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疏-唐-法砺卷六

卷六 第 667a 页

四分律疏卷第六本


○真实净施不问主取用戒第五十九

凡净施之法。为去封著之情。远同大行。事既付彼。取
用之时。一须咨问。不问辄取。理违圣教。又复前人既
不见物。谓成失夺恼他不轻故。所以制舍与前人不
虚称为真实。此物不复染心名为净施。故曰真净施
辄取戒。

别缘具四。一是巳物。二作真实净法。三不咨主令知。
四取用便犯。

戒本三句。一人。二正明作净施法。三辄取结罪。

辨相具解。初句可知。衣者巳下解第二。文四。一总解
净施衣。二列净法。三解二净差别。四是中巳下料简
问否。彰辄有元。欲解净施五门分别。一须净意。二对
人分别。三对物分别。四约法分别。五失净不失净。

初门。言须作意者。凡净施法元去封滞。远同大士离
著之行。虽复未能。凡所受畜悉为成就。但大慈方便
教作净法。常作属他之情。巳无贮畜之过。福利施主。
饶益比丘。复无讥嫌。故制净法。多论。九十馀种中无。
假为此法异外道故尔。作法付彼。故曰真实。彼此传
施。递为物主。故称展转。并是绝贪惠他。字为净施。斯
卷六 第 667b 页 X41-0667.png
之二种皆是作法。若尔云何真实。答一往直付物。在
彼边问。方得用故。言真实对展转故尔。

二门者。人有二别。一能作净人。谓唯五众内教摄故。
佛教作净。二所对人。人别复两。一是净主。义通七众。
于中二俗为宝施主。出家五众为衣等施主。见论。若
展转施主得五众立。为以其不对施主说净。又复物
不付彼。不生讥过。为是大僧得。以尼三众。尼以僧家
二众。名为展转施主。真实净法。要僧尼当众三。二不
得立为。以其墨服是同而男女相别。何有大僧得物
对尼。又物付彼。容生染习。招致外讥故。若尔何故多
论云。若净主死远出异国。应更求净主。除钱宝一切
长财。尽五众边作净。又复祗律忧波问长衣。何等人
边作净。佛言。比丘等五众边作净。又何故此戒是真
实净。文列五众者何。若准此等诸文。明知二净俱通
五众。一解。此是僧尼同戒。故通举五众。咏僧尼故。又
解下列二种净法。显有辄无辄。故使戒本通对二净。
例其五众。理实不通。亦有人立义。执此文通。随见住
情。祇律又问。远近得从作净。佛言。至二由旬知其存
亡。又问沙弥边作净受具云何。佛言称无岁。比丘若
死。云何云言得停十日。于馀知识边作净。二所对作
法人。其唯具戒及当部。谓展转故尔。真实及宝随所
对净主共作法也。

第三门者有两。第一物体分别。二物量分别。比丘四
物。谓衣药钵宝尼。加十六牧器。比辨是非者。如似绫
卷六 第 667c 页 X41-0667.png
罗绮绣人发马毛皮树皮舍堕衣等。并不合作净。重
物之中。除十六牧。悉同于上。第二尺量分别。衣尺六
八寸故。文言。长如来八指。广四指。是随何等衣类。但
有应量。即须说净。立及令减。并悉不须。钵量可知。药
无其量。谓取七日。加口法者。馀悉非也。宝无多少。但
金银钱。

第四就法。一是请施主法。若当众大者。须威仪等。后
方陈请小及馀众。直申言请。𨷂无威仪。尼当同尔。若
请大僧。亦有威仪。真实比说法。第二是说净法。谓约
物及境作法有差。如常可知识。不对施主面。现前净
施。当馀人边作净。十律有现前作净。与他巳。不肯还。
遂生斗诤。佛言。不应现前与。若与不还者。佛言。是名
不真实。为清净故与。是人应还。索得者善。不得者。应
强夺教作吉忏。此谓展转净也。又此净法期唯对手
之法。不同十律独住人阿兰若定禅人长病人饥饿
时亲里问行人。此等听作七种心念中。谓心念净施。
五分独房听遥净。应偏袒右肩。脱革屣。互跪捉衣。心
念口言。我此长衣净施。某甲从彼受用。或有人即对
人作。又展转法。问言。我持是衣与谁。答于五众中。随
意与之。又不应语所称名比丘。

五失净不失。祇至三由旬。知其存亡。十多出国休道
摈举命终。咸失净法。此既无文。任依一部净法。若失。
祇真言。于馀知识边作净。多论应求持戒多闻有德
者。而作施主。后设得物。于一比丘边。说净主名。而说
卷六 第 668a 页 X41-0668.png
净法。除不见摈。恶耶不舍摈。六罪人。谓出佛身血。破
僧。犯四重。但犯一事。不得作净主。请施主巳。除三衣
五衣。受持钵等。皆须更说。以其不成真实展转故尔。
以真实者物须付彼。其展转者。径历三人。有匝为之
义。释此四文。可知其说净之法。依此文作三。

若比丘巳下解第三结犯。

○白色三衣戒六十

凡坏色染衣。道服标戒。内遣著情。外长信敬。令不染
畜著。非是沙门道服之标。内长贪著。外招讥损。过是
弗轻。故须圣制。

别缘有四。一是三衣。二者是巳物。三不净坏。四著便
犯。

戒本三句。一人。二得新衣巳下教法方法。三若比丘
下以不坏故违反圣教。畜著结罪。依十。要三色相。现
坏色衣。畜著无罪。纯色悉犯。祇纯色不点坏犯。著白
色衣。轻点净。不得并作。或一三五七九为点。大齐四
指。小如豌豆。故此律著白色便重。不点犯轻。三色之
中。趣以一一色坏。则成沙门衣。辨相具解。重衣不作
净吉。谓妨长被褥等。不作点净法故。

○煞畜生戒第六十一

形命之重。事勿有过。贪生畏死。讵简人畜。今乃侵害
前境。损恼事深。招讥坏道。是以圣制。故多论三义故
制。一出家之人恒以四等为心。今反加害。违其慈道。
非怜悯故。二自坏恼他。正是生死根本。鄣道之原。三
卷六 第 668b 页 X41-0668.png
为长信敬息诽谤故。

别缘具五。一是畜生。二畜生想。三有煞心。四起方便。
五断命便犯。祇成就五法煞畜提。谓畜生。畜生想。煞
心。赴身业。命断等是。

满足戒本四句。一人。二故煞者自他煞业。三畜生者
出所害境界。四结犯。

下辨相中。初三别解。二四合释。初列十九章门。二作
如是方便下结罪轻重。

○饮虫水戒第六十二

制意同上。前戒是限分中制。要断命方犯。此戒为养
护物命深防中制。但使知水有虫。饮用结罪。不待命
断。为异。不同十律。

别缘具五。一是虫水。二虫水想。三不作漉法。四饮。五
随咽结犯。若虫命断属前戒。若就俱是虫水无殊。应
为一戒。伹以性恶故。为重物命。外内两用。分为二戒。
坏生种中。若约外内两分亦应为二。以遮轻故。且就
生种无别。生罪缘同故。伹合为一戒。

戒本可知。

下辨相。初解犯轻重。次解境想四句。漉水之法。外用
中解竟。祇云。比丘受具巳。当畜漉囊。应法澡灌。伽论
畜便清净听畜。物䨱瓶口。下文半由旬行不得无漉
囊。五分。听半由旬内无水囊行。亦可以衣角漉。

○与他作疑恼戒六十三

凡出家所期。标心处远。尽形毕命专志崇道。今以生
年等六。令他疑恼。内心坏惑。癈其正脩。事恼殊深。是
卷六 第 668c 页 X41-0668.png
故圣制。

别缘具五。一是大比丘。二作疑恼意。三于六事中一
一说之。四言辞了了。五前人闻知不问恼不恼。但使
闻便得罪。下戒本言。少时不乐者。此就能恼之意。非
谓要待前人。少时不乐。方始结罪。

戒本三句。一人。二故恼他。三结犯。

下辨相中。初句可解。第二中先列生年等六恼乱之
法。次一一者举章门彰恼方法。此六之中。初四举受
为疑。下二据随为疑疑。若比丘巳下辨上第三结罪
分齐。下不犯中。次第开前六事。其事实尔者。谓前人
实有此事。复作实心利益彼意。不欲为疑故。五并言
其事实尔。第三与四。咸言还本处受戒者。谓复本沙
弥未受之所。如法受戒。故言还本处也。开第六文。又
复若彼为性粗疏不知言语者。谓前问法人。便言巳
下等者。以不知言语复粗疏故。妄引我言。以彰恼彼。
故曰如汝所说者等。非比丘行。或戏笑语等下。通开
前六。

○覆藏粗罪戒第六十四

凡出家之人。见他犯粗。理须发露。彰巳内心清净。亦
令前人徵于后犯。彼我俱益。众法清显。理所宜然。今
故相隐慝。致令前人造罪滋漫。永不可改。自坏心行。
彼我无润。损败众轨。故所以制。前不听说。为护于外。
恐生不信。辱损佛法。此为内护。制不听覆。洁净众心。
防过不起。
卷六 第 669a 页 X41-0669.png

别缘具七。一是大比丘蠲去十三难沙弥等。二犯粗
罪除于下。三无坏众义。过复轻微。但犯小罪。初二过
重。假僧治罚。若不发露。无以治罚。坏于众法。故所以
重。若覆二逆。理亦应同。滥馀偷兰。轻故所以不同。义
同于说。问所以覆初二篇齐波逸提不类于谤。答谤
中以重事诬人。治重永摈。恼处尤深。故初篇重。以残
谤人可忏之事。非永甄众。外损徵故轻。此中覆藏以
不发露。众无治罚之义。同是粗罪。坏众义齐。故俱提
罪。不类于谤。三知粗罪。四作覆藏以。五不发露。六无
因缘。下文无人可说等。或说有命梵难不犯故。七明
相出便犯。

满足戒本三句。一人。二知犯粗罪。三覆藏结罪。

辨相。初二句可知。彼比丘下释第三文四。一覆大比
丘文。二覆他上二提下三吉。二自覆七罪吉。前覆藏
他粗罪。彼我俱损。故所以重。自覆粗罪。但有自损。阙
无损他。故与下篇同吉。三覆馀众。四境想四句。还望
初二覆他。以辨境想。粗罪非粗罪想。谓向非罪迷故。
是以入开。

○与年满未受具戒第六十五

夫年满二十者志干成立。情标处远。堪能持戒。及忍
众苦。脩道进德。有功成之益。理宜济度。然年不满者。
志性软弱。不耐众苦。遇缘退败。进道无由。违教受具。
损道不轻。故须禁断。是以大集经言。佛问王。王子年
几不得入宫。王言。年满二十。佛言。我今亦为弟子制
卷六 第 669b 页 X41-0669.png
戒。年满二十受具足故。然遮难非一。斯皆不许。伹难
无得戒之义。自馀诸难遮戒复体足。非可进否。或即
时方便容可如法。或难不应得戒得罪。年岁不尔。未
满是遮。待满即得。理宜消息。而轻心慢法。故为非理。
令不得戒。故所以重。馀便犯轻。

别缘具五。一年未满。二知年未满。三与受具戒。四作
和上简馀众轻。五三羯磨竟。缘起文四。初度未满人。
二诸童子巳下索食发觉。三如来捡校。四世尊告阿
难巳下制不听度。此戒之中阙无呵责。所以尔者。从
斯巳前。佛自听度。未禁年限。是以比丘度无情过。又
不违略故。阙而无呵。既无呵责。亦无痴人多种有漏
最初之言。

满足戒本三句。一先出主满应与受具。二出能犯人。
三知年巳下未满受具违教犯所以。文言。可呵痴故
者。本受戒时。为欲得戒师僧有授法之益。然知彼年
减不能发戒。知而故受。从劳僧众。遇过之极。事合可
呵故也。不闲进否。迷心慢法。名为痴故。

下辨相中。第一年满略而不解。第二犯人可知。其受
戒人巳下解第三结犯文二。初至无犯来与减年受
戒。心境相应不相应。犯不犯相。二彼比丘巳下辨轻
重相。就初段中有十六句。以从和上四心位分故尔。
如知谓疑不知等。是四心也。和上了了知年不满。故
名为知。未满作满想。但睹其相。作必满之意。名之为
谓。犹豫不决名疑。都无所了。称为不知。僧缘彼境。四
卷六 第 669c 页 X41-0669.png
心亦尔。以僧四心对和上知心作四句。下二三四句
对僧亦尔。故总十六。此十六中。初三两四和上犯提。
第二第四和上不犯。僧十六中各初三吉罗。二四无
犯。初四句和上正主。复知年减情过不轻故。四皆提
罪。僧非正主。情过稍微。知之与疑犯二吉罗。谓及不
知无犯。其受戒人或言满等六句者。对六人说之。问
和上知心而受戒人言满。所以亦提。答受戒人虽有
此言。和上决知不满故。次和上谓心和上无犯。僧二
吉罪。次和上疑心四提。众僧二吉。问和上疑心应轻
所以犯提。答前受戒人有情可捡。何不安详细检取
实然后受戒。今怀疑慢法。而与受具。令不得戒。恼他
处深。故制与知同。次和上不知。亦四无犯。僧二吉罗。
问其受戒人六答中言我不满。而和上无犯耶。答前
人虽如是答。和上都无所知。故无情过。二结罪轻重
可知。谓结知疑八心和上不犯中。听数胎等日月者。
此谓和上生疑。要是受戒后疑。方开数前。不正日月
故。文言。若受戒巳疑。佛言。听数胎中日月等。若逆数
而受。非此开分。故定不受。以其明白心中知不满故。
又此为知和上犯不犯。下受戒中明者。为明弟子得
戒。文同义异。又此言开者。教其数闰等。验前成否。为
犯不犯。非是巳犯数之方开。问数之云何。一释数法。
若受戒时。俗年不满。日月复少。一向不听数胎润等。
若俗年满而日月少者。开数胎等。足满二十。本受戒
时。三羯磨竟。弟子得戒。和上无罪。若日月少者。弟子
卷六 第 670a 页 X41-0670.png
不得戒。和上犯提。又和上四心开知疑二心。馀之二
心本自无罪。不须论开也。伹前知疑二心。文中约教。
故随分结提。今开数胎等。反验知前为犯不犯。若验
得满者。即是其开。若人于十二月三十日生者。至年
二十巳上入正月。即受戒者。虽俗年二十。计日月年。
有十八岁。犹少二十四月。不满二十。和上知日月年
不满。佛听数在胎九月。据此国法。三年一润。十八年
中其六润。配前胎月。合有十五月。下云数一切十四
日布萨者。非是减十八大布萨作十四日布萨。二十
八日为一月。取十八日计为年数。足为二十也。故依
伽论。所以有润月者。由十四日布萨故。是以有润。不
须更数十四。直以前十五月。犹少九月。谓从正月至
九月受戒者。弟子不得戒。和上犯提。若十月初巳去
受者。得戒无罪。如是随其生月。准说应知。今解润者。
不是专由十四日。故数取非妨。以其日行周天。以十
二月乘十一日。计于三年有三十三日馀故。使未至
年则有一润。若真以十四为润。则三年不足故尔。若
欲数取。减十八日大布萨。尽为十四日。如一年中得
十八日。谓十年中一百八十日。八年一百四十四日。
合成三百二十四日。以三百日为十个月。以其九月
足前十五月。巳满二十岁。犹有五十四日。明知羯磨
竟时。弟子得戒。和上无罪。五分随文言。听数胎中月
年。又听以润月足。若复不满。又听以沙门年足。故知
亦取十四日也。亦有用乘五十四日。更向前开。义则
卷六 第 670b 页 X41-0670.png
不尔。以俗年全不满故。问受戒中亦言数胎等与此
何别耶。答此验和上犯不犯。下彰弟子得或不得戒。
文同义异也。

○知诤事灭巳后更发起戒第六十六

凡四诤之兴。乖理违和。恼乱僧众。备德断理。消殄事
怙。辄便发起。更增凶炽助恶扬波。转成弥漫。恼众之
深。故所以制。

别缘具五。一是四诤事。二僧如法灭。三知僧如法灭。
四辄使发起。五言童了了。就缘起中二。从初至不除
灭发起四诤。二时比丘不呵责。不善观者。道僧不识
四诤体相起之因。本言彼闇心断理。故曰不善观。观
谓观察。若作如是观者不成正观。不善解者。道僧不
达七药体相差别义。故曰不善解。解谓决了。若作如
是解者。毕无终益。不成正解。不善灭者。道僧不识药
病相对除灭之轨。违理判诤。故曰不善灭。作如是灭
者。不能究竟消殄。故曰不成灭。此三句发起皆犯提
罪。未有诤事。非谓本来无诤名为未。盖就如法灭竟。
当时无诤。名为未有。而诤事起者。更发令生。不可消
殄。故曰而不除灭。

满足戒本四句。一人。二是四诤事。三如法灭巳。四发
起结犯。

辨相具释。初句可知。如法下先解第三。解诤者巳下
却解第二。彼比丘下辨上第四。结犯轻重文四。一起
他诤。初结提罪。非分横起重诤。故犯吉罪。二起巳诤
卷六 第 670c 页 X41-0670.png
事有相忓。又可希故。所以吉罗。三除比丘下馀四众
诤。四观观想下境轻重令对四诤观等四句。观不观
想。据迷故无。若对七药及药病相对。亦各四句。境想
合有三种四句。文无者略。

