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释¶ 第 731a 页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三
。
【(疏次加行位大小二乘经论明言五位谓资粮加行通达修习究竟
位也然有开有合不定明现诸小乘论及大乘法相即显说四位名
四善根是顺决择分若璎珞仁王华严等经即合而不论摄在第十
回向唯此经文具显四位盖以圆融之教一多无碍只于一忍圆开
诸位不开则巳开则具明故于十回向后备论四种妙圆加行又此
经文前则圆融后则历别以圆融中不碍行布也即一位一切位一
切位一位一多无碍华严亦同)。】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
音释¶ 第 731b 页
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
(馀处所说加行属内
凡未證圣性故今经从乾慧地来便名圣位何但加行故此特云妙
圆加行○标前文云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
真妙也○解槜李曰据璎珞等经皆不别列四加行位若唯识等论
则以地前四十心为外凡资粮位十回向后别明煖等为内凡加行
位私谓今四加行正如唯识所说也而彼于地前分内外凡位者乃
别教一涂之义以登地是菩萨圣位圣位难入故开此加行耳问今
经圆教何用别位乎答借别名圆斯有其例如仁王云三贤十圣住
果报是也敏师谓此经未必纯圆应兼别义其失甚哉)。】
「即以佛觉用为已心若出未出犹
音释¶ 第 732a 页
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煖地。」
【
(疏佛觉果
智也如前文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精真发明地如佛地此则用佛
果智为已因心也然犹未能离因显果故云若出未出近于登地符
发此智故云若出犹枸因相尚未能离故云未出喻如钻火热相先
现火出不久火喻佛觉钻喻加行木喻因相火出则木尽觉现则因
亡亡因在即故喻如煖此约发智以显也)。】
「又以巳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
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
顶地。」
【
(前以佛觉用为巳心即果辨因也今以已心成佛所履即
因合果也虽因果相合未亡二相故云若依如在山顶足有所履将
音释¶ 第 732b 页
显法界无所分别故云非依如身处虚空也下有微碍喻若依也存
二相故二相即是障入初地无明也此约离障以显○解私谓依煖
地心修佛果智智观于心故如足履地心相垂尽故若依非依高山
喻当位之心虚空喻所依之理无明未尽故下有微碍)。】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
怀非出名为忍地。」
【
(疏初则未亡因相次则未亡果
相今因果二相融为一体故云心佛二同因果既亡二边不立故云
善得中道此中道体将證不久故云非怀然犹未亡中道之相故云
非出此约显理以明也○解忍取信顺之义今心佛二同等即信顺
也如僧中办事忍则默然既不怀碍亦不说出矣)。】
音释¶ 第 733a 页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
世第一地。」
【
(疏迷觉是二即因果也中道是一所證理也此
名数量中边不存故云二无所目无所目故名为销灭数量正属世
间今虽销灭若望初地證真犹名为似位以有所得故初地见道名
出世间今是世间最后边际故名第一○此上四位唯识中说前二
位依明得明增二定发寻伺观名等四法能所俱空后之二位依印
顺无间二定发四如实观即前二空等然皆有所得未證法身故唯
识云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此皆历别之谈也今经圆融不碍行
布故得以圆拟别而说由是此地名为世间○解若迷中道及觉中
道皆是数量即世间义耳今既销灭二无所目当出世间然犹未入
音释¶ 第 733b 页
初地故名世第一也)。】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
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疏菩提佛觉也前则若出未出如火前相名之为煖今如火出木尽
灰飞烟灭故云善得通达故此初地名通达位尽佛境界理显也以
得无分别智善达法界一真平等离能所相故唯识云若时于所缘
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又云善达法界得一真平等
乃至得遍行真如离异生性障修檀波罗蜜增上言遍行者以此真
如遍在一切诸行法中而今證得自利利他得自在故名欢喜地华
严仁王广明其相今不具录下皆仿此○标此地菩萨断一障二愚
音释¶ 第 734a 页
證一真如下九地皆同离异生性障二愚者一执著我法愚二恶趣
