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 1a 页 WYG0209-099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九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论语
子适卫章
这一章见圣人胸中有一个完全的仁体有一个完全的
王道触着便发庶哉一叹便是老安少怀的心肠富教
二字便是老安少怀实际处因卫而发不但卫当如此
庶哉内有望之意有忧之意望之者唐虞三代之治当
卷九 第 1b 页 WYG0209-0996b.png

春秋时尚易复也忧之者此时不复后来世变将益甚
江河日下无所底止此时富教两字便旋转洋溢方寸
中故因冉有之问即随口发出富字紧从庶字发论庶
难富亦易富教字紧从富字发论富难教亦易教然即
不庶亦应使富即未富亦不可无教庶富教虽有次序
却不重在次序上只重富教不可须臾缓有及是时明
其政刑之意一则此时去先王之世未远井田之制犹
卷九 第 2a 页 WYG0209-0996c.png

存即学校中尚未有异氏之学整顿尚易不比孟子时
欲行井田必先正经界欲复学校必先黜异端有许多
棘手此望之意也一则风气渐趋于薄上不富之彼将
自谋富黠者必操奇赢以网利强者必恃豪暴以恣取
上不教之彼将自相教君子与君子必以学术相胜负
小人与小人必以意气为倚伏一切货殖游侠异端之
徒将杂出于天下此忧之意也然总之是王道不是伯
术是仁政不是功利是稷契皋夔事业不是管商作用
富教二字当时圣门弟子平居必讲有条目如周官王
卷九 第 2b 页 WYG0209-0996d.png

制之所载故冉有闻夫子之言不复问如何富之如何
教之今处古制既湮之后须就注中所谓制田里薄赋
敛立学校明礼义各就经典中一一求其实际不可专
守一空话头如大学衍义补文献通考二书虽未尽合
圣贤经济然备载古今沿革之故于此细玩便见后世
所以不如三代者如何三代所以异于后世者如何富
教条目亦可得其大槩若只空说一个富教济不得事
卷九 第 3a 页 WYG0209-0997a.png

卫自文公渡河而南迁于楚丘其康叔旧封己属于
晋左氏及汉书地里志可考时文漫指夫子时之卫
为弼鄘卫之卫者非
乡人皆好之章
这一章是论观人之一法如论语视其所以章孟子观
其眸子章皆是以我去观人不专恃乡评人特其一法
耳子贡是个方人的人好用自己聪明至此如以乡人
皆好而遂信为善人则焉知其非同流合污之人乡人
皆恶而遂目为善人则焉知其非诡世戾俗之人夫子
卷九 第 3b 页 WYG0209-0997b.png

谓欲考乡人之论必先别乡人之类如其人而善者好
之不善者恶之则可见其志行之美足以取信于君子
而立心之直又不苟同于小人以此论人其庶几乎然
此亦未可为一定之法也特以子贡所谓皆恶皆好者
比之则不如耳盖人情变态无穷有君子而善人未必
好者如周濂溪初时不为赵清献所喜有善人好之而
未必君子者如司马温公以蔡京为能办事有君子而
卷九 第 4a 页 WYG0209-0997c.png

不善未必恶者如程明道狡伪献其诚暴慢者致其恭
有不善恶之而亦未必君子者如宋时王吕章蔡之相
倾吾若一以善者不善者之好恶为准岂能无误乎况
吾欲以善者不善者之好恶为准而善者不善者又将
何以定之万一平时误认而又以其好恶定他人之善
恶岂不误而益误乎若论观人之法则必如夫子所谓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方是无弊之道察也者
采之公论断以独见视所以观所由察所安听其言观
其眸子皆包在内不专恃一法也然察之一字又岂易
卷九 第 4b 页 WYG0209-0997d.png

能哉必平日有居敬穷理之功方能辨得天下之善恶
不然在我者皆私意偏见如何能察所以子贡方人而
夫子曰夫我则不暇盖谓是也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章
这一章论士因子路所不足而言大抵士也者虽浅深高下不
同必能以学问变化其气质使一味气质用事则亦不可谓士
矣故气质柔弱者必养得有一段方正的气象气质刚劲者
卷九 第 5a 页 WYG0209-0998a.png

