复勤加精进。终不能生道果苗实。众所
弃离。如敝坏垢污衣服。人所弃舍。不得与众说戒。
羯磨。布萨。自恣。不入十四人数。名堕不如意处。毗
尼母论云。破坏离散。名波罗夷。为他刀槊所伤。绝
灭命根。更不还活。为恶所灭。不成比丘。名波罗夷。
尊者迦叶惟。说曰。犯最重恶。于比丘法中。更无所
成。名波罗夷(其犯罪受报。出目连问罪报轻重经。馀处多述。斯不繁录)

偷兰遮

或云偷兰遮耶。或云土罗遮。或云窣吐罗底也。善
见律云。偷兰名大。遮言障善道。后堕恶道。体是鄙
秽。从不善体。以立名者。由能成初二两篇之罪故
也。明了论解。偷兰为粗。遮耶为过。粗有二种。一是
重罪方便。二能断善根。所言过者。不依佛所立戒
而行。故言过也。母论云。偷兰遮者。于粗恶罪边生。
故名偷兰遮。又复欲起大事不成。名为偷兰遮。又
复于突吉罗。恶语重故。名为偷兰遮。一食人肉偷
兰。二畜人皮偷兰。三剃阴腋毛偷兰。四用药灌大
便道偷兰。五畜人发。钦婆罗。偷兰。六裸形行偷兰。
七畜石钵偷兰。八瞋恚破衣。偷兰。九瞋恚破房偷
兰。十瞋恚破塔偷兰。是名自性偷兰。按此偷兰遮
罪。有其二种。一者根本。亦名独头(即自性也)。二者从生。
卷四 第 432a 页 X44-0432.png
于此二中。各分三品。上品者。根本中。破法轮主。盗
四钱。杀天。盗僧食等。从生中。波罗夷下生重者(此对
一切僧前忏)。中品者。根本中。破羯磨僧。坏法轮伴。盗三
二钱。互有衣相触等。从生中波罗夷下生轻者。僧
残下生重者(此出界外。对四比丘忏)。下品者。根本中恶心骂
僧。盗一钱。用人发。剃毛。裸形。畜人皮。石钵。食生肉
血。著外道衣等。从生中僧残下生轻者(向一比丘前忏)。萨
婆多论云。破僧轮。犯逆罪偷兰遮。不可悔。破羯磨
僧。犯非逆罪。可忏偷兰遮。

突吉罗

善见云。突者恶。吉罗者作。恶作义也。身犯者。名恶
作。口犯者。名恶说。母论云。突吉罗者。名为恶作。犯
身口律仪。名为恶作。恶语二种。一者恶语。二者非
时语。恶语者。如六群比丘。谤摩诃男。不平等心。施
众僧药等。名为恶语。所说不当时。名非时语。按此
突吉罗。有其二种。一者根本。二者从生。复开二位。
一者故心而作(对一人忏)。二者误作(当自责心)。根本律云。突
色讫里多。声论正音突悉吉栗多。或云越法罪。或
云越毗尼罪。

比丘尼

比丘。如前释。尼者女也。天竺通称女为尼。大论云。
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比丘。佛以仪法不便。故在
沙门后。