杂染愚證遍行真如仁王护国经颂云初證平等性而生诸佛家由
初得觉悟名为欢喜地○解孤山曰觉通如来智同佛智也尽佛境
界理齐佛理也三谛圆融名佛境界比前曰尽其实未尽以初得法
喜故名欢喜)。】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
(疏前
地于大菩提善得通达离世间相得正性离生破异生性障證一真
法界故云异性入同此地对异之同亦不可得故云同性亦灭以若
见于同即名为垢既离对待故名离垢又此地證得最胜真如离邪
行障持戒波罗蜜增胜性戒所显名为最胜以四无量心行广大十
音释¶ 第 734b 页
善得性戒成就于性重讥嫌平等无异亦名异性入同断性亦无方
离微细破戒之垢名同性亦灭称离垢地○标断邪行障二愚者一
微细误犯愚二种种业趣愚最胜真如颂曰远离于染污瞋等种种
垢具戒德清净名为离垢地○解真际曰由前于大菩提善得通达
名异性入同同性亦灭者若见于同即为垢矣华严云譬如真金置
矾石中如法鍊已离一切垢)。】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
(疏成就胜定大法总持破
戒烦恼毕竟不生故名净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故云明生此地證
得胜流真如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馀教中最为胜故断暗钝障行
忍辱波罗蜜增胜○标断暗钝障二愚者一欲贪愚二圆满闻持陀
音释¶ 第 735a 页
罗尼愚證胜流真如颂曰灭坏无明暗而得诸禅定照耀由慧光名
为发光地)。】
「明极觉满名𦦨慧地。」
【
(疏由定发慧慧光明泰故
云明极能破微细烦恼障尽故名觉满觉𦦨既增故名𦦨地此地證
得无摄受真如谓此真如由第六识二身见等于此永断不为我执
所摄取故能断微细烦恼现行障修习精进波罗蜜增胜○标断微
细烦恼现行障二愚者一等至爱愚二法爱愚證无摄受真如颂曰
清净菩提分远离身边见智慧燄炽然名为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
(疏真
智唯一故曰同俗智差别故曰异真俗两智行相互违合令相应非
音释¶ 第 735b 页
同非异故云所不能至极为殊胜更无胜者故云难胜此地證得类
无差别真如谓此真如非如眼等是有别类故断下乘涅槃障修习
禅波罗蜜增胜○标断下乘涅槃障二愚者一纯作意背生死愚二
纯作意向涅槃愚类无差别真如颂曰如实知诸佛世间诸技艺种
种利群生名曰难胜地○解私谓登地智名同地前智名异至犹及
也)。】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
(疏谓
住因缘智引无分别般若令得现前智现理现故云无为真如性净
明露此地證得无染净真如谓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说后方净
故断粗相现行障修习般若波罗蜜增胜○标断粗相现行障二愚
音释¶ 第 736a 页
者一现行观察流转愚二相多现行愚證无染净真如颂曰观察缘
生法无明至老死能證彼甚深名为现前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
(疏以第八地得一真如心
名无相无功用故此第七地从初发心二无数劫加功用行令至有
相功用后边出过世间二乘道故至此真如无相边际故云尽真如
际多劫修行故云流行證得法无差别真如谓此真如虽多教法种
种安立而无异故断细相现行障修习方便善巧行增胜○标断微
细现行障二愚者一细相观行愚二纯作意求无想愚法无差别真
如颂曰方便三摩地示现无量身善巧应群生名为远行地○解尽
真如际者斯是无际之际理既无际行岂近乎)。】
音释¶ 第 736b 页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
(疏非染非净故名为一离
诸虚妄故名为真常住不变故曰如约此义边名为不动又此地中
无分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名不动地此地證得不增
减真如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染净有增减故断无相中作加行
障修愿波罗蜜增胜○标断无相作加行障二愚者一于无相中作
功用愚二于相自在愚證不增减真如颂曰住于无相海一切佛加
持自在破魔军名为不动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
(疏依真如理体起无碍用
成就微妙四无碍解能遍十方善说法故名善慧地此地證得智自
在真如谓若證得此真如己四无碍解得自在故谓法义词乐说也
音释¶ 第 737a 页
谓此四种以智为体名智自在断利他门中不欲行障修习力波罗
蜜增上○标断利他门中不欲行障二愚者一于无说法名句字后
慧辩陀罗尼自在愚二辩才自在證愚證智自在真如颂曰得四无
碍辩一音演一切闻者悉欢喜名为善慧地○解资中曰华严明此
菩萨具四无碍智作大法师演说无量阿僧祇劫句义无有穷尽故
