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母经--失译卷二

卷二 第 807a 页


《毗尼母经》卷第二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尼遣使受戒中,佛在世时唯有一女得。所以
得者,但此女颜容挺特世所无比,若往者恐
恶人抄略,是故佛听。今时若有如是比者,
可得遣使受戒,其馀一切要现前得具,不现
前不得。

「师法受具中,除憍昙弥五百诸女,
其馀一切不得师法受具。

「上受具中,除尊者
摩诃迦叶苏陀耶,其馀一切不得建立善法
上受具。

「若男子女人其性调善,慧亦明了,无
有诸难,得受具足。复有三人不得受具:一不
自称字;二不称和上字;三不乞戒。此三种人
不得受具;与此相违得受具足。复有五人可
受具足:一成就丈夫;二不负债;三不是人奴;
四年满二十;五父母放出家。是五种人得受
具足。复有五处,白四羯磨受戒满足。何者五?
一者和上;二者阿阇梨;三众僧具足;四性
调顺;五诸根具足无诸障碍。是名五处受戒
满足;与五人相违不得受具。复有二人不听
受具:一者有业障;二者龙变为人。若先不知
与受戒,后时知应摈出众。先知,不应与受戒。
如上十三比类应广知。复有一人不应受具,
此身上忽生白色,生已复灭。若先知,不应与
受具。若不知已受具竟,后时虽知,不应驱出
众。
卷二 第 807b 页 T24-0807.png

「云何为业?思业、行业、可思业,故思业非可思
业。可受业不可受业、少受业多受业、已受业
未受业、色业非色业、可见业不可见业、有对
业无对业、圣业世间业,现身受业、生受业、后
受业,趣恶业、趣天业、趣涅槃业。有三业,一切
诸业摄在其中:白业、白第二业、白第四业。复
有四业:非法作业、法作业、群共作业、业齐集
作业。复有四种业:有比丘群业、共作非法羯
磨齐集业、共作非法羯磨群共业、作法羯磨
齐集业。作法羯磨,此中非法业、群共业,诸比
丘不应作。非法业、齐集业,此二业不应作。法
业、群品业,亦不应作。法业、齐集业,此二业应
作,吾所听之。此中有三种应当知:一者白
业;二者摈罚业;三非白非摈罚业。云何名为
白业?白已剃发受沙弥戒,乃至大比丘戒亦
先白后受。若不听,不得受比丘法。一切皆如
是。若有所作,要白众僧,听得,不听不得作,
是故名为白业羯磨。云何名为摈罚羯磨?若
有比丘不顺佛语,或自白僧或他白僧,僧
集随其罪轻重,众诃责摈出。或有人摈罚,
罪负未讫更重作之,众僧亦更重诃责。如此
之类皆名摈罚业也。云何名为不白不摈罚?
若有比丘,僧差营房舍,此业非白亦非摈罚。
又复此人,僧初与羯磨立作营房人,是亦非
白非摈罚。是业名为非白非摈罚。又复解羯
磨非一。如羯磨亡比丘物,此羯磨非白非摈
罚,是故有异。受功德衣羯磨亦如是。如结大
界羯磨、净地羯磨,如此等不在白摈罚羯磨
也。

「复有二种羯磨:一为人;二为法。何等为法
卷二 第 807c 页 T24-0807.png
羯磨?如白已说波罗提木叉戒自恣,如平僧
坊地、差营事人、差分衣钵人,如为受迦絺那
衣、舍迦絺那衣、结界舍界、离衣宿。先布萨却安
居者,诸比丘檀越请安居。安居日满,比丘尼
为饮食美故不去,檀越心生疲厌。诸比丘即
往白佛。佛即制:安居竟,比丘尼若过一日,波
逸提。若大比丘,突吉罗。齐集自恣,问法答法、
问毗尼答毗尼。问法者迦叶是,答法者阿难
是。问毗尼者迦叶是,答毗尼者优波离是。俱
名依法羯磨。云何名依人羯磨?如度沙弥法,
先白后剃发受戒。如行波利婆沙日未满更
犯,还行本事,行摩那埵、行阿浮诃那,与现前毗
尼、忆念毗尼。因闼婆摩罗子被谤故,佛制忆
念毗尼。因难提伽比丘本清净心受戒,失心
所作违于毗尼。后还得本心,诸比丘谤言犯
罪。此比丘自言:『我本失心时,所作不觉不知。』
佛言:『痴狂心所作不犯。』是故此比丘从众
僧乞不痴毗尼。

