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人常为送食,常来不已,便生染心共行
不净。行已即悔,脱三衣著肩上露身而走,唱
言:『贼贼。』边人问之:『有何等贼?』答言:『为烦恼
贼所劫尽。』向诸檀越及众僧发露,无覆藏心。
僧中智者语言:『有尊者波奢,善持毗尼,能除
汝罪。』此比丘即到波奢所,如其所犯向波奢
说。波奢语言:『汝欲除罪,能用我语不?』答曰:
『无违。』波奢遣人作大火坑满中炎火,语言:『汝
欲除罪者可投此坑中。』波奢先共馀比丘论:
『若比丘直入坑者,汝等捉之。』此比丘用波奢
语直欲入坑,边人捉之。波奢知此比丘心
实,即为作白四羯磨除此波罗夷。此比丘从
今得羯磨已,名为清净持戒者。但此一身不
得超生离死證于四果,亦不得无漏功德,然
障不入地狱耳。喻如树叶落已还生树上,无
有是处。若犯初篇得證四果获无漏功德,亦
无是处。此人虽与僧同在一处,但僧与其万
途隔也。
「如上所说,犯戒有七种:一波罗夷;二
僧伽婆尸沙;三尼萨耆波逸提;四波逸提;五
偷兰遮;六波罗提提舍尼;七突吉罗。波罗夷
者,不生善根,永不可忏,亦无羯磨可得除罪。
有偷兰遮,不可羯磨除罪。何者?如提婆达多
出佛身血是。此偷兰遮永不生无漏善根,亦
无羯磨可除罪也。有波逸提,不生善根亦无
羯磨可得除罪也。何者?如比丘瞋心欲断佛
命打佛,得波夜提,不可忏也。有突吉罗,不
生善根亦无除罪羯磨。何者?沙弥、沙弥尼、式
叉摩尼四波罗夷中若犯一,此罪不可忏也。
是故有犯须羯磨有犯不须,如上说也。羯磨
『听。』有事者听已即起去,此不成谏。谏他者问
已即去,六群比丘是。若问犯罪者,问已即
去,不成谏也。何时名谏时?众僧齐集与欲,
犯罪者现前与欲,谏者现前,如此等俱名为
谏。时尊者萨婆多说曰:『谏者语犯罪者言:「我
念汝、语汝、谏汝。」犯罪者答言:「汝念我、语我、谏
我。善哉!」』受谏者,不应受五种人谏:一者无惭
无愧;二者不广学;三者常觅人过;四者喜斗
诤;五者欲舍服还俗。如此等五人,不应受其
谏,是名不受谏。佛语诸比丘:『谏者于犯罪人
边取欲竟,不应舍去。去者得突吉罗罪。自今
已去,谏者与犯罪人共期一处僧伽蓝中,若
集饮甜浆若食粥及布萨自恣一切法事集
处,应僧前谏已舍去。若无大众,一二知见三
藏比丘前谏之舍去。』
「尊者弥沙塞说曰:『止语
羯磨者,若有比丘,一破戒、二破见、三破行。此
人众僧应立五德故谏。若性不受人语,兼恃
聪明多智徒众甚大,复恃国王大臣之力,不
受谏者,众僧应当与作不语羯磨。』是名止语。
「止不说戒者,佛告诸比丘:『众中若有不清净
者,止不应说戒。』六群比丘闻佛语已,即遍诸
寺唱言:『佛止,不听说戒。』世尊告曰:『吾不止清
净比丘说戒。若七聚中乃至恶语,僧集时众
中有犯者止,无犯者便说。』是名止说戒。
「止自
恣者,佛告诸比丘:『众中若有不清净,止不应
自恣。当作止自恣羯磨,应检校不清净者。若
重驱出,轻者令其忏悔,然后自恣。若此不清
净者,自恃聪明多智,亦恃徒众国王大臣力,
不可驱出者,当至后自恣。后自恣时到,犹不
于跋利耆国,展转游行到毗离国。闻诸比丘
声高,佛问阿难:『此众僧诤何等事?』阿难即往
看,见比丘积聚食甚多。来白佛言:『世尊!旧
住比丘沙弥及净人欲办食与客比丘,是以
声高。』佛即告阿难言:『汝往语诸比丘:「从今以
往,非僧集羯磨净厨,界内宿食皆不得食。」』复
于一时,世尊在波罗㮈,时世饥馑,众僧皆
积聚谷米界外安止,人皆盗持去。诸比丘展转相语,往白世尊。佛言:『俭年听谷米在界
里,乃至药草亦如是。』
「复于一时,世俭谷贵人无礼义。诸比丘在界
外熟食,有力者皆抟撮持去。诸比丘白佛,佛
言:『听汝等界里熟食、界内食。』复为沙弥净人
分减持去,复白世尊。佛言:『听诸比丘手自熟
食。』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有一病比丘常食粥,
檀越为日日送。值一日中城门闭,不得来,比