○与贼期同道行戒第六十七

断奸禁非。王者之法。既知贼伴与共同行。迹同贼相。
清白难分。招世讥丑。过损非轻。故须圣制。

别缘具七。一是贼。二知是贼。三共结要。四同一道行。
五不离见闻处。六无因缘下文逐行安隐。命梵二难
力势所持等不犯。七越界便犯。

满足戒本五句。一人。二知是贼。三共结要。四同道行。
五结犯。辨相具释寻文可知。

○恶见违谏戒第六十八

制意有三。一所以不听说欲不鄣道。意欲是生死根
本罪鄣道之原。既能口说身喜。为之永沦生死。鄣碍
出道故尔。二须谏意有倚傍故。以见在家二果。犹有
欲事故。如五分。诸比丘问。汝云何是解。利吒答言。今
有质多须达多二长者及诸优婆塞。皆在五欲所吞。
为欲所烧。令得须陀斯陀。以是故我作是解。然圣辨
鄣道。结有强弱。上品鄣见谛。下品鄣思惟。以见须达
等道成初果。犹有欲事。执如是义。说欲非鄣。言同意。
理须标别。圣言非鄣者。以治道品殊。各敌对而遣。当
分鄣除。异则非此断。故有非我鄣。非谓不鄣于彼。若
生胜解。此或斯除。而令偏执。言欲非鄣。耶正殊途。理
卷六 第 671a 页 X41-0671.png
在于此。须僧设谏。开示是非。三解结罪意。僧既设谏。
欲使返迷从正。固执不舍。违法恼僧。是故制罪。违理
灭善。称之曰恶。耶心□彻。目之为见。固执拒僧。故名
违谏。

别缘具六。一是恶见。二屏谏。三不受屏谏。四僧如法
谏。五不肯从观。六三羯磨竟。分释同上。利吒执见审
定而言。此是真实。馀皆虚妄。以心实故迷情。谓是违
谏故轻。

○随顺恶见被举比丘戒第六十九

制意有三。一须举意者。有三义故。所以须举。一此人
谬执。说欲不鄣。僧谏不舍。耶心成就。鄣于学路。于佛
法中无长用故。二来此人执见心成。若不治举。永无
改𠎝忏悔从善。须僧举罚析勒身心。使思𠎝改过有
入道之益。三来欲顺人情。或多信受。今以举治绝化
道故。第二解不听顺意亦有三事。一若听随顺前人。
谓巳见为是。转增炽盛。即是损他。二来既随顺彼。必
同所见。染著欲事。便成自坏。三来僧既举治。今辄顺
违恼僧众。故不听随。第三解随顺三举结罪重轻意。
三举义齐。所以此举随顺罪重。自馀二举伹轻者何。
解言说欲不鄣。言说相似。滥于圣教。以灭正法。有坏
他义。又自坏行。鄣于学路。亦是顺情。多喜随顺。故制
提罪。馀二条然是非。更无两滥。灭法之过。坏他义微。
随顺义齐。唯有自坏。是以犯轻。

别缘具五。一是恶见举人。二知是恶见举。三随顺同
卷六 第 671b 页 X41-0671.png
事。四无因缘。谓力势所持及二难等不犯故。五随所
同事一一结罪。就缘起文二。初至止宿言语随顺起
过。二时比丘开下呵责。前文有四。一违僧谏三配成
就。是其情过。二时诸比丘下呵拒僧谏。三耶见心成
无所长益。从佛告巳下作法治举。四时阿利吒下随
顺起过。

满足戒本四句。一能犯人。二知如是下正明恶见举
人未舍未解。第三共同事食宿。四结罪。第二句中文
四。一如是语人。谓恶见语人。二未作法。谓未为解。三
如是耶见。谓恶见说欲人。四而不舍者。谓拒违僧谏。

辨相具解。第一可知。如是语者下释第二四句。供给
所须下解第三。若比丘下解第四结罪。就解第三中。
初解法财二事。次同羯磨止宿。屋有四壁。一切覆一
切鄣。一切覆不一切鄣。或一切鄣不一切覆。或不尽
覆不尽鄣。及不下开中九成室戒。并准此文说者善。
馀文不具。

○随顺被摈沙弥戒第七十

制意有三。一解须摈意。亦有三义。如前戒说。问所以
沙弥作摈名者。入道之来恶由信心。沙弥既未受戒。
说欲不鄣。违僧三谏。耶心成就。于后受戒。事容难剋。
故须加其重法。与作摈名怖。以从道大僧。既先得戒。
故真举治。不须摈怖。又但口说未作重过。故今加摈
明为怖之。是以文言。共行不净者。谓第二篇事。若实
犯重。何须谏后方摈。又复多论。若解摈巳。应与受戒。
卷六 第 671c 页 X41-0671.png
故知不是犯重。伽论。沙弥说欲。众僧和巳。彼若忏悔。
还当摄授。问沙弥不见不忏。同是耶见。何不作摈而
举称。此独鄣摈。其义何也。解言。不见不忏。条然是非。
与教不滥。又无谏可违。情过轻微。后无顺情化人之
义。作举名不加摈称。说欲不鄣。滥于圣教。又违僧谏。
复顺情行化。故作摈名。与彼不类。第二解不随顺意。
第三结罪。意同前戒说。

别缘具五。一是被摈沙弥。二知是。三同事止宿。四无
因缘甄去二难力势等。五随事。缘起文二。初至止宿
随顺起过。二诸比丘下呵责。前文有四。初至不舍违
谏。不舍耶见心成。无所长用。二时诸比丘不呵所不
应。三告诸比丘下作法治摈。四时六群下随顺起过。
就初段中。复有四文。一说欲不鄣谏所为事。二时诸
比丘下呵责。三告诸比丘下秉法设谏。四彼二沙弥
下说欲拒谏坚执不舍。

满足戒本五句。一犯人。二知沙弥下正明说欲不鄣。
违谏不舍。即□上谏五句来。一说欲不鄣。二彼比丘
下屏谏之轨。文二。初谏莫说欲。故言莫谤等。二世尊
不作巳下显佛教说鄣释成谏意。三彼比丘下拒屏
谏。四彼比丘下僧谏。五不舍者执见心成。第三彼比
丘应语下正明作法治摈。即牒上摈治。言三宿者。谓
第三宿明相未出巳还。故曰三宿。无上二三同宿事。
故曰无是事。汝出去下结成摈治。第四若比丘下随
顺起过。文三。初重举能犯人。二知是摈治沙弥。三而
卷六 第 672a 页 X41-0672.png
诱将巳下同事止宿。第五结提。下辨相中。但解初句
三四五等句。第二略而不释。文显可知。亦可但解第
一第四节五三句。

○拒劝学戒第七十一

昔解屏谏为两。谓不受谏。谏作犯人。拒劝学。谏止犯
人。以其所谏。不过止作。故总立二戒。若也僧谏多就
作犯。唯就倚傍止犯之事。但可不学。更无僧谏。虽有
此释。义未必尔。据理言之。拒非违谏。若是违谏虽言
了犯。何不同前。缘心虚实。罪有二阶。故知不尔。文言。
我今不学此戒者。非于法止。未必止犯。是故文言。我
当唯问馀持律比丘。故今更解。屏谏唯一。事该七聚。
义通止作。虚重实轻。今此戒者。乃是轻人不受训道。
故结提罪。是以文言。我今不学此戒。当唯问馀持律
者。五分。比丘数数犯戒。诸比丘谏言。汝等数数犯戒。
莫作此行贞人信施。六群言。我不学是戒。我当先问
持法持律。智慧胜汝者。佛因结戒。准此文意。但数数
犯戒。斯亦所学义通止作。直言不学此戒。未必专止。
若作此解。应名轻人不受训导戒第七十一。上列二
部谏戒义中。皆除此一。

次解制意。凡行不自成。必须训导。方能策进。有趣道
之益。故善知识者。入道之良缘。然以痴心。陵蔑胜德。
如法谏劝。理应顺奉。假说异求。不肯承槁。即是内无
进脩之诚。复无从善之意。自坏招讥。是故圣制。

别缘具五。一前人如法谏导。二轻蔑谏者。三发言不
卷六 第 672b 页 X41-0672.png
从训导。四无因缘。谓为知为学。次难问无罪。五言辞
了了。

戒本四句。一人。二前人如法谏劝。三不受结罪。四开
无不受之𠎝。为学为知。故应反难审定。辨相略不解
第四句。馀三具释。不犯中其事实尔者。谓前劝非理。
更咨胜德。所以无违。

○毁呰毗尼戒第七十二

然戒为众善之本灭恶之原。超生死之舟。趣涅槃之
正路。理宜赞叹。令人脩学。使戒法兴显。千载不坠。令
反毁呰乖隔人心。使不诵习。致令正法于兹沦灭。败
损非轻。所以须制。

别缘具五。一是毗尼前比丘诵毗尼时。甄去未诵时
呵。诵竟呵。皆犯小罪故尔。三作灭法之意。四发言毁
呰。五言辞了了犯便。缘起文二。初至忧总毁呰起过。
二馀比丘巳下辨呵责。文言用此杂碎戒为者。多论。
若诵初篇中一戒。呵言杂碎者一提。如是一一戒皆
得一提。若通言何用此四戒为。正犯一提。若诵戒序。
呵言杂碎。亦得提罪。多论问曰。戒序非戒。何以得罪。
答戒序序说二百五十戒义。若呵序者。即是通呵一
切戒。是以得罪。

戒本三句。一人。二前人诵毗尼时。三作是语下毁呰
结犯。于中文三。一毁不诵习。二说是戒时巳下释前
毁意。谓令人恼。令人愧。令人怀疑故。三轻呵巳下彰
过结罪。
卷六 第 672c 页 X41-0672.png

辨相中具解。彼比丘自说下解第二句。言通四种。谓
说有自他。诵亦自他。文中总言诵时。次作如是说语
下解第二结罪。一一结提。诸随经中有毗尼相。毁呰
同犯。所以然者。多论有四义故重。一戒是佛法平地。
万善由之而生。二一切佛弟子皆依戒而住。三是趣
涅槃之初门。若无戒则无由入涅槃城。四是佛法璎
珞。能庄严佛法。具斯四义。功强于彼故。毁罪重轻无
此义故所以轻。此谓小乘契经。若毁大乘。其罪极重。

○不摄耳听戒第七十三

凡解不孤起。恶藉说假听。方能开晓心怀。识达耶正。
犯相轻重。顺教奉脩。有出道之益。今反痴心怠堕。不
肯听法。迷于圣教。事等面墙。动成滞碍。莫由进道。轻
慢圣法。失利处深。故所以制。

别缘有四。一是说广戒时。二身在说戒众中坐。三作
不听之意。四说过五篇。便犯提罪。随其中间一一戒
不听小罪。祇律中间不听小罪故知。就缘起文二。初
至说戒经来。正明自知有罪。恐他发举。自言始知。望
得无过。二诸比丘察知巳下正鄣呵责。

戒本三句。一人。二说戒巳下自言始知。三馀比丘下
證其久知。结罪属彼。若二若三径于说戒。足应得知。
何况多也。若实久知而言始知。犯妄语提。若也本来
无知无解者。无妄语罪。便有不摄耳听法罪。由不听
故。不识戒相。故曰无知无解。以不知故。遇缘起过。自
坏心行。故曰若犯罪如法治。不以无知得脱。以识事
卷六 第 673a 页 X41-0673.png
故。应更重增无知罪者。根本罪上缘而不了。复犯无
知之罪。故曰重增。不能生善益巳。故曰汝无利。重加
无知。故曰不善得等。所以有此无知者。由不听而生
故。下结根本不听之罪。

下辨相中。具解上三。初句可知。彼比丘下释第二。若
自说时。若他说时。若自他诵时。对此四时发言。始知
唯他说戒方有不摄耳。馀比丘下解第三。说戒时不
善用意。一心听法。无知故重。与彼放逸提者。非但无
知故犯根本罪。由先不听故。此二罪之外。复有不摄
耳罪。故言重。与不犯中。初二句开无不摄耳。戏笑巳
下开无妄语。可亦通开不摄耳罪。本曾间说者。受戒
巳来未径说戒。未曾闻广说者。或闻心念三语等。亦
曾开略说故。

○同羯磨僧物与知事巳后悔谤僧戒第七十四

物僧共有。众情非一。既详和作法。赏知事人巳。辄便
悔反谤僧随爱而与。验动群情。喜生诤竞。递相苦恼。
不得安乐脩道。故制斯戒。

别缘具四。一是僧物。谓僧得施物非常住僧物。其常
住僧物。衣裘票帛。田地园林。不得赏知事人。如其与
者。与受俱获罪也。祇律僧物者。若众中分物。僧伽梨
等。如是一切应分故。十律。僧应分物。二同作羯磨。赏
知事巳。三辄便悔反傍僧随爱。四言辞了了便犯。所
以不谏者。巳自共僧作法而与。若僧有爱。彼亦有爱。
更无有滥。何须设谏。
卷六 第 673b 页 X41-0673.png

戒本三句。一人。二同作羯磨赏知事人。三后如是言
下谤僧随爱。结罪文三。一随亲友。二以众僧物与。三
结罪。

辨相中。第二句略而不释。馀二具解。下三众犯者。口
唱和同。后悔得罪。无同羯磨犯。

○不与欲起去戒第七十五

如法僧事。理宜详遵。许无乖隔。今隔僧作法。辄便舍
去。心不和同。鄣碍僧事。恼众非轻。是以圣制。

别缘具五。一是如法僧事。简不犯中事可知。二知如
法。三不与欲。四辄起去。祇若大小行。须臾还不废僧
事无罪。十云。若大小便。若不离见闻。不犯。伽论。起大
小行。不舍见闻处。不名离众。舍见闻离众。准如斯文。
若正作法不得行来。有竟未竟。中间暂往来者。可如
上说。五双脚出户便犯。五分。屋下作法随出提。若露
处面去。僧一寻地去。多多逸提。神通去地四提。

满足戒本三句。一人。二众僧作法。三不与欲下去。而
结罪。

辨相具解。初句可知。僧者巳下释第二句。一解僧。二
释事。谓十八法。五分作法三羯磨提。若不作法吉罗。
若比丘下辨第三句。

○与欲巳还悔戒第七十六

凡如法僧事。理宜顺可。先与欲巳。见治同从。以偏私
之情。辄便悔反。说言不成。相朋毁法。恼众不轻。故所
以制。
卷六 第 673c 页 X41-0673.png

别缘具四。一是如法羯磨。二如法与欲。三辄便后悔
说言不成。四言章了了便犯。缘起文二。初至不与此
事欲来。正明如法与欲。悔言不成。二诸比丘闻巳下
呵责。

戒本三句。一人。二如法与欲巳。三悔而结犯。

辨相具解。下之三众不得与羯磨。欲后悔罪亦得。馀
事情和。后悔犯吉。

○屏听四诤戒第七十七

凡公言则理显。屏语喜随情。今徐行窃步。盗听彼语。
传于彼此。情存斗乱。过是不轻。是以圣制。

别缘具五。一先起四诤事。二前人评量。三作斗乱彼
意。四往波盗听不令觉知。五闻语便犯。问若闻语犯
者。何故戒本听此语向彼说提。答此就屏听者。意本
屏听。此语为欲向彼说。作斗乱意。听时得罪。不待向
彼说也。若向彼说得罪者。落在两舌戒。不在此摄。问
此戒所以听时即犯。前两舌戒待传彼此方犯者何。
解言。前戒先未有诤。一往听时。未必生诤。要说方犯。
此戒先有诤事。若往听者。必生其诤。过情深重。是以
听时得罪。

戒本三句。一人。二先共斗诤。三听此巳下屏听结罪。

辨相具解上三。

○瞋心打比丘戒第七十八

凡出家之人。理须居忍。堪耐恼缘。今乃内怀瞋忿。加
打前人。自坏心行。忽逼前境。过损非轻。故须制也。
卷六 第 674a 页 X41-0674.png

别缘具四。一是大比丘。二瞋心。三作打彼意。谓有病
等缘不犯。四打著便犯。

○手抟他比丘戒第七十九

前戒限分中。制打著始犯。此戒深防中。制以手拟抟
即犯。不待打著。著前戒摄。

○无根谤戒第八十

制意犯缘多少与四重谤同。唯为轻别。

戒本五句。
一犯人。二瞋心。三无根。四举残法诬人。五结犯。


辨相中。略不解第二。馀者悉释。初二别解。四五合辨。
亦可具释。谓二四五句合而广解。准上亦应具约六
心。以防巧情。及举书使手印轻重相等。易故不论。及
对谤四众。其文亦略。假根亦犯。此等并略。

○突入王宫戒第八十一

凡王者自在。情多奢婚。纵礼无时。容相逼斥。彼此怀
愧。理非所宜。又复王宫釆女。艳色丰□。动乱人心。容
生染著。自坏心行。过在匪轻。是故圣制。

别缘具五。一是刹利王。二王与夫人同在一处。三王
未出未藏宝。四无因缘。谓有奏白被请诸难等不犯。
五突入宫门便犯。五分。入王宫双脚过提。随入远近。
多多提。

缘起文二。初至此事无苦。正明突入起过。二迦留巳
下发觉呵责。前文复二。初至无有鄣碍。王与夫人信
敬心故。听比丘入宫。突入缘起。二迦留巳下入而起
过。前文有三。初至第一夫人正末利。奉献佛食。现为
卷六 第 674b 页 X41-0674.png
夫人。二既得现报。荷恩处深。是以从高楼巳下礼谒
致问。说法生信。三还至宫中巳下化生俱信。听诸比
丘入出无碍。就第二致问文中有三。初报恩致敬。问
佛因果四句疑事。二尔时佛告巳下广为解释。令生
信解。后如是末利巳下一一结示。三尔时末利重白
巳下正明末利心领发愿受道获益。末利夫人虽第
二第三重受五戒。乃可增其善心。更不重发。犹本所
受。此多论释。又如成论及心论说。悉重发戒。巳如上说。

戒本四句。一人。二是刹利王。甄去其馀小王不犯。三
王未出下正明王与未人同在一处。四而入巳下突
入结犯。

辨相具解。初句可知。王刹利下至浇头种解第二句。
未出者下释第三句。若比丘下解第四结罪重轻。

○捉遗落宝戒第八十二

宝物利重。入情多贪。既落在地。事是难近。虽好心拾
取。为欲还主。致彼诬谤。清浊难分。莫能自拔。又复既
取此物。容生盗心。临危事崄。行非高节。败损不轻。故
所以制。若非遗落。捉犯小罪。

别缘具五。一是遗落物。二是宝及宝庄饰具。三非僧
伽蓝内及奇寄宿处。四无盗心为欲还主意。甄去有
盗心。不犯此戒。五捉取便犯。所以听僧伽蓝内及寄
宿处取不犯者。解言。若不取者。脱有异人将去。犹不
免讥谤。是以听取待主咨当还。以自心讥过故尔。