「云何名自知比丘?佛在世时
常自说戒。忽至说戒日,说戒时至,初夜中夜
诸比丘请佛说戒,佛默然不说。目连以天眼
观此众中谁不清净,佛不说也。见一比丘不
清净。目连即起捉臂牵出。佛即告目连言:『何
以不审?悉问之。诸比丘应自知,所以初夜中
夜佛不言者,外有恶贼故尔。』尔时舍卫国诸
比丘斗讼,此应灭之。云何得灭?众中三藏比
丘,当取其语和合灭之。有比丘字诃德,有风
热乱心故,与诸外道论义,言辞错乱前后不
定,为外道所笑。诸比丘白佛。佛呼此比丘在
前,语言:『汝莫乱心故与人论议。言应定实。』
卷二 第 808a 页 T24-0808.png
现前诃责现前灭之。
尔时舍卫国诸比丘诤讼,佛告诸比丘:『各各
相向五体投地,如草敷地灭所诤讼,犯事后
当忏悔除灭。』从诃责羯磨乃至知种种杂物
人羯磨,此是依人羯磨。

「有羯磨成事不成、有
事成羯磨不成、有俱成、有俱不成。羯磨者,法
也。事者,人也。云何名事成羯磨不成者?此
人清净一切无诸障碍,是名事成。羯磨不成
者,或言语不具亦前后不次第说不明了,是
名羯磨不成。何者名为羯磨成事不成?羯磨
成者,言语具足前后次第说亦明了,是名羯
磨成。事不成者,有人诸根不具及馀障碍,是
名事不成。又俱成者,羯磨及人此二皆具,故
言俱成。俱不成者,羯磨及人二俱不足,是
名俱不成。

「应止羯磨者,诸比丘皆集,但所作
不如法,应羯磨作法不羯磨作、应白作法不
白作,众中有持毗尼行清净者说言:『此非法
非律,是不应作。』即止不作,是名止羯磨。不应
止羯磨者,众僧齐集,所作亦皆如法,众中无
讥慊者,是名不应止羯磨。此二章,卑犍度中
广说章。卑者,国名也。

「摈出有二种羯磨:一永
摈;二为调伏故摈。调伏者,未忏悔中间,及饮
食坐起言语,一切僧法事皆不得同,是名摈
出。调伏羯磨,此人若刚强永无改悔,尽此一
身不复得同僧事。尊者优波离即从座,起整
衣服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于僧
事无缺而强摈者,此事云何?』佛言:『摈有二种:
一者善摈;二者恶摈。如摈十三种人者,名为
善摈。与此相违,名为恶摈。是名摈出羯磨。复
卷二 第 808b 页 T24-0808.png
有众僧,听忏悔入僧次第羯磨。若比丘为调
伏故摈出者,此人后时改悔求僧除罪,僧有
所教敕皆顺僧意不敢违逆,能使众僧齐心
欢喜,僧即聚集解摈羯磨,更作听入僧羯磨,
是名听入僧羯磨。』优波离问佛:『摈出忏悔,此
事云何?』佛言:『为调伏者,听使忏悔。永摈者,不
听忏悔。』