名发一六如用)。】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巳往修习毕
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
【(疏此指二地巳来至第十地云诸菩萨以是五位之中第四位故或
可总指从前至此五十五位此第十地即是修习最后边际亦名此
音释¶ 第 737b 页
地名修习位○标自入见道中烦恼障现起欢喜地初断修所断种
金刚喻定现在现前一时顿断彼障现起地前渐伏初地巳上顿能
伏尽能永不行所知障中见所断种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
前巳伏修所断种于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方永断
尽彼障现起地上渐伏乃至十地方永断尽也)。】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
(疏菩
提心体不离二种谓悲智也从初修习至此毕功融为果海名为法
身慈即悲也能阴众生故曰慈阴妙云智也涅槃理也法身无相唯
此三种亦云大定智悲即涅槃三德名秘密藏今此位中犹处修习
之极犹有佛地障在未能始觉合本二相尚存故云覆涅槃海此地
音释¶ 第 738a 页
證得业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證得此真如巳得四自在一三业二五
通三总持四禅定断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修智波罗蜜增胜○标
断于诸法中不得自在障二愚者一大神通愚二误入微细秘密愚
證业自在所依真如颂曰智慧如密云遍满于法界普洒甘露法名
为法云地此菩萨观法身如隔罗谷观月尚有佛地障并所知微细
所知二愚也○解私谓是诸菩萨近指初地而下远指乾慧以来从
此已往谓九地后入第十地修习毕功等对前得名也亦目此地正
示第十名修习位者望后为称也以无缘慈普荫众生本涅槃相如
云覆海然)。】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
音释¶ 第 738b 页
际入交名为等觉。」
【
(疏从真起应返入生死从果入
因之始故云如来逆流果法圣智即法流也从因入果从生死入涅
槃故名顺行而至至极也起应之始行因之极顺逆交际只一刹那
故云觉际入交此即解脱道前无间道也只于此处立为等觉华严
不说含在第十地中故彼地中便明受职是等觉也唯识但破十一
种障亦此意也今此别出意在圆融之中备显行布耳○标于一刹
那中断佛地障二愚者一于所知一切境极微细著愚二极微细疑
愚即是此中一切任运微细所知障并烦恼种集论云入此觉时顿
断烦恼所知二障种成阿罗汉三号及成如来證大涅槃大菩提故
如上十一障二十二愚并是修习位中烦恼所知二障种现耳○解
音释¶ 第 739a 页
理无逆顺由权实智而得二名如来权智下随机感故谓之逆菩萨
实智上合觉心故谓之顺璎珞云等觉照寂妙觉寂照即其义焉至
此位时当二智相交之际故名等觉)。】
「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
获金刚心中。」
【
(疏虽从初心至此等觉皆用金刚三昧观
察诸法皆如幻等然至此位能破最后微细无明是此三昧最极边
际力用满足别得名为金刚心也此即妙觉入心之初属无间道便
名等觉故云始获金刚心也即唯识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断何地
障即入妙觉也○标障愚俱尽织瑕毕去片善无遗金刚喻定现在
前时也)。】
音释¶ 第 739b 页
「初乾慧地。」
【
(解兴福于等觉后别目此地以为一位资中科
此在妙觉位中真际判属前等觉位槜李亦然至于孤山复同兴福
唯长水所说节文有殊从阿难至金刚心中属等觉位以初乾慧地
连下如是重重等摄在妙觉位也意谓初乾慧地但是牒示前文耳
诸说相戾人到于今莫知适从余尝覈之当取节敏二师所见为善
如璎珞云等觉性中有一人名金刚幢慧故知不可别开此地也言
初乾慧者由此菩萨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千三昧今既始获岂非
初耶若疑乾慧之名但在信前不合通后秖如伏忍之名亦在外凡
何故仁王通金刚定应知彼之伏忍即今之乾慧以障妙觉无明初
乾未与究竟如来法流水接故颂曰慧性本亡乾润相法流未济有
音释¶ 第 740a 页
斯称圆融行布俱无碍等妙从安地位名初乾慧地果何如所见随
仁义不辜到得如来无得处方知异辙本同途)。】
「
如是重重
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
(疏始
从乾慧终至妙觉单复相兼总有十二单则有七谓乾慧煖顶忍世
第一等觉妙觉复即有五谓信住行向地以一一位中自具于十故
名为复第十二位即是妙觉名无上士无上士者无所断故无上士
者更无过者如十五日月圆满无缺故云方尽妙觉成无上道体即
大般涅槃三德具足名秘密藏○标妙觉颂曰满足无漏界常净解
脱身寂灭不思议名为一切智○解单复十二谓单十复十有二也
十信十住十行十地即单十十回向即复十以四加行秖是十回向