必养得有一段和厚的气象而这一段和厚气象尤是士之本领
勉斋黄氏曰所谓士者涵泳于诗书礼义之泽必有温良和厚之
气此士之正也至于发强刚毅则亦随事而著见耳子路负行
行之气而不能以自克则切思怡怡之意常少故夫子箴之
此一条说此章大意最好再将切切偲偲怡怡六字细
味之朱子曰切切者教告恳恻而不扬其过偲偲者劝
勉详尽而不强其从二者皆有忠爱之诚而无劲忤之
害观朱子之论切偲可见这六个字都是和厚之意不
但怡怡是和厚也这段气象正是子路所不足经夫子
卷九 第 5b 页 WYG0209-0998b.png

提出如和扁之用药恰中其病这不是空说便要子路
想这段气象从何而来非积之厚养之深岂一日间可
装饰得出的然则讲习讨论之事不可一日弛矣省察
克治之功不可一刻懈矣士之名岂易赴士之实岂易
尽欤又恐其有了这个气象不知分别一槩发出则即
此气象又生出病痛来故又申言之曰朋友切切偲偲
兄弟怡怡非谓朋友不必怡怡也但当以切偲为主非
卷九 第 6a 页 WYG0209-0998c.png

谓兄弟不必切偲也但当以怡怡为主推之亦不但朋
友兄弟总之当切偲处便切偲为主当怡怡处便怡怡
为主如医之用药这一剂某药为君那一剂某药为君
丝毫不爽说至此真是十分细密一毫也粗不得一毫
也浮不得切偲怡怡犹当善用之如此而况一味行行
者乎以子路之气质若不是夫子这样切磋如何能成
得贤者然看其何如斯可谓士一问则其胸中原有不
自安者他平日何等样气魄何等样才干忽然发此问
便有歉然不敢自以为士的意思此所以能受夫子之
卷九 第 6b 页 WYG0209-0998d.png

教而在四科之列欤今日学者读了几篇滥时文便俨
然以士自居试想与这切偲怡怡气象有几分相似真
是可耻然又不要看得太难了诚能涵泳于诗书礼义
之泽讲习讨论省察克治日积月累自家气质消磨得
一分便与这气象近一分推而工之美大圣神无不可
以学问做成何况此所谓士
切切固属情意然情意亦即在语言上见故大全朱
卷九 第 7a 页 WYG0209-0999a.png

子以教告言之此切偲二项内俱有忠告意俱有善
道意
明季讲家有云切切偲偲怡怡六字成文如温良恭
俭让五字拆开不得此等混话俱是从皮肤上起见
不曾想圣贤神理本不足道然或有惑于其说者近
日仇沧柱力黜其谬最是
克伐怨欲章
这一章见制私不足以为仁而仁之为仁可知大抵人
心本来皆仁都被克伐怨欲之私累之先要将这四个
卷九 第 7b 页 WYG0209-0999b.png

字看得明白大全胡氏谓克伐者因己所有而生气盈
也怨欲者因己所无而生气歉也盖这四件病痛不同
总是气质用事总叫做己发于事前便为意必发于事
后便为固我发于喜怒哀乐便皆不得其正发于视听
言动便皆背违乎礼发于子臣弟友之间则纲常多欠
缺发于辞受取予之介则操守多迁移譬如风寒感入
脏腑一般发在头目则成头目的病发在手足则成手
卷九 第 8a 页 WYG0209-0999c.png

足的病总是这个风寒故天下人品学术政事之坏都
由这克伐怨欲四件所以原宪平日用力制这四件不
许他发出来这也是至难的盖这四件其力至猛卒然
而发如奔马之不可控遏其势至大悍然而来如江河
之不可堤防而且时夹杂于义理中其面目最难认时
倚靠于利害上其根脚最难除不是宪的力量不能制
他使不行有这一种人也强如人欲横流的故夫子曰
可以为难矣原是赞他的口气明季讲家谓夫子道他
做得吃力走了难路乃是不满之词此谬说也但宪即
卷九 第 8b 页 WYG0209-0999d.png