「何者名为诃责羯磨?有人僧中健斗
强诤,于僧法事中皆不如法,现前种种诃责
乃至摈出。此诃责事,诃责犍度中广说。
有诃责者,若比丘作种种不如法事,众僧
语言:『长老!汝犯不如法事。』此人即答僧言:
『我不知不见犯何等事。』僧应种种苦责摈出,
是名呵责羯磨。谏法应三处谏:见、闻、疑破戒
破见破行。谏者有五事因缘:一知时;二利于
前人;三实心;四调和语;五不粗恶语。复有内
立五种因缘故应谏:一利益;二安乐;三慈心;
四悲心;五于犯罪中欲使速离。是名谏法缘
事。云何名为缘事?若因若缘。此中从何初起?
如拔陀波罗比丘经中,应当广知。尔时世尊
在舍卫国一坐而食。佛告诸比丘:『吾一食已
来身体调适无诸患苦,汝等亦应一食。』诸比
丘闻告,欢喜奉行。拔陀波罗比丘不顺佛告,
『不能一食。何以故?我常数数食,以此为法。』佛
复告言:『汝能多食者,中前多乞,一坐而食。』复
言:『不能。』佛复欲游诸国邑,阿难为佛缝衣。此
比丘到阿难所问言:『汝何所作?』阿难答言:『世
尊欲游诸国邑,是故为佛缝衣。汝住此或无
利益。』闻此语已即到佛所,五体投地白佛言:
『世尊!当为弟子忏悔。』佛言:『忏悔无益。一切沙
卷二 第 808c 页 T24-0808.png
门婆罗门皆知汝行非法。若顺吾言者,四禅
四空定诸通解脱皆可得耳。不用吾言者,于
此诸善不可得也。』复更慇勤三请世尊,世尊
然后受其忏悔,复为说法:『若人造恶能改悔
者,于佛法中多所利益。』如是广说。此拔陀波
罗比丘数数犯罪,诸比丘见已谏之。闻谏之
言不以经怀,便以馀言而答。佛向拔陀波罗
比丘言:『有一比丘犯种种罪。诸比丘见已如
法谏之。此比丘更以异言而答,复生瞋恚。』
佛言:『此比丘虽不受谏,亦应谏之。所以尔者,
欲使诸沙门婆罗门一切广闻,亦欲使其现
身长夜受苦。』佛说曰:『调伏法有三种:一呵责;
二别住宿;三当令依止有智慧者乃至驱出。
是人因是事调伏,心意柔软顺僧法而行,能
使大众欢悦,是名调伏法。』

「舍摩陀者(秦言名灭),何等
比丘事应灭?若有比丘随善法,能除四受:一者
欲受;二者见受;三者戒取受;四者我取受。能除
此四受,随顺行出离法,善者念念增进,恶者
舍之,是名为灭。又复灭者,从现前毗尼乃至
敷草毗尼,灭此七诤,亦名为灭也。不应灭者,
若比丘成就五法起斗诤事:一者常乐在家;二
者常乐依国王大臣;三者不乐依僧;四者亦不
依法;五者众僧所行事皆不顺之。若比丘成
就此五种事,所有诤事不应灭之。复有比丘成
就五法,有诤事起应当灭之。何等为五?五者
与上五事相违,即是五也。成此五法,所有诤
事应当灭之。又复灭者,随僧行法能随顺之,
所有善法日日增进,其所行事常为解说。若有
事能令僧喜,行之不惓,是名灭法。

「舍戒法。若
卷二 第 809a 页 T24-0809.png
比丘愁忧不乐不乐梵行,欲归家不乐比丘
法,于此法中生惭愧心,意欲成就在家之法。
『出家法于我无益,在家法益我甚好。』意欲舍
比丘法还家,作如是语:『我舍佛法僧、和上阿
阇梨、梵行、毗尼、波罗提木叉戒。』如是广说,应
当知是为舍戒。不舍戒者,若痴狂心乱乃至
口噤不能言者,不名舍戒。如是广说,应当知。

「戒羸者,比丘生念,不乐梵行、乐在外道乃至
作僧祇人,是名戒羸。戒羸事如上文中所
说。

「说戒法。应如法集僧,僧集已应当一白羯
磨,不应二三四白羯磨也。僧作法事如法取
欲,皆应默然不应遮也。僧若不满足者不应
说戒,僧若满足应广说戒。

「时不中,略说也。时
者,无留难名为时。尔时世尊于静房中心念:
『我为诸比丘制戒说波罗提木叉,乃至能使
人得四沙门果。波罗提木叉者,戒律行住处,
是名波罗提木叉义。』尔时诸比丘用歌音诵
戒。佛言:『不应当以高声了了诵戒。歌音诵戒
有五事过:一心染著此音;二为世人所嫌;三
与世人无异;四妨废行道;五妨入定。是名五
事过也。』