式叉摩那
卷四 第 432b 页 X44-0432.png

或云式叉摩那尼。此言学法女。或言正学女。又云
学士女。谓于二岁中。学其六法。及尼诸戒威仪也。
详如下释。

羯磨

此翻为事。亦翻为业。又翻所作。谓所作事业也。又
翻作法。苑法师云。此言办事。谓诸法事。由兹成办
也。摩得勒伽云。羯磨有何义。谓依事所作。故名羯
磨。此说何义。所因事名事。随说名羯磨。百一羯磨
云。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所言羯磨者。其义何也。
佛言。所由之事。谓即是因。为彼作法。名为羯磨。大
德。仍于此言。未了其义。佛言。如为其事。而作羯磨。
此是因。具以言秉白。为羯磨。佛言。有三羯磨。摄一
切羯磨。谓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若作白。
不说羯磨。名单白羯磨。若作白。说一羯磨。名白二
羯磨。若作白。说三羯磨。名白四羯磨。以此三种羯
磨。通前单白。故皆云白。然此羯磨随事宜作。若轻
事单白。中事白二。重事白四。按本律三种羯磨。略
有一百三十四法。单白羯磨有三十九法。白二羯
磨有五十七法。白四羯磨有三十八法。复有对首。
心念。对首羯磨。略有三十三(但对首法。则二十八。众法对首有五)。心
念羯磨。略有十四(义分三别。一伹心念法有一。二对首心念法有七。三众法心念
法有四。详如随机羯磨本)。若馀诸部。三种羯磨。或增或减。数无
一定。根本律中。共有百一事。单白有二十二。白二
有四十七。白四有三十二。佛告邬波离。是百一羯
卷四 第 432c 页 X44-0432.png
磨。若秉法住世。即知佛法未灭世间。故律本云。若
作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羯磨。如是
渐渐令正法疾灭。当随顺文句。勿令增减。违法毗
尼。当如是学。

二形

亦名二根。谓一身俱有男女二种根形。此二形人。
佛不听出家。若巳出家。即应驱摈。以此人于佛正
法中。不能生道根栽故。

黄门

梵云般吒。此翻黄门。阿毗昙。译为阉人。以无男根
故。律云。有五种黄门谓生黄门。形残黄门。妒黄门。
变黄门。半月黄门。僧祇律云。是不能男。有于六种。
一者生。谓从生不能男。二者捺破。谓妻妾生儿。共
相妒嫉。小时捺破。三者割却。若王。若大臣。取人割
却男根。以备门閤。四者因他。谓因前人触故。身根
生起。五者妒。谓因见他人行淫事。然后身根生起。
六者半月。谓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谓六种不
能男。毗婆沙论云。昔健驮罗国。有一黄门。见人驱
五百牛。将去其种。即自思惟。我宿恶业。受不男身。
便以财。救脱牛难。善业力故。即复男根。深生庆悦。
王闻惊喜。厚赐珍财高官。令知外事。如是善业。现
受其果(黄门。亦曰黄闼。黄属中。即禁中之门。谓天子居天下之中。统理万民。而所居门閤有
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故汉置小阉十人。令主省中诸宦。通命两宫。以主黄家之门。故曰黄门。阉者。掩
也。言其无阴。精气掩闭不泄。又曰黄昏掩闭门。谓之黄门。应以初义为正。今无论主门非主门。但无男根。
卷四 第 433a 页 X44-0433.png
皆是也。男根者。梵云鸯伽社多。此言生支。即男子阴也。馀如受戒犍度中明)。

君持

或作军持。或作军迟。此云瓶。寄归传云。瓶有二枚。
净者。咸用瓦瓷。触者。任兼铜铁。净拟非时饮用。触
乃便利所须。净则净手方持。必须安著净处。触乃
触手随执。可于触处置之。其作瓶法。盖须速口。顶
出尖台。可高两指。上通小穴。粗如铜箸。饮水可在
此中。傍边则别开圆孔。罐口令上。竖高两指。孔如
钱许。添水宜于此处。可受二三升。小成无用。西域
记云。捃稚迦。即澡瓶也。旧云军持。讹略也。事钞云。
应法澡罐。资持云。谓一斗巳下。杂事注云。军持著
㭰。澡罐口开。

沙弥

耶舍传云。此言劳之小者。以修道为劳也。又翻息
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万物也。又创入佛法。俗
情犹存。须息恶行慈也。应法师云。此是义译也。奘
法师云。室利摩拿路迦。此翻勤策思。勤劳也。策驱
也。谓勤修策励。断诸烦恼而趣涅槃也。寄归传云。
室罗末尼罗。译为求寂。谓欲求趣涅槃圆寂之处。
旧云沙弥者。言略而音讹。翻作息慈。音准而无据
(宜取后义为正。馀如受戒犍度中释)