以此为仁则其认仁字尚未清楚故夫子又抑之曰仁
则吾不知也盖仁也者当理而无私心之谓也克伐怨
欲不行可谓无私矣未必能当理也且徒制私使不行
于外而心仍未必无私也故程子谓其未有拔去病根
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与颜子之克己大不相
同潜藏隐伏于胸中已不是仁况藏者必至于潜滋暗
长伏者必有时乘间抵隙依旧要行出来如何叫得仁
卷九 第 9a 页 WYG0209-1000a.png

若论为仁工夫必如夫子所以告颜冉者一从敬恕入
门积渐做去一从克复下手勇猛做去皆是拔去病根
之法且不止拔去病根兼培养元气之法以不行对纵
欲者言则不行为难以不行对克复敬恕言则不行又
不足为难矣使宪再问夫子必随其病之所在授以为
仁之法不知当时何故竟不言程子所以深惜之然亦
有说焉大抵圣门高弟皆是切问近思如行路然进了
一程又进一程若第一步不曾着实不敢走第二步问
答之间皆非随口乱问当时宪闻夫子之言必汲汲在
卷九 第 9b 页 WYG0209-1000b.png

自家身上切己体认病根之未拔去者何在认得了病
根然后再请药方未迟所以默然无言正可想见其切
问近思处不是蠢然无知而不问也学者读这章书要
将克伐怨欲四字各于自家身上省察这四件随人气
质不同所犯各有轻重然不论轻重但有一毫必须连
根拔去又恐怕病根虽去元气未复须更念念事事都
要合天理颜子工夫未易学且从仲弓敬恕做起一刻
卷九 第 10a 页 WYG0209-1000c.png

也松不得一处也疏不得真是难事及早做去不知何
时到得仁的地位若苟且因循不知不觉汨没于四件
中岂不可惜
按双峰饶氏云四件病根在一欲字有所欲则贪多
而求胜遂其所欲则誇伐不遂其所欲则怨恨白文
本是平说然如此看亦好又按大全朱子曰克伐怨
欲只是自就道理这边看得透则那许多不待除而
自去依此则克己工夫只在复礼上了盖克复二者
本互相为功也若良知家谓提良知作主这四者自
卷九 第 10b 页 WYG0209-1000d.png

然日消日化此又与朱子之说似是而不同朱子之
说是以理为主所谓提良知作主是以心为主正是
原宪不行的法
子路问成人章
这一章言成人要具众善而造于纯粹之地不可以今
之成人自限上一节是中行下一节是狷上一节是善
人君子下一节是有恒上一节亦只是就子路之所可
卷九 第 11a 页 WYG0209-1001a.png

及而语之尚未是圣人地位论成人必如圣人之践形
尽性方才无愧于人然这个地位不是学者容易到的
圣门教不躐等且降下一等使他到了材全德备中正
和乐地位则圣人亦不难至矣智廉勇艺皆是学者所
不可少的若无这样才德空空说个中和亦不济事这
四项也有从天资上来的也有从学力上来的但未到
中和地位则不免有病痛所以既要兼此四者又要文
以礼乐文以礼乐即是立于礼成于乐工夫礼乐俱兼
本末说内尽其中和之实外极其度数声容之美气禀
卷九 第 11b 页 WYG0209-1001b.png

学问中有疵颣处则以此消融之气禀学问中有得力
处则以此涵养之所谓文之也文非假饰于外亦非寂
守于内彻内彻外皆中正而无偏倚和乐而无驳杂至
此则不见有知廉勇艺至此而方成其为知廉勇艺下
圣人一等便是这等人矣岂不可谓之成人乎人须要
立个志必要望了这等人做进去气质未融必变化之
使融学问未至必强勉之使至勿忘勿助如射者之期
卷九 第 12a 页 WYG0209-1001c.png