「佛在世时,诸比丘日日说戒,众僧皆生厌心。
佛闻即制十五日一说戒。尔时于一住处说
戒,僧坊既大,诸比丘远者不闻。是以如来为
诸比丘制法:『僧众若多僧房亦大者,应当正
中敷座,说戒者在此座上,当高声了了说,使
得闻之。』尔时诸比丘在一住处,僧众虽大,无
诵戒者,法事不成。世尊闻已告诸比丘:『从今
已后,有出家者,至五腊要诵戒使利。若根钝
卷二 第 809b 页 T24-0809.png
者,乃至百腊亦应诵之。若故不诵、若先诵后
时废忘、若复钝根不能得者,此等三人有四
种过:一不得畜弟子;二不得离依止;三不得
作和上;四不得作阿阇梨。是名不诵戒者
罪。』

「有八种难,得略说戒:一者王难;二者贼难;
三者水难;四者火难;五者病难;六者人难;七者
非人难;八者毒蛇难。有此八种得略说戒。略
有五种:一者说戒序已,称名说言:『四波罗夷,
汝等数数闻。』乃至众学亦如是说。第二略者,
从戒序说四事竟,后亦称名如前也。第三略
者,从戒序说至十三事,后者称名亦如前二。
第四略者,从戒序说至二不定,馀者称名亦
如前三。第五略者,从戒序说乃至尼萨耆波
逸提,后者称名亦如前四。尔时有众多比丘
在一处,皆根钝无所知,有贼难不得就馀寺
说戒,法事不成。佛闻已教诸比丘:『汝等当略
说戒。「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
教。」是名略说戒。』

「不成说戒有四种:非法群
共说戒,不名说戒;非法齐集,此亦不名说戒;
群共,此亦不成说;应一白处二白,此亦不成
说戒。若有比丘于说戒时,三四别共私论起
贡高心,因说戒论义生于诤讼,如此说戒不
成说戒。不成有二种:一斗讼故说戒不成;二
恶心故增长烦恼。是二皆不成说戒。此事布
萨犍度中应当广知。是处应说。何者?若比
丘未犯罪心中生念:『云何不犯众恶而得生
善?』即诣持法、持毗尼、持摩得勒伽藏者问之。
『尊者!何者是法?何者非法?何者可说?何者不
可说?』彼师闻此语,即次第为说,法如法说,不
卷二 第 809c 页 T24-0809.png
如法不如法说,如毗尼如毗尼说,非毗尼如
非毗尼说,轻如轻说,重如重说,粗恶语如粗
恶语说,非粗恶语如非粗恶语说,犯如犯说,
不犯如不犯说,残如残说,不残如不残说,应
如应说,不应如不应说,制如制说,不如制
如不如制说,所说如所说,不如所说如不如
所说,齐量如齐量说,不齐量如不齐量说,分
别如分别说,不分别如不分别说。

「比丘法。食
在界内,无净厨不得食。何以故?佛游诸聚落,
见诸比丘共诤。佛问比丘:『诤何等事?』比丘白
佛:『昨日食已有馀残食,是故诤之。』佛言:『从今
已去,宿食及在大界内食,无净厨者一切不
得食。』众僧住处初立寺时,众僧齐集,应先羯
磨作净厨处,后羯磨众僧房舍处。若当时忘
误不羯磨作净厨处者,后若忆,还解大界后
解小界,先羯磨净厨处。结界法:先结小界、后
结大界。共宿食、残宿食、众僧小界内所作食、
僧自手作食,若僧值世饥馑得食,馀时不得
食。受食已檀越来请,彼中食即足,应以此食
转施馀僧。彼僧得已,应作残食法而食。复有
诸大师为国主所重请食,彼中食足,馀残将
来施同住处僧。僧怖不食。佛言:『听汝作残食
法食之无过。』有比丘外得果来即与净施主,
施主值世饥馑不还本主。佛因而制戒:『从今
已去,若饥馑世得自畜而食。池中果一切果
亦如是。』

