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娄东古兴福禅寺沙门 济时 述
【△二十五耳根。】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此述教也。耳之受声。目之受色。众生之逐妄也。耳
使见色。目使闻声。菩萨之巧观也。何以知之。目使
闻声。则是无闻也。无闻要闻。耳使见色。则是无见
也。无见要见。以无见之见而观世。以无闻之闻而
观自。观自甚深。观世自在。此观自观他之法也。又
观世之谓闻。观自之谓思。以不闻闻。以不见见之
谓修。如是而修。如是而思。如是而闻。三即一。一即
三。此自觉觉他之妙也。以上述古观音之教。师既
如此。资莫不然。师资道同。古今一揆。是故总称之
曰观世音。】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前是总标。此是别释。初于下释闻慧。世人所闻是
声。菩萨所闻是觉。故曰入流。闻既闻于觉。则非声
相矣。故曰亡所。所相既亡。能相不起。故得心地寂
然。动静不生矣。动静不生。则是闻慧。虽然。闻亦是
病。何者。执闻是觉。闻即是所。执觉是闻。闻即是能。
前之能所约外尘相说。以动静是耳家所随故。若
外尘不随。心地自寂。故曰了然不生。后之能所。约
内根相说。以觉闻是意家所缘故。若内根不缘。闻
境自尽。故曰闻所闻尽。
尽闻下二句释思慧。夫根
不住于声。亦不住于闻。即是思慧。思慧即觉也。虽
然。觉亦是病。何者。以觉遣闻。觉即是所。以觉住觉。
觉即是能。此之能所。乃是理障。故须空之。故曰觉
所觉空。
空觉下二句释修慧。夫心不滞于闻。亦不
滞于觉。即是修慧。修慧圆极是空。虽然。空亦是病。
何者。以空遣觉。空即是所。以空遣空。空即是能。此
之能所。乃是道障。故须灭之。故曰空所空灭。
又生
灭二句。结上三慧。谓初闻是生。闻尽是灭。觉所是
生。觉空是灭。空所是生。空灭是灭。即此三慧。宛成
生灭法。
永嘉云。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此喻初
闻也。又云如手自作拳。非是无拳手。此喻觉空也。
后又云手不执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为无手。以
手安然故。此喻空灭也。今云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至此方见此事本来如是。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此
即不拳手也。大要此三慧。离亦不是。即亦不是。何
以故。此三慧是路。由路以至于家。既到家巳所作
皆息。故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实是见得无生法
忍道理也。前文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
成法解脱。解脱法巳。俱空不生。是名菩萨。入三摩
地。得无生忍。是此义焉。】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忽然下正彰获證。此乘寂灭现前句来。所言超越
者。菩萨證此寂灭妙心。超过世间心。超过出世间
心。超过十法界。若圣若凡。若依若正。一一诸心。皆
悉起过。故得十方圆明而无障碍。所言殊胜者。十
也。
欲界有欲身自在者。乃清升之机也。此人则修
十善。兼坐未到定而游行十方。以寂灭心现。见是
自在之用。于是遂超下天而成就自在天也。
。又欲
界有欲身自在者。亦是清升之机也。此人则修十
善。兼坐未到定而飞行虚空。以寂灭心现。见得大
自在之乐。于是遂超下天。而成就他化自在天也。
言下天。即夜摩睹史也。夜摩此云时分。于五欲境。
时时受乐故。睹史此云知足。于五欲境生知足故。
问。所言自在者。何变何化耶。曰。初即第八识。变异
熟果。随意所化作乐受想。故云自在也。次不乐自
异熟果。变他境随意所化为乐受想。故云大自在
也。问。他境他乐。何能为我乐耶。曰。即说他境。亦非
别体。犹如水波。波相有异。水体元一。今虽取他境
受触为乐。而体则无别也。问。然则何称自在耶。曰。
譬如贫者无钱。所谋不遂。所作不成。或为他人驱
迫。心多忧虑。不得自在。富者不然。所谋必遂。所作
必成。心无忧虑。故得自在尔。大槩此二天是异熟
果现。以他世善业成熟故。然有二种。一者如多积
钱。子孙现成享用。故得自在。二者亦多积钱。子孙
更相称息为用。故得自在。是为有异也。】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前是统上。此是摄下。统上显其境量。摄下彰其力
用。所称天大将军者。即是彰其力用也。以一阴摄
四阴。四各摄八。成三十二。与本统则是三十三矣。
三大富。四威重。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
上叹。十下归。有此十德。故称长者。居士者。在家学
道之士也。其人或山巅。或水涯。隐居不仕。以名理
自胜。以廉洁自高。虽未即脱于世间。而心实游于
方外也。故称曰居士。
宰官者。宰谓宰断。官是管摄。
有天下之宰。有邦邑之宰。古有四岳十二牧。五官
六官之列。皆典世诰。承流宣化者也。故谓之宰官。
婆罗门。此云净行。世传道术为业。如天文地理阴
阳图谶咒禁方书等法。罔不涉猎。世所谓一切术
数之士。经中称梵志。即其人也。
巳上皆人伦之纪。
民之秀杰者。而菩萨一一现身。岂有他哉。观世间
气质厚薄虽殊。凡智虑所及。无非此个寂灭心成
就之尔。】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尸罗云戒。毗尼云律。比丘含义有三。一破恶。二怖
魔。三乞士。尼。女也。此出家二众也。优婆塞名近事
男。优婆夷名近事女。此在家二众也。此四众同依
戒住。而有不同。如在家二众。同受五戒。有满分者。
有少分者。有终身受者。有一日一夜受者。以是多
少不同。如出家二众。同受具足戒。比丘则具二百
五十戒。尼则具三百四十八戒。以是增减有异。巳
上四众。菩萨得现身被机者。亦是寂灭心成就之
也。】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此五行颂拣六入之法也。一那律以失眼故。乃旋
见循元而悟圆通者。今拣云。若以眼入旋见为观。
所性不一。何者。所见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四维尚
阙一半。有明有暗。觉何能圆。性何能通耶。阙义解
见前文。入取回光返照之义。旋见循元。即返照也。
二槃特。以愚钝故作数息观。乃返息循空而悟圆
通者。今拣云。若以鼻息循空为观。支离不成。何者。
鼻息出入。各自一偏而无交气。中尚无交。觉何能
圆。性何能通耶。交气即是出入之中。与性无交涉
也。三憍梵。有牛呞病。乃还味旋知而悟圆通者。今
拣云。若以舌入觉了为观。亦非通论。何者。舌入非
是无端。必因味有。味亡知无。觉何能圆。性何能通
耶。四婆蹉。因毒伤足。乃摄念遗身而悟圆通者。今
拣云。若以身入有觉为观。亦是非真。何者。身是能
觉。触是所觉。能所涯量。难以冥会。既非冥会。觉何
能圆。性何能通耶。涯量者。即边量也。五善吉。以心
无碍旋法归无而悟圆通者。今拣云。若以意知湛
了为观。亦非是实。何者。意知杂乱。不恒湛了。终无
有见。即有所见。未脱想念。觉何能圆。性何能通耶。】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云何获圆通。」
【此六行颂拣六识之法也。一舍利弗。所證心见发
光。光极知见而悟者。心见即眼识也。眼识要根境
法三种和合方生。舍此三种。则是非相。非相是无。
有相是境。若诘其本。先无准的。云何获得圆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