于中的不中不休如行者之期于到家不到不休方才
不负了做个人不然纵使有见识有力量天资高学问
好只做得一今之成人而已今之成人不是天限住他
只可如此不是圣贤宽假他只要他如此天命之性原
无古今圣贤道理亦无古今只因今之风俗日下有稍
能自拔于流俗者便不敢苛责他了今之名节日衰有
稍能自励于名节者便不敢深求他了故自言利之风
遍天下有一见利思义者便指为奇士偷生之徒满海
内有一见危授命者便叹为异人反覆狙诈不知羞耻
卷九 第 12b 页 WYG0209-1001d.png

者比比而是有一久要不忘者便目为真儒此等人只是
一个主忠信的人以古人视之气质未必尽消融学问
未必尽满足尚是进步之时未是住足之时以今人视
之天下岂易得此材质岂易得此学术不得不推为豪
杰之士不得不奉为圣贤之徒亦可以为成人矣此子
路所已能者夫子指而言之欲其因所长而造乎其极
亦犹因不忮不求而谓其何足以臧也今日学者未能
卷九 第 13a 页 WYG0209-1002a.png

到子路地位且要从下节做工夫起先将义利生死关
头打破了再要将虚伪根苗斩尽了使脚跟立定然后
可去做上一节工夫犹之富与贵章先要取舍之分明
然后存养之功熟也这义利生死关头是最难打破的
这虚伪根苗是最难斩尽的以见利言之这利字要看
得好若是寻常货利虽中人亦能勉强慕义惟当至穷
至困之时这个利关系仰事俯育之计身家荣枯全视
乎此且又现在面前不待巧算曲计而可得斯时有志
之士亦不能不动心以见危言之这个危字亦要看得
卷九 第 13b 页 WYG0209-1002b.png

好若是无可躲避的虽怯夫亦能就死谓之危则尚在
可生可死之界有许多岐路可以避得有许多曲径可
以走得祸福存亡只在吾一念间且又明白易晓利害
了然斯时即有力量人亦不能不转念以平生之言言
之若是无所关系的谁不乐践约惟当事势阻碍之时
践之或大不合于时或大不便于我且又言出已久人
都相忘了吾即不践亦未必有人责备我斯时即真诚
卷九 第 14a 页 WYG0209-1002c.png

之士亦不能不随意然学者苟于此处立不定便不是
堂堂正正的人了虽要到材全德备中正和乐地位无
下手处不可不猛省
注材全德备指兼四子之长言中正和乐指文礼乐
言云峰胡氏以不欲为德知勇艺为材蒙引又以廉
勇为德知艺为材皆有未安知廉勇俱是德艺是材
故下节思义是廉授命是勇只缺得知艺而注云才
知礼乐有所未备明是以才字代艺字然又须知分
言则知廉勇为德艺为才合言则四者俱是德故注
卷九 第 14b 页 WYG0209-1002d.png

德成于内德字便兼艺在内而语类亦有四德之目
以升堂入室言之下一节是升堂上一节是入室若
善人不入于室之室则又是指圣人地位言盖室字
有浅深也
久要注只训旧约讲家谓是平生期许之言如志道
德者期周孔志功名者期伊吕说得偏且是志不是
约了
卷九 第 15a 页 WYG0209-1003a.png

君子思不出其位章
这一章思字是以临事之思言若学者平日读书讲道
天下事皆其分内事皆当讲究原非位之可限虽中庸
言慎思子夏言近思然皆不是以位限定惟是事到面
前须要审我之位有事当如此而我之位不当如此者
便乱做不得此比思无邪更细一层邪者违理之谓也
出位者未尝违理而不合乎时中之谓也这位字要看
得好注谓记者因上章之语而类记之然上章位字说
得粗位对政言不过是公卿大夫之位此位字说得细
卷九 第 15b 页 WYG0209-1003b.png