满足戒本五句。一人。二所捉遗宝。三自捉下能捉之
卷六 第 674c 页 X41-0674.png
业。四除蓝等处不犯。五结罪。若比丘下诵前第四除
蓝等句。辨相之中略不释第三业第五结罪句。馀三
具解。初二句可知。若比丘在僧伽蓝下。正彰二处捉
之方法。待主欲还。久久不来。祇言。金等无人来取。至
三年听随三宝分中得处。当界分用。十律。过五六戒。
四方僧用。五分。十二年不取者。集僧平价。作四方僧
用。后来索者。出僧物偿之。

○非时入聚落第八十三

凡出家脩道。理无游散。时为济命。事须往反。既是非
时。无缘而入。妨废脩道。招致讥丑。损处不轻。所以须
制。

别缘具五。一是非时分。二向白衣村。三无启白请唤
诸难等因缘。四不嘱授。五入门便犯。若住处无比丘
可嘱。有三宝缘。听入无罪。若行至夜。欲入村宿。祇律。
应展转相自无罪。不白犯。依此律。容可不白不犯。五
分。若行经聚落。若暮往宿。及八难起不犯。非时入村。
此律不犯中。道由村过不犯。

满足戒本五句。一人。
二非时。三入聚落。四不嘱授。谓不行开法。五结罪。辨
相具解。

○过量床戒第八十四

高床长慢。理非所宜。事须依法。不容过限。过则长贪。
违反圣教。故制不听。

别缘具五。一是床。二为巳作。三过量。四自作使人作。
五作成便犯。

戒本三句。一人。二立法限量。三截竟
卷六 第 675a 页 X41-0675.png
巳下过而结罪。

辨相具解。祇律。高床下戒并言应
先截坏。然后悔过。

○兜罗绵纻床戒第八十五

以其多生细小诸虫。用损物命。违于慈道。所以不听。
亦五缘成。一是兜罗绵。二贮木床。三为巳。四自作教
人作。五成便犯。

戒本三句。一人。二贮木床。三结罪。

辨相具释。此上二戒。十律随坐坐提罪。

○骨牙角作针筒戒第八十六

以其小物。用功甚重。事无多益。劳苦繁数。癈损家业。
招致讥过。故须圣制。

戒缘别具五。一是牙角。二作针筒。三为巳。四自作使
人作。五作成便犯。尼多在等。不喜游行。作之义齐。伹
犯小罪。

○过量尼师坛戒第八十七

自下四戒并不听量过者。信施之物。理宜应法。趣得
遮鄣。资身便罢。今过量而作。长巳贪求。外损信物。作
无用之费。经求癈道。患累处深。是以圣制。尼师坛者。
此方名覆卧衣。谓覆鄣眠处。护卧具故。

别缘具五。一作尼师坛。二为巳。三自作使人作。四过
量。五成即犯。下之三戒。犯缘并同。唯以体殊为异。

缘起文二。初至尼师坛过量起过。二时诸比丘呵。前
文复二。初制畜坐具鄣身受用。二六群巳下因圣听
作。过量起过。

满足戒本三句。一人。二出量数之法广狭长短。三过
卷六 第 675b 页 X41-0675.png
作结罪。佛搩手。五分。长二尺。长中长五尺。广中四尺。
是名应量。过则是犯。五犹尚犯。何咒俱过计。通明尺
重。理应如是。但因迦留。各增手搩。戒本别增致人有。
或谓要须续。此义不尔。

○过量覆创衣戒八十八 过量雨浴衣八十九

此等二戒其义并同。故不烦释。问所以此中上二下
一。尼但犯轻。过量雨衣。与僧同犯。其义何也。解言。雨
衣外用。女人漏形。恐丑相外彰。喜广长作。故同犯提。
馀之三戒。随身著用。尼好小作。过希故经。

○过量三衣戒第九十

问上之三戒。佛搩手定出量限。此三衣戒。所以随身
量不定者何。解言。馀之三戒非是沙门道服水仪。随
其大小。皆得受用。故定出量数。此三衣戒。是三世诸
佛道服之标。若依佛手定出量限者。人有小大。皆不
称体。威仪丑恶。故随巳身量。称形故尔。以衣不定故。
得与佛等量戒。馀三定故。更无等过之义。所以缘起。
须制难陀着黑衣者。解言。难陀色身与佛相滥。诸比
丘见谓之为佛。彼此怀惭。制著黑衣。异佛衣色。故所
以尔。诸比丘衣色与佛同等。六群比丘见巳衣色既
与佛同。谓量亦应等。遂使与佛等过而作。故须明之。
问衣制过量戒。钵何不尔。解衣若过量。得截而用。人
喜过作。故所以制。钵若过量。截无用义。人不喜过。故
不须制。又复衣体同佛。谓量亦等。喜与等过。故有斯
戒。钵体异佛。不喜等过。故不须制。问佛之衣钵所以
卷六 第 675c 页 X41-0675.png
有同有异。答一切诸佛法畜石钵。是以如来弃人中
石钵。取天细腻石钵。著人中衣。表人天师。良厚福田。
由著人中衣故。与比丘三衣体同。钵非人钵。故使不
同。问比丘所以不畜石钵者。比丘福浅。不能感物。又
此难得。恐癈正脩。又担持重故。人中石者。复不任用。
故制不听畜。畜得兰罪。

●四波罗提提舍尼法

七门分别。一解来意释名。二解置四所由。三次第之
相。四违制不同。五持犯方轨。六自分胜进。七二部同
异。

初门来意者。上篇虽明威仪。若离讥嫌。进道莫由。是
以次明离讥嫌。进道莫由。是以次明离讥过行。西音
波罗提提舍尼。此名向彼悔。故下文言。我今向诸大
德悔过。是名悔过法。又可名为可呵法。亦是文言我
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故。

第二门者。凡起讥过。托二眷属。一内眷属。二外眷属。
内中有二。谓若私屏及以众中。初戒私屏起过。比丘
与尼黑服是同。而男女相别。[彰-章+身]在聚落。自手取食。容
生染秽。招讥损道。对离斯过。故制初戒。若于众中。偏
心指授。迹涉回私。嘿受不呵。于众不显。对遣此过。故
制第二。外眷属中。就聚落兰若二处。以兴过讥。谓学
家过受。令他罄竭。招世讥嫌。对离此过。故制第三。兰
若起者。懈怠迥崄。安坐受食。致贼触娆。送食妇女。招
讥不轻。对离此过。故制第四。始末差分。有斯四益。
卷六 第 676a 页 X41-0676.png

第三门者。内众情亲。又是师义。喜起此过。故在先明。
俗人外众致犯义希。故在后说。就内众中。私屏为数。
众中是希。故有先后之别。外中聚落喜犯。兰若不数。
次此之宜。理所然矣。

第四门者。就此四中。第三戒违僧制得罪。此学家羯
磨。实是亦佛教诸比丘作此羯磨。然佛不自秉。若诸
比丘未为作学家羯磨。无僧制可违。受食无罪。由僧
作法制而生。故曰违僧制得罪。此制不异佛制。随人
异故。自馀三戒咸违佛制。无僧制可违。

第五门者。此四戒中。二四两戒具二持犯。言二持者。
若见尼指授心而不食。即是上持。若见事时。即顺圣
教。作法而呵。大姊且止。身业食时。不生罪过。名曰作
持。此之二持名体俱别。二犯者。若见过不呵。食便得
罪。由止而生。故曰止犯。虽止不呵。若身业不食。无此
止犯。复由身业食食而生。乃名作犯。望前名止。望后
为作。此罪体一而名有别。又可二持亦是体一名别。
如作法呵。名为作持。以其呵故。虽食无过。反前作犯。
岂非止持。第四兰若止而不食。名为止持。若顺圣教。
语言檀越莫送食来。而施主知故复送来。虽食无罪。
名为作持。二犯者。不语檀越。名为止犯。而受食食即
是作犯。馀之二戒。止则是持。作便是犯。

第六门。前之三戒。自分行中以离讥过。第四一戒。胜
进分中以离讥过。

第七门。二部同异。尼并吉罗。总是希故。随事论之。至
卷六 第 676b 页 X41-0676.png
文中释。

○在白衣舍从非亲里尼自手受食戒第一

大僧上尊。尼是下众。敬上情殷。所有饮食。皆悉舍施。
竟不筹量。得便受之。致彼饥困。癈脩道业。又复非亲
容生染患。招致讥丑。损坏非轻。所以须制。

别缘具五。一在俗人舍。二是非亲里尼。三无因缘。除
病缘故。四自手取。五食方即犯。所以除亲者。上明共
坐同舟等外相不练。讥患无殊。故亲亦犯。此中俗人
家内情相委练。实亲无讥。故所以开。病人苦恼不容
生过。为济命故。亦开无犯。四直地遣人。表敬相不绝。
无讥故听。

满足戒本四句。一人。二明在村中有非亲里尼。三若
无病下正明自手取食食。四是比丘下违教结罪。隐
其梵名。就汉称结罪。故曰悔过法。

辨相具解可知。尼得轻者。大僧上尊。自手授食。与尼
义悕。致受非数。故但吉罗。

○在白衣舍偏心指授食戒第二

凡众贵清美。不容秽迹。然今此尼以偏私之情。公于
众中。越次指授。似成回私。污辱处深。大众既睹其过。
嘿受不呵。即表众心不净。容隐恶人。故制举众并不
得食。问所以不开亲及病者何。答既是众中偏心授
食。招过无殊。故亲之与病。皆合可呵。今嘿受不呵。举
众情过故。所以不开。

别缘具四。一是白衣舍。二偏心越次授食。三大众嘿
卷六 第 676c 页 X41-0676.png
受不呵。四食之便犯。

戒本四句。一人。二正明白衣舍尼越次指授食。三比
丘应语言下佛教比丘作法呵止。四若无一比丘下
不呵结罪。

辨相具解可知。尼得轻者。大僧指授。与尼义齐。致受
不数。又复下众呵上义难。情过是微。故所以轻。

○学家受食戒第三

凡受施之法。宜自限量。不容过分。今此学家见谛弟
子。于三宝所。乃至身肉不惜。然此比丘竟不筹量前
人有无。取索无节。令彼罄竭。因福致困。生外不信。又
现受者。贪取过度。心无慈悯。今僧制遮护。知而故受。
事是无理。所以制也。

别缘具五。一是未妻俱得见谛。二僧众与作学家羯
磨。除未作故。祇律。夫妇互有凡圣。不得为作羯磨。若
夫妇于三果中。或俱是。或互是。得与作羯磨。五分亦
尔。三无因缘。除病请等不犯。四自手取除置地。使人
与。为表敬相不绝故尔。五食之咽咽犯。

缘起文三。初至之尽正明起过。二比居诸人下正辨
呵责。三告诸比丘下慈悯学家。教僧立制。约勒四方。
不听受食。此羯磨与人相应法。谓与比丘相应。四方
僧制。故下学家乞解者。乞解僧制也。五分。若其家财
物竭尽者。僧有园田应与之。使毕常限。馀以自供。若
无僧有异供养时。令其家作。使得遗馀。若复无者。乞
得食时。就其家食。与其所馀。若不尔。父子安置比丘
卷六 第 677a 页 X41-0677.png
寺。妇女送置尼寺。给其房舍卧具。乃可分衣物。悉皆
与之。然今此律且立僧制。

满足戒本四句。一先明学家僧作羯磨。二若比丘次
出能犯人。三作如是巳下正明无缘自手受食。食四
是比丘下违教结罪。

下辨相中。先解第二能犯之人。却解初句学家犯之
境缘。馀文可知。尼是下众。感彼情薄。必无倾竭之恼。
故所以轻。不犯中学家乞解者。此文但言财物还多。
乞解僧制。佛即听解。十律。若学家财物。减损不增者。
若乞不乞不舍。若财物增多者。若乞不乞。皆应舍学
家羯磨。若财物不增不减者。若乞应舍。不乞不应舍。
若作法竟。五众俱不得取。若舍羯磨竟。五众随意取。

○兰若安坐受食戒第四

凡在兰若。事须翘勤。方乃安坐受食。非进道之宜。又
复迥崄多有贼难。送食往反。因致困辱。恼坏其心。招
世讥累。是故圣制。五分。若军行径过与食。若贼来自
持与受不犯。若送食人忽至僧坊。比丘不知者。佛言
听一人受自出一分。馀行与僧。以巳食分。从僧中一
人贸食不犯。若送食是贼见不得去。应与袈裟著。若
故不得去者。应获与剃发著法服送令去。

别缘具五。一是兰若崄难处。二先不语檀越。三无病
难因缘。四自手食。除置地使人与。不犯故。五食之咽
咽便犯。

满足戒本四句。一人。二明在兰若险难处。三先不语
卷六 第 677b 页 X41-0677.png
巳下在险难处安坐受食食。四应向巳下违教结罪。
第三句中。先不语檀越者。若语莫来。来而得受。故曰
先不语。虽先不语。蓝外得受。故曰蓝外不受食。而在
蓝内受食。虽可蓝内病缘不犯。故言无病。置地亦开。
故曰自手受食食。如此释时。唯在兰若。蓝内受犯。馀
道路蓝外村中并悉不犯。义似顺初戒本。又复一释。
蓝外道路有难处。亦不得受。唯在聚落受之无犯。故
缘起文。语诸妇女莫出道路。有贼恐怖。若巳出城。应
语言。莫至僧伽蓝。中路有贼恐怖。既二处俱犯。释此
文时。若先不语檀越者。若语檀越。莫送食来。蓝及道
路受俱无罪。以不约束。二处受犯。然文反学举不行。
约束法中。语檀越二处不受。伹举蓝外道路不受。略
无蓝内不受。故言先不语檀越。乃至不受食。次正举
受犯。以不语故。二处受犯。但言蓝内受犯。略无道路。
受此乃绮互。下无病等馀缘可知。若如时立缘之中。
应言兰若道路有崄难处。

辨相可知。尼无兰若。假
有齐轻。

●第七段众式叉迦罗尼法

此言应当学。直言其众不列数者。解言。此篇威仪违
失。乃有无量。不可以限数往□。故但言众。若就所防
彰目。应言众突吉罗篇。今隐其所防。治行受称。故名
为学。式叉言学。迦罗尼名应当。以语例故。论其学也。
实通上四。唯□此所以偏彰者。然此篇威仪微细。自
非专玩。在心勤加护持。其行难成。故加劝学之目。又
卷六 第 677c 页 X41-0677.png
复能持。具足无缺。学行之络。彰学功义显。故独受学
称。语其威仪。事乃众多。今且采要百戒。重而喜为。轻
心易犯。集在此明。馀者杂威仪中辨。于中身口分别。
有二十戒。自口作业。假他身犯。如持仗人说法等。馀
应身犯。其相可知。

次持犯分别。若就应学以辨。并二持犯。谓起心脩习
名为作持。望不作高下著衣等事即是止持。无心崇
习说为止犯。而作高下著衣等事名为作犯。若言作
法得作前事名作持者。唯杖囊一戒容二持犯。馀咸
止持作犯。若如前释。上之四篇。亦应悉二持犯。何独
于此。答理实应然。不犯此中。名应当学。故馀不类。

此且作是释。文分为四。初有五十一戒敬僧威仪行。
二不恭敬人不得为说法下有八戒敬法威仪行。三
不得止宿佛塔中下有二十六戒敬佛威仪行。四人
坐巳立下有十五戒能敬之人。于四威仪。杂明敬上
三宝之戒。先敬僧者。据住持三宝故尔。所以须明敬
僧行者。然衣裳服饰。行坐进止。饮食出入。皆是僧之
威仪。齐整端严。举动应轨。彰巳内有道法之心。外睹
信敬。生长世善。光显佛法。益利僧众。违则自坏心行。
外长他恶。于彼僧宝。情生轻薄。污辱不少。故须制彼。
敬僧威仪人不自成。功由于法。故敬法。法者疗生死
之良药。展开道之眼目。若敬而顺行。则超越众累。清
升彼岸。慢而轻毁。则永沉生死。长沦苦海。殃累之深。
持宜须敬。法不自弘。宣由道主。故须敬佛。佛为尊导。
卷六 第 678a 页 X41-0678.png
独拔累表。解超众圣。万德圆极。大悲开化。利益群品。
其恩深厚。事须敬以求度世。是故须制。尊塔灵庙。洁
净安处。夙夜展虔敬之仪式。以上别收未尽。复须杂
明四威仪中敬三之行。

就敬僧中。分文有四。初有二戒。正明教诸比丘著衣
裳法。使齐整端严。应法无失。自行成立。外生物喜。违
则制罪。初戒著涅槃僧。次戒著三衣。第二从不得反
抄衣巳下说不得戏笑。坐亦如是。有二十三戒。入村
受请。行来进止。从用意受食巳下讫洗钵水。有二十
三戒。食上方轨。第四生草上大小便下有三戒。便利
进止。因缘广辨。皆彰威仪违失之过。唯戒本中偏彰
能治之行。举以劝学。不明所防。互举故尔。以故作者。
故违圣教。作不齐整著衣。犯根本突吉。母经。对手一
说忏。此亦篇义。妨今解责心非威仪。吉罗者不应。故
违圣教。非伹犯根本之罪。复得不应而作。失威仪罪。
此亦啧心悔。一切戒犯。皆有二罪。非若此篇。如上好
树不应故斫。而斫犯。坏生种提。复非威仪吉。如语上
生坐举卧具出门提。复得非威仪吉。类知一切。若不
故作者。此识事作故。然不作故违圣教之意。犹犯根
本责心小𠎝。无失威仪吉罗。斯之三吉虽有根条。减
责心悔篇中所摄(此一既尔下戒同然)

●第八段七毗尼法

于中文三。一至说戒经来。牒举章门。由言七悔过法。
除巳起之诤。就所灭名之故尔。二若有诤事下二句
卷六 第 678b 页 X41-0678.png
劝学灭诤。三应与巳下别列七戒。是中应与七灭。而
不与者犯突吉罗。即上戒式叉迦罗尼应当学义。故
尼律中。尼不为他灭诤提。下文比丘吉。彼含此离。遂
为七戒。上来百戒自行威仪。以彰应学。此据众法。除
诤灭罪。以显应学。二处戒本并不举所防。直言应当
学。应与现前等。故知一类但以众别有殊。故分为二。
问都收一百七戒。总成第五篇也。七灭道理。文义苞
富。不可轻言。下当广说。