「畜钵法。除铁钵、瓦钵,馀一切钵皆不
得畜。

「色中上色衣不应畜。何者?锦纹鬘花如
此等衣不中畜。

「应说者,有比丘生念:『云何修
诸善法?』往诣诸智者所,问言:『云何名犯?云何
卷二 第 810a 页 T24-0810.png
不犯?云何忏悔?因何事而犯?』彼师随顺毗尼
为说犯不犯,如是广,应当知。问者闻师说已,
心中无复忧苦,随顺师教如毗尼而行,心得
清净随顺善法,更无馀念,是名应说。又复应
说者,比丘生念:『厌患生死,云何出离修道而
得涅槃?』生此念已,即到智者边问之:『尊者大
德!云何修四禅乃至四果?』彼师次第为说,乃
至阿罗汉果,是名应说。云何名为非法说?彼
师为问者说,法说非法、非法说法,乃至所说
名非所说、不所说名所说,限量作非限量、非
限量作限量,分别名不分别、不分别名分别,
从食钵乃至饮皆亦如是。又不应说者,有比
丘问智者:『云何得初禅乃至四果?』智者为说:
『汝之所问得过人法。汝犯波罗夷。』是名不应
说。往时有比丘,字难提伽。失性,于众僧布
萨日,或忆或不忆,忆时来、不忆不来。诸比丘
往白世尊。佛告言:『但与此比丘作失性白二
羯磨。虽不来,法事成就。』此布萨犍度中广
明。此比丘还得本心,心中生疑,本失性羯磨
为舍不舍?往白世尊。佛言:『得心者可舍之。』诸
比丘复疑:『后还失心,此复云何?』佛言:『还作失
性羯磨,后得本心还舍。』

「比丘受人施,不如法,
为施所堕。堕有二种:一者食他人施,不如法
修道,放心纵逸无善可记;二者与施转施,施
不如法。因此二处当堕三途。若无三途受报,
此身即腹坏食出,所著衣服即应离身。

「应施
者,若父母贫苦,应先授三归五戒十善然后
施与。若不贫,虽受三归五戒,不中施与。复有
施处:一者治塔人;二者奉僧人;三者治僧房
卷二 第 810b 页 T24-0810.png
人;四者病苦人;五者婴儿;六者怀妊女人;
七者牢狱系人;八者来诣僧房乞人。如此等
人,或中与、或不中与。治塔、奉僧、治僧房人,计
其功劳当偿作价;若过分与,为施所堕。施病
者食,当作慈心,随病者所宜而施与之。若设
病错误与食,为施所堕。婴儿、牢狱系人、怀妊
者,如此人等当以慈心施之,勿望出入得报,
当为佛法不作留难。如此等心施之如法,若
不尔为施所堕。诣僧房乞,若自有粮,不须施
之,施者为施所堕;若无粮食,施之无过。若比
丘不坐禅不诵经、不营佛法僧事,受人施,为
施所堕。若有三业,受施无过。若前人无三业,
知而转施与者,受施能施二皆为施所堕。若
比丘食檀越施,以知足为限,若饱强饮食者,为
施所堕。若比丘作憍慢意自饮食者,为施所
堕。何以故?世尊于长夜中常赞叹限食。最后
乃至施持戒者,能受施能消施也。如佛说曰:
『施持戒者果报益大,施破戒者得果报甚少。』
如佛说偈:『宁吞铁丸而死,不以无戒食人信
施。』若食足已更强食者,不加色力但增其患,
是故不应无度食也。

「羯磨者,有四因缘羯磨
得成:一如法;二僧齐集;三如法白一处白一
乃至白四处白四,白四处不三二一白;四者
众僧不来者与欲,众中无说难者。此四法成
就,是名如法羯磨。此事章卑犍度中当广知。
非羯磨者,四事不成不名羯磨。

