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结者。结其妄觉之非。何也。觉本来湛。性本来明。
汝谓性体不明。必有所明。方称明性。若尔。则性体
上立妄明矣。汝谓本觉无觉。必因所觉。方名明觉。
若尔。则本觉上立妄觉矣。妄觉生能。妄明立所。故
曰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能所才彰。同异必形。然此
个性觉之上。岂有同异之谓哉。而今炽然成异矣。
此个性体之上。岂有能所之谓哉。而今忽然立所
矣。故曰无同异中。炽然成异。】
「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四明同异。此承上异字而来。夫性体至觉。人领不
及。反谓之非觉。性体至明。人照不及。反谓之非明。
非明非觉与至明至觉。便是异也。非明而明。非觉
而觉。便是彼所异也。故曰异彼所异。又指所明所
觉为异。指非明非觉为同。同者静也。异者动也。动
必资静而发。静必待动而明。故曰同异发明。又动
即是静。静即是动。动静一形。故复立无同无异。无
同无异。即小乘与外宗。因生死而立涅槃是也。同
异异同。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是也。何者。以至明
至觉。成非明非觉。是一迷矣。非明而明。非觉而觉。
是再迷矣。又明与不明。觉与不觉。混而为一。是展
转迷矣。展转迷故众生颠倒。生死相续。莫不由此
也。及其推至于明所不明。觉所不觉。有情与无情。
亦莫不由此同一妄尔。此意在后。临文当见。但诸
家所释。或依三细六粗配之。此意较之于彼或亲。
生。水流湿。火就燥。物之性也。或交发之。火先于水。
是火胜。故乾为洲潬。水先于火。是水胜。故湿为巨
海。如或勿信。而今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
河常注。是非其证验乎。又水火之相陵也。或水克
火不胜。则水势劣。而火则乘之。则结为高山。如勿
勿信。而今山石击则成𦦨。融则成水。是非其证验
乎。又土水之相持也。土去掩水不胜。则土势劣而
水则乘之。抽为草木。如或勿信。而今林薮遇烧成
土。因绞成水。是非其证验乎。
交妄下总结上义。谓
上之诸相。非无因而生也。由前不觉。而成晦昧之
空。空即无明生妄。妄立能所。妄见同异。如是一动
一静。递相为种。由此之故。世界得以相生相续者
也。】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二别明众生。前明世界生相。今明众生生起。以理
揆之。世界生相。生于不觉。众生生起。起于妄能。前
文曰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明觉非妄能乎哉。又曰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明非妄明乎哉。盖清净心
中。无端起此一念妄明之心。扰动其源。因动而有
能相。众生得生其间。若究而观之。众生所以生死
死生而不巳者。迨非觉明之过欤。故曰明妄非他
觉明为咎。然能独非其自能也。必由于所相。所非
其自立也。必因于能成。能属性分。所属界分。能所
既立。众生作业受用。不出于此。故曰所妄既立。明
下便了。心若了得。世间众生业果。三种相续之缘。
自然断矣。三缘若断。则杀盗淫三因之性亦不生
矣。即如城中演若达多。不随分别镜头与本头。见
与不见。则狂机当下便歇矣。狂机若歇。则真心定
矣。妄心若歇。则觉心显矣。觉心既显。自然知得自
已胜净明心。本周法界。然此胜净明心。岂藉他人
开示得乎。岂是自已捏造得乎。古德云。本来元具
足。祇欠自承当。若承当得。何用劬劳肯綮修證耶。
骨间肉曰肯。筋肉结处曰綮。庄子技经肯綮之未
尝。而况大[骨*瓜]乎。言不消如此。此是顿教法门。当下
会去始得。】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六重喻本来。盖道在已躬。岂假别求。而人不觉。向
外驰走。汩没迷流。虽受沦溺。而道不会失也。譬如
珠系衣里。不假外寻。而人弗知。穷露他方。乞食驰
走。虽实贫穷。而珠不曾失也。忽有智者指示其珠。
所愿从心。致大富饶。而道亦然。忽有智者指示其
道。顿获本心。得大安乐。方悟本来非从人得。方悟
神珠非从外得。
△三因妄迷真真元无妄答阿难
缘起迷理难分五。一述疑伸难。二引事明法。三覈
其邪正。四斥其徒学。五劝其真修。
初述疑伸难。】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阿难谓只就世尊所言。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
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据此世间众生业果得
此总括始终流变之数。以见六根功用如是。又此
中意思。若以织妄言之。迷则遍迷。故一念妄动。十
界俱迷。是以三世四方乘之。则有倍十倍百倍千
之数也。若以功德论之。觉则遍觉。故一念妙明。则
十界通明。是以亦三世四方乘之。则有倍十倍百
倍千之数也。总而观之。虽迷悟在人。而所用在法。
今不论其人。而论其法。故以功德称也。】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三阿难下别示功德。克定一句总标。
如眼下别释。
初眼根。前方全明者。兼二隅而言也。二隅各五十。
合正方二百。则是一方三百矣。傍观三分之二者。
左右各得二百五十成五百。及全明三百。总成八
百。又后方全暗者。全暗一方三百。兼二隅各五十。
以三分而言。三分言功。一分无德。故说眼根唯八
百。功德不全。是为劣也。二耳根。动是耳家之境。静
乃闻性之体。境有分限。故指彼迩遥。体无边际。故
周听十方。今不取有限之境而论无涯之性。故说
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是为优也。三鼻根中交。
心所存之地也。鼻家但有出息入息。出息取境。入
息开香而阙中交。以三分言之。一分无功。二分有
德。故说。鼻根唯八百。功德不全。是为劣也。四舌根。
世间所言是俗谛。出世所论是胜谛。胜谛之理而
无穷尽。俗谛之言乃有分限。今取其胜。不取其俗。
故说舌根圆满一千二百。是为优也。五身根。离合
喻闻尘之有无。忽寤知心境之俱空。静摇通塞等。
六妄皆虚。命谢形销等。一真无损。喻阿难在梦。惑
声为闻。是以报答无定。真觉受闻。惑常为断。是以
首尾矫乱。不能自闻自觉。同彼睡人。了无异焉。】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四结指归元。众生无始但随声走。是以声生则生。
声灭则灭。是故逐念流转。众生一向但循所常。是
以闻有言有。闻无言无。是故生生杂染。今厌离杂
染。须断生灭。欲弃流转。须守真常。若使常光现前。
而弃生灭。根尘识心。应时销落矣。所以者何。盖目
前有物。所以不明。堆阜若去。胸次自然开豁矣。良
由心地有尘。所以不明。杂染若袪。法眼应时清明
矣。夫心地既明。法眼又开。云何不成无上知觉耶。
想相识情。指根尘识而言也。盖情即是根。相即是
境。根境合生识。此根境识三。淹染心地。所谓垢也。】
首楞严经正见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