音释¶ 第 740b 页
后心耳并前乾慧及等觉位故有二也他解甚异今不烦云)。】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
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
舍那清净修證渐次深入。」
【
(疏指前五十七
位故云种种于一一地皆用金刚如幻三昧观察诸法若行若智一
切断證皆如幻燄水月虚空响城梦影像化等事故云十种深喻斯
则始从渐次终至佛果皆由首楞严王即观之止即止之观破无明
惑起行修證故云金刚观察也毗婆舍那止观双运也故荆溪云如
梦勤加空名惑绝幻因既满镜像果圆清凉云修习空华万行宴坐
水月道场降伏镜像天魔隥得梦中佛果皆此意也○标前文云是
音释¶ 第 741a 页
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解孤山曰是种
种地指所历位皆以下明能入行也圆融定慧寂照不二如彼金刚
其性坚利坚故二边不坏利故无惑不破故云金刚观察也借事明
理以晓迷情故以十事喻观察之体奢摩他圆定毗婆舍那圆慧)。】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
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
(疏增进即渐次也故
前文云从此渐次安立圣位五十五位者信住行向地为五十乾慧
煖顶忍世第一为五菩提是果即等妙二觉也五十五心名之曰路
由此能到菩提果故即菩提之路也○标正得金刚喻定不属三种
修行渐次○解私谓三增进者即三渐次也前三文下皆结示云是
音释¶ 第 741b 页
名增进修行渐次又云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或指金刚奢
摩毗婆为三者非也五十五位者于前单复十二除乾慧地问何故
除乾慧而又不取妙觉耶答既言真菩提路则显乾慧非真妙觉非
路)。】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
为邪观。」
【
(疏行人若能依此修證不断而断无到而到此则名
为真修行者故云正观若言都无地位但尚理是斯同邪见拨无因
果故名邪观仁王经中亦此料拣说地位竟即云若言越此而成佛
者是魔所说○标依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者不取相也若取有
无之相心外之法名邪观也○解五十五位既由金刚观察三增进
音释¶ 第 742a 页
故而得成就今简邪正所以约观言之须知圆教之外三乘所修皆
属邪观○疏大文第五出圣教名殊者上来诸文依解起行修行渐
次由因克果一期同毕此之法门当流后代须建经名若无其名何
以召体而流布耶故此文来)。】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
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
(疏文
殊智德此会率先阿难遭难登伽佛令持咒往救大众茫然失守亦
为旁问见元诸圣各说圆通如来敕其拣选洎今解行圆毕因果克
周故问经名以流后代一会能事归此人也○解孤山曰此经发起
音释¶ 第 742b 页
为救阿难是故先开圆解次显圆行行成入位极于妙觉垂范来世
有始有终于是文殊请问经名及奉持法也)。】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
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
清净海眼。」
【
(疏此下五名令是一也以佛于无见顶放光化
佛说神咒故此表一心具体相用大体也佛相也顶光化佛即是用
也细释配法即开题中悉怛多等云白伞盖藏心无染曰白遍覆一
切曰伞盖实相智慧是尊重法楷定正邪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名无
上宝印三世诸佛以此明照诸法实相竖穷横遍具无漏德名清净
海眼此上总约理智立名也○解资中曰大佛顶者如来无见顶相
音释¶ 第 743a 页
放大智光之所说也悉怛多等相传云是白伞盖喻如来藏性本无
染遍覆有情也法王实相楷定众圣故名宝印清净妙体照用无涯
故名海眼)。】
「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
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
知海。」
【
(疏二也救护亲因总标也度脱下别显也得菩提心发大
乘意也入遍知海證圆常理也此上约功用以立名○标此约事相
功用)。】
「
亦名如来密因修證了义。」
【
(疏三也三
世果人入秘密藏以此为因密之因也又此大定具一切行而非凡
小之所能知故名为密密即因也三世如来以此法门为究竟说故
名了义此即约人法以立名也○解孤山曰密因者圆融定慧非偏
音释¶ 第 743b 页
小所知故了义者究竟显说非方便之谈故涅槃云依了义教不依
不了义教是也○标云修證于无修中起修證)。】