「毗尼者,有种
种毗尼,有犯毗尼、有斗诤毗尼、有烦恼毗尼、
比丘毗尼、比丘尼毗尼、少分毗尼、一切处毗
尼、从犯毗尼、出罪毗尼。又毗尼,能灭不善根、
卷二 第 810c 页 T24-0810.png
能灭障法、能灭五盖恶行,名为毗尼。复有
毗尼,能发露随顺修行、舍恶从善,名为毗
尼。云何名为发露?所犯不隐尽向人说,名
为发露。此事灭罪犍度中广说。随顺者,
随顺和上所说、随顺阿阇梨所说,乃至
众僧所说皆不违逆,是名随顺。云何名为
灭?能灭斗诤,故名为灭。云何名为断?如断
烦恼名为断。烦恼毗尼、断烦恼毗尼中应
当广知。又比丘说言:『如我所知见者,欲不
能障道。』馀比丘谏言:『莫作是语,欲者是障道
之本。所以知之,世尊种种为欲作喻,欲如火
坑乃至刀喻等。云何言不障?当舍此见。』诸比
丘谏时,受谏者好。若不受,诸比丘当为作
白四羯磨忆之,是名弃舍恶见比丘过语。诸
比丘集作法事,不如法众中有见,众僧作法
事不成。此人若有三四五伴,可得谏之。若独
一,不须谏也。何以故?大众力大或能摈出,于
法无益自得苦恼。以是义故,应默然不言。

「若
入僧中,应立五德:一者常起慈心,如扫叉喻,
好恶平等皆欲令得善。二者于诸上座常起
恭敬谦下之心,无得慢也。三者于诸下座勿
得谈论而共交由。四者若僧集作法事时,大
众应请一知法者说法。五者若众不请,应语
众令请知法说。舍利弗亦成就上五种入僧
法。

「云何名白?『迦叶!随比丘说言,众皆听许,默
然故。』名为白。白一处是,如初度沙弥、受大戒
时白僧,白僧已差教授师,将出家者屏猥
处问其遮法。为欲说波罗提木叉、若自恣、若
钵破更受。有一比丘字阐陀,始欲犯戒。诸比
丘知已谏之。此比丘语诸比丘言:『汝等何所
卷二 第 811a 页 T24-0811.png
说?共谁言?谁有犯者?云何名犯?』作如此异语。
诸比丘白佛。佛言:『与此比丘作异语别住羯
磨。』阐陀比丘后时复更轻弄诸比丘。诸比丘
语莫坐便坐、莫起便起、莫语便语、莫来便来。
诸比丘白佛。佛言:『为作调弄白一羯磨。』如此
等及馀未列名者,皆名白一羯磨。

「云何名为
白二羯磨?白者,『大德僧听!某甲房舍隤毁。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房舍与某檀越
修治及与营事比丘。白如是。』『大德僧听!某
房舍某房舍,无檀越,隤毁。僧今与某房舍
与某檀越令修治及营事比丘。若僧忍者持
某房舍与某檀越令修治及营事比丘,僧忍
者默然;不忍者便说。僧已忍持某房舍与某
檀越及营事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营僧事人分亡比丘衣钵,受迦絺那衣、舍
迦絺那衣,一切结界不离衣宿法,先结大界
后结不失衣界、先舍不失衣界后舍大界,教
授比丘尼自恣。如是等众多,皆白二羯磨。

「白
四羯磨者,白已三羯磨,是名白四羯磨。一者
呵责。二者有比丘共白衣斗,众僧劝令与
檀越忏悔,摈出灭摈、别住还行本事、行摩那
埵、行阿浮呵那乃至七灭诤。有比丘大德,为
巨富信心檀越所重,请其多年,随其所须供
给与之。傍人说曰:『此长者巨富,由比丘故
大损其财。』痴失性比丘尼受戒已,来僧中乞
戒;犯戒事、覆钵、默摈,如是等及馀未列者,皆
白四羯磨。

「别住有二种。若有外道来入佛法
中求出家者,僧应与四月别住白四羯磨。又
复别住者,十三种种性于僧残中若犯一一,
卷二 第 811b 页 T24-0811.png
不发露覆藏。后时发露,僧与白四羯磨别住。
以何义故名为别住?别在一房不得与僧同
处。一切大僧下坐,不得连草食。又复一切众僧
苦役,扫塔及僧房,乃至僧大小行来处皆料
理之。又复虽入僧中,不得与僧谈论,若有
问者亦不得答。以是义故,名为别住。行本事
者,别住时未竟,又复更犯,复从众僧乞别住,
僧还与本所覆藏日作白四羯磨,故名本事。
云何名为摩那埵。摩那埵者?别住苦役与前
住无异,但与日限少有异耳。若犯时即发露
者,亦六日六夜行之。摩那埵者(秦言意喜),前唯自
意欢喜,亦生惭愧,亦使众僧欢喜。由前喜故
与其少日,因少日故始得喜名。众僧喜者,观
此人所行法不复还犯,众僧叹者言:『此人因
此改悔,更不起烦恼成清净人也。』是故喜耳。
阿浮呵那者,清净戒生,得净解脱。于此戒中
清净无犯,善持起去,是名阿浮呵那义。