随处皆有位富贵贫贱患难位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
朋友位也同一君臣而亲疏之不同同一父子而嫡庶
之不同以至处治处乱处盛处衰又种种不同莫非位
也又如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有一件则有一位当揖时
则有揖的位当让时则有让的位位变则理从而变昨
日之位应如此今日之位又不应如此彼处之位应如
此此处之位又不应如此内而喜怒哀乐外而视听言
卷九 第 16a 页 WYG0209-1003c.png

动须要恰合乎位之所当然稍有过焉是出位也稍不
及焉亦出位也此比素其位而行亦较细素其位而行
只是富贵贫贱患难之位这出位病痛大抵皆出于思
思得一毫不差发出来方能不差然思最难得不出位
有因适莫而出位者有因意必固我而出位者有溺于
声色货利而出位者有拘于气禀习俗而出位者有惑
于异端曲学而出位者有志动气而出位者有气动志
而出位者内而徇己则见有身不见有位外而徇人则
见有人不见有位见之不明则不能不出守之不固则
卷九 第 16b 页 WYG0209-1003d.png

不能不出是必有居敬之功然后心专一而不出有穷
理之功然后心精明而不出是非君子不能君子只是
运用天理到烂熟的人此心如权度一般随物之轻重
长短各还其本分无一丝过不及位应如是思即如是
无一物可以摇惑得他无一物可以牵制得他千变万
化却只在一定不易的道理上所以在易为艮止之象
易所谓不获其身者言君子只见此位之理而不见有
卷九 第 17a 页 WYG0209-1004a.png

身也见有身则不免徇己而出乎位矣易所谓行其庭
不见其人者言君子只见此位之理而不见有人也见
有人则不免徇人而出乎位矣孔子之从心所欲不踰
矩此不出位也颜子之如有所立卓尔此不出位也孟
子之无恐惧疑惑而不动心此不出位也大学之止于
至善中庸之发而皆中节此不出位也大全南轩张氏
曰位非独职位大而君臣父子微而一事一物当其时
与其地所思止而不越皆不出其位也说得极明明季
讲家乃有以心为位以此心动而无动为不出位且引
卷九 第 17b 页 WYG0209-1004b.png

程子心要在腔子里以證之殊不知程子是说存养心
体非说思也足破其谬矣学者读这章书切不可粗看
了若秀才闭门不管閒事便可谓不出位则人人皆君
子矣这不出位不是容易的事日用间一言一动稍与
其位之理不合便是出位试返躬自省一日之内还是
出位时多还是不出位时多须将居敬穷理工夫猛力
去做做得一分方能免得一分出位或疑思而稍出其
卷九 第 18a 页 WYG0209-1004c.png

位犹贤于废思者如不曰如之何如之何此贸贸而不
知思者也佛老之徒溺于虚无而不肯思者也其病痛
更甚于出位不知思而出位病痛正不小从古败坏天
下之人岂皆不思只是思出其位耳失之毫釐差以千
里莫谓稍一出位无大关系也
君子道者三章
这一章是圣人望道未见之心盖道体原无尽圣人未
尝自见其有馀故子臣弟友则曰未能学不厌诲不倦
则曰何有于我君子道者三则曰我无能焉皆实见其
卷九 第 18b 页 WYG0209-1004d.png

分量之无穷而有歉然不自足之心非自见其能而故
为谦辞也自天下观之仁知勇莫如夫子夫子则以为
仁知勇之诣无穷我不能如君子之兼备自天下观之
不忧不惑不惧莫如夫子夫子则以为忧惑惧之境无
穷我不能如君子之尽绝故惟知愤忘食乐忘忧以自
励于仁知勇而已敢曰我能仁知勇乎惟知如临深如
履薄以自远于忧惑惧而已敢曰我能无忧惑惧乎耳
卷九 第 19a 页 WYG0209-1005a.png