沙弥尼

奘师云。室利摩拿理迦。此云勤策女。净师云。求寂
女。
卷四 第 433b 页 X44-0433.png

△偷盗第二

(此是共戒。比丘尼同制)

罗阅城

或云罗阅祇。或云罗阅祇伽罗。西域记云。曷罗阇
姑利呬。此云王舍城。中天竺境。应法师云。罗阅义
是料理。以王代之。谓能料理人民也。曷啰阇。此云
王。揭槊醯。此云舍。是摩伽陀国中之都城也。善见
云。罗阅城。王舍城。摩竭国。此三。义一名异。汉言王
舍城。罗阅城。是外国音。罗者言王。阅者言舍故言
罗阅城也。摩竭者。此是外国音也。摩竭是初国名
耳。真谛云。曲鸟山在王舍城东南。毗富罗山。在西
南。仙人山。在西北。黑土山。在东北。白土山。在中央。
中央三由旬平正。即王城也。智度论。问曰。佛普慈
一切。何故独住王舍城。不住馀城。答曰。亦住馀城
希少。而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城。为诸城边国。又弥
离车地。多弊恶人。善根未熟。故不住之。又佛知恩
故。多住此二城。问曰。何故知恩。多住二城。答曰。憍
萨罗国。是佛生身地。舍婆提大城。佛为法主。故亦
在此城。问曰。若知恩故。多住舍婆提城者。迦毗罗
城。近佛生处。何以不住。答曰。佛无馀习。近诸亲属。
亦无累想。然释种弟子。多未离欲。若近亲属。则染
著心生。以报生地恩故。多住舍婆提。一切众生。皆
念生地故。如偈说。

 一切论议师
 自受所知法
 如人念生地
卷四 第 433c 页 X44-0433.png
 虽出家犹诤


以报法身地恩。故多住王舍城。诸佛皆爱法身故。
如偈说。

 过去未来
 现在诸佛
 供养法身
 师敬尊重


法身于生身胜。故二城中。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城。即舍卫城。
弥离车。此是边邪。不正见。死堕边地下贱也。王舍城。义如房舍犍度中释)。

耆阇崛山

善见云。耆阇者鹫鸟。崛者。顶也。耆阇鸟食竟。还就
山顶栖。是故名之耆阇崛山。或云山顶之形。如似
鹫鸟。是故名之耆阇崛山。或翻为灵鹫。观经疏云。
诸圣仙灵依之而住。应法师云。按梵本无灵义。此
鸟有灵。知人死活。故号灵鹫。西域记云。宫城东北
行十四五里。至姞栗陀罗矩吒山。唐言鹫峰。亦云
鹫台。旧曰耆阇崛山讹也。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
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澹分色。其山顶。
则东西长。南北狭。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
广说妙法。大方广三戒经云。祇阇崛山王。高峻广
博。稠林郁茂。枝条无折。多众杂树。天木树。毕利叉
树。马耳树。毕钵罗树。紧柷加树。诃梨勒树。呵摩勒
树。毗醯勒树。多罗树。迦尼迦树。庵婆罗树。阎浮树。
木瓜。蒲萄。桃。杏。梨。柰。婆隆伽树。胡桃。安石榴。镇头
迦树。尼拘律树。松柏。橡樟。波奢树。熏陆树。栴檀。沉
水。苏合等树。无不备有。水陆众华。悉皆具足。生柔
软草。色香味足。青缥右旋。众杂妙色。如孔雀项。下
卷四 第 434a 页 X44-0434.png
足之时。足陷四指。举足还复。多诸池流。清冷水满。
生诸莲华。青黄赤白红紫等色。大如车轮。有无量
众鸟。所谓孔雀。鹦鹉。鸲鹆。命命。鸲鸤。凫雁。鸳鸯。鹅
鸭。黑雁。山鸡。鹖鸡乌雉。鸠鸽。雕鹫。如是众鸟。依止
而住。复有多种杂兽。所谓师子。虎豹。象。马。麒麟。熊。
罴獐。鹿。青牛。水牛。羖羝。猕猴。是等禽兽。止住其中。
以佛力故。不为贪欲瞋痴所恼。不相茹食。共相亲
爱。如母如子。天龙八部。常所游止。云云。大哀经云。
佛在王舍城灵鹭山者。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
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菩萨众所共咨嗟。无
极法座。天龙鬼神等。咸俱归命。稽首为礼。所智论
云。是耆阇崛山。清净有福德闲静故。一切三世诸
佛行处。十方诸菩萨。亦赞叹恭敬此处。诸天八部
大力众神。守护供养恭敬是处。如偈说。

