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
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巳说真修行法。」
【将欲罢而再来凭倚知有说以普利群生也。古云
曾来方识路高低。禅那细境非初心能知故为不
请之示也。真修行法。如上所示正观总无明心七
卷半文。及详现行能招报七趣因果是也。此等并
是所观之境俱得为观。若总若别随于一境可显
三千三谛入如来藏。故云巳说真修行法。
○二正
详二一详明发得二结劝钦承初又二一标示能
所三一标示又二一标。】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
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
【○二示。】
「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
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
妄言證圣。天报巳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
堕阿鼻狱。」
【阴魔天魔等标示发得能招报之因。堕阿鼻狱标
示发得所招报果。微细魔事落于邪见是总标能
所。阴魔下又是列示能所。须知阴魔五十种境即
止观所明烦恼见慢九境。发起则观不发不观。今
正论发起能招报也。止观观馀九境既一一皆用
十乘今亦应尔。但佛意要在正观总无明心为主。
若此等因修发昔之境只须说破令行人不著即
所染。又云非为圣證。其义了然。灵悟所染乘悟势
也。又带魂气故非真證。幽溪曰。澄露皎彻者。谓以
止澄之。以观露之。使此心皎洁清彻。以是之故内
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依报净也。一切种类
化为如来正报净也。于时下见华严世界也。或问
此巳力所至乎。佛力所至乎。魔力所至乎。答巳力
所至也。盖娑婆原居华藏。则一土一石莫非浮幢。
一种一类莫非觉体。良为色阴所蔽馀阴所封故
盲无所见。今巳澄露皎彻内光发明照诸世界使
之发现。如此比前功用似为更胜。更不受不著则
色阴尽在不久也。熏闻云。毗卢遮那此翻遍一切
处。斯是法身。若见踞天光台合是卢舍那报身之
相。以唐时译经法报不分故也。
○五空成宝色。】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于时忽见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
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暂得如是非为圣證。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
即受群邪。」
【抑按而使其降伏。制止而维以超越。此伏无明之
功也。小乘中观八色流光必先修胖[月*张]青瘀等观。
今因抑制而见空成宝色亦是此意。仝时遍满者
所谓彼彼交彻彼彼无碍也。止观释十一切处云。
以青遍十方十方皆青。馀色亦尔故名一切处。若
一切入者。以青遍一切时黄来入青亦遍一切处。
青黄本不相失。相入又不相滥。馀色相入亦如是。
今意亦尔。又宝色现者。将化顽空为宝觉真空故
现如斯。止观云。八色之光是界外法。则此是界外
色现无疑矣。然此等多是禅中所现。或有五支八
触等如止观说。言抑按功力逾分者。若论断惑瞥
尔便断反不如此费力。今是伏制故逾分耳。然观
文意止明其是伏非断。修胖[月*张]等岂非抑按。始则
抑按。既则降伏。后即制止不行。皆两字者见用力
之意也。或当以观察不停为观。抑按等八字皆属
止。是由观入止。然观文意乃以勤修观法故烦恼
被伏。所以先曰不停而下即云抑制等也。温陵云
力用过越故妙明逼极焕散而现也。
○六暗室见
物。】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
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
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證。不作圣心
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精光不乱者彼此不杂也。如暗室物亦不灭即是
其相。又见种种物即澄彻之相。心细者定心微细
也。于微密中靡所不见是澄清之极故云密澄。洞
幽者视至于人所不到也。交光云。澄彻者静极光
通也。精光不乱者心光凝定明闇不移也。见种种
物者非室内元有之物。是暗中所现如鬼神精魅
及奇形异状之物。而此暗中所有之物犹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