顺从心特言其所自得耳于道实见其未尽也老安少
怀特言其所志耳于道实见其多歉也不必推至天地
犹憾尧舜犹病而后见其无能即庸德庸言间己见其
无能然此特夫子之自言耳其实则道如夫子亦可以
无憾矣仁知勇如夫子亦可以无憾矣人欲净尽天理
流行者夫子也而忧何有焉一理浑然泛应曲当者夫
子也而惑何有焉依乎中庸遁世不悔者夫子也而惧
何有焉在夫子自视虽实有不足而非谦词在人视夫
子则实谦词而非实有未足故子贡曰夫子自道也亦
卷九 第 19b 页 WYG0209-1005b.png

犹公西华曰正惟弟子不能学也盖夫子之自责固即
所以勉人当日圣门高弟闻夫子之言亦无不思自勉
今日学者读这章书便当思学不可自足以夫子之圣
犹曰我无能吾辈何处可用得一毫矜张又不可不知
自奋当日夫子自谓无能非安于无能已也便去好古
敏求便去下学上达自十五至七十无一刻不孜孜于
学吾辈今日安可便自画
卷九 第 20a 页 WYG0209-1005c.png

语类朱子有一条云东莱说圣人无谦本无限量不
曾满此说也有意思然把圣人做绝无此也不得圣
人常有此般心在如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分明是
有功有劳却不曾伐按东莱说是前一节意朱子说
是子贡节意凡言谦词者皆当如此兼看
莫我知也夫章
这一章是夫子自以其所学示及门开口说莫我知便
是警醒学者之意不要错认做明王不作世莫宗予之
意大指与无行不与章相类与道不行等章绝不相干
卷九 第 20b 页 WYG0209-1005d.png

盖谓我之道固人人所当知之道亦人人所能知之道
而无如知吾者鲜愚鲁者既不能知聪明者尤不能和
视我愈重去我愈甚可叹矣当时及门弟子莫不求知
夫子之道如子贡者尤所谓知足以知圣人者也忽闻
此言不觉惊愕疑其有高远而不可知者不知夫子之
道非以高远而莫知正以不高远而莫知盖高远则惊
人耳目而易知不高远则平淡无奇人多忽而不知圣
卷九 第 21a 页 WYG0209-1006a.png

人一生只做得下学工夫所以先言不怨尤者下学须
从不怨尤始吾人一开口一举念便涉怨尤如何能下
学犹之敏事慎言必先言无求安饱君子素其位而行
必言不愿乎其外也下学即是大学之三纲领八条目
中庸之尊德性道问学论语之博文约礼愤忘食乐忘
忧只管下学自然上达不是下学外别有个上达又不
是下学中便有上达是下学熟便能上达志学而立不
惑是下学知天命耳顺从心便是上达方其下学固皆
平常日用之事及其上达亦只是下学之熟并无一毫
卷九 第 21b 页 WYG0209-1006b.png

奇异此个光景只是夫子自知默与理契而已二三子
不免求之高远方疑夫子为有隐岂能知其妙盖记诵
辞章之学易知而此学难知虚无寂灭之学易知而此
学难知故曰知我者其天乎此即是莫我知之意存疑
谓这天是苍苍之天而天之所以为天者理而已若泛
以理言理无知何以能知得圣人存疑之说固是然这
天虽兼苍苍之天言而所重仍在理不比出王游衍之
卷九 第 22a 页 WYG0209-1006c.png

天所重在彼苍之监临也理本无知但与圣人所学恰
好相符便谓之知我及门之内许多智深勇沉之士夫
子却如此说即所谓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知我
者其天句止要见笃实模样不要看作是赞注中人不
及知而天独知之妙是朱子深味出来不是夫子口气
学者读这章书须知圣人只是这下学一部五经四书
都是说下学若不从下学入手纵智勇绝世却是门外
汉然不曾打破得怨尤一关亦不能下学此一关最难
无论他人即屈原行吟泽畔只做得怨尤不曾做得下学
卷九 第 22b 页 WYG0209-1006d.png