●第二分 比丘尼律

三门料简。一僧尼离合。二先后次第。此之二门巳如
上释。三尼之同戒。最初有无。一释虽可形别。起患义
等。伹使大僧先犯。禁该二众。设后犯者无别有初。广
教颂故。尼若犯者。即是第二。又复五分可是同戒。忧
波问为一部一部持。佛言。皆作二部持。十律。佛在僧
前。结同戒巳。语诸比丘。汝等以是戒。向比丘尼说。作
是语巳。入室坐禅。尔时诸比丘遣跋提比丘。汝今往
诣王园精舍。为比丘尼说之。跋提即承僧命。往至尼
所。令集一处。语尼言。佛为我等制同戒。我及汝等应
共受持。尔时长老比丘尼皆言。善好受持。时偷兰难
陀尼在众中。语跋提言。汝愚痴不了。不能定知。我等
可以汝语故。持不持耶。我等当问馀比丘持修多罗
者。若应持者当持。不应持者不持。如来即制比丘尼
轻呵比丘戒。以斯推验。明知同戒。无别最初。问若使
同戒无别初者。减年受戒。与外道食。长钵大僧犯。尼
卷六 第 678c 页 X41-0678.png
应第三。所以尼中。别有最初。答此就罪同。应无别初。
但有缘异。谓减年有学无学。与外道食。境缘宽狭。钵
时有长短非类故。若尔尼离五衣宿。俱犯提罪。比丘
离三衣宿提。馀二衣吉。亦是宽狭。理应别初。何以直
列。答若据不同。应别有初。莫不皆对。受法明违。故无
别初。又若尔所以同戒。要因大僧先犯以制尼众。无
有一戒因尼制僧。尼不同戒。因尼先犯。以禁比丘。岂
可当时先因比丘。并犯同戒。禁尼众说。尼众方犯。不
同戒耶。此实难解。答此等同不同戒。僧尼二众。犯应
杂乱。为分人别。是故同者列之在初。馀不同者并后
列之。若尔先后可尔。何同戒无有一戒因尼制僧。又
更一释。大僧与尼。男女位别。何得因此制彼又复望
尼。偏过未起。如何逆制。谓二众同犯。皆别有最初。所
以知者。如尼初戒。与僧同犯。下开亦言最初不犯。故
知别初。如斯解时。可同犯戒。应更别出起过之人呵
责制戒。但大僧中巳明起过呵制。若更出者。不异于
前。为离繁文。略而不出。直列戒本。馀二律中。告尼众
言二部持者。此谓告知同别。共学不共学。非是由此
制彼名共。以是义故。各别有初。

尼律六文。总为四门。一五篇。二七聚。三方便。四持犯。
委释其义。如前巳辨。

第二别解。即为六段。先解初夷。于中亦两。一总二别。
总解十门。一三毒起成。二身口差别。三自作教人。四
犯境宽狭。五尅漫不同。六饰误不等。七谏不谏别。八
卷六 第 679a 页 X41-0679.png
僧尼同异。九尼下二众任运有无。十持犯轨。

初门
者。位以为三。淫触八事三起贪成。二有四戒煞盗䨱
随三事起成。三妄语一戒贪痴起成。所以可知。


二门者。一义判时位亦为三。谓淫盗煞触。若身业犯。
妄语七八。此三唯口。口有同异。八事一戒通于身口。
又更一判。淫触害身。盗煞二戒身正口兼。妄语一戒
口正身助。八事一戒身口通犯。䨱一口止共身犯。随
举违谏。自口止业。假他口作业犯。有六差别。

第三
门者。位可为三。初一下四。此之五戒自重教轻。煞盗二
戒自作教人。彼我俱犯。妄语一戒自作正犯。教同不同。

第四门。初戒境通三趣。馀七唯人。淫触八事。此三
男报。䨱藏局女。馀之四戒义该男女。随举少异可知。
七八局道。前六义通道俗。七八唯具。馀亦义通。


五门。初戒漫剋俱犯。下之七戒盗煞与妄漫一切犯。
尅心之中。有犯不犯。触等下四局在剋犯。以取染心。
知人名种。随顺违谏。岂可漫心而成此罪。故专在剋
第六门。前四同戒。若配错误。位为四定。同比丘中说。
下之四戒。摄同妄语。所称错之与误。并悉不犯。亦可
解八。容有误犯。馀无可知。

第七门。前之七戒无倚
傍可执。故不须谏。第八有倚傍故。坚执有滥。故须设
谏。

第八门。初之四戒僧尼同有。而于四中下盗煞
妄全无有异。淫之一戒境界翻到。下四深防。尼有触
等。位以为二。前之三戒重轻不同。触戒有四差别。尼
重僧轻。八事之中僧犯三罪。捉手犯触残。共诸共期
卷六 第 679b 页 X41-0679.png
容犯粗语。捉衣犯兰。馀容小罪。覆藏一戒境有宽狭。
随顺一戒。有无不同。尼倚八敬。随顺须谏。故犯重夷。
僧无倚不谏故无。

第九门。初一下四无教人为巳。
故无任运。盗煞妄等有自作方便。或复教人为巳。容
任运犯。

第十门。䨱藏一戒具两持犯。以有作法发
露义故。馀各止持作犯。

次下别解。不净行戒。一制意犯缘。悉同可知。文分二。
初至久住明结戒相。略举三文。一略举犯文。二告言
巳下还是制广补略。三集十句下招生十利。第二欲
说戒者巳下明说戒相。以彰教法。文亦有二。初明戒
本。伹有四句。所以无共同等者。答祇五二律悉具八
句。同于大僧。此律文略。十律尼戒本同者。文不别列。
故知亦有共同等四也。其比丘尼舍戒。为成来去无
鄣故尔。尼中舍者。恐在俗污犯。所以须舍。如十律说。
无重出家。故彼文问。颇有比丘尼舍戒。更与受戒不
犯耶。佛言有。若比丘舍戒巳。转根作男子。与受戒不
犯者是。

第二若比丘尼下广辨。于中文二。初解犯相。二不犯
者下解不犯相。前文复二。初尼犯相。二解四众犯相。
前文复二。初略解戒本四句成犯。二有三处巳下广
解二三两句。对三趣行。非成犯之相。就中复有二。初
至亦如是犯差相别。二若比丘下明轻重相。前文复
二。初举成犯境缘。二若比丘尼下广辨造境。成犯方
法。境界文二。先总举三趣。二复于三种巳下望三趣
卷六 第 679c 页 X41-0679.png
横列。各三三合九。谓重非之境成犯文三。一自发心
犯。二若比丘尼下为怨贼逼巳造境犯。三若比丘尼
下为贼怨等逼尼身犯。自心犯中分二。先造觉境犯。
后对不觉境犯。觉境分三。谓男子二形。次及黄门。男
中复三。人非人畜生。初人中先以三处对人。男子境
作三句。次以隔等四望于三处。有十二句。下二男亦
尔。合三十六。黄门二形类亦同尔。便成一百八句。不
觉境中分三。谓男二形黄门等是。男中复三。人非人
畜生。人男复三。谓睡眠新死及少分坏等。尼自以三
处对前作九。次加隔等四。有成三十六。下二男亦尔。
合一百八句。男中既尔。馀二形黄门类然。并成三百
二十四。通前觉境。都四百三十二句。

次怨逼中分二。先造觉境。后对不觉觉分境境分三。
谓犯男及二形黄门。犯中男分三。先犯人男。谓以自
身三处犯男作三句。次加乐等六。又加隔等四。合七
十二句。下二男亦尔。合成二百一十六句。二形黄门
亦然。合成六百四十八句。不觉境分三。谓男二形黄
门。男中复中复三。人非人畜生。人男三。谓睡眠新死
少分坏等。尼以自身三处犯男即九。次加乐六句。合
五十四句。又加隔等四句。合成二百一十六句。馀二
男亦尔。合成六百四十八句。男中既尔。二形黄门亦
然。令一千九百四十四句。此谓三个六百四十八。合
以作法。通前觉境。合二千五百九十二句。

第二怨逼中境应通九。今且约人三逼巳三处即九。
卷六 第 680a 页 X41-0680.png
又加乐等六。又加隔等四。合成二百一十六句。又前
乐中文但有五。谓于二时不乐中。少出时乐。前二时
不乐句。准上僧中。故言六乐。初自作轻重。二教人文
三。一比丘教尼。二尼教尼。三馀众相教。问䨱藏他夷。
还犯夷罪。所以教他而犯轻。解言。教人行非。前人未
必定随我教。又复容有发露之理。故犯兰罪。覆他解
义。前人先巳作过。恶心流利。但使䨱藏必作不疑。既
是䨱藏。复无发露之义。故得夷𠎝。又且教人限分中
制。所以犯兰。䨱是深防中制。为是结夷。二制既殊。所
以非类。

○盗戒第二 煞戒第三 妄语第四

○摩触戒第五

凡女人之性。染爱情深。既受摩触。适悦处重。又人轻
易陵。义无自固。容成大恶。临危事崄。可坏之甚。故方
便之内。制以深防。但使受乐。即结夷罪。通结如上。

别缘具六。一是人男子。二人男子想。三俱有染心。四
掖巳下膝巳上。腕巳后身分。甄去轻境。染微无逼。不
须深防。伹得轻罪。尼以轻触男重。男以轻境触尼重
亦犯。未必要取二俱重境。五二身相触。除去衣互有
无。不犯重故。六受乐便犯。问尼解男犯夷。名深防制
者。如解衣互有男。何故僧尼俱犯兰罪。答女人重境
身分。生他染强。畏致陵逼。故方便之中制与重罪。名
为深防。若衣互有无。境粗染微。陵逼义兰。故使僧尼
俱齐限分。亦可兰名通含轻重。深防兰重。限分便轻。
卷六 第 680b 页 X41-0680.png
义何有妨。分文解释。如大僧无异。可以此知。

缘中文二。初明起过。第二守房。小沙弥尼下呵责。

戒本六句。一犯人。二明尼有染心。三所摩境界染心
男子。四从掖巳下以其重境受他摩触。文三。一出分
齐。二身相触者谓俱无衣。三若提下摩业。五是比丘
尼下违教结罪。六是身相触者制名尼摩角戒。对僧
料简。有四不同。一大僧解戒。不就陵逼。莫问前女死
治俱犯。尼据陵逼。简死取治。二比丘不问女之小大
伹使受乐。亦得残罪。尼取逼义。要大非小。三比丘触
女。但自有染。不假前染。尼约逼义。非但自染。要须俱
染。故此文言受染污心男子。四僧摩前境。重轻俱残。
是故文言。若捉手若捉发。尼唯重境。以其得境处深
垢情厚重。容有陵逼。故制重罪。若得境处残。垢情微
薄。复无凌义。但得轻𠎝。落在八事。

辨相具释。上五略不解制名。下三戒同尔。文言掖巳
下者。解第四摩业。文三。一解上定境深残。二身者巳
下解身相触。俱无衣语。三若提摩下释上第三列其
摩业次第。释初境浅深中。问此据巳下夷。明去掖巳
上兰。何以故。八事中捉手者及至腕兰。解云。前就身
中。辨分齐故。言腋下膝上。下捉手者。就据中以别分
齐。故言腕巳上夷。腕巳下兰。五分。摩发际巳下。膝巳
上肘巳□夷。男作男想巳下。释第五结罪文二。初至
突吉罗解成犯相。二若比丘尼巳下轻重相。前文有
三。初至偷兰遮二俱无衣乐重犯夷。二男作男想巳
卷六 第 680c 页 X41-0680.png
下互俱则情涉。得偷兰遮。咸是方便。有趣重势。故未
必同僧。三男作男想巳下俱则情薄。犯突吉罗。其间
是非癈立多少。一同比丘而可知。唯除死等三境不
犯。俱无衣中五及俱。设有九九业各尔。合八十一夷。
是男疑八十一兰。馀之二位通不受乐。故并说合一
百六十二也。重轻文五。一当趣就业。二异趣。三女人
巳下约其形报。四男子提足礼下境心有无。五境想
五句。

○八事成重戒第六

前戒得境处深。染情垢重。故制深防。一触成重。此戒
亦是染心所为。触境处浅。染心微薄。要假八事相资。
过集积增。垢情转著。趣重必然。故须抑制。满八成重。

别缘具五。一人男子。二人男子想。三俱有染心。四犯
前七事未忏悔。五作第八事便犯。若八过捉手。不成
重罪。以事是一故。或一男犯八。或八男犯八。若一时
犯八。乃至八年犯八。亦无次第。但使满八。皆揽成重。

戒本六句。一人。二内有染心。三犯之境界。四受捉手
巳下正作八事。五结罪。六制名。

辨相。亦解上五。捉手者。巳下释第四八事。上二触境
下六非触。入屏处下。四在屏处。馀非屏处。彼比丘尼
下解第五结罪。文言以为乐者。释成八事。并以染情
著境。故言为乐。问下入闇室入屏障处犯提。何意此
中犯兰。解下对讥过。不待俱染。但犯提罪。此谓俱染
容成大恶。故悉犯兰。次天子巳下异趣。次女人者下
卷六 第 681a 页 X41-0681.png
形报以辨。下不犯中八事别开。问下入闇室犯提。此
开不犯。答下下无所为。涉讥犯提。此有福缘布施求
法忏洗之流。故令无过。

○䨱比丘尼重罪戒第七

出家尼众。递相禁约。使离过行。成光显僧众。今知他
犯重故相容匿。致犯剧。沦陷前人。白坏损僧。污辱不
次。故加深防。制重夷罪。

别缘具六。一是大尼。甄下二众。罪名轻故。䨱不成重。
二犯重。除犯下四。初篇罪重。一刑永鄣。故须深防。制
䨱成重。下四可悔。不须深防限分中制。䨱同大僧。三
知犯重。甄去不知。不识名种。不成䨱故。四作䨱藏心。
甄去入护心。无记心不犯故。护心有两。一者自护虽
䨱不犯。律之若说者有命难梵行难。不得说不犯。祇
律。若比丘尼见比丘尼犯重。应向人说。若犯罪人。凶
恶可畏有势力。恐有命梵难者。当作是念言。行业果
报。彼自应知。自敕身心。宁死不犯。喻如失父烧舍。但
当自救。焉知舍。即为是䨱车之诫。何有过哉。若不善
心中奄遏前罪。不令外闻。是名䨱藏心。五不发露。甄
去作法发露不犯。若发露者。要对未知者成。若彼巳
知俱有遏。若对发露者。不须更别发露。有无穷过故
如尼犯第八谏竟成犯。大众咸作䨱心。亦成䨱藏。不
得亦向发露。若彼犯者。即向此众发露不成。以俱有
覆过故。若大众不作䨱心。向发露得成。若犯人发露
竟。馀人皆不成䨱。以根本发露故。六明相出犯。
卷六 第 681b 页 X41-0681.png

满足戒本六句。一人二知他犯重。三不自发露下正
明不发露。不自发露者。不对一人。不语众人。谓不对
二三人。不白大众者。不向僧发露。四后于异时下自
言引䨱。五是比丘尼下违教结罪。六䨱藏重罪故者
制以立名。

辨相解前五句。初句可知者。巳下解第二。僧巳下解
第三。言僧者解不满戒本。大众者下解满戒本。此正
一义。梵汉别故。言休道者。下释第四自言。伹文五句。
此亦五举。前二戒本中释之。寻而可知。彼比丘尼是
巳下释第五结罪。于中文三。一䨱尼有二。一重二轻
二自䨱重罪兰。以深防气分故。问所以大僧自䨱夷
罪犯吉。尼自覆兰。解言。比丘限分。故唯犯吉。尼自䨱
兰。生他䨱夷。深防少分。故不相类。三䨱馀下众累无
境想。五分。䨱从晨朝。王初夜初分。时时皆吉。从初夜
初分至明相未出时皆兰。至明相出夷。

○随顺被举比丘违尼僧三谏戒第八

不听随顺者。有三种过故。长彼耶见。永无忏悔。改过
从善。二同彼染著。自坏心行。三大僧举竟。不听共语。
辄便随顺。违法恼僧。犯突吉罗。二解谏意。然此比丘
尼倚傍八敬。又倚佛教。开亲不犯。故文言。此是我兄
今不供养。更待何时。坚执此二相滥难分。须僧说谏
开示是非。敬教及开亲者。谓是正见清净比丘有法
益。尼可须虔奉。虽可是亲。耶见心成无法益。尼不得
随顺。开晓心坏。识是须敬。非者不须。冀彼改迷从正
卷六 第 681c 页 X41-0681.png
弃恶就善故也。祇律。我是其母。是我所生。是故随顺
五分。此是我弟。十律。此比丘姊妹七人。出家作尼故。
或言兄第等。三僧既设谏。是非理分。固执巳心不肯
从劝。违法恼僧。过是不轻。故结重夷。

别缘具六。一是被举比丘。二知被举不舍不忏。三随
顺。四尼众如法设谏。五拒而不从。六三羯磨竟。问所
以随顺被举比丘须谏。随被举尼不须谏何须。答佛
教制尼。恭敬大僧。滥故须谏。同类无滥。故不须谏。料
文分齐。如上可知。

戒本六句。一谏所为事文三。一人。二知被举比丘四
句。一僧举如法。二不顺从。三未忏悔。四未解下文具
解三。而随顺者。正谏家所为。第二诸比丘尼下屏谏
第三拒屏谏。四彼比丘尼下僧谏。五若不舍者下结
违谏罪。六制名。此等四戒并别制名者。释成结夷。但
是深防故。

辨相具解。上五比丘说可知。若未白前随被举比丘
一切突吉罗者。问等是随顺。僧尼两众巳有谏不谏
别。何以随顺。复提吉不同答尼是同类。假伴行宿。随
顺义数。是故第三犯提。前二犯吉。比丘非类。为伴义
绝。故随三举。并得吉罗。此是总言。今随阐陀。同尼犯
吉。以前二举故。比丘突吉罗者。比丘于尼。既无倚傍。
为之义希。设若随尼犯吉。不谏尼。

