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成道。亦三会说法。初一会时。度十万众。第二会
时。八万众。第三会时。七万众。皆阿罗汉。佛寿七万
岁。七十年中。众皆清净。复以一偈而为禁戒(此庄严劫
第一千尊佛)。
拘留孙佛
此云所应断。又翻作用庄严。是此贤劫中。第九个
小劫减时。人寿六万岁出现于世。婆罗门种。姓迦
摄。父字阿枝达兜。母字随舍迦。国名轮诃哩提那。
王字须诃提。佛有子名上胜。侍者名善觉。有二大
弟子。一名萨尼。二名毗楼。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
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十由旬。坐尸利沙树下
成道。二会说法。初会之时。度七万众。第二会时。度
六万众。皆阿罗汉。佛寿六万岁。于六十年中。众皆
清净。尔时以二偈。以为禁戒。
拘那含牟尼佛
此云金寂。是此贤劫。人寿四万岁时出现于世。婆
罗门种。姓迦摄。父字耶睒钵多。母字郁多罗。国名
差摩越提。王字差摩。佛有子名导师。侍者名安和。
有二大弟子。一名舒般那。二名郁多楼。佛身长二
十五由旬。圆光三十由旬。通身光四十由旬。坐优
头跋罗树下成道。二会说法。初会之时。度六十万
众。第二会时。度三十万众。皆阿罗汉。佛寿四万岁。
三十年中。众皆清净。以一偈而为禁戒。
迦叶佛
结为颂言。
有知见尽漏
无知见不然
达蕴生灭时
心解脱烦恼
受记经
梵云和伽那。此言授记。达磨郁多罗云。圣言说与
名授。果为心期名记。谓如来为诸菩萨辟支声闻
等。授作佛记也。
偈经
西域记云。旧曰偈。梵本略也。或曰偈他。梵音讹也。
今从正音。宜云伽陀。唐言颂。亦云讽颂。又曰孤起。
妙玄云。不重颂。名孤起。谓不颂长行直说偈句也。
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婆沙论云。谓诸经中。
结句讽颂。彼彼所说。即麟颂等。
习近亲爱与怨憎
便生贪欲及瞋恚
故诸智者俱远避
独处经行如麟角
涅槃经云。所谓诸恶莫作。乃至是诸佛教。是名伽
陀。
句经
经论多曰自说。梵云优陀那。此云无问自说。谓无
有人问。如来以他心智。观众生机。而自宣说。如小
弥陀经等。或说长行。或说四句八句偈。偈出法句
经。是也。大论云。优陀那者。名有法。佛必应说。而无
有问者。佛略开问端。如佛在舍卫国。毗舍却堂上。
荫地经行。自说优陀那。所谓无我。无我所。是事善
门。漫出一肩。内仍衫袄。既以衣遮。复名偏袒者。讹
之甚也。但以行来日久。一时难以启革。凡为释子。
须要知佛本制也。经论多云右膝著地。又言胡跪。
复言互跪。或言长跪。斯皆胡梵传译各殊。至于东
夏多异。胡。即指羌戎之乡。互。谓左右两膝交互跪
地。示其有所启请也。音义指归云。不合云胡跪。盖
梵世遗种。居五天竺。葱岭之北。乃诸戎羌胡。今经
律多翻互跪。以三处翅耸。故名互跪。即右膝著地
也。涅槃疏。明三种义。一右膝有力。跪能安久。二右
膝有力。起止便易。三右膝躁动。著地令安。若两膝
著地。即名长跪。寄归传云。言长跪者。谓是双膝踞
地。竖两足以支身。旧云胡跪者。非也。五天皆尔。何
独道胡。言合掌者。或云叉手。又云合十指爪。皆是
敛容呈恭。制心不令驰散。然心使难防。故制合掌。
而一心也。观音义疏云。此方以拱手为恭。天竺以
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散诞。专至一
心也。法苑云。今见礼佛者。多有指合掌不合。或有
合掌。而指开良由慢而惰散也。故十律仪云。合掌
不得中虚。十指不得参差。而本欲来求福。反招慢
过之愆。此为袒跪合掌之仪。而五体投地之礼。更
须洞晓。持地论云。当五轮至地。而作礼也。阿含经。
根本律。明二肘。两膝。及顶。名为五轮。轮谓圆相。五
处皆圆。取能上下回转。生福转多故。名为轮也。今
见西僧礼拜之时多褰衣。露膝先下地。然后以肘
按地。两掌承空。示有接足之相也。近见此方有礼