 是耆阇崛山
 诸佛所住处
 圣人所止息
 覆荫一切故
 众苦得解脱
 唯有真法存


是中十方无量智慧福德大力菩萨。常来见释迦
牟尼佛。礼拜恭敬听法。故富楼那经中说。佛语富
楼那。若使三千大千世界劫烧。若更生。我常在此
山中住。一切众生以结使缠缚。不作见佛功德。以
是故不得见我。

檀尼迦

或云檀贰迦。或云但尼迦。或云达腻迦。又云陀尼
迦。皆一也。此比丘先是陶瓦师之子。故善能和泥。
卷四 第 434b 页 X44-0434.png
以作全成瓦屋。善见云。檀尼迦者。是名也。檀尼迦
比丘。和泥作屋。窗牖户𢩁。悉是泥作。唯户扇是木。
取柴薪牛屎及草。以赤土汁涂外烧之。熟巳。赤色
如火。打之鸣唤。状如铃声。风吹窗牖。犹如乐音。是
檀尼迦。不但今时。于佛法中。最初不与而取。曾于
过去世时。世界初成。所居众生。未有盗法。而此檀
尼迦。即行偷盗。取他粳米。遂被众罚。以加杖捶。是
世界之初。不与而取始生。复于今时。佛法中。不与
而取。亦最为初生(因缘。广如僧祗律中)

陶师

又作匋。同徒刀切音桃。造瓦之名也。又云瓦器也。
苍颉篇。谓作瓦家也。

摩竭国

亦云摩竭提。或云摩竭陀。或云摩伽陀。又云墨竭
提。此之多名。由依声明中。八转声势呼名。致斯异
也。然其意义大略不殊。此翻为善胜。或有译云。摩
者。不也。竭提。至也。将谋兵勇。邻敌不能侵至也。有
云摩。遍也。竭提。聪慧也。言聪慧之人。遍其国内也。
有云摩。大也。竭提。体也。谓五天竺中。此国最大。统
摄诸国。故名大体也。又云摩无也。竭提害也。言此
国法。不行形戮。其有犯死罪者。送至寒林耳。有释
云。此言无恼。又言不害。皆谓劫初巳来。无刑害故。
至瓶沙王。截指为刑。后自齧指痛。复息此刑。佛当
生其地。故吉兆预彰。所以先置不害之名也。西域
卷四 第 434c 页 X44-0434.png
记云。摩揭陀国。旧曰摩伽陀。又曰摩竭提。皆讹也。
中印度境。周五千馀里。土地垫湿。邑居高原。孟夏
之后。仲秋之前。平居流水。可以泛舟。风俗淳质。气
序温暑。崇重志学。尊敬佛法(言印度者。旧云天竺。或云天方。古云身毒。
又云申毒。其土自为五域。区分七十馀国。西域记云。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
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
斯其一称。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
之明。苟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王。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印度种姓。族类
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不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义净三藏言。梵云阿离
耶提舍。阿离耶。译为圣提舍译为方。即名西国为圣方矣。以其贤圣继轨。人皆共称。或云末睇。是中。提舍
是国。百亿日月之中心。斯其事也。此号人咸委之。其北方胡国。独唤圣方。以为呬度。全非通俗之名。伹是
方言。固无别义。西国若闻此名。多皆不识。宜唤西为圣方。斯成允当。或有传云印度。说之为月。虽有斯理。
未是通称。且如西国。名大周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又复须知。是五天之地。皆曰婆罗门国。北方
速利。总号胡疆。不得雷同一唤耳)。