●十七僧残法

七门料简。一例名数多沙定能犯人。二身口。三自作
卷六 第 682a 页 X41-0682.png
教人。四性遮。五持犯。六二部同异。七下众任运。此律
十七。祇律十九。谓此令独戒离二谤违谏。故十七戒。
祇中离三独戒。合二谤。加父母夫主不听辄度。故成
十九也。人位有三。谓解举助破。此二僧犯不同可知
亦可助破亦别可知。次有四戒。人通三位。谓媒言二
谤。次有十一。唯别人犯。谓独受等。

第二门身口。身
口位三。独受二戒。唯身业犯。二有九戒。是其口犯。谓
劝受口作犯八。谏口止违。三有六戒。该通两业。于中
位四。度贼一戒自身假他口。解举一戒。若秉法者。其
唯口犯。馀僧同度贼。身假他口。若论二谤。口正身兼
媒言二戒。身口正犯。

第三门。自作教人。位约为四。
劝受一戒。专教人业。二谤两戒。同比丘判。媒言两戒
自作正犯。教人同不同。馀之十二自重教轻。即是五
戒有教人同犯。

第四门性遮。遮唯媒戒。馀并性恶。

第五门度贼解举。此之二戒具两持犯。如度贼。若
白王大臣等。名为作持。若令不度。是其止持。不白王
大臣等。名为止犯。而度受具。是其作犯。解举亦尔。若
白众僧。僧听解者。名为作持。或令不解。谓是止持。今
不白僧。故说止犯。而复解举。岂非犯。自馀十五心持
作犯。

第六门。七戒同犯。馀十不同。十不同中。自习
近住。违尼三谏中。言比丘随所犯。谓䨱罪等故尔。自
外九戒比丘并吉。所以可知。是中轻重有无。推而可
识。

第七门。即上教人。五中除劝受一。馀之四戒得
教人作。容有任运。劝受一者文唯自教。言了犯故。前
卷六 第 682b 页 X41-0682.png
九初犯八。乃至三谏九。初犯中前三同故。略出戒本
后六不同。一一别释。

言人戒四。所以不听言人者。有三过故。一出家之人
应怀四等。陈辞举告。损恼前人。即非益物。二者女人
之性。理无外涉。是非难究。不闲进否。虽理灼然。言不
自雪。丑累佛法。讥损处重。三自坏心行。鄣道根本。具
斯诸过。故所以制通缘如上。

别缘有四。一诣格人断事官所。二言白衣居士。三辞
列其事。四官人下手疏犯。缘起之中。言他呵制。

戒本文三。一对言他。略制戒本。二牒制随开。谓被他
言听往官所。于中文五。初为他言。佛开对事。二时彼
尼巳下限陈其事。三诸断事官下断官错判。四时诸
比丘下圣决是非。前施是施。后施非法。此谓如法人
故。五波斯王下依佛判故。治断事官。女人少解。理不
自申。诣官丑损。事在于此。三满足戒本五句。一人。二
诣官言。三居士所言境界。四出其时节。五是比丘尼
下结犯。尼是少知。并言应舍。五分。若尼为人轻陵。应
语父母。或亲族者。或比丘比丘尼忧婆塞忧婆夷有
力势者。语时应言。彼经陵我。为呵我谏。不应言之。若
诣官言人。一往反一残。

辨相具解。上三别释。若比丘尼下合解。下二比丘讥
损义微故吉。不犯中更无馀开。明为三宝。亦在犯限。

○度贼女戒第五

出家尼众。理宜胜人崇集。光显僧众。外长信敬。今此
卷六 第 682c 页 X41-0682.png
女人身行不端。过状外彰。既罗公网。辄度出家。招致
讥丑。污辱处深。损坏不轻。故所以制。

别缘具六。一是贼女罪应死者。二知是。三不问王大
臣。四度与受具。五和上尼。六三羯磨竟。

满足戒本五句。一人。二知是贼女。三人所知。四不白
王等。五便度巳下违教结罪。

辨相中。多人知者下解第三。不依人下解第四。彼比
丘尼下释第五。和上主重。馀众犯轻。十律。和上残馀
师偷兰。五分。三羯磨未竟一切吉。竟者。羯磨师一残
馀师偷兰。又此言三羯磨竟和上残者。谓约比丘羯
磨。应非本法。以彼未竟故。诸度人戒。咸准斯释。僧不
须伴度希故吉。人可即度此女。故言吉罗。

○界外辄解三举戒第六

辄解举者有三种过。一前比丘尼耶心成就。鄣于学
路。僧既治罚。情见未舍。偏心辄解。长彼耶见。永无忏
悔改过从善。二容同彼见自坏心行。三轻尼违法恼
僧。具斯诸过。故制残罪。问辄解成不。一解。有心乞领
是故成解。不同净地无心领受羯磨法故。是以不成
问若解举须问。有心领受。辄成解者。三举治人无心
领受。治不成治。然治成治。不问心者。非法解举。何独
问心。今释伹使如法僧秉。治解俱成。非法背僧。解治
不成。若当背僧作法成解。恶人无有可治之义。善人
无有得食之理。故下文言。解者是不净。不解者净。

别缘具六。一前人有三举事。二尼僧如法举。三未随
卷六 第 683a 页 X41-0683.png
顺未悔忏。四辄与解。谓不白僧。僧不约束。五无因缘
谓僧移或死。违行休道。贼将水漂等缘亦不犯故。六
三羯磨竟犯。

戒本四句。一人。二知尼僧所举。未随顺等四句。一为
僧举如法。二不顺从。三未忏悔。四未为解。三为爱巳
下不白众僧。四出界外巳下辄解结罪。

辨相。僧者
巳下解二句。爱故不问下释第三句。出界外下解第
四结罪句。但豫羯磨俱犯僧残。又不牒师名。即无主
伴。故同一残。谓是僧犯不同度贼。有主伴别故。罪有
阶降残兰之异。五分。未羯磨竟一切吉。竟者。羯磨师
一残。馀师偷兰。十律。和上残。馀师偷兰。比丘吉罗。以
不须伴故。解举希吉。

○四独戒第七

凡女人志弱。事无独立。人轻易陵。容成大恶。假伴相
授。方能离过。故制不听独。水是难处。夜分奸非。村是
俗男所居。旷野及道容有恶缘。故并皆制。独犯僧残。

独度河别缘有四。一是河水。二独度。若前尼疾疾入
水兰。独越河过。双脚上岸。犯僧残。后尼独入兰。上岸
时前尼为伴。不犯僧残。若二人俱入水俱上岸无犯
或乘车畜等。无度河威仪。并是不犯。三无因缘甄去
命梵难等。伴命终贼将去等缘不犯故。四独越河过
便无犯。伴既隔河。脱有难起。不能相救故尔。人言。水
为难体。不对人陵。故文言。水者独不能渡。此义不然
与缘起文违。
卷六 第 683b 页 X41-0683.png

独行入村别缘具四。一是俗人村落。无问大界里村
及蓝内村独入皆犯。生难处强故。二独入甄共伴不
犯。三无因缘除二难伴命终等不犯。四越界便犯。若
至村门不待后伴。䨱足入村门犯。若村中先有尼则
不犯。以前尼为伴故。若入城门亦尔。若真直过者。随
越村界分齐。无村十里犯戒。

独宿别缘有三。一离申手处宿。甄去申手内不犯。尼
寺及村。同床别床。要申手内。如祇互相捡挍不问。此
律。若申手外悉犯僧残。[宋-木+(白-日+口)]本相近。后若睡相远。无情
过故。所以无犯。二无因缘。谓二难伴大小行来乐静
作业等不犯。三随胁转侧。一一残罪。

独在后行别缘有四。一在道行。二舍伴见闻。若见闻
互离应轻。三无因缘。谓二难伴命终贼将水所漂等
不犯。四行便犯。

戒本三句。一人。二别其四独。三是比丘尼下结犯。

下辨相中。解三二两句。还为四文。渡水中先出河水
伹言独不能渡。不论广狭深浅。伹使脱脚褰衣而渡
异陆行威仪。皆犯僧残。不须准五分解。又界及蓝里
有河俱犯。彼比丘尼下辨犯。初明残法中。先教不犯
法。后彰犯法。文言。疾疾入水残者。此是渡过。非入即
犯。次明兰法。先此岸不犯犯。后若至彼巳下彼岸不
犯犯。此等以非令渡。故结兰罪。入村中先教不犯。若
比丘尼下明其犯法有二。先明残法二句。文言。至村
残者。谓入村残。及越村残。言无道处行者。谓无道分
卷六 第 683c 页 X41-0683.png
齐。故取鼓声。如上同行无村道处十里。如摩登耆经
七弓。弓长四肘。肘有二十四指。为一鼓声间。后兰法
二句可知。宿文有二。先蓝中宿不犯犯法。次村中宿
不犯犯法。独在后行亦有不犯犯法。不犯中具开上
四。上二文显。三若二尼共宿下开蓝内宿。有此缘不
犯。四与二尼共行下开前独行。五若一尼大小行下
开村中宿。五分。亦有四独水者。广十肘深半䏶残。共
伴行。在后老病。疲不及伴不犯。独行无聚落半由旬
若有聚落。从一聚落至一聚落皆残。十律。独宿从日
没。独至地了残。如是从初中后外各三时。独宿至地
了残。独行者。若夜若昼。夜者从地了去至日没时来
残。如是从日出时食时禺中日中日晡日没时去。至
日没巳来还皆残。独入村者。若昼若夜。有水道陆道
独行往聚落残。若无聚落空地。乃至一拘卢舍残。独
渡水者。有河水池水渡。有脱衣渡。不脱衣渡。脱衣河
水残。塞衣渡河水兰。脱衣渡池水兰。塞衣渡池水吉
祇。独行者若舍伴下道出界犯残。若道中垣在申手
内。若离申手外。一足过兰。二足过残。若馀人中间过
者兰。独宿一夜。三往手相寻者。当初中后夜。虽一时
顿三不听。

四分律疏卷第六本
卷六 第 684a 页 X41-0684.png
四分律疏卷第六末


○受漏心男食戒第八

凡结患之重。莫过情欲。束心谨意。犹恐不禁。岂况知
他有染纵心而受。既荷其恩。脱有陵逼。事成难免。损
处非轻。故须圣制。

别缘具六。一男子。二人男子想。三染心与衣食。四知
染心与衣食。五自有染心。六领受入手犯。

戒本五句。一人。二尼有染心。三谓前境界染心男子。
四从彼受下所受食等。五结罪。

辨相具释。若比丘下解第五结罪。于中四句。初当趣
重轻。二天子巳下异趣。三染心女人下形报。四境想
四句。不染污心者。谓俱无染。染污心想者。尼谓彼男
有染心。与横想故吉。下疑亦尔。若作偷兰解时。不染
污心。谓前境无染。尼自有染。染污心想者。谓男有染。
施与衣食。心重故兰。下疑亦尔。略无人男人男想等。
比丘吉罗者。义能自故得轻罪。十律。有尼上因是尼
故。与尼僧作食。偏与所爱。尼食受者兰。五分。有一尼
有染著心。从一染著心男子受饮食。受巳生疑。我将
无犯僧残。即持与馀尼。馀尼问。此美食何故不敢。具
以事答。馀尼言。汝所畏。我亦应畏。白佛。佛言。有染心
卷六 第 684b 页 X41-0684.png
受染心食不食而与他食皆不犯。下戒本言。自手受
染心男子食食僧残。准此文时要食方犯。比丘受染
心女食。不惧陵逼。故犯吉罗。

○劝受染心男子衣食戒第九

制意有三。所以不听劝者。凡圣人制戒。有益无损。何
得轻尔。不思劝人为恶。令他得罪。巳自招𠎝。人我兼
损。理所不许。二解同犯。意正由言中厉他。劝彼为恶。
复即谤佛。不惧圣教。所为过重。故亦犯残。三解杂为
二。意前身业犯呰业违。又前得衣食。此全不得。又谤
不谤殊。故为两戒。

别缘具五。一人男子。二染心与衣食。三知彼染心与
衣食。四发言激切。强劝合受。五言章了了犯残。佛恐
难固。制而勿受。今击彼言。以时但受。能那汝何。此是
劝彼谤圣之辞。

戒本二句。比丘解事。劝悕故吉。五分。劝受语语僧残。
十律。若俱染劝受残。若尼无染劝受兰。祇律。虽可教
受染男衣。食未犯恶。更有善好尼。劝谏莫教他受染
心男子衣食。不受此谏。方犯僧残。下有八三谏戒。前
四同僧。得罪处齐。直列戒本。各违当部。下四不同。一
一别制。

○习近住违谏戒第十四

制意有三。一解不听习□近意。制二人为伴。欲使递
加禁勒。断恶脩善。今乃私情交密。染心共住。互相䨱
藏。心无愧耻。内自坏行。外累佛法。可患之染。故制不
卷六 第 684c 页 X41-0684.png
听。二解谏意。倚傍圣教。制二人为伴。何得大姊谏我
使别。即是迷于佛教。不晓制意。须僧说谏。开示是非。
欲使前人解制二之意。便脩其善。汝今二女返作恶
行。不应共住。令彼改迷舍配就正故尔。三解结罪意。
僧既设谏。是非灼然。固执巳心。不肯从劝。违法恼僧。
故结僧残。

别缘具六。一是染心习近住。二尼众劝使别住。三倚
傍圣教不肯别住。四如法设谏。五拒而不从。六三羯
磨竟。

戒本五句。一谏所为事。谓习近住。文有五句。下文具
释。二是比丘尼屏谏。方法下三可知。

辨中略不结
教人罪。

○谤僧劝习近住违谏戒第十五

制意有四。一所以不听劝人竟。凡是非交滥。相则难
分。愚者不究其言。谓之为是。理相奖导。舍恶脩善。今
反助火益薪。更谓彼恶。复即谤僧。事恼非轻。故不听
劝。二解谏意。劝他别住。迹涉爱增。故致言谤。相滥难
分。须僧自理。谏彼鄣巳。内无怖瞋。令彼体知。改迷从
正故尔。三结罪意。有三种过。一劝他为恶。二非理谤
僧。三固执违谏。总重情深。故制同犯。四离为二意者。
前戒谏自习近住。此戒谏谤僧劝习近住。又谏辞有
殊。故为二戒。

别缘具六。一前尼习近住。二尼僧谏使别住。三谤僧
劝习近住。四尼僧如法设谏。五拒而不从。六三羯磨
卷六 第 685a 页 X41-0685.png
竟。

戒本五句。一谏所为事。二屏谏文三。一谏莫谤僧劝
他习近。二今正有巳下明推过属彼。显谤劝非。若此
巳下别住有益。彰巳谏意。下三句可知。

辨相具解。

○瞋心舍三宝违僧三谏戒十六

制意有三。一凡出家之士。正以三宝为心。何乃因于
小事。内怀瞋忿。辄欲弃舍真途。归投耶住。自坠义深。
理所不许。二谏意。但女近见不及远闻。出家名同。谓
梵行亦齐。迷心将趣。可悯之甚。须僧设谏。使耶正理
分。改恶从善。三结罪意。僧谏理分。耶正两别。仍守耶
心。坚执不舍。故制残罪。

别缘具六。一因事瞋恨。二背此向彼。三发言舍三宝。
四尼僧如法设谏。五拒而不从。六三羯磨竟。

○发起四诤谤僧违谏戒第十七

有三意。一四诤之兴。乖理违和。备德断理。诤事消殄。
女人见不及远。妄别引比类谤僧发起。使斗诤还生。
过损非轻。故制吉罗。二解谏意。但治罚之时。一作罪
处所灭。一作忆念灭迹。涉僧爱似有不平。须僧自理。
谏彼彰巳。内无爱憎之意。三结罪意。僧谏理分。宜自
改自心。故违僧命。坚执不舍。故结僧残。

别缘具六。一巳四诤事。二僧如法灭。三谤僧发起。四
尼僧如法设谏。五拒谏。六三羯磨竟。戒本五句。一谏
所为事四句。一人。二巳诤事。三所谤僧。四有爱等谤
僧之辞。二是比丘尼下屏谏。文三可知。馀三如常。辨
卷六 第 685b 页 X41-0685.png
相具解。

●三十尼萨耆法

一百七十八波逸提虽舍不舍异。罪性约等故。二百
八戒合为第三篇。先解三十。一总解。二别释。总解中
十门。一与单提舍不舍异。二犯人多少。三自作教人
四身口。五性遮。六重不重。七舍忏方法。八持犯方轨
及二门之意。九二部同异。十尼下二众任运有无。

初门者。单提之中。且据相显而言。有三十八戒。滥故
须定。内资十一。谓僧十三食戒如赞。一背别二足非
残。不美药酒虫水。于十三中。除赞背足美四。复加二
不同。谓背及食䔉。故成十一。外财二十七同戒有七。
谓僧十一。如脱着真自等四高床下七。此十一中除
三过量。可角针筒。故但有七不同。二十谓水扇生声
同床。同被褥作衣过。五五日不者。大衣著他衣。纺绩
取衣。不为受贮跨衣十。畜女严具。持盖不著祇支及
七涂身二十。是中三钵真实净主床。被他作衣。衣过
五日。此六阙初缘。故次十内。资戒阙于第二。馀阙第
三。或可阙初。推寻可识。

第二门常住不犯现前僧者。唯犯二宝。一人尽犯。但
同生人。不共犯九。谓于十五之中。同戒有六。如离衣
一月过知足乞钵七日药夺衣等是。不同有三。谓长
钵十六枚病衣。此不共犯。馀客共犯。不共之义可知。

第三自作教人。教人同戒有三。谓受宝夺衣乞缕。不
同有一。贸衣还夺。合四教犯。馀无可知。然复位判乞
卷六 第 685c 页 X41-0685.png
缕一戒。事专使人。中犯受宝。二夺衣事通于二。馀二
十七悉自作犯舍。

第四身口者。位二谓四互用戒病衣。此五身业犯。馀
通身口。于中分三。离衣一戒身口作业共身犯。第二
六过非时摄施。此七口止共身犯。第三馀十八戒口
作业。于身犯分三。第一乞缕一向假他身业犯。第二
受宝二夺。若语自作是身业。若教人自口假他身。第
三馀十四领受不同戒有三。谓五乞重衣轻衣十一
同戒。此等自口身作业假他身业犯。