「有犯、
不犯,犯者三种人犯:一不痴狂;二不散乱心;
三不为苦痛所逼。是名为犯。复有犯者,一切
所犯轻重,随彼佛所制处广应当知。不犯者
亦如是。随何篇所明,彼中广应当知。决了犯
不犯义,一切当毗尼中推之。从初法非法不
知,乃至忏悔不忏悔不知,此二十二种与人
受具,皆名为犯。欲决断一切不犯者,应当毗
尼中推之。有能成就二十二法者,应与人受
具,是名不犯。

「有比丘犯非比丘尼犯,又比丘
尼犯非比丘犯,又比丘比丘尼犯非式叉摩
尼犯,又比丘比丘尼犯非沙弥沙弥尼犯。或
有出家五众犯非优婆塞优婆夷犯。复有七
卷二 第 811c 页 T24-0811.png
众皆犯。何等名为比丘犯非比丘尼犯?如阿
练若住处所行法,比丘尼不行,比丘犯非
比丘尼犯。有一比丘在阿练若处住,懈怠不
能瓶中盛水亦复无食。后时有贼来,从索
水索食皆不得,瞋恚即打此比丘。如来知
已后与制戒:阿练若处住者,皆应瓶盛水、
残食少多留之,贼来索可与耳。如是等皆
比丘法,非比丘尼所行法。

「何者比丘尼犯非
比丘犯?若比丘尼独渡水、独行入村、离众
独宿,或独随道行、或独使男子剃发、或独
比丘经行处行、或结加趺坐,如是等所犯,
比丘尼犯非比丘犯。

「何者名比丘比丘尼
犯非式叉摩尼犯?若比丘比丘尼不受食而
食,比丘比丘尼犯,非式叉摩尼犯。

「何等三
众犯非沙弥沙弥尼犯?除沙弥沙弥尼戒已,
犯馀戒者是三众犯非沙弥沙弥尼犯。

「何者
五众犯非优婆塞优婆夷犯?除五戒已,犯馀
戒者是五众犯,非二众也。

「何者名七众都
犯?七众皆持五戒,七众若犯此五戒,皆同犯
也。

「有犯冬有非春夏有,有犯春有非夏冬有,
有犯夏有非冬春有。何者冬有非春夏有?冬
四月已满,应舍功德衣。若不舍过一日,犯突
吉罗。此犯冬有非春夏也。何者春犯非夏冬
有?春一月残,应乞雨浴衣。若过一月乞、若
乞过长得,得已不十五日用,此三事皆犯尼
萨耆波逸提。何者夏有非冬春有?比丘法应
夏安居。安居有二种:前、后。若不安居,复不自
恣,此犯夏有非冬春有。是故此三所犯,各当
时而有,是名犯不犯。

「何者轻?犯波罗提提舍
尼,此罪轻,或向一人说、若自心念,皆能灭
卷二 第 812a 页 T24-0812.png
也。自种性者,若比丘畜人皮革屣、食人肉,若
畜食者,偷兰遮。种性者,肉及皮即是人身,故
言种性。突吉罗者,不摄身威仪得突吉罗。恶
口者,说言汝是工师技儿诸根不具,如此说
者得波逸提,是名恶口轻犯也。