瓶沙王

或作萍沙。此云模实身。模充实故。又翻形牢。亦云
影坚。影谓形影。亦云影胜。又云胜身。梵名频罗娑
罗。此云颜色端正。或翻色像殊妙。皆取体分彊壮。
殊好为义。其形长大。性行雄猛。常自躬为征战。大
婆沙论云。摩竭陀国。昔有大王。名曰影坚。恒乐修
习都史多天。胜妙善业。后为假名子。未生怨王。闭
在囹圄。断诸饮食。削足下皮。饥渴所逼。受诸苦恼。

尔时佛在鹫峰山中。怜悯彼故。身放慈光从窗牖
入。照触王身。令王少时。身心安隐。便作是念。世尊
卷四 第 435a 页 X44-0435.png
大慈。宁不垂悯。救我苦厄。尔时世尊。知王心念。便
告尊者大目犍连。汝可速诣影坚王所。如我辞曰。
大王当知。我于大王。所应作者。皆巳作讫。谓巳永
拔诸恶趣苦。人中少时。定受恶业。佛尚不免。况王
小圣。而得免耶。宜自安心。勿甚忧恼。尔时尊者。承
佛语巳。即入胜定。从鹫峰山没。涌出王前。以佛言
辞。告知彼王。复为王说种种妙法。时王饥渴所逼
恼故。于所说义。不能领解。白目犍连曰。诸天食中。
何天段食。最为美妙。宜且为说。我愿欲闻。时尊者
次第赞说。六欲天中。美妙饮食。王初闻说四天王
处。多闻王宫。美妙饮食。便即舍命。生彼天宫。与多
闻王。而作太子。王为立号。名最胜尊。寻从彼天。来
诣佛所。到巳。顶礼世尊双足。欢喜踊跃。数自称名。
我最胜尊。愿佛垂念。彼临命终时。都史多天。生相
先现。因爱多闻室美妙食。时都史多天。生相便没。
多闻天子相现前。从此命终。便生彼天中。为多闻
太子(或名最胜子。都史多天。旧云兜率天。是也)

刹利帝王。水浇头种

刹利。此译为田地主。以世界初成。未有君长。众人
分地。各共诤讼。无能决者。遂立一有德人。平处分
田。由是世间。故有刹利王种。奕世丕承。仁慈雅恕。
养育民众。不加拷戮。此其胤也。西域记云。刹帝利。
旧曰刹利。讹也。律云。取四大海水。及白牛右角。收
拾一切种子。盛满中。置金辇上。使诸小王与。王与
卷四 第 435b 页 X44-0435.png
第一夫人。共坐辇上。大婆罗门。以水灌王顶上。若
是刹利种。水灌顶上。作如是立王。故名为刹利王。
水浇头种。若是婆罗门。毗舍。首陀罗种。以水灌顶。
作如是立王。亦名为刹利王水浇头种。僧祇云。瓶
沙王先祖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以手拍头。以为
严教。贼大惭愧。与死无异。后更不作。至祖王时。治
罪人法。有作贼者。以灰围之。须臾放去。贼大惭愧。
与死无异。后更不作。至父王时。治罪人法。有作贼
者。驱令出城。贼自惭愧。与死无异。后更不作。瓶沙
王法。有作贼者。驱令出国。以是为教。时有一贼。七
反驱出。犹故来还。劫杀村城。尔时有人。捉得此贼。
缚送与王。白王言。此贼七反驱出。犹故来还。劫杀
村城。愿王苦治。王告大臣。将是贼去。截其小指。尔
时有司。速将罪人。急截其指。恐王有悔。时王即自
试啮指。痛殊难忍。即便遣信。敕语大臣。莫截彼指。
臣答王言。巳截其指。王甚愁悔。即自念言。我今便
为法王之末。非法王之始。夫为王者。忧念民物。何
有人王伤截人指(云云)。故律本。有若王及大臣。乃
至驱出国等语也(德人。如受戒犍度释)