第五门全无重犯。如一离一作。谓乞缕一违。开谓非
时摄衣。一违要是病衣四个一。二夺无重。五六过无
重。过十五领受。三异馀同。此等无犯也。

若六门同戒。回僧及四五。同此之五戒。性恶气分。馀
悉遮。

第七门舍忏方法。位亦有四。一舍财。唯无绵褥。其馀
四舍。约境物处法等四。准上可知。第二忏罪。亦四如
上须知。财物现不现及忏䨱及著嘿等多少如上。第
四不还结犯亦如上。但第三还中三门。一约舍心差
别除二宝。不对道故。馀二十九。长等六戒。谓长衣一
月衣七日药急施过后畜长钵十六牧径宿方还。馀
二十三等。即坐听付。良以长等。咸胄相续。贮畜方犯。
若欲舍时。要须径宿事隔。表畜心断。故不得即日归
主。若当大众难集远行缘等。听即日转。付二舍之离
合。别别舍者。还否如上。傥或合舍二三四五乃至多
卷六 第 686a 页 X41-0686.png
等。还法如何。若欲辨释。先束前六。以为四位。三长为
一。长钵为一。长药为一。十六为一。若馀二十三共长
等。或一二三等合舍者。有其四戒。即坐付主。谓离五
衣乞钵病衣亦乞等是。馀之十九相从径宿。所以此
四即还者以病衣。若说净物作不应入舍者。明长不
染。以各别用故。五乞苏油外内资异。故亦即还。馀二
可知。若以二十三长钵合舍。唯留乞钵。若与馀二位
合舍。二位须留。馀二十三并即还主。三正辨还法。准
大僧中说可知。

第八门持犯僧。八戒中除于二六长钵等三。伹有五
同。今加十六枚及以长钵故过等七戒。具两持犯。馀
但止持作犯。二问之义。如上所论。

第九门同异者。十二不同。位可分三。病衣有无。长钵
缘异。馀十轻重。

第十门六过之中除药。但五及四教人合有九戒。容
任运犯。直列戒本。后十二戒。一一别列。

○五乞苏油戒第十九

凡物要用。为贵辨之。不易得巳。还弃更索异物。志性
无恒。长贪恼境。招讥不轻。故结其罪。

别缘具六。一是非亲里居士。二为巳。三曾前索得苏
油。四不用还主。五更索异物。六得物入手犯。若乞得
苏。无提舍尼罪。□由食生既不食还主。何得有罪过。
若有病及因缘乞衣药。无直乞过。但有五乞之𠎝。若
有直罪乞时。何须结彼五乞之犯。戒本三句可知。辨
卷六 第 686b 页 X41-0686.png
相具解。

○互用说戒堂物戒二十

自下戒皆是互用。总解制意。凡笃信舍施。情期有定。
理宜称施而用。事须合当。今转为馀用。乖本施心。致
招讥累。又长贪结。自坏处深。故所以制。四缘成犯。一
施现前僧。说戒堂直甄去。四方僧堂直回用犯。重不
犯此戒。若示何故呵言。施四方僧者。解言下施别房。
彼亦呵言。施四方僧。以斯文證。故知居士过分呵责。
非四方僧物。二知施说戒堂直除。不知不犯。三受得
属巳。四转异用便犯。戒本三句。初句可知。二施物作
堂直。三异用结罪。施堂直作五衣入舍。施作衣回作
堂。不须入舍。汎举五义故尔。列三僧物。是此所回。次
食及堂房物亦同。此下之三戒悉具四缘。唯以事别
为异。

○回现前僧食直用作五衣戒二十一

若居士灵心施作食。或自乞得食直回用皆犯。

○五用别房戒二十二 互用现前僧堂戒二十三

居士好心施作堂直。及乞得堂直。异用皆犯。

○畜长钵戒二十四

制意同僧。别缘具五。一先有受持钵。二更得钵。三如
钵。四不说净。五过宿明相出犯。若解衣与大僧同开。
十日钵不同者。如前所说。戒本三句。辨相具释可知。
五分。听畜七种粗钵。一盛饮食。二盛香。三盛药残食。
五除唾。六除粪扫。七除小便。
卷六 第 686c 页 X41-0686.png

○过畜十六枚器二十五

凡事用供身。得济便罢。今十六枚外过畜盈长。长贪
妨道。增结招讥。故所以制。

四缘成犯。一先有十六枚器杖。二更得器。三不说净。
四过宿明相出犯。十六枚者。二釜二瓶。及以四盖。四
瓫四拘。五分。唯听畜盛苏油𥦨香药酱酢各一瓶。又
听畜釜铛杓各一。

○许与他病衣后不与戒二十六

有漏之身。盈流无恒。须衣遮鄣。寔为要用。先许济他。
后违然诺。言行乖爽。非出家法体。又阙彼人。鄣身要
用。事甚相恼。故所以制。

别缘具五。一是病衣简馀物轻。二先许他。三前人来
取。四无因缘。谓前尼破戒见等举𢷤。及由生二难等
不犯。五不与便犯。

○非时摄施戒二十七

此谓摄安居僧。得施物善。见要安居竟者得摄。此物
未竟不得。佛既赏前安居人得物。界内时中直尔摄
取。事顺应法。不生罪过。若至非时分。直摄违教。事不
应法。故须制犯舍。当摄此物时。界内尽集。无乖别之
心。故不犯盗。五分。诸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受法。客
尼便不能得衣。佛即呵责。故知非时作法摄衣。

犯四缘成。一犯是安居僧得施物。二入非时分。三不
作非时法分。四直尔摄取便犯。戒本三句可知。不犯
中非时受非作时衣时衣受作时衣。十律。双结非时
卷六 第 687a 页 X41-0687.png
衣受非时衣主尼过时衣受作非时衣客尼犯。

○贸衣巳后强夺戒二十八

凡价限巳定。事决交判。瞋恨强夺。不以道理。情相恼
竞。非出家之戒。故今圣制。

别缘六。一共相贸易。二决价。三价直相当。四瞋心强
夺自作教人。五无因缘。谓先借衣及举等缘。六得物
入手。戒本三句可知。

○乞重衣戒二十九

与前非亲理乞衣。有何殊状。

别制斯戒。答有三异。一前戒直乞犯。自恐请不犯。就
此自恣请中。过分索犯。二前戒乞得一条犯。此十六
条犯巳上犯。三前戒除亲此戒。亲非亲俱犯。有斯三
异。故别缘五。居士自恣请。二乞重衣。三过分索。谓过
十六条。四为巳。五得物入手。犯缘起文二。初非亲自
恣请过分索犯。二亲里自恣请过分索犯。

戒本三句。一人。二明开乞四张叠不犯。三过分索犯。

○乞轻衣戒三十

制意犯缘悉同前戒。唯以轻衣为异。轻衣者疏衣也。

●自下一百七十八单波逸提法总为五门。一自作
教人。二性遮。三持犯。四二部同异。五下二众任运。

初门自作教人。其位有四。第一有二戒。专是教人业。
谓教人诵咒术戒。第二于僧二十二中除六。谓与尼
衣动足针筒及三过量。馀十六中但十一戒自作教
人。彼我同犯。谓教人掘坏等。第三同戒有五。谓二卧
卷六 第 687b 页 X41-0687.png
具高罗浴不同有六。谓五涂身安居中牵他出房。此
十一戒自作正犯。教人同不同。都合三位。有二十四。
戒。有教人义。第四一百五十四戒自重教轻。

第二门性遮者。合三十六戒。性恶气分。谓同戒二十
九。除呵教授师。一不同有七。如洗净等。三夏中牵他
出房。习近居士子违谏骂比丘骂尼众等是。馀皆遮
恶。

第三门持犯位可为三。第一有二十三戒。具二持犯。
同戒有九。于十三中除教诫尼。二足背等四。不同十
四。谓辄有士如坐去。一对宿去。二对开蓝门。三对著
他衣破痈。四对突入僧寺问义。五对夜入聚落。一三
时游戒有一不摄耳是。不同十七。其受戒有五。谓取
衣不与受不与戒。又受二岁六法及本法径宿等。违
教有五。谓不请不听不恐不依安居不礼等。不为他
灭净。不结安居。被摈不去。不以二法摄受。不看同活。
尼病安居竟。不去不送淫女五六由旬等。作则是持。
止则成犯。第三有一百三十七戒。止则成持。作便是
犯。五十九同。馀不同戒。

第四门同异。就不同戒中洗净等。三有无与外道食
等。四犯同缘异。馀是尼重僧轻。戒重轻虽等。罪名有
别。如剃毛戒。此等对文便释。

第五门任运有无。谓于前二十四教人犯中。[宋-木+(白-日+口)]取十
一。一向犯者及高罗洛安居中牵他出房。合十五戒
等。此有任运犯义。除二咒术屏露二卧具五涂。此九
卷六 第 687c 页 X41-0687.png
即非。馀非可知。前六十九与大僧同。直列戒本。馀不
同者。次第而列。

○食䔉戒第七十

出家之士。宜断五辛。香洁脩道。今贪味食䔉。使臭气
外勋。招讥损道。过是不轻。是故圣制。

三缘成犯。一是䔉甄去馀辛。所以食䔉重者。一有美
味尼吉[共-八+口]贪食。二勋中之极。故所以重。二无重病因
缘。三咽以结提。五分。唯生䔉提。

○别三处毛戒七十一

自下四戒皆是长养爱欲方便。招世讥过。鄣道处深。
故所以制。比丘患微。贪故结兰。

○洗净过分戒七十二 用胡胶作男根七十三
 共相柏七十四

五分。若出不净兰。

○供大僧水扇戒七十五

大僧与尼。男女相异。供给水扇生染秽。迹涉讥丑。故
制提罪。除瞻病僧。供给尼希。故得小𠎝。

○乞生𥼆豆戒七十六

出家理宜乞食资身。无事脩道。今乃乞生𥼆豆事务
纷多。废修道业。又长贪结。恼乱施主。是以圣制除亲
里。或从出家人乞。或为他乞。或不乞自得。并无过。

○好生草上大小便七十七

一切草木人及非人。俱有受用。以不净污秽。招讥处
深。故制不听。除病无犯。
卷六 第 688a 页 X41-0688.png

○不看墙外弃不净七十八 观者伎乐七十九

观伎荡逸。妨脩道业。动越威仪。污辱僧众。四缘。一种
种戏唤。二方便往观。三无诸难缘。四见即成犯。

○共男子人屏鄣处立语戒八十

男女形别。理无参涉。共入屏鄣。容生染患。远成大恶。
招讥丑累。清白难分。如斯流类。制意悉同。

五缘成。一人男子。义应通道。五分。入屏处戒。入露处
戒。遣伴耳语戒。对比丘立三。白衣外道立三。都有六
戒。故知此言。人男子者。明二道男等亦犯馀屏等戒。
人男并同此释。二离见闻屏处。三无第三。四无因缘
病及力势二难等不犯。五立语便犯。既离见闻。又无
染心立不语吉罗。假犯提。若有染心。落前八事。比丘
吉罗者。既非处语。所以不犯粗语残。而言犯吉。前以
染心恶语故残。此戒无染。好语招讥。故告下比丘犯
吉。类同此释。

○共男子人屏鄣处戒八十一

前戒离见闻。复假语犯。此䨱鄣屏不假语。犯五缘成。
一人男子。二䨱鄣处。三无第三人。四无病诸难缘。五
共入便犯。文言立住吉者。以不行故犯轻。若坐犯共
坐提。

○遣伴远去与男子屏处立耳语戒八十二

此亦离见闻屏。唯以遣伴违去。耳语为异。五缘成。一
人男子。二离见闻屏。三遣伴远去。谓离伴见闻处。四
无难等缘。及伴举摈等。五立耳语便犯。
卷六 第 688b 页 X41-0688.png

○入白衣家生坐巳不辞主人去八十三

出家人者。三界之宾。不辞主人。迹同贼相。违于客礼。
殊所不应。又不付嘱。失彼床坐。损恼主人故。五缘成
犯。一白衣舍。二不语主人在好床座。座三不辞主人。
四无因缘。五出门便犯。

○辄坐他床戒八十四

不语主人。辄生他床。特乖法戒。故所以制。五缘犯。一
是白衣舍。二好床坐。三不语主人。四无因缘。五坐便
犯。

○白衣舍辄宿戒八十五

不语辄宿。迹同贼相。致彼言谤。莫能自拔。故制不听。
五缘成。一白衣舍。二不语主人。三敷卧具。四无因缘
五随转侧犯。

○共男子共入闇室戒八十六

前戒亦是䨱鄣屏。有光明故。无第三人犯。此是闇室。
生患处重。虽可尽日。有众多人犹犯。以斯为别。四缘
犯。一人男子。二闇室无窗牖光明。三无因缘。四入即
犯。

○不审谛受师语语戒八十七

听若不审。必有谬闻之过错传之失。即是内心粗禀。
外恼于师。珠所不可故。四缘犯。一师如法教。二不审
受。三说言师教我偷。四言章了了。

○瞋心咒咀戒八十八

然修道之人。宜发善愿。自度度彼。人我兼益。今咒堕
卷六 第 688c 页 X41-0688.png
三恶。不生佛法。垢鄣尤重深以制。三缘。一有瞋心。二
咒咀。三言了犯便。

○因诤瞋心推胸啼哭戒八十九

瞋忿结恨。废脩正业故。五缘犯。一因诤不善忆持。二
瞋心。三推胸啼哭。四无因缘。五随推及泪堕犯。

○无衣同床卧戒九十

二人同床容生染习。自坏心行。脩道又难故。四缘成犯。
一同床卧。二露身。三无因缘除病二难等。四随卧犯。

○同被褥戒九十一

制意同前。有同床不共被褥。前戒是。或同被褥。不同
床。在地敷上卧者是。有斯殊状。故别制此。因缘同前
戒。以被褥为别。

○口业恼他戒九十二

故相恼娆。彼我俱损。其过深厚。故所以制。四缘。一前
知先住后至。二作故恼意。三在前诵经问义。四言辞
了了。知他先住。即便后至。知他后至。即便前住为恼
故。口业相恼下不犯中。若先住者。从后至受。经开初
句。若后至巳下开第二。

○同活尼病不看戒九十三

病人苦恼。若不瞻养。容坏善心。损害道器。又违慈行。
无悯物心故。四缘成犯。一是尼同活。三无因缘谓自
病。二难等缘不犯。四不看便犯。五分。是同学恨情重
故。谓同和上阇梨及常共伴。

○安居中牵他出房戒九十四
卷六 第 689a 页 X41-0689.png

先听在房。后瞋驱出。自客独宿。恼彼还俗。故所以制。
五缘成。一是僧房分得属巳。二先听房住。三瞋心。牵
出。四无因缘谓破戒举摈等。五出户犯。问大僧轻者
比丘前牵得持。其故何也。若比丘前戒。谓春夏僧房
俱有受用。牵出恼重。故犯提罪。尼亦同犯。此夏分属
巳。彼无房分。恼微故轻。与尼不同。若尔尼房属巳。何
故偏重僧有二义。□房分二。无独可犯。恼微故轻。尼
据彼人。无分应轻。不那则有独可犯。致恼还俗。故得
提罪。

○三时无事行戒九十五

出家脩道。息缘静虑。无事游行。妨脩正业。复断生命。
违其慈道。招讥自损。所以圣制。昔解破安居行犯提。
春冬无缘行吉罗。今解以缘本广解。三处文验。皆云
春夏冬游行犯提。若夏行便犯。春冬轻者。广解应言。
夏行越界犯提。然言春夏冬游行随越界提。故知尼
三时无缘行提。有春冬小罪者。如掘地坏生。自作教
他。俱得提罪。唯教人中开知净语。岂可自坏不犯。故
此亦尔。伹破安居吉罗。行则犯提。以其破过义微。不
癈脩道。故犯小罪。行中过闻。故犯波逸提。问尼不结
后重。所以破中前后并吉。解云。不结前者。犹有后结。
故轻不结。后者更无。结法故重。若尔破前有后可结。
应破后安居。轻破安居后。无后可结。亦应犯重。解云。
结有时限。故有轻重破无时限。乃至七月十六日亦
有破义。故一品小罪。
卷六 第 689b 页 X41-0689.png

别缘有三。一春夏冬游行。二无因缘甄去。受日乃春
冬有益等缘。及二难缘。三随所越界。

○受请安居竟不去戒九十六

笃信檀越请僧供养。夏限巳满。久延不去。过受他食。
长贪恼主。败善增恶故。

别缘具四。一受请安居。二夏巳满七月十六日。亦可
随前后为准。三无因缘。谓病二难无伴等。四不去便
犯。谓径宿明相出。文中略无。亦可据心。若非受请处
不犯。祇十二律不问请不请处住俱犯提。

○边界恐怖处游行戒九十七

边界迥崄。无故游行。容坏命行。招讥累故。四缘。一边
界恐难处。二无请难等缘。三在中行。四越界犯。

○他境内恐怖处游行戒九十八

制意犯缘同上。

○居士子习近住违谏戒九十九

不听习近意。一男女形殊。理无参涉。共相习近。客生
染漏。远成大损。故制不许。违结小罪。二谏意。祗律。与
白衣及外道并沙弥习近住。或竟日或径须臾犯提。
而无羯磨谏法。此律今以倚傍圣教。有净施主檀越。
又见俗人。善言慰喻。坚执谓是不肯别住。将坠于恶
事。是可悯故。须设谏开示是非。欲令识是遵脩。晓恶
弃舍。三结罪意。众僧设谏。是非既分。违反圣教。不肯
顺从。故制提罪。问前与女人习近。违陈罪重。此何以
轻。解言。前有染情。又复心虚故重。此无染心。谓巳为
卷六 第 689c 页 X41-0689.png
是心实故轻。

别缘具六。一与居士子习近住。二尼僧劝别住。三倚
傍不肯别住。四如法设谏。五拒谏。六三羯磨竟。提分
文如上。比丘知解为之义希故吉。

○观王宫园林浴池戒一百

王宫绮丽精华所。纵观荡逸。废脩正业。又容染著世
事。自坏心行。故所以制。

四缘。一王宫园林浴池。二方便往观。三无因缘。四见
即犯。五分。发心及方便吉。行步步提。下不犯中。先开
观王宫。初明心宿。或因请有难等不犯。二若为僧巳
下开为取书堂模法不犯。若至僧伽蓝巳下开观园
林等不犯。亦二可知。