「重者,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此二边所得偷兰
遮,重也。或有所犯,于比丘重比丘尼轻。或有
所犯,于比丘尼重比丘轻。比丘重者,故出精,
比丘得僧伽婆尸沙,比丘尼得波逸提。
比丘尼重者,比丘尼淫欲心盛,手摩男子屏
处;男子亦摩比丘尼屏处;俱著触乐;比丘尼
犯波罗夷。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重;覆藏不
向一比丘尼说;亦得波罗夷。若比丘不随顺
僧法;僧与呵责羯磨。又比丘尼言:『此比丘随
顺僧法。』种种言说与比丘同心。诸比丘尼谏
言:『不须往反言语相助。』不受尼谏,往返言
语相助不绝。尼僧与作白四羯磨。此尼得波
罗夷。比丘尼复有八事犯波罗夷:一者尼与
男子互相捉手;二者便更互捉衣;三者共男
子静屏处并坐;四者屏处共语;五者屏处身
相触;六者尼共男子独道行;七者道中露身
相触;八者至共期行不净处。若尼具前七事
时犯偷兰遮,满八事犯波罗夷。此是比丘尼
重比丘轻。

「或有犯重报轻,或有犯轻报重,或
有犯重报亦重,或有犯轻报亦轻。有犯重报
轻者,有比丘作使和合男女,若和合者得僧
残,不和合得偷兰遮。若比丘私作房,不白众
僧乞羯磨,未成犯偷兰遮,成已犯僧残。是名
犯重报轻。犯轻报重者,若比丘瞋恚心打阿
卷二 第 812b 页 T24-0812.png
罗汉,或复欲心摩触阿罗汉起于染著,乃至
打佛于佛上起染欲心,或有恶口骂阿罗汉
及佛,毁呰形残诸根不具,此得波逸提,是名
犯轻报重。犯重报重者,波罗夷及二无根谤
圣及凡,得僧残罪。二无根者:一比丘瞋心遣
妹尼弥勒,往谤阿罗汉陀𩦾摩罗子,语言:『大
德共我行欲。』此谤他比丘。随路行,见二羊共
行欲,心中生念:『前谤既虚,今以母羊为弥勒
尼、翁羊为陀𩦾摩罗子。』生此念已,来到寺
中向众僧说:『前时不实,今日实见。』诸比丘即
谏言:『此阿罗汉,莫以恶言谤之。』答言:『实尔。听
我所说。』诸比丘听之。说言:『我向者路中行,见
二羊共行欲。翁羊为陀𩦾摩罗子,母羊即是
弥勒尼。』诸比丘闻此言,即共论议。此二皆
无根,是名二无根谤。一污他家、二坏法轮僧
方便、三随坏法轮僧徒众、四恶性不受人谏,
得僧残罪,此是犯重报亦重。犯轻报亦轻者,
若比丘入聚落不忆念摄身四威仪及口四
过,忘误犯者,一人前忏悔波逸提突吉罗。若
比丘尼犯罪,先忘不发露,布萨时始忆,若
欲发露恐乱僧听戒,心中默念:『说戒已当忏
悔。』如此等皆犯轻报亦轻。

「有三种犯:一者事
重心轻;二者事轻心重;三者事心俱重。事重
心轻者,若比丘在尼寺中为尼说法,日已没,
心中生疑谓日未没说法,此是事重心轻。事
轻心重者,比丘在尼寺说法,日未没意谓日
已没说法,此是事轻心重。心事俱重者,比丘
在尼寺说法,日已没心作没想,此是心事俱
重。心轻事重、心重事轻,是二俱得突吉罗。心
卷二 第 812c 页 T24-0812.png
事俱重得波逸提。波罗夷者,犯名虽同,果报
有异。所以者何?如淫处非一,畜生及人。人中
有出家、有不出家。又不出家中有二种,有持
戒、不持戒。出家中有五种,亦有持戒、不持戒
乃至圣人。有如是差别,犯名虽同,果报有异。
第二波罗夷者,所盗处非一,有出家、在家。
在家人中盗取他物亦有差别,出家人中盗
亦有差别,是三宝中盗亦有差别。是故波罗
夷名虽同,果报有异。第三波罗夷者,天及
人乃至圣人,如此人等若断命根得波罗夷。
断名虽同,果报亦异。第四波罗夷者亦有差
别,向在家人说得过人法重,向出家人说得
过人法轻。是故得罪名虽同,果报不同也。」
《毗尼母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