丘失食。佛即为此病比丘,界里白二羯磨结
净厨处,听此净处煮粥食之。时诸比丘生疑,
谓此比丘食共宿食、界里熟饭食、手自作食。
佛言:『非宿食、非界里熟食、非手自作。乃至药
草亦如是。』
「尔时世尊在波罗㮈国。时世饥荒,诸比丘
随路而行,见熟果皆落在地,不得自取待净
人顷。后有白衣来至,即取持去。比丘白佛。
佛言:『听汝草覆头待净人。』草覆头待净人
顷,复有白衣来披草,见之即取持去。复白世
尊。佛言:『听汝手自取之,持去至净人所著地,
还如法受食之。』诸比丘白佛:『齐谷贵已来,愿
出家度沙弥因缘毗尼中广说。诸比丘初出家,
后时发生已长,往白世尊。佛言:『听数数剃之。』
此是初数数剃发因缘。尔时佛在王舍城。佛
发已长,诸比丘中恭敬心故,无剃发者。有优
波离童子,共父母来到佛所,见佛已即生此
念:『欲为如来剃发。』生此念已,长跪叉手白世
尊言:『今欲为佛剃发。愿大慈听许。』佛即令其
剃发。父母在边白世尊言:『剃发善不?』佛言:
『剃发甚善,但身近来逼。』童子小却身举头,父
母复问言:『剃发善不?』佛言:『善,但举头大高。』小
复下头,父母复问佛:『剃发善不?』佛言:『善,但出
息大粗。』此童子即不出息,入第四禅。佛告阿
难:『此童子入第四禅,汝可取其手中剃刀。』阿
难即取。此童子所以敢剃如来发者,有三因
缘:一者愚痴故剃;二者如来神力欲令得第
四禅故剃;三者欲令后代众生知剃发有大
功德故剃。佛当欲剃发时,告语诸人:『此发不
可故衣故器盛之,当用新物。』当剃发时,瞿波
罗王子来到佛所,从世尊乞发持还国供养,
佛即许之。王子即复咨启世尊:『此发应以何
等器盛之供养?』佛言:『应用七宝作器盛之供
养。』即如佛教造七宝瓶而用盛之。复问世尊:
『若去时象马车乘人肩头上,于尔许处应乘
何处去?』佛言:『皆得。但去时应作种种伎乐将
去。』王子如佛教去,路上闻有别国贼来,即路
中作一大塔供养佛发,此塔名为佛发塔也。
尊者迦叶惟说曰:『夫剃发法,上座应先剃。』复
有一说,发长者应先剃。复有一义,先洗头者
应先剃。复有一义,有事因缘欲行者应先剃。
五种经集为三藏。
「阿难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摩诃迦叶言:『亲
从如来边闻如是说:「吾灭度后,应集众僧,舍
微细戒。」』迦叶还问阿难:『汝亲从如来闻如是
语,微细戒者,何者是?』阿难答言:『当尔之时,为
忧苦恼所逼,迷塞遂不及问。』迦叶即诃阿难:
『汝所语非时。先何不问世尊,今乃言不问。』
「尔时迦叶问诸比丘:『我等宜共思惟此义。何
等是微细戒?』有一比丘说言:『除四事,馀者名微细戒。』一一说乃至除九十事,馀名微细戒。
迦叶说言:『汝等所说皆未与微细戒合。随佛
所说当奉行之,佛不说者此莫说也。若舍微
细戒者,诸外道辈当生谤言:「如来灭后,微细
戒诸比丘皆已舍竟。瞿昙沙门法如火烟焰,
忽生已灭。若舍微细戒者,但持四重馀者皆
舍。若持四重,何名沙门?」以是义故,尊者迦叶
责阿难七事。因阿难为女人求出家中,彼有
九事谪阿难。一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诸檀
越等常应各各器盛食,在道侧胡跪授与沙
门。二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诸檀越等常应与
衣服卧具逆于道中求沙门受用。三者若女
人不出家者,诸檀越等常应乘象马车乘在
于道侧以五体投地求沙门蹈而过。四者若
女人不出家者,诸檀越辈常应在于路中以
发布地求沙门蹈而过。五者若女人不出家
者,诸檀越辈常应恭敬心请诸沙门至舍
供养。六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诸檀越辈见诸
沙门常应恭敬心净扫其地脱体上衣布地
令沙门坐。七者若女人不出家者,诸檀越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