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如来唯从神化以宣流也。】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虎𤙖都嚧瓮泮莎婆诃」
【冠注 旧说。咒者。祝愿也。世尊以此咒咒众生。令
其革凡成圣。而不自知。如蜾蠃之祝螟蛉。曰类我
类我。久则肖之矣。亦云。诸经神咒。例皆不翻。自古
人师多有异说。天台会之。不出四悉檀。一云。咒者。
鬼神王名。称其主名。部落敬主。不敢为非。此世界
悉檀也。二云。咒者。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
问。不相应者。即执治之。此为人悉檀也。三云。咒者。
密默遮恶。馀无识者。如微贱人奔逃异国。讹称王
子。国以公主妻之。而多瞋难事。有一明人。从其国
来。主往诉之。其人语曰。若当瞋时应说云。无亲游
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劳复作嗔。说是
偈时。默然瞋歇。即对治悉坛也。四云。咒者。诸佛密
语。唯圣乃知。如西域国王索先陀婆。一名而具四
物。谓盐水马器。群下莫辨。唯智臣按时而解之。咒
亦如是。秪一法语。遍含多义。亦有大力。令持诵者。
生善合道。即第一义悉坛。故存本音。于五不翻中。
即秘密不翻也。于四例中。即翻字不翻音也。亦云
秘咒。非但只是梵语。仍是一切圣贤秘密之言。盖
梵语。此方不晓。而天竺之人。日用共所晓解者也。
至于秘咒。非伹天竺常人不知。理应下位圣贤。不
达上位之咒。大都圣贤弘化。例有显密二教。如医
疗病。率有二途。一者授方。则显说病源药性。及炮
净不斋戒成斋戒者。谓人有宿障。屡欲清净斋戒。
而不得。持此咒心。则宿障自销。决定成就也。】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冠注 此明持咒能灭现在染业也。犯戒于未受
时者。指未受戒持咒时也。持咒。谓心忆此咒。如手
持物。不可放舍也。一时销灭者。谓犯罪于未持咒
之先。销罪于既持咒之后也。纵经饮酒啖辛不将
为过者。亦指未持咒前经过之事。既持咒后。悉皆
销释。非持咒之后。纵恣无度也。犹云曾经有此事。
于今无之。自当宽宥也。著破弊衣与著新净衣等。
不入坛与入坛等者。谓一心持咒。凡所皆忘。则是
身皆为清净法身。地皆为寂灭场地。何净秽之有
哉。旧说。比丘四弃。即杀盗淫妄四根本罪。梵语波
罗夷。此云弃。谓犯此四者。永弃佛法海外。犹若死
尸大海不受故。比丘尼。复加四弃。曰触八覆随。即
第五不得与染心男相触。第六不得与染心男。捉
手。捉衣。入屏处。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相期
等八事。第七不得覆他重罪。第八不得随举大僧。
共给衣食。即为僧所举。未作共住法者。不得随彼。
通上四弃。故名八弃。僧所举者。即举讦之义。意谓。
曾经有如此重罪。若能悔过诵此咒。罪业如聚沙。
咒力如猛风。一扫无馀。有何难哉。】
「阿难若有众生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冠注 此明持咒能灭过去染业也。无量劫来未
我等愚钝。实难明理。亦难断惑。况好多闻强记故。
于诸漏种习。未求出离。今蒙世尊深慈教诲。得悟
耳根为正熏修。持咒为助道因。则知修證无惑。故
得身心快然饶益矣。然虽得正助二门。堪为修證。
望佛菩提。及大涅槃。尚在遥远。于其中间。所有艰
险。所经阶级。又不可不知。我等纵能如是。而修佛
楞严大定。而證佛无馀涅槃。未到涅槃以前。作何
功行。名为乾慧地。又以何功行。名为四十四心。若
自原始要终。而论发觉初心。至何渐次而后。方得
乾慧地。及与四十四心之修行名目。既历四十四
心。又至何所名入地中。既入地中。更做何等工夫。
得名为等觉菩萨也。】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冠注 此赞叹许说也。世尊赞美阿难。不惟为一
身一世。乃能普为现前大众。及末世诸众生。凡修
楞严大定。求大乘法者。始自凡夫三渐次。终至妙
觉。而中间经历五十五位。然后得归涅槃。逐一问
明。欲我预为悬远。指示无上了义正修行路。而使
现前当来诸修行者。从始至终。直超妙觉果海。更
无委曲诸相。其问不亦善乎。刳者。刮剔也。谓虚浮