须先将自家胸中怨尤病根尽情斩去不留丝毫方能
下学
注以循序渐进解下学上达蒙引主积久说是由卑
而高由近而远以渐而进到知行之极处是为上达
存疑主逐节说则学一件事便知一件理学与达只
在一时上与下只在一处存疑是泥于程注下学人
事便是上达天理之言蒙引云程子说忒紧了程子
卷九 第 23a 页 WYG0209-1007a.png

只恐人认上达在下学外故云尔按蒙引最是然其
实程子亦是主积久说所谓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
理者言初间只管下学到后来便上达并无别样工
夫不是谓一下学便上达也其以人事天理分上下
者初间非离天理也但只见人事到后来神明默成
时非离人事也但只见天理至若大全有一节上达
全体上达之说却似兼蒙引存疑所说则朱子已言
其不是矣
讲家有以堕黜闻见独持心体为下学者谓如此方
卷九 第 23b 页 WYG0209-1007b.png

是子贡对病之药不知子贡病痛不但在专事闻见
不求心体其闻见处亦不着实夫子此处指示正欲
其随事精察而力行之岂欲其堕黜闻见乎多闻择
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正下学之事惟金溪姚
江乃欲脱去闻见独求心体岂可以乱圣人之下学
哉若一贯章则子贡工夫己进步与此又不同然亦
非便抹倒闻见也
卷九 第 24a 页 WYG0209-1007c.png

子路问君子章
这一章朱子谓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一句便说
尽了盖敬字若浅看只是一身上工夫就一身上看亦
只是一件工夫若深看则这敬字只怕充积未盛耳充
积到盛时则敬字外别无学问亦别无经济内圣外王
之事无不在其中矣夫子初头说一句修己以敬便贯
彻上下包举远近而统言之子路却浅看了故谓君子
有许多工夫许多事业如何只说得一个敬是未识敬
字也夫子就敬字内指其及人者言之谓修己以敬便
卷九 第 24b 页 WYG0209-1007d.png

可安人未可轻看了敬字也子路犹疑君子之工夫无
穷事业无穷如何仍说得一个敬是犹未识敬字也夫
子又就敬字内指其极而言之谓修己以敬便可安百
姓除了敬字再没有工夫了再没有事业了盖论到安
百姓须要体信如中庸致中然敬则自能致中须要达
顺如中庸致和然敬则自能致和须要诚要明然敬则
是能诚能明参天地赞化育皆是这敬做成的天地位
卷九 第 25a 页 WYG0209-1008a.png

万物育皆是这敬做成的虽圣人如尧舜犹未敢自谓
能尽敬之量盖尧舜之世岂无一物不得其所故尧舜
犹以安百姓为病即是以未能敬为病如何可轻看了
这敬字后世天下多事百姓不安不是意气用事则是
意见用事不是拘于气禀即是溺于物欲能敬则百病
俱无了存得一分敬便除得一分病敬到极处便无丝
毫病痛心平气和静虚动直岂有不能安百姓的理今
日学者要做君子须先理会这敬字先儒谓整齐严肃
是敬之入头处主一无适是敬之无间断处惺惺不昧
卷九 第 25b 页 WYG0209-1008b.png

是敬之现成处提撕唤醒是敬之接续处大约不出此
数端若非敬则虽日讲学问日讲事业都无头脑终于
无成耳所以朱子于大学或问中特提一敬字作主谓
古人于小学时这敬字工夫都做成了方能去做八条
目今人不曾于敬字上用得功这八条目如何做得来
子思作中庸亦先提戒惧慎独至于尧舜禹之钦汤之
日跻文之缉熙无非是这敬不是说空空一敬便完事
卷九 第 26a 页 WYG0209-1008c.png

了一切致知力行工夫都是敬做成的切莫看小了这
敬字
女以予为多学章
这一章当与曾子一贯章同看但彼以行言此以知言
耳所谓一者未尝不同也今且先将一字认明白了则
两章之旨如破竹矣今人皆指此一为一心未尝不是
然须知这心是如何样的心又或指此一为一理谓是
此心之理亦未尝不是然须知此理是如何样的理释
氏亦言心明季讲学家如湛甘泉辈亦言体认天理但
卷九 第 26b 页 WYG0209-1008d.png

