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经承前正明识阴十事此示初相也是善
男子即指前修行阴之人牒前行尽生起下文于
识下正明今义识还元者谓从色阴至此还于识
性本元之处故称圆元巳灭生灭者凡诸转识生
灭皆属行阴今行阴尽故生灭巳灭然此但云粗
相生灭尽耳若其流注生灭甚深微细犹未云尽
何以故下经云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
急不见非谓无流此可知矣故于大寂灭理中精
妙犹未圆也此寂灭理即前涅槃天是也能令下
承上识尽意说谓虽寂灭未圆识既还元能令巳
身六根所隔合开成就则与十二类所具觉性相
通此六根见闻觉知之性融通[淴-心+口]合以能證入圆
融识性本元由处故也若于下正明识阴定中生
胜解者盖解有邪正若正解则不妨于定乘解證
理所谓中中流入登涅槃天功由于解若误生邪
解则堕外道见难免十事之咎故今所明皆示其
邪堕耳然此行者若于所归识元性中立真常因
者则堕因所因执而此识元对前根尘之妄暂许
为真此真实非真也如第五经偈曰真非真恐迷
正谓此也常对前生灭暂许为常此常实非常也
何以故流注未尽故因非真因也若于此暂许真
常之处误立真常因则堕外道计矣因所因执者
谓此识性本非常因而妄计所常为因得非谬乎
此句是佛判语下皆仿此梵语娑毗迦罗译云黄
诸无想天中无闻比丘增上慢人之类成其伴侣
定性及无闻增上慢等义见前解迷佛下如前说
是名下结第九行者之名圆精行心等者谓其圆
穷精粗真伪以为因心趣进小乘枯寂之果缠空
者谓小乘人缠绵偏空种类故。】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这一节经承前识阴十事此明第十相也又善下
如前说若于下正明今计谓此行者若于识性圆
融清净觉明之地开发研究深妙理趣即于此中
立涅槃道而不前进然此清净觉明即是识性后
际偏真但空之觉殊非第一义谛之觉明也良以
寂灭未圆之理便立涅槃作此解者则堕定性辟
支类中辟支应加佛字译云缘觉又云独觉耽于
定中不起化他之行故名定性成此伴侣于道未
尽又前文判有因所因贪无贪等语今此二定性
中不言者良以定性但耽浅近不回大道是正非
邪故无此言如前八事皆属邪解是故佛判其谬
耳迷佛下如前说是名下结第十行者名圆觉[淴-心+口]
心者谓此行者圆穷觉明[淴-心+口]合真理以为因心则
成湛然觉明之小果耳不化圆者不化即是定性
之意不起化他但圆自行定心故云不化圆也。
或问识性尽处即通佛觉然则修识阴功高出三
界入菩萨乘矣云何文中前八事犹属界内之辩
此云何通答曰若据唯识论不动地前才舍藏金
警令生信也若复下正引极恶能以下引上长劫
极恶以校一念弘经之功能涤长劫十恶之罪不
唯涤恶而巳又能转罪为功变苦为乐此人所得
一念弘经之福胜于前人满空财施百千万亿倍
量不能及也然彼外财之施虽多终为有漏与妙
心不[淴-心+口]今此一念弘经转化得契妙心乃是成佛
之因故彼满空长劫之施不能校此一念也四重
是比丘戒十波罗夷是菩萨戒。】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流通更以显密二教劝持为
功并总结全经而辍席也前文是转教利他之行
此复勉以自行若显若密能自受持其功穷劫说
不能尽也佛说下总结全经辍席可知。】
此解肇工于万历四十一年岁次甲寅仲冬既望。
而阁笔于四十五年丁巳季春下浣日也。
回向偈曰。
「 归命十力尊
佛顶三摩提
菩萨声闻僧
慈哀加被我
解此甚深义
愿回向三处
诸佛及菩提
十种异生性
性相得究竟
无二无分别
愿我于未来
生生常不昧
三檀济群苦
积劫施无尽
正行起正因
顺逆俱成化
自利与利人
往来二善道
七趣机能逗
见闻随所伏
所属资以成
齐能获佛智
化化誓俱生
行行度无极