头陀

新云杜多。此言抖擞。亦言修治。又言洮汰。垂裕记
云。抖擞烦恼故也。善住意天子经云。头陀者。抖擞
贪欲瞋恚愚痴。三界内外六入。若不取不舍。不修
不著。我说彼人。名为杜多。或称为十二法人。大品
卷四 第 435c 页 X44-0435.png
云。说法者。受十二头陀。一住阿兰若。二常乞食。三
纳衣(即粪扫衣)。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律本云一抟食)。六中后不
饮浆。七冢间住。八树下住。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
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伹三衣。此之十二法。经论互
出。名号略殊。律本亦有少异。南山依律。位分为四。
衣有二。一纳衣。二伹三衣。食有四。一乞食。二不作
馀食法。三一坐。四一揣(揣者。杂也。一和杂者。不以种种盛贮。名一揣食)。处
有五。一兰若。二冢间。三树下。四露坐。五随坐。威仪
有一。谓常坐。此无次第乞食。处加随坐。释论云。佛
所结戒弟子受持。十二头陀。不名为戒。能行则戒
庄严。不能行。不犯戒。譬如布施。能行则得福。不能
行者无罪(广如论释。此不繁录)

迦楼

或作迦留。又云迦罗。迦罗。秦言黑。此比丘。是旧大
臣。善知世法。故佛问之。然后结戒。

五钱

萨婆多论云。国中以王舍城。优填王国。于十六大
国。最为第一。于阎浮提内。中国边方。一切统摄。而
优填王国。用王舍国法以此义推。于阎浮提。一切
国法礼义。以王舍城为正。阿阇世王。于人王第一。
佛为法王。众圣中尊。故佛在王舍城。依人王制戒。
王舍国法。五钱巳上。入重罪中。佛依此法。盗至五
钱。得波罗夷。如是阎浮提内。现有佛法处。限五钱
得罪。若国不用钱。准五钱物成罪。十诵云。一铜钱。
卷四 第 436a 页 X44-0436.png
值十六小铜钱。根本律云。盗满五磨洒。得波罗市
迦罪。净师云。磨洒是数名。元非是钱。西方检问。诸
部律中。皆同此名。断其重罪。不云五钱。此是贝齿
许八十个名。五磨洒。大数总有四百贝齿。一时离
处。方名犯盗。元不据钱名。若译为五钱者。全乖本
文。故存梵语。律摄云。五磨洒。言据何为准。谓依一
迦利沙波拿。四分之一。此一迦利沙波拿。有二十
磨洒。若偷五磨洒。即名犯盗(此一磨洒。有八十贝齿。一迦利沙波拿。总
有一千六百贝齿。此摩竭陀。今现通用。一迦利沙波拿。为一千六百贝齿之数)。此据问时
国法。以二十磨洒。为迦利沙波拿。若王法以十二
磨洒。为迦利沙波拿者。盗三磨洒。犯重用十六者。
盗四犯重。若四十者。盗十犯重。若更有馀增减。准
数应知(贝齿。亦名贝子。本草云。生东海。亦产海涯。大贝如酒杯。出日南国。小贝乃贝齿也。背
紫黑。腹洁白。近似鱼齿。小儿常带压惊。俗呼为压惊螺。又呼珠买螺。以上古珍之为宝货。故凡属货者。字
皆从贝。至秦乃废贝行钱。今云南犹作钱用。又名海巴。故今有处唤钱作巴。是也)。

生像

即金银。详如受戒犍度中释。

●律藏卷第二

吹毳

毳。昌瑞切。吹去声。细毛也。谓兽毛缛细者。可以为
布。及作絮等馀用也。

劫贝

或作吉贝。或云劫波育。即木绵也。或言劫波婆。正
言迦波罗。此译云树花。可以为布。高昌名氎。氎是
卷四 第 436b 页 X44-0436.png
布名。罽宾以南。大者成树。今此形小。状如土葵。有
壳。剖以出华。如柳絮。用之为衣也。