「
亦名大方
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疏四也矌兼无际故大正法自持故方称体而周故广即三大义也
妙名不可思议莲华喻开佛知见出烦恼碍智碍见佛性故如出水
开敷也又能于法自在诸三昧首故名为王生诸佛故名毋持善遮
恶总摄功德名陀罗尼咒即诅也此约显益以立名也○标大以无
方为义方以理事自持广则毫刹相容也○解私谓大方广所说之
法也大方是体广是其用即空如来藏具不空之用也又常遍曰大
轨持曰方包博曰广如次配法身般若解脱亦如来藏之三德也妙
音释¶ 第 744a 页
莲华王能说之人也即佛顶光中涌出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者
也十方佛母即所说咒能生诸佛一切种智譬如母焉陀罗尼翻遮
持遮二边之恶持中道之善此从慧立名若首楞严从定为目乃左
右之称耳)。】
「
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
首楞严汝当奉持。」
【
(疏五也法王委政之明教故名
灌顶章句诸菩萨等巳如上释此约教行以立名也巳上五名答初
问也汝当奉持者答次问也但依前五名如说而行流至后代今众
开悟即奉持也○解此经从天竺灌顶部中流出盖约密言名灌顶
章句有诵持者则如来智水灌其心顶亦犹刹利之受职也菩萨万
行以首楞严为本又修此定者于一心中具足万行故涅槃云首楞
音释¶ 第 744b 页
者一切事竟严名坚固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佛说五名意
存四悉故寄妙德而施众生问既有五名何故经家删取一十九字
为其首题答根要为名以略收广也如大佛顶即是大方广妙莲华
王馀皆易了○上来明解辨行由因致果显位差别问名请奉一期
周毕斯则一会巳终合云大众闻佛所说作礼而去以庆喜再有请
益时虽隔越问且连环故集经者约问从义合成一部由是未结作
礼而去大文第六辨趣生因异者从此巳下即第二会再说经也以
阿难问所见现事时别异故巳如教迹先后中说)。】
「说是语巳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
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
音释¶ 第 745a 页
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
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
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
(获真三昧故云顿悟禅那
得斯陀舍故云修證圣位深證灭谛故云增上妙理渐明智照故云
心虑虚凝俱生难除故云微细言六品者依大乘说俱生烦恼三界
九地虽各分九品若智增者入地永伏至佛方断若悲增者故意今
生若依小乘亦于九地各分九品然约四果地地别断故初果身中
断欲界一地九品中前六品惑證第二果二果身中断下三品證第
三果三果身中断上二界七十二品即得罗汉今證二果故断六品
也○解所断惑相应有二义一者阿难内證实深而示同二果二者
音释¶ 第 745b 页
或约一番得益之众大分言之今虽自他兼举下文即云善开众生
微细沉惑反显此中通叙大众耳次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
益方是阿难自述之辞)。】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
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
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
快然得大饶益。」
【
(疏修道所断行相难了故曰微细无
始俱生故曰沉惑○疑网消除故云快然增进圣位故云饶益)。】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
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
音释¶ 第 746a 页
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
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
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
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
(此疑由前
佛语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
化相如汤消𣲙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斯则一人成佛器界有情一时