者。二手捺地。两足据后。头不至地。则是乖慢之仪。
或复伫立佛前。待席方礼。或以搌敷坐具。拟盛自
体。然后礼拜。斯并末世之大讹也。义净三藏云。礼
拜敷其坐具。五天所不见行。凡礼拜者。意在敬上
自卑。故大论云。人之一身。头最为上。足最为下。以
头礼足。恭敬之至。若将物盛体。方始礼拜者。何成
自卑之仪也(当知坐具。本为坐卧故制之。原非礼拜拟用。今此方行之既久。非一人力。
能整远敝之讹风。但我辈智者。或入讹众。不免随用。当作敬重如来三衣。恐尘污想。庶几得免违教。慢憎
之过愆也必悕正轨。却之为当)。
未为结戒
文殊问经云。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邪见人。
当诽谤佛。说如是言。若使如来是一切智。何故待
众生作罪。然后制戒。佛告文殊师利。如此即是一
切智相。若我逆制戒。人当谤我。何以故。我不作罪。
云何强说。此非一切智。何以故。我无罪过故。如来
无慈悲心。不饶益。不摄受众生。如人无子。而说有
子。某时当生。空有此言。云何可信。何以故。不真实
故。若真见生子。则生信心。如是文殊师利。所未作
罪。人天不见。云何逆制戒。要须见罪。然后乃制(云
云)。善见律云。未有漏者。如来结戒。众生生诽谤想。
云何瞿昙沙门。如诸声闻弟子。悉是贵姓。或是王
位。舍其财物宫殿。妻子眷属。不惜身命。皆是知足。
于世间无所希求。云何瞿昙反以波罗提木叉而
国内。有纳衣者。见衣有孔。然后乃补。如来亦尔。见
诸众生。有入阿鼻地狱因缘。即以戒善而为补之。
如来虽有所说。不得先制。要因比丘渐行非法。然
后方乃随事制之。乐法众生。随教修行。如是等众。
乃能得见如来法身。是以律本云。止止舍利弗。若
有漏法生。然后世尊。当为结戒(如来初成正觉。二百五十戒法巳定。
但为众生根性未堪顿制。故随犯。然后结也)。
有漏法
毗婆沙论云。有是何义。谓一切有漏法是。佛言。若
业能令后生续生。是名为有。成论云。失道故名漏。
毗昙云。漏落生死。婆沙论云。漏是何义。谓留住义。
淹贮义。流派义。禁持义。𩲐惑义。醉乱义。是漏义。留
住义。是漏义者。唯令有情留住欲界。色界。无色界。
淹贮义。是漏义者。如湿器中。淹贮种子。便能生芽。
如是有情烦恼器中。淹贮业种。能生后有。流派义。
是漏义者。如泉出水。乳房出乳。如是有情。从六处
门。诸漏流派。禁持义。是漏义者。如人为他所禁持
故。不能随意游适四方。如是有情。为诸烦恼所禁
持故。循环诸界。诸趣。诸生。不得自在。趣涅槃界。𩲐
惑义。是漏义者。如人为鬼之所𩲐惑。不应说而说。
不应作而作。不应思而思。如是有情。为诸烦恼所
𩲐惑故。起身语意。三种恶行。醉乱义。是漏义者。如
人多饮根茎枝叶华果等酒。即便醉乱。不了应作。
不应作事。无惭无愧颠逸。如是有情。饮烦恼酒。不
了应作。不应作事。无惭无愧颠逸。乃至如是烦恼。
流转有情。乃至有顶。故名为漏。涅槃经云。有漏法
者。有二种。有因。有果。无漏法者。亦有二种。有因有
果。有漏果者。是则名苦。有漏因者。则名为集。无漏
果者。则名为灭。无漏因者。则名为道。
○四波罗夷法
波罗夷者。五篇之首。七聚之初。护之者如明珠。毁
之者若败肉。恭守则泥洹径路。弃舍乃苦海敝囊。
随犯其一。便非比丘。诸天不护。贤圣共诃。行即鬼
拂其迹。卧有魔魇其心。僧伽蓝地。无容投足。十方
檀施。滴水不消。如善见律云。外袈裟绕颈。内行不
净法。巳行恶法故。死即堕地狱。铁丸热火炎。宁可
吞取死。若有破戒者。不应吞信施。中阿含经云。沙
门睹佛明戒。弃故自新。练情灭欲。内外清净。犹如
净氎。染即成色。为众所观。沙门睹明。行高智足。天
下供奉。衣食殿舍。受之无尤。施者福大。进行禅定。
获沟港初果。频来二果。不还三果。应仪四果。人亦
闻之。沙门虽未得道。明佛经义。执心端正。孝顺经
教。弘慈育物。润逮群生。恕巳安彼。视怨若子。见女
人来。待之以妹。若睹穷苦当念地狱。饿鬼。畜生。愿
令群生。身安意喜。得逢三宝。垢除冥灭。心净见明。
还于本无。永康无极。志行如斯。美食好衣。终始无
罪。群生本性。贪淫。瞋恚愚痴。嫉妒。浊中之浊。冥中