○泉渠水中露身浴戒一百一

漏形须鄣。招讥损道故。四缘。一河渠水。二露身洗浴。
三无因缘。谓强力执不犯。四浇身遍犯。

○过量洛衣戒一百二

制意犯缘同僧。唯名浴衣为别。又用无限。

○时中缝僧伽梨过五日戒一百三

贪受五利。久延而俗。某急从奢。非是翘勤之行。又致
衣财散失。恼损非轻。

五缘成犯。一与他作衣。二是时中。三缝僧伽梨。四无
因缘。五过五日不成。理应明相出时犯。文略。满足戒
本。一人。二缝僧伽梨除馀衣。三过五日除缘。言除求
索僧伽梨。或作衣人无大衣。不成受德衣。故无过罪。
卷六 第 690a 页 X41-0690.png
或衣主求未足。故亦无过。馀可知。五结犯。

○过五日不看僧伽梨一百四

僧伽梨价重。营求叵辨。久时不捡。事容损坏。僧伽梨
阙资受用。事恼非轻。三缘成。一大衣除郁多等轻。二
举处不坚牢。三过五日不看犯。亦应明相出犯。文略。
十律。五夜不看五衣提。

○与僧衣作留难戒一百五

脩道立行。无祈盖物。虔心奉献。赞誉助喜。今反悭惜
他物。令不施衣。彼此俱损。失利之重。是以圣制。缘具
四一施主施许衣食。二知许施衣食。三劝不施衣。四
施主受劝息心便犯。

○辄著他衣戒一百六

辄著他衣。似同贼相。青自难分。致招嚣坌前人。谓失
恼主之重。圣所弗许。故制提罪。三缘。一是他衣。二不
问前主。三辄著犯文。言入村乞食举著者。意不必要
入。

○与白衣外道衣一百七

白衣外道非真福田。躬持衣物。授与于彼。生人或倒。
谓外道是胜。出家不如。损处不轻。故所以制。

四缘犯。一非亲里白衣外道。二是沙门衣。三持与彼。
四前领便犯。不开置地者。沙门衣体与外道别。若置
地使人。犹招讥损。又是别属。理无通用。是以不开。食
无别状。又是味通。故所以开。

○僧众如法分衣遮令不分戒一百八
卷六 第 690b 页 X41-0690.png

如法分衣。理宜详遵。许无乖碍。为弟子故。遮僧分衣。
僧贪恼众。非轻故制。

别缘具五。一僧得施物。二僧如法分。三是时谓比丘
尼众集时。四恐弟子不德遮不听分。五不分便犯。戒
本四句。一人。二作遮意。三僧如法分衣。四遮分得罪。
辨相具解。初三别释。二四令解下不犯。言或非时者。
谓比丘尼未集时。有沙弥白衣时。非一月五月外。

○遮僧出功德衣戒一百九

详心和同。出功德衣。脩道急务。理应欲填。为贪五利。
遮令不出。增结恼僧。情过深重。今圣制。

四缘成犯。一先受德衣。二时中如法出。三为利故遮。
四僧不出犯。舍衣单白。但可三非。二似者误。若据五
分。白二舍者。五非无妨。文言非时者。谓过五月竟故。

○众僧欲出功德衣遮令不出戒一百一十

制意犯缘同上。前戒现遮僧不出犯。此戒当遮。言了
了犯者。有斯异故。别制此戒。亦有人言。此口业遮。故
了了犯。若是当遮者。何有五非。前戒身遮。谓身在申
手。水外相故。不言了了。可如是今且从前说。

○不与他灭诤戒一百十一

凡脩德之人。有诤须灭。使消殄和合。众法成立。竟不
为灭。令诤增长。到恼还俗。损处非轻故。

别缘具五。一是四诤□。二前求请灭。三有解堪灭。四
无因缘。若前人有举摈。及二难等不犯。五不为灭犯。
戒本三句。下解第三有三。一他尼诤。二巳身诤。三下
卷六 第 690c 页 X41-0690.png
二众比丘吉罗。若言不行者不行。我言教故。

○与白衣道食戒一百一十二

制意犯缘同大僧。此是犯同缘异。戒唯白衣。亦同犯
提别故。

○与白衣作使一百一十三

出家尊贵。为下人策役。令彼轻薄。污辱僧众。妨脩癈
业。损处尤深故。四缘成犯。一是白衣。二非法作使。三
非父母及有信忧婆塞病等。或强力缘。四随作便犯。

○自纺绩戒一百一十四

躬自纺绩道之大患。又招讥累。非出家法体故。四缘
成犯。一十种衣缕等。二自纺绩。三无因缘。谓自业綖
无犯。十律。若为缝衣绳綖乃至六两不犯。四随引手
犯。

○著俗人衣辄坐卧他床戒一百一十五

在他夫妻常居之处辄尔。坐卧容生染情。自坏心行。
讥累不少故。四缘成。一是白衣舍。二是夫妻常居止
床。三无因缘除病。及二难等故。四随坐卧犯。

○径宿不辞主人去戒一百一十六

前书日不辞。此径宿辄去。制意同前。四缘犯。一语白
衣主人在舍内宿。二不辞主人。三无因缘谓舍崩坏
乃至二难等。四出门犯。

○自诵咒术戒一百一十七

脩道立行。要假正法。轨生真解。今弃舍正典。诵世咒
术。多喜染著。妨崇正道。三缘成犯。一世间咒术。二无
卷六 第 691a 页 X41-0691.png
因缘谓自治病等。三言章了了。

○教人诵咒术戒一百一十八

若诵法同。应合为一。今约自他业异。又复前自诵中
四□不犯。一冶病。二学书。三析伏外道。四护身教人。
诵中全是不开。故离为二。馀自他业。趣就一义。不须
互决。

○度任身妇女戒一百一十九

出家僧众。须避嫌涉。长他信敬。理亦宜然。今知任身。
度令受具。后方产乳。丑累三宝故。

别缘具五。一是任身。二知。三为受具足。四和上尼。五
三羯磨竟。馀非根本。故犯轻𠎝。此等三羯磨。谓大僧
中三羯磨。比丘度此女为师。犯吉度乳。

○妇女戒一百二十

制意犯缘同前。唯以乳□为异。五分。白二羯磨。差一
尼伴母不犯。十律。掘多尼生男。佛言。与独房白二。又
听自触。馀尼不得。又听共宿。若更有者。亦应如是。

○度咸年童女戒一百二十一

制意犯缘同大僧中无别。唯以童女有二岁学戒为
异。问女人所以有学戒法。丈夫无者何也。一义女有
怀妊之过。故须二岁学戒。净其身器。丈夫不尔。故所
以无。十律。因和罗尼失夫失财故。其胎消瘦。受具巳。
欢乐肥故。腹遂渐大。白佛。佛言。应与二岁学戒。知身
有无。又一义为彰女人烦或垢重。入道则难。要知学
法进道有由。故丈夫因善既胜。堪即立行。不须加学。
卷六 第 691b 页 X41-0691.png

制缘文三。一起过。二呵责。三告诸比丘下正明受戒
法□中文三。初度沙弥尼法。二自今巳去下式叉法。
三彼二岁学戒巳下制年满受具。前文中三。初至三
说明受戒法。二次与受戒巳下说相护持。三是为巳
下总以结劝。就初受中文四义二言。文四者。初至白
如是形同单白。第二作如是白巳巳下制发与。第三
若欲出家下法同单白。第四作是白巳巳下受戒。与
前两一对为欲形同。次两一对为欲法同。是义二也。
初欲同者。同点服改。依清净居士子度人经法。先请。
二师巳下剃发处七释置坛。又置三座拟二师及出
家者。坐鸣推集众。著本俗服。拜辞父母。口中说偈言。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得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乃脱俗服。著泥洹僧。僧祇。支未得著袈裟。入檀阇梨
作形同。单白文中分二。若欲寺内等者。举其处事。制
令作白。其作法方便。如常可知。白法如文。须白意者。
如受戒中说。阇梨敬礼十方佛。复说偈言。归依大世
尊。能度三有苦。亦愿诸众生。普入无为乐。令复坐巳。
以水灌顶。口说赞言。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舍俗
趣泥洹。希有难思议。上来第一文竟。

自下第二剃发与。傍人赞诵。出家呗叹。毁形守志节。
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
是名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阇梨。不得剃尽。
善见。留少许使和上剃。表为师义故。释论云。和上阇
梨如母。
卷六 第 691c 页 X41-0691.png

第三法同白法者。因□师子故。所以须为明此人割
爱辞亲。绍继释种。内轨内餐。故曰法同。

第四受戒与者。初结前生后。二当作如是巳下次为
正受。文言与剃发者。谓和上剃少许发也。著袈裟巳
者。见论。在和上前。右膝著地。和上以袈裟授与。令顶
戴供养。受巳还与。和上。如是至三。然和上为著。不得
自著。师与著时。口诵偈言。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广度诸天人。礼佛三拜。行道三匝。诵自
度偈。遇哉值佛者。何人谁不喜。福愿与时会。我今获
法利。次礼师及大众讫。在下坐。受六亲庆贺。出家离
俗。摽心方外。父母尊卑咸应礼拜。敬悦其道。意中前
剃发。即依僧法受沙弥法。还诣和上前互跪。开晓心
怀。并叹出家功德巳。教其立心。断恶脩善。方为三归。
受沙弥戒。前三方便。后三结竟。正发戒品。前三中一
遍文五。一我某甲者称厈巳名。二归仗三宝。三我于
如来下彰巳受出离之戒。四和上某甲别显教授之
主。五如来巳下举三号人。简异耶师。

第二说相次应与受戒者。谓受随行非受体。于中门
一总解释。四门分别。一发戒多少。二对俗罪名有无。
三对具戒犯名宽狭。四先后次第并可知。第二别释。
此之十戒于中又两。第一通解。第二随戒别释。就通
解中五门。一身口分别。义可为四。淫酒香床非时食。
此五局身。哥舞一戒具含身口。妄语口正身兼。盗煞
捉宝口兼身正。二自作教人哥及身五自重教轻。馀
卷六 第 692a 页 X41-0692.png
之四戒彼我同犯。盗煞二戒一向同犯。馀二妄宝戒
同不同。三性遮分别。四性馀遮故。多论云。五戒。四是
实罪。酒一遮罪。能起四戒。如迦叶佛优婆塞。以饮酒
故。耶淫他妻。盗他杂煞他人故。又以酒故。能犯四逆。
唯不能破僧。故与四性同结。四持犯分别。捉宝一戒
具二持犯。馀唯止持。亦可捉宝。望不得自畜。亦唯止
持。五任运煞盗妄宝。此四容是。馀非可知。随别解中。
一一有五。一举时分。次彰戒所止。谓举所防与以彰
止。三结以属人。故曰是沙弥戒。四审其能否。五显巳
堪持高床。就体说大有四金银象牙琉离。约人说大
复四。佛罗汉辟支佛和上阇梨等床。此八无问大小。
咸不得坐。祇律。若使沙弥捉金银吉。若见巳捉复使
从无罪。

第三总结。举前十数结。法以属人。故曰是为沙弥十
戒。次举时分。次问审堪否。次自言能持。

第二式叉五句。初制令举学。二当作如是下教从僧
乞。三沙弥尼应往下安置处所谓离闻处。四比丘尼
众中下堪能者作法。五彼式反下料简。此人不同上
下一切应学者。异下馀者。不同大尼。

第三制满受具文。戒本三句可知。准大僧辨相中。具
约知疑等四心为十六句者。是文略不论。比丘度此
女故吉。

○不与二岁学戒羯磨一百二十二

若不与学戒。不识戒相。广兴诸过。随缘坏行。何成师
卷六 第 692b 页 X41-0692.png
训摄受之益。违教非轻。所以制。

别缘具六。一是十八巳上童女。二不与学戒羯磨。三
年满二十。四为受具。五和上尼。六三羯磨竟。彼非十
八者。谓不满者须满者。谓不须故言。彼非十八。遂不
与二岁学法。

○不说六法名字戒一百二十三

不说六法。犹不识相。坏行违教。如前无别。故所以制。

别缘具七。一是十八□童女。二与学戒羯磨。三不说
六法。四年满二十。五为受具。六和上尼。七羯磨竟。戒
本文三。约人。二不与六法。三年满下结犯。广解上三。
第一可知。二若式反下反解六法。三若比丘尼下释
结犯。句解第二中。此六法者。谓前四方便。后二根本。
是所学法。前四根本非所学法。未满二年。更犯轻者。
缺其学法。更与二岁。六外犯者。但缺行法。不缺学法。
若满二年犯者。亦疑缺学法。更与二岁。若尔行䨱藏
竟。犯应坏法。答䨱藏随日治法。非尽形行。故使日满。
不坏前法。论其学法。尽形非害二岁。故犯即坏。所以
但言二岁者。以逼受具故。祇。八敬。一法。第二学人受
戒。明尼受戒法。先作听及三乞与作白。三巳应顺行
十八法。一坐处异。谓大尼下沙弥尼上二护净异。式
叉不净尼净。尼不净式叉亦不净。三宿处异。大尼与
式叉有过。三夜学人望沙弥尼亦尔。四受食异。得与
尼授。食除火净。五生种取金银□。从沙弥尼受食。六
不得说篇聚等罪名。七得说罪种。八布萨自恣入僧
卷六 第 692c 页 X41-0692.png
中白。礼足巳合掌。言阿梨耶僧听。我某甲清净僧忆
(三说)而去。次九十十一十二。谓后四夷罪。若犯更
从始学。第十三于十九残巳下有言犯作吉罗忏。十
四巳下若破五戒。应随犯日数更学。如非时食。停食
食。捉钱金银。饮酒著华香等。是但四缺学。异于此律。
于此四中。前一同此。下三不同。若衣此文如前说。

○度诸遮童女戒一百二十四

僧众清显。要须胜人宗集。光益佛法。今此女人诸根
不具。辄度出家。污辱尼众。丑累不轻。故所以制。

别缘具五。一诸根不具。二知不具。三为受具。四和上
尼。五羯磨竟。缘起文三。一起过。二呵责。三告诸比丘
下广明受戒方轨。自前受戒未捡。遮难因此起。过立
威仪师。教捡遮难。法与穷满。故称竖立受具戒。此即
教授和上对过故立。然有巳来之别。和上对二。以一
形故。对未起非。因不齐整。无人教授瞻病。亦对巳起
教授师。一□作故。但捡巳起戒师。对法以立。

释文有三。初至如是持受戒方法。二族姓女下略说
戒相。示以劝持。三汝巳受具足竟下总结。劝持文复
两。初至如是持正明尼中本法之轨。二时诸比丘尼
僧巳下诣大僧中受具方法。前尼本法中具须九法。
文中略无请和上尼。文应可为九。一请和上者。和上
根本不请。无本不成受法。复无教授随缘坏行。是故
须请馀之二师。非是正主。故无请法。又可和上容有
转易。故须请之。表以为师。二安受戒人下置受人处。
卷六 第 693a 页 X41-0693.png
谓离闻处。三是中戒师下正明单白差教授师。问戒
师不差教授。所以独须差也。解言。教授师出家问难。
若僧不差。无由辄问。故须差往。戒师在众。何须差往
问。戒师单白。教授捡问。何以无白。解言。戒师在众问
难。有众可白。又不差故。所以须白教授。屏不对众。又
僧差遣。亦何须白。四彼人当往下奉命捡问。问中文
两。初问衣钵外缘。二妹听巳下捡其内难。文三。初教
如实答。二汝字巳下正明捡覈难遮。略无十三难。理
应具问不问。不得戒故。馀遮不问得而小罪。三若言
无当复语言下教授示知。答僧之轨。既捡清净堪可
受具为是。第五时教授师问巳下教授师单白。唤入
众法。僧既和巳。是以第六彼即应语言来巳下唤入
众。教授师代捉衣钵。教礼僧巳。至戒师前。教授师教
令乞戒。表巳勤勤。仰冯清众。求哀乞戒。第七戒师应
作白下正明戒师对众捡问。不得辄示。须白和僧咨
众可否。第八众既嘿可彼当语言下对众捡审。难遮
有无。亦略无十三难问。理应具捡。身器既净。堪弘道
法。第九当作白巳下正作本法。与本法竟。虽未得戒。
以其曾闻羯磨法故。置在大尼下坐。得听后人羯磨。
不犯遮难。以不异本所闻故。若至大僧中□问。羯磨
众法异故。不得在下坐听羯磨。应著见处。一一唤来。
为其受戒。第二诣僧受中。尼应结界。以摄尼僧。见论。
比丘界于尼非界。于尼界上。得结僧界。尼界亦不失。
尼亦尔故。须结界。于中文四。一从僧乞戒。还是本教
卷六 第 693b 页 X41-0693.png
授师其乞戒。二戒师应作白和僧。文中略无。三彼当
问下对捡遮难。文亦略无。问十三难。身器既净。宜加
具足。第四彼戒师当作白下正受戒法。上来至此受
得戒竟。

自下第二说其戒相。文二。初明五篇不可具彰略说。
相篇八禁。止持行相。二族姓女下四节俭行。作持行
相。前文有两。初总举摽宗。文四可知。二别列八戒。
一一有五。初不得作不净行。举其止持。二若比丘
尼下彰作犯之过。显前止意。于中文三。初若比丘
尼者举能犯人。二正明作犯。三此非比丘尼巳下彰
其过损。三是中下持定时分。四不得作法持不者审
其持心。五能者下自言堪持。下七同然。唯与别为异。
第二知足行中亦二。初亦总举彰益。文四可知。二依
粪扫下别列四法。初依文两。初制上品一。文五。一依
粪扫衣举其所冯依体。二得出家等者显其依益。三
举时分。四问其持心。五领受能持。第二若得长利巳
下开。于中下准其力分。不须问持下三依同尔。与别
为异。

第三总以结劝中。初结受缘具足。二当善受巳下举
益劝持。三文第一现付劝持。文三。一劝使领前止作
教法。二应劝化下脩福智两业。三于佛法中下行成
尅果。第二馀所未知者。付和上阇梨。随时教授。第三
令受者前去为防护故。戒本可知。