成佛如来今日成佛巳久不合更有器界趣类故云佛体真实云何
复有地狱等道此道若是本来自有云何前言清净本然本来无有
世界众生亦不可言一人成佛依正融觉若言众生妄习生起妄习
如何得生起耶生起之相其义云何若据如来答意即是众生虚妄
音释¶ 第 746b 页
造业虚妄受生菩提心中犹如空华妄见生灭故下文云汝妄自造
非菩提咎○问此与满慈所疑何别答前疑理本清净云何忽生山
河大地则约依报为首以难清净本然故佛释疑盖由强觉妄分能
所遂成三种相续从妄见生因此虚妄终而复始此疑佛今成果一
切合融归觉云何更有七趣差别则约正报为首以难果佛唯真实
合无此七种差异又徵此道为本有耶为妄起耶意欲如来广明因
果惟皆虚妄善恶业缘受报好丑终不差忒令诸众生明信因果不
入邪见前文但云从妄见生一体虚妄诸钝根者便谓都亡因果今
此辨析因果昭然则知前难意显真谛今疑意明俗谛前后相济方
成圆了即前圆解之义残也○解前阿难问位后佛言妙性圆明离
音释¶ 第 747a 页
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
真等于是先约因妄有生明二种颠倒后约灭妄名真明渐次诸位
然于世界颠倒中所说十二类生一往且示欲界因果之相其宝界
趣说而未周今答位既终故蹑前妙性之义领其庶汇皆是真如发
起如来委谈诸趣以此观之犹是正宗之馀也悫节二师从文殊问
名以来判入流通固未可也)。】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
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
有业报发是语巳先于女根生大
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
音释¶ 第 747b 页
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
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
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
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
受。」
【
(疏宝莲香事未捡所出意谓杀盗有对邪行无对故云无报善
星事出涅槃琉璃缘如本经为有定处下问意有六文见于三六者
谓有定处无定处自然因缘私受同受下文结云不断三业各各有
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解问意有二谓别业同报及别
业别报初问淫杀妄三即别业也为有定处即同报也为复自然下
次问别业别报据下答意皆是别业同报也文云循造恶业虽则自
音释¶ 第 748a 页
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乃至云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
同分非无定处)。】
「惟垂大慈发开童蒙令诸一切持
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
无犯。」
【
(疏幼小曰童情昧曰蒙阿难自鄙无有大智愿垂开发也
诸持戒者若闻因果虚妄犹如空华则持戒何益苟示决定义门必
令谨洁无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
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
(即俗而真
唯一妙觉即真而俗因果不亡此义双融方为圆了阿难所问颇称
音释¶ 第 748b 页
佛心故叹快哉自除邪见耳)。】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
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诸法本真未尝生起由念分别见诸法生苟能离念即见众生山河
国土本来成佛故云实本真净返本者虽尔其未返者各依见妄造
业受报故下文云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
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返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
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故云因彼妄见有妄习生等)。】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
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音释¶ 第 749a 页
【(爱染之情正是众生生死根本名为内分分亦因义情爱沉下能润