拘遮罗

亦云俱遮罗。又云拘摄罗。又云鸠夷罗。如长衣戒
中释。

差罗波尼

亦作谶罗半尼。又作嚫罗钵尼。或作叉罗波腻。此
译云灰水。乃衣名也。

刍摩

此云麻衣。西域记云。刍摩衣。麻之类也。按其麻形。
似荆芥。华青紫色。阿毗昙经云。刍磨。细软衣也。苾
刍尼律云。刍摩迦。此方无也。

钵耽岚婆

亦作钵肆酖岚婆。善见云。𥁊兜那波吒。汉言绢也。
佛阿毗昙经云。波兜罗衣。有虫著波兜罗树叶。为
窠子。取此窠丝。织为衣也。

头头罗

或云头求罗。或云头鸠罗。此云细布。摩得勒伽云。
头鸠罗者。纻也。僧祇云。生练也。中阿含经云。诸釆
衣。白练为第一(巳上诸衣。或在人房舍殿堂。诸栏楯上。风吹在空。衣未堕地。以盗心
接取也。纻。如九十事中释)。

鹦鹉

梵云叔迦婆嘻。或云臊陀。此云鹦鹉。能言鸟也。其
状如鸮。青羽赤喙。舌似小儿。有白者。有赤者。有五
卷四 第 436c 页 X44-0436.png
色者。凡鸟四指。三指向前。一指向后。此鸟两指向
后。曲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走
兽。人而无礼。不亦禽兽之心乎。杂宝藏经云。过去
雪山。有一鹦鹉。父母都盲。常取华果。先奉父母。时
有田主。初种谷时。愿与众生。而共啖食。鹦鹉于田
常釆其谷。田主按行。见𢶕縠穗。便设罗网。捕得鹦
鹉。鸟告主人言。先有施心。故敢来釆。如何今者。而
见网捕。田主问鸟。取谷与谁。答言。有盲父母。愿以
奉之。田主报曰。今后常取。勿复疑难(云云)。佛言。尔
时鹦鹉。我身是也。时田主者。舍利弗是。

鸲鹆

亦作鸲鹆。即八哥鸟。教其语言。甚慧。宋黄岩正等
寺。观公畜鸲鹆。常念佛不绝。一日立化笼上。观葬
之巳。而土上出紫莲华一朵。寻土中。则从舌端而
发。又有潭州人。养鸲鹆。常念佛。既死。以棺葬之。忽
生莲华一朵。自其口出。