彼所谓心所谓理只指得昭昭灵灵的一段精魂这个
如何贯得万事万物圣人所谓心所谓理是从万殊处
精炼来是极实的不是空虚的所以便能贯尽万事万
物这个一在圣人身上难以形容故先贤都借学者之
心推之学者之心与圣人之心只是生熟之不同熟了
便是一样故曾子以忠字当这一字程子则谓言仁义
亦得仁是统体义是分别朱子则谓言礼乐亦得乐统
卷九 第 27a 页 WYG0209-1009a.png

同礼辨异以此推之谓之敬亦可敬者万事之主宰谓
之诚亦可诚者万理之枢纽忠也仁也乐也敬也诚也
总是一心总是一理但工夫未熟则不能贯这是学者
之一不是圣人之一工夫熟后则无所不贯这就是圣
人之一故圣门以此作上达境界必待学者工夫积累
将有所得然后告之若工夫未到则只教之存养致知
力行存养是内一截工夫致知力行是外一截工夫故
中庸致中致和尊德性道问学皆分作两截惟曾子精
察力行子贡多学而识皆将有得故呼而示之但子贡
卷九 第 27b 页 WYG0209-1009b.png

力行处尚未及曾子故知处能贯行处未必能贯夫子
亦只从知处告之子贡知处亦未能如曾子之把捉得
定故必疑而始信此则两章之分别也所谓未一贯前
存养一截工夫亦要看得好不是精察力行多学而识
之外另有一段存养工夫只是精察力行多学而识时
一段诚敬的心耳所谓主静所谓致中亦只是于未发
之时略作提撕不专以此为存养故朱子注曾子一贯
卷九 第 28a 页 WYG0209-1009c.png

章只说得精察力行注子贡一贯章只说得多而能识
存养即在其中矣盖存养致知力行虽是两截工夫却
不是截然有两个时候总在一时但觉得内自内外自
外内一截工夫贯不得到外面耳到一贯时则权度在
我天下万事皆跳不出外即是内内即是外无两截之
可分矣夫子呼二子而问之者不是要其于平日工夫
外另做求一工夫另有易简法门只是要看其平日工
夫曾到不曾到及其既闻一贯之后曾子依旧仍去精
察力行子贡依旧仍去多学而识只是生熟不同始终
卷九 第 28b 页 WYG0209-1009d.png

并无两样工夫也今日学者且去一心诚敬做精察力
行多学而识工夫不必预求一贯一贯是工夫熟后自
然到的朱子所谓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是也不是
另有工夫可以到得
当日夫子告曾子子贡决不是含糊说个一自然是
有着落的故曾子即应之速而子贡亦不再问门人
所以有何谓之问者不是疑一之何所指只是见夫
卷九 第 29a 页 WYG0209-1010a.png

子平日论工夫体用俱分作两截至此则偏重在体
上似另有一个直截工夫曾子借忠恕以明之谓圣
人之心一如学者之心未熟则忠自忠而恕自恕熟了
则忠即恕而恕即忠虽谓道只有一个忠可也并非
另有个直截法门曾子此二句塞了许多弊窦不然
门人这一疑便要走到虚无寂灭去了子贡后来谓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天道虽另有
一番指点亦不是另有一番工夫只是文章熟后自
能见得
卷九 第 29b 页 WYG0209-1010b.png

一贯忠恕有生熟之分一贯中又自有生熟之分夫
子知天命时已是一贯了到从心所欲则又加熟若
颜之卓曾之唯子贡之非只是知天命地位姚江一
派讲学俱云一贯是初学入德事谓必先一贯然后
可学识其说似将一贯作朱子所谓存养看然与朱
子之存养又不同只是要捉住这个昭昭灵灵的精
魂而已此是狐禅切不可从
卷九 第 30a 页 WYG0209-1010c.png

松阳讲义卷九
卷九 第 30b 页 WYG0209-1010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