其心。绝无疑滞及与辩难。惟默然承受而巳。悬者。
远也。先也。非谓途远。特世远也。】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菩提。即正智。涅槃。即真理。此下十二类生。总明生
【将欲复真等。暗指阿难所问五十七位菩提路。意
谓一念未起前。将谁立真。真且尚无。而况妄者乎。
举生住。略异灭。举心法。略身受。乃互相影略耳。
冠注 此明众生颠倒也。云何下。徵问词。由性明
心性明圆故者。性。即真体。心。即妙用。明圆。即具足
义。良由真体妙用中。本来具足生灭与不生灭性
故。若以净业熏。则渐成真种。以染业熏。则渐成妄
种。其妄惟何。因一念能明。便成无明。依无明而成
业识。故曰因明发性。由业识。而生见相二性。故曰
性妄见生。既有见相二分。则根身器界。顿然俱现。
故曰从毕竟无相之真。而成究竟有相之妄。遂以
众生为能有。世界为所有。然就众生推之。曾无能
有之因。就世界推之。亦无所有之因。虽众生为能
住。元无能住之相。世界为所住。亦无所住之相。以
此推究。了无根本。然妄虽无本。依真而立。故曰本。
此无能无所之中。而妄自建立其所住世界。及能
住众生者。止因最初一念妄动。迷巳本性圆明之
真体。而便生虚妄。此虚妄性。元非实体。亦无依止
之处。既无体无依。真妄两忘。更将谁复即此欲真。
一念巳非初念未起之真正真如性矣。况于非真
性上。更生求复之心耶。此于无可欲虑而强欲之。
于无可复处而强复之。故圆明本体。愈复愈远。反
使真性乖违。宛成虚妄之非相矣。夫非相者。不出
生住异灭。身受心法而巳。然此亦以非生计生。非
【冠注 此总明身界交涉。织妄相成。故有十二类
生也。意谓。既有身界相涉。则于一念妄动时。而内
根外尘。顿然俱现。曾无前后。但此方耳根偏利。声
能通垣。故以声居六尘之首。而曰因动有声。因有
声故。必有色在。因有色故。必有香气。因有香故。必
可嗅而成触。因有触故。必知其味。因有味故。必知
其为何法。既有六尘境风。鼓动心海。则六种根识。
纷然乱起。亦如尘相随动其一。则馀五者一时俱
起。故随所起之惑。便成业性。盖由一念妄动。而成
十二种区分类别。从此轮转。无有停息。是故。世间
六根六尘。随举一法。则十二法。一时俱现。而根尘
穷十二变。为一周旋往复。以根尘造业。既具十二。
乘此业力。轮转诸趣。颠倒生相。于世界中。亦成十
二类生。所谓卵胎湿化。乃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夫此众生。随举一类。则十二类一时俱现。亦穷十
二变。为一旋复。后文自见。此总明。下分释。】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卵生因果之相也。依壳而生曰卵生。
由因下。明造因。如是下。明感果。卵惟想生。虚妄。即
想也。想体轻举。由迷真妄动。而轮回生死。颠倒真
性。故曰动颠倒。卵以气交。名和合气成。想多升沉
不定。名飞沉乱想。十二类生。各言八万四千者。悉
由八万四千烦恼感变故。羯逻蓝。此云凝滑。入胎
初位。胎卵未分之相也。鱼鸟龟蛇。皆随飞沉乱想
【冠注 此明非有想因果之相也。合妄轮回者。谓
两妄相合。同流生死也。罔颠倒者。谓背巳天亲。罔
昧至理。故名颠倒。和合异成者。谓彼此异类。和合
相成也。回互乱想者。各迷生理均相回互也。非有
想相成想等者。以异质故。非有想相。以相成故有
想。如彼蒲卢。本为桑虫。非有蜂想。而蜂相既成。则
有蜂想。此皆回互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旧说。土枭破镜。按史记孝武本记云。祠黄帝用一
枭破镜。孟康云。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
欲绝其类。使百祠皆用之。破镜如貙而虎眼。今云
鸟者。恐译人之误。或鸟字。合是等字。后人妄改耳。
是名下。结成类数也。
冠注 此明非无想因果之相也。怨害轮回者。谓
以冤害相酬。而沉沦生死。推其来由。原为怀冤图
报。俱生为害也。杀颠倒者。谓昧巳深重恩爱。反杀
伤父母。故为颠倒。和合怪成者。谓生理怪诞。弃绝
伦义。是以怪因招感。和合相成也。食父母想者。谓
彼忘其至恩至爱。而反惟作吞食之想也。非无想
相无想等者。如枭附块。非无鸟想。而土本无想也。
是名下。结成类数也。】
楞严讲录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