杙上

夷益切。音亦。尔雅云。樴谓之杙。郭璞曰。杙。橛也(樴。之
石切。音炙)。

市肆

息恣切。音四。古今注云。肆陈也。店置也。肆。所以陈
货鬻之物也。店。所以置货鬻之物也。肆。亦列也。谓
列其货贿于市也。

阿兰若
卷四 第 437a 页 X44-0437.png

亦云阿练若。详如下释。

壶船

洪孤切。音胡。原是酒器。长颈者。今言船。以其形似
之也。十诵云。瓶船。瓶船处者。一切瓶。一切缚处。一
切皮缚处。是诸处有五宝。若似五宝。以偷夺心取。
犯重。

一木船

谓以一木刳而成舟也。易系辞云。刳木为舟。是也。
十诵云。单槽船槽船处者。两舷处。两头处。底处。两
箱竖挽处。柁楼处。是诸处。有宝。似宝。以偷心取。重
罪。

舫船

舫。敷亮切。音访。郭璞曰。并两舟也。通俗文云。连舟
为舫。是也。又方船也。十诵云。舫船处者。谓横梁处。
馀如上说。

橹船

郎古切。音鲁。谓船上楼橹也。又进船具。亦名橹也。

浮瓠船

瓠洪孤切。音胡。瓦器为之。大瓠也。善浮。南方谓之
耍舟。

悬船

悬。胡涓切。音玄。系也。绝也。挂也。本作县。俗加其心
也。

筏船
卷四 第 437b 页 X44-0437.png

谓编竹木浮于水上。以运物也。十诵云。木筏处者。
一切木处。草筏处者。一切草处。一切缚处。是诸处
有宝。似宝。以盗心取。得重罪。

水獭

他达切。滩字入声。兽名也。形如小狗。常居深水食
鱼。亦登大木憩息。故在兽列。性好嗜猫。凡畜肝叶。
数皆有定。惟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则十二叶。数
足十二。渐落复生。俗取其足爪。颈下爬之。则去鱼
鲠。

失收摩罗

失。或作室。收。或作守。又作兽。善见云。鳄鱼也。广州
土境有。其形如象。长二丈馀。有四足。似鼍。齿至利。
擒鹿入水。齧腰即断。大婆沙论云。有海兽。名室首
魔罗。彼所啮物。非刀不能解。谓彼若啮诸草木等。
要以利剑。断截其牙。然后乃舍。或名杀子鱼。由其
自食子也。

优钵罗华

此云青莲华。中阿含云。诸水中华。青莲华为第一。
故诸经中。常以譬佛目。言其叶修而广。青白分明。
有大人目相因以为喻也(优。或作嗢。或作沤。皆一也)

钵头摩华

或云钵特摩。此云红莲华。

拘物头华

或作拘物投。又作拘某陀。此云黄莲华。或云地喜
卷四 第 437c 页 X44-0437.png
(地。是黄义)

分陀利华

此云白莲华。睿法师云。未敷名屈摩罗。将落名迦
摩罗。处中盛时。名分陀利。体逐时迁。名随色变。故
有三名。又凡荷华未发曰菡萏。



音风。毒在尾。垂颖如锋。故谓之蜂。西国断事官。畜
蜂蠍等。贮在瓮内。见彼人不陈伏时。令以手内瓮
中。蜇之令痛。即首其事。或守城者亦养。若与贼共
战不退。即于城头上。放其蜂瓮。贼被蜂蜇即走。商
客入海。遇贼亦尔。是故直价也。又蜜蜂。人畜之取
糖也。

郁周隆伽

隆。闾丞切。音陵。若良中切。音龙。非此用。亦作慰周
陵伽。或云嗢指徵伽。此虫身有多毛。而复多足。类
似毛虫也。郁。慰。嗢。优。四子。梵音相近也。杂阿含云。
楞祇芒。毒虫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四


音释


魂入声。亦音忽。


飘上声。青白色。

命命
即共命鸟。二命共一身。而两头。

鸲鸤
鸲音渠。鸤音诗。布谷也。饲子。朝从上下。暮
卷四 第 438a 页 X44-0438.png
从下上。所谓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音曷。乌似雉。黄黑色。出上党。以其斗死不止。
故用其尾。为武人首。

囹圄
上音零。下音语。禁狱也。


音欲。卖也。


音枯剖也。虚其中也。


音贤。船边也。


驮上声。


沙上声。戏耍也。


同筏。


音谔。


音琴。


音孽噬也。


同咬音咬。

菡萏
上音含上声。下音醰上声。


音淅螫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五目录


* 猕猴江
* 婆裘河
* 勿力伽难提
* 六十人
* 阿那般那三昧
* 人者
* 倚发
* 龙子
* 阿须罗
* 揵闼婆
* 夜叉
卷四 第 438b 页 X44-0438.png
* 饿鬼
* 波夜提
* 墼石
* 僧伽蓝
* 慰问
* 增上慢
* 最上胜法
* 人法
* 上人法
* 自言有欲
* 三三昧
* 三解脱门
* 正受
* 有道
* 修者
* 智者
* 见者
* 须陀洹
* 斯陀含
* 阿那含
* 阿罗汉
* 根力觉意解脱三昧正受
* 最初未制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