○度小年曾嫁妇女戒一百二十五
卷六 第 693c 页 X41-0693.png

然十二曾嫁妇女堪能一食忍。若持成故。佛听许年
不满者。不避嫌涉。容坏行故。制不听度。

别缘具五。一年减十二妇女。二知年减。三为受具足。
四和上尼。五羯磨竟。缘起法用。与童女一种广辨之
中。亦应具约和上四心为十六句。文略故无。问此减
十二人受戒巳。疑为当开。数胎润不。答义同前女故。
文中略无。亦可不开。谓十二受者。巳开八年故。

○度曾嫁百遮妇女戒一百二十六

制意具缘如前第四。亦应具有四戒。且略出初后。中
二可知。亦可前制二十减年不得。因开曾嫁十二。先
遮今得意。谓减十二者。及虽有遮曾嫁处不异。应是
开受乘即起过。是故须制初后两戒。中间二戒以其
作过。由能授戒人。故不得乘因起过。故无此制。可得
言道。是曾嫁故。不须二岁学法及与六法名耶。故使
不类。

○度淫女戒一百二十七

然此淫女虽先𠎝违。理非正鄣。度受具巳。令人嗤毁。
丑累三宝。故须远去深藏。

别缘具五。一淫女。二知前是。三为受具足。四和上尼
文无和上者略。五不深藏。或不将远去。

○不以二法摄受弟子戒一百二十八

凡为师训。二法摄受。济给衣食。免其形苦。又悔以法。
开其心目。立行脩道。终成出益。今不摄受。致令弟子
形不免苦。心迷于法。随缘坏行。何成师训摄受之道。
卷六 第 694a 页 X41-0694.png
患累之重。勿过于斯。

别缘具五。一是清净尼甄去破戒举摈等不犯。二恒
随和上尼除离去无犯。三和上有法及衣食。四无因
缘或以此故命梵难等不犯。五不以二摄犯。

○不二岁随和上戒一百二十九

新受戒人。创未闹晓。随师咨禀。以成巳盖。辄离师去。
不蒙训奖。抱迷自滞。违教𠎝深故。

别缘具六。一和上尼。二和上清净有德堪摄。谓有法
有衣。或有法无。此二离者得罪。三师不听。四未满六
夏。依五分故。今言二岁者误。亦可不同。五无因缘。谓
由此住有二难等不犯。六离去犯。

○不乞畜众羯磨度人戒一百三十

人不自审。须僧筹处。辄度违教。事或多损。轻篾僧众。
故制提罪。

别缘具四。一僧不听。二为受具。三和上尼。四羯磨竟。
自下三戒并略不约羯磨竟结和上罪。缘起文三。一
无德度人不教授过。二时诸下呵责。三告诸比丘巳
下制畜众羯磨。筹量堪否。能长道法。羯磨听度。问无
德乞者僧羯磨成不。解言。无德度人别可有罪。作法
成就。若尔无德教授亦应成就。解言。教师无德。全无
教援尼义。故不成差。无德和上令前得戒。故所以成。

○未满十二夏度人戒一百三十一

复未满者。怆入佛法。未多闲晓。师德不成。焉能摄训。
故制不听。与在于此。
卷六 第 694b 页 X41-0694.png

别缘具四。一夏未满。二为受具。三作和上。四羯磨竟。
二众和上夏有多少。而受戒男女虽齐二十。学无学
异。故亦不同。

○无德度人戒一百三十二

自行不立。焉能训导。彼我俱损。过鄣尤深故。

别缘具四。一无德。二为受具。三作和上。四羯磨竟。此
戒即是简愚取知。次前简小取大。不以二与摄受。简
懈怠制摄受。尼损多故。此三俱提。僧𠎝微故。此三众
自坏恼僧。过鄣深重。

别缘具四。一实无德。二僧不听。三非理谤僧。四言章
了了犯。所以不课者。僧知无德。永不共受戒。无起恶
之理。故不劳谏。

○父母夫主不听辄度人戒一百三十四 不听度
人谤僧戒一百三十三

既有所属。恼境处深。复为牵捉。辱累尼众故。

别缘
具五。一有所属。二不属听。三辄为受具。四作和上。五
羯磨竟。

○度恶行喜瞋者戒一百三十五

恶行女人情多放逸。度令受具。犹存不舍。行辱僧众
怠性者。自恼恼人。无趣道之益故。此二戒合制。前淫
女戒公自为非。此中恶行偷身外逸。有斯别状。故复
制此。

别缘具五。一是贼女喜瞋恚者。二知是。三为受具。四
作和上。五羯磨竟。
卷六 第 694c 页 X41-0694.png

○不与学戒尼受具足戒一百三十六

学戒成满。专心渴仰。悕欲受具。反贪供养。不时为受
持。乖师训摄受之方。又恼前人。不得正修。自坏损他。
故须圣制。

别缘具五。一学戒清净满二年。二僧衣缘具。三和上
尼。四无因缘。谓前人破戒。举摈二难等不犯故。五不
为受犯。

○取他衣不为受具戒一百三十七

前制和上。复不取衣。此制依止师。许与他作。和上受
戒。不受得罪。又取他衣。

别缘具五。一学戒清净满二年。二取衣许为和上。三
僧衣缘备。四无因缘。五不为受犯。五分。从白衣妇女。
欲出家者。索衣巳不为受犯。

○多度弟子戒一百三十八

凡度弟子。宜有分限。多难教授。损坏不轻。故制一年
限度。其一过则犯提。

别缘具五。一曾前度人。二未满十二月。三更度人。四
作和上。五三羯磨竟。文中亦略。不约羯磨结和上罪。

○作本法巳径宿往大僧中受具一百三十九

即日往者。善心相续。发戒则易。径宿巳往。遮难容生。
善心喜退。与戒留难。与恼非轻。故所以制。

别缘具四。一曾作本法竟。二不即日往。三无因缘。四
不往径宿犯谓明出。文无者略。五分。明相出。和上尼
提。馀师吉。
卷六 第 695a 页 X41-0695.png

○教授日不往听戒一百四十

备德之人。慈心教受。理须敬法。重人躬往。听禀令反。
慢法轻人。不受训道。失于法利。自坠义故。缘四。僧所
差。二是教授日。三无因缘。四不往听。

○不半月请教授戒一百四十一

不请教授。有三种过。一违佛敬教。二违自誓受戒之
心。三慢法轻人失利鄣道。

四缘成。一二部众满。谓下至五人巳上减犯小罪。二
请教授时。谓十四五六日说戒时。三无因缘。四不差
往犯。向教授请来受戒。要往者何。解言。教授请别为
僧。无多劳损又是枝条。受戒僧众。为于别人。劳动不
易。又是根本。重人故尔。若尔半月忏悔亦众为别人。
何不就彼而请来耶。解言。受是根本。又即日时短。与
无讥过故。须往彼忏。是枝条久径半月。若就僧处招
致讥嫌。故就尼处通重结结罪界。别处行之。戒本三
句。一人。二立法。三若不者下违教结罪。其辨相中。此
及自恣不释结罪句。但解上二。初句可知。二世尊巳
下解第二立法句。文二。初满和无病。广教授法。二若
比丘僧病巳下咸别多病。问讯法前。文分四。第一尼
众差往有三。一圣可举制。二而彼巳下制差之缘。三
佛言不应一切往巳下制其差往。差往有二可知。第
二彼当往大僧中下请教授法有三。一制请辞。次开
嘱授法。三简所嘱人。问请教授师。僧嘱一人为尼。请
来下自恣法。对众自陈。不须嘱耶。解言。教授为欲取
卷六 第 695b 页 X41-0695.png
法为僧。故须请来自恣。请求举罪。请一人来举者。见
闻不备。故对众说。方见闻具。第三彼既巳下问取可
否。尅期往法。第四若比丘尼闻巳下教授迎逆法。第
二减别多病法可知。比丘应往违期故吉。

○不诣大僧自恣一百四十二

亦有三过。上二如前。三既不自恣人多迷。巳不自见
罪。恶业羁鄣。慢法轻人。过累情深。故制提罪。

四缘成。一夏安居竟。二两众俱满和无病。三无因缘。
四不差人犯。戒本三句。一人。二立法。三违教结犯。辨
中。初句可知。二时世尊下解第二。初广自恣法。二减
别多病法。前中文三。初差法。文三如前戒。第二至大
僧中下对僧恣法。大僧集众。不容乖别。初列威仪。二
正自恣。文中五句。一举尼安居竟。是自恣时故。二举
大僧安居竟。所以举二部僧者。尼对二部僧恣故三。
比丘尼僧下正是纵宣巳过。请见闻疑。四大德巳下
仰冯清众。垂慈诲示。五我若见下识过悔除。以成皎
洁。第三辨尼当部自恣时节。若不疲惓。同日无妨。其
自恣法一同比丘中。法还须差。向往大僧中者。方行
自恣。以或永比丘举故。第二减别多病问讯法。以大
僧不满多病者。尼须一部自恣。

○不依大僧安居戒一百四十三

亦具三过。上二如前。三既不依知法。脱有疑滞。无[言*恣]
决定之所。抱迷阙失利之重故也。三缘成。一在无比
丘处。二作不依意。三结安居竟犯。
卷六 第 695c 页 X41-0695.png

○突入大僧寺戒一百四十四

不自而入。迹涉讥丑。容生大过。喜相触恼。故所以制。
四缘。一有比丘伽蓝。二不白。三无因缘。谓礼佛塔等
及来受教授。若欲问法被请诸难等无犯。四入门犯。

○骂比丘戒一百四十五

大僧上尊。理宜祇奉。反以恶言。呵骂折辱。慢法轻人。
违反佛教。四缘成。一大比丘。二以恶言骂。三在闻内。
四言辞了了。上尊骂下。受恼义微。故唯犯轻。

○骂尼众戒百四十六

因诤瞋忿。骂辱尼众。自怀恼他。理所弗可。

五缘成。一是尼众除别人。不犯此戒。二因诤瞋忿。三
恶言毁骂。四在闻内。五言辞了了。尼骂大僧。别人犯
重。喜恼触故。骂大僧众轻。以其众别无相。治罚义希
故轻。同众相治。为数故重。若尔大僧同众。治数应重。
解言。大僧敬众。不数故轻。尼是少知。骂尼众数故。亦
提罪。

○不白众使男子破痈戒一百四十七

男女形殊。理无交对。轻使治疗。容生秽染。

○尼背请戒一百四十八

尼背请之食。合制一戒。大僧离制。此谓离合不同大
僧。异多同少。同少者。咸有病开。异多有三。一背请有
施衣开足食即无。二背请无馀法开足食即有。三背
请要背正请受。正请犯。非正不犯。足食足竟。正非正
俱犯。有斯别状。故分二戒。尼同多异少。异少者。背请
卷六 第 696a 页 X41-0696.png
有施衣开。足食便无。据是应离。同多有三。一并有病
缘开。二俱无馀法开。三俱食正方犯。同多故合。问所
以尼无馀法。解言。女人不食。九日命终。耐饥苦故无
馀开。丈夫不食。七日命尽。不堪故开馀法。

戒本三句。一人。二举犯缘。先受请者背请缘。次若足
食巳犯足缘。三后食巳下双结两罪。缘起中。背请为
缘戒。辨相及开并双论二罪。亦可缘中受后节会食。
谓背请方诣居士家食。即是足食。不犯中合有五句。
初三五开无背过。二四两句不犯足食。不同五分尼
有足食。劝足悉有馀法。若准彼文。两同故合。若作尼
无馀法。故足食吉罗。今此单是背请者。理有多妨。

○家悭生嫉妒戒一百四十九

师得供养。弥应助喜。反生妒忌。轻心汝师。悭惜他物。
垢鄣尤深。故须圣制。四缘成。一施主好心供养于师。
二内生嫉妒。三发言汝师。四言辞了了。

○以香涂身戒一百五十

出家脩道。观身不净。特生厌离。反以香泽涂摩。令身
香洁。耽着情深。意存放逸。患累之极。勿过于此。

○胡摩泽涂身戒一百五十一

自下教人涂身。立为五戒。一戒落后。今次第有四。

○使大尼涂身戒一百五十二 使式叉涂身戒一
百五十三。使沙弥尼涂身戒一百五十四 使白
衣女涂身戒一百五十五

若就教人业同边。应立一戒。若比丘尼使女人涂身。
卷六 第 696b 页 X41-0696.png
波逸提。或就自作戒中。合制直言。若比丘尼以香涂。
若教女人涂者提。唯立二戒。一香涂身戒。二泽涂摩
戒。并通自作教人。类如掘地坏生。义亦同足。今乃约
境立多。

○着贮跨衣戒一百五十六

出家威仪应生物善。著此丑鄣。持乖法式。

○畜著妇女严身具戒一百五十七

畜俗严具。多生染习。鄣道之深。故圣制。

○断著革屣擎盖一百五十八

革屣持盖。在道而行。长巳慠情。招讥损道。而四缘可
知。

○乘乘戒百五十九

苦恼前境。违于慈道。故遗教三昧经骑乘车马。除五
百日齐。一岁三百六十日。除十八万日齐。舍利弗白
佛言。何故比丘乘骑。除五百日齐。佛言。比丘知禁律。
诸人见生诽谤。令他罪故。四缘可知。

○不著僧祇支戒一百六十

丑相外鄣故。一有祇支。二不著。三无因缘。谓病及二
难强力等。四入村便犯。

○夜入出白衣家戒百六十一

既是夜暮。容有损败。致贼偷劫。清浊难分。要白舍主。
方无𠎝犯。今乃辄入辄出。患累之深。故所以制。此二
戒合制。入出俱犯。缘中彰入而还出。戒本制入广解。
及开双明。入出入具。五缘。一夜分。二白衣舍。三无三
卷六 第 696c 页 X41-0696.png
宝请唤等缘。四不语主人。五入内犯。问此与非时何
别。答以从嘱来不犯。非时若不语主人即犯。夜入若
不嘱来但犯。非时语舍主故不犯夜入。若嘱授来。语
舍主入。俱无二过。即是嘱授不防夜入。故全不同出
具。

五缘。一夜分。二先在白衣家。三无三宝等及难缘。四
不语主人。五出门犯。比丘解了。多白故轻。

○向暮开僧伽蓝门戒百六十二

暮辄开门。喜增奸盗。入出无节。深违众轨。别缘五。一
向暮。二蓝门巳问。三不嘱授。四无因缘。谓火贼诸难
等不犯故。五出门犯。

○日没开僧伽蓝门戒百六十三

前戒日未没。故称向暮。此戒没后。故有差别。又对与
不同。具缘同前。准日没为别一。

○不安居戒百六十四

夏中游行。不结安居。违教妨脩。招讥污辱。从四月十
六日。讫五月十五日。来为前五月十六日。是后不结
前轻。有后可结故不结后提。更无结日故。别缘具三。
一后安居日。二不结。三过后安居日。

○度大小便常满人戒一百六十五

带病度之。丑累三宝故。五缘成犯。一病。二知。三为受
具。四和上。五羯磨竟。自下度人犯缘悉同。

○度二形人戒百六十六

形侠两境。鄣不发戒。无安置处。故制不听。
卷六 第 697a 页 X41-0697.png

○度二道合人戒百六十七 度负债病人戒百六
十八

此二戒合制。

○诵咒为活命戒百六十九

前戒为弃舍正典。诵世咒术。不为活命。此戒为活命
故异。四缘。一世俗咒术。二诵习为活命故。三无因缘。
四言辞了了。

○以世俗伎术教授白衣戒百七十

前戒诵习咒术。以此阴阳吉凶。教授白衣。又前开四
种。一治病。二学言。三降伏外道。四护身教授。白衣全
无是。开缘中。先教不应。谓向日月等。次又言巳下教
其所应。

别缘具三。一阴阳吉凶等与。二教授白衣。三言辞了
了。戒本三句。一人。二教授白衣。三结犯。辨相。初句可
知。伎术者下释第二。文分为四。初举缘中。教不应作
文故。日伎术者如上说。二欲若说下列如来塔等。不
应向之举。是显非。反前第一。三又言今日下举前教
授中应作之。文四。应语言宜入寺下举是显非。反前
所应。彼比丘尼下解第三结罪。

○被摈不去戒百七十一

既被摈治。祇命而出。仍故不去。违法恼僧。馀六羯磨
治。又就寺折伏。不驱离处。故无不去之𠎝。一被摈治。
二不下意求解。三无因缘。如无伴水陆道断二难等
不犯。四作意不去。
卷六 第 697b 页 X41-0697.png

○辄问大僧义戒百七十二

大僧上尊。咨问先启。今不请辄问辄。慢法轻人。递相
穷结。令被增恼故。一大僧。二先不求听。三非常听向
及亲友。被从此受等。四问义除戏笑等。五言辞了了
犯。不犯中。若彼从此受者。此尼常从此比丘受法故。
若二人俱从受法。以其同习故。若彼问此答者。谓同
习人彼此问答。若共诵者。诵一部故。此等无辄问罪。

○身业恼他戒百七十三

制意犯缘同上。口恼唯以身恼为别。

○在僧寺造尼塔戒百七十四

三相妨乱。废脩正业。令客比丘致敬乖仪故。一有比
丘伽蓝。二知有。三造尼塔。四随用博等犯。遮之义永。
故不待竟。

○百岁尼不礼敬戒百七十五

一违敬教。二违本心。三慢法轻故。

○人摇身趍行戒百七十六 妇女庄严香涂身戒
百七十七 使外道女涂身戒百七十八

●八提舍尼法

别缘具五。一从他乞苏。二为巳。三无病缘。四受得。五
食咽咽犯。下七同尔。与别为异。戒本四句。一人。二除
病缘。三乞苏食。四结犯上四比丘吉。下四比丘提。丈
夫报强。受取资身。然苏等资微不数故轻。尼多贪味
乞之慇勤。数故犯提舍。下四美食资身力强。丈夫喜
乞故提。乞美食者。女人之謱。乞希故轻。式叉迦罗尼
卷六 第 697c 页 X41-0697.png
法。一同大僧。更不重举。

其七灭尼得提罪。合在百七十八。中正宗文二中。上
来略明止作二持竟。

四分律疏卷第六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