之冥者。沙门心开受明。痴垢都寂。虽处秽世。犹莲
一段。而作是念。若是死肉。久应烂臭。必有异相。即
取将归住处。善举一处。过半月巳。而成二片。道士
见如是瑞相。安置好处。自尔之后。复经半月。二片
各生五胞。又却后半月。一片成男。一片成女。男色
如黄金。女色如白银。道士见如是相巳。心生爱重。
如自子无异。以慈心力故。两手母指。自然出乳。一
指饮男。一指饮女。乳入子腹。譬如清水入摩尼珠。
内外明彻。道士号儿。名为离车子。道士
养此二子。极为辛苦。日入聚落乞食。兼为二子觅
诸饮食。日晏方还。是时牧牛人。见道士为二子。辛
苦如是。来白言。大德出家人。正应修道。何以为此
二子。妨废道业。可持乞我。我等为养。道士言善哉。
于是牧牛人还归。明日与诸同伴。平治道路。竖立
幢幡。散杂色华。鸣鼓来迎二子。到道士处。白道士
言。今此二子时去矣。道士答言。善。道士复更付嘱。
此二子者。有大福德。不可度量。汝等善好料理。当
以乳。酪。生熟酥。五种。而供养之。若此二子长大。还
自共匹对。觅好平博处所。安立住止。可拜男为王。
女为夫人。牧牛人等。受教敕巳。即将还本住处。二
子渐渐长大。共诸牧牛人儿。出门游戏。此二子。便
以脚踏牧牛儿。牧牛儿涕泣。还向父母说。此无父
母子。踏打我等。父母答言。汝等各自避去。因此戏
处。名为跋阇。二子年至十六。牧牛人见
子巳长。又见平博地处。纵广一百由旬。即于中央。
求得。若依梵音。须此翻为善故婆沙论。翻为善财
子。然此人于劫初时。世界初成。未有欲漏之法。而
先欲污。复于今时。佛弟子中。未有漏法。而生漏法。
为母以巧方便。引为非事。其母亦于过去世时。为
迦尸国第一夫人。以巧方便用蜜涂尼拘律树叶。
诱取金色鹿王。以污染心故。触彼鹿王。即失金色。
复于今时。以巧方便。引子失其梵行。彼时鹿王者。
须提那是。
阿罗汉
此云无生。又云无著。又翻应供。又云应仪。又云应
真。大论云。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贼。破又一
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又阿名不。
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名阿罗汉。或言无翻。名
含三义。无明糠脱。后世田中。不受生死果报。故云
不生。九十八使烦恼尽。故名杀贼。具智断功德。堪
为人天福田。故言应供。含此三义。故存梵名(馀如第四
戒中释)。
华水
善见律云。月生华水。此是血名。女人法。欲怀胎时。
于儿胞处。生一血聚。七日自破。从此血出。若血出
不断者。男精不住。即共流出。若尽出者。以男精还
复其处。然后成胎。譬如田家。耕治调熟。然大过水。
以谷下中。谷浮水上。流出四面。何以故。水大谷不
著泥故。不成根株。女人亦复如是。若血尽巳。男精
喻如梦所见者。犹如有人。梦得具足五欲自娱。彼
若寤巳。都不见一。是故欲如梦也。
跋阇子
亦云婆阇。此云避。因缘见前毗舍离句中。
戒羸
卢回切。音雷。病也。瘦也。困也。谓于如来戒法中。无
力能持。心生厌倦。思在家业。如有愚人。不善饮食。
以肉和生乳啖。即便患癞。热黄。乾消。肢节困极。不
能自持。无悔服心。以求良医。唯思砒石。粪。溺。涂治。
而更加其苦。无有愈者。彼亦如是。于佛戒中。无胜
进心。情生厌倦。不自悔责。以求圣行。而反思居家
欲乐。如彼癞人。不悔求医。而希服粪溺。唐自疲苦。
终无有愈。若舍如来贤圣戒乐。更得乐者。无有是
处。
雌猕猴
雌。此兹切。音差。畜母也。萨婆多论云。凡犯罪有三
种。一犯业道罪。二犯恶行罪。三犯戒罪。须提那。于
三罪中。得犯恶行罪。淫是恶法故。无业道罪。自巳
妻故。无犯戒罪。佛未结戒故。林中比丘得二罪。得
恶行罪。淫是恶法故。得业道罪。雌猕猴属雄猕猴
故。不得犯戒罪。佛未结戒故。此二比丘。俱名先作。
是故无犯戒罪。
名字比丘
十诵云。名字比丘者。以名为称。根本云。如人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