业受生故如水也外由内感故有水轮遍十方界)。】
「
是故众
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
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
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
二根自然流液。」
【
(此引事验也忆即是念明记为性念
有憎爱故分怜恨由爱起憎不离情染内有情染外现其事故皆流
水也○解问怜由情爱生水可然恨由怨憎何以流泪答此中内分
悉约情论以爱为情且言少分如喜怒哀乐爱恶六者皆人之情也
是故怨恨亦属于情情重则悲悲乃成泪)。】
音释¶ 第 749b 页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
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
(疏所爱之境虽别能
爱之心是一故云流结是同流谓沉下结谓缚著因既不升果亦从
坠○标众生生死本分由情情著染境故从沦坠○解内分之义当
文难晓须取下文外分显之且外分云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欲生
天梦想飞举等应知从持戒善及修禅定有人天乘者即属外分降
斯巳还皆属内分问下文云情想均等生于人间若谓人乘即属外
分合是纯想何得均情耶答秖缘人间持毁相纷善恶犹杂故言均
等至若情想多少并随善恶升沉唯纯想生天方越内分也沇师以
缘身起爱为内欣彼胜事为外何其近哉)。】
音释¶ 第 750a 页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
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
【(疏众生生死本分由情情著染境因是从坠今以净境为所欲处但
由其想不属于情乃是众生分外之事故云外分气谓气色也)。】
「
是
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
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
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
自轻身命。」
【
(引事验也身轻清顾雄毅梦飞举圣境现轻身
命此五皆是殊胜气色由想故有也毅果敢也○解内分沉下故生
爱永外分上升故生胜气毅得胜之貌也)。】
音释¶ 第 750b 页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
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
(疏忻外圣境不由情
染想既轻清自然飞动报当超越也巳上总而略明未细分别善恶
○解且指人天想心名为外分非出世三乘之智也何者前文因阿
难问于地狱乃至人天等道于是佛说妄习开为二分次约二分以
辨诸趣诸趣之后总结示云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等故知
外分不出三界也上又虽云心存佛国圣境冥现斯盖汎举胜气之
相若约修论乃是十方同居事相耳)。】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
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煖触
音释¶ 第 751a 页
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
习相交。」
【
(疏顺逆有二一绚情一切众生好生恶死生即顺情
死即逆情故云生从顺习死从变流变犹逆也又受胎时三处皆顺
故得生也死即无此二约业业能感果生即顺感由因致果也故云
顺习死即反此无生长义故云变流生死交际风火未散平生行业
善恶因缘此时俱现强者先牵即随生处○解孤山曰生从顺习死
从变流者一切众生皆爱生而恶死也是故生则顺其流死则逆其
习故下云死逆生顺二习相交此乃文辞互略耳秖是生从存住故
顺习死从变流故逆习也未舍煖触谓现阴之末中阴之初也)。】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
音释¶ 第 751b 页
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
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
(疏此有二类若
唯有想不兼福慧即但持戒而厌此身必生天上若于持戒兼修福
慧发见佛愿深厌三界必生净土见十方佛即获法忍故曰心开如
观经说○解私谓必生天上者据下故少想多但在四天之下验今
纯想所生应是忉利以上若单修善福则唯生上界若兼诸福慧则
随往十方于飞心中旁论福慧故皆云兼)。】
「情少想多轻举飞远即为飞仙大
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
四天所去无碍。」
【
(疏想多故飞行自在情少故受仙鬼
音释¶ 第 752a 页
形此之等类多因邪想不正修行即是不修戒慧但修邪定不持戒
故随鬼神道以修定故有大神通差别之因一如上说仍是想多情
少此中仙鬼等四可以九八七六想配之若情多者必无戒定堕三
涂耳)。】
「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
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
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
亲住如来座下。」
【
(此想多中仍兼善愿也虽不持戒且
有定愿护持戒咒及禅定者斯则由宿习故毁禁知过故发愿亦是
乘急戒缓者故能于八部身而见佛耳○标为想中微带情故轻举
飞远若有善愿者想中有愿如前护持六众常随心咒也○解真际
音释¶ 第 752b 页
曰情少想多此通举也理宜等降四类分之一情九想即为飞仙二
情八想为大力鬼王三情七想为飞行夜又四情六想为地行罗刹)。】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
明斯聪情幽斯钝。」
【
(疏不升为天仙不坠落三涂仍
于均等之中想若稍强根必聪慧情若稍重根必闇钝虽同人类亦
由情想有此差异即别报也○解孤山曰由昔情想感今聪钝是知
言均等者总报之业也言幽明者别报之业也故所习情想各在强
弱致有聪明愚钝之异焉)。】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
为羽族。」
【
(疏若望下文此当六情四想也横生旁生也然有轻
音释¶ 第 753a 页
重若情稍重报为走兽故曰毛群若想稍强身为飞禽故云羽族细
论差别如类生中及下文说)。】
「
七情三想沉下水
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
百千劫。」
【
(火际者饿鬼所居处也水轮向下至火轮际近地狱
也○受气猛火者由业力故受猛火气以为身也故常被烧节节火起
水能害已者苦于无水也苟遇成火而烧其身故云害已)。】
「
九情
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
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二交过地者风火二轮交际之处即正是七热地狱处也于九情中
音释¶ 第 753b 页
稍减者名轻即八情者堕有间稍增者名重入无间正九情也此言
无间约受苦说然此无间对前有间得名以是第七热地狱故下即
第八五无间狱别名阿鼻最极重也○解真际曰情多想少亦合分
四六情四想流入横生七情三想坠入饿鬼八情二想生有间狱九
情一想生无间狱孤山解生于火际与疏同仍曰秖就此狱自有轻
重而此无间非五无间也)。】
「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
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
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
方阿鼻地狱。」
【
(疏阿鼻此云无间即第八狱也此具五种
音释¶ 第 754a 页
谓受罪苦具身量劫数寿命也若依俱舍业报无间以造此罪必堕
地狱更无馀业馀生能间隔故谤大乘下诸罪最重由是更生十方
阿鼻法华云若谤此经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
是展转至无数劫俱舍论说阿鼻地狱寿命中劫二十增减为一中
劫既言无数此世界坏即往十方阿鼻也以谤法罪断佛种故令无
数人堕邪见故○解孤山曰应法师云无间有二一身无间二苦无
间以五逆所感故名五无间或云无间有五即受罪至劫数寿命也
此文亦分二类纯情造恶则唯堕此界狱中若加谤大乘等则此界
坏时转生他方言受苦长也)。】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
音释¶ 第 754b 页
有元地。」
【
(疏随顺造业故受苦报恶业不同受业亦别故云自
招众同分中有元地者众名不一同是一义众有相似同立分名造
业同者共中共变俱舍论说有差别同分无差别同分同业共感众
多苦具同受此苦名无差别同分若随轻重受报不同名差别同分
今云元地即差别也○解私谓此结情多想少及纯情之类也然横
生者非有元地以毛群羽族散在诸趣故是则正言鬼狱二道斯亦
略詶阿难所问)。】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三 牧三
音释¶ 第 755a 页
* 音释
钻
。
矾
。
縠
。
覈
。
辙
。
楷
。
汇
。
盼
。
毅
。
缓
。
滥
。
音释¶ 第 75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